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准备行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黄子澄和齐泰准备动手了,但他们在目标的确定上起了争论,齐泰认为先拿燕王开刀为好,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羽翼,然后再对燕王动手。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这两个计划,似乎都有道理。后人评价时往往认为齐泰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我看来,这样的论断似乎有成王败寇之嫌。黄子澄的计划是有其合理性的,毕竟先挑弱者下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是一盘决定天下命运的棋局,对弈的双方是朱允炆和朱棣,现在身为皇帝的朱允炆猜到了先手,他在棋盘上下出了自己的第一着。
先着
周王朱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在朱允炆看来,他将是朱棣的有力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最早被清除的人。奉命执行这项任务的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多次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事实证明,这位仁兄打仗可能不在行,抓人还是有一套的。他突调大军奔赴河南周王府,把周王的老婆孩子加上他本人一股脑儿押到京城,朱允炆对他的这位叔叔并不客气,把他从国家一级干部直接贬为老百姓,并迁至云南。当时的云南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开发,算是半原始状态的荒芜之地,周王就被放到这个地方去当人猿泰山了。
此时,建文帝才登基一个月。但他显然没有到新单位上班的羞涩和谦虚,开始收拾起他的那些叔叔。周王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而且周王很快就会发现与后来者的遭遇相比,去云南旅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朱桂“贪虐残暴”,建文帝表现出了强烈的正义感,毅然履行了皇叔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原则,把他的叔叔迁至蜀地看管起来。
第二年五月,建文帝又一次大义灭亲,以“不法事”罪名将岷王朱楩逮捕,并贬成老百姓。说到底,这个“不法事”是个什么事也没说清楚,和那句著名的“莫须有”有一拼。这样看来,在历史上,要整人实在不需要找太多理由。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建文帝又以破坏金融罪——私印钞票,对湘王朱柏下手了,其实那个时代的钞票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可言,乱印最多的就是建文帝本人。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随后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他们以为这次会像以往一样顺利,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甚有骨气。他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
他没有开门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这样的惨剧,并没有阻止建文帝的行动步伐,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连续抓获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此二人皆被废为庶人。
参考消息
科学家朱
朱年少时多少还有些政治抱负,不过由于屡屡失意,反倒促使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实务方面。古代农业不发达,饥荒时有发生,常用草根树皮果腹。由于对饥民的疾苦感同身受,朱便把攻关重点集中在了开荒种植的研究上,他召集了一大批对农作物颇有心得的老农和采药人,漫山遍野地搜集各种易于成活的可食用植物。最后总结出四百余种绘制成图、编辑成册,名为《救荒本草》,这本救活了无数饥荒地区老百姓的册子,可以说是明代最有用的书之一。
真是干净利落,毫不留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傻瓜也知道建文帝想干什么了。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些藩王毫不反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他们并没有燕王那样的反抗资本,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反抗的理由。
在那个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所有的藩王都是他的属下,别说你是皇帝的叔叔,就算你是他爷爷,只要他是皇帝,你也得听他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削藩问罪还是客气的,算是给足了面子,如果藩王不服气明着来的话,自然也有大刀大棍伺候。
至此,建文帝已经完全违反了他自己向朱元璋作出的承诺,什么以德服人都被丢到九霄云外,他就像是一个刚上擂台的拳击手,急风暴雨般挥出一轮王八拳,看似痛快凌厉,效果却有限。
这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拳赛。
天真的朱允炆不知道他要参加的这场拳赛并不是三个回合的业余赛,而是十二个回合的职业赛。在这样的比赛中,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
朱允炆抢到了先手,却没有抢到先机。
朱棣即将作出自己的应对。
应对
建文帝就要找上门了,这下子由不得朱棣了,要么造反,要么像他的那些兄弟一样被干掉。此时的朱棣可谓处境艰难,他比当年的朱重八还不如。朱重八就算不去造反,还可以逃出寺庙,去当盲流,混碗饭吃,可是朱棣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天下是朱允炆的,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道衍抓住了眼前的这个时机,继续向朱棣推销他的造反理论。对于这一点,朱棣是早已经习惯了,如果哪一天这位仁兄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那才叫奇怪。以往朱棣对这些话还可以一笑置之,因为他很清楚,造反不是吃夜宵,说干就能干的。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身无长物、一无所有,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造反事业,可是自己是藩王,和这些穷光蛋有天壤之别,怎么可能被这些人拖下水?
