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雅骚 > 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翰林院到文华殿

第三百九十八章 从翰林院到文华殿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梃击案既已了结,皇太子朱常洛出阁讲学之事就要紧锣密鼓进行了,六月二十六日,内阁首辅方从哲、次辅吴道南,会同掌礼部事的礼部右侍郎何宗彦、詹士府少詹事钱龙锡、翰林院侍读学士郭淐,以及司礼监掌印太监李恩、东宫太监王安、钟本华一共八人在内阁直房商议太子出阁讲学的日期和讲官人选——

    王安道:“皇长孙今年十二岁,也应出阁读书,前次太子已向皇上启禀过,皇上恩准皇长孙与太子一并出阁,两位阁老和诸位大人为太子议选讲官时也为皇长孙选定几位老师。”

    方从哲点头道:“甚好,皇长孙此时启蒙还不算晚,当年东宫第一次出阁讲学年已十三。”又道:“讲官历来由詹事府和翰林院中挑选学问渊博、品行高尚者担任,这次当然也不例外,皇太子讲官四人、皇长孙讲官三人,钱少詹事、郭学士,你们二人是要充任讲官的,还要再举荐五人上来。”

    钱龙锡举荐了左春坊左庶子孙承宗、右春坊右庶子成基命、左春\ 坊左赞善徐光启三人,郭淐则举荐翰林院侍讲周延儒、修撰张原二人——/雅/骚/吧/更新内容/不喜欢/楼中楼/

    方从哲一听“张原”二字,剑眉微皱,说道:“张原今年才十九岁,在翰林院未满三个月,等于是观政进士,如何好充讲官。”

    此前王安与钟本华曾拜访掌翰林院事的郭淐,请求郭淐在推选皇长孙讲官时把张原举荐上来,并说这是太子的意思,郭淐是老好人,自然答应,而且郭淐也的确觉得张原人品、学问俱佳,所以就把张原和周延儒一并举荐上来,这时听方阁老反对,不禁涨红了老脸,神情有些尴尬——

    王安道:“太子春秋三十有五,而周侍讲、张修撰这两位翰林都未过二十五岁,做太子的讲官当然不妥,资历也不够,但给皇长孙做讲官却是合适的,皇长孙生性活泼好动,而且好发问,必得精力充沛、心智敏捷的词林官才好担任皇长孙的讲官,周、张两位翰林都是一甲第一名出身,两位状元给皇长孙当讲官,正是佳话,这对皇长孙早日册封为皇太孙很有益处。”

    这几年外廷大臣也曾数度上疏要求册立朱由校为皇太孙,但万历皇帝不应,皇太孙一立,太子的根基就彻底稳固了——

    吴道南道:“周侍讲长于《尚书》、张原长于《春秋》,这都是皇长孙所必须学习的,我以为皇长孙三名讲官除周、张二人外,再选一名老成者即可,方阁老以为如何?”

    方从哲心想:“张原做皇长孙的讲官,是为日后皇长孙即位他能顺利入阁做准备了,皇太子今年才三十五岁,万历皇帝精力尚可,要轮到皇长孙即位恐怕是二十年后的事了,更何况就是做了东宫讲官又如何,当年太子的四位讲官如今没有一个在朝的,焦竑在南京讲学、刘曰宁已病故、郭正域因妖书一案入狱,后虽放出,但被免官,抑郁而终,董其昌就更凄惨,至今还在刑部监狱养病,半死不活。”既然吴道南和东宫太监坚持,他方从哲也不做这恶人,不再当面反对张原任皇长孙讲官。7雅7骚7吧7黑黑7爱7调皮7

    于是议定皇太子讲官四人,分别是钱龙锡、郭淐、成基命和徐光启——

    皇长孙讲官三人,分别是孙承宗、周延儒和张原——

    皇太子和皇长孙出阁讲学定于七月初一开始,以后讲读两日休息一日,礼部、司礼监、鸿胪寺、光禄寺筹备东宫讲学的相关礼仪和一应器物。

    司礼监将七名东宫讲官名单呈报上去,万历皇帝很快批准了,张原成了大明朝最年少的东宫讲官。

    ……%雅%骚%吧%泫衍%喜%潜水%

    六月二十九日午前,张原、文震孟、张岱、倪元璐、洪承畴、阮大铖,还有商周祚和祁承爜、祁彪佳父子,以及张联芳在京中的一班友人都到崇文门外大通桥码头为张联芳、黄尊素、许观吉、夏启昌、孙际可五人送行,观政三个月之后,张联芳除授扬州府泰州如皋县知县、黄尊素除授南直隶宁国府推官、许观吉除授西安府商州山阳县知县、夏启昌除授吉安府庐陵县知县、孙际可除授西安府商州镇安县知县,这五人同日离京赴任,而洪承畴则被留在刑部继续观政,这就很有可能在刑部任职了,阮大铖除授行人司行人,虽是八品官,但比黄尊素、张联芳这些六、七品的地方官要更有前途,这样,释褐的十位翰社社员有六人留在京中,四人放外任,黄尊素、夏启昌任职之地一个在扬州、一个在江西,都算是不错的地方,许观吉和孙际可则有点沮丧,陕西边穷之地让他们选上了,张原安慰道:“许兄和孙兄终于能把生平所学身体力行了,边穷苦寒之地正可行惠政利百姓——”

