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五、浙东飞雨过江来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二三五、浙东飞雨过江来
两人很快返回上海,把手中的橡胶股票清仓。尽管很多人对他们在此时抛售股票的行为大惑不解:这不是把会生金蛋的母鸡拱手送人吗?但这种疑惑显然丝毫没影响他们接盘时的热情。
孙元起还让莉莉丝给孙多鑫、孙多森哥俩捎去口信,希望他们如果购买橡胶股票的话,最好尽快退出来。至于他们具体会怎么做,孙元起就不好干涉了。
除此之外,托尼还派出了集团中最有能力的几位记者赶赴南洋,对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著名的橡胶公司明察暗访,看看究竟如何。
蓝格志拓植公司是英国人麦边1903年在上海设立的,号称公司经营橡胶种植园,开挖石油、煤炭,采伐木材,其实就是个纯粹的皮包公司。在国际橡胶价格上涨之后,麦边发动了广告攻势,花钱请人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大肆吹嘘“橡胶时代”的到来,蓝格志公司的商标长时间地占据了中外大报的头版。
麦边还/ 每周召开一次董事会,每次都拿出“从产地拍来的电报”,像模像样地向董事们报告近期的橡胶产量。不仅如此,他还每3个月就给购买蓝格志股票的“股东们”发一次红利,每股可拿到12两5钱银子。在他一系列鼓动和操作下,蓝格志公司的股票价格被越炒越高,面值约60两银子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两一股的大关,并且还一票难求。
至于薛纳王公司更是个骗局,它也效法蓝格志每季度就给股东发股息,一股7两5钱银子。还声称薛纳王公司出产的橡胶质量比蓝格志公司更好,到了最后,股价居然超过了蓝格志。
这些橡胶公司都曾在中华广播公司做过巨额广告,在托尼心底里,完全相信它们信息是真实的。他此次派出精兵强将,不过是想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给孙元起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尽量不要干涉公司的正常运营。
很快,调查就有了结果。这几家著名的公司要么在南洋的种植园才开始整地栽树,要么甚至连块地都没有。所谓的橡胶产量,完全是向壁虚构;所谓的红利股息,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看完调查报告后,托尼浑身冰凉:要不是已经脱身,真相曝光后,自己岂不是死得很惨?
事关重大,托尼不敢自专,赶紧拿着调查报告直奔北京。孙元起皱着眉头看完报告后,问道:“如果橡胶股票泡沫破裂的话,会对上海乃至全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托尼搓着手说道:“非常致命!我们通过上海商务总会进行了大致调查,所有橡胶股票中,华人大约买了80%,在华外国人抢购了剩余的20%。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投机。上海虽然号称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由于集中财力投机橡胶股票,目前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估计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中国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也不过才1亿两左右,一旦橡胶股票泡沫破裂,巨额银两外流,会让政府运转失灵,财政状况恶化。工商业则因为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会受到致命打击。像远东广播集团的广告业务、华熙味精厂的味精销售等,预期都会出现大规模下滑。”
“真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啊!”孙元起狠狠地把报告摔在桌子上,“天上会掉馅饼么?如果要掉,那也是个陷阱!可恨这帮人已经掉进陷阱里,还对着馅饼流口水。古人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果不其然!”
托尼顿时局促不安起来,等孙元起停止发飙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虽然如此,不过我和莉莉丝还好,毕竟已经顺利从股市里脱身。即便橡胶股票泡沫破裂,下半年经营困难,之前在股市上的盈利也足以弥补亏损,不会影响今年的分红。”
孙元点头: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了。只是不知这次股灾要闹多大、闹多久,看来经世大学近期就要压缩开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托尼接着说道:“约翰逊,我们广播公司还要发布预警消息么?”
“当然要!”孙元起斩钉截铁说道,“我马上会给军机处写一份密折,汇报此事。另外再写封私信,你帮我带给上海道台,让他秘密控制住那几家皮包公司的主谋,防止外逃。
“你现在就回上海,回去之后,马上把信交给上海道台,随后撤下所有橡胶公司的广告,然后过一两天,再发布预警消息。”
孙元起的举措,不可谓不尽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和托尼密谈的时候,关于橡胶股票泡沫的传言已经在上海滩散布开了。道理很简单,那几个记者虽然签署了保密协议,可谁家没有三大姑八大姨买了橡胶股票呢?既然买了,本着“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道义原则,总得透露点风声吧?最后,还一再叮嘱:“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越是机密的小道消息越是传得飞快,很短时间上海滩便人尽皆知,说到最后还有那么一句:“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随着流言的传播,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股票价格开始直线下跌,其他橡胶股票的上涨势头也被遏制。但“橡胶时代”的理念实在太深入人心,不少人依然在持票观望,心道:“蓝格志、薛纳王等股票下跌,是因为它们诈骗;如果是正规橡胶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还会涨的!”