双方的准备工作
但是到现在他才发现,如果放纵这个侄子搞下去,自己会变得连穷和尚也做不了。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工作,他招募大批强壮士兵为卫军,并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所谓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想造反,拿着木棍农具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兵器,打造兵器的动静很大,而当时又没有隔音设备。朱棣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围竖起围墙,并在附近开办了多个养鸡场,就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外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
此外,朱棣还吸取历来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先进经验,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即在造反前要搞点封建迷信、远古传说之类的东西。为此他招募了一大批特殊人士。这些人被称为异人术士,其实就是街上算命占卜的那些人,他把这些人搞来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壮胆,顺便做做宣传工作,但他本人也不会想到,这一举措在后来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步步进逼
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却始终看着朱棣,因为他也清楚,这个人才是他最为可怕的对手。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张昺接任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事控制权。之后他还派宋忠(此名极不吉利)率兵三万,镇守屯平、山海关一带,随时准备动手。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规定,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应入朝觐见皇帝,由于当时局势十分紧张,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不敢如期拜见新皇帝,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出了惊人之举。
建文元年(1399)三月,燕王入朝参拜新君。按说来到别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见朱棣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提议。卓敬气得跳脚,大叫起来:“杨坚、杨广两人难道不是父子吗?”
但建文帝仍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朱棣就这样在京城逛了一圈,风风光光地回了北平。而齐泰和黄子澄竟然结结实实当了一回看客,平日在地图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所谓谋略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当然,建文帝手下并非都是一些如齐泰、黄子澄之类的人,事实证明,他还是有许多得力部下的。
成功的策反
在这场斗争中,建文帝并非不堪一击,他也使用了很多权谋手段,特别是在地下工作方面,可谓卓有成效。
建文元年初,朱棣派长史葛诚进京城朝见皇帝,其实这个葛诚也是个间谍,他的真实目的是打探消息,但朱棣万没有想到的是,此人竟然被策反了,而策反葛诚的正是皇帝本人。
葛诚一到,建文帝便放下架子,以九五之尊对葛诚礼遇有加,估计也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收入情况并鼓励他好好工作之类。葛诚十分感动,皇帝竟然如此看重自己!他一时头热,就主动交代了燕王朱棣的种种不法行为和自己的间谍身份。然后他光荣地接受了建文帝地下工作者的称号,表示回去后一定努力工作,并及时做好情报信息传递工作,争取早日将燕王等人一网打尽。
徐达家的两派
一颗钉子就这样扎下了。
如果说葛诚是一个小间谍,那么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就是超级间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此人并不知道自己做了间谍。
这个人就是朱棣的老婆、大将军徐达的女儿。
将门往往无虎子,如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都是如此。但事情总有例外,徐达之子徐辉祖就是一个例外。他虽然出身名门,却从不引以为傲,为人谦虚谨慎,熟知兵法,而且效忠于建文帝。
他利用裙带关系,走夫人路线,在与他的妹妹聊天时了解到了很多妹夫朱棣学习工作的情况,并通报给了一直以来都对朱棣关怀备至的朱允炆。
就这样,朱棣的很多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
