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不是一路人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程灵慧不由胆怯,她觉得,如果自己敢说‘不’,那深渊会在下一刻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吞噬。
“好。”程灵慧好不容易从嗓子里挤出一个字。
苏同闻言,全身的力气仿佛被忽然抽走了。一松手放开了程灵慧,苦涩道:“你说谎,你竟然说谎。你明明不愿意的。”
程灵慧屈膝叩了一个头:“你歇着吧,俺先出去了。”她走出去,一直走到一棵大树旁,将整个身体都靠在大树上。风一吹,后背有些凉,竟是出了一身冷汗。
她是说谎了。刚刚苏同散发出的气息她不陌生。常继文生气的时候也会是那个样子,如果自己不顺从,接下来的事她不敢想象。她是常继文的妻子,万一……那她除了死,真不知道有什么颜面去见常继文,去面对家乡父老。
抛开常继文和之洲,她还有老娘要赡养,所以她不能死。她只能选择屈服。说到底,她和苏同终究不是一路人。
二人在老夫妇这里又休养了两天。苏同在一天早上不告而别,骑走了两人唯一的马匹。
程灵慧只能告辞了两位老人,步行赶路。
水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天气也炎热起来。大水过后,土地平坦肥沃。草儿们争先恐后的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似乎就在一个昼夜间,绿色就铺满了原野。
越往前走,人烟渐多。去年的冬小麦和今春的春庄稼是不成了。人们正在忙着抢播秋粮。除了玉米和瓜豆,人们还会种很多生长快的青菜,和生长期短的荞麦。以便度过这一段青黄不接的季节。
洪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也开始了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的回馈。鲜嫩的野菜跟着野草一起疯长。勤快的人们不用再为肚子担忧。
因为预防及时,大灾之后的人们躲过了瘟疫的滋扰。外出逃荒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返回家乡。虽然很多人的家已经荡然无存,但程灵慧不担心。这些人们总会在这片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再次寻找到一块适宜的地方,然后迅速的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村庄。
这就是百姓。
程灵慧从这群百姓中来,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这些在上位者眼里蝼蚁一般的生命。而她也将走回百姓里去。在那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终老。
摸了摸怀里那本名册,程灵慧升了一堆火,把那名册一页页撕下烧了。
程灵慧回到洛河口时,苏同已经离开了。带走了王财主的两个儿子和那个小妾。沈聪和陆公美也跟着走了。
程灵慧担心远在南都的常继文。问县令要了一匹马赶往南都。
南都之所以叫南都,是因为它曾是前朝的旧都。修建的十分宏伟壮观,规模仅次于现在的京城。
程灵慧单人独骑走得很快。还没到南都就听说了一件大事。南都巡抚范修因为贪墨朝廷赈灾物资,被钦差拿住了。适逢太子南下赈灾,就在南都。这事直接就捅到了朝廷。顺藤摸瓜查下来,牵扯的大小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整个某南的官场恐怕要因此大换血。
每天路上押往南都的囚车数不胜数。
程灵慧站在人群中,看那些囚车中落魄的官员,或嘶嚎,或木然,只觉得胆颤心惊。寒窗数载,好不容易得了功名,不思量为民谋利也就罢了,还要累及父母妻儿,这是何等凄怆。
大人还好说,最可怜就是那些小儿。昔日锦衣玉食,高高在上,这一下被打进囚车里,缺吃少喝甚是可怜。
程灵慧知道,常继文身为朝廷命官,惩奸肃贪,为民请命是职责所在,可还是对囚车里那些潦倒落魄的人心生愧疚。这些官员纵然十恶不赦,可小儿何辜?
