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七月是个累人的月份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张国安早就测量过了八道河地区的经纬度。
在对照了那面世界的地图后,他发现他所在的地理位置比那面的世界更靠近内陆。
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河流的冲积作用还不够。
但是,整个地区两者的基本面相差不至于悬殊。
全区地势平坦,地形北阔南尖,原先有的曾文、鹿耳门、盐水、二仁四溪流还不存在,基本上还是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
从去年看,全年少雨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
这里还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是典型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区。
去年里,全年的平均气温很高,足有二十三度了,最冷的是一月份,平均温度也有十七度,最热的月份则是七月份,温度还是有点高,平均能达到二十九度。
在大陆冷空气南下侵袭流求时,气温降到十度以下也时常发生。
这里是流求岛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了,每年的日照总时间能达到二千五百多小时。
所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沿海的制盐业能够发展起来。
由于受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雨季和旱季非常分明。
从去年看,降雨多集中在夏天也就是八到九月份。
而因为西南季风的影响和高山与平地的对流作用,下午容易生成局部的对流雨。
在这里夏季也是台风的高发时期,但是规模不大。
还可能是因为锋面作用的影响,整个夏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之八十之多。
从去年看,冬季是降水不多的旱季,这一点可以从八道河和八道溪的流量看出来。
可能全年降水最集中的就是八月份,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有降水。
所以在进到八月份前的七月中旬,就是这里的“双抢”季节,可以说是八道河地区最累人的一个月份了。
那些被他们俘虏的鞑靼水军人员,在这时派上了大用场。
一开始时,他们很恐慌。因为张国安毫不留情的干掉了鞑靼人,他们害怕殃及到自己。
紧接着,他们又亲眼目睹了张国安大赦了一些人,而且还让自由行走。还发放了路费,就是劳作也给很多工钱,他们感觉不怕了。
只要认真干活,只要服从命令,就不会被处死。
还有一点。竟然还发给他们鞋和衣服,吃食上,则是从来没有过的美味。
这次丰收,他们也是乐意和别人一样去劳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吃这个物件,特别是那个玉米,可煮可烤,真是又香又甜。
他们知道,这个物件带皮拿到大宋去卖。一个就是七文钱,七文啊!
而他们则是可以吃饱了算!
最先收割的就是玉米了,因为要晾晒留种,所以要避开八月份。
紧接着是土豆和地瓜,重头是水稻和小麦。
虽然张国安“发明”了骡驴式收割机,一个人可以顶上十六个人了,但是,骡驴不够多-----所以还是上人力吧。
整个七月,就是一个充满着汗水和农作物香味的季节。
在去年中,这个地方夏季的气温炎热而潮湿。让人很容易有窒息的感觉。
只有这里的春天和秋天是比较舒服的,微风习习,让人感觉清爽。
台风季节是最让人们讨厌的,可是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季风的作用,经常会在这里发生,幸好台风在八道河地区登陆的时候的较少,而且当台风越过东部或是中部山脉的时候,最初的强劲势头已经有所减弱,对农作物和众人的伤害也会少一些。
为了防止棉花出现烂桃现象。张国安一直在做防涝工作,而且还加大了植株间的距离,让棉田更通透。
至于土地嘛,这里不愁的。
它也要赶在八月前采摘完。
所以说,整个七月啊,就是一个忙死人的季节。
大宋官家的皇庄里,现在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那成堆的玉米、土豆和地瓜都摆在了田边,等着大宋官家赵禥的检阅。
大宋官家赵禥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大宋不缺土地,整个长江以南才一亿多人------大宋缺的是水田,它对环境和地理条件要求比较高。
大宋不抑制大户兼并土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大量的水田确实集中在私人手里,但是,纵观整个大宋,还没有发生一起规模性以上的饥荒。
也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因为土地少而起义的事件。
这不是说大宋政府管理得好,而是说大宋政府管理得少,所以大宋现在处于民富国穷的阶段。
穷到了什么程度了?他们没有加税,只能把主意打到田地多的人家,希望人家能卖给自己水田,然后再官租出去,多收点租子。
没有钱钞怎么办?也还不敢加印太多纸钞,用道士和和尚的度牒来顶钱钞。
这一切都是老贾同志干的,尽管他带头卖了万亩水田------由于合理性不够强大,他这个榜样的作用,基本没有用了。
甚至在后世,人们都选择性遗忘了他的带头作用,就是不停地骂他。
但是现在,老贾同志也是看着那玉米和土豆还有地瓜也一直在哆嗦。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品尝过煮了的物件,绝对好吃且饱人,第一次吃的人就没有不夸的。
重要的是,它的产量极高。
更重的是,它们都是种在旱田里,只要用了那个流求的堆肥法,施上肥以后,哪怕贫瘠一点的旱地也可出产!
老贾同志知道皇庄报出的出产数目,他直接打了对折后,对这个产出量也是惊喜万分。
我大宋有数不清的旱田啊------还要什么水田?!
