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报纸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齐逸这日正在办公室忙着,有人来告诉他,小太监又来转悠了。
听到这话,齐逸用脚指也想的出,他是为了诗刊而来。
这期的诗刊齐逸已经拿出了小样,校对后,就要付印了。有了皇帝的诗在上面,选的诗都不能比他好。这就和武大郎开店都选矮子一样。
只是,诗不好,但是印刷要精美。齐逸这次下了本,用彩笺来印那本薄薄的诗刊。
彩笺的制作本身就是一本技艺。
平庸的诗配上漂亮的笺纸,增光不少。
终于在四月里,一本印刷漂亮的诗刊出来了。这次的诗刊因为印纸成本太高的缘故。印的次数不多。就那么百来本。
没想到才放在那里,两天就被人拿光了。天天来转悠的小太监,一人就拿去了一多半。想来那几个居士也是对这期刊物期待已久了。
诗刊很多人没拿到,但是彩笺卖的那叫一个好。这时琉璃厂的南纸店的彩笺还没有成大气候,残园这里的彩笺一枝独秀了。
这年头,写诗的人多,平庸的诗写在彩笺上都会上了一层光辉。
另外,很多人还买了当信纸。特别是当时的文艺女青年们特别喜欢用。
春夏之季女伴之间互相邀请,一般都是写些邀请信什么的。用这种漂亮的彩笺,提高了身份,情趣。所以尽管彩笺比素笺要贵很多,但是还是供不应求。权贵之家还有专门来定做的。
金大掌柜真是佩服,他家小爷一举一动都能带来钱。
可是,他家小爷正忙着办报纸。
这年头虽然有邸报,东华门那里还有宫门抄,但是,那都是朝廷有关的文件,主要是朝廷政事,动态,和皇上的御旨,还有部分的奏折。
齐逸要办的报纸是社会新闻为主的报纸。
在他们的客栈里有好些个落第的士子,有些人几次都落第,长年住在京城,成了清朝的北漂。
残园及客栈有些职业需要有文化的人,比如图书馆,比如诗刊编辑。
如今齐逸要办报纸,更是需要文化人了。
报纸要些给平民看的,报纸上的文章要求是通俗易懂,半文半白就好。象话本那样就行。
可是,大家都没有办过报,除了邸报他们也没见过其他的报。这时齐逸的长处就显出来的。他分配了这个写什么,那个写什么,如何写。自己又写又画,排了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在六月初出了第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是八开大小,对折后十六开。第一期报纸的版面只有四面。
报纸的题名为,以他们这个地方为主,介绍了残园,介绍了文玩店的商品。又说了一些社会新闻,如某个胡同里遭了贼,什么地方有人喝醉了,打了起来。街上的马车撞了人了。还有连载小说。
第一期报纸放在文玩店和残园门口让人免费拿。三百份很快就拿完了。
残园如今士子,中,小官员们来的多,这些人把报纸带回家后,家里的女眷都爱读,那连载小说才入味就断了,吊人胃口。没几天,就有人来打听什么时候出第二期了。
而文玩店上了报的那些商品卖的特别快。
附近也有商业头脑灵活的商家,上门来要求介绍他家的货。
这个嘛,就不能白做介绍了,写的人,印的人,发行的人都指着着报纸吃饭呢。这就要收广告费了.根据广告的大小,收费也不一样。开始时报纸还没有什么发行量,所以广告费也不多,低于一两银子。
报纸开始时是十天出一期,后来成了五天。版面也增加到了八面。
第三期报纸开始,就不是免费了,要两个铜子一份。看连载正看的心里痒痒的,摸出两个铜子就买了一份回家。
几个月下来,办报纸的人开始入门了,报纸也越办越顺利了。发行量也大了,除了朝阳门外,琉璃厂,大栅栏那些商业区也有商家来做广告。这样他们那里也帮着销售报纸。
