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四章 晋州乱象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民众最容易被愚弄,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自古改朝换代,为首者几句谣言,几声煽动,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欣而景从,于是聚而成兵,攻城掠寨,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基本都是这样被推倒的。
老人的话说出了大多数难民的心态。
他们的眼光看不了那么长远,什么“今上无道”,什么“弑兄杀弟”,这些事根本不是他们有兴趣关心的,或者说,这些事离他们太遥远,他们掺和不起也没兴趣掺和。
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两个字,“衣”与“食”,无论怎样的年代,统治者能保证百姓有衣穿,有饭吃,百姓就愿意认谁,谁当皇帝并不重要,你们大人物之间打出脑浆子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这就够了。
此刻李素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因为天灾的缘故,“衣”和“食”这两样,朝廷已无法及时满足百姓了,如此一来,有心人在这些难民人群里煽动蛊惑几句,闹出民乱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因为天灾,百姓们最基本的需求已无法保证了,对百姓来说,这就是没了活路,既然没了活路,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干?
老人没说错,逢遇灾年,人心惶惶,哪里谈得上“太平”二字?
李素见老人脸色奇差,于是挥手命人捧上米粥,老人死活不肯喝,李素耐心相劝,又命人捧出干肉条让那汉子。婆姨和小孩先吃,直到三人吃饱了,李素和汉子轮流相劝。好说歹说,老人才开始捧着米粥,一点一点地喝下去。
喝完米粥,老人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许红润光彩,精神和底气也足了,李素也不急,蹲在老人身前陪她东拉西扯。聊了好一阵无关紧要的家常,见老人的气色已恢复了红润健康,李素这才说到了正题。
“老人家您说晋州有流言。这些流言都是什么人放出来的呢?”李素温和地笑道。
老人摇头:“流言哪里查得到头啊,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人尽皆知。我们也是顺耳一听。谁也不会查问究竟,说到底,我们农户人家关心的是肚子,流言这些虚妄的东西又不能填饱肚子。”
“那么,相信这些流言的人多吗?”
老人迟疑了一下,道:“怕是不少,老妇一路走来,乡亲们怨言颇大。有的说官府不力,开春前没能提醒乡亲。说的最多的还是当今陛下无道,干出许多恶事,于是遭了天谴,连累乡亲遭殃……”
老人顿了顿,望向李素,讷讷道:“老妇说得……是不是太多了?敢问贵人,可是朝廷的权贵?”
李素笑道:“老人家,以后有人传流言,您可别信了,陛下和朝廷不会不管百姓死活的,晚辈等正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出京北行入晋,代表朝廷赈济乡亲,帮乡亲们度此厄难。”
指了指身旁的李治,李素笑道:“老人家您看,这位是陛下的皇九子,爵封晋王,别看年纪幼,他可是陛下的嫡子,陛下派他入晋赈济百姓,朝廷拨付的赈济粮草不日也将入晋州,老人家,朝廷可不会不管你们的。”
老人和身后的汉子以及婆姨同时一愣,神情顿时变得愈发局促紧张,没过多久,老人脸上却渐渐露出喜色,看了李治一眼,然后很快垂下头,颤巍巍地起身,道:“原来是真龙之子,请恕老妇眼拙不识,老妇给大贵人磕头……”
老人一家刚准备跪拜,李治急忙抢步上前托住老人的手臂,有些紧张地道:“您……老人家万不可如此,说是天灾,终究是朝廷和官府为百姓做得不够,我们有愧于百姓,该是我向您老人家赔礼才是。”
老人连道不敢,神情倒也比较镇定,身后的汉子和婆姨可就紧张了,不时地揉搓着衣角,紧张得手脚没处放,脸孔涨得通红,神情不知所措。
李素估计再问也问不出究竟了,毕竟这一家只是寻常的难民,对晋州的事情知道得并不多,于是命人取来一大袋粮食递给汉子,李治转头朝乌福一瞥,乌福很识相地掏出一块五两重的银饼。
将粮食和银饼递给老人一家,李素叹道:“这点粮食和银饼,老人家请妥善收好,其实,此去长安并无必要,老人家试想,这一路如此多的受灾乡亲,就算您一家到了长安,数以十万计的乡亲聚于城下,若要找到能养家糊口的活计,比登天还难,长安……不去也罢,若您信得过晋王殿下,信得过晚辈,不妨回转晋州,耐心等上一些时日,看看晋王殿下和晚辈如何施为,看看我们有没有辜负百姓,有没有饿死百姓,老人家,您信得过我们吗?”
