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五章 将计就计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百二十五章将计就计
在总参的作战室,中**方的几个巨头正在召开紧急会议,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正在说明情况,“现在的情况很复杂,远东兵团的第第5集团军已基本进入预定的攻击位置,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新疆军区也正在进行调动之中,可是苏联对于我军的战略意图拿捏的十分的准确,并提前做出了反制性部署。苏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上万公里,进行如此全面的军事调整,如果没有掌握我军可靠情报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的。” 【】
军委秘书长黄克诚接着说:“苏联掌握我军准确的战略情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现在是我们如何化解苏军的反制部署,如何尽快的查找出这些绝密的情报是在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
“我看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历克农从沉思中走了出来说:“第一,苏联的行动及时的通知了我们,我们内部有内奸,使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战略上的被动。第二,我们可以放出一假些情报,通过这个内奸把这些假情报传递给苏联,从而达到我们调动苏军的目的,化被动为主动,为我们的战役目标服务。另外通过假情报,还可以很快的引出隐藏在我们内部的苏联间谍。至于这些绝密的情报具体从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我认为还是我们四总部的面大。远东兵团方面我对他们的那套保密制度是十分了解的。是在1952年,我和邓峰还在印度特工委时制定的,这套制度就是到现在我本人还没有想出破解的办法。他们那里几乎一切都是电脑化的管理,而且想调出全部的部署情况必须要经过几个人的指纹信息加密码,程序十分的复杂,如果不是有更为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脑的专家是无法进入他们的系统的。但目前这个世界还不具备比我们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电脑专家。而且他们管理人员也是分战区管理,很少有人知道全部的情况,而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是分条管理的,不管是人员和物质,哪个部门都知道全军的总的部署情况” ”“
眉头紧锁的主持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一直没有说话,他的脑袋里一直在想如何化解苏军的反制部署,历克农这个特务头子的话给他的启发很大,对利用隐藏在我们内部的这个间谍组织,给苏联来个将计就计,透过一个假的计划把苏军调动到一个我方预定的战场,象抗美援朝那样一下干掉他几个集团军,使苏联在远东地区,失去和我们讨价还价的资本。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以后,周恩来即提名由彭德怀接替他主持军委工作,1952年7月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周恩来的提议。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以来,通过对印战争对邓峰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次对远东兵团东线出击,中线阻击,西线牵制的作战方案他认为切实可行。但现在苏联已做出了反制部署,这个计划要进行一些改动,这样战役的规模就大了,原有作为解放军统帅部战略预备队的那几个集团军,划给了邓峰远东兵团两个,现在战略预备队恐怕不够喽,应从各军区临时抽调部队组织战略预备队
一直配合彭德怀抓军委主要日常工作的军委秘书黄克诚看着沉默不语的彭德怀说:“老总,说说你的想法。”
