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天助我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个世界上,男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两件事,一是当了乌龟,二是儿子长得像对门老赵,所以朱常渊第一时间听到小老婆跟别人跑了以后,当时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不管自己的对于那个女人有没有感情,不管那女人心里有没有自己,只要是老子碰过的,就不许给我戴绿帽子。
“到底是哪个王八蛋?”
朱常渊厉声喝问,如果得知是哪个王八蛋干的好事,非要剥了他的皮不可。
好在,冷静下来再三询问之后,终于将心放进了肚子里,倒不是宽宏大度,而是因为刚刚那个禀报的婢女说话太急,没说到重点上。
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井上花凉确实跑了,不过不是跟哪个男人跑的,而是一场有预谋的逃跑。
先是,日本倭国那边的商人来到日月岛上进货,明面上做了两个月的生意,可是等到时机成熟,背地里却暗通花凉,把她给接走了。
之所以说是阴谋,是因为那个表面上看似和日月岛通商的日本商队,实际上潜入日月岛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救走井上花凉。
朱常渊听了严宏的详细汇报后,才慢慢的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小夫人逃跑不是为了和别人私奔,而是为了要回家,所以这一点,尤可原谅。
但是,也不能就此罢休,扶桑人远居海外,披发左衽不服教化,心中更是不会有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概念,所以说,虽然现在花凉没给自己戴绿帽子,但保不齐什么时候便会改嫁,如果不尽快将她弄回到日月岛上来。早晚头上绿油油。
“把耿仲明给我找回来!”
你花凉不是要跑么?
好吧,你能跑我就能找,找不回来我就打。不就是一个扶桑国的贵族家的女儿吗,到时候老子大军一到。碾压德川家族,难道还找不到你这个有名有姓的人。
耿仲明被传唤到他跟前的时候,朱常渊却不好讲了,毕竟要说因为一个女人发动大军攻略另一个国家,将士们心里应该是不舒服的,而且这种事,如果被历史学家记录在案,保不齐就是自己的一个污点。
当年。额不,应该说是后世不久之后,吴三桂为了陈圆圆率领山海关六千关宁铁骑投降大清国,愣是让福临这个小娃娃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他父亲与祖父费了毕生心血都没有拿下的山海关。
因为这件事,便是吴三桂当年活着的时候,“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经过吴梅村的《圆圆曲》就已经被传颂的人尽皆知了。
朱常渊相信,在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上,他的影响力绝逼要远远的超过吴三桂这种跳梁小丑,自然不希望第二个吴梅村对他写诗讽刺。
仗是一定要打的,不过要想一个好的借口而已。
什么借口呢。
披发左衽。不服教化。
这八个字足矣。
朱常渊看着耿仲明,意味深长的说道:“仲明啊,你曾经率军两次攻伐扶桑倭国。有什么感触没有?”
耿仲明不知道朱常渊的问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哪里,也不敢乱说,避重就轻,说道:“末将率军攻伐,所到之处都是平民,和真正的扶桑军队交手甚少。”
朱常渊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稍加思索,说道:“我中华号称礼仪之邦。华夏沃土!何为华夏?《春秋左传正义》有云:服饰之美为之华,有礼乃大谓之夏。可是自嘉靖皇帝以来。倭国之人屡犯我华夏之邦,彼人不通礼仪。披发左衽,本将欲将华夏之文明,远播海外,教化扶桑众生,你以为如何?”