老妇人愣了很久,神情颇为犹豫,抬头再望向李素时,浑浊的眼里露出了一抹坚定,但她却并未直接回答李素,而是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儿子,道:“孩子,你是当家的,贵人的话你也听到了,你怎么说?”
汉子倒是个痛快人,闻言道:“娘,儿子觉得贵人说的有理,这一路上流言不少,各有各的说法,咱们别信这个,眼前这两位贵人是朝廷出来的,而且还有皇帝陛下的亲儿子,他们说的话,儿子觉得能信,您说呢?”
老妇人点点头,道:“好,那咱们就回晋州,老妇相信陛下和朝廷不会害我们,相信官府不会让咱们饿死。”
汉子一拍胸脯,道:“晋州也找得到活计,咱们何必背井离乡?儿子有手有脚,有一身力气,就算种不了地,就算不靠官府赈济,儿子也能养活这个家!”
老妇人笑了,赞道:“有志气。是我的娃!走,咱们回晋州!”
一家人向李素等人行过礼,面带踌躇满志的笑容。欢喜地掉转了头,朝晋州走去,在众多逃难的难民人群里,这一家人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熙攘的人流里华丽逆行。
****************************************************************
队伍继续前行,三天后,李素一行入晋。到了晋州城外。
晋州隶属河东道,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建城,当时名为“鼓国”。西汉时扩城,并设三县辖区,辖下人口四万余户,武德四年。置晋州都督府。贞观六年废止,仍以晋州名之。
晋州是个人杰地灵之地,从古至今多出仁人壮士,最有名的,莫过于一位作死界的骨灰级老玩家了,没错,魏徵,这位毕生以挑战个人生存极限为乐趣的老头。便是出生于晋州,这里是魏徵的家乡。
李素一行人到晋州城外时。城外正热闹非凡。
所谓的“热闹”,不是集市,而是数千人纷纷扰扰聚集于城门外,这些人全都是百姓打扮,穿得很破旧,和路上遇到的那些逃难百姓一样,都是拖家带口,都拎着或简单或笨重的行李,只是这些人并没有赶路,而是聚集在城外的吊桥下,一位穿着绯袍的官员领着十来名绿袍官员拦在人群前,不知说着什么。
李素和李治骑在马上,诧异地互视一眼,然后催着队伍加快速度赶上,离得近了,才发现那位绯袍官员神情哀恸,双臂自然伸开,以一种螳臂当车之态,拦住群情激动的人群,嘴里却不知在苦苦哀求着什么。
李素和李治下了马,二人并肩走上前,终于听到那位官员说的话。
“各位乡亲,咱们晋州确实受了灾,这是老天爷降灾人间,谁都没法子,乡亲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找活路,余某也理解,余某只想请乡亲们相信刺史府,相信朝廷,不要急着离开家乡,多等几日,就等几日!几日后朝廷必有赈济粮草拨付,此去长安数百上千里,一路上食不裹腹,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余某忝为晋州刺史,上愧对陛下和朝廷,下愧对黎民百姓,余某对不住大家,只想请大家再忍耐几日,我已命周边村郭地主富户开仓放粮,大家留在晋州耐心等几日,好不好?”
人群安静了片刻,接着人群中不知哪里传出一道冷冷的声音。
“咱们已等了三日,仍不见官府赈发一粒米,你还叫我们等下去,你的话我们能信吗?留在这里难道便有活路了?”
这句话从人群里冒出来很突兀,数千黑压压的百姓人群,一时也不知声音具体从哪个地方发出来的,但话刚说完,仍在犹豫的百姓纷纷点头赞同附和。
“不错,说什么让地主富户打开粮仓,咱们晋州的富户早跑了,没跑的也被抢得精光了,富户地主家里哪有粮食?至于朝廷的赈济粮草,更不知何年何月等得到了,与其在此等死,还不如一同南下长安,给家小求个活路!”