程灵慧花光身上的银钱,买了许多包子、馒头、烧饼之类的食物,沿途乘那些押解囚车的官兵不防备,就往囚车里丢一些。很多时候,那些押解的官兵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那幼小的,嗷嗷待哺的孩子,谁没有一点儿侧隐之心呢。
也有不肯通融的,看见程灵慧就会上前把她赶开。
而眼前这个小将显然更甚。他大约觉得这世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善意。认为程灵慧是自己押解的犯官的同党。所以,他执意要把程灵慧抓住,一同投进囚车里。
冲撞朝廷官员可是大罪。程灵慧自知给那些犯官家眷送吃的是不对的,也有些心虚。所以,对于面前这个飞扬跋扈的小将还是不敢十分顶撞的。
她说了许多好话,那小将完全不为所动。程灵慧没办法,只好抬出常继文。她一身男子打扮,不好说常继文是自己丈夫,只说常继文是自己姐夫。
小将听了,虽然没有捆绑她,但还是派人一路看管。
到了南都之后,常继文亲自来接她。
多日不见,常继文容光焕发。紫袍玉带,姿容翩然。程灵慧却觉得他有些陌生,又说不出他哪里不一样了。
几天后,常继文要随着太子的车驾回京。那些囚犯随后也会押解上京。让程灵慧意外的是,接替范修做南都巡抚的人,竟然是一直默默无名的洛河口九品同知陆公美。
而从王财主密室里抄出的火枪、弓弩等一应事物,仿佛泥牛入水一般,在这贪墨大案之中一丝影子也没有出现。那本名册更是没人提起过。
程灵慧没有和常继文一起上路。她曾经答应那因为善心而失了伙伴的小哥。此间事了,亲自同他扶灵回乡,给他们家乡父老一个说法。
不知苏同从哪里听说了这件事,特例她可以穿常继文的钦差袍服,以朝廷的名义安抚逝者。程灵慧趁机将她曾应允那些捐粮大户向朝廷请求嘉奖。苏同想了想,大笔一挥写下四个大字‘高义千秋’。这可是对仁人善士最高的评价了。
程灵慧替洛河口的那些大户谢过皇恩。
眼看着太子的仪仗越走越远。旌旗林立,人头耸动间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常继文。程灵慧的心里莫名的发空。京中还有一个陆晓晓,常继文这一去,恐怕就再不是以前那个常继文了。
“走吧。”程灵慧重整精神,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沈聪、邓苦、赵桥、燕京,四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动。
程灵慧恍然,苦笑道:“是俺糊涂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此间事了,也该是咱们说告辞的时候了。”
赵桥轻笑一声,哗啦打开折扇摇了摇:“如今咱们上了一条船,还有拆伙的可能吗?”
燕京跟着道:“我是不想再做飞贼了。”
邓苦看了看沈聪,沈聪还是那副面无表情的白纸脸。邓苦笑道:“没有谁喜欢一辈子像老鼠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讨生活。”
程灵慧忽然有些感动:“可俺是个女人,不能给大家挣个前程。”
赵桥不屑:“不就是那点儿俸禄吗?我还不放在眼里。”
燕京看看邓苦,邓苦看看沈聪,三人没有说话。赵桥除开江湖身份不说,他们家也算南都有名的大户人家。名利对于他来说真的和天上的浮云差不多。
沈聪和邓苦、燕京就不一样了。沈聪是盗墓的,邓苦是看义庄,卖棺材的。虽然江湖上有一些侠义的薄名,可现实生活真的不光彩。燕京就更别提了,就是一个飞贼,还有案底在身。想要正大光明的人前行走可是不容易,更别提他还特别享受百姓崇敬的目光。这三人要说不想混个前程,鬼都不信。
许久,燕京道:“不是还有咱姐夫嘛……”他声音很低,大约也觉得把希望寄托在常继文身上有些不现实。可一个人,要是一直生活在黑暗里也就罢了。一旦让他见识过阳光下的世界,谁还想要再回到那黑暗里呢?就算有一线希望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等等我……”一匹快马奔驰而来,马上人扬手高呼。
程灵慧豁然回首,只见常继文一身青袍,单人独骑向这边儿奔来。到了近前勒住马缰道:“还好赶上了。”
程灵慧莫名其妙望着他:“你辞官了?”
“没有啊。”常继文一边整理因为疾奔而凌乱的衣襟,一边道:“贪墨案有太子在就行了,有我没我都一样。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做巡察御史。就回来了。”
程灵慧眼圈发红,笑道:“那以后是听你的,还是听俺的?”
