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重生之大科学家 > 一三四、不问苍生问鬼神

一三四、不问苍生问鬼神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三四、不问苍生问鬼神

    按照惯例,各省学政是以进士出身的侍郎、京堂、翰林官、詹事、科、道及部属等官充任,其中又以翰林官最多。此次改学政为提学使也不例外,大半都是翰林院的侍讲、编修。

    圣旨是同一批下达的,所以陛辞的时候大家也都在一块儿。等到那日,孙元起穿上官服,早早来到午门外,就见一群先到的官员围着聊天。因为进入仕途较晚,又不经常在京城活动,周围的人孙元起都不怎么熟悉。只有那个编修陈伯陶,因为上次讥笑过自己,还大致认得,却又不好打招呼了。

    过了一会儿,鸿胪寺官员拿着已经排好名次的礼单开始唱名。孙元起之前是署理学部右侍郎,官职在这群人里最高,自然排在第一位。其他翰林院的官员,都已经开卸修撰、编修的职务,以道员任用。道员是从三品或正四品,比孙元起可差得远了。

    排好队,随着鸿胪寺官员到了太和殿。

    片刻之后,慈禧和光绪进殿( 登上宝座,诸人一齐跪倒,口呼万岁。跪起之间,孙元起趁机打量着光绪皇帝。这是第一次见到他,他呆坐在龙椅上,面色有些木然,类似于惊吓后失神的状态。用鲁迅《祝福》里的一句话来描述,那是再贴切不过了:“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他是一个活物。”

    大家行礼如仪后,光绪皇帝细声说道:“诸位爱卿平身。”

    要不是大殿里静谧一片,估计都听不见他说话。

    随着鸿胪寺官员的点名,诸人开始逐个上前,接受皇帝、皇太后的训话:“学部右侍郎衔、署湖北提学使孙元起——”

    孙元起心中暗道一声“坑爹啊,哥怎么还得给这娘俩磕头”,当下手脚却不慢。跪拜之后,就听慈禧在边上说道:“皇上,这位就是洋人经常提起的大格致学家孙元起。”

    “哦?”光绪皇帝这才有些表情,问道,“你就是那个孙元起?”

    孙元起挠挠头:“至少到目前来说,臣还没有遇到重名的,想来皇上说的那个孙元起便是我了”

    慈禧轻轻一笑:“皇上,此人是孙先生的侄孙,在国外读书长大的,说话最是有趣。”

    光绪点点头:“孙元起,朕听人说,你研究出光线是一种小颗粒?”

    孙元起用最通俗的话解释道:“光线是由无数的光子组成。光子是一种粒子,非常小,看不见,只能用实验来证明它存在。但它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粒子,每秒钟能跑三十万公里。而且它不能停下来,停下来的时候质量就变为零。”

    光绪皇帝听得似懂非懂,又问:“朕还听人说,你研究出了点金术?”

    孙元起接着解释说:“世界上的各种物质,其实都是由各种粒子组成的,目前只知道电子、光子、中子等几种。不同数量的粒子,组成了不同的原子。比如铁原子,是由26个质子、30个中子、26个电子组成的;而金原子,是由79个质子、118个中子、79个电子组成的。只要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把铁原子的各种粒子数变成和金原子一样,那么就等于把铁变成了金。不过,实现这种转变非常非常困难,可能仪器运转好几天,才能出现一个成功的原子。所以,这种点金术只有科学价值,没有应用价值。”

    光绪继续问道:“朕以前读《史记》,里面李少君曾说过,‘致物而丹沙可化为黄金,黄金成以为饮食器则益寿’。如果以后通过你的那种点金术,把丹沙化为黄金,再拿那种黄金做成饮食器,能不能使人益寿延年啊?”

    “绝对不能”孙元起非常肯定地回答道。

    光绪有些失望,不再说话,又回复到刚才的泥胎木偶状态。

    慈禧这时候说道:“孙元起,哀家听说岳麓书院的门口挂着一副对联,写道‘惟楚有才,于斯为盛’,由此足见湘楚之间为人文渊薮。此次命你为湖北提学使,就是希望你能在此人文之地,大力兴办学校,为国育才。既然你能四五年级,独力办成一所洋人都景慕的经世大学来,相信在湖北,有了朝廷和地方的支持,三四年间还能再办出一所来。此去湖北,但凡与兴办学校有关的,你可以便宜行事,不必事前上奏。地方上有张香涛扶持,京里还有皇上和哀家替你做主,你不要怕那些人流言蜚语。”

    听了慈禧的表态,其余诸人都暗自歆羡:这姓孙的何等造化,居然能获此等圣眷

    只有那陈伯陶菊花一紧,心想:怪不得这小子敢这么横,原来人家关系通天啊幸亏那天没上奏折弹劾他,要不肯定得吃挂落。不行,得找个时间请他吃顿饭赔罪,免得他怀恨在心,给我使绊子。

