第二十四章 79年的开学季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ps:新卷开始,求支持,收藏推荐
1979年开春,山上雪化尽了的时候,张兴明已经能把上吨的东西挪进空间了,试验品就是后山上那好大一片乱石。
这片乱石涧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里面寸草不生,一块一块形状各异的黄色大石堆彻着绵延数里,小的手指肚大,大的像房子一样,像这样的乱石涧在这片山里有好几处。
张兴明记得好像是2000年左右,二大爷家二伟哥就是靠这些石头发了财,花几百几千块把这些石头弄出来拉到奉天去,卖给地产商做假山,一块就是几万十几万,二伟哥就发了家。
坐在山坡上,嘴里咬着根毛毛狗(狗尾草),看着哥哥蹲在那忙忙碌碌的不知道鼓捣着啥,鼻子里哼着那首著名的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张兴明心里算计着,按照上一世的轨迹,这时候深镇特区成立了,中国人民的好日子要拉开序幕,进入快车道了,而自己,也要回城上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7月,张兴明和哥哥被爸爸接回南坟的家。
1979年8月23日,张兴明穿着新衣服,背着这年头非常流行的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军款小书包,跟着妈妈走进了郭家小学的校园。
学校是那种大四合院的样子,四排平房围着中间的小操杨,围墙都是用石头砌的,围墙外边是一排大杨树。操杨边上几个铁管焊的单杠和爬杆(现在学校里看不到这种东西了,就是粗铁管焊的一个架子,中间有三根或二根细管,是让学生爬的,有五六米高)。
两个水泥砖头砌的乒乓球台,大门一进来正对着一个二平米大小水泥砌的四方台子,中间一根十几米高的杆子,这就是升国旗的地方,也是学生课间操的主席台。
在整个院子最里面角落里是水房,也是锅炉房,给老师们蒸饭的地方。学校的厕所在校外,学校校门马路对过,破旧的不成样子的一处旱厕,蹲坑带粪池那种。
和上一世一样,妈妈领着张兴明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很昏暗的一间屋子,也就十几个平方大小,屋中央还有一个铁焊的煤炉子,冬天的时候这就是取暖设施了,老师们也在炉子上用铝饭盒做饭,顺便烤火。现在夏天,炉子没烧,但屋子里还是感觉灰朦朦的。
“桂欣来啦,这就是老二啊?叫二明?”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看到妈妈领着张兴明进来就热情的打招呼,不过张兴明还是从她热情的态度里感觉到了一种炫耀。
这女人是张兴明家的远亲,论辈张兴明叫老奶(东北年纪最小的都叫老什么老什么,爸爸最小的弟弟叫老叔,最小的妹妹叫老姑,妈妈最小的弟弟叫老舅,最小的妹妹叫老姨,而爷爷最小的弟弟就叫老爷,他媳妇就是老奶了)。
他老公也就是张兴明的远亲老爷是厂里的干部,平时都感觉比别人优越不少那种,不过这时候的人还没有后世那种趋炎附世的红果果拼钱拼权,也仅仅是话里话间有一点傲气而已,平时来往办事啥的到是不会有什么。
“哎,老婶,这是俺家老二,叫张兴明,小名叫二明,这还得麻烦老婶你。”妈妈笑着客气,用手拔拉一下张兴明的头:“叫老奶。”张兴明鞠了个躬,叫了声老奶。老奶就高兴,伸手摸着张兴明的头说:“这孩子长的俊哪,瞅着就机灵,上学肯定没问题。”
妈妈和几个老师唠了几句,门一开,戴着眼镜的孙校长走了进来,这时候孙校长还是蛮年轻的,三十几岁,张兴明对她印像最深的就是那两根到脚跟的大辨子,她的头发有点发黄,估计是有俄罗斯血统。
话说张兴明家这里RB血统俄罗斯血统的人还是蛮多的。这两根辨子直到1998年张兴明最后一次见到孙校长时还在,那时候她已经不是老师了,承包了区政府的食堂,天天围着区领导转,已经是富婆了。
孙校长一进来,老奶就对她说:“校长,这就是我和你说的那个,俺家老王本家的孙子,可机灵了,就是岁数差点,你给看看收了吧。”孙校长看了看张兴明,问:“哪年的呀?”妈妈回答:“73年3月,俺们生日大。”那时候都是8岁入学。
孙校长点点头,说:“这可有点小了,这要进来得比同班的小二三岁啊,能行吗?”