办这样的报纸,齐逸是分寸的,不能涉及国家大事,以井市新闻为主。先要提高发行量。办报除了要当好自家的喉舌外,还有一条是为了赚钱。这样,报纸上的连载就成了重点。
齐逸招聘了一些文人成立了写作班子。虽然这时代有许多人写流行小说,但是思路不开阔,写才子佳人,写来写去都是一个模式。而且还有歌颂一种道德观念。让人看了很是没劲。
要说连载,齐逸有大批的后世小说可以借鉴。第一部被他选来的是。但是不是照抄,他没那么好的记性。而是他讲故事,写作班子写出来.经过几个月的磨合,那写作班子和他之间也默契了,他只要给出几十个字的纲要,那些人就能发挥出两三千个字。
虽然已经几个月了,郭靖的师傅们还在和丘处机比武,可是不妨碍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连很多皇亲贵戚都开始问津这份报纸了。因为前面的没有看到,前面那些期数就成了期货可居了。齐逸抓紧时间出了前面连载合集,这小册子使的京城纸贵。
金大掌柜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他家小爷就象是长在钱眼里一样,一个动静一堆钱来。
报纸平日都是些井市新闻,骗子新术了,家庭争吵了。也有杀人害命的案子,虽然没什么大事,也是引人一期期的看来。
齐逸的班子也知道了新闻的轰动效应。
但是有时也会登些重要社会新闻。
如,这一天,报纸上就以采访过路商人的形式,刊登了一篇为题报道了西宁绿营和芜湖绿营兵的种种恶行。这一南一北,两个绿营的兵干着同样的事,抢劫商人,打家劫舍。报道评论道,皇帝对绿营很宽厚,知道他们吃空饷,还把军饷按人头发下来(其实这其中也不知道被扣苛了多少,但是,说要这么说)。可是,他们不知道报答皇恩,还在周边打砸抢,搞的民不聊生。户口流亡.地区经济衰退。
这篇报道是为秦炼在沿长江中下游设点时,在芜湖碰到绿营兵抢劫而写的。
抢劫秦炼,当然没有个好结果,秦炼他们可是手段辣的。秦炼当时亲自带人追货,追上了,也没和那些兵痞多说,直接就是枪弹,手榴弹招呼。打的那上百号绿营兵非死既伤。
芜湖的绿营比西宁的绿营要强。这支绿营早先是年羹尧带过的。又处江南,补给也丰富。
但是,自从雍正四年年羹尧跨台之后,这支绿营跟着走向没落。没有前途的兵,就沦落成了匪。
秦炼打击了他们,绿营兵也丧心病狂,居然还要组织报仇。从来只有人家吃他们的亏,居然有一天让他们吃了大亏。
要报仇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绿营住扎在芜湖。秦炼的点设在当涂。当时的当涂和芜湖相比十分落后。秦炼就在当涂和江心两处设点。他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生铁和铁矿,当地的炼铁工业自唐朝以来就十分发达。
绿营兵的驻地与他们相隔了四十多里路。
要真打起来,秦炼他们占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武器,就算人少了些,也不会吃太大的亏。但是,这样一来,这就不是小打小闹了,这就成了战争。原本他们特意淡化的武装力量就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了。
而且,与朝庭的军队起了大规模的冲突,那引起的后果就很严重。谁是反叛就很难说清。
这事件已经要成为政治事件了,那就用政治手段来解决。