    以后的十几个人,光绪帝根本就没怎么说话,慈禧也只是程序化地鼓励他们“以实心行实政,以新知办新学,各自勉力,为国育才”罢了。

    等出了紫禁城,一群人顿时围上来和孙元起套近乎,当下少不得与他们扯皮敷衍一番。

    按照孙元起现在的等级,而且三个月的时间还很宽裕,完全可以坐着八抬大轿,晃晃悠悠地从陆路去湖北。孙元起却嫌这样费时费力,决定先坐火车到天津,从天津坐海轮到上海,再从上海换江轮逆流直上武昌。收拾停当之后,孙元起辞别了薇拉母子三人,没有惊动学校师生,带着十几名身无牵挂的保安以及老赵老俩口、林纾等人,从前门坐火车直奔天津。

    孙元起本来只想低调出行,结果一出门就发现根本没法低调。无论坐火车还是坐轮船,买票的时候人家都会先问道:“干什么的?”要是没有功名、官职,别说包厢、头等座,就是二等座也没有。可一亮出从二品的身份,人家上来就说:“爷,包厢要几个?”

    此次转道上海,孙元起还有一个目的,就是想和托尼谈谈。自从1903年,托尼和自己一道从美国来到远东,除了日常书信来往,俩人还没机会面对面聊过,也不知道他的日本广播公司和中华广播公司运营得如何了。故而行前发电报给他,希望能在上海见上一面。

    五月中旬,孙元起乘坐的海轮到达上海,靠泊在黄浦江招商局第三码头。行李虽多,可随行的大小伙子也不少,肩挑手提,都没有劳烦别人,一行人就顺着人群就往下走。刚下船,逮眼望见迎客的人群中打出了几个巨大条幅:

    “热烈欢迎孙校长到沪”

    “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

    “迎接孙百熙先生”……

    孙元起有些吃惊,貌似自己来上海之前,只告诉了托尼,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来迎接呢?四下打量,毫无疑问,最先发现的就是托尼。不是因为他人高马大,也不是因为黄头发白皮肤,而是周围的中国人看见他,都下意识地躲开一步。在密集的人群中,有一个遗世独立的鬼佬,谁看不见他?

    “好久不见,托尼”孙元起快步上前,用英语和他打招呼道。

    “好久不见,扬克”托尼站在那里动也不动,神色有些怪异。

    孙元起有些奇怪:“怎么啦,托尼?看上去你的神色不太好啊,难道你的广播公司出现了问题?”

    托尼脸色愈发扭曲:“事实上,广播公司运行得非常好。你看,我只是昨天在广播里说了今天下午你会抵达上海,结果就有这么多听众来迎接你。怎么——啊你别掐我呀”

    托尼突然尖叫一声,跳到一边。孙元起这才发现他身后躲着一人,仔细看时,不是莉莉丝还能是谁?只见小妮子满眼含泪,楚楚可怜地站在那里,要不是眼下大庭广众,估计早就扑上来哭成一团了。孙元起深吸一口气,平息了激荡的心情:“莉莉丝,你什么时候到的中国?”

    “半、半个月前。”莉莉丝哽咽着说道。

    还是托尼提醒道:“你们夫妻还是等晚上再互诉衷肠吧,现在还有好多人看着呢”

    孙元起冲托尼、莉莉丝点点头,然后朝边上走去,托尼和莉莉丝跟在身后。最先见到的是夏瑞芳,果然是铁哥们、好搭档,听到广播就来码头上迎接了。

    接着是杨度,一身竹布长衫,手里摇着纸扇,笑嘻嘻地说道:“百熙,咱俩可是早就约好,你发达了,要提携兄弟一把的。如今你已是从二品的大员,所以愚兄便觍颜前来讨碗饭吃”

    “好说好说这可就说定啦,薪酬每年两千两”孙元起正想找人做幕僚,他就凑了上来,真是瞌睡遇上枕头。

    至于举着“恭迎湖北提学使孙大人”牌子的,是些寄居上海的湖北官宦士子,中国历来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他们来迎接掌管家乡文运的提学使大人,完全顺利成章。接下来,是南洋公学总理杨士琦带着几个学生。两校在教学和科研上颇有些交往,来迎接也在情理之中。……

    到了最后,还有两位中年人带着家丁,在一旁笑吟吟地看着孙元起,让孙元起好生奇怪,便主动上前问道:“两位兄台是?”

    稍微年青一点的那人嬉笑道:“称‘兄’是对的,称‘兄台’就不对啦”

    倒是年长一些的解了疑惑:“百熙,你还认不得我们吧?我是孙多鑫,他是孙多森,在北京的时候,五祖父难道没提过我们俩?”

    “噢——”孙元起听了他们的名字,才想起来老大人确实提起过这两位,当即上前请安,“小弟孙元起拜见兄长”

    跟在身后的莉莉丝用英语问道:“扬克,你认识他们?”

    “莉莉丝,过来认识一下,这两位都是我的哥哥。”孙元起顺手拉过莉莉丝。

    只见莉莉丝张大嘴巴,一脸惊讶模样。

    孙多鑫哥俩也很吃惊:“百熙,你认识这位西洋女子?”。

    更多到,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