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官网争锋 > 第205章 剑走偏锋

第205章 剑走偏锋

作者:他乡的灯火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记者们都有点晕,就凭古城县的条件,居然要“打造华夏东南地区最大的土特产品交易市场”?这里边似乎很有点噱头,且不说古城县有没有这个经济实力,这里的交通物流各项基础,也根本无法达成这个目标!

    “这里要打造华夏东南地区最大的土特产品交易市场?可能么?”

    旁边有人不愿意:“为什么不能?看看工程规划上面说的,古城县地处江淮分水岭,交通区位优势明显,是小三角地区通往中部巨埠江汉市、洪江市等地的枢纽。是东部沿海与中西部地区梯度展的过渡带和东西部经济交流的转接点,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联系沿海、展中原的功能和特征。”

    “就是,黄书记来到古城县第一件事,就是打造土特产品交易市场,当初招商引资三千万,都被赵建军的贪婪吓跑了。”

    “黄书记为了这个大市场,让下面那些村官,大力展地方特色产品深加工,很多地方都堆积大批产品。上次我回乡看老人,村里边的场院和库房,都堆满了民间工艺品,那叫一个漂亮!”

    “这话说都白说,大市场眼看着要下马了,村民生产再多产品又怎么样?还不是堆在家里烂掉?”

    死者这些老百姓七嘴八舌的议论,记者们终于现,原来古城县最有新闻价值的,不是塌桥事件。随着清远市领导班子给赵建军定性,塌桥事件再想弄出点东西,无疑会导致地方政府的不满。

    大市场项目不一样,完全是一个全新视角,尤其是涉及到贫困县脱贫致富,更是正面的舆论导向,完全不必担心回去的稿件被枪毙。几十名媒体记者,再也不去大桥现场,去了也白去,那边戒严呢!

    正是警力全部用来防范记者,大市场这边才会没有人盯着,记者就像是嗅到臭肉味的苍蝇一样,迅溶进人群中,搜集一切有用的资料和信息。混混们能打架生事不假,如果办起正事也有相当能量。

    人群中早就有一批被混混们胁迫来的高手,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一个个都是那种嘴皮子特溜的。每当记者想要采访,旁边的混混都会闪在一边,突出藏在人群中的高手,这些人几乎统一口径。

    本来是被胁迫,当得知此次混混们居然是要“干大事业”,每一个被胁迫的“义务宣传员”,都打起十二万分精神,主动凑到一起,研究怎么说才更有新闻性。

    不得不说,高手在民间,义务宣传员原本就是家长里短的高手,如今有正事办,一个个像是打了鸡血一样。甚至某些记者都说不过这些人,记者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全面、系统”了解了大市场项目从立项、到招商、到上马!

    以及后来一次次的波折,连古城县棚户区也没有落过,那里才是民怨的渊薮。从义务宣传员的口中,赵建军和高飞的所作所为一点点被拔丝抽茧,全部晾晒到阳光之下!

    不只是大市场项目,还有农民学徒工计划,还有大学生村官计划,渐渐地,一个锐意改革进取的县委书记形象凸显出来,黄玉英成为义务宣传员们口中女菩萨一样的存在!

    一个领导干部如此宣传绝对不是正道,会引起很多严重后遗症。可是黄玉英的情况不一样,美女书记已经成为淮阳省高层想要撇开的目标,再低调也就没有意义。

    相反,在黄玉英离开之前,为她造势,借助大市场项目和诸多政策的正面宣传,顺理成章推举出一个改革者的领导干部形象,无疑有益无害。

    如果说黄玉英此时是市委书记,邓华绝对不会这么干,那不是在帮书记姐姐,那是一个坑!华夏官场历来倡导做官先做人,倡导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按照儒家中庸之道的理解,为官者只有耐得住清贫和寂寞,甘愿过平淡生活,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才能克服贪图享乐、追求金钱、盲目攀比等错误思想,才能始终保持知足心理、健康心态,才能做一个好官。

    邓公子此次恰恰剑走偏锋,先行一步为美女书记营造一种绝好的舆论氛围,有了媒体的推介,一个英明神武的县委书记形象将会呈现在民众面前,最主要呈现在组织部门面前。

    明星干部不为上下所喜,只是偶一为之,却是破解当前困局的最佳办法。尤其是还有“民意、民望、民心”的旗帜,更是把宣扬推介古城县大市场项目作为焦点,想必如此做效果将会出乎意料的好!

    一如邓华所料,不到中午,已经有十几名反应迅的记者,前往乡下采访,他们乘坐的,是“凑巧”来县城办事的四轮子、马车、毛驴车,还有牛车。有些记者当天都不可能到达目的地,古城县的山很大,路也难走。

    大多数记者没有进过山,绝对没有感受过山区老百姓的困窘,很多地方甚至有电源没有人家点得起电灯。尽管国家政策倾斜,山里一度电还是达到吓人的两块钱。

    而此时古城县县城的民用电,不过两毛三一度,巨大的电路损耗,巨额的线路成本,让农民根本无福享受现代化工业带来的诸多便利。

    农业用电是一个很特别的称呼,如果说电力资源是纯粹公益性质,似乎不应该让农民承受太多额外成本。如果是商业行为,农民更没有必要为商家的店铺铺设买单,偏偏此时的华夏就有这么荒诞的电力销售模式!

    “得益于”高昂的电价,这里磨米还是石磨,晚上还是在用煤油灯照明,有的干脆就是借用堂屋火坑的亮光。山里人睡得早,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光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无非是最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

    山里的孩子最苦,他们只能在学校写完作业,等跋山涉水回到家里,天色已晚,想学习都不可能。城里孩子的学习时间远远过村里的,更不要说其他学习资源,城乡差距在这里赤 裸 裸展现在人们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