深夜了,大宋皇宫里的煮玉米、煮地瓜味道似乎还没有散去。
大宋官家赵禥又在聆听他的师臣的教导。
老贾同志说:“官家,暂时停了《公田法》吧------”
大宋官家赵禥把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了。
各地方上奏的文报里面,用种种手段抹黑《公田法》的内容实在是让他难做,尽管没有人敢质疑官家,所以的矛头都指向了他们的师臣了。
可是用膝盖也能想明白,没有官家的支持,哪来的什么《公田法》?!(未完待续。)
一秒记住【??】,為您提供精彩小说阅读。
张国安早就测量过了八道河地区的经纬度。
在对照了那面世界的地图后,他发现他所在的地理位置比那面的世界更靠近内陆。
这里的原因很简单,河流的冲积作用还不够。
但是,整个地区两者的基本面相差不至于悬殊。
全区地势平坦,地形北阔南尖,原先有的曾文、鹿耳门、盐水、二仁四溪流还不存在,基本上还是平原与沼地交错的低缓地带。
从去年看,全年少雨日照充足,气候温和,四季都可以种植农作物。
这里还处于北回归线以南,气候是典型的副热带季风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地区。
去年里,全年的平均气温很高,足有二十三度了,最冷的是一月份,平均温度也有十七度,最热的月份则是七月份,温度还是有点高,平均能达到二十九度。
在大陆冷空气南下侵袭流求时,气温降到十度以下也时常发生。
这里是流求岛日照时间最长的地区了,每年的日照总时间能达到二千五百多小时。
所以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沿海的制盐业能够发展起来。
由于受到地形和季风的影响,雨季和旱季非常分明。
从去年看,降雨多集中在夏天也就是八到九月份。
而因为西南季风的影响和高山与平地的对流作用,下午容易生成局部的对流雨。
在这里夏季也是台风的高发时期,但是规模不大。
还可能是因为锋面作用的影响,整个夏季的降水占全年降水的百分之八十之多。
从去年看,冬季是降水不多的旱季,这一点可以从八道河和八道溪的流量看出来。
可能全年降水最集中的就是八月份,这个月里几乎天天都有降水。
所以在进到八月份前的七月中旬,就是这里的“双抢”季节,可以说是八道河地区最累人的一个月份了。
那些被他们俘虏的鞑靼水军人员,在这时派上了大用场。
一开始时,他们很恐慌。因为张国安毫不留情的干掉了鞑靼人,他们害怕殃及到自己。
紧接着,他们又亲眼目睹了张国安大赦了一些人,而且还让自由行走。还发放了路费,就是劳作也给很多工钱,他们感觉不怕了。
只要认真干活,只要服从命令,就不会被处死。
还有一点。竟然还发给他们鞋和衣服,吃食上,则是从来没有过的美味。
这次丰收,他们也是乐意和别人一样去劳作,因为他们知道,自己也是吃这个物件,特别是那个玉米,可煮可烤,真是又香又甜。
他们知道,这个物件带皮拿到大宋去卖。一个就是七文钱,七文啊!
而他们则是可以吃饱了算!
最先收割的就是玉米了,因为要晾晒留种,所以要避开八月份。
紧接着是土豆和地瓜,重头是水稻和小麦。
虽然张国安“发明”了骡驴式收割机,一个人可以顶上十六个人了,但是,骡驴不够多-----所以还是上人力吧。
整个七月,就是一个充满着汗水和农作物香味的季节。
在去年中,这个地方夏季的气温炎热而潮湿。让人很容易有窒息的感觉。
只有这里的春天和秋天是比较舒服的,微风习习,让人感觉清爽。
台风季节是最让人们讨厌的,可是在夏季的时候。由于季风的作用,经常会在这里发生,幸好台风在八道河地区登陆的时候的较少,而且当台风越过东部或是中部山脉的时候,最初的强劲势头已经有所减弱,对农作物和众人的伤害也会少一些。
为了防止棉花出现烂桃现象。张国安一直在做防涝工作,而且还加大了植株间的距离,让棉田更通透。
至于土地嘛,这里不愁的。
它也要赶在八月前采摘完。
所以说,整个七月啊,就是一个忙死人的季节。
大宋官家的皇庄里,现在也是一片丰收的景象,那成堆的玉米、土豆和地瓜都摆在了田边,等着大宋官家赵禥的检阅。
大宋官家赵禥高兴得都说不出话来了。
大宋不缺土地,整个长江以南才一亿多人------大宋缺的是水田,它对环境和地理条件要求比较高。
大宋不抑制大户兼并土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大量的水田确实集中在私人手里,但是,纵观整个大宋,还没有发生一起规模性以上的饥荒。
也没有发生一起农民因为土地少而起义的事件。
这不是说大宋政府管理得好,而是说大宋政府管理得少,所以大宋现在处于民富国穷的阶段。
穷到了什么程度了?他们没有加税,只能把主意打到田地多的人家,希望人家能卖给自己水田,然后再官租出去,多收点租子。
没有钱钞怎么办?也还不敢加印太多纸钞,用道士和和尚的度牒来顶钱钞。
这一切都是老贾同志干的,尽管他带头卖了万亩水田------由于合理性不够强大,他这个榜样的作用,基本没有用了。
甚至在后世,人们都选择性遗忘了他的带头作用,就是不停地骂他。
但是现在,老贾同志也是看着那玉米和土豆还有地瓜也一直在哆嗦。
因为在场的所有人都品尝过煮了的物件,绝对好吃且饱人,第一次吃的人就没有不夸的。
重要的是,它的产量极高。
更重的是,它们都是种在旱田里,只要用了那个流求的堆肥法,施上肥以后,哪怕贫瘠一点的旱地也可出产!
老贾同志知道皇庄报出的出产数目,他直接打了对折后,对这个产出量也是惊喜万分。
我大宋有数不清的旱田啊------还要什么水田?!
深夜了,大宋皇宫里的煮玉米、煮地瓜味道似乎还没有散去。
大宋官家赵禥又在聆听他的师臣的教导。
老贾同志说:“官家,暂时停了《公田法》吧------”
大宋官家赵禥把头点的像小鸡吃米了。
各地方上奏的文报里面,用种种手段抹黑《公田法》的内容实在是让他难做,尽管没有人敢质疑官家,所以的矛头都指向了他们的师臣了。
可是用膝盖也能想明白,没有官家的支持,哪来的什么《公田法》?!(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