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 琢磨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太液池上清风徐徐,虽然还是在正月里,但湖面上的冰凌已然消失不见,只余一泓碧水,在这徐徐清风里波光粼粼。
湖畔的柳枝上残雪消融,随着风声,轻摇款摆,仿佛婀娜少女,轻盈的舞动着秀美的身姿,哪怕并无一丝绿意,看起来也让人格外心喜。
李治随手揽过伸至亭边的一枝垂柳,象是极有兴趣的细细研究着柳枝上饱满的叶芽,若有所得的频频点头。
“嗯!看起来,过不了多少日子,这柳枝儿就该吐绿了!”
魏国公王仁祐坐在李治的下手,神情古怪。
一身从早上就没换下来的朝服紧紧的裹在身上,不知怎么的,让他竟觉得有些气闷,李治脸上似有若无的那一丝笑意更是让他益发的烦燥起来。
“皇上!臣听闻皇上除夕当日未曾同皇后娘娘一同守岁,不知可有此事?”王仁祐的脸色不太好看,语声沉沉的,象是强自压抑着什么。
“嗯!确有此事,魏国公便是为此事而来么?”李治状似心不在焉的啜了口茶水,眼角的余光却紧紧的盯着王仁祐面上的表情。
“皇上!”王仁祐面颊一抽,强忍住怒气开言道:“祖宗规矩,除夕为一年之终末,迎新年之始,按例,皇上应与皇后一同守岁,以为来年国祚祈福,皇上怎可如此轻忽社稷之事?”
“朕不过是一时忘记了,魏国公不必介怀。”李治微笑着望向王仁祐,眼中却是一片冷冽。
这是想要拿祖宗规矩来命令他么?王仁祐未免也太异想天开!规矩?规矩都是人定的,既然有人定,就要有人破!
“皇上!此例不可开!”王仁祐起身对着李治一躬身就跪了下去,继续道:“虽然老臣之女为当今皇后,但是为了我大唐社稷,老臣还是要劝阻皇上,祖宗规矩,嫡庶之别,皇上定要严守,没了这层规矩在,我大唐危矣!”
“嫡庶之别?祖宗规矩?”李治眼中的笑意有些讥诮,淡淡的话声里听不出喜怒。
“那依魏国公的意思,先帝当初也没有遵守这些规矩,我大唐岂不是早就该危矣了么?”
“老臣并非此意!”王仁祐脸色陡变,他只顾拿着规矩二字说得痛快,却忘了那位太宗皇上当初就并不是什么守规矩的人!
一想到侮蔑先皇这个重罪,王仁祐就忍不住一阵冷汗,忙重重的叩下了头去。
“行了!魏国公!朕明白你的意思,你不用再说。”李治笑着挥了挥手,拉起的弧度却没有延伸到眼底。
“若是魏国公这么急着来见朕就是为了说这个,朕已经知道,魏国公可以退下了。皇后是你女儿,你的心情朕也明白,只是内外有别,这宫中之事,魏国公就不用操心了,朕自有分寸。”
李治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头发已然半白的王仁祐,眼中的光芒闪烁不定。王仁祐会在下朝后急急忙忙的来找他早已是他心中有数的事情。
令李治没有想到的是,王仁祐见了他,所谈的并不是恩科之事,却反而说起来除夕夜守岁的事。看来王玉燕这个嫡女待字闺中之时还是颇得王仁祐喜爱的,不然,他也不会在见到自己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替女儿讨个说法。
似乎要重新看待自己的这个皇后啊!李治慢慢的敲打着面前的石台,嘴角露出了在看到王仁祐以来第一个看似温和的微笑。
王仁祐跪在李治的面前,微微低下的头颅挡住了面前李治的目光,紧咬的牙关几乎要将口中有些动摇的牙齿咬碎。
面前这个男人是当今大唐的皇帝!哪怕他明知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改变这一切。
虽然这位皇帝还有些忌惮他王家背后庞大的世家势力,但这个局面也在渐渐改变,如今的世家大族中,足以与新生那些大臣们争一日之长短的人越来越少,到了现在永徽三年,世家大族中的子弟多在礼部和工部任职,而最为重要的刑部、吏部、兵部,世家大族的势力却在大幅度的缩水,这也是他不得不低下头来委曲求全的原因。
他需要时间来布署,来让世家的势力更加的巩固,而这些都建立在皇后能够怀上皇嗣的基础上,如果皇后怀了龙种,只要诞下皇子,那么便能稳坐中宫之位,到时,一旦皇上有了个万一……那么,天下就会是他王家的天下,王家也必然能够千秋万世!