老奶说:“没事,这孩子搁农村长大的,还机灵,肯定没事。他们家孩子多,还有个小的呢,这大人上班也没人看,又是俺家老王的本家,你就当帮我忙了。”
孙校长找个凳子坐下,伸手向张兴明招了招,说:“来,上大娘这来,让大娘看看。”妈妈从后面轻轻推了张兴明一下,张兴明走到孙校长面前站好,看着她。
“还行,不怕人。”孙校长笑着摸了摸张兴明的头,问:“1+1得几?”“2”。“2+2捏?”“4”,“7+8得几?”“15”。“会查数不?”“会。”“从1数到100给大娘听听。”“1,2,3,4,5……100.”“认字不?”这句话是问妈妈的,张兴明自己点点头:“认,我都能看书了。”
“能看书了?真的假的?”孙校长惊讶了一下,抬头看着妈妈,妈妈点点头,说:“嗯,真地,这孩子可聪明了,啥教一遍就会。”张兴明翻了个白眼,心说老妈你真敢说,你啥时候教我了呀。“你都看啥书了?给大娘说说。”孙校长来了兴趣。
“毛主席语录,杯钢南坟选矿厂岗位操作守则。”张兴明老老实实的回答,家里算书的也就这两本了。(话说一本职工守则有四百多页,你们谁见过?)
长话短说,经过孙校长的考核后,张兴明终于上学了,分到了郭家小学79届一年一班,班主任还是慈祥的张文英老师,杯溪市高级教师,上过杯溪日报呢。(这时候还没有学前班,直接上一年级,81年的时候才有的学前班,叫育红班)
跟着张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小盆友,一个一个看过去,那一张张幼稚熟悉的脸,张兴明鼻子有点发酸,心里想,重生真好。
还是同上一世一样,张兴明被分到第二排,和那洪飞同桌,后面是王力艳,她弟弟有个在后世响遍全国的名字-王力军。
坐在那里,张兴明转着头,一个一个看过去,李中一,宋曾强,孙旭亮,何强,杨久全,史得明,李树才,王刚,江泽喜,李艳红,代利刚,杨振东,王志昌,张平,吕得权,阎立霞,刘显成,唐守贵,唐亚坤,蓝玲,张燕……一张张冒着鼻涕泡的小脸,看着是那么亲切,张兴明有过去挨个抱一抱的冲动。
a,o,e,i,u,ü,b,p,m,f,d,t,l……大小多少,山石土田,日月水火……张兴明的小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早晨和哥哥一起背着书包上学(哥哥直接读二年级。家到学校曲线距离200米),中午回来吃饭,下午再去,晚上回来吃饭睡觉,单调的上学生活。
当然,张兴明同志是不会和其他小盆友一样的,这会儿他的大叔心灵里可是活跃开了,79年了啊,想想都激动啊,中国人民赚钱的时候到了啊。
可是,这第一桶上哪挖捏?张兴明每天都在想着,写小说?盗歌曲?这是79年哪,盗出来上哪发去。开饭店搞烧烤弄超市,算了,这都不是这个时代能做成的事,咋整啊?张兴明躺在炕上纠结,就算能搞也没有本钱啊。
“谁家的小孩,快点出来玩儿。”院子外边传来小孩的喊声,是王志昌,这是这一片的传统了,吃完饭先出来的小孩子都要这么喊一圈,然后一个一个从家里钻出来,汇成一堆,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少的时候五六个。
张兴明套上鞋出门,出了院子,就看见王志昌和杨振东坐在宿舍楼的雨滴台上。在姥姥家呆的这几年,选矿厂职工宿舍已经在原址建起来了。
张兴明走过去,问:“你们不写作业啊?玩啥?”
王志昌说:“晚上写呗。咱们打啪叽啊,我这有画报叠的,你看看,老好看了。”张兴明接过来看了看,大众电影的内页,在这年头是少见的彩印版杂志了,递回去,说:“不干,你这玩艺比一般纸沉,不好打,占便宜啊你?”
