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节 提前得到的认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凤山县到福建省,地主读书阶层对周琅的不认同,就一直让周琅十分郁闷,要建立一个国家,所有人都没有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而中国的知识精英,往往都属于乡村地主这个阶层,商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挣了钱赶快买地,把自己的家族转化为地主,十三行总商潘振承死后修的族谱中,都不记录他经商的事情,而家族子弟但凡考中一个秀才,都会大书特书。
商人阶层完全没有主人翁精神,而且也没有跟垄断文化和权力的地主阶层争夺话语权和权力的意识,更多是像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那个阶层。
所以靠商人群体建国,在中国完全不现实。
没有知识阶层的加入,导致周琅的軍队文化程度极低,而周琅却试图将现代管理方法引入軍队和政权中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周琅自己都要亲自处理那些枯燥的公文。
直到天地会在台湾中北部对地主阶层的清洗,才让大量读书人沦落为难民,不得不加入周琅的麾下,但这更多是被动的,而不是从心里开始接受周琅。
没想到一个白莲教起义,反倒是加速知识阶层对周琅的认可,因为白莲教起义的势头实在是太猛烈了。
其实这些年白莲教的发展已经很广泛,尤其是在楚、川、陕三地社会底层中发展迅速,教民数量众多,早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对他们进行了打击和清剿,下令对白莲教“全教拿获,毋使一名漏网”,就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清朝对白莲教实施了抓捕行动,各地教首除刘之协等少数人逃脱外,大多被捕。这些逃走的教首,两年后就发动了起义。事前还约定数省同时起义。
这种声势和组织,在历朝历代的起义中,是很少见的。也只有这种宗教性质的团体,才有跨越省际的组织能力。
几个省同时起义,声势一时无两,天下皆知。
这时候福建读书阶层看到,东南有陈周全、周琅的天地会,纵横闽浙两省,中间有白莲教武装,川楚豫三省暴动,尤其是那些官宦人家,他们的人脉广博,并不像中小地主只能道听途说,他们是真的有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确认真相的,他们发现天下数省确实都乱了。
这种程度的大乱,历史上少有能够平息后安然无恙的,这不是宋江啸聚梁山泊的小打小闹,这是要颠覆天下的大劫,就算满清镇压了大乱,估计也要亡了。到时候可能进入一个天下群雄割据的乱似乎,也有可能有英雄出来一统江山。
陈周全虽然是最早开始起事的,可大多数地主阶层并不看好陈周全,主要是陈周全打击过地主,他们认为这是流寇习气,是成不了大事的。而且古来率先起事者,都没有好下场。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反秦,项羽刘邦先后夺了天下;黄巢率兵攻入长安城,也不过是便宜了李克用那些枭雄;大明王韩山童首先起兵反元,最后是朱元璋做了天下;李自成造反几十年,最终打进了北京城,转头八旗铁骑就入了中原。
所以他们觉得,陈周全恐怕也会跟陈胜吴广、黄巢韩山童等人一样,不过是给别人做嫁衣的。
反倒是名义上是陈周全手下的周琅,撇开他的反叛身份不论,所作所为,倒是能得到地主们的认可的,不管是减免税赋,还是对地主较为宽宥,都跟陈周全完全不同,如果必须在这俩人之间选择一个的话,选择周琅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周琅能不能走到最后,就看白莲教起义的结果了,又是白莲教,明末起兵反元的韩山童也是以白莲教组织起义,那次白莲教反元,这次反清,莫非这就是胡虏的劫数?