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地狱到来。
托尼还没有抵达上海,美国政府发布一条新闻:鉴于橡胶价格太高,为防止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将限制使用橡胶。
消息一发布,伦敦市场橡胶价格应声而跌,上海市场马上随之跟进,橡胶股票遭受重创。加上之前本来就流布的传言,迅速在股市上形成了大恐慌。每个人都争着把手中的橡胶股票卖掉,价格一落千丈。短短几天,原先价值数十两、上百两的股票就变成废纸一张。至于麦边等人,早在流言传布之初,就卷起全部款项人间蒸发了。
孙元起收到上海道蔡乃煌的来信后,只能一声长叹。
在孙元起淳朴的意识里,能买得起数十两、上百两银子一股橡胶股票的人,都不是穷人。如今股票投机失败,顶多也就让这些有钱人破点财。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孙元起的想法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因为不仅个人参与投机,上海很多钱庄也被搅了进来。
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机构,中国在明代中叶就已经出现,具体名称包括钱庄、钱店、银号、票号等,从事存储、汇兑、信贷之类的金融业务。进入清朝以后,钱庄获得较大发展,在各地都有不少私人开设的票号,大的钱庄甚至可以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分号,实现汇通天下,比如乔致庸的大德通。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正是讲述这类钱庄的兴衰史。
随着国门开放,汇丰、道胜、正金、花旗等外资银行先后进入中国,逐渐压缩钱庄的生存空间;清政府也紧跟形势,相继成立官方背景的交通银行、大清银行。但私人钱庄依然在挤压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那就是通过紧密的人情网,灵活地向本土企业和商人提供小额金融业务。因为上海滩人烟辐辏,工商业发展,业务量大,私人钱庄发展非常迅猛。在20世纪初,一度和外国银行、本国银行成为三足鼎立之势。
私人钱庄因为资本较小,而且顾客多是熟人,所以有经营灵活、手续简单、形式多变等诸多优点。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也存在着手续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等弊端。尤其是那些小钱庄,开设就是为了赚钱,经营时会更加不择手段,以期获得暴利。当橡胶股票价格飞涨的时候,便有无数小钱庄奋不顾身地投身到了淘金大潮中。他们参与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向投机者提供贷款。这本来是一项无可厚非的业务,只要投机者提供足够可靠的担保,哪怕出现股灾,对于钱庄影响并不大。但很多钱庄“发明”了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连环担保:
首先,允许顾客用橡胶股票来抵押,获得贷款;
接着,顾客用贷款去购买橡胶股票;
然后,顾客再用买来的股票作抵押换取贷款,再去买股票……
就当时来看,橡胶股票的盈利速度远超过钱庄的贷款利率,如此一来,顾客、钱庄都能赚钱,这项业务何乐而不为呢?可谁也没考虑过股票贬值乃至变成废纸的可能性,因为大家的脑袋里只有“发财”二字。
二是钱庄直接参与炒股。因为炒股来钱太快,由不得你不心动。而且很明显,投入越多,赚得也越多。很多钱庄老板就忍不住诱惑,开始下海捞鱼。尽管他们都是小有身家,毕竟资本太小,于是就挪用钱庄的钱。钱庄的钱可不全是他自己的,很多都是储户寄存在此生息的。一旦血本无归,在此存钱的工商业主岂不是同样要遭受巨大损失?