可现在皇上的态度却让他不寒而栗,这样毫无顾忌的表明他对皇后的轻忽,这让王仁祐面前的局势变得异常被动,卢家的家主已经不止一次表明他的不满了,甚至前不久还提出了送卢家女进宫的打算。
如果卢家女进了宫,那玉燕怎么办?
“皇上圣明!老臣此来倒并不全是为了此事,说到底,此事还是皇上家事,老臣只不过是为皇上提个醒,不愿皇上因一时疏忽坏了祖宗基业而已。”王仁祐压住心头怒气,微微顿首道。
“多谢魏国公提醒,朕定多加注意。”李治好整以睱的掸了掸袖子,抬了抬手,示意王仁祐仍回原位坐下。
“老臣此来其实是为了一件小事,只是关系到先帝,所以才在下朝之后特来请示皇上。”王仁祐状似无意的开口道。
“哦?是何事?”李治挑了挑眉,眼光一扫间,敏锐的发觉了王仁祐脸上一闪而过的阴翳。
“老臣得皇上厚爱,得掌礼部,日日经心,不敢稍疏。不想日前,老臣忽然得了一个消息,原在感业寺中清修的先帝遗妃竟然于年前走失了一位,因事涉先帝,故老臣不得不上报于皇上,还请皇上定夺。”
王仁祐慢条斯理的说道,眼中的光芒明灭不定,似窥视,似得意。
“哦?竟有此事?”李治状极惊讶,心中却不由一哂。
看来王仁祐是终于忍不住了!
“老臣也有些不信,不过,据臣派礼部郎官去查验,感业寺中原有遗妃人数,除去这些年故去的,确实有一人不在寺中,老臣百思不得其解,问询感业寺住持时,那住持竟然一问三不知,老臣惶恐,只得来报皇上,还望皇上下旨彻查!”
王仁祐看向李治,心中暗暗鄙视李治的故作姿态。
人都已经被他带走了,如今却还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打量他王仁祐是傻子么?
“嗯!此事确实蹊跷,事关先帝声誉,必须派人彻查!”李治寒着脸开口,回身扫过小成子,摆了摆手道:“小成子!替朕宣秦将军进来。”
小成子利落的一摆手中拂尘,躬身道:“是!”
王仁祐看着李治摆手将小成子支出了亭子,脸上的笑意忽然明显了起来,端起面前放了半日早已冷掉的茶水,一口喝尽。
“魏国公为国事操劳,实在是劳苦功高,朕心甚慰啊!”李治笑看着王仁祐拿腔作势的模样,浑不在意的将桌上的枣泥桃仁糕推到王仁祐面前。
“多谢皇上!”王仁祐笑眯眯的拈过一只枣泥糕,放到嘴边咬了一口。
“皇上!此次恩科关系重大,不知皇上对于主考可有了定论?今日朝堂之上争执甚烈,此事还是早作决断的好啊!”
咽下了枣泥糕,王仁祐话头一转,忽然对着李治说道。
李治似笑非笑的看着王仁祐,淡淡道:“不知魏国公有何高见?”
“我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人才辈出,皇上开恩科实是于我大唐有莫大禆益,只不过……我大唐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良莠不齐,若凭一人之力,只怕难以尽辨天下英才!”
王仁祐说到此,语气一顿,停了片刻方道:“老臣认为,不若在十道之内,由各处官绅名流推举有德行之人参考,这样一来,有才而无德之人才不会祸乱我大唐社稷!”
