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十二章 训练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有过现场乐队伴奏演唱经历的爱乐者,往往会发现一件让他们很难受的事情,那就是速度。一会儿唱得快了,乐队的伴奏拖到了演唱的后面;一会儿又唱得慢了,乐队的伴奏赶到了演唱的前面。
当然,大多数出色的乐队都会跟随着歌手的速度来走,歌手加快速度他们伴奏的速度也会加快,反之亦然。不过这样的跟随也是需要时间的,哪怕很短,也还是有的。
没有经过训练的话,歌手与乐队在演唱速度上的配合很难协调起来,这会让歌手分心。歌手分心在演唱的速度上面,演唱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伴奏带就不同。
伴奏带的速度是固定死的,80就是80,100就是100,这个速度不会前后变化(也是可以做变化的,只是不多)。就算a段和b段的速度不一样,找到规律也不难,而且找到之后下次也不会再继续变化。
这当然更容易让歌手掌握,但是同时也失去了演唱的灵活性。
这一点我们先不讨论,以后有机会再说。单说这样的情况下,唱惯了伴奏带的爱乐者们,跟着乐队现场伴奏来演唱,速度上面就很难掌握好。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又要恭喜了,这位爱乐者的节奏感一定是非常好的。
2,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听音感觉的不同。
伴奏带从音响里面放出来,跟现场乐队真实乐器的声音从音响里面传出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听感上面的变化有时候会让一模一样的伴奏变得完全不同。
形象一点来说明。
听伴奏带演唱,即使歌手的周围全都是音箱,给歌手的感觉仍然是比较扁平的、平面化的声音。但是现场乐队的伴奏,那就是被声音完全包容的立体的感觉。
这就是所谓的“现场感”了。
这一点,在乐器上面体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鼓。
顺便说一下,伴奏带里的鼓,是没有可能完全再现真鼓的那种音质的。录音技术哪怕进步到了几十年后,都没有办法完全录制鼓的所有特性(包括其它乐器都是如此,鼓特别明显)。因此,即使是再好的录音再好的音响设备,都无法准确还原真鼓的现场演奏。这也是叶梓羡慕谭校长的原因了,能用真鼓来直接录音,肯定在质感上是远远超过合成器中的音色鼓的。
这样一种一种乐器叠加起来,听感上的差距就很大了。再加上现场乐队的立体感和包容感,不熟悉不习惯的话,一听现场乐队的演奏首先就会吓一跳,很难找清方向。
“现场感”的不同会让没有经过训练的歌手在演唱时非常难受。
因为伴奏带的平面感,演唱的声音是突出在伴奏带外面的,歌手很容易抓住自己的声音控制自己的声音。但是现场乐队的包容感会让歌手演唱的声音混杂在乐队声音中间,即使将麦克风的音量调大,周围的声音仍然会将歌手的声音包在里面,歌声的控制上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就好像一个是对着镜子看自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要化妆容易得很。另一个就是四周左右都是镜子,而且在不停地摇晃,看清自己的难度倍增,化妆的难度同样也是翻倍增加。
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后果,就是歌手因为听不清自己的演唱而越唱越大声,其实在观众席里听的话,歌手的声音已经很大很大了。这样一来,歌手很容易将自己的声音唱破,而且很容易嗓子疲倦。
演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伴奏带演唱的歌手往往会要求音响师加大伴奏带的音量,而使用现场乐队的歌手,则往往需要音响师给自己的话筒更大的音量。
这就是使用伴奏带和现场乐队的不同之处了。舞台上安装的那些返听音箱,它的作用就是专门用来让歌手听清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后来科技进步以后,歌手们上台演唱都戴着耳机的原因了。
除了上述几点,用伴奏带演唱与现场乐队演唱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详细说明的话足够写上一篇厚厚的论文。不过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一本理论著作,那就等主角有机会碰上了,我们再来一一详述。
——————————
黄智健外号“阿三”,他是申城著名的“白玉兰乐队”的吉他手,也是乐队队长。
“白玉兰乐队”成立已有三年,一直在大都会附近不远的一家“老勒克”歌舞厅训练和驻场演出。三年来,这支乐队以其专业的素质、稳定的现场发挥以及出色地原创能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在叶梓的作品横空出世之前,他们乐队的原创佳作是支撑着申城流行歌坛跟随时代脚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歌曲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也曾有过不俗的成绩,只是因为乐队的风格问题没能杀进前十。但是在申城,他们的歌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尤其值得特别提一句的是,乐队的四位乐手和两位主唱当中除了键盘手“小铃铛”,其他几人都不是音乐学院专业的学生,他们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阿三”黄智健对于电视台委托的这次训练任务看得很重,能够有机会与电视台搭上关系,对于乐队将来的发展肯定有利。但是对于眼前的这位歌手,黄智健就有点不耐烦了。
“哒哒哒”,鼓手杨正明敲了敲鼓边,乐队不得不再次停止了演奏。
“这都第几次了?啊?第一拍后半拍才进唱,前面的重音提示那么明显,听不到吗?耳朵聋了?”
