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战国之平手物语 > 第五十九章 火速破案

第五十九章 火速破案

作者:落木寂无声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说来,织田家过来以前,界町会合众里说话最算数的是“能登屋”的池永平久,“胭脂屋”的红屋宗阳,“天王寺屋”的津田宗及。这三人历来的各项决断,町人们大多数是心服的。

    织田信长上洛之后,强行指定了今井宗久来当会合众笔头,又派了个界町奉行过来,众人心里多少是有些不服的。

    而今这个局面,正好能看看他们的笑话。

    木下秀吉果然如大家期待的那样,皱眉露出了为难的表情。今井宗久要镇定些,但显然也拿不出什么办法。两人小声商量半天,始终不像是能解决问题的样子。

    两人都有契约在手,数字却有很大的误差,显然有一个没说真话。最大的疑点就在半年前负责签订合同的“药屋”番头福冈源六,然而这个人却已经身亡了。死无对证,就算把灵龛挖出来,也无法叫那尸骨开口。

    如果是个没背景没名气的普通外地商人,大不了就赶出去算了。这种欺负人的事,界町也不是没做过,只要隐蔽点不会有大问题。但这玉越三十郎乃是织田家重臣平手汎秀的属下,不看僧面看佛面,轻易开罪不得。

    可是这“药屋”的小西家也不是什么无名之辈。小西家虽然不在会合众的“三十六人”之列,但也是仅次之的二等豪商,人脉很广,影响力不小。没有切实的证据,总不能强迫本地的体面人先服软吧?

    木下秀吉眉头皱得越紧,围观者的兴致反倒是越浓。

    界町身为扶桑国商业中心,在这贸易法规不完善的时代,生意上的争端从来是不少的,每年总有一些涉及几千乃至上万贯银钱的无头官司最终成了悬案,不了了之。这本来也不稀奇。

    但这次情况特殊,乃是织田家新任的界町奉行碰上的第一桩案件,千万双眼睛都盯着,一旦办得差了,恐怕就算是砸了招牌了。

    那厢玉越三十郎和小西行长,依然是怒目对视,互不相让,都是得理不饶人的架势。

    正在这纠结之时,却只见人群中又出来一个粗壮短小,野调无腔的武士。那武士走上前到木下秀吉和今井宗久的耳边,轻轻说了几句话。

    也不知道这人说的是什么至理名言,木下闻言,脸上的肃容顿时消解散了,反露出得意之色。

    接着木下秀吉“嘿嘿”一笑,拍了拍巴掌,起身踱了两步。看了看周围一圈人或期待或疑惑的目光,而后慢条斯理曰:

    “此事,本官已经查明!”

    这话一出,围观群众尽皆讶然失色。

    原来刚才这会功夫,奉行大人亲自在这端坐着,暗地却派了这个五短身材的粗汉子去查证了?居然这么快就知道了真相?

    也不是没人怀疑,如此紧凑的剧情发展,根本不是正常的断案,明显就是演戏嘛……

    但在这个通讯和娱乐不发达的年代,大部分路人都只急着要看后续,哪里顾得上疑神疑鬼?

    所以九成以上的目光都集中在了界町奉行木下秀吉的身上,等待他说出“查明”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木下清了清嗓子,直起腰捋了捋那聊胜于无的几根胡须,左右顾盼,很是享受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如此作态一番,他才缓缓说道:

    “方才,尾张来的玉越三十郎先生,自称有契约在手。但药屋的小西行长少东家,却说这契约有假。很明显,最大的疑点就在这契约的签署者身上。半年前负责签订合同的,并非小西家的亲族,而是“药屋”的番头福冈源六。”

    这是智商正常的人都能得出这个结论。围观者见他酝酿半天只说出这么个废话,心下纷纷不满,嫌这木下秀吉分不清主次,啰嗦至极。但当着面也没人敢骂这奉行大人,只是一时冷场。

    好在木下也没做作太长时间,又徐徐补充到:

    “诸位或许心想,这福冈源六不是已经去世了吗?死无对证,就算把灵龛挖出来,也无法叫那尸骨开口。但是,根据本官查证,这福冈源六——”

    又故意拖了一个长长的音节,吊足了观众的胃口,他才终于肯说:

    “这福冈源六,并没有死!”

    “怎么可能!”

    围观者尚未有反应,药屋的少东家小西行长却是大为不乐,反驳到:“我们小西家绝不敢在此事上欺诈顾客,还请奉行大人明察秋毫,不要听信谣言。”

    木下秀吉看着神情激动的小西行长,不以为忤,也没直接回话,只是回头去看那个短小精悍的粗豪汉子,说:“此事便让本家的蜂须贺大人来解释吧!”

    这时大家才知道,原来那看着就像个乡间武夫的家伙,就是界町奉行的副役蜂须贺小六。

    也有表示没听说过这个名字的,但马上就得到了科普。

    这蜂须贺小六说话可比木下秀吉直截了当多了,他环视一下四周,径直便道:“在下蜂须贺彦右卫门正胜,人称小六的便是。目前我辅助奉行大人,暂管理界町的治安之事。这几日调查下来,就发现一件怪事。原来那药屋的番头,福冈源六尚在人世,只是骗财诈死。”

    骗财诈死这四个字一出,围观人群中不禁响起一阵低沉的惊叹声。这年头可没有刑事剧播放的,大家少见多怪,对各类犯罪手法一点都不了解。

    那玉越三十郎却不关心这些,只是急忙问:

    “其人可否逮到?这契约还算数吗?”

