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8章 启东 7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再三,我还是决定到安东去走一趟。
当然了,是带着相应规模的部队去的。
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交底,来人可是名义上那位罗思恭的嫡亲长兄,也是这一房的当家,添为七位家老之一。
能让他亲自前来的理由,则是因为北朝的压制和渗透。安东大罗氏近些年,不可避免的出现某种颓势和下滑,就连昔日作为从属和臣下的分藩,也多少出现了某种动摇和首鼠两端的态度。
因此,不免想到了像我这个有所往来远支同宗,希望在新任家主继立的仪式上,扮演外援的身份以张声势。而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有代价的借兵之议。但是一切前提和条件是,希望我能以罗氏重要宗亲的身份,亲自到安东去走一趟。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大罗氏为首安东诸侯,作为贸易伙伴和商业往来对象的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占了北地外海贸易来源的近一小半。
剩下的才是东海三藩的新罗藩和扶桑藩各占的两成到一成半的份额;然后新罗藩因为内乱的缘故,已经不能指望稳定的出货了。而扶桑藩的生意,则更像是一种赶场的战争财,也不知道还能够做多久。
剩下的则是更远的极北之地,与那些常年生活在针叶林地带,冻土边缘和冰原之间的流鬼藩(古堪察加半岛)、窟说藩(库页群岛)等地的氏族部姓。不过,因为当地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一年还做不了几次生意,就已经进入封冻期了
真要是因为某种变故断掉这个来源的话,还真是影响甚大,不可不防和早做打算了。
根据广府本家的通讯,如今国朝的经济体系,受到北伐失利的影响和后续战事的拖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退和颓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恢复和景气。
由此造成的数轮破产浪潮,以及那些被本家乘火打劫,用淮东提供的财力,拼命低价收并下来,而坑蒙拐骗的连人带设备想办法迁移到淮东的,各种行业相关的做坊工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为了国朝在内地发起的中线和西线攻势,大本营已经开始着手削弱包括怀东在内,其他方向的投入了,而且这个趋势还将可能持续下去。
不得不让人有所预备和对应。毕竟当年以海贸自立的登州镇,需要养活的不过是胶东一隅的十数万户口,而如今淮东镇的治下,又何止数倍于此呢。
因此,根据第五平为首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进行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结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契机和开端。
既然区区新罗藩一个海阳金氏的变故,都能让人淮东主动介入,而开拓一片下辖飞地来作为获得粮食劳力的渠道,那更别说在外海贸易量依仗更大的安东大罗氏了。
但是同时,却比较坚决的反对我亲自带队前往,而是建议派出足够身份的代表就够了。只是并没有被我接受而已。
虽然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但目前安东大罗氏的分藩领有,包括了居城所在的辽城州(今辽宁省辽阳附近)在内,还据有辽东半岛上的安市州(丹东市附近)、建安州(辽宁营口)、积利州(今大连),乃至仓岩州(辽宁吉安)等大片地方,
从而与以辽西郡为根本,据有怀远、燕郡、汝罗、巫阆四大守捉的另一支安东大诸侯薛氏,可以说是隔海相望,而相爱相杀多年。
