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主审官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世民口中的三司使,所指的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以及大理寺卿这三人。
因为刑法之事关系整个国家的制度统治,从战国起便行成了三法司制度,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法官,而唐朝是中国封建法律的高峰,在刑法上采取三司推事的制度。不过这个时期的三司推事制度并没有完善,只是初露端倪,并没有后来集刑律之大成,却也像模像样了。
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以及大理寺卿他们所管辖的权值各有不同,但是细细分来却又息息相关。
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而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发现可疑,徒流以下案件驳令原机关重审,或迳行复审。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文武百官,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也即是说大理寺负责审理案件,处理京师徒刑以上重大案件,但是他们处理过后的案件却需要交给刑部复查,如果刑部不同意他们的处理结果,可以驳回去让他们重审,甚至直行将案件接过来复审。御史大夫虽无司法权力,却有义务监督大理寺与刑部的司法活动。
彼此相辅相成,以免天下律法成为一言堂。
是故相互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大理寺卿崔善为因为刑部尚书罗士信时常质疑他们大理寺所断的案件与罗士信闹得很不愉快,罗士信也因为御史大夫杜淹无故监督他断案而闹的不开心,是以彼此之间都有着小小的矛盾隔阂。
依照古来规定,但凡遇到重大事件。需以三法司共审,以确保公正,也就是俗称的三司会审。
庐江王李瑗谋反案,虽然因为王君廓的“大智大勇”,并未造成恶劣的影响。但是任何朝代对于谋反都视为大忌。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尤其是李瑗这种又是皇亲国戚又是手握兵权的镇边大将,他们的造反对一个国家来说甚至是致命的,尤其是现在的大唐根基不稳,社会一但动荡,引起百姓的惶恐,很容易造成经济奔溃。令百姓再度陷入饥荒之中。
是以斩尽杀绝是对待谋反者必定采取的措施,这个历朝历代都不例外。
根据王君廓所述李瑗野心极大密谋多年,却因死的太急,与之密谋的人员并没有浮出水面。不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对于那些潜伏起来的逆臣叛臣都没有半点的容忍之心。势必要将他们挖掘出来,一并除去,以免留有祸患。也就衍生了此次的三司会审。
对于李世民的任命,作为三法司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大夫自当责无旁贷,一口应下。
李世民续道:“庐江王谋反一事事关重大,不容姑息。等会我会传下诏令以罗尚书为主审,崔卿、杜大夫从旁辅之,你们可有异议?”
罗士信略显意外。
崔善为面色如常的应答下来。
杜淹有些不服。但李世民的话根本不容讨论的余地,也只得点头同意。
罗士信有些意外,三司会审固然是三人同堂。但三人之中确实也需要一个主审官。一般而言,主审官多以大理寺为上,毕竟大理寺的权值就在于此。当然若是钦点刑部或是御史台的人为主审,也是可以的。他们三人之中,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御史台出生,在隋朝就曾当任御史中丞。崔善为严厉廉明是跟随李渊的老人,资历极高。而且在大理寺工作称职,干的也不错。依照道理而言,这个主审的位子怎么也轮不到他的。但是李世民这里竟然钦点他为主审,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罗尚书留下,你们两人先下去准备!”李世民慎重的叮嘱着,对于此事造反事件,显然极为重视。