常继文望着她,别有深意道:“程默之,你可不要忘了,于公,大印在我手里,于私,我是你师兄,是你半个师傅。你想要造反不成。”
程灵慧笑道:“好,那就听你的。”
赵桥冷嗤一声:“常大人,恕我直言。大印虽然在你手里,可论起决断,你可差远了些。”
常继文笑道:“这话说的也不错。默之如是男子,成就定然在我之上。不过……”常继文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睨着赵桥一眼:“默之,咱们上路。”拍马前行。
当着这么多人和常继文并马而行,程灵慧还有些不好意思。常继文走了几步,见她站着不动,催促道:“快跟上,要不然天黑找不到宿头。”
冷不防燕京在后面打了她的坐骑一鞭子。程灵慧不防备,惊呼一声差点儿从马背上掉下来。赵桥神色一紧,程灵慧的马已经冲了出去。常继文打马跟上。
沈聪、邓苦和燕京也陆续跟上。
赵桥猛地合住折扇,调转马头想要向相反方向而行,终是又转回去,跟着几人而去。这才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想这赵大公子,风流成性。自诩,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自从遇见了程灵慧才知道了什么叫‘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明明知道人家是有夫之妇,还不能放手。合该他自苦伤情。
程灵慧转回洛河口。县令照旧是要出城迎接的。对于哪个才是常大人这件事,县令已经不再纠结了。反正哪个自己也惹不起。自己就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这个七品县令就行了。
程灵慧让人连日制作了请柬,邀请洛河口大小乡绅大户。就在县衙前的空地上摆起宴席。
县令这时,对于程灵慧的话那是言听计从。不到半日,请柬齐备。派衙役皂隶各处派送。但凡捐送薄上有名的,不管家世,不论尊卑全部送到。
到了约定的日子。县衙前摆开了百十桌宴席。围观的百姓更是挤个水泄不通。很多老百姓都是前一天翻山越岭赶来的。除了对朝廷的嘉奖与有荣焉的荣誉感,就是想看看钦差常大人的真容。
常继文这三个字,现在在老百姓心里那是和包龙图有一比的。
当初逼着那些大户捐粮,捐物的是程灵慧,这次主持嘉奖宴的自然还是程灵慧。
紫袍玉带,玉树临风的钦差大人一出来,衙门前立刻就跪倒了一大片。锦上添花这种事,县令做起来可是非常顺手。丝毫不含糊的带头谢恩。无数百姓山呼:“万岁,万万岁。”又叩谢钦差大人。
程灵慧没想到场面如此之大,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紧跟在她身后的常继文悄悄握住了她的手。
程灵慧侧头,看见常继文目中的鼓励,顿时觉得豪气万丈。燕京已经飘飘然了。如果你这时问他姓什么,他一定不知道。邓苦不笑了,努力让自己显得严肃些,反而有些滑稽。一向面无表情的沈聪,惨白的脸上竟然有了些须血色。就连赵桥这个自诩见过大场面的人,都收起了大户人家公子惯有的骄矜。
如此盛况,就算是天子亲临,恐怕也不过如此。
场面话程灵慧还是会说的。等她拿出苏同的手书‘千秋高义’那几个大字的时候。县衙前又是一片山呼万岁的声音,许多人甚至俯身大哭。连县令也跟着红了眼圈。
字只有一副,给谁都不好。最后,乡绅们一致决定,就在县衙前的空地上树一座牌坊,把这四个字镌刻在上面。表彰全洛河口的仁善之人的同时,又能镜鉴后人。
