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上书借兵禄山想扩军 巧作安排忠嗣破阴谋(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十一章上书借兵禄山想扩军巧作安排忠嗣破阴谋
沈州城外战不休,乱杀契丹积如丘。
勇士铁骢流汗血,将军邀功名利收。
安禄山指挥大军向契丹军队冲击,唐军三面出击,成扇形冲向包围史思明的敌军。耶律里思惊慌失措,命令军士丢下轻重物资,保护迪辇俎里仓惶撤走,为了逃命也无法照顾从城中冲出的萧远山的军队。
安禄山冒险获得成功,十分得意。跟在他身边的副节度使贾循说道:“大帅神机妙算,反包围来得及时,不但解了史将军的围,而且击垮了契丹军主力。这一仗大获全胜,可以向皇上请功了。”安禄山说道:“现在报功为时尚早,只有全歼契丹军,迫使他们投降,才能算立了大功。”
萧远山已经冲进了骆悦把守的营盘,见契丹的大队人马已经全部逃走,他这支军队将要面对十倍以上的敌人,如果不能乘乱突围出去,他和他的军队就会全部留在这里。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冲入营垒。
由于唐军主力正在冲击外层的契丹军主力,在内线契丹人占有绝对优势。骆悦知道唐军的主力援军已到,只要不让他们冲破栅栏,就能全部将他们歼灭。因此全力抵抗,阻止了萧远山的冲击速度。但兵力相差太大,还是被拼了性命的萧远山冲破了防线。即使这样,还是拖延契丹军,为唐军返回围攻赢得了时间。
史思明从内向耶律里思的主力冲击,契丹人遭受突然袭击,已经乱成一团,丢弃所有物资逃跑。他立即进行追击,但契丹丢弃物资,轻骑兵跑得快,没能追上。他停止对耶律里思的追击,立即组织军队回过头来围攻沈州城内突围出来的契丹军。
萧远山的军队刚刚冲破骆悦的营垒,就被史思明的军队堵住了。萧远山见势不妙,带领一部分勇士,拼命冲击。这时史思明的主力已经赶到,不管是数量上,还是气势上都战有极大的优势。萧远山的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他不敢恋战,带领军队向耶律里思逃走的方向逃跑,一批又一批契丹军队留下来阻击。
史思明令旗一展,唐军全力追杀,契丹军士成了俎上肉,死伤惨重。断后的军队,一批批倒下。契丹人奋力反抗,唐军的冲击如墙推进,陌刀兵阵从契丹人尸体上踏过去。
萧远山左冲右突,拼命奔逃,还是他武艺高强,战马跑得快,唐军没有人拦得住他。即使这样,也只带了数十名勇士逃脱,基本上全军覆没。
这一仗,唐军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契丹军的主力,但也击毙了两万敌人,消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而且获得大量的军用物资。安禄山十分高兴对随行的贾循说道:“这一仗打得好,我军的收获颇丰,既武装了自己,又削弱了敌人,为今后的战斗开了个好头。”
军队打了大胜仗,安禄山的心情舒畅。亲自走到史思明的军队里,一眼看到韩德霖等人的腰间挂满了契丹军人的首级,亲自走到他的身前问话。
韩德霖第一次见到穿紫袍的将军,有些拘谨,脸都红了。安禄山打趣的说道:“这样腼腆,那来的胆量砍掉敌人的脑袋,你腰间那些东西是自己沾上去的吧。”韩德霖站直身子大声说道:“报告元帅,我们三人配合,共同杀敌,努力得来的。”祝林森、佘彪也过来了,他们的腰间同样挂满了首级。
史思明匆忙向这边跑来,安禄山高声喊道:“慢点,兄弟,这仗打得不错,看到你的这些部下,真让人高兴。”他指着韩德霖三人说道:“他们立了大功,应该奖赏,可以升官,你看着办。”
史思明恭敬的回答道:“是﹗”转身对一名下属说道:“书记官,任命韩德霖为上戍主①,祝林森、佘彪为中戍主。回到据地之后立即向大帅府上报。”他立即进行任命,一方面是讨好安禄山,对他的指示一丝不苟。另一方面表现他对部队的了解,随时随地能叫出普通士兵的名字。对于一个掌管几万军队的主官来说,的确不同于一般人,确有过人之处。