其实在这条战线上,朱棣的工作也毫不逊色。他的情报来源比较特殊,主要是由朱允炆身边的宦官提供的。朱元璋曾经严令不允许太监干政,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允炆对此自然奉为金科玉律,在他手下的太监个个劳累无比又地位极低,其实太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倾向,他们对朱允炆十分不满却又无处诉苦。
朱允和朱棣的间谍战
正在此时,救世主朱棣出现了,他不但积极结交宫中宦官,还不断送礼给这些谁也瞧不起的人,于是一时之间,燕王慈爱之名在宦官之中流传开来,大家都甘心为燕王效力。
朱允炆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这些他认为很低贱的人,但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低贱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斗争的胜负。
除了这些太监之外,朱棣还和朝中的两个人有着十分秘密的关系,此二人可以说是他的王牌间谍,当然不到关键时刻,朱棣是不会用上这张王牌的,他要等待最后的时刻到来。
黄子澄的致命错误
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生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去京城,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老爹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参考消息
刘伯温的儿子
建文元年,朱允派遣二十四名采访使分巡天下,体察民情。其中北平采访使、刘伯温次子刘受命搞起了皇四叔的谍报工作。朱棣察觉后,决定将计就计,亲自策反刘。经过百般暗示,刘却似乎一无所觉,不但没有向朱棣效忠,还隔三差五地给朝廷递话,描述朱棣的一举一动。有一次,朱棣和他下棋的时候,按捺不住,一语双关地对刘说:“你不能稍微让着我一点吗?”刘则回敬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答得也是话中有话。朱棣终于死了心,此后再也没打过刘的主意。
朱棣这次可算是打错了算盘,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了,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
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谁知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真正是岂有此理!五六个藩王已经被处理掉,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连路上的叫花子都知道朝廷要向燕王动手,黄子澄的脸上简直已经写上了削藩两个字,居然还要掩耳盗铃!书生办事,真正是不知所谓。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了。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看来,徐辉祖的算命水平已经接近了专业水准,他的预言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证实,但更神的还在后头。
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不能不服啊,徐辉祖的这一卦居然算到了二十多年后,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远远超过了天气预报。
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
如果朱允炆知道在后来的那场战争中朱高煦起了多大的作用,他一定会为自己作出的这个决定去找个地方一头撞死。也正是为此,他后来才会哀叹:悔不用辉祖之言!
可惜,后悔和如果这两个词在历史中从来就没有市场。
远在北平的朱棣本来已经为自己的轻率行动后悔,没想到三个儿子毫发无损地回来了,好吃好住,似乎还胖了不少。朱棣高兴得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叫道:“我们父子能够重聚,这是上天帮助我啊!”
其实帮助他的正是他的对手朱允炆。
精神病人朱棣
朱棣明白,该来的迟早会来,躲是躲不过了,皇位去争取不一定会有,但不争取就一定没有。而且现在也没有别的退路了,朱允炆注定不会放过自己,不是天子之路,就是死路!
拼一拼吧!
不过朱棣仍然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造反不是去野营,十几万人的粮食衣物兵器都要准备妥当,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朱棣从先辈们的事迹中得到启发,他决定装疯。
于是,北平又多了一个精神病人朱棣,但奇怪的是,别人都是在家里疯,朱棣却是在闹市里疯,专找人多的地方。
精神病人朱棣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一、闹市中大喊大叫,语无伦次(但可以保证绝无反动口号);
二、等到吃饭时间擅入民宅,望人发笑,并抢夺他人饭食,但无暴力行为(很多乞丐也有类似行为);
三、露宿街头,而且还是一睡一整天,堪称睡神。
此事惊动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张昺和谢贵两人前去看个究竟。此时正是六月,盛夏如火的天气,当两人来到王府时,不禁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可以捂蛆的天气,朱棣竟然披着大棉被待在大火炉子前“烤火”,就在两人目瞪口呆时,朱棣还说出了经典台词:“冻死我了!”