从此之后,洛河口一带还真的成了仁善之地。无论贵贱,无论贫富,皆以友爱乡邻,尊老敬贤为荣。程灵慧下放给各家的那份请柬,很多人都珍藏起来,当作了传家宝。
程灵慧找到那失去伙伴的小哥。遵守承诺和他一起扶灵回了那小哥的家乡。临行时,洛河口的百姓闻讯纷纷来相送。有送干粮的,也有送衣服,鞋袜的。间或还有大姑娘、小媳妇送荷包的。(未完待续。)
程灵慧不由胆怯,她觉得,如果自己敢说‘不’,那深渊会在下一刻毫不犹豫的将自己吞噬。
“好。”程灵慧好不容易从嗓子里挤出一个字。
苏同闻言,全身的力气仿佛被忽然抽走了。一松手放开了程灵慧,苦涩道:“你说谎,你竟然说谎。你明明不愿意的。”
程灵慧屈膝叩了一个头:“你歇着吧,俺先出去了。”她走出去,一直走到一棵大树旁,将整个身体都靠在大树上。风一吹,后背有些凉,竟是出了一身冷汗。
她是说谎了。刚刚苏同散发出的气息她不陌生。常继文生气的时候也会是那个样子,如果自己不顺从,接下来的事她不敢想象。她是常继文的妻子,万一……那她除了死,真不知道有什么颜面去见常继文,去面对家乡父老。
抛开常继文和之洲,她还有老娘要赡养,所以她不能死。她只能选择屈服。说到底,她和苏同终究不是一路人。
二人在老夫妇这里又休养了两天。苏同在一天早上不告而别,骑走了两人唯一的马匹。
程灵慧只能告辞了两位老人,步行赶路。
水灾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天气也炎热起来。大水过后,土地平坦肥沃。草儿们争先恐后的在这片沃土上扎根发芽。似乎就在一个昼夜间,绿色就铺满了原野。
越往前走,人烟渐多。去年的冬小麦和今春的春庄稼是不成了。人们正在忙着抢播秋粮。除了玉米和瓜豆,人们还会种很多生长快的青菜,和生长期短的荞麦。以便度过这一段青黄不接的季节。
洪水带来的肥沃土壤也开始了对这片大地上的人们的回馈。鲜嫩的野菜跟着野草一起疯长。勤快的人们不用再为肚子担忧。
因为预防及时,大灾之后的人们躲过了瘟疫的滋扰。外出逃荒的人们也陆陆续续的返回家乡。虽然很多人的家已经荡然无存,但程灵慧不担心。这些人们总会在这片世代居住的土地上再次寻找到一块适宜的地方,然后迅速的重新建立起自己的家园,自己的村庄。
这就是百姓。
程灵慧从这群百姓中来,没有人比她更了解这些在上位者眼里蝼蚁一般的生命。而她也将走回百姓里去。在那片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终老。
摸了摸怀里那本名册,程灵慧升了一堆火,把那名册一页页撕下烧了。
程灵慧回到洛河口时,苏同已经离开了。带走了王财主的两个儿子和那个小妾。沈聪和陆公美也跟着走了。
程灵慧担心远在南都的常继文。问县令要了一匹马赶往南都。
南都之所以叫南都,是因为它曾是前朝的旧都。修建的十分宏伟壮观,规模仅次于现在的京城。
程灵慧单人独骑走得很快。还没到南都就听说了一件大事。南都巡抚范修因为贪墨朝廷赈灾物资,被钦差拿住了。适逢太子南下赈灾,就在南都。这事直接就捅到了朝廷。顺藤摸瓜查下来,牵扯的大小官员没有一百也有八十。整个某南的官场恐怕要因此大换血。
每天路上押往南都的囚车数不胜数。
程灵慧站在人群中,看那些囚车中落魄的官员,或嘶嚎,或木然,只觉得胆颤心惊。寒窗数载,好不容易得了功名,不思量为民谋利也就罢了,还要累及父母妻儿,这是何等凄怆。
大人还好说,最可怜就是那些小儿。昔日锦衣玉食,高高在上,这一下被打进囚车里,缺吃少喝甚是可怜。
程灵慧知道,常继文身为朝廷命官,惩奸肃贪,为民请命是职责所在,可还是对囚车里那些潦倒落魄的人心生愧疚。这些官员纵然十恶不赦,可小儿何辜?