大理寺卿崔善为、杜淹先后告退。
罗士信回头看了看,目光却定格在了杜淹的身上,直至他的背影消失。
“来,就我们两人,也无需客套,坐下说话!”李世民的话音传入口中。
罗士信回过神来,在一旁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不过大半个月,朝野上下对你的好评不断,真有些出乎意料了。”李世民带着些许意外的看着罗士信道:“我当初还真有点小觑你了。”
罗士信带着几分得瑟的谦虚道:“殿下妙赞了,只不过是的了马周、刘燕客的帮助罢了,有他们在,一般的案子还真难不到我。”
这自从马周来到刑部之后,罗士信便展开了他的三把火计划,将马周调到司门调查刘燕客。刘燕客出生司法世家,对于刑法极为了解,对于史上的刑事典故了如指掌,埋没在小小的司门确实犹如埋藏在泥土里的珍珠,而且与刘德威并没有交集,可以任用。
罗士信直接用权力将刘燕客提拔起来,成为他的臂膀之一,协助他处理刑事上的事物。刘燕客在刑部多年,虽然地位不高,可处在关键位置,对于刑部上下的大小事情了若指掌。哪些人是刘德威提拔的起来的,哪些人跟他走得近,都了如指掌。
罗士信能够轻易的避开他们,搭建培养自己的班底。罗士信终究是刑部尚书,真正是刑部主事者而且他背后还有李渊、李世民的支持,一切资源都在刘德威之上。刘德威只有在罗士信初掌刑部,懵懂无知的时候有点点机会,但是罗士信不是屈突通,并没有给刘德威可趁之机。
站稳了脚跟之后,面对罗士信培养自己的班底的举措,已经没有机会制止了。刘德威也是聪明人,没有选择与罗士信死磕。罗士信也没有对刘德威动手。毕竟他的地位刚刚稳固,而刘德威确实有功于刑部,有着极强的威望。兼之刑部侍郎官职并不小,身在朝堂之中,并非说撤就撤的,即便是刑部尚书也没有权力撤刑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罗士信在短短的瞬间内掌控了刑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只是掌控,而且干的还很不错。
有了刘燕客这个司法百事通的存在,罗士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刑事判决。他为人本就不偏不移,不惧强权审查案件,有一是一,毫不含糊,以颇有名望。
真正让罗士信意外的还是马周,他原以为马周在政务上的能力出类拔萃,但是在司法上的知识会略有不及。但没想到马周在司法上的知识比之刘燕客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性格与脾气天生就是挑刺的料。任何细节上的毛病都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他能够从下面收上来的刑部案件中,通过地方官员对案件的处理判断官员是庸是昏是方是正,秉公处理之余,还会不是的上疏一封。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的马周就是从御史台走出来的谏官宰相,相比治世,司法上的才能并不逊色他的治世能力。
短短的月余时间,已有一名刺史三名县尉让他拉下马了。
李世民不只是一次感慨,如此人物不入御史台,纠察百官,实在是屈才。
罗士信的成绩有目共睹,才一个月便让那些以为他是在刑部混履历晋升的人,大跌眼镜。
李世民见罗士信带着得意的得瑟,也不夸了,免得他得意的开起了染坊,只是正色道:“庐江王李瑗处心积虑的谋划多年,毫无半点异样,可见隐藏的极深,这其中牵连定然不小。你执掌刑部不过两月,便遇上这种大案,还需谨慎一些。御史大夫杜淹经验丰富可以多多参考他的建议,大理寺卿崔善为老而持重,可以向他咨询细节问题。”
罗士信看得出来,李世民真的很重视此事,不免好奇问道:“这主审为什么是我?”
李世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外道:“没信心?那好,我可以收回成命,让崔善为来当这个主审……”
“谁说的!”罗士信就跟踩了尾巴的猫儿一样,一下子跳了起来,“不就是一个主审官嘛,多大的事情。保证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需要确认一下。”