“这的确是件好事,这件事提醒了我们在我们的军队系统中的确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彭德怀接着对历克农说:“这次就看你这个**大特务的了,看看中苏在隐蔽战线上谁更技高一筹,虽然我们先输了一招,我们可以后发制人嘛,尽快的把这个间谍组织挖出来,但先不要打草惊蛇留着他还有用。正象你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通他们调动苏军。”然后把目光转向粟裕说:“粟裕同志你们总参搞个调动苏军的计划,一定要搞的和真的一样。另外和远东特工委那边尽快的制定一套新的计划,为了加强保密工作这个计划到基地去做,那里的条件好,可以用计算机反复的推演,发现问题,对于我们下一步
在北京市东长安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四合院里,一个四方脸,带着一副圆眼镜,唇上留着一撇小胡子,身体微胖的中年人,正在默默的凝望着窗外那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雪,这些美丽轻柔的雪花像芦花,像柳絮,像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象洁白无暇的花瓣纷纷飞落下来,为大地铺上了洁白的被子。此时他心潮起伏,他就中国特战之王——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历克农,
历克农是中国**建党初期就参加**的老党员,他思维敏捷,词锋甚健,他是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隐蔽战线上最为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秘密工作四杰之一,在长期的**生涯中,所建立的功勋虽长期不为人所知,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起到党和军队守护神的特殊作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没有历克农,中国**的历史从30年代初以后将重写,如果这番表述仍不能准确表达他的巨大作用的话,那么他逝世后能让美国那个24小时不停运转的情报组织——cia破例的全体放假三天,庆祝自己这个最厉害的对手不在了,就足矣说明历克农有多么的厉害了。
自从通过苏军全面的军事调整,针对我军的部署做出提前反制行动以来,完全可以断定苏军已经掌握我军可靠的情报,这一点历克农这个特战王是比谁都清楚的。他十分了解苏联克格勃金钱美女那一套手段。他凭着自己多年从事秘密工作的经验和那种与生俱来的能读出人的思想的能力,他很快的就形成了一个很清晰的线路,从苏联的部署情况上看,苏联还不了解中国最高级的军事秘密,如卫星的侦查能力,邓峰他们带来的先进战机的作战能力,中国的战略远程打击能力,中国的无线电监听能力从对苏联大使馆的无线电的监听和破译的情报上看,也证实了自己的这个判断,这个被苏联称为代号“长线005”的苏联间谍,应该是在我军大校和中将之间的人物,因为这个级别还不掌握中国的最高级的情报。这个级别能知道中国全部军事部署的人就不多了。如果再象邓峰他们所说有苏联背景的这个前提,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恐怕不超过10个人。
想到这他转过脸看了看坐在办公桌前的杨光,全神贯注的看着笔记本电脑说:“杨子,你u盘里有没有四总部中将以下,大校以上的人事资料,”
“有啊,我昨天在组织部计算机室考的。”杨光眼睛没离开电脑屏幕回答道,然后抬起头装着不满的说:“历老师,现在可没人总是杨子,杨子的这样叫了。”
“怎么的?你小子,当上少将就连小名也不让叫了。”历克农呵喽气喘的说:“你给我查一下,四总部这个级别的有多少在苏联留过学,进过修的?”
“我查过了,一共大校军官5人,少将军官2人,中将军官无。”杨光一面回答一面拿起桌上的烟,可是听到历克农那大喘气的声音,又放在了桌子上,说:“我现在正在查看最近这几个月大校以上军官上各单位局域网的记录。”
“路子对头,你先查这7个人的上网记录,我想我们要找的人可能就在这7个人之中。”杨光点了点头,看着病魔缠身的这个一直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的老前辈不觉的顿生敬仰之情。于是说:“历老师,你还是先去歇一会吧,我查完结果告诉你。”
“杨子,别说废话了,快干活。”说完后又转身回到了窗前。
杨光的目光迅速的查看着这7个人的上网的历史记录,长长的一份上网记录里包含着调往新疆军区,远东兵团,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的各种物资的统计表,各种武器装备的技术数据,和这些地区团一级的物资存放地的地址,各军工厂的地址这些已超出了他日常的工作应该掌握的范围。
杨光眼睛顿时一亮,不由得大喊了一声“历老师,找到了,就是他”
