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楚挽澜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秋水观建在曲江池畔的一座小山丘上,三面邻水,因观中保存有一整套刻在紫檀木上的秋水篇而得名。
道观里出家的女道士并不象静心观那样大多出身豪门,这只是一个极普通寻常的道观,黄昏刚刚降临之时,张焕骑马来到了道观的门外。
“施主恐怕弄错了,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女道士,最近的一个还是前年到来,没有新人。”
打开道观门的是个六十余岁的黑瘦老道姑,她低垂着眼皮,冷冷地拒绝了张焕的试问,伸手拉过门栓便要将大门关上。
张焕一把抵住大门,再一次说道:“是张尚书让我到这里来,你告诉她,是她的十八郎来了。”
听到‘张尚书’三个字,那老道姑的脸色有了一丝缓和,她抬起眼皮,用针一般的目光打量张焕一下,依然将门‘砰!’地关上,随即脚步声远去。
秋水观位于一座松林之中,四周十分安静,清风拂面,传来一阵沙沙之声,张焕背着在松林里来回踱步,心中有些紧张,已经两年没见母亲了,不知道今天能否见到。
过了约一刻钟,大门内终于传来了脚步声,门‘吱嘎’开了,露出老道姑冰冷而黑瘦的脸,“你还没走吗?”
张焕摇了摇头,老道姑黑瘦的脸庞忽然露出一丝笑意,“既然不想走,那你就进来吧!”
........
道观里大树茂密,浓荫处处,葡萄藤爬满了回廊,虽然正是大暑之时,但夜风凉爽,使人仿佛置身于清凉世界。
院子里有三、四个打杂的道姑冷冷打量着擦身而过的张焕,她们体格硕壮,象男人一般孔武有力。
“你一直走,进了前面的小院便可见到你要找的人。”
老道姑瞥了一眼张焕,又补充道:“男子在这里不能久留,我给你一刻钟时间,叙叙话便走。”
张焕深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进了小院,院子里一尘不染,豆荚、菜畦、竹帘,布置一如从前的静心观。
在院子一角,一名中年道姑正轻轻扫拢几片被雨打落的叶子,她虽然身着粗布道服,但皮肤白皙,气质高雅,岁月已磨去她的绝丽姿容,但她举手投足间所透出的韵味,却足以让每一个女人在她面前黯然失色。
她就是张焕的母亲,楚家嫡长女楚挽澜。
张焕呆呆地望着母亲,几年未见的母亲却在最想不到的时刻,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缓缓地跪下,匍伏在母亲的面前,低低地喊一声‘娘!’泪水便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
“焕儿,你的事情娘都知道了。”
楚挽澜慢慢走上前,她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轻柔而又充满了怜爱,从前的小婴儿终于长成了一个高大健壮的男子汉,已经能为国立功,楚挽澜的眼睛也不由有些湿润,“你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你所做的事却让娘更加欣慰。”
说着,她轻轻将儿子扶起,替他擦去脸上的泪水,笑道:“傻孩子,小时侯倒很少见你流泪,怎么长大了反而多愁善感,这样娘可不喜欢。”
“娘,孩儿准备自己购置宅子,足以让娘静修,到时候请娘搬过去吧!让孩儿能侍奉您。”
楚挽澜却笑着摇了摇头,“焕儿,难道你没有想通张尚书为何要将娘藏在此处吗?”
张焕忽然沉默了,他已经意识到母亲要给他透露一点身世之密了。
果然,楚挽澜轻轻叹了口气,她心事重重地走到豆荚棚下,拾起小剪子修剪豆枝,犹豫再三才低声道:“焕儿,本来我不想告诉你,可若不让你知道一点,娘又担心你将来会走弯路,娘告诉你,你其实并不是张家之人。”
楚挽澜说罢,她用眼角余光略略扫了一眼张焕,见他站在那里巍然不动,丝毫不为自己的话所影响,心中不由有些诧异,“焕儿,你知道了什么?”
张焕从怀中取出那封信,举过头顶,“娘,楚行水已经两次找过孩儿了。”
楚挽澜缓缓接过张焕手中之信,她看了看信皮,眼睛里忽然迸射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感情,愤怒、怨恨而又掺杂着一丝怀念,但这种感情只存在短短一瞬,蓦地又从她眼里消失,随即变成了冰雪般的冷漠,她根本就不看里面的信,而是慢慢将信撕成碎片,手一松,任风将它们吹散。
良久,她平静地对张焕道:“焕儿,娘和楚家已没有任何关系,娘只希望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心有多远,那就走多远.....”
