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地方急报反叛成实事 朝廷震惊平叛作安排(一)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蓟城烟尘杂风雨,华清池内犹歌舞。
杀气三时作阵云,舜息祸起民受苦。
何千年攻入太原城,城内的市民看到外面的军队打进来了,将守城的军队赶走了,一个个都害怕得要命。本想出逃,又怕被叛军捉住,只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何千年也没有想到如此顺利的拿下了太原城,便与高邈商量:“主公在出兵前强调不准扰民,我们应当遵守。保护好城中百姓,就争取到民心,主公奉旨进京就有了基础。你的意下如何?”
高邈说道:“我十分赞成,建议让军队驻扎在太原留守的军营里,只派一部分军队在街道上巡逻,安民告示。”
进入太原的叛军,都住进了原来太原守军的军营,没有进入当地住户。紧接着街道显要位置上都贴出了布告,上面写得十分清楚:“京城内变,杨国忠软禁皇上,东平郡王奉旨进京捉拿叛逆,城中百姓不必惊慌。为了早日进京护驾,要求市民遵守规矩。因此临时宵禁,各家各户都得呆在家里,夜间不准在街面上走动,更不准出城。”
城中的百姓,不知事情的真相。他们对杨国忠都有所耳闻,知道这个靠妹妹是皇帝的宠妃发迹的首席宰相,在朝廷一手遮天,任意胡为。加上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下降,平时不敢说皇帝的坏话,但对杨国忠谈论甚多。听说要去捉拿杨国忠,大家都感到欣慰,安下心来,没有大的动乱。
安禄山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但唐朝太强大,他一直不敢起兵。因为唐玄宗的一系列措施,使他感到迫在眉睫,提前反叛。不想这样轻易的拿下了太原,立即挥帅南下。一时间河北闹得天翻地覆,郡县的官员都知道杨国忠专权,对其十分不满。对安禄山带兵进京,虽有疑虑,但不愿公开反对,纷纷投靠。
没有人到华清池向唐玄宗上奏,他一直蒙在鼓里,心里想着安禄山该来了。仍然和往常一样,与杨贵妃一起吹萧歌舞,尽情享乐。高力士在清理唐玄宗书房的时候,又将安禄山上奏杨国忠二十条大罪的奏折翻了出来。
唐玄宗说道:“你的心思朕知道,此事不好办啊,只有冷处理。先放一放,慢慢解决。”高力士说道:“启奏皇上,杨丞相肆无忌惮,这样逼迫安禄山,他要是真反了,百姓遭殃社稷不稳啊。”
唐玄宗说道:“他没有那个胆子,现在是大唐盛世,明理人都知道,鸡蛋是碰不过石头的。造反得有条件,要有百姓的支持,否则就是将他自己送上断头台。”高力士有些急了,深情的就道:“皇上,他是胡人啊,与汉人的思维不一样。万一铤而走险,国家就要吃大亏了。”
唐玄宗说道:“朕就是担心这个,所以一直没有去掉他的兵权,怕的就是将他逼急了。他在东北二十多年,掌握兵权十几年,手下有一批跟随他将士。如果朕撤了他的节度使,就被他拿到把柄,说朕办事不公,煽动那些跟随他的军士,说不定就会真的发生兵变。朕这样冷处理,就是拖住他,使他没有借口。”
高力士说道:“皇上用心良苦,也需要杨丞相配合,现在皇上这边拖,他在那里逼,不能贯彻皇上的旨意,弄不好会出大事的。”“你说的很重要,传朕旨意,三省迅速审议兵部表彰晋升消灭契丹战役中有功人员的奏折,朕要马上批发下去。”
高力士到中书省传达唐玄宗的旨意,杨国忠当面应承,马上就办。等高力士走后,他立即去了绸缎庄密室,研究对策。
杨国忠又将张渐、宋昱等人招集在一起,对他们说道:“皇上又一次催着批复兵部晋升东北将领的奏折,言语十分急切。这事已经拖了半年多,再拖着不办没有理由了。我就是不明白,一道圣旨的事,皇上为什么就不愿下。还要升那胡子手下的官,这不是在助长他的气焰吗?”