王仁祐此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各州各道,寒门学子都大大多过世家子弟,如果任由皇上尽收天下英才,那么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一旦入了官门,又有禇遂良、长孙无忌这些人在背后操纵,那么世家大族便会危在旦夕。
这也是为什么王仁祐会在此时突然提出感业寺这个敏感事件的原因,他只以拿这件事做为筹码,来换取李治的妥协。
现在,他的条件已经开了出来,漫天要价的下一步就看李治如何落地还钱了!
“魏国公此言甚有道理,恩科之事,朕也颇为头痛啊!”李治抚了抚额角,做出一副头痛不已的模样,接着道:“按照长孙大人的意思,恩科既然名为恩科,自然要天下士子皆能入学参考才是,可这取士一道,却实在是难啊!”
“皇上!恩科事关社稷,皇上大意不得啊!”王仁祐正色劝道。
李治的回避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这件事,却由不得他顾左右而言他,自己既然提出了这个条件,李治便是再不愿,也得说出个道道来才行。
“这样吧!朕与长孙大人商量看看,若然魏国公觉得一人主考不足以尽取天下名士,那咱们就多设几名考官,这样,也好多取几名士子,魏国公以为如何?”李治慢悠悠的回道。
王仁祐的条件在他的预料之中,自古以名取士已是惯例,世家大族中人更是多在这些名士之列。若是多加一名世家主考,那么按照经义和进士科的考试规矩,自然会有不少人是出自世家大族。
听了李治的打算,王仁祐神色间微微有些失望,看李治的样子,取士从声望上取只怕已是行不通了,这主考么……若是真能添上几个世家之人,单凭禇遂良一人,倒也许还有些回旋的余地。
只是……难道感业寺之事还不足以影响到李治么?自己是不是应该考虑卢家所说的那个法子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
太液池上清风徐徐,虽然还是在正月里,但湖面上的冰凌已然消失不见,只余一泓碧水,在这徐徐清风里波光粼粼。
湖畔的柳枝上残雪消融,随着风声,轻摇款摆,仿佛婀娜少女,轻盈的舞动着秀美的身姿,哪怕并无一丝绿意,看起来也让人格外心喜。
李治随手揽过伸至亭边的一枝垂柳,象是极有兴趣的细细研究着柳枝上饱满的叶芽,若有所得的频频点头。
“嗯!看起来,过不了多少日子,这柳枝儿就该吐绿了!”
魏国公王仁祐坐在李治的下手,神情古怪。
一身从早上就没换下来的朝服紧紧的裹在身上,不知怎么的,让他竟觉得有些气闷,李治脸上似有若无的那一丝笑意更是让他益发的烦燥起来。
“皇上!臣听闻皇上除夕当日未曾同皇后娘娘一同守岁,不知可有此事?”王仁祐的脸色不太好看,语声沉沉的,象是强自压抑着什么。
“嗯!确有此事,魏国公便是为此事而来么?”李治状似心不在焉的啜了口茶水,眼角的余光却紧紧的盯着王仁祐面上的表情。
“皇上!”王仁祐面颊一抽,强忍住怒气开言道:“祖宗规矩,除夕为一年之终末,迎新年之始,按例,皇上应与皇后一同守岁,以为来年国祚祈福,皇上怎可如此轻忽社稷之事?”
“朕不过是一时忘记了,魏国公不必介怀。”李治微笑着望向王仁祐,眼中却是一片冷冽。
这是想要拿祖宗规矩来命令他么?王仁祐未免也太异想天开!规矩?规矩都是人定的,既然有人定,就要有人破!
“皇上!此例不可开!”王仁祐起身对着李治一躬身就跪了下去,继续道:“虽然老臣之女为当今皇后,但是为了我大唐社稷,老臣还是要劝阻皇上,祖宗规矩,嫡庶之别,皇上定要严守,没了这层规矩在,我大唐危矣!”