安禄山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兴的说道:“你带兵,我最放心。这次让你当先锋,我有些担心。但其他人更不行,只有冒险啦。想不到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契丹称臣后,我上报皇上,给你记功。还要加官晋爵。现在立即出发,追击敌军。”史思明提醒道:“契丹人靠放牧为生,善于骑马,北方草原纵横上万里,如果他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与我们捉迷藏,对我军不利。我军的这些重装备,搬运困难,行动不便,如果放弃这些装备,又体现不了我军的优势,等于是用我们的弱势去对抗契丹人的长处。我们分兵进击,则力量分散,很容易中敌人的圈套。集中兵力又跑不过他们的轻骑,很难捕捉战机,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战斗,根本就不能取胜。”
安禄山沉思起来,史思明提出的问题是实事存在的,他以前也遇到过,这是最难对付的难题。他若有所思的说道:“契丹人有十万骑兵,不但机动快,而且有很强的战斗力,要彻底打垮他们很难。如果再增加一支军队从另外一个角度偷袭他们,效果就不一样了,”
高尚在旁边建言道:“大帅何不向朝廷要求增援呢?”安禄山眼睛一亮,他不只是要朝廷派兵增援,而是想要朝廷为他增加军队。立即让高尚草拟奏折。对高尚说道:“向皇上和朝廷上奏:‘启奏皇上,臣在沈州围歼契丹主力,毙敌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无数。已经将契丹击溃,而契丹军向大漠纵深逃窜,在大草原中与我周旋。为了彻底消灭契丹,请求河东节度使借三万军队交给臣统一指挥,定能全歼契丹军,让迪辇俎里向皇上称臣。’”
高尚将草拟的奏折递给安禄山看,安禄山画押,盖上范阳节度使的大印。派中军官,进京上奏。
李林甫接到安禄山上奏给唐玄宗的奏折,心中暗喜,他觉察出这个胡人的野心很大,想从河东军中拿去三万人。从道理上讲,他不喜欢安禄山。尤其是安禄山向唐玄宗告发了科考舞弊案,总想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另一个人对他的威胁更大,那就是两镇节度使王忠嗣。因为王忠嗣与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李林甫与太子又是格格不入。而且王忠嗣深得唐玄宗的器重,可称得上目前军界的第一人。如果王忠嗣边功大,就会入相,那样对他的威胁太大了,他想一手遮天就不可能了。
当时河东军总人数共有55000人,而平卢军只有37000人,王忠嗣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与太子一起长大,并陪他一起在宫中读书,两人有感情。
李林甫在立太子时,极力推荐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唐玄宗没有批准,立了年长的李亨。因此李林甫与太子李亨有过节。前段时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没有力量向太子进攻。现在科考的事人们已经淡忘了,他的相位也十分稳固。但是太子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他要尽快解决问题。
安禄山是个胡人,不通汉文化,再大的功劳,也只能封王,进不了宰相府,对他构不成威胁。利用他对抗王忠嗣,一可以阻止王忠嗣入相位,二可以削弱太子的力量,为攻击太子创造条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他拿着安禄山的奏折,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安禄山上奏,他在边防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两万多,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现在请求全歼敌军,彻底打垮契丹人。”
高力士从李林甫手上接过安禄山奏折,转递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后说道:“这胡儿还真能打仗,一次歼敌两万多,收获不小。”
李林甫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虽然击溃契丹,但没有彻底歼灭,将来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臣奏请支援安禄山,全歼契丹军队,”
唐玄宗将奏折放在桌上,说道:“林甫也认为该从河东镇调三万军队,归禄山统一指挥。河东军是忠嗣指挥的,禄山指挥合适吗?”