这一定是个精神病人,张昺和谢贵马上就达成了共识,并上奏给建文帝。
为避祸竟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隐忍!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黄子澄和齐泰准备动手了,但他们在目标的确定上起了争论,齐泰认为先拿燕王开刀为好,而黄子澄却认为,应该先剪除其他各王,除掉燕王的羽翼,然后再对燕王动手。
我们今天回头来看这两个计划,似乎都有道理。后人评价时往往认为齐泰的做法是正确的,但我看来,这样的论断似乎有成王败寇之嫌。黄子澄的计划是有其合理性的,毕竟先挑弱者下手还是有一定作用的。
这是一盘决定天下命运的棋局,对弈的双方是朱允炆和朱棣,现在身为皇帝的朱允炆猜到了先手,他在棋盘上下出了自己的第一着。
先着
周王朱是燕王朱棣的同母兄弟,在朱允炆看来,他将是朱棣的有力助手,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成了最早被清除的人。奉命执行这项任务的就是我们之前介绍过多次的李文忠之子李景隆。
事实证明,这位仁兄打仗可能不在行,抓人还是有一套的。他突调大军奔赴河南周王府,把周王的老婆孩子加上他本人一股脑儿押到京城,朱允炆对他的这位叔叔并不客气,把他从国家一级干部直接贬为老百姓,并迁至云南。当时的云南旅游资源还没有充分开发,算是半原始状态的荒芜之地,周王就被放到这个地方去当人猿泰山了。
此时,建文帝才登基一个月。但他显然没有到新单位上班的羞涩和谦虚,开始收拾起他的那些叔叔。周王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而且周王很快就会发现与后来者的遭遇相比,去云南旅游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同年十二月,有人告发代王朱桂“贪虐残暴”,建文帝表现出了强烈的正义感,毅然履行了皇叔犯法与庶民同罪的法律原则,把他的叔叔迁至蜀地看管起来。
第二年五月,建文帝又一次大义灭亲,以“不法事”罪名将岷王朱楩逮捕,并贬成老百姓。说到底,这个“不法事”是个什么事也没说清楚,和那句著名的“莫须有”有一拼。这样看来,在历史上,要整人实在不需要找太多理由。
还没等大家反应过来,建文帝又以破坏金融罪——私印钞票,对湘王朱柏下手了,其实那个时代的钞票本来就没有什么计划可言,乱印最多的就是建文帝本人。当然这只不过是一个借口而已,随后朝廷就派使臣至湘王封地去抓人,他们以为这次会像以往一样顺利,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湘王朱柏不愧是朱元璋的子孙,甚有骨气。他在得知有人要来抓他的消息后,笑着对自己的手下说:“我亲眼看到很多在太祖手下获罪的大臣都不愿受辱,自杀而死,我是高皇帝的儿子,怎么能够为了求一条活路而被狱吏侮辱!”
他没有开门迎接使臣,而是把老婆孩子都召集起来,紧闭宫门,自焚而死。
这样的惨剧,并没有阻止建文帝的行动步伐,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又连续抓获了齐王朱榑和代王朱桂,此二人皆被废为庶人。
参考消息
科学家朱
朱年少时多少还有些政治抱负,不过由于屡屡失意,反倒促使他将更多的精力放到了实务方面。古代农业不发达,饥荒时有发生,常用草根树皮果腹。由于对饥民的疾苦感同身受,朱便把攻关重点集中在了开荒种植的研究上,他召集了一大批对农作物颇有心得的老农和采药人,漫山遍野地搜集各种易于成活的可食用植物。最后总结出四百余种绘制成图、编辑成册,名为《救荒本草》,这本救活了无数饥荒地区老百姓的册子,可以说是明代最有用的书之一。
真是干净利落,毫不留情!到了这个地步,就是傻瓜也知道建文帝想干什么了。
大家可能会奇怪,为什么这些藩王毫不反抗呢?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他们并没有燕王那样的反抗资本,而另一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反抗的理由。
在那个时代,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所有的藩王都是他的属下,别说你是皇帝的叔叔,就算你是他爷爷,只要他是皇帝,你也得听他的。说句难听点的话,削藩问罪还是客气的,算是给足了面子,如果藩王不服气明着来的话,自然也有大刀大棍伺候。
至此,建文帝已经完全违反了他自己向朱元璋作出的承诺,什么以德服人都被丢到九霄云外,他就像是一个刚上擂台的拳击手,急风暴雨般挥出一轮王八拳,看似痛快凌厉,效果却有限。
这是一场残酷的政治斗争,也是一场拳赛。
天真的朱允炆不知道他要参加的这场拳赛并不是三个回合的业余赛,而是十二个回合的职业赛。在这样的比赛中,想要乱拳打死老师傅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获得胜利的关键在于隐忍的耐心和准确的判断。
朱允炆抢到了先手,却没有抢到先机。
朱棣即将作出自己的应对。
应对
建文帝就要找上门了,这下子由不得朱棣了,要么造反,要么像他的那些兄弟一样被干掉。此时的朱棣可谓处境艰难,他比当年的朱重八还不如。朱重八就算不去造反,还可以逃出寺庙,去当盲流,混碗饭吃,可是朱棣却没有这样的好运气。天下是朱允炆的,他还能逃到哪里去呢?