更可恶的是大钱庄的老板,像正元钱庄老板陈逸卿、兆康钱庄老板戴嘉宝、谦余钱庄老板陆达生,他们不满足于挪用自己钱庄的钱,还向小钱庄拆借。小钱庄觉得大钱庄信誉有保证,自己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自然无不应允。
谁知道突然之间,橡胶价格狂跌,橡胶股票成为废纸,所有投资血本无归!仅陈逸卿、戴嘉宝、陆达生三人的损失,就在白银600万两以上。
在股灾过后短短几天内,上海就倒闭了大小钱庄数十家,而且影响越来越大,逐渐由上海股市大恐慌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大恐慌。
!@#
二三五、浙东飞雨过江来
两人很快返回上海,把手中的橡胶股票清仓。尽管很多人对他们在此时抛售股票的行为大惑不解:这不是把会生金蛋的母鸡拱手送人吗?但这种疑惑显然丝毫没影响他们接盘时的热情。
孙元起还让莉莉丝给孙多鑫、孙多森哥俩捎去口信,希望他们如果购买橡胶股票的话,最好尽快退出来。至于他们具体会怎么做,孙元起就不好干涉了。
除此之外,托尼还派出了集团中最有能力的几位记者赶赴南洋,对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著名的橡胶公司明察暗访,看看究竟如何。
蓝格志拓植公司是英国人麦边1903年在上海设立的,号称公司经营橡胶种植园,开挖石油、煤炭,采伐木材,其实就是个纯粹的皮包公司。在国际橡胶价格上涨之后,麦边发动了广告攻势,花钱请人在上海的中英文报纸上大肆吹嘘“橡胶时代”的到来,蓝格志公司的商标长时间地占据了中外大报的头版。
麦边还/ 每周召开一次董事会,每次都拿出“从产地拍来的电报”,像模像样地向董事们报告近期的橡胶产量。不仅如此,他还每3个月就给购买蓝格志股票的“股东们”发一次红利,每股可拿到12两5钱银子。在他一系列鼓动和操作下,蓝格志公司的股票价格被越炒越高,面值约60两银子的股票很快突破1000两一股的大关,并且还一票难求。
至于薛纳王公司更是个骗局,它也效法蓝格志每季度就给股东发股息,一股7两5钱银子。还声称薛纳王公司出产的橡胶质量比蓝格志公司更好,到了最后,股价居然超过了蓝格志。
这些橡胶公司都曾在中华广播公司做过巨额广告,在托尼心底里,完全相信它们信息是真实的。他此次派出精兵强将,不过是想获得第一手资料,从而给孙元起一个教训,让他以后尽量不要干涉公司的正常运营。
很快,调查就有了结果。这几家著名的公司要么在南洋的种植园才开始整地栽树,要么甚至连块地都没有。所谓的橡胶产量,完全是向壁虚构;所谓的红利股息,不过是拆东墙补西墙!
看完调查报告后,托尼浑身冰凉:要不是已经脱身,真相曝光后,自己岂不是死得很惨?
事关重大,托尼不敢自专,赶紧拿着调查报告直奔北京。孙元起皱着眉头看完报告后,问道:“如果橡胶股票泡沫破裂的话,会对上海乃至全中国经济有什么影响?”
托尼搓着手说道:“非常致命!我们通过上海商务总会进行了大致调查,所有橡胶股票中,华人大约买了80%,在华外国人抢购了剩余的20%。很多华人不满足于在上海抢购,还调集资金到伦敦投机。上海虽然号称远东最大的金融中心,由于集中财力投机橡胶股票,目前已经无资可融。市面上的流动资金,尤其是钱庄的流动资金,都被橡胶股票吸纳殆尽。
“估计华商在上海投入的资金约2600万至3000万两,在伦敦投入的资金约1400万两。中国政府可支配财政收入也不过才1亿两左右,一旦橡胶股票泡沫破裂,巨额银两外流,会让政府运转失灵,财政状况恶化。工商业则因为资金短缺,购买力下降,会受到致命打击。像远东广播集团的广告业务、华熙味精厂的味精销售等,预期都会出现大规模下滑。”
“真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活啊!”孙元起狠狠地把报告摔在桌子上,“天上会掉馅饼么?如果要掉,那也是个陷阱!可恨这帮人已经掉进陷阱里,还对着馅饼流口水。古人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果不其然!”
托尼顿时局促不安起来,等孙元起停止发飙后,才小心翼翼地说道:“虽然如此,不过我和莉莉丝还好,毕竟已经顺利从股市里脱身。即便橡胶股票泡沫破裂,下半年经营困难,之前在股市上的盈利也足以弥补亏损,不会影响今年的分红。”
孙元点头:这也算是难得的好消息了。只是不知这次股灾要闹多大、闹多久,看来经世大学近期就要压缩开支,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托尼接着说道:“约翰逊,我们广播公司还要发布预警消息么?”
“当然要!”孙元起斩钉截铁说道,“我马上会给军机处写一份密折,汇报此事。另外再写封私信,你帮我带给上海道台,让他秘密控制住那几家皮包公司的主谋,防止外逃。
“你现在就回上海,回去之后,马上把信交给上海道台,随后撤下所有橡胶公司的广告,然后过一两天,再发布预警消息。”
孙元起的举措,不可谓不尽心,只是人算不如天算。在他和托尼密谈的时候,关于橡胶股票泡沫的传言已经在上海滩散布开了。道理很简单,那几个记者虽然签署了保密协议,可谁家没有三大姑八大姨买了橡胶股票呢?既然买了,本着“亲不亲,打断骨头连着筋”的道义原则,总得透露点风声吧?最后,还一再叮嘱:“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越是机密的小道消息越是传得飞快,很短时间上海滩便人尽皆知,说到最后还有那么一句:“这是机密,不能随便外传!”
