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一章 战俘换土地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瓦特的心里荡漾了真诚的敬佩之情却又充满了各种疑问,面前这个年轻人给他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与自己的年龄相仿,可人家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了,而且听说他还是凭借自己一手一足自己创立的事业。
而看看自己,虽然是大酋长的侄儿,整日与其他兄弟为争得伯父的欢心而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愿望,不回去了,就在这儿跟着眼前这个令自己真正佩服的人手下学习、战斗和生活,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也许这儿会是自己命运真正的转折点。
秦暮心里根本就没有想到面前这个青年在这短暂的一会儿脑中会有如此多的想法,而且已经下定了跟随自己的决心,秦暮只是有些讶异这个青年自从一进来便满脸怀疑的神色,上下仔细打量自己,神情十分复杂。
“你叫瓦特?是瓦德亚酋长的侄儿?”两人沉默了半天,最后还是秦暮打破了僵局。
瓦特无声的点了点头,他依然在思考着什么。
“听审查人员说,你想见我?有什么事吗?”秦暮态度十分温和地问道。
“我想留在您的手下,成为您的部属,跟从您一起学习和做事。”眼中露出决断的光芒,瓦特态度坚决的说出了令秦暮大吃一惊的话。
“你不用害怕,你们的谈判特使已经快要到了,你和你的同伴很快就可以回去了。”秦暮以为他是怕自己会扣下他作为人质,才说出这番话的。
瓦特郑重其事的摇摇头,“我现在不想回去。我想在您的手下学习一段时间,请您务必批准我的这个请求。”
秦暮轻轻的将身体向后仰,眼睛也眯缝起来,注视着这个青年,看他的神态不是在说笑。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我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来学习和一个强者作为自己的目标。”瓦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
秦暮的眼光牢牢的盯在瓦特的脸上,瓦特显得十分坦然,并不回避秦暮的目光。
“卑匈人现在还是我的敌人……”秦暮慢吞吞地看着青年一眼,说出这样一句话。
“但卑匈人不是永远的敌人,也许它还会是您的最好的盟友和部属。这就要看您和我了。”瓦特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睿智的笑意。
秦暮脑海中反复咀嚼这句含义深刻的话,身体却毫不犹豫的站起,走到瓦特的身边,拍了拍瓦特的肩膀,“好。很好,你就留在我的身边吧,不过,你们的使者来后,你要给他解释清楚,另外,你也必须从最基层做起。”
“是,大人!”
望着瓦特矫健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秦暮脑海里依然在急速转动,将他留下放在自己身边,究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还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就是秦暮自己现在也无法确定。
这个青年身上有着非同常人的气质,他的话也充满了挑战性,卑匈人究竟是一个可怕的敌人还是坚强的盟友,亦或是忠实的部属,那就要看自己将来自身的实力了。
假以时日。这个人一定会有不俗表现,卑匈人如果有这样一个领袖究竟对自己的大业是福是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如果自己的事业若没有一点挑战性。那岂非也无趣得很?想到这儿,秦暮的脸上又流露出惯有的自信笑容,也好,说不定自己还能为卑匈人培养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到那时,卑匈人真的成为自己的部属或盟友亦未可知。
天启十六年4月25日,卑匈人的谈判使者多尼率领谈判人员终于到达德川,在作了短暂休息后,多尼就要求当天就可以展开谈判,胸有成竹的梁启明与李香君作为此次谈判的正副代表,于当天下午便与多尼展开了谈判。