这位姓余的刺史脸色越发苦涩,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姓,不住地伸开双臂,试图拦阻百姓前行。
“各位乡亲,天灾之下,朝廷难免反应不及,但请乡亲们相信朝廷,相信官府,我们不会不顾乡亲死活的,朝廷拨付的粮草从长安出发,到晋州也需要一段时日,大家请听余某一句劝,再等几日,只要再等……”
话没说完,人群里仍是那道冰冷的声音打断了他:“几日复几日,我们多等一日,便多饿一日的肚子,大人可知晋州附近的树皮草根都快啃完了?多少乡亲几天没吃饭,饿了渴了只从地上抓一把雪填充,再等几日,余刺史莫非要见我们尸横遍野才甘心?”
原本犹豫的百姓被这道声音一煽动,顿时又鼓噪起来,纷纷赞同附和,数千黑压压的人群又开始往前移动,余刺史和十来名官吏纷纷伸手拦住,单薄的双臂不自量力地挡住潮水般的人群,所谓的阻拦,看起来竟是那么的可笑可怜,却又可敬可叹。
“不能走,不能走啊!一旦离城。路上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乡亲们,不能走啊!”余刺史泪流满面。哽咽哀求。
挡在最前面的一位百姓叹了口气,道:“余刺史,您经略晋州三年,大家知道你是个好官,可……我们实在等不起了啊,我家娃子才三岁,已然饿了两天了。如今连站都站不稳了,朝廷的粮草却迟迟不见,余刺史。我们真的等不下去了……请刺史大人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余刺史泣道:“你们离了城,才是真正的死路啊,为何你们偏不信我?”
人群里,那道冰冷的声音再次传出来:“余刺史。您是好官。乡亲们都信您,可朝廷是好朝廷吗?这场天灾怎么来的?十里八乡都传遍了,就是因为当今皇帝陛下不仁,当年干过弑兄杀弟的事,所以自从贞观元年始,几乎每年都有大灾,说到底这是陛下的过错,所以老天爷降罪于人间。却连累我们百姓吃苦受罪!”
人群顿时一静,接着爆发出无数附和声:“就是就是。陛下无道不仁,为何要连累我们?我们穷苦百姓何辜?”
余刺史和身后十来名官吏顿时勃然变色,眯着眼直起身子,使劲在人群中搜索刚才那个说话的人,可是在数千人里面找一个人,何异于大海捞针,半晌未果,但人群的愤怒却已渐渐高涨起来,眼看一场民乱在酝酿成形。
一直静静站在不远处默不出声的李素和李治脸色也变了。
趁着人群刚开始骚乱,李素朝后面挥了挥手,一名部曲上前,李素沉声吩咐道:“叫方老五带几个耳力眼力好的人过来,还有,让付将军也从部将里挑几个耳力眼力好的人过来。”
很快,方老五和付善言领着十来个人赶到李素身边,李素面无表情地道:“你们仔细看着人群,不管谁在人群里说话,都要把他指认出来,做得到吗?”
付善言没出声,只转脸朝身后的部将眼神示意,方老五笑了笑:“巧了,咱家部曲里有两个杀才,以前当府兵时是专门守夜营的,站在高处,百丈内的动静都能听得清楚,看得分明,侯爷您瞧好吧。”
李素点点头,目光阴沉地继续盯着人群。
人群仍在鼓噪,骚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余刺史额头的汗水和眼中的泪水混杂一起,脸色越来越白,眼神里充满了惊怒和悲怆,努力伸开手,拼命拦住不停往前蠕动的人群。
“余某操持晋州三年,大家拍着胸口说,这三年余某有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乡亲的事?有没有说过一句食言而肥的话?你们为何不信我?为何不信我!”余刺史泪流满面地吼道。
吼声如困兽犹斗,泣声如杜鹃啼血,后面的李治脸色发白,可看见余刺史那孤身击流的狼狈落魄背影,李治又忍不住眼眶发红,腮帮咬得紧紧的,拢在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着,却只能看着李素平静无波的脸色,而不敢稍有动作。
果然,人群里再次发出那道冰冷的蛊惑的声音。
“余刺史,乡亲们不是不信你,是不信朝廷,今上做了恶事,凭什么让咱们来担当?乡亲们此去长安,不但为了活命,也想找皇帝陛下讨个说法,再大的权势,终也大不过‘道理’二字吧?”