李林甫说道:“河东的军队,范阳、平卢的军队都是朝廷的军队,由皇上统一调配。打仗的时候,由谁指挥都一样。”
唐玄宗说道:“忠嗣的军队,禄山不太熟悉,能不能协调,不好定论。”高力士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奏请的是借兵,有借有还,不妨事的。”
李林甫说道:“草原辽阔,契丹皆为骑兵,便于奔逃。如果兵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围之势。安禄山提出借兵,也是为了彻底打垮契丹。”
唐玄宗思索了一会,对李林甫说道:“准奏,让忠嗣进京,商榷河东军镇借三万兵马归禄山统一指挥的事宜。”
王忠嗣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十六岁就在军营中战斗,身材高大,生得头大面圆,浓眉大眼,双膀有千斤力气,能开八石弓,文武双全,既能冲锋陷阵,又善于运筹帷幄。接到圣旨,骑上快马,直奔京城而来。他已看出了安禄山的心思,想兼并他的三万军队,其心不良。
进了皇宫,王忠嗣向唐玄宗启奏:“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嗣儿平身,”唐玄宗笑着说道:“这些年在边关守卫疆土,辛苦了,给你的旨意收到了吗?契丹人狂妄得很,想与我大唐为敌,一定要教训他们。现在禄山已经将他们击溃,他要向河东借兵,彻底歼灭契丹。这是个好事,你应该支持。”
王忠嗣说道:“儿臣就是为这事来的,歼灭契丹是朝廷的事情,儿臣可以带兵从中协助,为何要向我们借兵?安禄山分明是在争兵,想将这三万军队,归到他的名下。儿臣认为他有不臣之心,日后恐难驾驭。”
唐玄宗认为是将领之间的争宠,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道:“禄山和你一样,对朝廷十分忠诚。他率兵击溃了迪辇俎里,取得了胜利。现在要彻底将契丹击垮,兵力不足,借三万兵有什么不便的呢?与契丹人打仗,你也很有经验。你愿意参加,助他一臂之力是好事。既然这样,朕就命令你带兵从云中方向出击,也可以相机行事,配合安禄山彻底消灭契丹兵,让迪辇俎里臣服。”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就率领十万大军征讨过刚刚统一的契丹,三战三捷,迫使一世契丹可汗向唐朝称臣。
唐玄宗知道王忠嗣会打仗,但对王忠嗣的忠言没有引进重视,与他原来的作风完全不一样。开元二十五年,有人上告当时的太子李瑛有结党争权的嫌疑,他毫不犹豫的将他废了,不久被处死。
而现在边疆的大帅,想擅自扩充兵力,这样明显的拥兵行为。他能视而不见,这可能与他的年龄有关,也许是他对内宫的权力之争看得重,而忽视了大臣、将军的许逆之心。
对王忠嗣来说,现在进剿契丹是轻车熟路。为了不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他决定亲自带兵,从云中城②出发,绕过突厥的大利城③向草原纵深进军,拦截契丹的流动军队。为了一击成功,他带上了两名最得力的爱将,郭子仪和李光弼。
他向安禄山去了一封信,信上说,三万军士如果从太原出发,绕道蓟城,再去追击契丹军队,耽误时间。从云中方向进入草原是捷径。可以直插草原纵深,拦截迪辇俎里的后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能够出其不意,给契丹人一个措手不及,抓住了机会,应能一举歼灭敌人。并详细说明了拦截军队的行军路线,让安禄山配合行动。
安禄山没办法,因为从打仗的角度上讲,王忠嗣的安排无可指责,这是一个很好的战役计划。只是他收编这三万军队的计划落空了,但他并没有死心,想在作战的过程中,将其收归已有。
