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白狼夜奔灵光现仙女下凡世事变

    惝恍间,为学之期已过三年,巫女们亦八九岁有余,在贤女师父的悉心教导下,个个知书达理却又不失天聪,文质彬彬而又身怀武功,各房抚养斋女颇为自豪,引得其余斋女甚至游女纷纷上书神女仙姑,尽快下山寻得良种为嗣。仙姑每每应请,开坛设法以问天机,却屡试不顺,不得已才停滞这些年,未有贸然下山。

    近日,仙姑夜观天象,发现天狼星北奔而渐隐,南极星忽明而乍现,更喜的是天河之上或有两道灵光,卜算乃知此天光将于七月初七降临人间。仙姑立即昭示族人,择日下山。族人迅速将此美讯传遍整个黛眉神山,微风吹过处皆能听闻笑声。

    九儿亦按捺不住心头之喜,想到前有“三年之约”,后又逢着仙姑昭告下山之期,乃知涉世时机已至。而仙姑向来看重天意善听民意,遂煽动阿大阿二、小五小八等人一同前往长生殿向仙姑请求。仙姑见状,便知是九儿之意,本无心过早带其下山,但仍命司礼贤女制题遴选之。

    贤女言:“蒙学已授三载,本应各方汇题以考之,今时况紧急,只一题教尔等于答。曰:何谓德?何谓道?何谓乾?何谓坤?何谓事?何谓神?”

    阿大答曰:“《德经》有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阿二答曰:“《道经》有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恒名。”

    小五答曰:“《礼记·大学》有言: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小八答曰:“《象传》有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儿答曰:“《易传》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道,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德大业至矣哉。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贤女评曰:“阿大只言德,阿二是言道,小五德道皆有言,小八乾坤系德道,唯有小九诸神之事尽言之也。”评毕,遂点头示意九儿。

    贤女复问之曰:“此若下山,所为之何?”

    九儿言:“下山涉世,乃巫女使命也。此番若行,则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贤女赞曰:“此言甚好,待请神女裁夺之。”乌梅仙姑见司礼贤女如此推荐,遂言可行,愿将九儿考虑之。

    九儿知情懂礼地谢过贤女师父与神女仙姑,转身便伙同小五小八等手舞足蹈、绘声绘影地跑遍满山渲染。

    恐因族人上上下下皆闻仙姑欲带九儿下山寻婴大喜之讯,值守松懈,困于长生后殿之白狼忽而不得为见。乌梅仙姑大怒,遂将下山之期提前,势必活捉白狼归山。

    得闻白狼逃蹿、仙姑震惊,九儿本以为跟随其下山之事打了水漂,失魂落魄之际,却不想仙姑亲自于白头峰,告知九儿今日稍息,明日便一同下山。九儿慌忙地将绣金铃等三件宝物备齐,又带了些祝词斋女准备的干粮细软,随同乌梅仙姑天不亮就下了仙山。

    山上说“神”事,山下说“唐”事。正值仙姑下山之际,俗世间依旧多番战乱。

    自先唐为贼人篡灭后,中原之土但凡“李”姓称王者,好用“唐”之名贯之,以显其正宗。北有号“唐”者,因雄踞中原腹地,史称“后唐”;南有号“唐”者,则称之为“南唐”。

    先说“后唐”运势。前有言,唐末晋王李克用养“十三太保”,大太保李嗣源先随李克用征战三十年,屡建奇功,后随三太保李存勖转战十年,灭梁建唐,终因功高震主,遭飞语毁谤,难在朝中自立。

    后唐同光四年(926年),李嗣源被派往魏州镇压兵变,却不想自家军队带到魏州亦发生兵变。李嗣源为表忠心,决定只身回朝请罪。当是时,帐下之婿石敬瑭全力拦阻,极言反对,分析形势,晓以利害,劝其利用哗变之机谋取自立,李嗣源迫于无奈,依石敬瑭之计,以平乱为由,招得哗变之军折返,入主洛阳。

    石敬瑭告李嗣源曰:“新主当政应有革于前主,前主奢华侈靡,则当朝者应务从宽仁节俭。”于是释放前朝宫女及未沾雨露之妃嫔,以显皇恩浩荡。

    石敬瑭乃谋略之人,精于军事,勤于政务,一度为当世之人敬仰。然其谋略有余,为达目的常不择手段,为谋自保而不顾后果。李嗣源死后,其子李从珂继位,因惧怕石敬瑭拥兵自重,时常无故非难。

    清泰三年(936年),石敬瑭起兵造反,为解后唐军兵围攻之困,竟向契丹求援,割让“幽云十六州”,称比他小十岁的契丹首领耶律德光为“父皇帝”,自称曰“臣”,甘做“儿皇帝”,同年十一月,在契丹的扶持下登基称帝,改元天福,国号“大晋”。后晋天福元年闰十一月(937年初),石敬瑭逼后唐末帝李从珂自焚,后唐亡。

    石敬瑭“趋利避害”的行径虽为后世所诟病,但早年征战时仍是个铁骨铮铮的汉子,在镇州战役中,与刘知远、郭威二人结义,浴血奋战,踏尸前行,成为守军中的翘楚,其辉煌战绩也奠定了三人成就霸业之基。

