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40 台中惊闻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听到太后这么说,庾亮下意识挺直腰背,尽管他已经坐得很端正了:“请皇太后陛下直言。”
“室内并无外人,我与大兄所言也仅只家事,大兄实在不必拘礼如此。”
尽管已经深知大兄脾性,但庾亮如此恭谨仍让太后感觉到有一丝压力。但见大兄仍是未有放松,太后心内禁不住一叹,继而才言道正事。
“大兄你也知道,兴男那小女配于吴兴沈氏,我是一直都不甚满意。只是当时先帝与大兄你都……”
讲到这里,太后眼眶已经隐隐泛红起来:“若那沈家真是守礼门户,肯善待我家小女,是这女郎一生安稳所系,那也不必再说什么。纵使门第有差惹人非议,只要这女郎能过得舒心,我心内些许屈意,也不必再提。”
庾亮听到这里,眸子便微微一凝,肃容道:“皇太后陛下可是听人风言沈氏有苛待公主之举?还是公主与沈家子彼此不睦?”
“这倒不曾。”
太后摇了摇头,继而脸上渐渐流露怒色:“可是我之所见,较之大兄所言更劣。兴男那小女,性情本就颇有不逊。今次归苑,较之先前……唉,我自己养女无教,本不该以此更添大兄烦扰。可是我、我对这小女真是不知该怎样教!”
“以往她居阁中时,纵有错处,尚肯认罚。可是今次归苑,胆气壮了太多,益发难以管束。如今这形势,本就维系艰难,我已经精疲力尽,又被这小女……”
见太后一副愁眉不展状倍言公主劣态,庾亮眉头微微一锁,沉吟半晌才低语道:“公主本性至纯天真,非是怙恶之人。如今已为人妇,太后本不宜苛责太多。”
太后闻言后却更忧愁:“我所虑者,还非仅只这小女。她去吴中未久,性情便更顽劣,可见沈家绝非知礼门户,不能导善行之。如今时局晦暗,昭日不明,就连大兄都要谨慎应对。我家结此恶亲,真的是好?我恐怕因此悖礼门户招惹祸端,害了眼前的局面……”
庾亮听到这话,不禁有哑然失笑之感,肃祖临终仍要将公主配于沈家,不乏为其家结恩引援之意。可是如今太后居然担心与沈家结亲,或会受到连累殃及,真的是有些杞人忧天。
太后见大兄神色沉凝并不表态,便索性直接言道:“大兄,我希望将这小女留在苑中,再耐心教导几年。等到此事冷落下来,再为其另择良配,此事是否可行?”
“万万不可!”
庾亮听到太后这话,神色已经蓦地剧变,疾声喝道。
太后本就担心庾亮不会同意她的想法,因而铺垫良久才道出目的,却没料到大兄反应如此激烈。她错愕片刻,旋即眼眶便渐渐红起来:“若非我实在没有了办法,哪会跟大兄说起这些……大兄你难道就不担心?早先历阳临江而唱《黄鸟》,沈氏亦绝非忠良门户,他家……”
“太后慎言!”
庾亮已经安坐不住,蓦地站起身来顿足道:“此事本为肃祖临终而定,如今丧仪未除,岂能擅自易辙!沈氏身系国任,素无失职罪状,绝对不能妄动贬斥之念!”
“难道我家小女真要托于那貉子悖礼门户一生?”
太后闻言后悲呼一声,旋即便捂着脸哭诉道:“大兄,你亦为人父母,也知为子女择一良善人家而配。人同此念,为何独独要苛责小妹一人……”
庾亮听到这话,顿时尴尬的不得了。他自知眼下这个局势,历阳已经渐露不驯,若再因此节而见恶于沈氏,那才真是自绝于江东,再无宁日!