在城门关闭的最后一刻,张焕进了长安,朱雀大街上到处都是乘凉的长安百姓,随着坊门即将关闭,不少人开始收拾席子物品准备回家,但也有许多人家依然围细席而坐,被褥、食物一应俱全,看来他们是准备在此过夜了。
一轮半圆月在天空中放射出皎洁的光芒,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仿佛一条小白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漂游。
马走得很悠闲,张焕的思绪依然沉浸在母亲最后的话语之中,‘你的心有多远,那你就走多远.....’
他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母亲的话让使他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那里面有无比辽阔的天空,他的心豁然开朗,那些轻的、重的哀愁,从前逐渐堆积在他心上的重担,功名、世家,如今全部飞走了。
张焕忽然仰天一笑,重重抽了一鞭马,战马飞奔,渐渐地消失在浓厚的夜幕之中。
........
夜很深了,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很多人都无法入眠,崔圆就是其中之一,他穿着一身宽松的禅衣,独自坐在自己的小院里沉思。
今天下午,皇上忽然下诏,批准他崔圆继续担任大唐右相,虽然这个诏书只是对即成事实的一种承认,但它却诏示天下,使他继任右相之位变得合法、合理。
但崔圆却品出了藏在背后的一种暗示,李系是想和自己讲和,让自己也同样承认他已取得的利益,安北都护的八万军和新建立的天骑营。
崔圆背着手在一条小径里来回走着,很多年前他就定下了自己仕途目标,大唐的权力总有一一天不再由七大世家分享,而是由他崔家独霸朝纲,
十年了,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构筑基础,今天他继任右相终于尘埃落地,就仿佛修真人渡过了一劫,从今天开始,他就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努力。
或许还需要一个十年,或许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年,但不管是十年还是一两年,他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切入点。
而这个切入点他早已定下,它就是河东张氏,而且李系的八万军的供给,也是张家一力承担,如果能拿下张家,那李系的脖子也就被自己卡住了。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解决了张家,后面之事便迎刃而解,这一刻,崔圆做出了判断,暂时同意与李系讲和,集中精力对付张家。
崔圆迅速写了一封信,唤入一名心腹吩咐道:“你速去平阳郡一趟,将此信交给张若锦。”
.........
(从今天开始一天两章,一直到存稿用完)
秋水观建在曲江池畔的一座小山丘上,三面邻水,因观中保存有一整套刻在紫檀木上的秋水篇而得名。
道观里出家的女道士并不象静心观那样大多出身豪门,这只是一个极普通寻常的道观,黄昏刚刚降临之时,张焕骑马来到了道观的门外。
“施主恐怕弄错了,我们这里没有你说的女道士,最近的一个还是前年到来,没有新人。”
打开道观门的是个六十余岁的黑瘦老道姑,她低垂着眼皮,冷冷地拒绝了张焕的试问,伸手拉过门栓便要将大门关上。
张焕一把抵住大门,再一次说道:“是张尚书让我到这里来,你告诉她,是她的十八郎来了。”
听到‘张尚书’三个字,那老道姑的脸色有了一丝缓和,她抬起眼皮,用针一般的目光打量张焕一下,依然将门‘砰!’地关上,随即脚步声远去。
秋水观位于一座松林之中,四周十分安静,清风拂面,传来一阵沙沙之声,张焕背着在松林里来回踱步,心中有些紧张,已经两年没见母亲了,不知道今天能否见到。
过了约一刻钟,大门内终于传来了脚步声,门‘吱嘎’开了,露出老道姑冰冷而黑瘦的脸,“你还没走吗?”
张焕摇了摇头,老道姑黑瘦的脸庞忽然露出一丝笑意,“既然不想走,那你就进来吧!”
........
道观里大树茂密,浓荫处处,葡萄藤爬满了回廊,虽然正是大暑之时,但夜风凉爽,使人仿佛置身于清凉世界。
院子里有三、四个打杂的道姑冷冷打量着擦身而过的张焕,她们体格硕壮,象男人一般孔武有力。
“你一直走,进了前面的小院便可见到你要找的人。”
老道姑瞥了一眼张焕,又补充道:“男子在这里不能久留,我给你一刻钟时间,叙叙话便走。”
张焕深深吸了一口气,大步走进了小院,院子里一尘不染,豆荚、菜畦、竹帘,布置一如从前的静心观。
在院子一角,一名中年道姑正轻轻扫拢几片被雨打落的叶子,她虽然身着粗布道服,但皮肤白皙,气质高雅,岁月已磨去她的绝丽姿容,但她举手投足间所透出的韵味,却足以让每一个女人在她面前黯然失色。
她就是张焕的母亲,楚家嫡长女楚挽澜。
张焕呆呆地望着母亲,几年未见的母亲却在最想不到的时刻,忽然出现在了他的面前,他缓缓地跪下,匍伏在母亲的面前,低低地喊一声‘娘!’泪水便再也忍不住汹涌而出。
“焕儿,你的事情娘都知道了。”
楚挽澜慢慢走上前,她轻轻摸了摸儿子的头,声音轻柔而又充满了怜爱,从前的小婴儿终于长成了一个高大健壮的男子汉,已经能为国立功,楚挽澜的眼睛也不由有些湿润,“你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你所做的事却让娘更加欣慰。”
说着,她轻轻将儿子扶起,替他擦去脸上的泪水,笑道:“傻孩子,小时侯倒很少见你流泪,怎么长大了反而多愁善感,这样娘可不喜欢。”
“娘,孩儿准备自己购置宅子,足以让娘静修,到时候请娘搬过去吧!让孩儿能侍奉您。”
楚挽澜却笑着摇了摇头,“焕儿,难道你没有想通张尚书为何要将娘藏在此处吗?”