在谈判中,卑匈一方提出由于今年卑匈族内财政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银两来赎回这些战俘,希望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赎金问题,并意向性的提出愿意以奴隶来换取俘虏。
卑匈族内财政紧张,这早就在秦暮意料之中,他们提出以奴隶换取俘虏却不合秦暮的意。
在听取了梁启明和李香君的汇报后,秦暮要求二人可以多启发卑匈人,并暗示他们可以用土地来换取俘虏。
梁启明和李香君对秦暮想获取卑匈人东南角与德川西北部接界那块土地表示出极大不解,因为那片土地虽然面积不小,但由于缺乏水源,无法放牧,连卑匈本族的牧民也几乎没有在那里放牧,不知道秦暮为什么会对那里产生了兴趣。
秦暮向二人解释,卑匈人提出的以奴隶换取战俘建议其实并不适合我们,由于德川和西北郡的各方面环境的大大改善,移民纷至沓来,我们已经不需要这些积极性大打折扣的劳动力了,而随着德川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而相比之下牧业却相形见拙,虽然秦暮已经命令战备署建立了一个军马场,大根据目前的形式变化来看,远远跟不上军队发展需要,这就迫使秦暮考虑寻找一个更可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依靠购买战马和运输用马不但费用高,而且还容易受人所制,所以秦暮并不倾向于这种方法,那就只剩下自己发展牧业了,而德川境内的草原面积并不大,如果要退耕还草,又要与农业生产争地。
卑匈人领地东南角这一小块土地虽然不是很肥沃,但毕竟是腾格里草原的一部分,与德川西北部的一小块草原连成一片,而且这里之所以没有多少人放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地表水,人畜无法饮水。
秦暮为此专门请教了德川郡颇有名气的学者巴克洛夫先生,他认为那一片土地下面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打井找水,而且离流经附近的陀恩河也不算太远,还可以开凿沟渠引水,只要解决了这一问题,那里将是一块可以与撒拉湖畔和易赛河中段媲美的优良牧场。
在听完秦暮解释后,梁启明和李香君二人都十分赞同秦暮的意见,梁启明还认为此举还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应,大秦帝国建立上千年来,除了建立初期帝国有开拓疆土的光荣历史,近两、三百年来,通过战争为帝国赢得土地,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虽然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也不是什么十分肥沃的地方,但这个历史意义却十分深远。
梁启明则分析,此举使我们的领地向腾格里大草原推进了近一百公里,与东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也为我们在腾格里大草原上寻得了一个立足点,在以后的时间里,说不定这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梁启明和李香君意向性的向卑匈一方提出这个条件时,卑匈人的谈判首席代表多尼甚至并不清楚这一块地的存在,在他详细的询问了代表团其他成员这块地的情况后,他几乎不假思索的答应了这个条件。
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为了防止德川这方反悔,甚至提议立即签署谈判协定。游牧民族本来在领地的划分上就不是很清晰,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也经常发生变化,在他们的眼里,那块地纯属一块鸡肋,连本族牧民都很少光临,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能够卖上一个如此好的价钱,他们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交换俘虏协议的具体条款很快就商量确定,并由多尼和梁启明签订了正式协议。其间,秦暮通过瓦特也了解到多尼是卑匈人高层中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大酋长瓦德亚的内弟,在卑匈族中主要负责内政事务。
在签订协定后,秦暮单独邀请了多尼作了密谈,秦暮坦率的向他阐明了不希望卑匈族因此而衰落的意图。
