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章 宋代火器,后世技术的融合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凌振此言一出,登时叫萧唐等一众人哭笑不得,心说这个轰天雷倒真是专心致志于制造炮具这项工作,这都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物我两忘的地步。
“这位便是都虞候萧任侠?不知传唤小人又有何贵干?”凌振听韩滔、彭玘介绍道来的是新上任的京西南路安抚使,又是殿前司都虞候,他也只能客气地向萧唐问道,只是神情间明显带着几分不耐。
萧唐不由笑着摇摇头,说道:“本官奉官家谕旨安抚京西南路诸州,遇到危害一方的强人务必要肃清其山寨,擒获众贼,拆毁巢穴。久闻炮手轰天雷凌振善使善造炮具,本官便欲差遣你与我同行,取我可取贼巢。”
凌振听罢,他不愿的神情更是写在脸上,凌振回头又望了望铺满桌案的炮局图样,心说往日京师禁军受调令出征时都不曾命我同行,我也乐得清闲有空余时候钻研军器,你却是如何知道我的名头,又非叫我受你差遣?叵耐官令在身,我又该如何回绝?
凌振与杨志受萧唐调令的反应真是截然相反,杨志见有受令立功的机会,他不止摩拳擦掌,牟足了劲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也对萧唐的的知遇提拔很是感激。可这个凌振倒好,这明明是次让他积累战功受提擢他官职的机会,这个凌振反倒百般不愿千般不肯,直嫌萧唐不顾他技术研究的热枕,耽误了宝贵的钻研创造的时间......
也难怪水浒中这个凌振被梁山好汉捉住后,只是担心京师内家人的安全,当宋江承诺将其家眷接上山后,这凌振便一口答应归降梁山。反正他热衷于制造炮具,京师军器监内他也不得重用,在哪不是研究?
萧唐本来就是慕名来访他凌振,见凌振这般态度倒也不想用军令强行命他随行,有凌振使炮的本事助阵固然是如虎添翼,却也不是非他不可。而且萧唐对这种热衷于技术研究者而不通世故的“天然呆”感觉并不坏,相反的还对他们比较尊敬,既然你不愿把握这次机会,我又何必强求?
萧唐正待向已将“逐客”二字写在脸上的凌振告辞时,他忽然瞄到凌振桌案上的一张图纸,见上面所绘的炮具是由根巨大的冲天柱支撑,在柱头轴头安放炮梢的投石机。便笑着向凌振问道:“凌炮手现在可是在研精究微这旋风炮的改良?”
凌振双眼一亮,说道:“正是如此,萧大人竟然也是懂行之人?”
萧唐走上前去,指了指图样上旋风炮炮梢末端,说道:“若在其一端装载重物,并使放置石弹的一端以绞盘滑轮下拉,放好石弹后斩断绳索,借重物下坠之势抛出石弹,其威力、射程岂不是更大些?”
“咦!?”凌振两眼放光,他欢声喜道:“大人所言正合我意!实不相瞒,小人也曾如此想过!!”
萧唐在后世对冷兵器战争史比较感兴趣,也曾查阅过不少宋元时期炮具的资料,此时所谓的炮具就是抛掷石弹用的抛石机(这般时节又唤作大礮,或石字旁之砲),并非是以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膛做为击发炮弹的那种火炮。不过在宋时炮具所用的炮弹,已经出现火蒺藜、霹雳球等用于轰击敌军,起到烧伤、炸伤敌人并惊吓敌军人马的利器。诸如凌振的绰号轰天雷,也是来源于北宋时已发明出的一种唤作“震天雷”的火药武器,据记载这震天雷“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凌振此时再看萧唐便是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萧唐再以他印象里蒙古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扩大疆土时所仰仗的回回炮资料一一与凌振印证,惊奇地发现这个轰天雷已经回回炮的制作和原理有了初步的构想与理解。
本来回回炮的发明者,是元初时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与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这两个擅长造炮的专家。使得抛石机的发展从人力机、扭力机发展到配重式重型投石车的巅峰。宋时所用单梢、双梢、虎蹲等抛石车,须用数十人拉绳索,发射二十斤左右重量的石弹或炮弹,射程也不过80步,而重型的投石机须固定炮架,不仅十分笨重,最多可发近百斤重的石弹,射程也不过五十步。而那回回炮可发射的炮弹重量达一百五十斤,射程甚至可达近四百米!