但见太后这副模样,似是打定了主意,根本不愿与他讲什么道理。他有些无奈的坐回席中,耳边听着太后嘤嘤泣声,心中却在思忖对策。
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太后这想法万万不可。但这却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沈家那少年在都中安分下来,但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手段若用得轻了,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若用得重了,则会更加疏离。
他可以不顾念这个少年的感想,但沈充的态度则不得不考虑。历阳如此逼迫中枢,若不加惩治,简直不能忍受!而若要警示历阳,各方的态度便都要考虑到。他与沈充本就没有什么太深的立场隔阂,因而仍有求同存异的余地。
这也是他为何不禁止两个兄弟与沈家继续有往来,并且还打算借助沈家在京口的经营,让庾怿在晋陵快速立住脚跟。
但这求同存异的前提,却需要沈家不要太过于显露锋芒。他家毕竟南人,若在时局中过于喧嚣,终究会让人遐想太多,不利于局面的稳定。
太后想要废除这桩婚事,庾亮虽知不可为,但在权衡片刻后,却觉得这不失为一个不轻不重的敲打手段,既让沈家有所忌惮,又不至于完全将之推开。
但肃祖离世未久,便要拿其儿女婚事作筹码,庾亮心中终究有些愧疚。在沉吟良久之后,庾亮才徐徐开口道:“太后此议不可再提,若真见疏沈氏,亦会令南士心生怨望。若太后不舍公主,可留在苑中多居一段时日。小女郎秉性未定,善加教导,定会有所改变。”
听到大兄肯让步,太后才渐渐收了哭声。虽然关键问题上庾亮仍未松口,但太后的想法也未改变。除了公主的变化让她恼怒,和对沈氏固有的轻视偏见之外,她之所以作此想,心内也不乏对沈家的怨望。
他家不过吴中新出豪强门户,能幸帝宗已是绝大恩德。可是如今时局过渡艰难,他家居然不表态鼎力支持新君,这实在让太后有些不忿。既然将女儿许于其家都难换来不二忠心,又何必再坚守这一婚事,既委屈了女儿,又让她不能释然!
暂时稳定住了太后,庾亮便又匆匆回了台城,他实在有太多事情要操劳忙碌。一俟回到台城,便又收到淮北传来捷报。郗鉴移镇广陵之后,便积极联络各方,调集大军,终于将刘遐余部叛逆者尽数平定。
虽然彼此立场不同,但淮北局势重新得以稳定下来,无论如何都是一桩好事。尤其在眼下而言,更能对历阳方面形成有力震慑。于是庾亮便手持捷报,召集一众台臣商议淮北诸多善后事宜。一旦忙碌起来,便忘了先前的事情,也忘了派人通知沈家一声。
议事一直到了深夜,庾亮才疲惫睡去。可是在第二天卯时,便又准时醒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午后难得悠闲,庾亮手捧一杯茗茶轻轻啜饮。随着在江东居久,对于盛行南方的这一习俗他也渐渐沾染。茗茶苦味回甘,疲劳时饮上一杯,提神醒目,确要比油腻的酪浆更为适宜。
然而这时候,门外匆匆行入一人,行进殿中后来不及下拜已经低语道:“中书,大事不妙!”
庾亮闻言后,急忙放下茗茶,将来人引入侧室中。这时候,那人才俯首下拜,而后才低语说道:“西阳王、南顿王等秘议,欲请琅琊王出阁归藩会稽……”
庾亮听到这话,脑中轰然一声,脸色陡然变得煞白起来,疾声道:“此事可确认真伪?”
“确有此事!”那人沉声回道。
庾亮在房中枯立许久,才摆摆手让这人退出,然后他便疾行出官署,吩咐仆下道:“速请太保来前堂议事!”
说罢,他便匆匆行往前堂。可是在行至半途时,脑海中忽然想起一事,脸色又是一变,连忙让人抬来肩舆,吩咐道:“快至苑中!”
他本有台城乘舆的殊荣,但以往谨守臣节,绝不逾规。可是今日事态紧急,只能破例一次。
那几个抬舆的内侍壮仆眼见中书神态间充满焦虑,也都不敢怠慢,放开腿脚大步如飞,很快便进入了台城中。
太后得人通报言道中书请见,连忙起身迎出,待至殿前,却看到向来淡定的大兄额头上已经冒出一层细密冷汗,心中不免一惊,连忙让人将庾亮请至殿中来,而后才问道:“大兄,究竟何时如此匆忙?”
“快,快!给公主收拾行装,送其归府!”
庾亮已经来不及多做解释,连声催促道。
“可是,大兄你昨日还说……”
“稍后我还要与太保议事,实在无暇为太后多做解释。等到此节过后,我再来为太后解惑!”
庾亮疾声道,神态间全然没有以往的淡然:“太后请放心,沈氏绝对忠诚无疑!稍后沈家子若入苑拜见,太后万勿冷言留难!切记,切记!”
