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收复两京睢阳城失守 兼并不成范阳军降唐5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定王李侗一阵小跑,进了内宫,哺养他的宫女跟在后面说道:“慢些跑,慢些跑,别摔倒了。”张淑妃上前一把抱起三岁多的儿子,对他说道:“你父皇上朝去了,什么时候你能为你父皇分忧啊?快些长大,我盼望着呢。”
李辅国进来了,笑着说道:“定王快快长大,不但娘娘盼望,大家伙儿都盼望着哪。”张淑妃斜了李辅国一眼说道:“李公公现在是忙人了,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啦?”
李辅国说道:“早就想和淑妃说说心里话,只是宫内的事情太多,太杂,忙不过来。高力士侍候太上皇的时候,担任骠骑大将军,我这两年侍候皇上,也做了不少事,至今没有兼职。现在收复了两京,娘娘马上就要做皇后了,我这公公也应该担任一两个官职吧。”
张淑妃说道:“全权管理后宫,你还不满意呀,而且在皇上面前没少进言。你看不惯韦见素、裴冕两人,就在皇上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三月,朝廷就罢免了韦见素、裴冕的宰相职务,任命苗晋卿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都是你的功劳,应该满足了。”
李辅国说道:“他们二人是太上皇的丞相,怎么能够继续当皇上的丞相呢?撤换他们,是皇上的主意。”张淑妃说道:“你当我不知道啊,当时你对皇上说,平叛不利,武将们出力打仗,宰相无所事事,如果更换新人,就会有进展。其实是韦见素和裴冕对政事管理甚严,你没办法插手,便想搬掉他们二人。”
李辅国说道:“成功的杀掉建宁王李倓,我也出了不少力,为娘娘去掉了一个心腹之患,我也是效了犬马之劳的。后面的时间长着,娘娘如果用得着我,我还是与从前一样。皇上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再有二十年的时间,定王也该长大成人了。”
张淑妃一笑,对李辅国说道:“李倓管理后宫的护卫,去掉他所有的权力都交到了你的手上,还不满足啊。你对政事这样热心,我就在皇上面前举荐你。不过你要记住保护定王,你是想参政呢,还是参与军事决策?”李辅国说道:“现在打仗,皇上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我就参与军事决策吧。”
“让你兼任元帅府司马,负责军事事务如何?”“谢娘娘千岁,你我两人联手,同心协力,一定能办成大事。”
张淑妃说道:“首席太监,负责内宫的事务,我们本就是联在一起的。定王现在虽然很小,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你要记住今天说的话,如果忘记了,本宫也会提醒你的。”
唐玄宗在剑南,听到收复两京的消息,十分高兴。对他新任命的丞相李麟说道:“我们在剑南已经一年多了,该回长安了。”
李麟说道:“皇上在剑南并没有闲着,为平叛呕心沥血。”唐玄宗说道:“你也有功,到长安后,朕向肃宗推荐,继续担任丞相。”李麟立即跪下:“谢皇上恩典。”唐玄宗转身对高力士说道:“力士赶快做准备,朕要回京了。”
高力士说道:“皇上,我们离开长安一年多了,现在回去,会不会影响肃宗皇帝啊?”“唉。”唐玄宗叹息一声,杵着拐棍走出屋外,向北方眺望。官道上尘土飞扬,韦见素领一队人马出现在眼前。
他立即下马跪在地上:“太子太师韦见素磕见上皇天帝,奉皇上之命,迎接上皇天帝回京。”
唐玄宗老泪纵横,高兴的说道:“爱卿请起,力士准备行装,明天出发。”
高力士说道:“行装早就准备好了,皇上放心不会误事。”他走到韦见素的身前说道:“韦丞相不在京城为新皇帝出谋划策,怎么来做这迎接圣上的差事?这种礼仪上的事,后宫来人迎接就行了。”
韦见素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宰相早就换人了,我是太子太师,不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皇上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将首任的三个宰相都撤换了。”