这种军用技术的进步本就需要无数代人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造炮能手凌振虽然隐隐摸清些门路,却又缺乏军器监支持他大胆实验自己的构想,便始终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而萧唐虽然汲取过中华战争史中各类兵器的进化与变迁,可毕竟只是纸面上的理解,只知其大致的概念,比不上凌振这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造炮专家。
如今萧唐与凌振聊到一处,彼此都有破云见日之感,一番详谈下来。造炮时如何在梢端绑吊重物、又如何炮架上安装铁钩炮杆、如何在放射炮弹时,利用杠杆原理借力将大炮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等诸般细节都有了些眉目。
萧唐与凌振聊得越来越入巷,不觉已过去大半个时辰,直把杨志、宣赞、韩滔、彭玘四人晾在一边,要么彼此大眼瞪小眼,要么眼睁睁瞧着凌振兴致勃勃,直恨不得拉着萧唐的手秉烛长谈,不肯放他离去。
“萧大人见经识经,博学多才。直叫小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凌振此时已彻底将萧唐当做志趣相投的知交好友,他一改前态,脸色心悦诚服,恭恭敬敬地向萧唐长长作揖说道。
萧唐赶忙扶起凌振,说道:“休恁地多礼,我与凌副使一番长谈也是受益良多。”其实萧唐在与这个当前时代造炮的行家里手印证新式火器、炮具的制造时,也在思虑其它后世威力强大的军用火器在这个时代研发的可行性。
然而萧唐也藏了后招,眼下的他还不能对凌振全盘托出,因为萧唐打算在绿林中培养的义军势力倘若有朝一日将与官军兵戎相见,而凌振这个军器监辖甲坊的副使炮手的发明如果真得到朝廷重视,难免不会叫自己手下的心腹兄弟反受其害。当然如果能叫这个凌振死心塌地助自己成就大事,萧唐也会叫这个轰天雷将他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凌振被萧唐托起身来,又说道:“蒙萧大人指点,小人铭感五内。大人但有差遣之处,小人无敢不从!”
--------------------------------------------------------------
注:关于前一章提到杨志的远方兄弟拦路虎杨温的事迹,以及王焕、徐京、张开、梅展等十节度的生平故事、人物背景,本书主要按他们各自在诸如《醉翁谈录》、《清平山堂话本》等宋明时节话本,以及杂剧戏曲中的人物原型进行描写,《水浒传》中也是将各话本杂剧中的人物汇集聚合而形成十节度的人物形象,所以并不冲突。
凌振此言一出,登时叫萧唐等一众人哭笑不得,心说这个轰天雷倒真是专心致志于制造炮具这项工作,这都已经到了废寝忘食,物我两忘的地步。
“这位便是都虞候萧任侠?不知传唤小人又有何贵干?”凌振听韩滔、彭玘介绍道来的是新上任的京西南路安抚使,又是殿前司都虞候,他也只能客气地向萧唐问道,只是神情间明显带着几分不耐。
萧唐不由笑着摇摇头,说道:“本官奉官家谕旨安抚京西南路诸州,遇到危害一方的强人务必要肃清其山寨,擒获众贼,拆毁巢穴。久闻炮手轰天雷凌振善使善造炮具,本官便欲差遣你与我同行,取我可取贼巢。”
凌振听罢,他不愿的神情更是写在脸上,凌振回头又望了望铺满桌案的炮局图样,心说往日京师禁军受调令出征时都不曾命我同行,我也乐得清闲有空余时候钻研军器,你却是如何知道我的名头,又非叫我受你差遣?叵耐官令在身,我又该如何回绝?
凌振与杨志受萧唐调令的反应真是截然相反,杨志见有受令立功的机会,他不止摩拳擦掌,牟足了劲要把握住这次机会,也对萧唐的的知遇提拔很是感激。可这个凌振倒好,这明明是次让他积累战功受提擢他官职的机会,这个凌振反倒百般不愿千般不肯,直嫌萧唐不顾他技术研究的热枕,耽误了宝贵的钻研创造的时间......
也难怪水浒中这个凌振被梁山好汉捉住后,只是担心京师内家人的安全,当宋江承诺将其家眷接上山后,这凌振便一口答应归降梁山。反正他热衷于制造炮具,京师军器监内他也不得重用,在哪不是研究?
萧唐本来就是慕名来访他凌振,见凌振这般态度倒也不想用军令强行命他随行,有凌振使炮的本事助阵固然是如虎添翼,却也不是非他不可。而且萧唐对这种热衷于技术研究者而不通世故的“天然呆”感觉并不坏,相反的还对他们比较尊敬,既然你不愿把握这次机会,我又何必强求?
萧唐正待向已将“逐客”二字写在脸上的凌振告辞时,他忽然瞄到凌振桌案上的一张图纸,见上面所绘的炮具是由根巨大的冲天柱支撑,在柱头轴头安放炮梢的投石机。便笑着向凌振问道:“凌炮手现在可是在研精究微这旋风炮的改良?”
凌振双眼一亮,说道:“正是如此,萧大人竟然也是懂行之人?”