随着流言的传播,蓝格志、薛纳王等几家股票价格开始直线下跌,其他橡胶股票的上涨势头也被遏制。但“橡胶时代”的理念实在太深入人心,不少人依然在持票观望,心道:“蓝格志、薛纳王等股票下跌,是因为它们诈骗;如果是正规橡胶公司的股票,价格应该还会涨的!”
天堂和地狱只有一步之遥。就在他们犹豫的时候,地狱到来。
托尼还没有抵达上海,美国政府发布一条新闻:鉴于橡胶价格太高,为防止出现巨额贸易逆差,美国将限制使用橡胶。
消息一发布,伦敦市场橡胶价格应声而跌,上海市场马上随之跟进,橡胶股票遭受重创。加上之前本来就流布的传言,迅速在股市上形成了大恐慌。每个人都争着把手中的橡胶股票卖掉,价格一落千丈。短短几天,原先价值数十两、上百两的股票就变成废纸一张。至于麦边等人,早在流言传布之初,就卷起全部款项人间蒸发了。
孙元起收到上海道蔡乃煌的来信后,只能一声长叹。
在孙元起淳朴的意识里,能买得起数十两、上百两银子一股橡胶股票的人,都不是穷人。如今股票投机失败,顶多也就让这些有钱人破点财。随后的事态发展证明,孙元起的想法是“too simple,sometimes naive”,因为不仅个人参与投机,上海很多钱庄也被搅了进来。
类似于银行的金融机构,中国在明代中叶就已经出现,具体名称包括钱庄、钱店、银号、票号等,从事存储、汇兑、信贷之类的金融业务。进入清朝以后,钱庄获得较大发展,在各地都有不少私人开设的票号,大的钱庄甚至可以在全国主要城市设立分号,实现汇通天下,比如乔致庸的大德通。电视剧《乔家大院》也正是讲述这类钱庄的兴衰史。
随着国门开放,汇丰、道胜、正金、花旗等外资银行先后进入中国,逐渐压缩钱庄的生存空间;清政府也紧跟形势,相继成立官方背景的交通银行、大清银行。但私人钱庄依然在挤压之中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那就是通过紧密的人情网,灵活地向本土企业和商人提供小额金融业务。因为上海滩人烟辐辏,工商业发展,业务量大,私人钱庄发展非常迅猛。在20世纪初,一度和外国银行、本国银行成为三足鼎立之势。
私人钱庄因为资本较小,而且顾客多是熟人,所以有经营灵活、手续简单、形式多变等诸多优点。但也正因为如此,它也存在着手续不规范、抗风险能力差等弊端。尤其是那些小钱庄,开设就是为了赚钱,经营时会更加不择手段,以期获得暴利。当橡胶股票价格飞涨的时候,便有无数小钱庄奋不顾身地投身到了淘金大潮中。他们参与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向投机者提供贷款。这本来是一项无可厚非的业务,只要投机者提供足够可靠的担保,哪怕出现股灾,对于钱庄影响并不大。但很多钱庄“发明”了一种鸡生蛋、蛋生鸡的连环担保:
首先,允许顾客用橡胶股票来抵押,获得贷款;
接着,顾客用贷款去购买橡胶股票;
然后,顾客再用买来的股票作抵押换取贷款,再去买股票……
就当时来看,橡胶股票的盈利速度远超过钱庄的贷款利率,如此一来,顾客、钱庄都能赚钱,这项业务何乐而不为呢?可谁也没考虑过股票贬值乃至变成废纸的可能性,因为大家的脑袋里只有“发财”二字。
二是钱庄直接参与炒股。因为炒股来钱太快,由不得你不心动。而且很明显,投入越多,赚得也越多。很多钱庄老板就忍不住诱惑,开始下海捞鱼。尽管他们都是小有身家,毕竟资本太小,于是就挪用钱庄的钱。钱庄的钱可不全是他自己的,很多都是储户寄存在此生息的。一旦血本无归,在此存钱的工商业主岂不是同样要遭受巨大损失?
更可恶的是大钱庄的老板,像正元钱庄老板陈逸卿、兆康钱庄老板戴嘉宝、谦余钱庄老板陆达生,他们不满足于挪用自己钱庄的钱,还向小钱庄拆借。小钱庄觉得大钱庄信誉有保证,自己又有钱赚,何乐而不为呢?自然无不应允。
谁知道突然之间,橡胶价格狂跌,橡胶股票成为废纸,所有投资血本无归!仅陈逸卿、戴嘉宝、陆达生三人的损失,就在白银600万两以上。
在股灾过后短短几天内,上海就倒闭了大小钱庄数十家,而且影响越来越大,逐渐由上海股市大恐慌演变成全国范围内的金融大恐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