耶律里思吃了败仗,逃到辽西郡,军队安顿下来后,他进帐参见迪辇俎里:“启禀可汗,我们中了安禄山的诡计,折了两万人马,和军用物资,现在只有利用我们骑兵的机动快速,与他们在大漠纵深捉迷藏。先拖垮他们,再寻求战机。”迪辇俎里说道:“唐朝的军队战斗力强,他们的驽箭太利害,硬拼我们占不到便宜。现在粮草帐蓬都没有了,军队如何生存?”耶律涅里说道:“可汗现在有两条路走,一条是向唐朝投降,老臣愿往长安走一趟,请求唐朝皇帝的宽恕。另一条路是立即向回纥求救,争取他们的帮助和配合,还可以周旋。”
迪辇俎里说道:“请老夷离堇走一趟回纥,请求他们帮助。我自己亲自去大利城,会见突厥可汗,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还可以与唐朝周旋。”
回纥可汗药罗葛骨力裴罗在大帐中接见耶律涅里,耶律涅里上前参拜:“契丹使臣耶律涅里拜见骨力裴罗可汗,只因大唐欺人太甚,压迫契丹,俎里可汗奋起反击,中了唐军的圈套,大败而归。现在唐军正在追击,我军兵员不足,粮草帐蓬缺乏,请求裴罗可汗支援。”
药罗葛骨力裴罗挪动了一下身体,右手一伸说道:“请契丹使者上坐,俎里可汗给我出难题了,我们刚刚杀了突厥的白眉可汗,并将其首级送到长安。回纥已经与突厥结仇了,而且投靠了唐朝。来帮你们,有出尔反尔之嫌。更难办的是,突厥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有这样一个强敌,本王睡不安枕。我们正需要大唐的支持和帮助,从回纥的利益出发,是不能与唐朝为敌的。爱莫能助啊,请你们谅解。”
耶律涅里说道:“裴罗可汗有难处,明的不能支援我们。请暗中为我们提供马匹粮草和帐蓬,俎里可汗还要与唐军继续对抗。我们契丹和唐朝作对,是我们契丹的事,不影响你们与唐朝的关系。”
药罗葛骨力裴罗正在考虑,一时没有回话。他身边的一人说道:“父王,我国受唐朝和突厥的夹制,唐朝对我们也不信任,有迪辇俎里与唐廷作对,唐朝就会拉拢我们,这样对回纥有好处。”
耶律涅里说道:“磨延啜王子所说不错,不管怎样说,有我们与大唐作对,你们总会得利的,最起码也会得到重视。”
药罗葛磨延啜说道:“我们只能提供粮草帐蓬,兵一个不借,其他的马匹、兵器一件不给。”药罗葛骨力裴罗说道:“就按王子说的做,但你们得到物资之后,不要向唐朝人面前炫耀,那样就把我们回纥也扯进去。”
耶律涅里说道:“我代俎里可汗感谢裴罗可汗,感谢王子。这些物资,契丹人从内心感谢回纥,但决不会向别人说明。”
迪辇俎里出使突厥,一无所获。突厥首领毗伽可汗已故,他的妻子,骨咄禄婆匐可敦刚刚臣服唐朝。迪辇俎里说破了嘴皮,突厥可敦也不肯帮他。
回到营地,赶忙打探唐军的动向,好在唐军并没有立即追赶过来。便与耶律里思量讨今后的去向。迪辇俎里说道:“我已经感到末日来临,想与唐朝讲和就不知他们答不答应?”
耶律里思说道:“现在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沈州一仗,我们契丹人只丢弃了物资,兵员的损失不过两万来人不算太大。如果物资得到补充,还可以战。唐军携带的重武器多,行动迟钝,我们在大漠深处与之周旋,就显示出我们的优势。时间一长他们的军需便供应不上,到时非撤兵不可,我们再抓住时机反击,还可以败中求胜。即使不能击败唐军,他们久战无功,必定重返驻地,我们又可以集中兵力骚扰他们,使他们不得安宁。就此投降,军士们心中不服。”
正在这时,耶律涅里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和帐蓬,迪辇俎里说道:“老夷离堇果然不虚此行,但我仍然心存顾虑,”
耶律涅里说道:“现在借到粮草和物资,如果向唐朝求和,我们对回纥也不好交待啊,现在只有硬着头皮,与唐军周旋到底。在大草原中,我们有机动优势,唐军怎能奈何?”