道衍抓住了眼前的这个时机,继续向朱棣推销他的造反理论。对于这一点,朱棣是早已经习惯了,如果哪一天这位仁兄不说这些大逆不道的话,那才叫奇怪。以往朱棣对这些话还可以一笑置之,因为他很清楚,造反不是吃夜宵,说干就能干的。这个唯恐天下不乱的和尚身无长物、一无所有,才会全身心地投入造反事业,可是自己是藩王,和这些穷光蛋有天壤之别,怎么可能被这些人拖下水?
双方的准备工作
但是到现在他才发现,如果放纵这个侄子搞下去,自己会变得连穷和尚也做不了。
于是他开始了自己的准备工作,他招募大批强壮士兵为卫军,并进行军事训练,地点就在自己的王府之内。所谓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要想造反,拿着木棍农具是不行的,这就需要大量的兵器,打造兵器的动静很大,而当时又没有隔音设备。朱棣在这个问题上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他建造了一座很大的地下室,周围竖起围墙,并在附近开办了多个养鸡场,就这样,地下室里叮叮当当地敲个不停,外面的人一点也听不见。
此外,朱棣还吸取历来农民起义战争中的先进经验,虚心向农民兄弟学习,即在造反前要搞点封建迷信、远古传说之类的东西。为此他招募了一大批特殊人士。这些人被称为异人术士,其实就是街上算命占卜的那些人,他把这些人搞来无非是为了给自己壮胆,顺便做做宣传工作,但他本人也不会想到,这一举措在后来竟然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
步步进逼
建文帝在解决其他藩王的时候,眼睛却始终看着朱棣,因为他也清楚,这个人才是他最为可怕的对手。为了削减朱棣的实力,他先派工部侍郎张昺接任了北平市市长的职务,然后任命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掌握了北平的军事控制权。之后他还派宋忠(此名极不吉利)率兵三万,镇守屯平、山海关一带,随时准备动手。
刀已经架到脖子上了,朱棣似乎成为了板上鱼肉,在很多人看来,他只能束手就擒了。
然而就在此时,朱棣却做出了一件别人想不到的事情。
按照规定,建文帝登基后,藩王应入朝觐见皇帝,由于当时局势十分紧张,很多人都认为朱棣不敢如期拜见新皇帝,但大家万万没有想到,他不但来了,还干出了惊人之举。
建文元年(1399)三月,燕王入朝参拜新君。按说来到别人的地盘就老实点吧,可这位仁兄居然在众目睽睽之下“行皇道入,登陛不拜”。可见朱棣嚣张到了何种地步。
朱棣的无礼举动引起了群臣的愤怒,户部侍郎卓敬多次上奏,要求就地解决朱棣,建文帝竟然以燕王是自己的至亲为由拒绝了这一正确提议。卓敬气得跳脚,大叫起来:“杨坚、杨广两人难道不是父子吗?”