杨振东把这个彩色啪叽拿过去反正面看了看,说:“你这个得和大啪叽打,不兴打小啪叽。”
王志昌点头,说:“行。”
三个人在雨滴台上坐了一会儿,史德明李树才刘显成李保军都跑了过来,七个人坐在水泥台子上七嘴八舌的说话,最后还是决定,打啪叽。
ps:新卷开始,求支持,收藏推荐
1979年开春,山上雪化尽了的时候,张兴明已经能把上吨的东西挪进空间了,试验品就是后山上那好大一片乱石。
这片乱石涧也不知道是怎么形成的,里面寸草不生,一块一块形状各异的黄色大石堆彻着绵延数里,小的手指肚大,大的像房子一样,像这样的乱石涧在这片山里有好几处。
张兴明记得好像是2000年左右,二大爷家二伟哥就是靠这些石头发了财,花几百几千块把这些石头弄出来拉到奉天去,卖给地产商做假山,一块就是几万十几万,二伟哥就发了家。
坐在山坡上,嘴里咬着根毛毛狗(狗尾草),看着哥哥蹲在那忙忙碌碌的不知道鼓捣着啥,鼻子里哼着那首著名的歌曲: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个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张兴明心里算计着,按照上一世的轨迹,这时候深镇特区成立了,中国人民的好日子要拉开序幕,进入快车道了,而自己,也要回城上学,成为一名小学生了。
7月,张兴明和哥哥被爸爸接回南坟的家。
1979年8月23日,张兴明穿着新衣服,背着这年头非常流行的印着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军款小书包,跟着妈妈走进了郭家小学的校园。
学校是那种大四合院的样子,四排平房围着中间的小操杨,围墙都是用石头砌的,围墙外边是一排大杨树。操杨边上几个铁管焊的单杠和爬杆(现在学校里看不到这种东西了,就是粗铁管焊的一个架子,中间有三根或二根细管,是让学生爬的,有五六米高)。
两个水泥砖头砌的乒乓球台,大门一进来正对着一个二平米大小水泥砌的四方台子,中间一根十几米高的杆子,这就是升国旗的地方,也是学生课间操的主席台。
在整个院子最里面角落里是水房,也是锅炉房,给老师们蒸饭的地方。学校的厕所在校外,学校校门马路对过,破旧的不成样子的一处旱厕,蹲坑带粪池那种。
和上一世一样,妈妈领着张兴明进入老师的办公室,很昏暗的一间屋子,也就十几个平方大小,屋中央还有一个铁焊的煤炉子,冬天的时候这就是取暖设施了,老师们也在炉子上用铝饭盒做饭,顺便烤火。现在夏天,炉子没烧,但屋子里还是感觉灰朦朦的。
“桂欣来啦,这就是老二啊?叫二明?”一个三十多岁的妇女看到妈妈领着张兴明进来就热情的打招呼,不过张兴明还是从她热情的态度里感觉到了一种炫耀。
这女人是张兴明家的远亲,论辈张兴明叫老奶(东北年纪最小的都叫老什么老什么,爸爸最小的弟弟叫老叔,最小的妹妹叫老姑,妈妈最小的弟弟叫老舅,最小的妹妹叫老姨,而爷爷最小的弟弟就叫老爷,他媳妇就是老奶了)。
他老公也就是张兴明的远亲老爷是厂里的干部,平时都感觉比别人优越不少那种,不过这时候的人还没有后世那种趋炎附世的红果果拼钱拼权,也仅仅是话里话间有一点傲气而已,平时来往办事啥的到是不会有什么。
“哎,老婶,这是俺家老二,叫张兴明,小名叫二明,这还得麻烦老婶你。”妈妈笑着客气,用手拔拉一下张兴明的头:“叫老奶。”张兴明鞠了个躬,叫了声老奶。老奶就高兴,伸手摸着张兴明的头说:“这孩子长的俊哪,瞅着就机灵,上学肯定没问题。”
妈妈和几个老师唠了几句,门一开,戴着眼镜的孙校长走了进来,这时候孙校长还是蛮年轻的,三十几岁,张兴明对她印像最深的就是那两根到脚跟的大辨子,她的头发有点发黄,估计是有俄罗斯血统。
话说张兴明家这里RB血统俄罗斯血统的人还是蛮多的。这两根辨子直到1998年张兴明最后一次见到孙校长时还在,那时候她已经不是老师了,承包了区政府的食堂,天天围着区领导转,已经是富婆了。
孙校长一进来,老奶就对她说:“校长,这就是我和你说的那个,俺家老王本家的孙子,可机灵了,就是岁数差点,你给看看收了吧。”孙校长看了看张兴明,问:“哪年的呀?”妈妈回答:“73年3月,俺们生日大。”那时候都是8岁入学。
孙校长点点头,说:“这可有点小了,这要进来得比同班的小二三岁啊,能行吗?”