    张岱在边上插嘴道:“两位贤兄千万别忘了种甘薯、玉米和土豆啊。”

    众人都笑了起来,这些天他们也常聚会讲学,张原讲的最多的是冰河说,抗旱救灾、兴修水利和种甘薯、玉米、土豆简直成了张原的口头禅。

    许观吉、孙际可都笑道:“不敢忘,不敢忘。”

    张原微笑道:“甘薯、土豆和玉米是灾荒之年的救命口粮,平常年份百姓不爱种,因为无利可图,两位贤兄到任后也莫急着推广,可先在山地荒田试种,然后鼓励民众在贫瘠土地上种植,循序渐进,逐步扩大种植,还有,我闻陕西那边种烟草的极多,烟草无甚益处,虽不能禁绝,但一定要加以限制。”

    张原如今在翰社的威望无人能质疑,许观吉、孙际可并不觉得张原说这些是越俎代庖,点头道:“介子贤弟说得是,我二人既到了那地方,好歹也要做出一点实绩来,备荒救灾第一。”

    张原道:“我辈翰社同仁,此后虽天各一方,但莫要断了音讯,常有书信往来才好。”

    大通桥畔柳荫下,张联芳自与他的一班噱社朋友为了远别而纵情谈笑。

    ……#雅#骚#吧#赫赫#能#辩论#

    七月初一,张原一早沐浴更衣,于辰时初刻赶到翰林院,会同侍读学士郭淐、侍讲周延儒一道入午门,在会极门内见到了詹士府的四位讲官:少詹事钱龙锡、左庶子孙承宗、右庶子成基命、左赞善徐光启,徐光启向张原微笑,以目示意,并未交谈,七位讲官跟随方从哲、吴道南两位阁臣往文华殿行去,东宫讲学之所就设在文华殿。

    张原走在孙承宗身后,看着这位五十多岁老者的矫健背影,心里充满了敬意,他此前见过孙承宗几次,但并未交谈过,前几日得知孙承宗与他和周延儒一起作为皇长孙的讲官,张原很是欣喜,能与孙承宗多相处、请教是他求之不得的事,孙承宗虽是书生,但早年作为大同巡抚房守士幕僚,仗剑游塞下,访边城孤堡,结纳豪杰,与戌将老卒为友,所以熟知虏情、通晓边事,这是张原所没有的经验和经历,必须要虚心学习的——%雅%骚%吧%水粉%爱扯%小老虎%

    从文华门进入,走过一条甬道,来到一座黄琉璃瓦歇山顶的大殿前,大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开着十二扇菱花槅扇门,东西配殿是本仁殿和集义殿,后殿是主敬殿,殿宇之间以穿廊相连,出文华殿后门,离慈庆宫大门就只有百余步。

    这并非皇太子第一次出阁讲学,所以规格不甚隆重,但因为是皇长孙第一次读书,故而礼部和鸿胪寺也准备了相应礼仪鸣赞,七位讲官在偏殿换上大红袍,讲官无论品级高低,一律穿大红袍,当然,这大红袍只在进讲之时穿——

    鸿胪寺卿主持仪式,唱赞之后,由东宫太监钟本华引着孙承宗、周延儒、张原三人到后殿主敬殿,皇太子讲学在文华殿,皇长孙讲学在主敬殿。^雅^骚^吧^六艺^会^调侃^

    司礼监准备了四书经史各两套,皇长孙那边一套,另一套置于讲官案前,皇长孙朱由校戴圆帽、穿青衣,有一个少年内侍陪着伴读,张原认得这个少年内侍,正是钟太监今年十六岁的干儿子高起潜,张原暗暗点头,心道:“不错,让小高做皇长孙的伴读最好,钟公公开始上道了。”

    因为皇长孙没有册封,所以讲官们也不必行大礼,只鞠躬便可,反而是皇长孙要向三位讲官行大礼,孙承宗赶紧让钟太监将皇长孙搀扶起来,进讲的和听讲的都坐着,面前放一张讲案——

    孙承宗问朱由校:“殿下此前读了何书?”

    朱由校嘴巴动了动,回答不出来,转头看着钟本华,钟本华正要代朱由校回答,孙承宗摆手道:“让皇长孙殿下自己回答。”

    朱由校端端正正坐在那里,紧张得不停地咽口水,脸涨得通红,半晌憋出一句话:“千字文念到了‘景行维贤’。”!雅!骚!吧!丢丢!爱卖萌!

    一般孩童启蒙,先念《三字经》、再是《百家姓》,然后就是《千字文》,再然后才学四书,即便是资质平平的仕宦子弟十岁之前就该把《千字文》念完了,而象祁彪佳、张岱这些神童,十岁时都已四书五经读遍,朱由校今年都已十二岁,《千字文》还没念完,这让侍立一边的钟太监甚感颜面无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