迪辇俎里骨子里都存在反抗精神,他想求和是怕打不过唐军。现在原来坚持与唐朝和好的老夷离堇都主张与唐朝周旋,使他再次下了决心。立即找来八部首领,在辽西郡商榷。八部首领都掌握着自己部落的人财物。一部分人坚决支持,另一部分人则忧心忡忡,认为唐军势大,难以相抗。有人求和,耶律里思坚决反对。现在有了兵器粮草,他又有本钱了,力主战斗到底。
迪辇俎里态度坚决,加上耶律里思和萧远山说了一大堆理由,八部再次统一了思想。再次挖掘兵员,增加军队,要利用辽阔的草原与唐军周旋到底。
第二十一章上书借兵禄山想扩军巧作安排忠嗣破阴谋
沈州城外战不休,乱杀契丹积如丘。
勇士铁骢流汗血,将军邀功名利收。
安禄山指挥大军向契丹军队冲击,唐军三面出击,成扇形冲向包围史思明的敌军。耶律里思惊慌失措,命令军士丢下轻重物资,保护迪辇俎里仓惶撤走,为了逃命也无法照顾从城中冲出的萧远山的军队。
安禄山冒险获得成功,十分得意。跟在他身边的副节度使贾循说道:“大帅神机妙算,反包围来得及时,不但解了史将军的围,而且击垮了契丹军主力。这一仗大获全胜,可以向皇上请功了。”安禄山说道:“现在报功为时尚早,只有全歼契丹军,迫使他们投降,才能算立了大功。”
萧远山已经冲进了骆悦把守的营盘,见契丹的大队人马已经全部逃走,他这支军队将要面对十倍以上的敌人,如果不能乘乱突围出去,他和他的军队就会全部留在这里。因此不惜一切代价,冲入营垒。
由于唐军主力正在冲击外层的契丹军主力,在内线契丹人占有绝对优势。骆悦知道唐军的主力援军已到,只要不让他们冲破栅栏,就能全部将他们歼灭。因此全力抵抗,阻止了萧远山的冲击速度。但兵力相差太大,还是被拼了性命的萧远山冲破了防线。即使这样,还是拖延契丹军,为唐军返回围攻赢得了时间。
史思明从内向耶律里思的主力冲击,契丹人遭受突然袭击,已经乱成一团,丢弃所有物资逃跑。他立即进行追击,但契丹丢弃物资,轻骑兵跑得快,没能追上。他停止对耶律里思的追击,立即组织军队回过头来围攻沈州城内突围出来的契丹军。
萧远山的军队刚刚冲破骆悦的营垒,就被史思明的军队堵住了。萧远山见势不妙,带领一部分勇士,拼命冲击。这时史思明的主力已经赶到,不管是数量上,还是气势上都战有极大的优势。萧远山的军队,成了瓮中之鳖。他不敢恋战,带领军队向耶律里思逃走的方向逃跑,一批又一批契丹军队留下来阻击。
史思明令旗一展,唐军全力追杀,契丹军士成了俎上肉,死伤惨重。断后的军队,一批批倒下。契丹人奋力反抗,唐军的冲击如墙推进,陌刀兵阵从契丹人尸体上踏过去。
萧远山左冲右突,拼命奔逃,还是他武艺高强,战马跑得快,唐军没有人拦得住他。即使这样,也只带了数十名勇士逃脱,基本上全军覆没。
这一仗,唐军虽然没有彻底消灭契丹军的主力,但也击毙了两万敌人,消灭了他们的有生力量。而且获得大量的军用物资。安禄山十分高兴对随行的贾循说道:“这一仗打得好,我军的收获颇丰,既武装了自己,又削弱了敌人,为今后的战斗开了个好头。”
军队打了大胜仗,安禄山的心情舒畅。亲自走到史思明的军队里,一眼看到韩德霖等人的腰间挂满了契丹军人的首级,亲自走到他的身前问话。
韩德霖第一次见到穿紫袍的将军,有些拘谨,脸都红了。安禄山打趣的说道:“这样腼腆,那来的胆量砍掉敌人的脑袋,你腰间那些东西是自己沾上去的吧。”韩德霖站直身子大声说道:“报告元帅,我们三人配合,共同杀敌,努力得来的。”祝林森、佘彪也过来了,他们的腰间同样挂满了首级。
史思明匆忙向这边跑来,安禄山高声喊道:“慢点,兄弟,这仗打得不错,看到你的这些部下,真让人高兴。”他指着韩德霖三人说道:“他们立了大功,应该奖赏,可以升官,你看着办。”
史思明恭敬的回答道:“是﹗”转身对一名下属说道:“书记官,任命韩德霖为上戍主①,祝林森、佘彪为中戍主。回到据地之后立即向大帅府上报。”他立即进行任命,一方面是讨好安禄山,对他的指示一丝不苟。另一方面表现他对部队的了解,随时随地能叫出普通士兵的名字。对于一个掌管几万军队的主官来说,的确不同于一般人,确有过人之处。