秦暮的坦率也赢得了多尼的好感,俩人就双边关系以及以后的发展交换了看法,虽然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但在许多方面双方也有着共同的利益,最后大家就保障大陆北方交通线畅通、保护双方商队正常往来、双方互不侵犯(有效期五年),以及我方在灾年平价向卑匈族提供粮食、茶叶、药材等战略物资达成了四个秘密协定,由梁启明代表我与多尼在这四个秘密协议上签了字。
天启十六年5月3日,多尼带着双方都十分满意的协定条款和十五万多俘虏启程返回巴罗纳城,这次多尼完美地完成这次的使命,这点让多尼自己都很高兴。
在走之前,瓦特专门找到了多尼表明了自己想留在德川秦暮的手下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并在合适的时候回去。
多尼在经过多方仔细的询问后,确认了瓦特不是由于其他原因而的确是自愿留下后,表示非常支持瓦特的选择,并希望他能在这里好好学习,以后回去后能带领族人振兴卑匈民族,毕竟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必须学习别人的长处。(未完待续)
瓦特的心里荡漾了真诚的敬佩之情却又充满了各种疑问,面前这个年轻人给他的刺激实在是太大了,与自己的年龄相仿,可人家已经是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了,而且听说他还是凭借自己一手一足自己创立的事业。
而看看自己,虽然是大酋长的侄儿,整日与其他兄弟为争得伯父的欢心而挖空心思费尽心机,他的心中突然涌起一股强烈的愿望,不回去了,就在这儿跟着眼前这个令自己真正佩服的人手下学习、战斗和生活,做出一番自己的事业,也许这儿会是自己命运真正的转折点。
秦暮心里根本就没有想到面前这个青年在这短暂的一会儿脑中会有如此多的想法,而且已经下定了跟随自己的决心,秦暮只是有些讶异这个青年自从一进来便满脸怀疑的神色,上下仔细打量自己,神情十分复杂。
“你叫瓦特?是瓦德亚酋长的侄儿?”两人沉默了半天,最后还是秦暮打破了僵局。
瓦特无声的点了点头,他依然在思考着什么。
“听审查人员说,你想见我?有什么事吗?”秦暮态度十分温和地问道。
“我想留在您的手下,成为您的部属,跟从您一起学习和做事。”眼中露出决断的光芒,瓦特态度坚决的说出了令秦暮大吃一惊的话。
“你不用害怕,你们的谈判特使已经快要到了,你和你的同伴很快就可以回去了。”秦暮以为他是怕自己会扣下他作为人质,才说出这番话的。
瓦特郑重其事的摇摇头,“我现在不想回去。我想在您的手下学习一段时间,请您务必批准我的这个请求。”
秦暮轻轻的将身体向后仰,眼睛也眯缝起来,注视着这个青年,看他的神态不是在说笑。疑惑地问道,“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
“我需要一个合适的环境来学习和一个强者作为自己的目标。”瓦特丝毫不掩饰自己的目的。
秦暮的眼光牢牢的盯在瓦特的脸上,瓦特显得十分坦然,并不回避秦暮的目光。
“卑匈人现在还是我的敌人……”秦暮慢吞吞地看着青年一眼,说出这样一句话。
“但卑匈人不是永远的敌人,也许它还会是您的最好的盟友和部属。这就要看您和我了。”瓦特的脸上也浮现出一丝睿智的笑意。
秦暮脑海中反复咀嚼这句含义深刻的话,身体却毫不犹豫的站起,走到瓦特的身边,拍了拍瓦特的肩膀,“好。很好,你就留在我的身边吧,不过,你们的使者来后,你要给他解释清楚,另外,你也必须从最基层做起。”
“是,大人!”
望着瓦特矫健的背影消失在门口。秦暮脑海里依然在急速转动,将他留下放在自己身边,究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还是一个愚蠢的决定,就是秦暮自己现在也无法确定。
这个青年身上有着非同常人的气质,他的话也充满了挑战性,卑匈人究竟是一个可怕的敌人还是坚强的盟友,亦或是忠实的部属,那就要看自己将来自身的实力了。
假以时日。这个人一定会有不俗表现,卑匈人如果有这样一个领袖究竟对自己的大业是福是祸。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不过,如果自己的事业若没有一点挑战性。那岂非也无趣得很?想到这儿,秦暮的脸上又流露出惯有的自信笑容,也好,说不定自己还能为卑匈人培养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到那时,卑匈人真的成为自己的部属或盟友亦未可知。
天启十六年4月25日,卑匈人的谈判使者多尼率领谈判人员终于到达德川,在作了短暂休息后,多尼就要求当天就可以展开谈判,胸有成竹的梁启明与李香君作为此次谈判的正副代表,于当天下午便与多尼展开了谈判。
在谈判中,卑匈一方提出由于今年卑匈族内财政紧张,拿不出更多的银两来赎回这些战俘,希望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解决赎金问题,并意向性的提出愿意以奴隶来换取俘虏。