“君侯英明!”耿仲明道:“单凭君侯吩咐,臣无有不从。”
“嗯!”朱常渊点点头,说道:“不过话又说话来,扶桑国虽然地狭人少,可自秦汉以来就孤悬海外,彼国已经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想要强令他们接受咱们汉人的这一套礼仪教化,恐怕单靠说教是不行的,到时候武力必不可少。”
“此次你仍旧率领所部前往,不再沿海骚扰,而是直接攻伐,看看他们江户幕府兵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不要求速战速决,先从南面的小岛开始,每占领一地,强行教化之。”
“若是彼方军队太过强大、事不可为,那就撤军就撤军,毕竟现在岛上事务繁多,本将抽不出时间亲自攻伐,但有一件要紧的事要记住。”
朱常渊突然低头,压低了声音,说道:“上次逃跑的那个井上花凉,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购买、胁迫、哄骗都好,一定要把这个贱人给我带回来。”
然后,耿仲明光荣的接受了朱常渊的命令,带着五千人,开着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一艘大船,浩浩荡荡的出发,远去海外攻伐扶桑。
而且,这五千人马中,其中就有六百人曾经受到过朱常渊的表彰和改造,虽然不是万人敌,一个打十个是不在话下的。
随船队出征的主将,除了耿仲明之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孙二楞,另一个是朝鲜国的王子李淏。
这次李淏出征,是朱常渊强烈要求的,为毛,因为出兵打着的不是大明的旗号,而是朝鲜国的旗号,由李淏这个货真价实朝鲜王子率队攻伐,就名正言顺了。
这样,明朝朝廷的那帮货也可以闭嘴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常渊再次从平行世界一股购买了二十台风机,全部运送过来,至于安装的事情,他就不再操心了。
这下,岛上的电力供应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应该是够用了。
同时,又从现代社会运送大量的物资过来,全部储存到仓库中,以备那些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过来的商人批发购买。
岛上的事情忙活完毕之后,还得去陕西治理。
先是,从现代社会中运送了大批的农药、微生物药,在蝗虫最为活跃的季节利用人工、飞机相结合的方法,从天空将整个渭水平原喷洒一遍。
同时,开始牧鸭吃蝗虫、晚上点火烧蝗虫,整整一个夏秋两季,别的地方都在忙着种庄稼收庄稼,而陕西渭水平原上的人什么都不干,就干一件事:灭蝗。
不得不说,灭蝗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虽然长安以西的平原上那些土地朱常渊不准备种植,可是,灭蝗工作也是要进行的,不然到明年的时候东方没有蝗虫了,西面的起来了,结果还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陕西各地的难民都奔过去投靠朱常渊其实是一件幸事,正是有了这么多人,对朱常渊感恩戴德,才昼夜不停的工作,全心全力的去灭除蝗虫,才使得整个渭水平原上的蝗虫大军被灭掉。
成虫灭的越多,产卵也就越少,对于第二年接下来的灭蝗工程的压力也就越小。
转眼秋天来临,即便那些没有被灭除的蚱蜢,也蹦跶不了几天了,朱常渊便让所有的居民从灭蝗大业上暂时退下来,开始动用从蒙古掠夺过来的牛马耕地,以便秋天的时候准时播种冬小麦。
当然了,他自己也不闲着,从现代社会中运送过来一批批水泵,从渭河中引水,浇灌两边干涸的土地,还不断的运送化肥、种子过来,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旦到了播种的季节,马上组织所有难民将整个渭水平原东侧的土地全部耕种上,并且施肥。
众所周知,冬小麦一旦种植后,就不用太过照顾,一个冬天任它生长而已,所以,接下来,广大的陕西人民又闲置起来了。
可是吃着朱常渊的饭,不可能让他们没活干。
朱常渊自己也不怕累,以二百铁骑组成的骨干为主力,号召率领整个陕西渭水平原上在朱常渊处就食的近三百万人大型水利,开沟引渠,将已经被他截流的渭水分流到两岸的农田中去。
这件事情看似不可能完成,可是朱常渊手下有这么多的免费劳力,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了,再说了,大的干渠咱有挖掘机挖掘,小的支渠用人工挖掘。
庆幸的是,渭水平原上本来就有先人开垦出来的水渠,朱常渊要做的,无非是将那些已经淤积的水渠给重新清理一遍淤泥而已。然后,在老渠道的基础上,其余的地方,哪里有空白就再开凿新的渠道,如此,至少渭水平原东部瞬间变成了沃土。
时光荏苒,匆匆来去,转眼之间几个月过去了。
第二年的春天,朱常渊给陕西之地的人民发放了两万套水泵水管,还有配套的发电机,燃料等等。这样一来,即便平均算起来,一套水泵只能惠及五百亩土地的灌溉,很少,甚至不能顾得过来,可是也没办法,毕竟土地太多,水泵有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五百亩地一台水泵其实也够了,如果水泵不坏的话。而且,别忘了,这一千万亩地上,现在就有将近三百万的难民,合起来每个人才管理三亩地不算多,即便水泵有惠及不到的地方,人工灌溉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些还不够,朱常渊的忧虑仍然在。
浇灌的土地只能惠及到东半部平原,而西半部平原一旦干旱,夏天的时候仍然会引起蝗灾。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助,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消了朱常渊的这种顾虑,更是让他差点在心中大叫:真是天助我也。(未完待续。)
这个世界上,男人最不愿意看到的两件事,一是当了乌龟,二是儿子长得像对门老赵,所以朱常渊第一时间听到小老婆跟别人跑了以后,当时差点气得背过气去。
不管自己的对于那个女人有没有感情,不管那女人心里有没有自己,只要是老子碰过的,就不许给我戴绿帽子。
“到底是哪个王八蛋?”