安禄山上前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高兴的说道:“你带兵,我最放心。这次让你当先锋,我有些担心。但其他人更不行,只有冒险啦。想不到任务完成得如此出色。契丹称臣后,我上报皇上,给你记功。还要加官晋爵。现在立即出发,追击敌军。”史思明提醒道:“契丹人靠放牧为生,善于骑马,北方草原纵横上万里,如果他们在辽阔的大草原上与我们捉迷藏,对我军不利。我军的这些重装备,搬运困难,行动不便,如果放弃这些装备,又体现不了我军的优势,等于是用我们的弱势去对抗契丹人的长处。我们分兵进击,则力量分散,很容易中敌人的圈套。集中兵力又跑不过他们的轻骑,很难捕捉战机,是个费力不讨好的战斗,根本就不能取胜。”
安禄山沉思起来,史思明提出的问题是实事存在的,他以前也遇到过,这是最难对付的难题。他若有所思的说道:“契丹人有十万骑兵,不但机动快,而且有很强的战斗力,要彻底打垮他们很难。如果再增加一支军队从另外一个角度偷袭他们,效果就不一样了,”
高尚在旁边建言道:“大帅何不向朝廷要求增援呢?”安禄山眼睛一亮,他不只是要朝廷派兵增援,而是想要朝廷为他增加军队。立即让高尚草拟奏折。对高尚说道:“向皇上和朝廷上奏:‘启奏皇上,臣在沈州围歼契丹主力,毙敌两万多人,缴获军用物资无数。已经将契丹击溃,而契丹军向大漠纵深逃窜,在大草原中与我周旋。为了彻底消灭契丹,请求河东节度使借三万军队交给臣统一指挥,定能全歼契丹军,让迪辇俎里向皇上称臣。’”
高尚将草拟的奏折递给安禄山看,安禄山画押,盖上范阳节度使的大印。派中军官,进京上奏。
李林甫接到安禄山上奏给唐玄宗的奏折,心中暗喜,他觉察出这个胡人的野心很大,想从河东军中拿去三万人。从道理上讲,他不喜欢安禄山。尤其是安禄山向唐玄宗告发了科考舞弊案,总想给他一点颜色看看。但是另一个人对他的威胁更大,那就是两镇节度使王忠嗣。因为王忠嗣与太子的关系太密切了,而李林甫与太子又是格格不入。而且王忠嗣深得唐玄宗的器重,可称得上目前军界的第一人。如果王忠嗣边功大,就会入相,那样对他的威胁太大了,他想一手遮天就不可能了。
当时河东军总人数共有55000人,而平卢军只有37000人,王忠嗣任朔方、河东两镇节度使。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与太子一起长大,并陪他一起在宫中读书,两人有感情。
李林甫在立太子时,极力推荐武惠妃的儿子李瑁为太子,唐玄宗没有批准,立了年长的李亨。因此李林甫与太子李亨有过节。前段时间,为了巩固自己的相位,没有力量向太子进攻。现在科考的事人们已经淡忘了,他的相位也十分稳固。但是太子的问题就显露出来了,他要尽快解决问题。
安禄山是个胡人,不通汉文化,再大的功劳,也只能封王,进不了宰相府,对他构不成威胁。利用他对抗王忠嗣,一可以阻止王忠嗣入相位,二可以削弱太子的力量,为攻击太子创造条件,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他拿着安禄山的奏折,进宫向唐玄宗上奏:“启奏皇上,安禄山上奏,他在边防打了一个大胜仗,歼敌两万多,缴获了大量的军用物资。现在请求全歼敌军,彻底打垮契丹人。”
高力士从李林甫手上接过安禄山奏折,转递给唐玄宗。唐玄宗看后说道:“这胡儿还真能打仗,一次歼敌两万多,收获不小。”
李林甫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虽然击溃契丹,但没有彻底歼灭,将来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臣奏请支援安禄山,全歼契丹军队,”
唐玄宗将奏折放在桌上,说道:“林甫也认为该从河东镇调三万军队,归禄山统一指挥。河东军是忠嗣指挥的,禄山指挥合适吗?”