但建文帝仍然拒绝了他的提议。
朱棣就这样在京城逛了一圈,风风光光地回了北平。而齐泰和黄子澄竟然结结实实当了一回看客,平日在地图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所谓谋略家就是这样的水平。
当然,建文帝手下并非都是一些如齐泰、黄子澄之类的人,事实证明,他还是有许多得力部下的。
成功的策反
在这场斗争中,建文帝并非不堪一击,他也使用了很多权谋手段,特别是在地下工作方面,可谓卓有成效。
建文元年初,朱棣派长史葛诚进京城朝见皇帝,其实这个葛诚也是个间谍,他的真实目的是打探消息,但朱棣万没有想到的是,此人竟然被策反了,而策反葛诚的正是皇帝本人。
葛诚一到,建文帝便放下架子,以九五之尊对葛诚礼遇有加,估计也亲切地询问了他的家庭收入情况并鼓励他好好工作之类。葛诚十分感动,皇帝竟然如此看重自己!他一时头热,就主动交代了燕王朱棣的种种不法行为和自己的间谍身份。然后他光荣地接受了建文帝地下工作者的称号,表示回去后一定努力工作,并及时做好情报信息传递工作,争取早日将燕王等人一网打尽。
徐达家的两派
一颗钉子就这样扎下了。
如果说葛诚是一个小间谍,那么下面要介绍的这位就是超级间谍,更具讽刺意味的是,此人并不知道自己做了间谍。
这个人就是朱棣的老婆、大将军徐达的女儿。
将门往往无虎子,如常遇春的儿子常茂、李文忠的儿子李景隆都是如此。但事情总有例外,徐达之子徐辉祖就是一个例外。他虽然出身名门,却从不引以为傲,为人谦虚谨慎,熟知兵法,而且效忠于建文帝。
他利用裙带关系,走夫人路线,在与他的妹妹聊天时了解到了很多妹夫朱棣学习工作的情况,并通报给了一直以来都对朱棣关怀备至的朱允炆。
就这样,朱棣的很多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传到了朱允炆的耳中。
其实在这条战线上,朱棣的工作也毫不逊色。他的情报来源比较特殊,主要是由朱允炆身边的宦官提供的。朱元璋曾经严令不允许太监干政,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允炆对此自然奉为金科玉律,在他手下的太监个个劳累无比又地位极低,其实太监也是人,也有自己的情感倾向,他们对朱允炆十分不满却又无处诉苦。
朱允和朱棣的间谍战
正在此时,救世主朱棣出现了,他不但积极结交宫中宦官,还不断送礼给这些谁也瞧不起的人,于是一时之间,燕王慈爱之名在宦官之中流传开来,大家都甘心为燕王效力。
朱允炆从来没有正眼看过这些他认为很低贱的人,但他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些低贱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这场斗争的胜负。
除了这些太监之外,朱棣还和朝中的两个人有着十分秘密的关系,此二人可以说是他的王牌间谍,当然不到关键时刻,朱棣是不会用上这张王牌的,他要等待最后的时刻到来。
黄子澄的致命错误
四月,朱棣回到北平后,就向朝廷告病,过了一段时间,病越生越重,居然成了病危。这场病并不是突发的,而是酝酿了相当长的时间。因为在即将到来的五月,朱棣有一件不想做却又不得不做的事情。
五月,是太祖朱元璋的忌日,按照礼制朱棣应该自己前去京城,但朱棣敏锐地感觉到如果这次再去,可能就回不来了。可是老爹的忌日不去也是不行的,于是他派长子朱高炽及另外两个儿子朱高煦、朱高燧代他祭拜。一下子派出三个儿子,除了表示自己重视此事外,另一个目的就是告诉朝廷,自己没有异心。
参考消息
刘伯温的儿子