老奶说:“没事,这孩子搁农村长大的,还机灵,肯定没事。他们家孩子多,还有个小的呢,这大人上班也没人看,又是俺家老王的本家,你就当帮我忙了。”
孙校长找个凳子坐下,伸手向张兴明招了招,说:“来,上大娘这来,让大娘看看。”妈妈从后面轻轻推了张兴明一下,张兴明走到孙校长面前站好,看着她。
“还行,不怕人。”孙校长笑着摸了摸张兴明的头,问:“1+1得几?”“2”。“2+2捏?”“4”,“7+8得几?”“15”。“会查数不?”“会。”“从1数到100给大娘听听。”“1,2,3,4,5……100.”“认字不?”这句话是问妈妈的,张兴明自己点点头:“认,我都能看书了。”
“能看书了?真的假的?”孙校长惊讶了一下,抬头看着妈妈,妈妈点点头,说:“嗯,真地,这孩子可聪明了,啥教一遍就会。”张兴明翻了个白眼,心说老妈你真敢说,你啥时候教我了呀。“你都看啥书了?给大娘说说。”孙校长来了兴趣。
“毛主席语录,杯钢南坟选矿厂岗位操作守则。”张兴明老老实实的回答,家里算书的也就这两本了。(话说一本职工守则有四百多页,你们谁见过?)
长话短说,经过孙校长的考核后,张兴明终于上学了,分到了郭家小学79届一年一班,班主任还是慈祥的张文英老师,杯溪市高级教师,上过杯溪日报呢。(这时候还没有学前班,直接上一年级,81年的时候才有的学前班,叫育红班)
跟着张老师走进教室,教室里已经坐满了小盆友,一个一个看过去,那一张张幼稚熟悉的脸,张兴明鼻子有点发酸,心里想,重生真好。
还是同上一世一样,张兴明被分到第二排,和那洪飞同桌,后面是王力艳,她弟弟有个在后世响遍全国的名字-王力军。
坐在那里,张兴明转着头,一个一个看过去,李中一,宋曾强,孙旭亮,何强,杨久全,史得明,李树才,王刚,江泽喜,李艳红,代利刚,杨振东,王志昌,张平,吕得权,阎立霞,刘显成,唐守贵,唐亚坤,蓝玲,张燕……一张张冒着鼻涕泡的小脸,看着是那么亲切,张兴明有过去挨个抱一抱的冲动。
a,o,e,i,u,ü,b,p,m,f,d,t,l……大小多少,山石土田,日月水火……张兴明的小学生活就这样开始了。
每天早晨和哥哥一起背着书包上学(哥哥直接读二年级。家到学校曲线距离200米),中午回来吃饭,下午再去,晚上回来吃饭睡觉,单调的上学生活。
当然,张兴明同志是不会和其他小盆友一样的,这会儿他的大叔心灵里可是活跃开了,79年了啊,想想都激动啊,中国人民赚钱的时候到了啊。
可是,这第一桶上哪挖捏?张兴明每天都在想着,写小说?盗歌曲?这是79年哪,盗出来上哪发去。开饭店搞烧烤弄超市,算了,这都不是这个时代能做成的事,咋整啊?张兴明躺在炕上纠结,就算能搞也没有本钱啊。
“谁家的小孩,快点出来玩儿。”院子外边传来小孩的喊声,是王志昌,这是这一片的传统了,吃完饭先出来的小孩子都要这么喊一圈,然后一个一个从家里钻出来,汇成一堆,多的时候有二三十个,少的时候五六个。
张兴明套上鞋出门,出了院子,就看见王志昌和杨振东坐在宿舍楼的雨滴台上。在姥姥家呆的这几年,选矿厂职工宿舍已经在原址建起来了。
张兴明走过去,问:“你们不写作业啊?玩啥?”
王志昌说:“晚上写呗。咱们打啪叽啊,我这有画报叠的,你看看,老好看了。”张兴明接过来看了看,大众电影的内页,在这年头是少见的彩印版杂志了,递回去,说:“不干,你这玩艺比一般纸沉,不好打,占便宜啊你?”
杨振东把这个彩色啪叽拿过去反正面看了看,说:“你这个得和大啪叽打,不兴打小啪叽。”
王志昌点头,说:“行。”
三个人在雨滴台上坐了一会儿,史德明李树才刘显成李保军都跑了过来,七个人坐在水泥台子上七嘴八舌的说话,最后还是决定,打啪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