各种迹象都让大家觉得满清的路要走到头了,所有人都觉得是时候给自己某条出路了。
于是其中那些对自己判断最坚定的,对建功立业充满野心的,第一批走了出来,开始向周琅投诚。
于是王辅茞发现,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对他变得客气了,许多人派人来给他送礼,希望给自家的子侄在官府中谋一个一官半职,之前就是王辅茞亲自上门去请,也几乎没人愿意出来做官,现在福建官府各种缺员很多,而且大多数在职官吏,都是从台湾调来,赶鸭子上架的年轻读书子弟。
现在局势突然一转,让王辅茞都有点不适应了。
但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马上开始接收大批地主子弟进入官府。
同时那些过去在官府中做过事的,一大批旧吏员,也开始冒头,主动投靠,王辅茞安排他们再次进入官府,而这次他们不再是胥吏,而是正官。
这不但是因为周琅看不上旧制度,觉得胥吏地位虽然低,名声虽然臭,但他们是具体做事的,是有真才实学的,那些只会读书的当官的,弄不好会被这些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周琅一直希望能够直接让那些经年的老吏直接出来做官。
王辅茞作为一个正经读书人,虽然没有能考中科举做官,可他跟所有读书人一样,对胥吏是比较鄙夷的的,但他架不住周琅的态度,在当地地主子弟和奸猾老吏之间,周琅坚持选择胥吏。
王辅茞觉得,大概周琅作为一个天地会分子和海寇身份,让他不放心读书人,所以更愿意用那些奸猾的老吏。不过任用这些老吏员,确实在极端的时间内,加强了官府对各地的掌控力。
但吏员只能在衙门里做事,王辅茞就大量将读书子弟送入軍队,希望给他们个一官半职,这也是地主们希望的,改天换地,有兵才是王道,此时跟着一个明主,可就是改变家族的命运,虽然有赌运气的成分,但在福建,至少周琅的赢面最大,赌周琅,比赌其他人更靠谱。
但周琅还是不同意直接给这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地主子弟官职,他要求这些人必须先完成半年的训练,然后会任命他们为基层军官,至于能不能脱颖而出,就看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这让王辅茞很难给那些投靠他的地主交代,思前想后,他觉得唯有开科举,才能一改目前的处境。开了科举,就更像一个官府了,开了科举,当官的就只能是读书人了。
王辅茞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可他又被周琅打击了,周琅对科举十分赞同,但对于直接任命中举的士子为官,却不同意,表示只能给通过科举的士子最基层的书吏职务,然后慢慢考察升迁。
周琅不可能接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撞大运一般的用人方式,这就好比一个老板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募了一个员工,马上就任命为副总裁,部门经理,只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一样荒唐。
因此让读书人从最基层做起,慢慢积累执政经验,等他们爬到高位的时候,就不至于缺乏经验,从而犯下各种幼稚的错误。
周琅的这些手段,一度让王辅茞怀疑周琅有招贤纳士的诚意,觉得周琅根本就不看重读书士子,可周琅却一直坚决支持他招揽读书阶层的主张,这让他有些迷糊了,至于周琅的解释,说希望官员能够通达政务,可王辅茞觉得,上千年来,科举不都这么过来了,没听说那个进士还要去做刀笔小吏的事情,那些事情有胥吏去做不就可以了吗。
观念的诧异,让周琅跟王辅茞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最终也让王辅茞没能借助绝佳的良机,拉拢到福建最有势力的名门望族支持,只有一些中小地主家族,选择加入周琅麾下。
王辅茞觉得,周琅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错失了利用眼前的大好局面,迅速扩张势力的机会。
如果此时周琅能够拉拢到那些大姓豪强,不但不用在担心这些豪强在乡村办团练自保,还能直接获得这些地主的团练武装,到时候不但不用担心清军攻打福建,可以直接出兵江西和广东了,到时候三省连成一片,就有了王霸之资,再去跟其他豪强逐鹿中原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他哪里知道,周琅对盲目扩张版图并不感兴趣,反而对增强物质聚集能力更看重,而且会因为后者,而暂时放弃去前者。
终于做出了一件让王辅茞直接请辞的大事件。
周琅让舰队撤离了广州城!
