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一章 群英汇集军营宴新军 兵员到位城楼阅出征(五)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训练新兵的任务太艰巨了,而且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郭晞想出了新办法,他将新兵分成两部分分别训练,一部分是军官候选人,这部分人员不多,由他亲自训练,重点是军队管理,纪律条例,法规政策和行军战斗时的信息传递,以及攻击防御阵法的应用等等。
对张尚等人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课程,尤其是作战指挥时的信息传递,相当麻烦。鼓声是命令前进的,但一支攻击军队,怎样协调进攻,那一队在前,那一队殿后,每支军队的攻击路线,攻击节奏,全在这鼓声和旗语之中。
鸣金收兵也是一样,锣声是指挥军队撤退的,如何做到有序的后撤,全靠锣声的节奏来控制。
尤其是在敌人强攻的时候,如何能够保持军队阵容不乱,减少伤亡,有序的撤出战斗,全靠撤退信号的传递。
战争是没有常态的,有时瞬息万变,如何驾驭,准确的信息传递,是保障胜利的有效途径。因此熟练掌握准确的信息传递方法,是一线军官的首要条件。
然而对张尚、宇文惠等人来说,这方面的知识是空白,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他们都是精英,接受能力很强,学习十分刻苦,所以进步很快。通过考核,这些人都达到了要求,郭晞十分高兴。
郭晞的另一项任务是训练快速反应部队,按照郭子仪的意见,张尚担任镇将,项勇担任镇副。项猛、肖让和王伦等人担任戌主,一千人的队伍,配备战马,单独训练。
这些都是新课目,这些武林人士,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排兵布阵。现在要学习这全新的课题,即使他们都是出类拔萃之人,也相当困难。
张尚等人日夜加练,也不能在短期内掌握。郭晞向郭子仪建议,攻击骑兵团(镇)的训练,先贯输给每个人,然后在行军的途中慢慢消化。
这天,傅煜垣将一辆四轮车推到训练场中,张尚等人过来观摩。只见车上装着一把一丈多长的铁驽,上面有七个箭道。
傅煜垣说道:“张尚,你来试试,能否开启这铁驽。”张尚过去使尽全身力气,那铁驽不动分毫。
傅晟上前摇动轴转车,铁驽一寸一寸的缓慢张开。只听一声轻响,已然卡在拴上。他在箭道上装上七支箭,对着三百五十步外的目标,放下机关。嗖,巨大的哨声过后,箭矢已经射中了目标。
傅煜垣说:“高了,”傅晟上前调动瞄准的准星。郭晞来了,对傅煜垣说道:“老先生真了不起,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废物弄好,解决了攻城的大问题。有了这些无坚不摧的车驽,我们就如虎添翼了。”
傅煜垣说道:“你们到前线流血,我还不能用功吗?这车驽的弦是用十根玄铁丝扭成的,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但制作非常不易。不但将原来的十张废弃的修好了,还新制作了十部,可惜没有材料了,不然的话还可以多制作一些。”
“有二十辆就够了,交给我吧。”“现在还不能交,还有最后最后一道工序,调试瞄准器,不但要打得远,还要打得准,那才有威力。”傅晟一边调整准星一边说道。
朝庭的诏令又来了,要郭子仪准时出征。东征蓟城,路程两千里,这样大的运动,郭子仪一直在思考出征和防守的问题。
出征的前一天,李光弼、固仆怀恩、杜鸿渐等人到了帅府,杜鸿渐说道:“军队往返一次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大部队走后,必须有一定的军队防御吐蕃和突厥,以保证大唐不受外族的侵略。”
李光弼说道:“留下的人多了,东征的人员不足,将直接关系平叛的成败,如果东征的人员多了,留下的人员不足,御防外敌的力量不够,难保不后院起火。”
郭子仪说道:“权衡利弊,本帅决定,东征军队选主力五万人马,分为三个军团,本帅亲自带领一军主力两万人为中军。李光弼、固仆怀恩各带一军,每军一万五千人,向东进军,杜鸿渐留守,你们的意见如何?”