唐玄宗说道:“好,敢换人才有作为,象朕当年的作风。朕已经老了,进了京城之后,静心休养。唉,贵妃在就好了,有她在朕的身边,朕就不觉得老。”提起杨贵妃,一帮人都不敢吱声,都怕招惹是非。高力士上前扶着唐玄宗,进了房间。
这段时间,唐肃宗忙于重建皇宫,和迎接上皇天帝回长安,白白放弃了歼敌良机。安庆绪得到蔡希德、田承嗣、崔乾佑等人援助,在邺城建立了新的防御体系。与唐朝又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投靠安禄山的唐朝官员不在少数,攻克洛阳之后,这些人都投降了唐朝。怎样处置这些人,朝廷有两种意见,苗晋卿主张从轻发落,对御史大夫李岘说道:“许多有能力的朝廷旧臣,投降了叛军,当时他们确有难处,御史台要酌情处理。”李岘说道:“我赞成丞相这样的观点,不能一下子将人赶上绝路。”
苗晋卿向唐肃宗上奏,推荐御史大夫李岘及兵部侍郎吕諲负责审理投降叛军的官员。唐肃宗要约束朝廷的官员,要求从严处理叛臣,准奏的同时又诏令御史中丞崔器、刑部侍郎韩择木、大理寺卿严向为三司使,具体进行审讯,要求严肃追究叛臣的罪责。
崔器为人尖刻,阴忍寡恩,而且兴灾乐祸,对投靠安禄山的原朝中大臣,深恶痛绝。他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那些投降叛军的人,都对大唐不忠,犯了叛国大罪。臣请奏:只要是投降叛军的朝廷官员,一个都不能饶恕,包括张均、陈希烈、达奚珣等人在内,他们得到安禄山的赏识,在叛军内担任宰相之职,为安禄山出谋划策,应该统统处死。”
李岘立即上奏:“启奏皇上,投降的叛军朝廷官员,都事出有因,如果他们愿意回归朝廷,为社稷出力,应该宽大处理。”唐肃宗说道:“朝廷的大臣,不为朝廷分忧也就罢了,还要投降叛军,犯了叛国罪。但是现在叛军未灭,为了孤立叛军,让更多的人迷途知返。对那些协从的人员,从轻处理也是为了早日平定叛乱。你们几人共同审理,认真议定,意见统一之后上奏折。此事十分重要,处理得好,便能釜底抽薪,朕要亲自过问这件事。”
按照唐肃宗的旨意,李岘与三司使一起讨论处理叛降人员的奏折,他主张只惩治首恶,不愿打击面太大。
定王李侗一阵小跑,进了内宫,哺养他的宫女跟在后面说道:“慢些跑,慢些跑,别摔倒了。”张淑妃上前一把抱起三岁多的儿子,对他说道:“你父皇上朝去了,什么时候你能为你父皇分忧啊?快些长大,我盼望着呢。”
李辅国进来了,笑着说道:“定王快快长大,不但娘娘盼望,大家伙儿都盼望着哪。”张淑妃斜了李辅国一眼说道:“李公公现在是忙人了,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啦?”
李辅国说道:“早就想和淑妃说说心里话,只是宫内的事情太多,太杂,忙不过来。高力士侍候太上皇的时候,担任骠骑大将军,我这两年侍候皇上,也做了不少事,至今没有兼职。现在收复了两京,娘娘马上就要做皇后了,我这公公也应该担任一两个官职吧。”
张淑妃说道:“全权管理后宫,你还不满意呀,而且在皇上面前没少进言。你看不惯韦见素、裴冕两人,就在皇上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三月,朝廷就罢免了韦见素、裴冕的宰相职务,任命苗晋卿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都是你的功劳,应该满足了。”
李辅国说道:“他们二人是太上皇的丞相,怎么能够继续当皇上的丞相呢?撤换他们,是皇上的主意。”张淑妃说道:“你当我不知道啊,当时你对皇上说,平叛不利,武将们出力打仗,宰相无所事事,如果更换新人,就会有进展。其实是韦见素和裴冕对政事管理甚严,你没办法插手,便想搬掉他们二人。”
李辅国说道:“成功的杀掉建宁王李倓,我也出了不少力,为娘娘去掉了一个心腹之患,我也是效了犬马之劳的。后面的时间长着,娘娘如果用得着我,我还是与从前一样。皇上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再有二十年的时间,定王也该长大成人了。”