报道上说,当涂与芜湖相隔五十多里地(有意拉大空间),绿营兵说去就去,如此养成了习惯,没有朝庭的命令,他们自己就能调防,真让人担心,朝廷会养虎为患,前面吴三桂的教训还不太远啊。
的发行量已经过万了,乾隆都在看这份井市小报,他借口‘体察民情’,实际上也是被那连载给钓住了。
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当然是要他的下属官员查这件事,朝廷之上总有不同的声音,就是想包也是包不住的,不久就有弹欬两省的总督管理不善的折子就到了皇帝面前。
最后当然是参将撤职。这两处的绿营兵两年后被调去参加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那是乾隆王朝的第一个战争。
乾隆虽然自己看着,但是他的后宫不许流去一个字。皇帝管理后宫就是愚化,愚化,再愚化。很多嫔妃连字都不识。平日无事,拜拜佛,烧烧香,念念经,数数佛米。千万不能让外面那些事儿将她们的心情混乱。
所以,这份报纸这么popular,淑嫔一点都不知道。否则她都能讲出连载后面的故事。
这件冲突事情的解决结果,把秦炼,边峰等人的目光带到了川西藏人区。
秦炼通过同袍会得知,川西的大金川土司和小金川土司的冲突是由一个叫王秋的人策划而成。
王秋者,奇人也。他长期卧薪尝胆,窜伏苗洞。此人老谋深算,不仅深得土司信任,甚至卧底清军督帅张广泗之侧。左右清军的战略部署,使清军屡屡遭挫。
后来这一情况被密报到乾隆那里,乾隆大惊,囚张广泗至京并怒斩之。下令搜捕王秋。
王秋是反清复明之士,他选中大小金川为最后抵抗地,不仅因为这里形势险要,易出难进,而且地产金沙,其民朴质,愿效死力,易于策动。
这情报让边峰得知,他亲自带了一百多人,在同袍会的帮助下,深入川西去寻找王秋。这样的人才当然不能让他落入清人之手。
在寻找王秋的过程中,边峰的部队和清兵时常发生冲突,他拿那些清兵练兵,当然打的是土司莎罗奔的旗号。
几经周折,边峰终于找到了王秋。这时已是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了。
他们从凉山彝人区兜出来.不但人出来,还领着马帮,驮着大量的金沙出来。
这让王秋对这位年轻的领导者刮目相看。
王秋改名王西凉,后来成了边峰身边的重要谋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P
齐逸这日正在办公室忙着,有人来告诉他,小太监又来转悠了。
听到这话,齐逸用脚指也想的出,他是为了诗刊而来。
这期的诗刊齐逸已经拿出了小样,校对后,就要付印了。有了皇帝的诗在上面,选的诗都不能比他好。这就和武大郎开店都选矮子一样。
只是,诗不好,但是印刷要精美。齐逸这次下了本,用彩笺来印那本薄薄的诗刊。
彩笺的制作本身就是一本技艺。
平庸的诗配上漂亮的笺纸,增光不少。
终于在四月里,一本印刷漂亮的诗刊出来了。这次的诗刊因为印纸成本太高的缘故。印的次数不多。就那么百来本。
没想到才放在那里,两天就被人拿光了。天天来转悠的小太监,一人就拿去了一多半。想来那几个居士也是对这期刊物期待已久了。
诗刊很多人没拿到,但是彩笺卖的那叫一个好。这时琉璃厂的南纸店的彩笺还没有成大气候,残园这里的彩笺一枝独秀了。
这年头,写诗的人多,平庸的诗写在彩笺上都会上了一层光辉。
另外,很多人还买了当信纸。特别是当时的文艺女青年们特别喜欢用。
春夏之季女伴之间互相邀请,一般都是写些邀请信什么的。用这种漂亮的彩笺,提高了身份,情趣。所以尽管彩笺比素笺要贵很多,但是还是供不应求。权贵之家还有专门来定做的。
金大掌柜真是佩服,他家小爷一举一动都能带来钱。
可是,他家小爷正忙着办报纸。