程灵慧花光身上的银钱,买了许多包子、馒头、烧饼之类的食物,沿途乘那些押解囚车的官兵不防备,就往囚车里丢一些。很多时候,那些押解的官兵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看着那幼小的,嗷嗷待哺的孩子,谁没有一点儿侧隐之心呢。
也有不肯通融的,看见程灵慧就会上前把她赶开。
而眼前这个小将显然更甚。他大约觉得这世上不会有无缘无故的善意。认为程灵慧是自己押解的犯官的同党。所以,他执意要把程灵慧抓住,一同投进囚车里。
冲撞朝廷官员可是大罪。程灵慧自知给那些犯官家眷送吃的是不对的,也有些心虚。所以,对于面前这个飞扬跋扈的小将还是不敢十分顶撞的。
她说了许多好话,那小将完全不为所动。程灵慧没办法,只好抬出常继文。她一身男子打扮,不好说常继文是自己丈夫,只说常继文是自己姐夫。
小将听了,虽然没有捆绑她,但还是派人一路看管。
到了南都之后,常继文亲自来接她。
多日不见,常继文容光焕发。紫袍玉带,姿容翩然。程灵慧却觉得他有些陌生,又说不出他哪里不一样了。
几天后,常继文要随着太子的车驾回京。那些囚犯随后也会押解上京。让程灵慧意外的是,接替范修做南都巡抚的人,竟然是一直默默无名的洛河口九品同知陆公美。
而从王财主密室里抄出的火枪、弓弩等一应事物,仿佛泥牛入水一般,在这贪墨大案之中一丝影子也没有出现。那本名册更是没人提起过。
程灵慧没有和常继文一起上路。她曾经答应那因为善心而失了伙伴的小哥。此间事了,亲自同他扶灵回乡,给他们家乡父老一个说法。
不知苏同从哪里听说了这件事,特例她可以穿常继文的钦差袍服,以朝廷的名义安抚逝者。程灵慧趁机将她曾应允那些捐粮大户向朝廷请求嘉奖。苏同想了想,大笔一挥写下四个大字‘高义千秋’。这可是对仁人善士最高的评价了。
程灵慧替洛河口的那些大户谢过皇恩。
眼看着太子的仪仗越走越远。旌旗林立,人头耸动间已经分不清哪个是常继文。程灵慧的心里莫名的发空。京中还有一个陆晓晓,常继文这一去,恐怕就再不是以前那个常继文了。
“走吧。”程灵慧重整精神,说出去的话就要做到。以后的事以后再说吧。
沈聪、邓苦、赵桥、燕京,四个人你看我,我看你,谁都没动。
程灵慧恍然,苦笑道:“是俺糊涂了。天下无不散的宴席。此间事了,也该是咱们说告辞的时候了。”
赵桥轻笑一声,哗啦打开折扇摇了摇:“如今咱们上了一条船,还有拆伙的可能吗?”
燕京跟着道:“我是不想再做飞贼了。”
邓苦看了看沈聪,沈聪还是那副面无表情的白纸脸。邓苦笑道:“没有谁喜欢一辈子像老鼠一样,躲在阴暗的角落里讨生活。”
程灵慧忽然有些感动:“可俺是个女人,不能给大家挣个前程。”
赵桥不屑:“不就是那点儿俸禄吗?我还不放在眼里。”
燕京看看邓苦,邓苦看看沈聪,三人没有说话。赵桥除开江湖身份不说,他们家也算南都有名的大户人家。名利对于他来说真的和天上的浮云差不多。
沈聪和邓苦、燕京就不一样了。沈聪是盗墓的,邓苦是看义庄,卖棺材的。虽然江湖上有一些侠义的薄名,可现实生活真的不光彩。燕京就更别提了,就是一个飞贼,还有案底在身。想要正大光明的人前行走可是不容易,更别提他还特别享受百姓崇敬的目光。这三人要说不想混个前程,鬼都不信。
许久,燕京道:“不是还有咱姐夫嘛……”他声音很低,大约也觉得把希望寄托在常继文身上有些不现实。可一个人,要是一直生活在黑暗里也就罢了。一旦让他见识过阳光下的世界,谁还想要再回到那黑暗里呢?就算有一线希望也比什么都没有的好。
“等等我……”一匹快马奔驰而来,马上人扬手高呼。
程灵慧豁然回首,只见常继文一身青袍,单人独骑向这边儿奔来。到了近前勒住马缰道:“还好赶上了。”
程灵慧莫名其妙望着他:“你辞官了?”
“没有啊。”常继文一边整理因为疾奔而凌乱的衣襟,一边道:“贪墨案有太子在就行了,有我没我都一样。我觉得我还是适合做巡察御史。就回来了。”
程灵慧眼圈发红,笑道:“那以后是听你的,还是听俺的?”