话音落,李素身后的一众部曲部将忽然抬臂,手臂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李素凝目望去,却见人群里一名穿着破烂粗布衣裳,脸色黝黑,额上有一块疮疤的中年汉子,看起来跟周围普通的百姓并无任何区别,连长相都属于那种平凡得没有任何鲜明特点,十足十泯灭于人海的那一类。
李素眼睛一眯,嘿嘿冷笑两声,然后手一扬,指着人群里那个中年汉子,大喝道:“给我拿下!”
轰!
十余名部将同时拔腿朝人群冲去,一边冲跑一边解下腰侧的刀鞘,趁着人群百姓正在愣神发呆时,十余人已冲到人群前,挥舞着刀鞘如同劈浪一般,将前方的百姓全部拍到两旁,然后直冲而入,仿佛猛虎入羊群似的,径自冲到那中年汉子面前。
中年汉子还没反应过来,或者说,他自以为躲在人群里煽动挑拨很安全,完全没想到李素的部曲们早已将他锁定,直到冲到他面前站定,那中年汉子还睁大了眼睛,一脸呆滞地看着如狼似虎的十来名部曲。
啪!
一记耳光狠狠扇过,中年汉子还来不及发出痛呼,便只觉脑袋一痛,有人用刀鞘狠狠敲了他的后脑勺一记,随即腿部一阵奇痛,垂头一看,赫然发现自己的双腿也被刀鞘敲断,最后只觉身子一轻,整个人被几名部曲抬起,走出了人群。
说来话长,但从李素断然下令,再到中年汉子被废后抬出人群,整个过程只有几个呼吸的时间,这些部曲不愧是历经百战的杀才,对付一个人实在是简单干脆利落,甚至连动作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赏心悦目,颇具观赏性。
*************************************************************
ps:5000字大章,懒得分章的我也是萌萌哒呢。。。(未完待续。)
民众最容易被愚弄,这是千古颠扑不破的真理,自古改朝换代,为首者几句谣言,几声煽动,活不下去的百姓们欣而景从,于是聚而成兵,攻城掠寨,一个又一个的王朝基本都是这样被推倒的。
老人的话说出了大多数难民的心态。
他们的眼光看不了那么长远,什么“今上无道”,什么“弑兄杀弟”,这些事根本不是他们有兴趣关心的,或者说,这些事离他们太遥远,他们掺和不起也没兴趣掺和。
百姓最关心的事情是什么?两个字,“衣”与“食”,无论怎样的年代,统治者能保证百姓有衣穿,有饭吃,百姓就愿意认谁,谁当皇帝并不重要,你们大人物之间打出脑浆子来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让我们有饭吃,有衣穿,这就够了。
此刻李素最担心的也是这一点,因为天灾的缘故,“衣”和“食”这两样,朝廷已无法及时满足百姓了,如此一来,有心人在这些难民人群里煽动蛊惑几句,闹出民乱的可能性很大,毕竟,因为天灾,百姓们最基本的需求已无法保证了,对百姓来说,这就是没了活路,既然没了活路,他们还有什么不敢干?
老人没说错,逢遇灾年,人心惶惶,哪里谈得上“太平”二字?
李素见老人脸色奇差,于是挥手命人捧上米粥,老人死活不肯喝,李素耐心相劝,又命人捧出干肉条让那汉子。婆姨和小孩先吃,直到三人吃饱了,李素和汉子轮流相劝。好说歹说,老人才开始捧着米粥,一点一点地喝下去。
喝完米粥,老人的脸色终于恢复了些许红润光彩,精神和底气也足了,李素也不急,蹲在老人身前陪她东拉西扯。聊了好一阵无关紧要的家常,见老人的气色已恢复了红润健康,李素这才说到了正题。
“老人家您说晋州有流言。这些流言都是什么人放出来的呢?”李素温和地笑道。
老人摇头:“流言哪里查得到头啊,一传十,十传百,最后人尽皆知。我们也是顺耳一听。谁也不会查问究竟,说到底,我们农户人家关心的是肚子,流言这些虚妄的东西又不能填饱肚子。”
“那么,相信这些流言的人多吗?”