再加上隔上几年,营州境内北朝的安东行营,都会北面的延津州(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部)杀过来,步步为营的抢占地盘和人口。
而在这两路两路交夹,将大罗氏为首的安东本地诸侯势力,给长期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首当其冲罗氏在北面的领地,已经被削夺的厉害。一些衷心臣属的家系甚至因此出现了灭门和断代。
直到这些年乘着北朝严重暗弱而自顾不暇,才反攻倒算的恢复了一些旧观。
因此,安东罗氏为首,倾向和亲附南朝的安东诸侯,甚至还在北伐当中,主动组织和提供了一只万余人的联军,以助战藩兵的身份,投入到东南路的帅司旗下作战。然后大多都损失在了进军洛都的外围攻势当中。
其中还有三小营安东兵,被阴差阳错的划到了我的麾下,而成为最初的辅军第七大队,以及现今青州守捉军的防戍营序列里,与倭人营、巨野营、陈桥营、清溪营并列的,为数不多拥有专属字号营头之一的安东营。
但是不管怎么说,积年累月损失的人口和军力,还有形形色色的财力,却是没有那么容易恢复过来的,这也是大罗氏这些年积极对外进行海贸的动力和缘故之一。
按照对方的安排,我完全可以从就近取道,与莱州湾杳然对望的都里镇(今旅顺口)登岸,海程比去新罗的距离还要短得多。
然后再从辽东半岛南端的积利州,也就是后世大连所在,直接走颇为安全陆路抵达辽城州,因为这一代全是大罗氏领有的地盘,或是分属的臣下分家。可以为我带来的亲卫部队,提供各种补给和便利。
当然,这其中也有因为我在新罗藩大张旗鼓的作为,经过海路的流传和散布之后,也不可避免传到了安东大罗氏耳中的缘故。
有这位名义上兄长的来人在,我也更加了解了一番如今安东道的局面。
如今,安东道三十三州,外加安东都护下的九都督府。虽然比起故高句丽全盛的时代,尚有不如(主要因为内乱和纷争的持续削弱,导致边缘地区的土族势力脱离和自立)。但却依旧囊括了大氏渤海国在内东北诸国的故地。
并且在唐人所能够定居和扎根的地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道州郡县行政体系,而非过往的那种松散不定,只提供有限贡赋和军役,而大部分时间自行其是的各种羁縻属,可以相比的。
当然,在整个经营和开拓的过程中,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是温情脉脉式的田园牧歌作风。从改土归流再到移民填户和对土族的归化改造,总是不乏一些既得利益的受损者。
因此,总有为数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著部帐和氏族,在不识趣或者不甘心的情绪当中,化作为了被大唐的历史车轮,碾碎碾过的诸多碎土石块之一。
在此期间,如果能够侥幸有人幸存下来的话,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在海藩的种植园和开拓地里,以藩奴的身份继续发挥剩余价值,重新开始另一段人生和将来。
因此,在大唐中兴以后的数百年间,这种腾地换种和归化的过程,还在断断续续的进行着。
就算在分藩之后,这种格局和体制也被保全沿袭了下来,而成为各家通用的常态,因此,从语言衣冠的人文风俗上说,大多数地方已经与汉地相差不大了。
因此,现今的安东都护府内,除了在较为富庶的南部,长久东西对峙的罗氏和薛氏两大体系之外,还有一个相对松散北部联盟,主要是来自相对贫瘠而苦寒,而靠近草原地带的北方诸侯。
主要散步在铁利都督府(吉林西部治今佳木斯)到忽汗州(敦化)之间。他们大多数以厌倦了两大世系之间的内战动乱,而乘着原本拥有压倒性力量的,薛氏和罗氏都被严重削弱之际,纷纷脱离抽身出来抱团,隐然成为第三股势力。
不过,因为是松散的联盟,再加上地广土瘠,残余的土蛮杂处,他们的立场也比较混乱,除了不参战之外,很难形成步调一致的结果,反倒是与邻近的草原部族势力,相互攻掠而打得不可开交。
如果,有一方试图予以压制和威胁的话,他们就会抱团起来共同对抗,而倾向另一方,由此形成某种有限的平衡。