张渐说道:“皇上现在还想重用安禄山,但他也怕安禄山反叛。升他手下人的官,奖励他,都是要稳住他。只要安禄山到京城来,皇上就会改变主意。现在要研究怎样将安禄山弄到京城来?”杨国忠说道:“那胡子机警得很,冯神威亲自带圣旨去,他都不来。现在只有逼迫他反叛,让他手下的军官将安禄山的人头送到京城来。”
窦华说道:“既然逼那胡子造反,朝廷就要做好准备,如果他真反了,有了措施就能及时阻止。”杨国忠说道:“那胡子不敢反,即使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安禄山真的反了,自然有人将他的人头送到京城来,没有必要采取措施。”
他们还在这里讨论,然而这个时候,安禄山不但已经反叛,而且进兵神速,十几万大军,旌旗飘扬,浩浩荡荡沿着官道一路西进。沿途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到这多的兵,惊慌失措。一些怕事的人纷纷逃离家园,乱糟糟的露宿野外,苦不堪言。
王承业带着太原守军从西门逃出,大军带着轻重物资,行动不快。好在马元阻击了何千年和高邈的军队,使他能够从容的撤走。大队人马到了吕梁山区,少尹郝廷玉对他说道:“府尹大人,皇上前次传旨,要府尹大人与杨将军一起守卫太原,扼制安禄山。现在杨将军被捉,太原已失,大人不好向皇上交差呀。这里是通向长安的官道,此处山高路窄,是设防的隘口。只有在这里阻挡叛军,或许能得到朝廷的谅解。”
王承业说道:“有理,我们丢了太原,责任重大,如果让叛军继续西进,不但立刻丢官,很可能要掉脑袋。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阻击叛军。”
一声令下,军队忙碌起来,在一险要之处搭建栅栏,当道扎营。军队以现有建制安下营盘,守住通向长安的所有路线,王承业住进了临时的帅帐。
军队在山区安营,两万多人拥挤在一起,帐篷不够,王承业将镇将以上的军官集中在一起开会。对众将说道:“安禄山反叛朝廷,十几万大军进攻太原,如果我们不撤退出来,将会全军覆没。现在退出了太原,为朝廷保住了一支军队。此处地势险要,我们就在此处设防,阻击叛军,使他们不能继续西进。保卫长安,保卫皇上。这样才能使朝廷放心,赦免我们的罪责。”
裨将白孝德说道:“我愿为先锋,守住一线,但是军队只带了半月的粮草,军用物资也不够,如果长期驻守,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
蓟城烟尘杂风雨,华清池内犹歌舞。
杀气三时作阵云,舜息祸起民受苦。
何千年攻入太原城,城内的市民看到外面的军队打进来了,将守城的军队赶走了,一个个都害怕得要命。本想出逃,又怕被叛军捉住,只好呆在家里,不敢出门。
何千年也没有想到如此顺利的拿下了太原城,便与高邈商量:“主公在出兵前强调不准扰民,我们应当遵守。保护好城中百姓,就争取到民心,主公奉旨进京就有了基础。你的意下如何?”
高邈说道:“我十分赞成,建议让军队驻扎在太原留守的军营里,只派一部分军队在街道上巡逻,安民告示。”
进入太原的叛军,都住进了原来太原守军的军营,没有进入当地住户。紧接着街道显要位置上都贴出了布告,上面写得十分清楚:“京城内变,杨国忠软禁皇上,东平郡王奉旨进京捉拿叛逆,城中百姓不必惊慌。为了早日进京护驾,要求市民遵守规矩。因此临时宵禁,各家各户都得呆在家里,夜间不准在街面上走动,更不准出城。”
城中的百姓,不知事情的真相。他们对杨国忠都有所耳闻,知道这个靠妹妹是皇帝的宠妃发迹的首席宰相,在朝廷一手遮天,任意胡为。加上物价上涨,生活水平下降,平时不敢说皇帝的坏话,但对杨国忠谈论甚多。听说要去捉拿杨国忠,大家都感到欣慰,安下心来,没有大的动乱。
安禄山虽然准备了很长时间,但唐朝太强大,他一直不敢起兵。因为唐玄宗的一系列措施,使他感到迫在眉睫,提前反叛。不想这样轻易的拿下了太原,立即挥帅南下。一时间河北闹得天翻地覆,郡县的官员都知道杨国忠专权,对其十分不满。对安禄山带兵进京,虽有疑虑,但不愿公开反对,纷纷投靠。