“不排了,先去练会了再说。”
没等黄智健开口,杨正明就发飙了。鼓棒一扔,他气呼呼地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点上根烟抽了起来。
黄智健张了张嘴,也没说什么,招呼着乐队的其他成员休息一下。
正在排练的金巧贞拿着话筒,低着头一幅手足无措的惊慌模样。
也难怪鼓手杨正明会发火。
金巧贞这位不知什么来头的歌手,再次享受到了第一个训练的特殊待遇。训练得越早越多,对于乐队伴奏演唱就越熟悉,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但是这第一次训练她就搞砸了。
她在决赛的参赛曲目,一首是著名的西北风歌曲《信天游》,另一首选择的是香江女歌手叶莉依的那首传世金曲《大浪奔流》。(ps: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所以歌名也要改,唉!)
《大浪奔流》的排练很顺利就通过了,这首歌不难,与乐队的配合也比较简单。但是轮到第二首《信天游》的时候,金巧贞却在副歌进唱的地方足足卡住了五次之多,怎么都踩不准那个节奏,总是在乐句的第一拍就开始了演唱。
这就难怪杨正明会生气了。
说来也怪,《大浪奔流》的副歌也是在乐句第一拍的后半拍开始演唱,与《信天游》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金巧贞能够顺利地演唱《大浪奔流》,可就是进不去《信天游》的这个节奏。这样的情况放到谁身上都会大为光火的。
两首歌的确有点不同。
《大浪奔流》是顾家辉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顾先生所作的旋律在保证了流畅性十足的前提下,旋律的分句巧妙配合了粤语的发音和语感特点,这样,歌手很容易就能顺着节奏唱进去。
《信天游》则是以西北民歌旋律来做骨架,但是整首歌曲都采用了后半拍弱起的节奏型,说实话这两者是有点打架的。而且这首歌曲的编曲有点粗糙,演唱的提示性不是非常明显,歌手一不注意就容易提前进唱。
本来第一次没进对地方就心里发毛了,再被乐队老师说上几句,金巧贞就越来越慌越来越急,怎么都找不准这个节奏了。
这其实就是经验的问题,现在休息一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到心情平复下来再来演唱,就算金巧贞的乐感和节奏感稍微差一点,也是能够完成这一次的训练的。
不过到了香江总决赛上,金巧贞会不会慌乱之下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好在今天只是训练的第一天,再接下来的这几天里,她完全可以抽空多排几次,能不能熟练掌握那就全看她自己的了。
过了十分钟,看见金巧贞仍然皱着眉头在一边小声的唱着,乐手们抽完了烟正聚在一起聊天,叶梓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前世二十几年的夜场演出经验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发挥了作用,对他来说,与现场乐队的配合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夜场的演出可都是用乐队来做现场伴奏的。其实叶梓根本不需要这次临时的训练,但是电视台一再强调必须全员到场,作为参加总决赛的五位选手之一,叶梓也不想破坏这个规定。
现在,叶梓是想赶紧将自己的排练走上一遍,算是应付交差。
训练完成之后,虽然叶梓每天还是要来,但是他完全可以将合成器带来,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也免得像今天这样,白白耗费他一天的光阴。
(新人新作,求点击、推荐、收藏!)