说罢,庾亮已经来不及再解释更多,甚至来不及礼拜而退,转身便匆匆行出大殿复又往台城而去。
太后眉头深蹙,尽管心中仍是不甘,但却不敢将大兄之言等闲视之。她知大兄素有沉静雅量,如今日这般惶急模样实在罕见,应是有什么大变故要发生。
沉吟少许后,太后终于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唤过宫人来吩咐道:“速速出苑去沈家传诏,请海盐男入苑迎丹阳公主归府。”
听到太后这么说,庾亮下意识挺直腰背,尽管他已经坐得很端正了:“请皇太后陛下直言。”
“室内并无外人,我与大兄所言也仅只家事,大兄实在不必拘礼如此。”
尽管已经深知大兄脾性,但庾亮如此恭谨仍让太后感觉到有一丝压力。但见大兄仍是未有放松,太后心内禁不住一叹,继而才言道正事。
“大兄你也知道,兴男那小女配于吴兴沈氏,我是一直都不甚满意。只是当时先帝与大兄你都……”
讲到这里,太后眼眶已经隐隐泛红起来:“若那沈家真是守礼门户,肯善待我家小女,是这女郎一生安稳所系,那也不必再说什么。纵使门第有差惹人非议,只要这女郎能过得舒心,我心内些许屈意,也不必再提。”
庾亮听到这里,眸子便微微一凝,肃容道:“皇太后陛下可是听人风言沈氏有苛待公主之举?还是公主与沈家子彼此不睦?”
“这倒不曾。”
太后摇了摇头,继而脸上渐渐流露怒色:“可是我之所见,较之大兄所言更劣。兴男那小女,性情本就颇有不逊。今次归苑,较之先前……唉,我自己养女无教,本不该以此更添大兄烦扰。可是我、我对这小女真是不知该怎样教!”
“以往她居阁中时,纵有错处,尚肯认罚。可是今次归苑,胆气壮了太多,益发难以管束。如今这形势,本就维系艰难,我已经精疲力尽,又被这小女……”
见太后一副愁眉不展状倍言公主劣态,庾亮眉头微微一锁,沉吟半晌才低语道:“公主本性至纯天真,非是怙恶之人。如今已为人妇,太后本不宜苛责太多。”
太后闻言后却更忧愁:“我所虑者,还非仅只这小女。她去吴中未久,性情便更顽劣,可见沈家绝非知礼门户,不能导善行之。如今时局晦暗,昭日不明,就连大兄都要谨慎应对。我家结此恶亲,真的是好?我恐怕因此悖礼门户招惹祸端,害了眼前的局面……”
庾亮听到这话,不禁有哑然失笑之感,肃祖临终仍要将公主配于沈家,不乏为其家结恩引援之意。可是如今太后居然担心与沈家结亲,或会受到连累殃及,真的是有些杞人忧天。
太后见大兄神色沉凝并不表态,便索性直接言道:“大兄,我希望将这小女留在苑中,再耐心教导几年。等到此事冷落下来,再为其另择良配,此事是否可行?”
“万万不可!”
庾亮听到太后这话,神色已经蓦地剧变,疾声喝道。
太后本就担心庾亮不会同意她的想法,因而铺垫良久才道出目的,却没料到大兄反应如此激烈。她错愕片刻,旋即眼眶便渐渐红起来:“若非我实在没有了办法,哪会跟大兄说起这些……大兄你难道就不担心?早先历阳临江而唱《黄鸟》,沈氏亦绝非忠良门户,他家……”
“太后慎言!”
庾亮已经安坐不住,蓦地站起身来顿足道:“此事本为肃祖临终而定,如今丧仪未除,岂能擅自易辙!沈氏身系国任,素无失职罪状,绝对不能妄动贬斥之念!”
“难道我家小女真要托于那貉子悖礼门户一生?”
太后闻言后悲呼一声,旋即便捂着脸哭诉道:“大兄,你亦为人父母,也知为子女择一良善人家而配。人同此念,为何独独要苛责小妹一人……”
庾亮听到这话,顿时尴尬的不得了。他自知眼下这个局势,历阳已经渐露不驯,若再因此节而见恶于沈氏,那才真是自绝于江东,再无宁日!