老人迟疑了一下,道:“怕是不少,老妇一路走来,乡亲们怨言颇大。有的说官府不力,开春前没能提醒乡亲。说的最多的还是当今陛下无道,干出许多恶事,于是遭了天谴,连累乡亲遭殃……”
老人顿了顿,望向李素,讷讷道:“老妇说得……是不是太多了?敢问贵人,可是朝廷的权贵?”
李素笑道:“老人家,以后有人传流言,您可别信了,陛下和朝廷不会不管百姓死活的,晚辈等正是奉了陛下的旨意,出京北行入晋,代表朝廷赈济乡亲,帮乡亲们度此厄难。”
指了指身旁的李治,李素笑道:“老人家您看,这位是陛下的皇九子,爵封晋王,别看年纪幼,他可是陛下的嫡子,陛下派他入晋赈济百姓,朝廷拨付的赈济粮草不日也将入晋州,老人家,朝廷可不会不管你们的。”
老人和身后的汉子以及婆姨同时一愣,神情顿时变得愈发局促紧张,没过多久,老人脸上却渐渐露出喜色,看了李治一眼,然后很快垂下头,颤巍巍地起身,道:“原来是真龙之子,请恕老妇眼拙不识,老妇给大贵人磕头……”
老人一家刚准备跪拜,李治急忙抢步上前托住老人的手臂,有些紧张地道:“您……老人家万不可如此,说是天灾,终究是朝廷和官府为百姓做得不够,我们有愧于百姓,该是我向您老人家赔礼才是。”
老人连道不敢,神情倒也比较镇定,身后的汉子和婆姨可就紧张了,不时地揉搓着衣角,紧张得手脚没处放,脸孔涨得通红,神情不知所措。
李素估计再问也问不出究竟了,毕竟这一家只是寻常的难民,对晋州的事情知道得并不多,于是命人取来一大袋粮食递给汉子,李治转头朝乌福一瞥,乌福很识相地掏出一块五两重的银饼。
将粮食和银饼递给老人一家,李素叹道:“这点粮食和银饼,老人家请妥善收好,其实,此去长安并无必要,老人家试想,这一路如此多的受灾乡亲,就算您一家到了长安,数以十万计的乡亲聚于城下,若要找到能养家糊口的活计,比登天还难,长安……不去也罢,若您信得过晋王殿下,信得过晚辈,不妨回转晋州,耐心等上一些时日,看看晋王殿下和晚辈如何施为,看看我们有没有辜负百姓,有没有饿死百姓,老人家,您信得过我们吗?”
老妇人愣了很久,神情颇为犹豫,抬头再望向李素时,浑浊的眼里露出了一抹坚定,但她却并未直接回答李素,而是转过头看着自己的儿子,道:“孩子,你是当家的,贵人的话你也听到了,你怎么说?”
汉子倒是个痛快人,闻言道:“娘,儿子觉得贵人说的有理,这一路上流言不少,各有各的说法,咱们别信这个,眼前这两位贵人是朝廷出来的,而且还有皇帝陛下的亲儿子,他们说的话,儿子觉得能信,您说呢?”
老妇人点点头,道:“好,那咱们就回晋州,老妇相信陛下和朝廷不会害我们,相信官府不会让咱们饿死。”
汉子一拍胸脯,道:“晋州也找得到活计,咱们何必背井离乡?儿子有手有脚,有一身力气,就算种不了地,就算不靠官府赈济,儿子也能养活这个家!”
老妇人笑了,赞道:“有志气。是我的娃!走,咱们回晋州!”