李世民淡淡一笑,他这么任命自然是有原因的。依照正常的眼光来看崔善为、杜淹不论经历阅历还是资历都在罗士信之上,理当以他们为先。可是李世民向来都不是用正常眼光看事情的人物,在用人上他重视能力才重视德才。
杜淹才能自不用说,确实能够很好的胜任,可是他为人贪,不够清廉,容易受到利诱。崔善为严厉廉明,但为人死板不够圆滑,两人都有各自的缺点……
而罗士信固然在表面上都不如他们,但本质却在两人之上,而李世民看中的就是这个本质。
更主要的是他将罗士信推倒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目的就是在刑法上安排自己的人,以便皇权过渡的时候面对不可预料的问题面前,在关键的岗位上有自己的人。他的亲信都让他安排到了各处,刑部则是罗士信,此事正好用来试水。(未完待续)
李世民口中的三司使,所指的便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以及大理寺卿这三人。
因为刑法之事关系整个国家的制度统治,从战国起便行成了三法司制度,以太尉、司空、司徒为三法官,而唐朝是中国封建法律的高峰,在刑法上采取三司推事的制度。不过这个时期的三司推事制度并没有完善,只是初露端倪,并没有后来集刑律之大成,却也像模像样了。
刑部尚书、御史大夫以及大理寺卿他们所管辖的权值各有不同,但是细细分来却又息息相关。
大理寺为中央最高审判机关,审理中央百官犯罪与京师徒刑以上案件,和地方移送的死刑疑案。而刑部为中央司法行政机关,负责审核大理寺及州县审判的案件,发现可疑,徒流以下案件驳令原机关重审,或迳行复审。御史台为中央最高监察机关,负责监督文武百官,负责纠察、弹劾官员、肃正纲纪。
也即是说大理寺负责审理案件,处理京师徒刑以上重大案件,但是他们处理过后的案件却需要交给刑部复查,如果刑部不同意他们的处理结果,可以驳回去让他们重审,甚至直行将案件接过来复审。御史大夫虽无司法权力,却有义务监督大理寺与刑部的司法活动。
彼此相辅相成,以免天下律法成为一言堂。
是故相互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大理寺卿崔善为因为刑部尚书罗士信时常质疑他们大理寺所断的案件与罗士信闹得很不愉快,罗士信也因为御史大夫杜淹无故监督他断案而闹的不开心,是以彼此之间都有着小小的矛盾隔阂。
依照古来规定,但凡遇到重大事件。需以三法司共审,以确保公正,也就是俗称的三司会审。
庐江王李瑗谋反案,虽然因为王君廓的“大智大勇”,并未造成恶劣的影响。但是任何朝代对于谋反都视为大忌。都是重中之重的大事。尤其是李瑗这种又是皇亲国戚又是手握兵权的镇边大将,他们的造反对一个国家来说甚至是致命的,尤其是现在的大唐根基不稳,社会一但动荡,引起百姓的惶恐,很容易造成经济奔溃。令百姓再度陷入饥荒之中。
是以斩尽杀绝是对待谋反者必定采取的措施,这个历朝历代都不例外。
根据王君廓所述李瑗野心极大密谋多年,却因死的太急,与之密谋的人员并没有浮出水面。不论是李渊还是李世民,对于那些潜伏起来的逆臣叛臣都没有半点的容忍之心。势必要将他们挖掘出来,一并除去,以免留有祸患。也就衍生了此次的三司会审。
对于李世民的任命,作为三法司刑部尚书、大理寺卿、御史大夫自当责无旁贷,一口应下。
李世民续道:“庐江王谋反一事事关重大,不容姑息。等会我会传下诏令以罗尚书为主审,崔卿、杜大夫从旁辅之,你们可有异议?”
罗士信略显意外。
崔善为面色如常的应答下来。
杜淹有些不服。但李世民的话根本不容讨论的余地,也只得点头同意。
罗士信有些意外,三司会审固然是三人同堂。但三人之中确实也需要一个主审官。一般而言,主审官多以大理寺为上,毕竟大理寺的权值就在于此。当然若是钦点刑部或是御史台的人为主审,也是可以的。他们三人之中,杜淹是杜如晦的叔父御史台出生,在隋朝就曾当任御史中丞。崔善为严厉廉明是跟随李渊的老人,资历极高。而且在大理寺工作称职,干的也不错。依照道理而言,这个主审的位子怎么也轮不到他的。但是李世民这里竟然钦点他为主审,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罗尚书留下,你们两人先下去准备!”李世民慎重的叮嘱着,对于此事造反事件,显然极为重视。
大理寺卿崔善为、杜淹先后告退。
罗士信回头看了看,目光却定格在了杜淹的身上,直至他的背影消失。