事情是这样的,满清两广总督职务发生了变动。长麟再次署理两广总督,虽然以戴罪之身只是署理,可只要做出成绩,大家都知道署理两个字随时都可以拿掉。朱珪则被调离了两广,降级任用为安徽巡抚。
这种人事变动,让王辅茞觉得是天赐良机,此时夺占广州,然后席卷全粤,闽粤两省可就收入囊中了。有福建在手,周琅已经是天下最强的反叛力量,收了广东,可就真的打开了局面。
但周琅却没有进攻广州,反而将舰队从广州撤走,只是保留了几座炮台,这让王辅茞气的直接病倒,一时想不通直接就递了辞呈。
周琅也十分气恼,明明已经跟他讲的很明白了,广州发生的事情王辅茞就是不理解。
从凤山县到福建省,地主读书阶层对周琅的不认同,就一直让周琅十分郁闷,要建立一个国家,所有人都没有知识那肯定是不行的,而中国的知识精英,往往都属于乡村地主这个阶层,商人连自己都看不起自己,挣了钱赶快买地,把自己的家族转化为地主,十三行总商潘振承死后修的族谱中,都不记录他经商的事情,而家族子弟但凡考中一个秀才,都会大书特书。
商人阶层完全没有主人翁精神,而且也没有跟垄断文化和权力的地主阶层争夺话语权和权力的意识,更多是像将自己的身份转化为那个阶层。
所以靠商人群体建国,在中国完全不现实。
没有知识阶层的加入,导致周琅的軍队文化程度极低,而周琅却试图将现代管理方法引入軍队和政权中来,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周琅自己都要亲自处理那些枯燥的公文。
直到天地会在台湾中北部对地主阶层的清洗,才让大量读书人沦落为难民,不得不加入周琅的麾下,但这更多是被动的,而不是从心里开始接受周琅。
没想到一个白莲教起义,反倒是加速知识阶层对周琅的认可,因为白莲教起义的势头实在是太猛烈了。
其实这些年白莲教的发展已经很广泛,尤其是在楚、川、陕三地社会底层中发展迅速,教民数量众多,早就引起了官府的注意,对他们进行了打击和清剿,下令对白莲教“全教拿获,毋使一名漏网”,就在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十月,清朝对白莲教实施了抓捕行动,各地教首除刘之协等少数人逃脱外,大多被捕。这些逃走的教首,两年后就发动了起义。事前还约定数省同时起义。
这种声势和组织,在历朝历代的起义中,是很少见的。也只有这种宗教性质的团体,才有跨越省际的组织能力。
几个省同时起义,声势一时无两,天下皆知。
这时候福建读书阶层看到,东南有陈周全、周琅的天地会,纵横闽浙两省,中间有白莲教武装,川楚豫三省暴动,尤其是那些官宦人家,他们的人脉广博,并不像中小地主只能道听途说,他们是真的有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确认真相的,他们发现天下数省确实都乱了。
这种程度的大乱,历史上少有能够平息后安然无恙的,这不是宋江啸聚梁山泊的小打小闹,这是要颠覆天下的大劫,就算满清镇压了大乱,估计也要亡了。到时候可能进入一个天下群雄割据的乱似乎,也有可能有英雄出来一统江山。
陈周全虽然是最早开始起事的,可大多数地主阶层并不看好陈周全,主要是陈周全打击过地主,他们认为这是流寇习气,是成不了大事的。而且古来率先起事者,都没有好下场。陈胜吴广率先起义反秦,项羽刘邦先后夺了天下;黄巢率兵攻入长安城,也不过是便宜了李克用那些枭雄;大明王韩山童首先起兵反元,最后是朱元璋做了天下;李自成造反几十年,最终打进了北京城,转头八旗铁骑就入了中原。
所以他们觉得,陈周全恐怕也会跟陈胜吴广、黄巢韩山童等人一样,不过是给别人做嫁衣的。
反倒是名义上是陈周全手下的周琅,撇开他的反叛身份不论,所作所为,倒是能得到地主们的认可的,不管是减免税赋,还是对地主较为宽宥,都跟陈周全完全不同,如果必须在这俩人之间选择一个的话,选择周琅是毫无疑问的。
至于周琅能不能走到最后,就看白莲教起义的结果了,又是白莲教,明末起兵反元的韩山童也是以白莲教组织起义,那次白莲教反元,这次反清,莫非这就是胡虏的劫数?