间谍这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还真不是谁都能干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真不行。
刘恋坤从和棕熊见面后,真的有些惶惶不可终日,看到他的人都会吃惊的发现,这个本来满面红光的刘局长脸变的比平日苍白了很多,也消瘦了很多,黑黑的眼圈无言的告诉人们,他的睡眠状况极为不好。还有让人们明显感觉到与以前不同的是刘恋坤比以前工作更加的勤奋,有时经常会工作到深夜。
黑暗的冬夜里伴随着呜咽的风声,他伸手拉上了窗帘,这会让他有一种安全感。他走到办公室的门边向外看了看,随后把门插销插紧。他把办公室的灯全部关上,室内仅有电脑显示器那微弱的一片青蓝色的光芒,把他那惨白的脸涂上了一层青蓝色的光,显得阴晴不定青灰和狰狞。
刘恋坤根据棕熊的指示,开始了他间谍的生涯,窃取着装备部军械局的情报。开始他还小心翼翼,按棕熊要求的情报资料急匆匆的看上几眼,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到家里把这些资料密写下来,交给棕熊。由于数据太多,全靠自己那些不太准确的记忆已无法满足苏联方面的要求。棕熊交给了他一个克格勃侦察技术局特制的微型照相机,命令他用微型照相机把情报资料照下来,然后在每周见面时,把微型胶卷交给棕熊。
经过几次作案他已渐渐的适应了这种惊险的间谍生活了,一切都变的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轻车熟路。当下班的铃声响过,他总是悄悄的走到自己办公室的门边,细心的听着走廊里传来的一个个熟悉的脚步声,根据脚步声他判断着谁走谁还没走,当确定同事们都走后,他锁好门,然后从事他的间谍的本职“工作”。他的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除了引起手下人的尊敬外,没有人怀疑他的间谍行为。
但是,不管刘恋坤多么的小心,没有不露出马脚的,永远不暴露的间谍是不存在的,因为间谍要窃取的情报,也是对方防范最严的部门。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站,哪不能湿鞋”。
刘恋坤多次上网查阅资料的量已完全超出他日常工作所需的范围,他要干什么?他的这一异常的举动引起了军械局控制计算机终端的计算机室怀疑,计算机室主任在一次查看全局电脑的上网记录时,发现刘恋坤这个局长上网调取资料的内容比以前多了很多,几乎所有的资料他全看,时间也比以前长了很多,而且集中在下班后的时间里。次数也比以前多了几倍。他立刻向装备部的计算机监控中心报告了这个异常的情况。但并没有引起装备部计算机监控中心的注意。部计算机监控中心认为,一个局长了解自己局里的情况也属于正常。装备部计算机监控中心并没有把这作为异常情况处理,做了一下记录,通知计算机室主任继续监视外,也没有上报。
当杨光发现了这个异常后,马上告诉这个军械局计算机室主任立即对刘恋坤展开侦查,在刘恋坤的办公室安置针孔摄像头对他进行监控,终于发现了刘恋坤窃取我军机密情报间谍行为的确凿证据。
第二百二十五章将计就计
在总参的作战室,中**方的几个巨头正在召开紧急会议,总参谋长粟裕大将正在说明情况,“现在的情况很复杂,远东兵团的第第5集团军已基本进入预定的攻击位置,沈阳军区,北京军区,新疆军区也正在进行调动之中,可是苏联对于我军的战略意图拿捏的十分的准确,并提前做出了反制性部署。苏军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在上万公里,进行如此全面的军事调整,如果没有掌握我军可靠情报的情况下是绝对不可能的。” 【】
军委秘书长黄克诚接着说:“苏联掌握我军准确的战略情报这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了。现在是我们如何化解苏军的反制部署,如何尽快的查找出这些绝密的情报是在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
“我看这也算是一件好事,一件大好事。”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历克农从沉思中走了出来说:“第一,苏联的行动及时的通知了我们,我们内部有内奸,使我们避免了更大的战略上的被动。第二,我们可以放出一假些情报,通过这个内奸把这些假情报传递给苏联,从而达到我们调动苏军的目的,化被动为主动,为我们的战役目标服务。另外通过假情报,还可以很快的引出隐藏在我们内部的苏联间谍。至于这些绝密的情报具体从哪个环节泄露出去的,我认为还是我们四总部的面大。远东兵团方面我对他们的那套保密制度是十分了解的。是在1952年,我和邓峰还在印度特工委时制定的,这套制度就是到现在我本人还没有想出破解的办法。他们那里几乎一切都是电脑化的管理,而且想调出全部的部署情况必须要经过几个人的指纹信息加密码,程序十分的复杂,如果不是有更为先进的大型电子计算机和电脑的专家是无法进入他们的系统的。但目前这个世界还不具备比我们更先进的电子计算机和电脑专家。而且他们管理人员也是分战区管理,很少有人知道全部的情况,而我们这边不一样,我们是分条管理的,不管是人员和物质,哪个部门都知道全军的总的部署情况” ”“
