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考核选官(二)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文科第二场的考试,自由度比较高,每名考生一张白纸,有他们自由发挥,时间截止到未时末,提前写完的可以交卷离场,等候五日后的发榜。
汉朝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制,金榜题名的事也不会发生,姜盛这个穿越客来到之后把科举制提前搞起来了,五天后公布文科考试成绩。
姜盛并没有查阅报名者的姓名身份,所以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谁,下午的考试开场没一会儿,就有一名中年文士交卷,接着一名壮年书生也要交卷。
周仓收了他们的试卷,然后派卫兵送这二人回松鹤楼休息,静等三天后的发榜。
这次考试只有姜盛一个阅卷人,第一场的考试有标准答案,姜盛挑了几名心思细密的卫兵对照着标准答案阅卷,第二场的政论考试就要姜盛自己阅卷了。
姜盛让周仓把这两个提前交上的答题卷拿了过来,他先阅看。
“荀攸?许攸?”姜盛看着答题卷上的名字,又惊又喜,这两人怎么也来了?虽说历史记载的许攸名声不怎么好,但也是有些才华的,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还是可以用他的。
荀攸的观点是作战理政都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理论和旧制,提出了三项主张:君应立贤、臣不集权、度势而治。
这个观点与姜盛的观念是一致的,姜盛看着荀攸的详细分析,赞叹不已,这人名声很大,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若是得荀攸相助,必能成大事。
考试规则是姜盛定下来并对外公布的,当然不能就这么录用荀攸,古时信用极为重要,商鞅变法前搞的那个城门立柱就直接促成了民众对变法的支持,姜盛要想服众,也要遵守规则。
许攸的智慧相对于荀攸就查了一些,不过也符合姜盛的观点,当初他与王芬密谋废了灵帝改立新君,就足以表明此人的想法,他的观点是忠君要忠于明德之君,若是君无道,忠臣则无道,有才华的人不会愚忠。
看来历史的记载真实性还是可以保证的,许攸就是因为袁绍刚愎自用才改投曹操的,结果这一叛变直接让袁绍输的血本无归,后来居功自傲,被曹操所杀,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可以发挥他的才智的。
未时末,考生们都离开了平东将军府,答卷也都收了回来。下午的时间内,卫兵们已经把上午的考卷阅完,并给出了得分。
姜盛看试卷上的分数,都是汉字,看得就头大,突然想起来后世用的阿拉伯数字来,就叫来几个有点文化功底的心细之人,把阿拉伯数字交给他们,姜盛对这些数字进行了命名,不叫阿拉伯数字,而是叫中华数字,这也算是剽窃了。
经过大半夜的教导,这些人总算明白了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方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些人总算懂了,但是对于0,无论怎么解释,这些人就是不懂。
姜盛道:“0就是代表没有,如果你写一十,十是两位的,十位上你写个1,就代表十,但是十后面不能空着,要是空着,这又成了1,所以从后往前,没有数的,就用0补位。比如说一百,你只需要在第三位置写个1,然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也就是个位和十位,就用0补位。比如一百零一,一百之外的数,不够十,那么就在十位用0补位,明白了吗?”