各种迹象都让大家觉得满清的路要走到头了,所有人都觉得是时候给自己某条出路了。
于是其中那些对自己判断最坚定的,对建功立业充满野心的,第一批走了出来,开始向周琅投诚。
于是王辅茞发现,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对他变得客气了,许多人派人来给他送礼,希望给自家的子侄在官府中谋一个一官半职,之前就是王辅茞亲自上门去请,也几乎没人愿意出来做官,现在福建官府各种缺员很多,而且大多数在职官吏,都是从台湾调来,赶鸭子上架的年轻读书子弟。
现在局势突然一转,让王辅茞都有点不适应了。
但他不会错过这个机会,马上开始接收大批地主子弟进入官府。
同时那些过去在官府中做过事的,一大批旧吏员,也开始冒头,主动投靠,王辅茞安排他们再次进入官府,而这次他们不再是胥吏,而是正官。
这不但是因为周琅看不上旧制度,觉得胥吏地位虽然低,名声虽然臭,但他们是具体做事的,是有真才实学的,那些只会读书的当官的,弄不好会被这些人玩弄于股掌之间,所以周琅一直希望能够直接让那些经年的老吏直接出来做官。
王辅茞作为一个正经读书人,虽然没有能考中科举做官,可他跟所有读书人一样,对胥吏是比较鄙夷的的,但他架不住周琅的态度,在当地地主子弟和奸猾老吏之间,周琅坚持选择胥吏。
王辅茞觉得,大概周琅作为一个天地会分子和海寇身份,让他不放心读书人,所以更愿意用那些奸猾的老吏。不过任用这些老吏员,确实在极端的时间内,加强了官府对各地的掌控力。
但吏员只能在衙门里做事,王辅茞就大量将读书子弟送入軍队,希望给他们个一官半职,这也是地主们希望的,改天换地,有兵才是王道,此时跟着一个明主,可就是改变家族的命运,虽然有赌运气的成分,但在福建,至少周琅的赢面最大,赌周琅,比赌其他人更靠谱。
但周琅还是不同意直接给这些没有任何经验的地主子弟官职,他要求这些人必须先完成半年的训练,然后会任命他们为基层军官,至于能不能脱颖而出,就看他们的个人能力了。
这让王辅茞很难给那些投靠他的地主交代,思前想后,他觉得唯有开科举,才能一改目前的处境。开了科举,就更像一个官府了,开了科举,当官的就只能是读书人了。
王辅茞觉得这个办法很好,可他又被周琅打击了,周琅对科举十分赞同,但对于直接任命中举的士子为官,却不同意,表示只能给通过科举的士子最基层的书吏职务,然后慢慢考察升迁。
周琅不可能接受“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这种撞大运一般的用人方式,这就好比一个老板从大学毕业生中招募了一个员工,马上就任命为副总裁,部门经理,只是因为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好,一样荒唐。
因此让读书人从最基层做起,慢慢积累执政经验,等他们爬到高位的时候,就不至于缺乏经验,从而犯下各种幼稚的错误。
周琅的这些手段,一度让王辅茞怀疑周琅有招贤纳士的诚意,觉得周琅根本就不看重读书士子,可周琅却一直坚决支持他招揽读书阶层的主张,这让他有些迷糊了,至于周琅的解释,说希望官员能够通达政务,可王辅茞觉得,上千年来,科举不都这么过来了,没听说那个进士还要去做刀笔小吏的事情,那些事情有胥吏去做不就可以了吗。
观念的诧异,让周琅跟王辅茞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
最终也让王辅茞没能借助绝佳的良机,拉拢到福建最有势力的名门望族支持,只有一些中小地主家族,选择加入周琅麾下。
王辅茞觉得,周琅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错失了利用眼前的大好局面,迅速扩张势力的机会。
如果此时周琅能够拉拢到那些大姓豪强,不但不用在担心这些豪强在乡村办团练自保,还能直接获得这些地主的团练武装,到时候不但不用担心清军攻打福建,可以直接出兵江西和广东了,到时候三省连成一片,就有了王霸之资,再去跟其他豪强逐鹿中原的把握,也就更大了。
他哪里知道,周琅对盲目扩张版图并不感兴趣,反而对增强物质聚集能力更看重,而且会因为后者,而暂时放弃去前者。
终于做出了一件让王辅茞直接请辞的大事件。
周琅让舰队撤离了广州城!
事情是这样的,满清两广总督职务发生了变动。长麟再次署理两广总督,虽然以戴罪之身只是署理,可只要做出成绩,大家都知道署理两个字随时都可以拿掉。朱珪则被调离了两广,降级任用为安徽巡抚。
这种人事变动,让王辅茞觉得是天赐良机,此时夺占广州,然后席卷全粤,闽粤两省可就收入囊中了。有福建在手,周琅已经是天下最强的反叛力量,收了广东,可就真的打开了局面。
但周琅却没有进攻广州,反而将舰队从广州撤走,只是保留了几座炮台,这让王辅茞气的直接病倒,一时想不通直接就递了辞呈。
周琅也十分气恼,明明已经跟他讲的很明白了,广州发生的事情王辅茞就是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