“来,就我们两人,也无需客套,坐下说话!”李世民的话音传入口中。
罗士信回过神来,在一旁的位子上坐了下来。
“不过大半个月,朝野上下对你的好评不断,真有些出乎意料了。”李世民带着些许意外的看着罗士信道:“我当初还真有点小觑你了。”
罗士信带着几分得瑟的谦虚道:“殿下妙赞了,只不过是的了马周、刘燕客的帮助罢了,有他们在,一般的案子还真难不到我。”
这自从马周来到刑部之后,罗士信便展开了他的三把火计划,将马周调到司门调查刘燕客。刘燕客出生司法世家,对于刑法极为了解,对于史上的刑事典故了如指掌,埋没在小小的司门确实犹如埋藏在泥土里的珍珠,而且与刘德威并没有交集,可以任用。
罗士信直接用权力将刘燕客提拔起来,成为他的臂膀之一,协助他处理刑事上的事物。刘燕客在刑部多年,虽然地位不高,可处在关键位置,对于刑部上下的大小事情了若指掌。哪些人是刘德威提拔的起来的,哪些人跟他走得近,都了如指掌。
罗士信能够轻易的避开他们,搭建培养自己的班底。罗士信终究是刑部尚书,真正是刑部主事者而且他背后还有李渊、李世民的支持,一切资源都在刘德威之上。刘德威只有在罗士信初掌刑部,懵懂无知的时候有点点机会,但是罗士信不是屈突通,并没有给刘德威可趁之机。
站稳了脚跟之后,面对罗士信培养自己的班底的举措,已经没有机会制止了。刘德威也是聪明人,没有选择与罗士信死磕。罗士信也没有对刘德威动手。毕竟他的地位刚刚稳固,而刘德威确实有功于刑部,有着极强的威望。兼之刑部侍郎官职并不小,身在朝堂之中,并非说撤就撤的,即便是刑部尚书也没有权力撤刑部侍郎的职位。
不过罗士信在短短的瞬间内掌控了刑部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不只是掌控,而且干的还很不错。
有了刘燕客这个司法百事通的存在,罗士信能够在第一时间内做出最正确的刑事判决。他为人本就不偏不移,不惧强权审查案件,有一是一,毫不含糊,以颇有名望。
真正让罗士信意外的还是马周,他原以为马周在政务上的能力出类拔萃,但是在司法上的知识会略有不及。但没想到马周在司法上的知识比之刘燕客只有过之而无不及,尤其是他的性格与脾气天生就是挑刺的料。任何细节上的毛病都在他面前无所遁形,他能够从下面收上来的刑部案件中,通过地方官员对案件的处理判断官员是庸是昏是方是正,秉公处理之余,还会不是的上疏一封。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的马周就是从御史台走出来的谏官宰相,相比治世,司法上的才能并不逊色他的治世能力。
短短的月余时间,已有一名刺史三名县尉让他拉下马了。
李世民不只是一次感慨,如此人物不入御史台,纠察百官,实在是屈才。
罗士信的成绩有目共睹,才一个月便让那些以为他是在刑部混履历晋升的人,大跌眼镜。
李世民见罗士信带着得意的得瑟,也不夸了,免得他得意的开起了染坊,只是正色道:“庐江王李瑗处心积虑的谋划多年,毫无半点异样,可见隐藏的极深,这其中牵连定然不小。你执掌刑部不过两月,便遇上这种大案,还需谨慎一些。御史大夫杜淹经验丰富可以多多参考他的建议,大理寺卿崔善为老而持重,可以向他咨询细节问题。”
罗士信看得出来,李世民真的很重视此事,不免好奇问道:“这主审为什么是我?”
李世民没有正面回答,只是意外道:“没信心?那好,我可以收回成命,让崔善为来当这个主审……”
“谁说的!”罗士信就跟踩了尾巴的猫儿一样,一下子跳了起来,“不就是一个主审官嘛,多大的事情。保证处理的妥妥当当的,正好,我也有一件事情需要确认一下。”
李世民淡淡一笑,他这么任命自然是有原因的。依照正常的眼光来看崔善为、杜淹不论经历阅历还是资历都在罗士信之上,理当以他们为先。可是李世民向来都不是用正常眼光看事情的人物,在用人上他重视能力才重视德才。
杜淹才能自不用说,确实能够很好的胜任,可是他为人贪,不够清廉,容易受到利诱。崔善为严厉廉明,但为人死板不够圆滑,两人都有各自的缺点……
而罗士信固然在表面上都不如他们,但本质却在两人之上,而李世民看中的就是这个本质。
更主要的是他将罗士信推倒刑部尚书这个位子上目的就是在刑法上安排自己的人,以便皇权过渡的时候面对不可预料的问题面前,在关键的岗位上有自己的人。他的亲信都让他安排到了各处,刑部则是罗士信,此事正好用来试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