张焕忽然沉默了,他已经意识到母亲要给他透露一点身世之密了。
果然,楚挽澜轻轻叹了口气,她心事重重地走到豆荚棚下,拾起小剪子修剪豆枝,犹豫再三才低声道:“焕儿,本来我不想告诉你,可若不让你知道一点,娘又担心你将来会走弯路,娘告诉你,你其实并不是张家之人。”
楚挽澜说罢,她用眼角余光略略扫了一眼张焕,见他站在那里巍然不动,丝毫不为自己的话所影响,心中不由有些诧异,“焕儿,你知道了什么?”
张焕从怀中取出那封信,举过头顶,“娘,楚行水已经两次找过孩儿了。”
楚挽澜缓缓接过张焕手中之信,她看了看信皮,眼睛里忽然迸射出一种极其复杂的感情,愤怒、怨恨而又掺杂着一丝怀念,但这种感情只存在短短一瞬,蓦地又从她眼里消失,随即变成了冰雪般的冷漠,她根本就不看里面的信,而是慢慢将信撕成碎片,手一松,任风将它们吹散。
良久,她平静地对张焕道:“焕儿,娘和楚家已没有任何关系,娘只希望你做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你心有多远,那就走多远.....”
在城门关闭的最后一刻,张焕进了长安,朱雀大街上到处都是乘凉的长安百姓,随着坊门即将关闭,不少人开始收拾席子物品准备回家,但也有许多人家依然围细席而坐,被褥、食物一应俱全,看来他们是准备在此过夜了。
一轮半圆月在天空中放射出皎洁的光芒,天空没有一丝云彩,仿佛一条小白船在一望无际的大海中漂游。
马走得很悠闲,张焕的思绪依然沉浸在母亲最后的话语之中,‘你的心有多远,那你就走多远.....’
他的眼睛渐渐明亮起来,母亲的话让使他的眼前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在那里面有无比辽阔的天空,他的心豁然开朗,那些轻的、重的哀愁,从前逐渐堆积在他心上的重担,功名、世家,如今全部飞走了。
张焕忽然仰天一笑,重重抽了一鞭马,战马飞奔,渐渐地消失在浓厚的夜幕之中。
........
夜很深了,今天发生的事情注定很多人都无法入眠,崔圆就是其中之一,他穿着一身宽松的禅衣,独自坐在自己的小院里沉思。
今天下午,皇上忽然下诏,批准他崔圆继续担任大唐右相,虽然这个诏书只是对即成事实的一种承认,但它却诏示天下,使他继任右相之位变得合法、合理。
但崔圆却品出了藏在背后的一种暗示,李系是想和自己讲和,让自己也同样承认他已取得的利益,安北都护的八万军和新建立的天骑营。
崔圆背着手在一条小径里来回走着,很多年前他就定下了自己仕途目标,大唐的权力总有一一天不再由七大世家分享,而是由他崔家独霸朝纲,
十年了,他一直在为这个目标构筑基础,今天他继任右相终于尘埃落地,就仿佛修真人渡过了一劫,从今天开始,他就要为实现这个目标而进行努力。
或许还需要一个十年,或许只需要短短的一两年,但不管是十年还是一两年,他首先要做的是找到切入点。
而这个切入点他早已定下,它就是河东张氏,而且李系的八万军的供给,也是张家一力承担,如果能拿下张家,那李系的脖子也就被自己卡住了。
这是一环扣一环的链条,解决了张家,后面之事便迎刃而解,这一刻,崔圆做出了判断,暂时同意与李系讲和,集中精力对付张家。
崔圆迅速写了一封信,唤入一名心腹吩咐道:“你速去平阳郡一趟,将此信交给张若锦。”
.........
(从今天开始一天两章,一直到存稿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