这年头虽然有邸报,东华门那里还有宫门抄,但是,那都是朝廷有关的文件,主要是朝廷政事,动态,和皇上的御旨,还有部分的奏折。
齐逸要办的报纸是社会新闻为主的报纸。
在他们的客栈里有好些个落第的士子,有些人几次都落第,长年住在京城,成了清朝的北漂。
残园及客栈有些职业需要有文化的人,比如图书馆,比如诗刊编辑。
如今齐逸要办报纸,更是需要文化人了。
报纸要些给平民看的,报纸上的文章要求是通俗易懂,半文半白就好。象话本那样就行。
可是,大家都没有办过报,除了邸报他们也没见过其他的报。这时齐逸的长处就显出来的。他分配了这个写什么,那个写什么,如何写。自己又写又画,排了版。经过一段时间努力,终于在六月初出了第一份报纸。这份报纸是八开大小,对折后十六开。第一期报纸的版面只有四面。
报纸的题名为,以他们这个地方为主,介绍了残园,介绍了文玩店的商品。又说了一些社会新闻,如某个胡同里遭了贼,什么地方有人喝醉了,打了起来。街上的马车撞了人了。还有连载小说。
第一期报纸放在文玩店和残园门口让人免费拿。三百份很快就拿完了。
残园如今士子,中,小官员们来的多,这些人把报纸带回家后,家里的女眷都爱读,那连载小说才入味就断了,吊人胃口。没几天,就有人来打听什么时候出第二期了。
而文玩店上了报的那些商品卖的特别快。
附近也有商业头脑灵活的商家,上门来要求介绍他家的货。
这个嘛,就不能白做介绍了,写的人,印的人,发行的人都指着着报纸吃饭呢。这就要收广告费了.根据广告的大小,收费也不一样。开始时报纸还没有什么发行量,所以广告费也不多,低于一两银子。
报纸开始时是十天出一期,后来成了五天。版面也增加到了八面。
第三期报纸开始,就不是免费了,要两个铜子一份。看连载正看的心里痒痒的,摸出两个铜子就买了一份回家。
几个月下来,办报纸的人开始入门了,报纸也越办越顺利了。发行量也大了,除了朝阳门外,琉璃厂,大栅栏那些商业区也有商家来做广告。这样他们那里也帮着销售报纸。
办这样的报纸,齐逸是分寸的,不能涉及国家大事,以井市新闻为主。先要提高发行量。办报除了要当好自家的喉舌外,还有一条是为了赚钱。这样,报纸上的连载就成了重点。
齐逸招聘了一些文人成立了写作班子。虽然这时代有许多人写流行小说,但是思路不开阔,写才子佳人,写来写去都是一个模式。而且还有歌颂一种道德观念。让人看了很是没劲。
要说连载,齐逸有大批的后世小说可以借鉴。第一部被他选来的是。但是不是照抄,他没那么好的记性。而是他讲故事,写作班子写出来.经过几个月的磨合,那写作班子和他之间也默契了,他只要给出几十个字的纲要,那些人就能发挥出两三千个字。
虽然已经几个月了,郭靖的师傅们还在和丘处机比武,可是不妨碍报纸的发行量直线上升。连很多皇亲贵戚都开始问津这份报纸了。因为前面的没有看到,前面那些期数就成了期货可居了。齐逸抓紧时间出了前面连载合集,这小册子使的京城纸贵。
金大掌柜只有五体投地的份,他家小爷就象是长在钱眼里一样,一个动静一堆钱来。
报纸平日都是些井市新闻,骗子新术了,家庭争吵了。也有杀人害命的案子,虽然没什么大事,也是引人一期期的看来。
齐逸的班子也知道了新闻的轰动效应。
但是有时也会登些重要社会新闻。
如,这一天,报纸上就以采访过路商人的形式,刊登了一篇为题报道了西宁绿营和芜湖绿营兵的种种恶行。这一南一北,两个绿营的兵干着同样的事,抢劫商人,打家劫舍。报道评论道,皇帝对绿营很宽厚,知道他们吃空饷,还把军饷按人头发下来(其实这其中也不知道被扣苛了多少,但是,说要这么说)。可是,他们不知道报答皇恩,还在周边打砸抢,搞的民不聊生。户口流亡.地区经济衰退。