几人没有异议,郭子仪当即上报朝庭,决定在出征的时候,举行重大仪式,制造声势。临行前的盛大阅兵仪式,十分壮观。在仪式上,郭子仪亲自到校场,宣布新提拔的一批军官,将士们一片欢呼。
骑兵、攻击步兵、弓弩兵列队整装从他站立的台前开过,直接开赴战场。张尚身穿深绿色战袍,骑着黑色战马,走在队伍的前面。他是刚刚上任的镇将,身后是新任镇副项勇,以及项猛和他的徒弟王伦、肖让等人,他们穿着深青色军服,是刚刚提拔的上戌主②。
他们这一团骑兵是郭晞亲自组建的先锋队,超过了一搬上等镇的五百人建制,人员武器装备的配置都是一流的。精神面貌与众不同,雄纠纠气昂昂,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
检阅三军的阅兵台设在城楼上,战鼓声又急又响,被检阅的军队直接出了城门,浩浩荡荡向山西进发。
留下镇守灵武的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带着郭子仪的长子郭曜,第五个儿子郭晤及留守军官出城相送。
主力和主将以及优质装备都上了前线,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新兵,和弱质武器。杜鸿渐长期以来,一直负责后勤。
现在郭子仪、李光弼、固仆怀恩等主力战将都走了,他觉得身上的担子特别重,他一方面要防御外敌,一方面还要训练新兵,这是个很艰难的差事。所以内心之中,对郭子仪等人依依不舍。
郭子仪对杜鸿渐说道:“副使镇守灵武,责任重大,如若吐蕃来攻,务必坚守一月,等待大军回来救援。”
他看了杜鸿渐身后的郭晤一眼,深有感触的说道:“郭晤年方二十,血气方刚,你要严加管教,不要碍于我的面子而放纵不管,我把他交给你了。”
杜鸿渐握着郭子仪的手说道:“元帅此番东征,路途遥远,长途跋涉军心易疲。叛军一路猛进,势如破竹,士气正旺。我军没有优势,前面苦仗、恶仗甚多,艰难险阻重重。郭晤的事你尽管放心,我会将他当着我的亲儿子一样看待。”
两人依依惜别,直到军队都出城了,郭子仪才上马,冲向中军。他当然知道,此去前程并不乐观,高仙芝封常清是前车之鉴,以后的事很难预料,他不能不作最坏的打算。
注②:唐朝军官职位,分上、中、下三等,上戌主正八品下,带兵50人;中戌主从八品下,带兵30人;下戌主正九品下,带兵30人以下。
训练新兵的任务太艰巨了,而且直接关系到军队的战斗力。郭晞想出了新办法,他将新兵分成两部分分别训练,一部分是军官候选人,这部分人员不多,由他亲自训练,重点是军队管理,纪律条例,法规政策和行军战斗时的信息传递,以及攻击防御阵法的应用等等。
对张尚等人来说,这些都是全新的课程,尤其是作战指挥时的信息传递,相当麻烦。鼓声是命令前进的,但一支攻击军队,怎样协调进攻,那一队在前,那一队殿后,每支军队的攻击路线,攻击节奏,全在这鼓声和旗语之中。
鸣金收兵也是一样,锣声是指挥军队撤退的,如何做到有序的后撤,全靠锣声的节奏来控制。
尤其是在敌人强攻的时候,如何能够保持军队阵容不乱,减少伤亡,有序的撤出战斗,全靠撤退信号的传递。
战争是没有常态的,有时瞬息万变,如何驾驭,准确的信息传递,是保障胜利的有效途径。因此熟练掌握准确的信息传递方法,是一线军官的首要条件。
然而对张尚、宇文惠等人来说,这方面的知识是空白,要在短时间内熟练掌握,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好在他们都是精英,接受能力很强,学习十分刻苦,所以进步很快。通过考核,这些人都达到了要求,郭晞十分高兴。
郭晞的另一项任务是训练快速反应部队,按照郭子仪的意见,张尚担任镇将,项勇担任镇副。项猛、肖让和王伦等人担任戌主,一千人的队伍,配备战马,单独训练。
这些都是新课目,这些武林人士,以前都没有接触过排兵布阵。现在要学习这全新的课题,即使他们都是出类拔萃之人,也相当困难。
张尚等人日夜加练,也不能在短期内掌握。郭晞向郭子仪建议,攻击骑兵团(镇)的训练,先贯输给每个人,然后在行军的途中慢慢消化。