朱常渊厉声喝问,如果得知是哪个王八蛋干的好事,非要剥了他的皮不可。
好在,冷静下来再三询问之后,终于将心放进了肚子里,倒不是宽宏大度,而是因为刚刚那个禀报的婢女说话太急,没说到重点上。
真正的原因是这样的:井上花凉确实跑了,不过不是跟哪个男人跑的,而是一场有预谋的逃跑。
先是,日本倭国那边的商人来到日月岛上进货,明面上做了两个月的生意,可是等到时机成熟,背地里却暗通花凉,把她给接走了。
之所以说是阴谋,是因为那个表面上看似和日月岛通商的日本商队,实际上潜入日月岛的目的就是为了要救走井上花凉。
朱常渊听了严宏的详细汇报后,才慢慢的舒了一口气,不管怎么说,小夫人逃跑不是为了和别人私奔,而是为了要回家,所以这一点,尤可原谅。
但是,也不能就此罢休,扶桑人远居海外,披发左衽不服教化,心中更是不会有三从四德从一而终的概念,所以说,虽然现在花凉没给自己戴绿帽子,但保不齐什么时候便会改嫁,如果不尽快将她弄回到日月岛上来。早晚头上绿油油。
“把耿仲明给我找回来!”
你花凉不是要跑么?
好吧,你能跑我就能找,找不回来我就打。不就是一个扶桑国的贵族家的女儿吗,到时候老子大军一到。碾压德川家族,难道还找不到你这个有名有姓的人。
耿仲明被传唤到他跟前的时候,朱常渊却不好讲了,毕竟要说因为一个女人发动大军攻略另一个国家,将士们心里应该是不舒服的,而且这种事,如果被历史学家记录在案,保不齐就是自己的一个污点。
当年。额不,应该说是后世不久之后,吴三桂为了陈圆圆率领山海关六千关宁铁骑投降大清国,愣是让福临这个小娃娃兵不血刃的拿下了他父亲与祖父费了毕生心血都没有拿下的山海关。
因为这件事,便是吴三桂当年活着的时候,“冲冠一怒为红颜”的故事经过吴梅村的《圆圆曲》就已经被传颂的人尽皆知了。
朱常渊相信,在这个平行世界的历史上,他的影响力绝逼要远远的超过吴三桂这种跳梁小丑,自然不希望第二个吴梅村对他写诗讽刺。
仗是一定要打的,不过要想一个好的借口而已。
什么借口呢。
披发左衽。不服教化。
这八个字足矣。
朱常渊看着耿仲明,意味深长的说道:“仲明啊,你曾经率军两次攻伐扶桑倭国。有什么感触没有?”
耿仲明不知道朱常渊的问这句话的重点是在哪里,也不敢乱说,避重就轻,说道:“末将率军攻伐,所到之处都是平民,和真正的扶桑军队交手甚少。”
朱常渊摆了摆手,打断他的话,稍加思索,说道:“我中华号称礼仪之邦。华夏沃土!何为华夏?《春秋左传正义》有云:服饰之美为之华,有礼乃大谓之夏。可是自嘉靖皇帝以来。倭国之人屡犯我华夏之邦,彼人不通礼仪。披发左衽,本将欲将华夏之文明,远播海外,教化扶桑众生,你以为如何?”