    蜂须贺小六微笑不答,只侧目看着身边的木下秀吉。

    木下也没犹豫,摇头晃脑答道:

    “这福冈源六还在追捕,但他的家产已经扣押。合同契约既然是他私自所签,并不能代表药屋的小西家,所以只能作废。但玉越三十郎先生的损失,则抄没案犯的余财来补偿。”

    判决出来了。玉越三十郎虽然还没完全满意,但也似乎能接受这个说法。

    但观众却着急了。关键剧情还没透露啊!这案犯如何骗财,如何假死,没说啊!

    只是作为围观者,好像没有立场去问这些。

    幸好这个问题,小西行长替他们问出来了。

    这药屋的少东家,犹然是不服气的样子,躬身问道:

    “敢问大人,鄙商号的这个番头,究竟是如何作案的?”

    这次木下没做声了,他示意蜂须贺去解释。

    而蜂须贺小六也毫无架子的走上前了。他不答反问到:“小西先生,请问你们药屋的番头,是否有独立处理一千五百贯生意的权限?”

    小西行长不假思索地回答说:“有的!药屋的生意也不算小,只靠我们小西家的男丁照顾不过来,各番头有独立经营之权,只要记入总账后无差错即可。”

    蜂须贺再问:

    “但今日,这玉越三十郎先生所说的这桩生意,与总账记录不符?”

    “确实。”

    “如此,请容我再问,贵商屋的雇人,要升至番头,需多少工夫?”

    “这个……从学徒、见习开始,只有少数做得到手代。要到番头,天赋出众者也需二三十年。鄙商号各地分店四家,雇人总计近二百,总共也只有六位番头,这福冈源六病逝之后只剩五位。”

    “这几位番头当中,是否已福冈源六年龄最大?”

    “蜂须贺大人是如何得知的?”小西行长奇道,“确实如此。番头虽有数百贯年俸及红利分成,但总是不如自立门户的收入。能脱颖而出当到番头的人,泰半是宁为鸡头,不为凤尾的。”

    商场不像战场那样残酷,并不总是你死我活的,所以小西行长说到这番头独立之事,也不避讳。

    而蜂须贺小六却抓住问题关键发问:

    “那这福冈源六为何一直安心当一个番头呢?”

    “……人各有志,或许他天生随遇而安呢?”

    “若真如此,他为何直到‘病逝’前,都还在商屋忙碌奔波?而不是安详天年呢?”

    “呃……”

    这个问题不仅是让小西行长哑口无言,也令观众都生出同样感觉。

    确实,一般商屋的高级员工,若有心拼搏进取建立事业,便会在锻炼和积累足够之后果断自立门户,创建自己的商号。如果没那么心思,则带着余财早早退休,转而从事茶道、艺术,或找间寺社安闲隐居起来。

    像小西屋的福冈源六这样花甲之年还在给人打工,最终“死”在任上的,的确少见。仔细想想,唯一的可能性就是留着当蛀虫啊。

    这么一来众人已经隐约相信,小西行长和玉越三十郎都是清白的,只是被一个欺上瞒下的番头骗了。

    而那边蜂须贺小六还在继续发问。

    “敢问小西先生。福冈源六号称自己‘生病’之后,是否只请了他熟悉的医师看过?”

    “是的。他有个朋友常年在界町行医。”

    “一直到出葬,都只有他的家人操持吧?外人可曾见过遗体?”

    “不曾,说是病症严重,遗容十分恐怖,不宜对外。”

    “葬礼之后他的家人去了何处?”

    “说是送骨灰回老家去了,至今也没回来……难道……”

    “类似今日这样的事,对小西家不是第一次了吧?”

    “……这个,确实,往日也有双方契约数字合不上的时候,但金额都远比今日要小得多……”

    听到这里大家也都明白了,此事确实是那个福冈源六捣乱,与客户约定了高订金和低廉的价格,而报给总账的截然相反,是低订金和高总价。这中间的差价,就中饱私囊了。

    他之所以还呆在小西家的药屋没自立,就是为了继续实行这贪墨之事。

    也许是今年捞的钱实在太多圆不过来了,就干脆诈死逃脱,真是太狡猾了啊!

    眼看无人再质疑,界町奉行木下秀吉又重复了一遍:

    “合同契约既然是此人私自所签,并不能代表药屋的小西家,所以只能作废。玉越三十郎先生的损失,则抄没案犯的余财来补偿。以后有类似受害者申诉,皆按此例处理。”

    作案者虽然没逮到,但赃款追回来了,所以这个处理方案也没什么让人不满的地方。玉越和小西两人都躬身应了,一齐赞颂。

    过足瘾的围观者也准备要离去了,一个个还是意犹未尽的样子。有极少数人还在怀疑这是排好的演戏,但也想不通目的何在。

    就在这时木下秀吉突然又说到:

    “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为了杜绝此类案件发生,本官要施行一件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