卑匈族内财政紧张,这早就在秦暮意料之中,他们提出以奴隶换取俘虏却不合秦暮的意。
在听取了梁启明和李香君的汇报后,秦暮要求二人可以多启发卑匈人,并暗示他们可以用土地来换取俘虏。
梁启明和李香君对秦暮想获取卑匈人东南角与德川西北部接界那块土地表示出极大不解,因为那片土地虽然面积不小,但由于缺乏水源,无法放牧,连卑匈本族的牧民也几乎没有在那里放牧,不知道秦暮为什么会对那里产生了兴趣。
秦暮向二人解释,卑匈人提出的以奴隶换取战俘建议其实并不适合我们,由于德川和西北郡的各方面环境的大大改善,移民纷至沓来,我们已经不需要这些积极性大打折扣的劳动力了,而随着德川经济的飞速发展,农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而相比之下牧业却相形见拙,虽然秦暮已经命令战备署建立了一个军马场,大根据目前的形式变化来看,远远跟不上军队发展需要,这就迫使秦暮考虑寻找一个更可靠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依靠购买战马和运输用马不但费用高,而且还容易受人所制,所以秦暮并不倾向于这种方法,那就只剩下自己发展牧业了,而德川境内的草原面积并不大,如果要退耕还草,又要与农业生产争地。
卑匈人领地东南角这一小块土地虽然不是很肥沃,但毕竟是腾格里草原的一部分,与德川西北部的一小块草原连成一片,而且这里之所以没有多少人放牧,主要原因就是没有地表水,人畜无法饮水。
秦暮为此专门请教了德川郡颇有名气的学者巴克洛夫先生,他认为那一片土地下面蕴藏有丰富的地下水,可以打井找水,而且离流经附近的陀恩河也不算太远,还可以开凿沟渠引水,只要解决了这一问题,那里将是一块可以与撒拉湖畔和易赛河中段媲美的优良牧场。
在听完秦暮解释后,梁启明和李香君二人都十分赞同秦暮的意见,梁启明还认为此举还会起到很好的宣传效应,大秦帝国建立上千年来,除了建立初期帝国有开拓疆土的光荣历史,近两、三百年来,通过战争为帝国赢得土地,可以说是闻所未闻。
虽然土地面积并不是很大,也不是什么十分肥沃的地方,但这个历史意义却十分深远。
梁启明则分析,此举使我们的领地向腾格里大草原推进了近一百公里,与东腾格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也为我们在腾格里大草原上寻得了一个立足点,在以后的时间里,说不定这将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当梁启明和李香君意向性的向卑匈一方提出这个条件时,卑匈人的谈判首席代表多尼甚至并不清楚这一块地的存在,在他详细的询问了代表团其他成员这块地的情况后,他几乎不假思索的答应了这个条件。
代表团的其他成员为了防止德川这方反悔,甚至提议立即签署谈判协定。游牧民族本来在领地的划分上就不是很清晰,势力范围的分界线也经常发生变化,在他们的眼里,那块地纯属一块鸡肋,连本族牧民都很少光临,可以说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现在能够卖上一个如此好的价钱,他们当然是求之不得了。
交换俘虏协议的具体条款很快就商量确定,并由多尼和梁启明签订了正式协议。其间,秦暮通过瓦特也了解到多尼是卑匈人高层中一个重要人物,他是大酋长瓦德亚的内弟,在卑匈族中主要负责内政事务。
在签订协定后,秦暮单独邀请了多尼作了密谈,秦暮坦率的向他阐明了不希望卑匈族因此而衰落的意图。
秦暮的坦率也赢得了多尼的好感,俩人就双边关系以及以后的发展交换了看法,虽然大家都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而战,但在许多方面双方也有着共同的利益,最后大家就保障大陆北方交通线畅通、保护双方商队正常往来、双方互不侵犯(有效期五年),以及我方在灾年平价向卑匈族提供粮食、茶叶、药材等战略物资达成了四个秘密协定,由梁启明代表我与多尼在这四个秘密协议上签了字。
天启十六年5月3日,多尼带着双方都十分满意的协定条款和十五万多俘虏启程返回巴罗纳城,这次多尼完美地完成这次的使命,这点让多尼自己都很高兴。
在走之前,瓦特专门找到了多尼表明了自己想留在德川秦暮的手下学习生活一段时间,并在合适的时候回去。
多尼在经过多方仔细的询问后,确认了瓦特不是由于其他原因而的确是自愿留下后,表示非常支持瓦特的选择,并希望他能在这里好好学习,以后回去后能带领族人振兴卑匈民族,毕竟一个民族要想发展,必须学习别人的长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