只是偶然,还会被一方劝诱南下袭扰,而打破这个平衡,陷入新一轮乱战当中;这也成为罗氏或是薛氏,长期无法投入全力对抗彼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相比在北朝的体制下,已经形同藩镇化的薛氏及其追随者;作为罗氏外围和追随的本地诸侯,则还剩下大小二十几家。
其中大都集中在辽郡后方,鸭绿江到萨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内,因为长期受到罗氏的庇护,而按照从属盟约提供相应劳役、兵员和财赋。
只是,因为新罗江原道发生的,后百济复国之乱,这些地方的诸侯,也有些不安稳起来了。
思前想后权衡利弊再三,我还是决定到安东去走一趟。
当然了,是带着相应规模的部队去的。
一方面是因为对方的交底,来人可是名义上那位罗思恭的嫡亲长兄,也是这一房的当家,添为七位家老之一。
能让他亲自前来的理由,则是因为北朝的压制和渗透。安东大罗氏近些年,不可避免的出现某种颓势和下滑,就连昔日作为从属和臣下的分藩,也多少出现了某种动摇和首鼠两端的态度。
因此,不免想到了像我这个有所往来远支同宗,希望在新任家主继立的仪式上,扮演外援的身份以张声势。而在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考虑有代价的借兵之议。但是一切前提和条件是,希望我能以罗氏重要宗亲的身份,亲自到安东去走一趟。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与大罗氏为首安东诸侯,作为贸易伙伴和商业往来对象的比例,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占了北地外海贸易来源的近一小半。
剩下的才是东海三藩的新罗藩和扶桑藩各占的两成到一成半的份额;然后新罗藩因为内乱的缘故,已经不能指望稳定的出货了。而扶桑藩的生意,则更像是一种赶场的战争财,也不知道还能够做多久。
剩下的则是更远的极北之地,与那些常年生活在针叶林地带,冻土边缘和冰原之间的流鬼藩(古堪察加半岛)、窟说藩(库页群岛)等地的氏族部姓。不过,因为当地气候和季节的限制,一年还做不了几次生意,就已经进入封冻期了
真要是因为某种变故断掉这个来源的话,还真是影响甚大,不可不防和早做打算了。
根据广府本家的通讯,如今国朝的经济体系,受到北伐失利的影响和后续战事的拖累,已经呈现出明显的衰退和颓势了,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有所恢复和景气。
由此造成的数轮破产浪潮,以及那些被本家乘火打劫,用淮东提供的财力,拼命低价收并下来,而坑蒙拐骗的连人带设备想办法迁移到淮东的,各种行业相关的做坊工场,就是最好的证明。
而为了国朝在内地发起的中线和西线攻势,大本营已经开始着手削弱包括怀东在内,其他方向的投入了,而且这个趋势还将可能持续下去。
不得不让人有所预备和对应。毕竟当年以海贸自立的登州镇,需要养活的不过是胶东一隅的十数万户口,而如今淮东镇的治下,又何止数倍于此呢。
因此,根据第五平为首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进行风险和收益评估的结果,认为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契机和开端。
既然区区新罗藩一个海阳金氏的变故,都能让人淮东主动介入,而开拓一片下辖飞地来作为获得粮食劳力的渠道,那更别说在外海贸易量依仗更大的安东大罗氏了。
但是同时,却比较坚决的反对我亲自带队前往,而是建议派出足够身份的代表就够了。只是并没有被我接受而已。
虽然已经被削弱了不少,但目前安东大罗氏的分藩领有,包括了居城所在的辽城州(今辽宁省辽阳附近)在内,还据有辽东半岛上的安市州(丹东市附近)、建安州(辽宁营口)、积利州(今大连),乃至仓岩州(辽宁吉安)等大片地方,
从而与以辽西郡为根本,据有怀远、燕郡、汝罗、巫阆四大守捉的另一支安东大诸侯薛氏,可以说是隔海相望,而相爱相杀多年。
再加上隔上几年,营州境内北朝的安东行营,都会北面的延津州(科尔沁左翼后旗东部)杀过来,步步为营的抢占地盘和人口。