一家人向李素等人行过礼,面带踌躇满志的笑容。欢喜地掉转了头,朝晋州走去,在众多逃难的难民人群里,这一家人像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在熙攘的人流里华丽逆行。
****************************************************************
队伍继续前行,三天后,李素一行入晋。到了晋州城外。
晋州隶属河东道,早在春秋时期便已建城,当时名为“鼓国”。西汉时扩城,并设三县辖区,辖下人口四万余户,武德四年。置晋州都督府。贞观六年废止,仍以晋州名之。
晋州是个人杰地灵之地,从古至今多出仁人壮士,最有名的,莫过于一位作死界的骨灰级老玩家了,没错,魏徵,这位毕生以挑战个人生存极限为乐趣的老头。便是出生于晋州,这里是魏徵的家乡。
李素一行人到晋州城外时。城外正热闹非凡。
所谓的“热闹”,不是集市,而是数千人纷纷扰扰聚集于城门外,这些人全都是百姓打扮,穿得很破旧,和路上遇到的那些逃难百姓一样,都是拖家带口,都拎着或简单或笨重的行李,只是这些人并没有赶路,而是聚集在城外的吊桥下,一位穿着绯袍的官员领着十来名绿袍官员拦在人群前,不知说着什么。
李素和李治骑在马上,诧异地互视一眼,然后催着队伍加快速度赶上,离得近了,才发现那位绯袍官员神情哀恸,双臂自然伸开,以一种螳臂当车之态,拦住群情激动的人群,嘴里却不知在苦苦哀求着什么。
李素和李治下了马,二人并肩走上前,终于听到那位官员说的话。
“各位乡亲,咱们晋州确实受了灾,这是老天爷降灾人间,谁都没法子,乡亲们拖家带口背井离乡找活路,余某也理解,余某只想请乡亲们相信刺史府,相信朝廷,不要急着离开家乡,多等几日,就等几日!几日后朝廷必有赈济粮草拨付,此去长安数百上千里,一路上食不裹腹,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余某忝为晋州刺史,上愧对陛下和朝廷,下愧对黎民百姓,余某对不住大家,只想请大家再忍耐几日,我已命周边村郭地主富户开仓放粮,大家留在晋州耐心等几日,好不好?”
人群安静了片刻,接着人群中不知哪里传出一道冷冷的声音。
“咱们已等了三日,仍不见官府赈发一粒米,你还叫我们等下去,你的话我们能信吗?留在这里难道便有活路了?”
这句话从人群里冒出来很突兀,数千黑压压的百姓人群,一时也不知声音具体从哪个地方发出来的,但话刚说完,仍在犹豫的百姓纷纷点头赞同附和。
“不错,说什么让地主富户打开粮仓,咱们晋州的富户早跑了,没跑的也被抢得精光了,富户地主家里哪有粮食?至于朝廷的赈济粮草,更不知何年何月等得到了,与其在此等死,还不如一同南下长安,给家小求个活路!”
这位姓余的刺史脸色越发苦涩,看着群情激愤的百姓,不住地伸开双臂,试图拦阻百姓前行。
“各位乡亲,天灾之下,朝廷难免反应不及,但请乡亲们相信朝廷,相信官府,我们不会不顾乡亲死活的,朝廷拨付的粮草从长安出发,到晋州也需要一段时日,大家请听余某一句劝,再等几日,只要再等……”
话没说完,人群里仍是那道冰冷的声音打断了他:“几日复几日,我们多等一日,便多饿一日的肚子,大人可知晋州附近的树皮草根都快啃完了?多少乡亲几天没吃饭,饿了渴了只从地上抓一把雪填充,再等几日,余刺史莫非要见我们尸横遍野才甘心?”
原本犹豫的百姓被这道声音一煽动,顿时又鼓噪起来,纷纷赞同附和,数千黑压压的人群又开始往前移动,余刺史和十来名官吏纷纷伸手拦住,单薄的双臂不自量力地挡住潮水般的人群,所谓的阻拦,看起来竟是那么的可笑可怜,却又可敬可叹。
“不能走,不能走啊!一旦离城。路上不知要饿死多少人,乡亲们,不能走啊!”余刺史泪流满面。哽咽哀求。
挡在最前面的一位百姓叹了口气,道:“余刺史,您经略晋州三年,大家知道你是个好官,可……我们实在等不起了啊,我家娃子才三岁,已然饿了两天了。如今连站都站不稳了,朝廷的粮草却迟迟不见,余刺史。我们真的等不下去了……请刺史大人放我们一条生路吧。”
余刺史泣道:“你们离了城,才是真正的死路啊,为何你们偏不信我?”
人群里,那道冰冷的声音再次传出来:“余刺史。您是好官。乡亲们都信您,可朝廷是好朝廷吗?这场天灾怎么来的?十里八乡都传遍了,就是因为当今皇帝陛下不仁,当年干过弑兄杀弟的事,所以自从贞观元年始,几乎每年都有大灾,说到底这是陛下的过错,所以老天爷降罪于人间。却连累我们百姓吃苦受罪!”