建文元年,朱允派遣二十四名采访使分巡天下,体察民情。其中北平采访使、刘伯温次子刘受命搞起了皇四叔的谍报工作。朱棣察觉后,决定将计就计,亲自策反刘。经过百般暗示,刘却似乎一无所觉,不但没有向朱棣效忠,还隔三差五地给朝廷递话,描述朱棣的一举一动。有一次,朱棣和他下棋的时候,按捺不住,一语双关地对刘说:“你不能稍微让着我一点吗?”刘则回敬道:“可让处则让,不可让者不敢让也。”答得也是话中有话。朱棣终于死了心,此后再也没打过刘的主意。
朱棣这次可算是打错了算盘,当时的形势已经很明了,朱允炆摆明了就是要搞掉藩王,此时把自己的儿子派入京城,简直就是送去的人质。
果然,朱高炽三兄弟一入京,兵部尚书齐泰就劝建文帝立刻将此三人扣为人质。建文帝本也表示同意,谁知黄子澄竟然认为这样会打草惊蛇,应该把这三个人送还燕王,表明朝廷并无削藩之意,以麻痹燕王。
真正是岂有此理!五六个藩王已经被处理掉,事情闹得沸沸扬扬,连路上的叫花子都知道朝廷要向燕王动手,黄子澄的脸上简直已经写上了削藩两个字,居然还要掩耳盗铃!书生办事,真正是不知所谓。
建文帝拿不定主意,此时魏国公徐辉祖出来说话了。按亲戚关系算,这三个人都是他的外甥,他看着此三人长大,十分了解他们的品行,他对朱允炆进言,绝对不能放这三个人回去,因为此三人不但可以作为人质,而且都身负大才,如若放虎归山,后果不堪设想。
现在看来,徐辉祖的算命水平已经接近了专业水准,他的预言在不久之后就得到了证实,但更神的还在后头。
紧接着,徐辉祖特别说到了朱高煦这个人。他告诉朱允炆,在他这三个外甥中,朱高煦最为勇猛过人也最为无赖,他不但不会忠于陛下,也不会忠于他的父亲。
不能不服啊,徐辉祖的这一卦居然算到了二十多年后,准确率达到百分之百,远远超过了天气预报。
可是决定权在建文帝手中,他最后作出决定,放走了朱高炽三兄弟。
如果朱允炆知道在后来的那场战争中朱高煦起了多大的作用,他一定会为自己作出的这个决定去找个地方一头撞死。也正是为此,他后来才会哀叹:悔不用辉祖之言!
可惜,后悔和如果这两个词在历史中从来就没有市场。
远在北平的朱棣本来已经为自己的轻率行动后悔,没想到三个儿子毫发无损地回来了,好吃好住,似乎还胖了不少。朱棣高兴得从床上跳了起来,大叫道:“我们父子能够重聚,这是上天帮助我啊!”
其实帮助他的正是他的对手朱允炆。
精神病人朱棣
朱棣明白,该来的迟早会来,躲是躲不过了,皇位去争取不一定会有,但不争取就一定没有。而且现在也没有别的退路了,朱允炆注定不会放过自己,不是天子之路,就是死路!
拼一拼吧!
不过朱棣仍然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时间。造反不是去野营,十几万人的粮食衣物兵器都要准备妥当,这些都需要时间。为了争取时间,朱棣从先辈们的事迹中得到启发,他决定装疯。
于是,北平又多了一个精神病人朱棣,但奇怪的是,别人都是在家里疯,朱棣却是在闹市里疯,专找人多的地方。
精神病人朱棣的具体临床表现如下:
一、闹市中大喊大叫,语无伦次(但可以保证绝无反动口号);
二、等到吃饭时间擅入民宅,望人发笑,并抢夺他人饭食,但无暴力行为(很多乞丐也有类似行为);
三、露宿街头,而且还是一睡一整天,堪称睡神。
此事惊动了建文帝的耳目,建文帝便派张昺和谢贵两人前去看个究竟。此时正是六月,盛夏如火的天气,当两人来到王府时,不禁为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可以捂蛆的天气,朱棣竟然披着大棉被待在大火炉子前“烤火”,就在两人目瞪口呆时,朱棣还说出了经典台词:“冻死我了!”
这一定是个精神病人,张昺和谢贵马上就达成了共识,并上奏给建文帝。
为避祸竟出此下策,何等耐心!何等隐忍!
问世间权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