眉头紧锁的主持军委工作的国防部长彭德怀一直没有说话,他的脑袋里一直在想如何化解苏军的反制部署,历克农这个特务头子的话给他的启发很大,对利用隐藏在我们内部的这个间谍组织,给苏联来个将计就计,透过一个假的计划把苏军调动到一个我方预定的战场,象抗美援朝那样一下干掉他几个集团军,使苏联在远东地区,失去和我们讨价还价的资本。
彭德怀从朝鲜战场回来以后,周恩来即提名由彭德怀接替他主持军委工作,1952年7月政治局会议批准了周恩来的提议。彭德怀主持军委工作以来,通过对印战争对邓峰有了全新的认识。这次对远东兵团东线出击,中线阻击,西线牵制的作战方案他认为切实可行。但现在苏联已做出了反制部署,这个计划要进行一些改动,这样战役的规模就大了,原有作为解放军统帅部战略预备队的那几个集团军,划给了邓峰远东兵团两个,现在战略预备队恐怕不够喽,应从各军区临时抽调部队组织战略预备队
一直配合彭德怀抓军委主要日常工作的军委秘书黄克诚看着沉默不语的彭德怀说:“老总,说说你的想法。”
“这的确是件好事,这件事提醒了我们在我们的军队系统中的确存在着巨大的隐患,”彭德怀接着对历克农说:“这次就看你这个**大特务的了,看看中苏在隐蔽战线上谁更技高一筹,虽然我们先输了一招,我们可以后发制人嘛,尽快的把这个间谍组织挖出来,但先不要打草惊蛇留着他还有用。正象你说的那样,我们可以通他们调动苏军。”然后把目光转向粟裕说:“粟裕同志你们总参搞个调动苏军的计划,一定要搞的和真的一样。另外和远东特工委那边尽快的制定一套新的计划,为了加强保密工作这个计划到基地去做,那里的条件好,可以用计算机反复的推演,发现问题,对于我们下一步
在北京市东长安街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四合院里,一个四方脸,带着一副圆眼镜,唇上留着一撇小胡子,身体微胖的中年人,正在默默的凝望着窗外那飘飘洒洒,纷纷扬扬的雪,这些美丽轻柔的雪花像芦花,像柳絮,像蒲公英那带绒毛的种子,象洁白无暇的花瓣纷纷飞落下来,为大地铺上了洁白的被子。此时他心潮起伏,他就中国特战之王——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历克农,
历克农是中国**建党初期就参加**的老党员,他思维敏捷,词锋甚健,他是中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隐蔽战线上最为卓越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党的秘密工作四杰之一,在长期的**生涯中,所建立的功勋虽长期不为人所知,他以对党无限忠诚和高度负责的精神,在紧急关头保卫了党中央的安全,在关键时刻向党中央提供了决策性情报,起到党和军队守护神的特殊作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如果没有历克农,中国**的历史从30年代初以后将重写,如果这番表述仍不能准确表达他的巨大作用的话,那么他逝世后能让美国那个24小时不停运转的情报组织——cia破例的全体放假三天,庆祝自己这个最厉害的对手不在了,就足矣说明历克农有多么的厉害了。
自从通过苏军全面的军事调整,针对我军的部署做出提前反制行动以来,完全可以断定苏军已经掌握我军可靠的情报,这一点历克农这个特战王是比谁都清楚的。他十分了解苏联克格勃金钱美女那一套手段。他凭着自己多年从事秘密工作的经验和那种与生俱来的能读出人的思想的能力,他很快的就形成了一个很清晰的线路,从苏联的部署情况上看,苏联还不了解中国最高级的军事秘密,如卫星的侦查能力,邓峰他们带来的先进战机的作战能力,中国的战略远程打击能力,中国的无线电监听能力从对苏联大使馆的无线电的监听和破译的情报上看,也证实了自己的这个判断,这个被苏联称为代号“长线005”的苏联间谍,应该是在我军大校和中将之间的人物,因为这个级别还不掌握中国的最高级的情报。这个级别能知道中国全部军事部署的人就不多了。如果再象邓峰他们所说有苏联背景的这个前提,能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恐怕不超过10个人。
想到这他转过脸看了看坐在办公桌前的杨光,全神贯注的看着笔记本电脑说:“杨子,你u盘里有没有四总部中将以下,大校以上的人事资料,”
“有啊,我昨天在组织部计算机室考的。”杨光眼睛没离开电脑屏幕回答道,然后抬起头装着不满的说:“历老师,现在可没人总是杨子,杨子的这样叫了。”
“怎么的?你小子,当上少将就连小名也不让叫了。”历克农呵喽气喘的说:“你给我查一下,四总部这个级别的有多少在苏联留过学,进过修的?”