这几个人都点了点头,然后又连忙摇头,姜盛差点被气死,为了今后的方便,姜盛耐着性子给他们解释,总算开窍了。文科一的考试成绩就用阿拉伯数字统计出来了。
新的计数法被姜盛推广起来,最初的这些学员都成了专家,这也是后来的教授级人物。
第二日的时候,姜盛独自审阅科目二的答题卷,有不少年轻人都提出了很好的政略观点,虽然有浓重的忠君色彩,但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上还是很适合当前的社会状况。
第三天为武科考试的时间,姜盛让周仓留守平东将军府,然后带着几名随从出城到了玄甲骑兵的营地中。
还未入营,就听得营中金铁相鸣,喝彩声、助威声不绝于耳,姜盛一猜就是赵云又在组织比武。赵云的练兵方式很奇特,都是让士兵们在比武中训练,而不是统一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这与后世的练兵方法是相通的,士兵练作战,军官练协同。
姜盛入营之后,有士兵发现,姜盛示意他不用通报,他要看看士兵训练的效果。
走到近前,姜盛可算是开了眼,这回可不是士兵对抗,而是赵云亲自出场,与一名手持长柄斧的壮汉战到一起。
赵云的枪术奇招百出,几乎全是虚招,他不敢跟这种使用重兵器的人硬碰硬,只能以虚招搅乱心神,耗费对方的体力,然后趁虚攻入,但现在来看,这用大斧的壮汉体力连绵不尽,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分出胜负的。
“七探蛇盘枪”是赵云自创的招式,专门用于战场上的对阵,克制轻骑和步兵,那壮汉的大斧却是以攻击上盘为主,很少会顾及低于马背的地方。
赵云就是看准了这壮汉的弱点,所以就用七探蛇盘枪术猛攻那壮汉的下盘和战马,那壮汉只能用大斧防守,赵云的枪尖每一接近,那大斧就切了下来,赵云的枪有几次与大斧直接相交,直震得他虎口发麻,差点拿捏不住。
百余回合之后,赵云一改战术,转而以刺、挑等招数,专攻上盘,那壮汉长时间防守下盘,突然又改上盘,这壮汉应对不及,被赵云的回马枪打落马下。
众将士连忙过去扶起那壮汉,谁知那壮汉翻身而起,拱手道:“将军神技,公明甘拜下风!”
赵云下马,挽住那壮汉的手,笑道:“公明兄,我乃取巧而胜,相比于你踏踏实实的攻击,我不算赢啊。战场对敌,要兼顾各方,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才能杀伤敌人,不要忘了,战马也是骑兵的命。”
那壮汉道:“谢将军指点!不知这武科考试,什么时候开始?”
“哈哈——好!”姜盛拍着手笑道。
赵云连忙拱手道:“拜见主公!”众将士也连忙致礼。
那壮汉转身看着姜盛,却见姜盛身材偏瘦、年纪不大,但自有一股自信和威严。
姜盛道:“壮士身手乃是一流战将啊,是不是来报考武科的?”(未完待续。)
文科第二场的考试,自由度比较高,每名考生一张白纸,有他们自由发挥,时间截止到未时末,提前写完的可以交卷离场,等候五日后的发榜。
汉朝的时候还没有科举制,金榜题名的事也不会发生,姜盛这个穿越客来到之后把科举制提前搞起来了,五天后公布文科考试成绩。
姜盛并没有查阅报名者的姓名身份,所以也不知道这些人都是谁,下午的考试开场没一会儿,就有一名中年文士交卷,接着一名壮年书生也要交卷。
周仓收了他们的试卷,然后派卫兵送这二人回松鹤楼休息,静等三天后的发榜。
这次考试只有姜盛一个阅卷人,第一场的考试有标准答案,姜盛挑了几名心思细密的卫兵对照着标准答案阅卷,第二场的政论考试就要姜盛自己阅卷了。
姜盛让周仓把这两个提前交上的答题卷拿了过来,他先阅看。
“荀攸?许攸?”姜盛看着答题卷上的名字,又惊又喜,这两人怎么也来了?虽说历史记载的许攸名声不怎么好,但也是有些才华的,现在正值用人之际,还是可以用他的。
荀攸的观点是作战理政都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理论和旧制,提出了三项主张:君应立贤、臣不集权、度势而治。
这个观点与姜盛的观念是一致的,姜盛看着荀攸的详细分析,赞叹不已,这人名声很大,果然不是浪得虚名,若是得荀攸相助,必能成大事。
考试规则是姜盛定下来并对外公布的,当然不能就这么录用荀攸,古时信用极为重要,商鞅变法前搞的那个城门立柱就直接促成了民众对变法的支持,姜盛要想服众,也要遵守规则。
许攸的智慧相对于荀攸就查了一些,不过也符合姜盛的观点,当初他与王芬密谋废了灵帝改立新君,就足以表明此人的想法,他的观点是忠君要忠于明德之君,若是君无道,忠臣则无道,有才华的人不会愚忠。
看来历史的记载真实性还是可以保证的,许攸就是因为袁绍刚愎自用才改投曹操的,结果这一叛变直接让袁绍输的血本无归,后来居功自傲,被曹操所杀,不过现在看来,还是可以发挥他的才智的。
未时末,考生们都离开了平东将军府,答卷也都收了回来。下午的时间内,卫兵们已经把上午的考卷阅完,并给出了得分。
姜盛看试卷上的分数,都是汉字,看得就头大,突然想起来后世用的阿拉伯数字来,就叫来几个有点文化功底的心细之人,把阿拉伯数字交给他们,姜盛对这些数字进行了命名,不叫阿拉伯数字,而是叫中华数字,这也算是剽窃了。
经过大半夜的教导,这些人总算明白了阿拉伯数字的组合方式,个位、十位、百位、千位,这些人总算懂了,但是对于0,无论怎么解释,这些人就是不懂。
姜盛道:“0就是代表没有,如果你写一十,十是两位的,十位上你写个1,就代表十,但是十后面不能空着,要是空着,这又成了1,所以从后往前,没有数的,就用0补位。比如说一百,你只需要在第三位置写个1,然后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也就是个位和十位,就用0补位。比如一百零一,一百之外的数,不够十,那么就在十位用0补位,明白了吗?”