常继文望着她,别有深意道:“程默之,你可不要忘了,于公,大印在我手里,于私,我是你师兄,是你半个师傅。你想要造反不成。”
程灵慧笑道:“好,那就听你的。”
赵桥冷嗤一声:“常大人,恕我直言。大印虽然在你手里,可论起决断,你可差远了些。”
常继文笑道:“这话说的也不错。默之如是男子,成就定然在我之上。不过……”常继文后面的话没有说出口,睨着赵桥一眼:“默之,咱们上路。”拍马前行。
当着这么多人和常继文并马而行,程灵慧还有些不好意思。常继文走了几步,见她站着不动,催促道:“快跟上,要不然天黑找不到宿头。”
冷不防燕京在后面打了她的坐骑一鞭子。程灵慧不防备,惊呼一声差点儿从马背上掉下来。赵桥神色一紧,程灵慧的马已经冲了出去。常继文打马跟上。
沈聪、邓苦和燕京也陆续跟上。
赵桥猛地合住折扇,调转马头想要向相反方向而行,终是又转回去,跟着几人而去。这才是多行不义必自毙。想这赵大公子,风流成性。自诩,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自从遇见了程灵慧才知道了什么叫‘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明明知道人家是有夫之妇,还不能放手。合该他自苦伤情。
程灵慧转回洛河口。县令照旧是要出城迎接的。对于哪个才是常大人这件事,县令已经不再纠结了。反正哪个自己也惹不起。自己就老老实实,兢兢业业做好自己这个七品县令就行了。
程灵慧让人连日制作了请柬,邀请洛河口大小乡绅大户。就在县衙前的空地上摆起宴席。
县令这时,对于程灵慧的话那是言听计从。不到半日,请柬齐备。派衙役皂隶各处派送。但凡捐送薄上有名的,不管家世,不论尊卑全部送到。
到了约定的日子。县衙前摆开了百十桌宴席。围观的百姓更是挤个水泄不通。很多老百姓都是前一天翻山越岭赶来的。除了对朝廷的嘉奖与有荣焉的荣誉感,就是想看看钦差常大人的真容。
常继文这三个字,现在在老百姓心里那是和包龙图有一比的。
当初逼着那些大户捐粮,捐物的是程灵慧,这次主持嘉奖宴的自然还是程灵慧。
紫袍玉带,玉树临风的钦差大人一出来,衙门前立刻就跪倒了一大片。锦上添花这种事,县令做起来可是非常顺手。丝毫不含糊的带头谢恩。无数百姓山呼:“万岁,万万岁。”又叩谢钦差大人。
程灵慧没想到场面如此之大,一时间有些不知所措。紧跟在她身后的常继文悄悄握住了她的手。
程灵慧侧头,看见常继文目中的鼓励,顿时觉得豪气万丈。燕京已经飘飘然了。如果你这时问他姓什么,他一定不知道。邓苦不笑了,努力让自己显得严肃些,反而有些滑稽。一向面无表情的沈聪,惨白的脸上竟然有了些须血色。就连赵桥这个自诩见过大场面的人,都收起了大户人家公子惯有的骄矜。
如此盛况,就算是天子亲临,恐怕也不过如此。
场面话程灵慧还是会说的。等她拿出苏同的手书‘千秋高义’那几个大字的时候。县衙前又是一片山呼万岁的声音,许多人甚至俯身大哭。连县令也跟着红了眼圈。
字只有一副,给谁都不好。最后,乡绅们一致决定,就在县衙前的空地上树一座牌坊,把这四个字镌刻在上面。表彰全洛河口的仁善之人的同时,又能镜鉴后人。
从此之后,洛河口一带还真的成了仁善之地。无论贵贱,无论贫富,皆以友爱乡邻,尊老敬贤为荣。程灵慧下放给各家的那份请柬,很多人都珍藏起来,当作了传家宝。
程灵慧找到那失去伙伴的小哥。遵守承诺和他一起扶灵回了那小哥的家乡。临行时,洛河口的百姓闻讯纷纷来相送。有送干粮的,也有送衣服,鞋袜的。间或还有大姑娘、小媳妇送荷包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