“我查过了,一共大校军官5人,少将军官2人,中将军官无。”杨光一面回答一面拿起桌上的烟,可是听到历克农那大喘气的声音,又放在了桌子上,说:“我现在正在查看最近这几个月大校以上军官上各单位局域网的记录。”
“路子对头,你先查这7个人的上网记录,我想我们要找的人可能就在这7个人之中。”杨光点了点头,看着病魔缠身的这个一直战斗在看不见的战线上的老前辈不觉的顿生敬仰之情。于是说:“历老师,你还是先去歇一会吧,我查完结果告诉你。”
“杨子,别说废话了,快干活。”说完后又转身回到了窗前。
杨光的目光迅速的查看着这7个人的上网的历史记录,长长的一份上网记录里包含着调往新疆军区,远东兵团,沈阳军区,北京军区的各种物资的统计表,各种武器装备的技术数据,和这些地区团一级的物资存放地的地址,各军工厂的地址这些已超出了他日常的工作应该掌握的范围。
杨光眼睛顿时一亮,不由得大喊了一声“历老师,找到了,就是他”
间谍这个脑袋别在裤腰带上的活,还真不是谁都能干的,如果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还真不行。
刘恋坤从和棕熊见面后,真的有些惶惶不可终日,看到他的人都会吃惊的发现,这个本来满面红光的刘局长脸变的比平日苍白了很多,也消瘦了很多,黑黑的眼圈无言的告诉人们,他的睡眠状况极为不好。还有让人们明显感觉到与以前不同的是刘恋坤比以前工作更加的勤奋,有时经常会工作到深夜。
黑暗的冬夜里伴随着呜咽的风声,他伸手拉上了窗帘,这会让他有一种安全感。他走到办公室的门边向外看了看,随后把门插销插紧。他把办公室的灯全部关上,室内仅有电脑显示器那微弱的一片青蓝色的光芒,把他那惨白的脸涂上了一层青蓝色的光,显得阴晴不定青灰和狰狞。
刘恋坤根据棕熊的指示,开始了他间谍的生涯,窃取着装备部军械局的情报。开始他还小心翼翼,按棕熊要求的情报资料急匆匆的看上几眼,然后根据自己的记忆,回到家里把这些资料密写下来,交给棕熊。由于数据太多,全靠自己那些不太准确的记忆已无法满足苏联方面的要求。棕熊交给了他一个克格勃侦察技术局特制的微型照相机,命令他用微型照相机把情报资料照下来,然后在每周见面时,把微型胶卷交给棕熊。
经过几次作案他已渐渐的适应了这种惊险的间谍生活了,一切都变的那样的自然那样的轻车熟路。当下班的铃声响过,他总是悄悄的走到自己办公室的门边,细心的听着走廊里传来的一个个熟悉的脚步声,根据脚步声他判断着谁走谁还没走,当确定同事们都走后,他锁好门,然后从事他的间谍的本职“工作”。他的这种忘我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除了引起手下人的尊敬外,没有人怀疑他的间谍行为。
但是,不管刘恋坤多么的小心,没有不露出马脚的,永远不暴露的间谍是不存在的,因为间谍要窃取的情报,也是对方防范最严的部门。俗话说的好“常在河边站,哪不能湿鞋”。
刘恋坤多次上网查阅资料的量已完全超出他日常工作所需的范围,他要干什么?他的这一异常的举动引起了军械局控制计算机终端的计算机室怀疑,计算机室主任在一次查看全局电脑的上网记录时,发现刘恋坤这个局长上网调取资料的内容比以前多了很多,几乎所有的资料他全看,时间也比以前长了很多,而且集中在下班后的时间里。次数也比以前多了几倍。他立刻向装备部的计算机监控中心报告了这个异常的情况。但并没有引起装备部计算机监控中心的注意。部计算机监控中心认为,一个局长了解自己局里的情况也属于正常。装备部计算机监控中心并没有把这作为异常情况处理,做了一下记录,通知计算机室主任继续监视外,也没有上报。
当杨光发现了这个异常后,马上告诉这个军械局计算机室主任立即对刘恋坤展开侦查,在刘恋坤的办公室安置针孔摄像头对他进行监控,终于发现了刘恋坤窃取我军机密情报间谍行为的确凿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