有过现场乐队伴奏演唱经历的爱乐者,往往会发现一件让他们很难受的事情,那就是速度。一会儿唱得快了,乐队的伴奏拖到了演唱的后面;一会儿又唱得慢了,乐队的伴奏赶到了演唱的前面。
当然,大多数出色的乐队都会跟随着歌手的速度来走,歌手加快速度他们伴奏的速度也会加快,反之亦然。不过这样的跟随也是需要时间的,哪怕很短,也还是有的。
没有经过训练的话,歌手与乐队在演唱速度上的配合很难协调起来,这会让歌手分心。歌手分心在演唱的速度上面,演唱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了。
伴奏带就不同。
伴奏带的速度是固定死的,80就是80,100就是100,这个速度不会前后变化(也是可以做变化的,只是不多)。就算a段和b段的速度不一样,找到规律也不难,而且找到之后下次也不会再继续变化。
这当然更容易让歌手掌握,但是同时也失去了演唱的灵活性。
这一点我们先不讨论,以后有机会再说。单说这样的情况下,唱惯了伴奏带的爱乐者们,跟着乐队现场伴奏来演唱,速度上面就很难掌握好。如果能够做到,那么又要恭喜了,这位爱乐者的节奏感一定是非常好的。
2, 还有一点也很重要,那就是听音感觉的不同。
伴奏带从音响里面放出来,跟现场乐队真实乐器的声音从音响里面传出来,这是完全不一样的,听感上面的变化有时候会让一模一样的伴奏变得完全不同。
形象一点来说明。
听伴奏带演唱,即使歌手的周围全都是音箱,给歌手的感觉仍然是比较扁平的、平面化的声音。但是现场乐队的伴奏,那就是被声音完全包容的立体的感觉。
这就是所谓的“现场感”了。
这一点,在乐器上面体现得特别明显,尤其是鼓。
顺便说一下,伴奏带里的鼓,是没有可能完全再现真鼓的那种音质的。录音技术哪怕进步到了几十年后,都没有办法完全录制鼓的所有特性(包括其它乐器都是如此,鼓特别明显)。因此,即使是再好的录音再好的音响设备,都无法准确还原真鼓的现场演奏。这也是叶梓羡慕谭校长的原因了,能用真鼓来直接录音,肯定在质感上是远远超过合成器中的音色鼓的。
这样一种一种乐器叠加起来,听感上的差距就很大了。再加上现场乐队的立体感和包容感,不熟悉不习惯的话,一听现场乐队的演奏首先就会吓一跳,很难找清方向。
“现场感”的不同会让没有经过训练的歌手在演唱时非常难受。
因为伴奏带的平面感,演唱的声音是突出在伴奏带外面的,歌手很容易抓住自己的声音控制自己的声音。但是现场乐队的包容感会让歌手演唱的声音混杂在乐队声音中间,即使将麦克风的音量调大,周围的声音仍然会将歌手的声音包在里面,歌声的控制上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
这就好像一个是对着镜子看自己,可以看得清清楚楚,要化妆容易得很。另一个就是四周左右都是镜子,而且在不停地摇晃,看清自己的难度倍增,化妆的难度同样也是翻倍增加。
这样很容易造成一个后果,就是歌手因为听不清自己的演唱而越唱越大声,其实在观众席里听的话,歌手的声音已经很大很大了。这样一来,歌手很容易将自己的声音唱破,而且很容易嗓子疲倦。
演出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用伴奏带演唱的歌手往往会要求音响师加大伴奏带的音量,而使用现场乐队的歌手,则往往需要音响师给自己的话筒更大的音量。
这就是使用伴奏带和现场乐队的不同之处了。舞台上安装的那些返听音箱,它的作用就是专门用来让歌手听清自己的声音。这也是后来科技进步以后,歌手们上台演唱都戴着耳机的原因了。
除了上述几点,用伴奏带演唱与现场乐队演唱之间的差别还有很多,详细说明的话足够写上一篇厚厚的论文。不过这是一本小说而不是一本理论著作,那就等主角有机会碰上了,我们再来一一详述。
——————————
黄智健外号“阿三”,他是申城著名的“白玉兰乐队”的吉他手,也是乐队队长。
“白玉兰乐队”成立已有三年,一直在大都会附近不远的一家“老勒克”歌舞厅训练和驻场演出。三年来,这支乐队以其专业的素质、稳定的现场发挥以及出色地原创能力征服了所有的观众。
在叶梓的作品横空出世之前,他们乐队的原创佳作是支撑着申城流行歌坛跟随时代脚步的一个重要因素。他们的歌曲在《流行歌曲排行榜》上也曾有过不俗的成绩,只是因为乐队的风格问题没能杀进前十。但是在申城,他们的歌迷数量是非常庞大的。
尤其值得特别提一句的是,乐队的四位乐手和两位主唱当中除了键盘手“小铃铛”,其他几人都不是音乐学院专业的学生,他们是自学成才的典范。
“阿三”黄智健对于电视台委托的这次训练任务看得很重,能够有机会与电视台搭上关系,对于乐队将来的发展肯定有利。但是对于眼前的这位歌手,黄智健就有点不耐烦了。
“哒哒哒”,鼓手杨正明敲了敲鼓边,乐队不得不再次停止了演奏。
“这都第几次了?啊?第一拍后半拍才进唱,前面的重音提示那么明显,听不到吗?耳朵聋了?”