李林甫说道:“河东的军队,范阳、平卢的军队都是朝廷的军队,由皇上统一调配。打仗的时候,由谁指挥都一样。”
唐玄宗说道:“忠嗣的军队,禄山不太熟悉,能不能协调,不好定论。”高力士说道:“启奏皇上,安禄山奏请的是借兵,有借有还,不妨事的。”
李林甫说道:“草原辽阔,契丹皆为骑兵,便于奔逃。如果兵力不足,难以形成合围之势。安禄山提出借兵,也是为了彻底打垮契丹。”
唐玄宗思索了一会,对李林甫说道:“准奏,让忠嗣进京,商榷河东军镇借三万兵马归禄山统一指挥的事宜。”
王忠嗣是唐玄宗时期的名将,十六岁就在军营中战斗,身材高大,生得头大面圆,浓眉大眼,双膀有千斤力气,能开八石弓,文武双全,既能冲锋陷阵,又善于运筹帷幄。接到圣旨,骑上快马,直奔京城而来。他已看出了安禄山的心思,想兼并他的三万军队,其心不良。
进了皇宫,王忠嗣向唐玄宗启奏:“儿臣参见父皇,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嗣儿平身,”唐玄宗笑着说道:“这些年在边关守卫疆土,辛苦了,给你的旨意收到了吗?契丹人狂妄得很,想与我大唐为敌,一定要教训他们。现在禄山已经将他们击溃,他要向河东借兵,彻底歼灭契丹。这是个好事,你应该支持。”
王忠嗣说道:“儿臣就是为这事来的,歼灭契丹是朝廷的事情,儿臣可以带兵从中协助,为何要向我们借兵?安禄山分明是在争兵,想将这三万军队,归到他的名下。儿臣认为他有不臣之心,日后恐难驾驭。”
唐玄宗认为是将领之间的争宠,没有放在心上。笑着说道:“禄山和你一样,对朝廷十分忠诚。他率兵击溃了迪辇俎里,取得了胜利。现在要彻底将契丹击垮,兵力不足,借三万兵有什么不便的呢?与契丹人打仗,你也很有经验。你愿意参加,助他一臂之力是好事。既然这样,朕就命令你带兵从云中方向出击,也可以相机行事,配合安禄山彻底消灭契丹兵,让迪辇俎里臣服。”
开元二十六年,王忠嗣就率领十万大军征讨过刚刚统一的契丹,三战三捷,迫使一世契丹可汗向唐朝称臣。
唐玄宗知道王忠嗣会打仗,但对王忠嗣的忠言没有引进重视,与他原来的作风完全不一样。开元二十五年,有人上告当时的太子李瑛有结党争权的嫌疑,他毫不犹豫的将他废了,不久被处死。
而现在边疆的大帅,想擅自扩充兵力,这样明显的拥兵行为。他能视而不见,这可能与他的年龄有关,也许是他对内宫的权力之争看得重,而忽视了大臣、将军的许逆之心。
对王忠嗣来说,现在进剿契丹是轻车熟路。为了不让安禄山有机可乘,他决定亲自带兵,从云中城②出发,绕过突厥的大利城③向草原纵深进军,拦截契丹的流动军队。为了一击成功,他带上了两名最得力的爱将,郭子仪和李光弼。
他向安禄山去了一封信,信上说,三万军士如果从太原出发,绕道蓟城,再去追击契丹军队,耽误时间。从云中方向进入草原是捷径。可以直插草原纵深,拦截迪辇俎里的后路。可以节省大量时间,能够出其不意,给契丹人一个措手不及,抓住了机会,应能一举歼灭敌人。并详细说明了拦截军队的行军路线,让安禄山配合行动。
安禄山没办法,因为从打仗的角度上讲,王忠嗣的安排无可指责,这是一个很好的战役计划。只是他收编这三万军队的计划落空了,但他并没有死心,想在作战的过程中,将其收归已有。
耶律里思吃了败仗,逃到辽西郡,军队安顿下来后,他进帐参见迪辇俎里:“启禀可汗,我们中了安禄山的诡计,折了两万人马,和军用物资,现在只有利用我们骑兵的机动快速,与他们在大漠纵深捉迷藏。先拖垮他们,再寻求战机。”迪辇俎里说道:“唐朝的军队战斗力强,他们的驽箭太利害,硬拼我们占不到便宜。现在粮草帐蓬都没有了,军队如何生存?”耶律涅里说道:“可汗现在有两条路走,一条是向唐朝投降,老臣愿往长安走一趟,请求唐朝皇帝的宽恕。另一条路是立即向回纥求救,争取他们的帮助和配合,还可以周旋。”