萧唐走上前去,指了指图样上旋风炮炮梢末端,说道:“若在其一端装载重物,并使放置石弹的一端以绞盘滑轮下拉,放好石弹后斩断绳索,借重物下坠之势抛出石弹,其威力、射程岂不是更大些?”
“咦!?”凌振两眼放光,他欢声喜道:“大人所言正合我意!实不相瞒,小人也曾如此想过!!”
萧唐在后世对冷兵器战争史比较感兴趣,也曾查阅过不少宋元时期炮具的资料,此时所谓的炮具就是抛掷石弹用的抛石机(这般时节又唤作大礮,或石字旁之砲),并非是以炮尾用来盛装炮闩,炮膛做为击发炮弹的那种火炮。不过在宋时炮具所用的炮弹,已经出现火蒺藜、霹雳球等用于轰击敌军,起到烧伤、炸伤敌人并惊吓敌军人马的利器。诸如凌振的绰号轰天雷,也是来源于北宋时已发明出的一种唤作“震天雷”的火药武器,据记载这震天雷“铁罐盛药,以火点之,炮起火发,其声如雷,闻百里外,所爇围半亩之上,火点著甲铁皆透”。
凌振此时再看萧唐便是许久未见的亲朋好友,萧唐再以他印象里蒙古人不断发动侵略战争扩大疆土时所仰仗的回回炮资料一一与凌振印证,惊奇地发现这个轰天雷已经回回炮的制作和原理有了初步的构想与理解。
本来回回炮的发明者,是元初时西域木发里人阿老瓦丁,与西域旭烈人亦思马因这两个擅长造炮的专家。使得抛石机的发展从人力机、扭力机发展到配重式重型投石车的巅峰。宋时所用单梢、双梢、虎蹲等抛石车,须用数十人拉绳索,发射二十斤左右重量的石弹或炮弹,射程也不过80步,而重型的投石机须固定炮架,不仅十分笨重,最多可发近百斤重的石弹,射程也不过五十步。而那回回炮可发射的炮弹重量达一百五十斤,射程甚至可达近四百米!
这种军用技术的进步本就需要无数代人日积月累的知识积累,造炮能手凌振虽然隐隐摸清些门路,却又缺乏军器监支持他大胆实验自己的构想,便始终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而萧唐虽然汲取过中华战争史中各类兵器的进化与变迁,可毕竟只是纸面上的理解,只知其大致的概念,比不上凌振这个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造炮专家。
如今萧唐与凌振聊到一处,彼此都有破云见日之感,一番详谈下来。造炮时如何在梢端绑吊重物、又如何炮架上安装铁钩炮杆、如何在放射炮弹时,利用杠杆原理借力将大炮的威力发挥到极致......等诸般细节都有了些眉目。
萧唐与凌振聊得越来越入巷,不觉已过去大半个时辰,直把杨志、宣赞、韩滔、彭玘四人晾在一边,要么彼此大眼瞪小眼,要么眼睁睁瞧着凌振兴致勃勃,直恨不得拉着萧唐的手秉烛长谈,不肯放他离去。
“萧大人见经识经,博学多才。直叫小人茅塞顿开,醍醐灌顶!”凌振此时已彻底将萧唐当做志趣相投的知交好友,他一改前态,脸色心悦诚服,恭恭敬敬地向萧唐长长作揖说道。
萧唐赶忙扶起凌振,说道:“休恁地多礼,我与凌副使一番长谈也是受益良多。”其实萧唐在与这个当前时代造炮的行家里手印证新式火器、炮具的制造时,也在思虑其它后世威力强大的军用火器在这个时代研发的可行性。
然而萧唐也藏了后招,眼下的他还不能对凌振全盘托出,因为萧唐打算在绿林中培养的义军势力倘若有朝一日将与官军兵戎相见,而凌振这个军器监辖甲坊的副使炮手的发明如果真得到朝廷重视,难免不会叫自己手下的心腹兄弟反受其害。当然如果能叫这个凌振死心塌地助自己成就大事,萧唐也会叫这个轰天雷将他的才能发挥到最大化......
凌振被萧唐托起身来,又说道:“蒙萧大人指点,小人铭感五内。大人但有差遣之处,小人无敢不从!”
--------------------------------------------------------------
注:关于前一章提到杨志的远方兄弟拦路虎杨温的事迹,以及王焕、徐京、张开、梅展等十节度的生平故事、人物背景,本书主要按他们各自在诸如《醉翁谈录》、《清平山堂话本》等宋明时节话本,以及杂剧戏曲中的人物原型进行描写,《水浒传》中也是将各话本杂剧中的人物汇集聚合而形成十节度的人物形象,所以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