“嫡庶之别?祖宗规矩?”李治眼中的笑意有些讥诮,淡淡的话声里听不出喜怒。
“那依魏国公的意思,先帝当初也没有遵守这些规矩,我大唐岂不是早就该危矣了么?”
“老臣并非此意!”王仁祐脸色陡变,他只顾拿着规矩二字说得痛快,却忘了那位太宗皇上当初就并不是什么守规矩的人!
一想到侮蔑先皇这个重罪,王仁祐就忍不住一阵冷汗,忙重重的叩下了头去。
“行了!魏国公!朕明白你的意思,你不用再说。”李治笑着挥了挥手,拉起的弧度却没有延伸到眼底。
“若是魏国公这么急着来见朕就是为了说这个,朕已经知道,魏国公可以退下了。皇后是你女儿,你的心情朕也明白,只是内外有别,这宫中之事,魏国公就不用操心了,朕自有分寸。”
李治居高临下的看着跪在自己面前,头发已然半白的王仁祐,眼中的光芒闪烁不定。王仁祐会在下朝后急急忙忙的来找他早已是他心中有数的事情。
令李治没有想到的是,王仁祐见了他,所谈的并不是恩科之事,却反而说起来除夕夜守岁的事。看来王玉燕这个嫡女待字闺中之时还是颇得王仁祐喜爱的,不然,他也不会在见到自己之后第一反应就是替女儿讨个说法。
似乎要重新看待自己的这个皇后啊!李治慢慢的敲打着面前的石台,嘴角露出了在看到王仁祐以来第一个看似温和的微笑。
王仁祐跪在李治的面前,微微低下的头颅挡住了面前李治的目光,紧咬的牙关几乎要将口中有些动摇的牙齿咬碎。
面前这个男人是当今大唐的皇帝!哪怕他明知自己的女儿受了委屈,可却没有任何的办法改变这一切。
虽然这位皇帝还有些忌惮他王家背后庞大的世家势力,但这个局面也在渐渐改变,如今的世家大族中,足以与新生那些大臣们争一日之长短的人越来越少,到了现在永徽三年,世家大族中的子弟多在礼部和工部任职,而最为重要的刑部、吏部、兵部,世家大族的势力却在大幅度的缩水,这也是他不得不低下头来委曲求全的原因。
他需要时间来布署,来让世家的势力更加的巩固,而这些都建立在皇后能够怀上皇嗣的基础上,如果皇后怀了龙种,只要诞下皇子,那么便能稳坐中宫之位,到时,一旦皇上有了个万一……那么,天下就会是他王家的天下,王家也必然能够千秋万世!
可现在皇上的态度却让他不寒而栗,这样毫无顾忌的表明他对皇后的轻忽,这让王仁祐面前的局势变得异常被动,卢家的家主已经不止一次表明他的不满了,甚至前不久还提出了送卢家女进宫的打算。
如果卢家女进了宫,那玉燕怎么办?
“皇上圣明!老臣此来倒并不全是为了此事,说到底,此事还是皇上家事,老臣只不过是为皇上提个醒,不愿皇上因一时疏忽坏了祖宗基业而已。”王仁祐压住心头怒气,微微顿首道。
“多谢魏国公提醒,朕定多加注意。”李治好整以睱的掸了掸袖子,抬了抬手,示意王仁祐仍回原位坐下。
“老臣此来其实是为了一件小事,只是关系到先帝,所以才在下朝之后特来请示皇上。”王仁祐状似无意的开口道。
“哦?是何事?”李治挑了挑眉,眼光一扫间,敏锐的发觉了王仁祐脸上一闪而过的阴翳。
“老臣得皇上厚爱,得掌礼部,日日经心,不敢稍疏。不想日前,老臣忽然得了一个消息,原在感业寺中清修的先帝遗妃竟然于年前走失了一位,因事涉先帝,故老臣不得不上报于皇上,还请皇上定夺。”
王仁祐慢条斯理的说道,眼中的光芒明灭不定,似窥视,似得意。
“哦?竟有此事?”李治状极惊讶,心中却不由一哂。
看来王仁祐是终于忍不住了!