这篇报道是为秦炼在沿长江中下游设点时,在芜湖碰到绿营兵抢劫而写的。
抢劫秦炼,当然没有个好结果,秦炼他们可是手段辣的。秦炼当时亲自带人追货,追上了,也没和那些兵痞多说,直接就是枪弹,手榴弹招呼。打的那上百号绿营兵非死既伤。
芜湖的绿营比西宁的绿营要强。这支绿营早先是年羹尧带过的。又处江南,补给也丰富。
但是,自从雍正四年年羹尧跨台之后,这支绿营跟着走向没落。没有前途的兵,就沦落成了匪。
秦炼打击了他们,绿营兵也丧心病狂,居然还要组织报仇。从来只有人家吃他们的亏,居然有一天让他们吃了大亏。
要报仇也不是件简单的事情。绿营住扎在芜湖。秦炼的点设在当涂。当时的当涂和芜湖相比十分落后。秦炼就在当涂和江心两处设点。他们在这里的主要任务是收购生铁和铁矿,当地的炼铁工业自唐朝以来就十分发达。
绿营兵的驻地与他们相隔了四十多里路。
要真打起来,秦炼他们占着有利的地理位置,和先进的武器,就算人少了些,也不会吃太大的亏。但是,这样一来,这就不是小打小闹了,这就成了战争。原本他们特意淡化的武装力量就要引起社会的重视了。
而且,与朝庭的军队起了大规模的冲突,那引起的后果就很严重。谁是反叛就很难说清。
这事件已经要成为政治事件了,那就用政治手段来解决。
报道上说,当涂与芜湖相隔五十多里地(有意拉大空间),绿营兵说去就去,如此养成了习惯,没有朝庭的命令,他们自己就能调防,真让人担心,朝廷会养虎为患,前面吴三桂的教训还不太远啊。
的发行量已经过万了,乾隆都在看这份井市小报,他借口‘体察民情’,实际上也是被那连载给钓住了。
看到这样一篇报道,当然是要他的下属官员查这件事,朝廷之上总有不同的声音,就是想包也是包不住的,不久就有弹欬两省的总督管理不善的折子就到了皇帝面前。
最后当然是参将撤职。这两处的绿营兵两年后被调去参加了第一次大小金川之战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那是乾隆王朝的第一个战争。
乾隆虽然自己看着,但是他的后宫不许流去一个字。皇帝管理后宫就是愚化,愚化,再愚化。很多嫔妃连字都不识。平日无事,拜拜佛,烧烧香,念念经,数数佛米。千万不能让外面那些事儿将她们的心情混乱。
所以,这份报纸这么popular,淑嫔一点都不知道。否则她都能讲出连载后面的故事。
这件冲突事情的解决结果,把秦炼,边峰等人的目光带到了川西藏人区。
秦炼通过同袍会得知,川西的大金川土司和小金川土司的冲突是由一个叫王秋的人策划而成。
王秋者,奇人也。他长期卧薪尝胆,窜伏苗洞。此人老谋深算,不仅深得土司信任,甚至卧底清军督帅张广泗之侧。左右清军的战略部署,使清军屡屡遭挫。
后来这一情况被密报到乾隆那里,乾隆大惊,囚张广泗至京并怒斩之。下令搜捕王秋。
王秋是反清复明之士,他选中大小金川为最后抵抗地,不仅因为这里形势险要,易出难进,而且地产金沙,其民朴质,愿效死力,易于策动。
这情报让边峰得知,他亲自带了一百多人,在同袍会的帮助下,深入川西去寻找王秋。这样的人才当然不能让他落入清人之手。
在寻找王秋的过程中,边峰的部队和清兵时常发生冲突,他拿那些清兵练兵,当然打的是土司莎罗奔的旗号。
几经周折,边峰终于找到了王秋。这时已是乾隆十三年十二月了。
他们从凉山彝人区兜出来.不但人出来,还领着马帮,驮着大量的金沙出来。
这让王秋对这位年轻的领导者刮目相看。
王秋改名王西凉,后来成了边峰身边的重要谋士。(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阅读。)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