这几个人都点了点头,然后又连忙摇头,姜盛差点被气死,为了今后的方便,姜盛耐着性子给他们解释,总算开窍了。文科一的考试成绩就用阿拉伯数字统计出来了。
新的计数法被姜盛推广起来,最初的这些学员都成了专家,这也是后来的教授级人物。
第二日的时候,姜盛独自审阅科目二的答题卷,有不少年轻人都提出了很好的政略观点,虽然有浓重的忠君色彩,但在具体的治理措施上还是很适合当前的社会状况。
第三天为武科考试的时间,姜盛让周仓留守平东将军府,然后带着几名随从出城到了玄甲骑兵的营地中。
还未入营,就听得营中金铁相鸣,喝彩声、助威声不绝于耳,姜盛一猜就是赵云又在组织比武。赵云的练兵方式很奇特,都是让士兵们在比武中训练,而不是统一训练,这样可以提高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这与后世的练兵方法是相通的,士兵练作战,军官练协同。
姜盛入营之后,有士兵发现,姜盛示意他不用通报,他要看看士兵训练的效果。
走到近前,姜盛可算是开了眼,这回可不是士兵对抗,而是赵云亲自出场,与一名手持长柄斧的壮汉战到一起。
赵云的枪术奇招百出,几乎全是虚招,他不敢跟这种使用重兵器的人硬碰硬,只能以虚招搅乱心神,耗费对方的体力,然后趁虚攻入,但现在来看,这用大斧的壮汉体力连绵不尽,一时半会儿是很难分出胜负的。
“七探蛇盘枪”是赵云自创的招式,专门用于战场上的对阵,克制轻骑和步兵,那壮汉的大斧却是以攻击上盘为主,很少会顾及低于马背的地方。
赵云就是看准了这壮汉的弱点,所以就用七探蛇盘枪术猛攻那壮汉的下盘和战马,那壮汉只能用大斧防守,赵云的枪尖每一接近,那大斧就切了下来,赵云的枪有几次与大斧直接相交,直震得他虎口发麻,差点拿捏不住。
百余回合之后,赵云一改战术,转而以刺、挑等招数,专攻上盘,那壮汉长时间防守下盘,突然又改上盘,这壮汉应对不及,被赵云的回马枪打落马下。
众将士连忙过去扶起那壮汉,谁知那壮汉翻身而起,拱手道:“将军神技,公明甘拜下风!”
赵云下马,挽住那壮汉的手,笑道:“公明兄,我乃取巧而胜,相比于你踏踏实实的攻击,我不算赢啊。战场对敌,要兼顾各方,在保护自身的前提下才能杀伤敌人,不要忘了,战马也是骑兵的命。”
那壮汉道:“谢将军指点!不知这武科考试,什么时候开始?”
“哈哈——好!”姜盛拍着手笑道。
赵云连忙拱手道:“拜见主公!”众将士也连忙致礼。
那壮汉转身看着姜盛,却见姜盛身材偏瘦、年纪不大,但自有一股自信和威严。
姜盛道:“壮士身手乃是一流战将啊,是不是来报考武科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