“老臣也有些不信,不过,据臣派礼部郎官去查验,感业寺中原有遗妃人数,除去这些年故去的,确实有一人不在寺中,老臣百思不得其解,问询感业寺住持时,那住持竟然一问三不知,老臣惶恐,只得来报皇上,还望皇上下旨彻查!”
王仁祐看向李治,心中暗暗鄙视李治的故作姿态。
人都已经被他带走了,如今却还在自己面前摆出一副什么都不知道的模样,打量他王仁祐是傻子么?
“嗯!此事确实蹊跷,事关先帝声誉,必须派人彻查!”李治寒着脸开口,回身扫过小成子,摆了摆手道:“小成子!替朕宣秦将军进来。”
小成子利落的一摆手中拂尘,躬身道:“是!”
王仁祐看着李治摆手将小成子支出了亭子,脸上的笑意忽然明显了起来,端起面前放了半日早已冷掉的茶水,一口喝尽。
“魏国公为国事操劳,实在是劳苦功高,朕心甚慰啊!”李治笑看着王仁祐拿腔作势的模样,浑不在意的将桌上的枣泥桃仁糕推到王仁祐面前。
“多谢皇上!”王仁祐笑眯眯的拈过一只枣泥糕,放到嘴边咬了一口。
“皇上!此次恩科关系重大,不知皇上对于主考可有了定论?今日朝堂之上争执甚烈,此事还是早作决断的好啊!”
咽下了枣泥糕,王仁祐话头一转,忽然对着李治说道。
李治似笑非笑的看着王仁祐,淡淡道:“不知魏国公有何高见?”
“我大唐十道,三百六十州,人才辈出,皇上开恩科实是于我大唐有莫大禆益,只不过……我大唐地域广大,人口众多,良莠不齐,若凭一人之力,只怕难以尽辨天下英才!”
王仁祐说到此,语气一顿,停了片刻方道:“老臣认为,不若在十道之内,由各处官绅名流推举有德行之人参考,这样一来,有才而无德之人才不会祸乱我大唐社稷!”
王仁祐此言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各州各道,寒门学子都大大多过世家子弟,如果任由皇上尽收天下英才,那么那些出身寒微的学子,一旦入了官门,又有禇遂良、长孙无忌这些人在背后操纵,那么世家大族便会危在旦夕。
这也是为什么王仁祐会在此时突然提出感业寺这个敏感事件的原因,他只以拿这件事做为筹码,来换取李治的妥协。
现在,他的条件已经开了出来,漫天要价的下一步就看李治如何落地还钱了!
“魏国公此言甚有道理,恩科之事,朕也颇为头痛啊!”李治抚了抚额角,做出一副头痛不已的模样,接着道:“按照长孙大人的意思,恩科既然名为恩科,自然要天下士子皆能入学参考才是,可这取士一道,却实在是难啊!”
“皇上!恩科事关社稷,皇上大意不得啊!”王仁祐正色劝道。
李治的回避在他的意料之中,只是这件事,却由不得他顾左右而言他,自己既然提出了这个条件,李治便是再不愿,也得说出个道道来才行。
“这样吧!朕与长孙大人商量看看,若然魏国公觉得一人主考不足以尽取天下名士,那咱们就多设几名考官,这样,也好多取几名士子,魏国公以为如何?”李治慢悠悠的回道。
王仁祐的条件在他的预料之中,自古以名取士已是惯例,世家大族中人更是多在这些名士之列。若是多加一名世家主考,那么按照经义和进士科的考试规矩,自然会有不少人是出自世家大族。
听了李治的打算,王仁祐神色间微微有些失望,看李治的样子,取士从声望上取只怕已是行不通了,这主考么……若是真能添上几个世家之人,单凭禇遂良一人,倒也许还有些回旋的余地。
只是……难道感业寺之事还不足以影响到李治么?自己是不是应该考虑卢家所说的那个法子呢?(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www.qidian.com,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