迪辇俎里说道:“请老夷离堇走一趟回纥,请求他们帮助。我自己亲自去大利城,会见突厥可汗,有他们的支持,我们还可以与唐朝周旋。”
回纥可汗药罗葛骨力裴罗在大帐中接见耶律涅里,耶律涅里上前参拜:“契丹使臣耶律涅里拜见骨力裴罗可汗,只因大唐欺人太甚,压迫契丹,俎里可汗奋起反击,中了唐军的圈套,大败而归。现在唐军正在追击,我军兵员不足,粮草帐蓬缺乏,请求裴罗可汗支援。”
药罗葛骨力裴罗挪动了一下身体,右手一伸说道:“请契丹使者上坐,俎里可汗给我出难题了,我们刚刚杀了突厥的白眉可汗,并将其首级送到长安。回纥已经与突厥结仇了,而且投靠了唐朝。来帮你们,有出尔反尔之嫌。更难办的是,突厥人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报仇,有这样一个强敌,本王睡不安枕。我们正需要大唐的支持和帮助,从回纥的利益出发,是不能与唐朝为敌的。爱莫能助啊,请你们谅解。”
耶律涅里说道:“裴罗可汗有难处,明的不能支援我们。请暗中为我们提供马匹粮草和帐蓬,俎里可汗还要与唐军继续对抗。我们契丹和唐朝作对,是我们契丹的事,不影响你们与唐朝的关系。”
药罗葛骨力裴罗正在考虑,一时没有回话。他身边的一人说道:“父王,我国受唐朝和突厥的夹制,唐朝对我们也不信任,有迪辇俎里与唐廷作对,唐朝就会拉拢我们,这样对回纥有好处。”
耶律涅里说道:“磨延啜王子所说不错,不管怎样说,有我们与大唐作对,你们总会得利的,最起码也会得到重视。”
药罗葛磨延啜说道:“我们只能提供粮草帐蓬,兵一个不借,其他的马匹、兵器一件不给。”药罗葛骨力裴罗说道:“就按王子说的做,但你们得到物资之后,不要向唐朝人面前炫耀,那样就把我们回纥也扯进去。”
耶律涅里说道:“我代俎里可汗感谢裴罗可汗,感谢王子。这些物资,契丹人从内心感谢回纥,但决不会向别人说明。”
迪辇俎里出使突厥,一无所获。突厥首领毗伽可汗已故,他的妻子,骨咄禄婆匐可敦刚刚臣服唐朝。迪辇俎里说破了嘴皮,突厥可敦也不肯帮他。
回到营地,赶忙打探唐军的动向,好在唐军并没有立即追赶过来。便与耶律里思量讨今后的去向。迪辇俎里说道:“我已经感到末日来临,想与唐朝讲和就不知他们答不答应?”
耶律里思说道:“现在还没有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沈州一仗,我们契丹人只丢弃了物资,兵员的损失不过两万来人不算太大。如果物资得到补充,还可以战。唐军携带的重武器多,行动迟钝,我们在大漠深处与之周旋,就显示出我们的优势。时间一长他们的军需便供应不上,到时非撤兵不可,我们再抓住时机反击,还可以败中求胜。即使不能击败唐军,他们久战无功,必定重返驻地,我们又可以集中兵力骚扰他们,使他们不得安宁。就此投降,军士们心中不服。”
正在这时,耶律涅里带来了大量的粮草和帐蓬,迪辇俎里说道:“老夷离堇果然不虚此行,但我仍然心存顾虑,”
耶律涅里说道:“现在借到粮草和物资,如果向唐朝求和,我们对回纥也不好交待啊,现在只有硬着头皮,与唐军周旋到底。在大草原中,我们有机动优势,唐军怎能奈何?”
迪辇俎里骨子里都存在反抗精神,他想求和是怕打不过唐军。现在原来坚持与唐朝和好的老夷离堇都主张与唐朝周旋,使他再次下了决心。立即找来八部首领,在辽西郡商榷。八部首领都掌握着自己部落的人财物。一部分人坚决支持,另一部分人则忧心忡忡,认为唐军势大,难以相抗。有人求和,耶律里思坚决反对。现在有了兵器粮草,他又有本钱了,力主战斗到底。
迪辇俎里态度坚决,加上耶律里思和萧远山说了一大堆理由,八部再次统一了思想。再次挖掘兵员,增加军队,要利用辽阔的草原与唐军周旋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