但见太后这副模样,似是打定了主意,根本不愿与他讲什么道理。他有些无奈的坐回席中,耳边听着太后嘤嘤泣声,心中却在思忖对策。
首先要确定的一点是,太后这想法万万不可。但这却给他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他一直在思考如何让沈家那少年在都中安分下来,但却没有什么有效的方法。手段若用得轻了,不会有什么效果。但若用得重了,则会更加疏离。
他可以不顾念这个少年的感想,但沈充的态度则不得不考虑。历阳如此逼迫中枢,若不加惩治,简直不能忍受!而若要警示历阳,各方的态度便都要考虑到。他与沈充本就没有什么太深的立场隔阂,因而仍有求同存异的余地。
这也是他为何不禁止两个兄弟与沈家继续有往来,并且还打算借助沈家在京口的经营,让庾怿在晋陵快速立住脚跟。
但这求同存异的前提,却需要沈家不要太过于显露锋芒。他家毕竟南人,若在时局中过于喧嚣,终究会让人遐想太多,不利于局面的稳定。
太后想要废除这桩婚事,庾亮虽知不可为,但在权衡片刻后,却觉得这不失为一个不轻不重的敲打手段,既让沈家有所忌惮,又不至于完全将之推开。
但肃祖离世未久,便要拿其儿女婚事作筹码,庾亮心中终究有些愧疚。在沉吟良久之后,庾亮才徐徐开口道:“太后此议不可再提,若真见疏沈氏,亦会令南士心生怨望。若太后不舍公主,可留在苑中多居一段时日。小女郎秉性未定,善加教导,定会有所改变。”
听到大兄肯让步,太后才渐渐收了哭声。虽然关键问题上庾亮仍未松口,但太后的想法也未改变。除了公主的变化让她恼怒,和对沈氏固有的轻视偏见之外,她之所以作此想,心内也不乏对沈家的怨望。
他家不过吴中新出豪强门户,能幸帝宗已是绝大恩德。可是如今时局过渡艰难,他家居然不表态鼎力支持新君,这实在让太后有些不忿。既然将女儿许于其家都难换来不二忠心,又何必再坚守这一婚事,既委屈了女儿,又让她不能释然!
暂时稳定住了太后,庾亮便又匆匆回了台城,他实在有太多事情要操劳忙碌。一俟回到台城,便又收到淮北传来捷报。郗鉴移镇广陵之后,便积极联络各方,调集大军,终于将刘遐余部叛逆者尽数平定。
虽然彼此立场不同,但淮北局势重新得以稳定下来,无论如何都是一桩好事。尤其在眼下而言,更能对历阳方面形成有力震慑。于是庾亮便手持捷报,召集一众台臣商议淮北诸多善后事宜。一旦忙碌起来,便忘了先前的事情,也忘了派人通知沈家一声。
议事一直到了深夜,庾亮才疲惫睡去。可是在第二天卯时,便又准时醒来,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碌。
午后难得悠闲,庾亮手捧一杯茗茶轻轻啜饮。随着在江东居久,对于盛行南方的这一习俗他也渐渐沾染。茗茶苦味回甘,疲劳时饮上一杯,提神醒目,确要比油腻的酪浆更为适宜。
然而这时候,门外匆匆行入一人,行进殿中后来不及下拜已经低语道:“中书,大事不妙!”
庾亮闻言后,急忙放下茗茶,将来人引入侧室中。这时候,那人才俯首下拜,而后才低语说道:“西阳王、南顿王等秘议,欲请琅琊王出阁归藩会稽……”
庾亮听到这话,脑中轰然一声,脸色陡然变得煞白起来,疾声道:“此事可确认真伪?”
“确有此事!”那人沉声回道。
庾亮在房中枯立许久,才摆摆手让这人退出,然后他便疾行出官署,吩咐仆下道:“速请太保来前堂议事!”
说罢,他便匆匆行往前堂。可是在行至半途时,脑海中忽然想起一事,脸色又是一变,连忙让人抬来肩舆,吩咐道:“快至苑中!”
他本有台城乘舆的殊荣,但以往谨守臣节,绝不逾规。可是今日事态紧急,只能破例一次。
那几个抬舆的内侍壮仆眼见中书神态间充满焦虑,也都不敢怠慢,放开腿脚大步如飞,很快便进入了台城中。
太后得人通报言道中书请见,连忙起身迎出,待至殿前,却看到向来淡定的大兄额头上已经冒出一层细密冷汗,心中不免一惊,连忙让人将庾亮请至殿中来,而后才问道:“大兄,究竟何时如此匆忙?”
“快,快!给公主收拾行装,送其归府!”
庾亮已经来不及多做解释,连声催促道。
“可是,大兄你昨日还说……”
“稍后我还要与太保议事,实在无暇为太后多做解释。等到此节过后,我再来为太后解惑!”
庾亮疾声道,神态间全然没有以往的淡然:“太后请放心,沈氏绝对忠诚无疑!稍后沈家子若入苑拜见,太后万勿冷言留难!切记,切记!”
说罢,庾亮已经来不及再解释更多,甚至来不及礼拜而退,转身便匆匆行出大殿复又往台城而去。
太后眉头深蹙,尽管心中仍是不甘,但却不敢将大兄之言等闲视之。她知大兄素有沉静雅量,如今日这般惶急模样实在罕见,应是有什么大变故要发生。
沉吟少许后,太后终于还是放弃了自己的想法,唤过宫人来吩咐道:“速速出苑去沈家传诏,请海盐男入苑迎丹阳公主归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