而在这两路两路交夹,将大罗氏为首的安东本地诸侯势力,给长期压制的喘不过气来。特别是首当其冲罗氏在北面的领地,已经被削夺的厉害。一些衷心臣属的家系甚至因此出现了灭门和断代。
直到这些年乘着北朝严重暗弱而自顾不暇,才反攻倒算的恢复了一些旧观。
因此,安东罗氏为首,倾向和亲附南朝的安东诸侯,甚至还在北伐当中,主动组织和提供了一只万余人的联军,以助战藩兵的身份,投入到东南路的帅司旗下作战。然后大多都损失在了进军洛都的外围攻势当中。
其中还有三小营安东兵,被阴差阳错的划到了我的麾下,而成为最初的辅军第七大队,以及现今青州守捉军的防戍营序列里,与倭人营、巨野营、陈桥营、清溪营并列的,为数不多拥有专属字号营头之一的安东营。
但是不管怎么说,积年累月损失的人口和军力,还有形形色色的财力,却是没有那么容易恢复过来的,这也是大罗氏这些年积极对外进行海贸的动力和缘故之一。
按照对方的安排,我完全可以从就近取道,与莱州湾杳然对望的都里镇(今旅顺口)登岸,海程比去新罗的距离还要短得多。
然后再从辽东半岛南端的积利州,也就是后世大连所在,直接走颇为安全陆路抵达辽城州,因为这一代全是大罗氏领有的地盘,或是分属的臣下分家。可以为我带来的亲卫部队,提供各种补给和便利。
当然,这其中也有因为我在新罗藩大张旗鼓的作为,经过海路的流传和散布之后,也不可避免传到了安东大罗氏耳中的缘故。
有这位名义上兄长的来人在,我也更加了解了一番如今安东道的局面。
如今,安东道三十三州,外加安东都护下的九都督府。虽然比起故高句丽全盛的时代,尚有不如(主要因为内乱和纷争的持续削弱,导致边缘地区的土族势力脱离和自立)。但却依旧囊括了大氏渤海国在内东北诸国的故地。
并且在唐人所能够定居和扎根的地方,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道州郡县行政体系,而非过往的那种松散不定,只提供有限贡赋和军役,而大部分时间自行其是的各种羁縻属,可以相比的。
当然,在整个经营和开拓的过程中,自然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是温情脉脉式的田园牧歌作风。从改土归流再到移民填户和对土族的归化改造,总是不乏一些既得利益的受损者。
因此,总有为数众多知名或不知名的土著部帐和氏族,在不识趣或者不甘心的情绪当中,化作为了被大唐的历史车轮,碾碎碾过的诸多碎土石块之一。
在此期间,如果能够侥幸有人幸存下来的话,将会以另一种方式,在海藩的种植园和开拓地里,以藩奴的身份继续发挥剩余价值,重新开始另一段人生和将来。
因此,在大唐中兴以后的数百年间,这种腾地换种和归化的过程,还在断断续续的进行着。
就算在分藩之后,这种格局和体制也被保全沿袭了下来,而成为各家通用的常态,因此,从语言衣冠的人文风俗上说,大多数地方已经与汉地相差不大了。
因此,现今的安东都护府内,除了在较为富庶的南部,长久东西对峙的罗氏和薛氏两大体系之外,还有一个相对松散北部联盟,主要是来自相对贫瘠而苦寒,而靠近草原地带的北方诸侯。
主要散步在铁利都督府(吉林西部治今佳木斯)到忽汗州(敦化)之间。他们大多数以厌倦了两大世系之间的内战动乱,而乘着原本拥有压倒性力量的,薛氏和罗氏都被严重削弱之际,纷纷脱离抽身出来抱团,隐然成为第三股势力。
不过,因为是松散的联盟,再加上地广土瘠,残余的土蛮杂处,他们的立场也比较混乱,除了不参战之外,很难形成步调一致的结果,反倒是与邻近的草原部族势力,相互攻掠而打得不可开交。
如果,有一方试图予以压制和威胁的话,他们就会抱团起来共同对抗,而倾向另一方,由此形成某种有限的平衡。
只是偶然,还会被一方劝诱南下袭扰,而打破这个平衡,陷入新一轮乱战当中;这也成为罗氏或是薛氏,长期无法投入全力对抗彼此,的重要原因之一。
而相比在北朝的体制下,已经形同藩镇化的薛氏及其追随者;作为罗氏外围和追随的本地诸侯,则还剩下大小二十几家。
其中大都集中在辽郡后方,鸭绿江到萨水流域的广大地区内,因为长期受到罗氏的庇护,而按照从属盟约提供相应劳役、兵员和财赋。
只是,因为新罗江原道发生的,后百济复国之乱,这些地方的诸侯,也有些不安稳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