人群顿时一静,接着爆发出无数附和声:“就是就是。陛下无道不仁,为何要连累我们?我们穷苦百姓何辜?”
余刺史和身后十来名官吏顿时勃然变色,眯着眼直起身子,使劲在人群中搜索刚才那个说话的人,可是在数千人里面找一个人,何异于大海捞针,半晌未果,但人群的愤怒却已渐渐高涨起来,眼看一场民乱在酝酿成形。
一直静静站在不远处默不出声的李素和李治脸色也变了。
趁着人群刚开始骚乱,李素朝后面挥了挥手,一名部曲上前,李素沉声吩咐道:“叫方老五带几个耳力眼力好的人过来,还有,让付将军也从部将里挑几个耳力眼力好的人过来。”
很快,方老五和付善言领着十来个人赶到李素身边,李素面无表情地道:“你们仔细看着人群,不管谁在人群里说话,都要把他指认出来,做得到吗?”
付善言没出声,只转脸朝身后的部将眼神示意,方老五笑了笑:“巧了,咱家部曲里有两个杀才,以前当府兵时是专门守夜营的,站在高处,百丈内的动静都能听得清楚,看得分明,侯爷您瞧好吧。”
李素点点头,目光阴沉地继续盯着人群。
人群仍在鼓噪,骚动,而且有愈演愈烈的迹象。
余刺史额头的汗水和眼中的泪水混杂一起,脸色越来越白,眼神里充满了惊怒和悲怆,努力伸开手,拼命拦住不停往前蠕动的人群。
“余某操持晋州三年,大家拍着胸口说,这三年余某有没有做过一件对不起乡亲的事?有没有说过一句食言而肥的话?你们为何不信我?为何不信我!”余刺史泪流满面地吼道。
吼声如困兽犹斗,泣声如杜鹃啼血,后面的李治脸色发白,可看见余刺史那孤身击流的狼狈落魄背影,李治又忍不住眼眶发红,腮帮咬得紧紧的,拢在袖中的拳头死死攥着,却只能看着李素平静无波的脸色,而不敢稍有动作。
果然,人群里再次发出那道冰冷的蛊惑的声音。
“余刺史,乡亲们不是不信你,是不信朝廷,今上做了恶事,凭什么让咱们来担当?乡亲们此去长安,不但为了活命,也想找皇帝陛下讨个说法,再大的权势,终也大不过‘道理’二字吧?”
话音落,李素身后的一众部曲部将忽然抬臂,手臂同时指向一个方向,李素凝目望去,却见人群里一名穿着破烂粗布衣裳,脸色黝黑,额上有一块疮疤的中年汉子,看起来跟周围普通的百姓并无任何区别,连长相都属于那种平凡得没有任何鲜明特点,十足十泯灭于人海的那一类。
李素眼睛一眯,嘿嘿冷笑两声,然后手一扬,指着人群里那个中年汉子,大喝道:“给我拿下!”
轰!
十余名部将同时拔腿朝人群冲去,一边冲跑一边解下腰侧的刀鞘,趁着人群百姓正在愣神发呆时,十余人已冲到人群前,挥舞着刀鞘如同劈浪一般,将前方的百姓全部拍到两旁,然后直冲而入,仿佛猛虎入羊群似的,径自冲到那中年汉子面前。
中年汉子还没反应过来,或者说,他自以为躲在人群里煽动挑拨很安全,完全没想到李素的部曲们早已将他锁定,直到冲到他面前站定,那中年汉子还睁大了眼睛,一脸呆滞地看着如狼似虎的十来名部曲。
啪!
一记耳光狠狠扇过,中年汉子还来不及发出痛呼,便只觉脑袋一痛,有人用刀鞘狠狠敲了他的后脑勺一记,随即腿部一阵奇痛,垂头一看,赫然发现自己的双腿也被刀鞘敲断,最后只觉身子一轻,整个人被几名部曲抬起,走出了人群。
说来话长,但从李素断然下令,再到中年汉子被废后抬出人群,整个过程只有几个呼吸的时间,这些部曲不愧是历经百战的杀才,对付一个人实在是简单干脆利落,甚至连动作看起来都是那么的赏心悦目,颇具观赏性。
*************************************************************
ps:5000字大章,懒得分章的我也是萌萌哒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