张淑妃一笑,对李辅国说道:“李倓管理后宫的护卫,去掉他所有的权力都交到了你的手上,还不满足啊。你对政事这样热心,我就在皇上面前举荐你。不过你要记住保护定王,你是想参政呢,还是参与军事决策?”李辅国说道:“现在打仗,皇上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我就参与军事决策吧。”
“让你兼任元帅府司马,负责军事事务如何?”“谢娘娘千岁,你我两人联手,同心协力,一定能办成大事。”
张淑妃说道:“首席太监,负责内宫的事务,我们本就是联在一起的。定王现在虽然很小,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你要记住今天说的话,如果忘记了,本宫也会提醒你的。”
唐玄宗在剑南,听到收复两京的消息,十分高兴。对他新任命的丞相李麟说道:“我们在剑南已经一年多了,该回长安了。”
李麟说道:“皇上在剑南并没有闲着,为平叛呕心沥血。”唐玄宗说道:“你也有功,到长安后,朕向肃宗推荐,继续担任丞相。”李麟立即跪下:“谢皇上恩典。”唐玄宗转身对高力士说道:“力士赶快做准备,朕要回京了。”
高力士说道:“皇上,我们离开长安一年多了,现在回去,会不会影响肃宗皇帝啊?”“唉。”唐玄宗叹息一声,杵着拐棍走出屋外,向北方眺望。官道上尘土飞扬,韦见素领一队人马出现在眼前。
他立即下马跪在地上:“太子太师韦见素磕见上皇天帝,奉皇上之命,迎接上皇天帝回京。”
唐玄宗老泪纵横,高兴的说道:“爱卿请起,力士准备行装,明天出发。”
高力士说道:“行装早就准备好了,皇上放心不会误事。”他走到韦见素的身前说道:“韦丞相不在京城为新皇帝出谋划策,怎么来做这迎接圣上的差事?这种礼仪上的事,后宫来人迎接就行了。”
韦见素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宰相早就换人了,我是太子太师,不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皇上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将首任的三个宰相都撤换了。”
唐玄宗说道:“好,敢换人才有作为,象朕当年的作风。朕已经老了,进了京城之后,静心休养。唉,贵妃在就好了,有她在朕的身边,朕就不觉得老。”提起杨贵妃,一帮人都不敢吱声,都怕招惹是非。高力士上前扶着唐玄宗,进了房间。
这段时间,唐肃宗忙于重建皇宫,和迎接上皇天帝回长安,白白放弃了歼敌良机。安庆绪得到蔡希德、田承嗣、崔乾佑等人援助,在邺城建立了新的防御体系。与唐朝又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投靠安禄山的唐朝官员不在少数,攻克洛阳之后,这些人都投降了唐朝。怎样处置这些人,朝廷有两种意见,苗晋卿主张从轻发落,对御史大夫李岘说道:“许多有能力的朝廷旧臣,投降了叛军,当时他们确有难处,御史台要酌情处理。”李岘说道:“我赞成丞相这样的观点,不能一下子将人赶上绝路。”
苗晋卿向唐肃宗上奏,推荐御史大夫李岘及兵部侍郎吕諲负责审理投降叛军的官员。唐肃宗要约束朝廷的官员,要求从严处理叛臣,准奏的同时又诏令御史中丞崔器、刑部侍郎韩择木、大理寺卿严向为三司使,具体进行审讯,要求严肃追究叛臣的罪责。
崔器为人尖刻,阴忍寡恩,而且兴灾乐祸,对投靠安禄山的原朝中大臣,深恶痛绝。他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那些投降叛军的人,都对大唐不忠,犯了叛国大罪。臣请奏:只要是投降叛军的朝廷官员,一个都不能饶恕,包括张均、陈希烈、达奚珣等人在内,他们得到安禄山的赏识,在叛军内担任宰相之职,为安禄山出谋划策,应该统统处死。”
李岘立即上奏:“启奏皇上,投降的叛军朝廷官员,都事出有因,如果他们愿意回归朝廷,为社稷出力,应该宽大处理。”唐肃宗说道:“朝廷的大臣,不为朝廷分忧也就罢了,还要投降叛军,犯了叛国罪。但是现在叛军未灭,为了孤立叛军,让更多的人迷途知返。对那些协从的人员,从轻处理也是为了早日平定叛乱。你们几人共同审理,认真议定,意见统一之后上奏折。此事十分重要,处理得好,便能釜底抽薪,朕要亲自过问这件事。”
按照唐肃宗的旨意,李岘与三司使一起讨论处理叛降人员的奏折,他主张只惩治首恶,不愿打击面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