“不排了,先去练会了再说。”
没等黄智健开口,杨正明就发飙了。鼓棒一扔,他气呼呼地走到旁边的沙发上坐下,点上根烟抽了起来。
黄智健张了张嘴,也没说什么,招呼着乐队的其他成员休息一下。
正在排练的金巧贞拿着话筒,低着头一幅手足无措的惊慌模样。
也难怪鼓手杨正明会发火。
金巧贞这位不知什么来头的歌手,再次享受到了第一个训练的特殊待遇。训练得越早越多,对于乐队伴奏演唱就越熟悉,这是显而易见的事情。
但是这第一次训练她就搞砸了。
她在决赛的参赛曲目,一首是著名的西北风歌曲《信天游》,另一首选择的是香江女歌手叶莉依的那首传世金曲《大浪奔流》。(ps: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所以歌名也要改,唉!)
《大浪奔流》的排练很顺利就通过了,这首歌不难,与乐队的配合也比较简单。但是轮到第二首《信天游》的时候,金巧贞却在副歌进唱的地方足足卡住了五次之多,怎么都踩不准那个节奏,总是在乐句的第一拍就开始了演唱。
这就难怪杨正明会生气了。
说来也怪,《大浪奔流》的副歌也是在乐句第一拍的后半拍开始演唱,与《信天游》是一模一样的。但是金巧贞能够顺利地演唱《大浪奔流》,可就是进不去《信天游》的这个节奏。这样的情况放到谁身上都会大为光火的。
两首歌的确有点不同。
《大浪奔流》是顾家辉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顾先生所作的旋律在保证了流畅性十足的前提下,旋律的分句巧妙配合了粤语的发音和语感特点,这样,歌手很容易就能顺着节奏唱进去。
《信天游》则是以西北民歌旋律来做骨架,但是整首歌曲都采用了后半拍弱起的节奏型,说实话这两者是有点打架的。而且这首歌曲的编曲有点粗糙,演唱的提示性不是非常明显,歌手一不注意就容易提前进唱。
本来第一次没进对地方就心里发毛了,再被乐队老师说上几句,金巧贞就越来越慌越来越急,怎么都找不准这个节奏了。
这其实就是经验的问题,现在休息一下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情。等到心情平复下来再来演唱,就算金巧贞的乐感和节奏感稍微差一点,也是能够完成这一次的训练的。
不过到了香江总决赛上,金巧贞会不会慌乱之下再次出现这样的问题,那就谁也说不清楚了。好在今天只是训练的第一天,再接下来的这几天里,她完全可以抽空多排几次,能不能熟练掌握那就全看她自己的了。
过了十分钟,看见金巧贞仍然皱着眉头在一边小声的唱着,乐手们抽完了烟正聚在一起聊天,叶梓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前世二十几年的夜场演出经验在这个时候就完全发挥了作用,对他来说,与现场乐队的配合就如同呼吸一般自然,夜场的演出可都是用乐队来做现场伴奏的。其实叶梓根本不需要这次临时的训练,但是电视台一再强调必须全员到场,作为参加总决赛的五位选手之一,叶梓也不想破坏这个规定。
现在,叶梓是想赶紧将自己的排练走上一遍,算是应付交差。
训练完成之后,虽然叶梓每天还是要来,但是他完全可以将合成器带来,去做一些自己的事情。也免得像今天这样,白白耗费他一天的光阴。
(新人新作,求点击、推荐、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