没有人到华清池向唐玄宗上奏,他一直蒙在鼓里,心里想着安禄山该来了。仍然和往常一样,与杨贵妃一起吹萧歌舞,尽情享乐。高力士在清理唐玄宗书房的时候,又将安禄山上奏杨国忠二十条大罪的奏折翻了出来。
唐玄宗说道:“你的心思朕知道,此事不好办啊,只有冷处理。先放一放,慢慢解决。”高力士说道:“启奏皇上,杨丞相肆无忌惮,这样逼迫安禄山,他要是真反了,百姓遭殃社稷不稳啊。”
唐玄宗说道:“他没有那个胆子,现在是大唐盛世,明理人都知道,鸡蛋是碰不过石头的。造反得有条件,要有百姓的支持,否则就是将他自己送上断头台。”高力士有些急了,深情的就道:“皇上,他是胡人啊,与汉人的思维不一样。万一铤而走险,国家就要吃大亏了。”
唐玄宗说道:“朕就是担心这个,所以一直没有去掉他的兵权,怕的就是将他逼急了。他在东北二十多年,掌握兵权十几年,手下有一批跟随他将士。如果朕撤了他的节度使,就被他拿到把柄,说朕办事不公,煽动那些跟随他的军士,说不定就会真的发生兵变。朕这样冷处理,就是拖住他,使他没有借口。”
高力士说道:“皇上用心良苦,也需要杨丞相配合,现在皇上这边拖,他在那里逼,不能贯彻皇上的旨意,弄不好会出大事的。”“你说的很重要,传朕旨意,三省迅速审议兵部表彰晋升消灭契丹战役中有功人员的奏折,朕要马上批发下去。”
高力士到中书省传达唐玄宗的旨意,杨国忠当面应承,马上就办。等高力士走后,他立即去了绸缎庄密室,研究对策。
杨国忠又将张渐、宋昱等人招集在一起,对他们说道:“皇上又一次催着批复兵部晋升东北将领的奏折,言语十分急切。这事已经拖了半年多,再拖着不办没有理由了。我就是不明白,一道圣旨的事,皇上为什么就不愿下。还要升那胡子手下的官,这不是在助长他的气焰吗?”
张渐说道:“皇上现在还想重用安禄山,但他也怕安禄山反叛。升他手下人的官,奖励他,都是要稳住他。只要安禄山到京城来,皇上就会改变主意。现在要研究怎样将安禄山弄到京城来?”杨国忠说道:“那胡子机警得很,冯神威亲自带圣旨去,他都不来。现在只有逼迫他反叛,让他手下的军官将安禄山的人头送到京城来。”
窦华说道:“既然逼那胡子造反,朝廷就要做好准备,如果他真反了,有了措施就能及时阻止。”杨国忠说道:“那胡子不敢反,即使出乎我们的意料,他安禄山真的反了,自然有人将他的人头送到京城来,没有必要采取措施。”
他们还在这里讨论,然而这个时候,安禄山不但已经反叛,而且进兵神速,十几万大军,旌旗飘扬,浩浩荡荡沿着官道一路西进。沿途的老百姓从来没有见到这多的兵,惊慌失措。一些怕事的人纷纷逃离家园,乱糟糟的露宿野外,苦不堪言。
王承业带着太原守军从西门逃出,大军带着轻重物资,行动不快。好在马元阻击了何千年和高邈的军队,使他能够从容的撤走。大队人马到了吕梁山区,少尹郝廷玉对他说道:“府尹大人,皇上前次传旨,要府尹大人与杨将军一起守卫太原,扼制安禄山。现在杨将军被捉,太原已失,大人不好向皇上交差呀。这里是通向长安的官道,此处山高路窄,是设防的隘口。只有在这里阻挡叛军,或许能得到朝廷的谅解。”
王承业说道:“有理,我们丢了太原,责任重大,如果让叛军继续西进,不但立刻丢官,很可能要掉脑袋。命令军队停止前进,就地扎营,阻击叛军。”
一声令下,军队忙碌起来,在一险要之处搭建栅栏,当道扎营。军队以现有建制安下营盘,守住通向长安的所有路线,王承业住进了临时的帅帐。
军队在山区安营,两万多人拥挤在一起,帐篷不够,王承业将镇将以上的军官集中在一起开会。对众将说道:“安禄山反叛朝廷,十几万大军进攻太原,如果我们不撤退出来,将会全军覆没。现在退出了太原,为朝廷保住了一支军队。此处地势险要,我们就在此处设防,阻击叛军,使他们不能继续西进。保卫长安,保卫皇上。这样才能使朝廷放心,赦免我们的罪责。”
裨将白孝德说道:“我愿为先锋,守住一线,但是军队只带了半月的粮草,军用物资也不够,如果长期驻守,要尽快解决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