“君侯英明!”耿仲明道:“单凭君侯吩咐,臣无有不从。”
“嗯!”朱常渊点点头,说道:“不过话又说话来,扶桑国虽然地狭人少,可自秦汉以来就孤悬海外,彼国已经形成独特的生活方式,想要强令他们接受咱们汉人的这一套礼仪教化,恐怕单靠说教是不行的,到时候武力必不可少。”
“此次你仍旧率领所部前往,不再沿海骚扰,而是直接攻伐,看看他们江户幕府兵的战斗力到底如何,不要求速战速决,先从南面的小岛开始,每占领一地,强行教化之。”
“若是彼方军队太过强大、事不可为,那就撤军就撤军,毕竟现在岛上事务繁多,本将抽不出时间亲自攻伐,但有一件要紧的事要记住。”
朱常渊突然低头,压低了声音,说道:“上次逃跑的那个井上花凉,不管你用什么手段,购买、胁迫、哄骗都好,一定要把这个贱人给我带回来。”
然后,耿仲明光荣的接受了朱常渊的命令,带着五千人,开着朱常渊从系统中兑换出来的一艘大船,浩浩荡荡的出发,远去海外攻伐扶桑。
而且,这五千人马中,其中就有六百人曾经受到过朱常渊的表彰和改造,虽然不是万人敌,一个打十个是不在话下的。
随船队出征的主将,除了耿仲明之外,还有两个,一个是孙二楞,另一个是朝鲜国的王子李淏。
这次李淏出征,是朱常渊强烈要求的,为毛,因为出兵打着的不是大明的旗号,而是朝鲜国的旗号,由李淏这个货真价实朝鲜王子率队攻伐,就名正言顺了。
这样,明朝朝廷的那帮货也可以闭嘴了。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朱常渊再次从平行世界一股购买了二十台风机,全部运送过来,至于安装的事情,他就不再操心了。
这下,岛上的电力供应至少在一段时间之内应该是够用了。
同时,又从现代社会运送大量的物资过来,全部储存到仓库中,以备那些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全球各地过来的商人批发购买。
岛上的事情忙活完毕之后,还得去陕西治理。
先是,从现代社会中运送了大批的农药、微生物药,在蝗虫最为活跃的季节利用人工、飞机相结合的方法,从天空将整个渭水平原喷洒一遍。
同时,开始牧鸭吃蝗虫、晚上点火烧蝗虫,整整一个夏秋两季,别的地方都在忙着种庄稼收庄稼,而陕西渭水平原上的人什么都不干,就干一件事:灭蝗。
不得不说,灭蝗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虽然长安以西的平原上那些土地朱常渊不准备种植,可是,灭蝗工作也是要进行的,不然到明年的时候东方没有蝗虫了,西面的起来了,结果还是一样的。
不得不说,陕西各地的难民都奔过去投靠朱常渊其实是一件幸事,正是有了这么多人,对朱常渊感恩戴德,才昼夜不停的工作,全心全力的去灭除蝗虫,才使得整个渭水平原上的蝗虫大军被灭掉。
成虫灭的越多,产卵也就越少,对于第二年接下来的灭蝗工程的压力也就越小。
转眼秋天来临,即便那些没有被灭除的蚱蜢,也蹦跶不了几天了,朱常渊便让所有的居民从灭蝗大业上暂时退下来,开始动用从蒙古掠夺过来的牛马耕地,以便秋天的时候准时播种冬小麦。
当然了,他自己也不闲着,从现代社会中运送过来一批批水泵,从渭河中引水,浇灌两边干涸的土地,还不断的运送化肥、种子过来,做好万全的准备。
一旦到了播种的季节,马上组织所有难民将整个渭水平原东侧的土地全部耕种上,并且施肥。
众所周知,冬小麦一旦种植后,就不用太过照顾,一个冬天任它生长而已,所以,接下来,广大的陕西人民又闲置起来了。
可是吃着朱常渊的饭,不可能让他们没活干。
朱常渊自己也不怕累,以二百铁骑组成的骨干为主力,号召率领整个陕西渭水平原上在朱常渊处就食的近三百万人大型水利,开沟引渠,将已经被他截流的渭水分流到两岸的农田中去。
这件事情看似不可能完成,可是朱常渊手下有这么多的免费劳力,对他来说就不是问题了,再说了,大的干渠咱有挖掘机挖掘,小的支渠用人工挖掘。
庆幸的是,渭水平原上本来就有先人开垦出来的水渠,朱常渊要做的,无非是将那些已经淤积的水渠给重新清理一遍淤泥而已。然后,在老渠道的基础上,其余的地方,哪里有空白就再开凿新的渠道,如此,至少渭水平原东部瞬间变成了沃土。
时光荏苒,匆匆来去,转眼之间几个月过去了。
第二年的春天,朱常渊给陕西之地的人民发放了两万套水泵水管,还有配套的发电机,燃料等等。这样一来,即便平均算起来,一套水泵只能惠及五百亩土地的灌溉,很少,甚至不能顾得过来,可是也没办法,毕竟土地太多,水泵有限。
不过话又说回来,五百亩地一台水泵其实也够了,如果水泵不坏的话。而且,别忘了,这一千万亩地上,现在就有将近三百万的难民,合起来每个人才管理三亩地不算多,即便水泵有惠及不到的地方,人工灌溉也是可以的。
但是,这些还不够,朱常渊的忧虑仍然在。
浇灌的土地只能惠及到东半部平原,而西半部平原一旦干旱,夏天的时候仍然会引起蝗灾。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天助,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彻底打消了朱常渊的这种顾虑,更是让他差点在心中大叫:真是天助我也。(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