这天,傅煜垣将一辆四轮车推到训练场中,张尚等人过来观摩。只见车上装着一把一丈多长的铁驽,上面有七个箭道。
傅煜垣说道:“张尚,你来试试,能否开启这铁驽。”张尚过去使尽全身力气,那铁驽不动分毫。
傅晟上前摇动轴转车,铁驽一寸一寸的缓慢张开。只听一声轻响,已然卡在拴上。他在箭道上装上七支箭,对着三百五十步外的目标,放下机关。嗖,巨大的哨声过后,箭矢已经射中了目标。
傅煜垣说:“高了,”傅晟上前调动瞄准的准星。郭晞来了,对傅煜垣说道:“老先生真了不起,能在这样短的时间内,将这些废物弄好,解决了攻城的大问题。有了这些无坚不摧的车驽,我们就如虎添翼了。”
傅煜垣说道:“你们到前线流血,我还不能用功吗?这车驽的弦是用十根玄铁丝扭成的,能承受巨大的拉力,但制作非常不易。不但将原来的十张废弃的修好了,还新制作了十部,可惜没有材料了,不然的话还可以多制作一些。”
“有二十辆就够了,交给我吧。”“现在还不能交,还有最后最后一道工序,调试瞄准器,不但要打得远,还要打得准,那才有威力。”傅晟一边调整准星一边说道。
朝庭的诏令又来了,要郭子仪准时出征。东征蓟城,路程两千里,这样大的运动,郭子仪一直在思考出征和防守的问题。
出征的前一天,李光弼、固仆怀恩、杜鸿渐等人到了帅府,杜鸿渐说道:“军队往返一次要两个多月的时间。大部队走后,必须有一定的军队防御吐蕃和突厥,以保证大唐不受外族的侵略。”
李光弼说道:“留下的人多了,东征的人员不足,将直接关系平叛的成败,如果东征的人员多了,留下的人员不足,御防外敌的力量不够,难保不后院起火。”
郭子仪说道:“权衡利弊,本帅决定,东征军队选主力五万人马,分为三个军团,本帅亲自带领一军主力两万人为中军。李光弼、固仆怀恩各带一军,每军一万五千人,向东进军,杜鸿渐留守,你们的意见如何?”
几人没有异议,郭子仪当即上报朝庭,决定在出征的时候,举行重大仪式,制造声势。临行前的盛大阅兵仪式,十分壮观。在仪式上,郭子仪亲自到校场,宣布新提拔的一批军官,将士们一片欢呼。
骑兵、攻击步兵、弓弩兵列队整装从他站立的台前开过,直接开赴战场。张尚身穿深绿色战袍,骑着黑色战马,走在队伍的前面。他是刚刚上任的镇将,身后是新任镇副项勇,以及项猛和他的徒弟王伦、肖让等人,他们穿着深青色军服,是刚刚提拔的上戌主②。
他们这一团骑兵是郭晞亲自组建的先锋队,超过了一搬上等镇的五百人建制,人员武器装备的配置都是一流的。精神面貌与众不同,雄纠纠气昂昂,显得格外的朝气蓬勃。
检阅三军的阅兵台设在城楼上,战鼓声又急又响,被检阅的军队直接出了城门,浩浩荡荡向山西进发。
留下镇守灵武的朔方留后支度副使杜鸿渐带着郭子仪的长子郭曜,第五个儿子郭晤及留守军官出城相送。
主力和主将以及优质装备都上了前线,留下的大部分都是新兵,和弱质武器。杜鸿渐长期以来,一直负责后勤。
现在郭子仪、李光弼、固仆怀恩等主力战将都走了,他觉得身上的担子特别重,他一方面要防御外敌,一方面还要训练新兵,这是个很艰难的差事。所以内心之中,对郭子仪等人依依不舍。
郭子仪对杜鸿渐说道:“副使镇守灵武,责任重大,如若吐蕃来攻,务必坚守一月,等待大军回来救援。”
他看了杜鸿渐身后的郭晤一眼,深有感触的说道:“郭晤年方二十,血气方刚,你要严加管教,不要碍于我的面子而放纵不管,我把他交给你了。”
杜鸿渐握着郭子仪的手说道:“元帅此番东征,路途遥远,长途跋涉军心易疲。叛军一路猛进,势如破竹,士气正旺。我军没有优势,前面苦仗、恶仗甚多,艰难险阻重重。郭晤的事你尽管放心,我会将他当着我的亲儿子一样看待。”
两人依依惜别,直到军队都出城了,郭子仪才上马,冲向中军。他当然知道,此去前程并不乐观,高仙芝封常清是前车之鉴,以后的事很难预料,他不能不作最坏的打算。
注②:唐朝军官职位,分上、中、下三等,上戌主正八品下,带兵50人;中戌主从八品下,带兵30人;下戌主正九品下,带兵30人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