    但在割让“幽云十六州”、屈膝于契丹之事上,刘知远与石敬瑭起了争执,郭威虽也并不赞同石敬瑭所为,但人微言轻,便不作无谓争辩。

    时值后唐亡国、后晋开国之际,郭威仍是缄口莫言,入编于刘知远麾下,远观着石、刘二人相争。

    郭威身形魁梧,勇力过人,由于脖子上刺了一只飞雀,因此唤名“郭雀儿”。郭雀儿出身贫苦,十八岁入伍行军,于连年征战厮杀中练就了一身好武功。然生逢乱世,成一赳赳武夫者何其为易,但能标新立异,出人头地,甚至与石、刘之辈称兄道弟,不仅在于其胆识,更在于其智谋。而这一切,竟与其内室柴夫人有着莫大的关系。

    说起这柴夫人,正是当年石敬瑭谏言释放出宫的前朝妃嫔,于遣送归家途中因连绵秋雨羁留旅店,却在此与一同避雨的郭雀儿相遇相知,携着从宫中带回之金银珠宝下嫁与行伍出生且功名未就的郭威。

    良好的家学与宫廷的眼界造就了温婉端庄而博学多才的柴姑娘,嫁与郭威后便将自己的才学甚或政见倾囊相授,看到自己的丈夫肯细心聆听、虚心学习、屈身请教,柴氏更加坚定自己没有选错郎君。

    此后,夫妻二人常共读兵书、共谈天下,年少轻狂的郭雀儿渐渐成为沉稳睿智的军中大将。

    柴夫人有一内侄,名唤柴荣,其祖父柴翁、父柴守礼皆为乡里富豪,后因家道中落,得闻姑母嫁给了军中大将,遂欲前去洛阳投奔。

    是年,荣哥儿十七,身高七尺有余,骨骼清奇,俊朗秀逸,自家乡邢州出发,只身一人经泽州辗转至洛阳。眼见着洛阳城已近,无奈天将尽黑,只好在树林里寻一开阔地随意睡去。

    “后唐”往事亦如柴荣投奔之路暂歇,续说山下之“神”事。

    话说这黛眉仙山位于洛阳城之西北,而仙姑欲往之金陵却在距此往东南方向千里之外。九儿跟随仙姑下山后并未一路疾行,却被安置于离神山脚不远的一处茂林,当地人称之“神雨蕉林”。

    一说是因西晋武帝最喜芭蕉听雨之境,但中原不易栽种,便命人在此移植培育,存活者可入皇宫之华林园供以观瞻。一说为大唐天师袁天罡亦喜芭蕉,后人于其陵墓周围皆种植此树,但天罡之墓究竟在何处,无人能说得清楚。

    仙姑令九儿驻守此林等待白狼来投,且用“诛仙罗盘仪”在一开阔地卜算经纬,得寻一坑,复又以蕉叶盖之,意在以此为陷阱,势必将白狼活捉之。

    交待妥当后,仙姑便欲往东南方向去。临行前再次嘱咐九儿道:“若遇生人,万不可言及神山之事。”九儿点头领命,言将以符儿自称。

    在蕉林驻守数日,符儿已摸索出一套陷阱生效之法:一则阱口要平。符儿抽出尚木枝,先将其搭在陷阱上,再覆之以蕉叶,使其不至于凹陷。二则不着痕迹。在陷阱周围要横放更多的蕉叶,与陷阱处融为一体。三则声东击西。在离陷阱不远处置几处荆棘,使猎物按照预定之线路准准地朝着陷阱靠近。四则隐身远离。符儿将绣金铃与影幻纱制成彩铃发带,利用影幻纱自由伸缩变幻之特性,一头系于尚木枝,另一头延伸至一里开外符儿藏身之地。如此,铃铛一响,自有猎物送上门来。

    想不到短短几日,符儿已捕获四只獐子,两头野猪和一只花毛狐狸。

    一日,有位老猎户看到符儿拎着花毛狐狸便硬是要与之交换,领着符儿到不远处的家里随意挑选心仪之物,符儿倒一点儿都不认生,跟着猎户至一棚户,见其家甚为清爽,墙上除悬挂各式弓弩亦书有条幅数具,清雅不俗,内室尚有一妇哺一婴,见符儿来访更是热情招呼。符儿见之亲切,便大方地将狐狸连同其余猎物都送给了老人一家,只求得借宿几晚并喝口热汤。

    眼见着数日已过,白狼却仍不见踪影,符儿心里也有些打鼓。算着时日,仙姑应在三日后折返,符儿赶紧奔向蕉林,在不远处蹲守着陷阱,生怕放走了白狼。

    正值晌午,符儿嚼了几口从猎户家带来的干粮,瞌睡虫慢慢爬上脑袋,头显得越发沉重起来。符儿索性将彩铃发带另一头系于发梢,这才放心地呼呼大睡。

    话说欲投奔姑母的柴荣行至洛阳城郊,在树林子里睡了一宿,第二日醒来,已是日上三竿。下意识理了理包袱,发现为数不多的随身之物倒也齐全,想起前日打听之近道,便穿过小叶林径直往蕉林走来。不想行走至蕉林深处,忽而一脚踩空,仰身翻跌进一个大坑里。

    木鱼子曰:

    盛世随风过,乱世平地起。彼世虽称王,三世而后仁。

    避世山上隐,入世蒿里行。此世生民立,万世开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