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御史大夫邴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因为御史大夫及其属官不仅负责监察百官,还要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汉制,皇帝的诏令由御史大夫向丞相颁布,丞相再向诸侯王颁布,同时由御史中丞向各郡守颁布。
从某种意义上说,御史大夫比总领百官的丞相更亲近天子。
霍光薨后,魏相以御史大夫给事中,地节三年,代韦贤为相,太子太傅邴吉迁为御史大夫。
郭谒听完皇太后的吩咐,动作一僵,跪在案前,一动不动。
倚华在皇太后身侧,闻言也是一愣,随即抬头,却没有将信简交给郭谒的意思,犹豫地进言:“中长秋去只怕不合适……”
上官太后闻言皱眉:“你去更不合适。”从没有女官入外朝官署的先例。
郭谒伏首而言,身子竟有些颤抖:“臣与御史大夫……有些不愉快……”
上官太后对某些旧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摆手道:“那就请长信少府转交。”
“诺。”郭谒不敢再啰嗦,立刻应诺,伸手示意倚华将信简交给自己。
倚华却又改了主意:“陛下,婢子以为还是中长秋前去为好。”
“为何?”郭谒有些急了。
倚华见上官太后只是看着自己,并没有作决定的意思,便继续道:“中长秋与御史大夫若有误会,还是借此机会解释清楚,以免朝官因中长秋误会陛下。”
这话倒让上官太后不能不追究。
“究竟有什么故事?”上官太后本就因此事心情不佳,此时更觉不耐。
这一次,倚华却不开口,郭谒只能自己回答:“孝武皇帝崩前,有望气者言长安狱有天子气……”
“这事儿,我听说过。”上官太后不想听他纠缠旁枝末节的事情,断然地截住他的话,“卿做了什么?”
郭谒咽了口唾沫:“奉诏去今上所在郡邸狱的正是卑臣!”
上官太后惊讶不已,盯着他看了半晌,才慢慢点头:“……那就你去吧!”
“……诺……”
*****
站在御史大夫寺的门外,郭谒的心情异常纠结,偏偏又是在宫中,别说原地打转,就是久立不行都不可以,便是他在门前犹豫的这点工夫,已经有卫士频频注目,并不时地交换眼色。
咬咬牙,郭谒告诉自己,他是东宫派的使者,邴吉不敢将他如何,便何况,当年夜深光暗,邴吉也未必能记得他。
“仆奉皇太后诏,赐御史大夫玺书。”郭谒毅然走到御史寺门前,对当值长史出示符节。
长史验过其符,立刻延请其入内,将他领到西曹,向留守的掾史禀明情况。
西曹掾闻言便皱眉:“中使不巧,御史大夫刚奉诏前去宣室。”
郭谒不由一愣,心中竟平静下来,稍稍思忖了片刻,便道:“无妨,东宫只命臣必须亲交御史大夫,其它并无嘱咐。”
“既是如此,请中使在此稍候。”掾史见他坦然,便也依制而行。
郭谒点头答应,示意掾史不必照应自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寻了个不打扰其公务的临窗角落坐下等候。
因官署在禁中,距天子起居之地甚近,御史寺远不如其它官署气派,别说宫外的丞相府,便是同在宫内的少府、卫尉寺也远比其大气。
见惯了长乐宫的富丽堂皇,再观这座只见青灰砖色的小院,郭谒着实提不起精神,不一会儿,便靠着凭几昏昏yu望了。
“……中使……中使……”迷糊间,郭谒听到有人自己耳边不停轻唤,正觉心烦,却陡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中使,御史大夫在听事阁相候。”本就焦急的西曹掾见他醒来,立刻连催促。
郭谒连忙站起,一面整理衣冠,一面随他前往御史大夫处理公务的听事阁。
脱履入阁,片刻的工夫,郭谒便又感到一阵心慌,幸好御史丞迎了出来,长揖而请:“请中使示东宫玺书。”
郭谒强自镇定,默默取出玺书,由其检视钤押的玺封。
“皇太后玺书,公离席拜受。”御史丞确认玺封后,立刻朗声通告,同时伏首参礼,郭谒这才持玺书步入听事阁,只见正席案前,一位皂衣青绶的官员伏首长跪:“皇太后长乐无极。”阁内的属官员吏也随之参礼。
郭谒侧让一步,待其礼毕起立,才重回其面前,郑重答礼:“谨谢行礼。”
这是自郡邸狱之后,郭谒第一次见到邴吉,纵然忐忑不安,他仍旧不免多打量几眼这位副相。
那个深夜,隔着郡邸狱的重栏铁栅,同样是一身皂衣的邴吉决然狠厉,以此诏违法,拒不奉诏,令他与同来的羽林骑不敢前进一步。
而此时,站在他面前的御史大夫却是一位眉目慈详的宽厚长者,见他迟迟不言,虽有不解,却并无责备:“中使可是要验仆的印信?”
“不必。”郭谒闻声回神,双手奉上玺书,“下官识公。”
邴吉毕恭毕敬地接过玺书,方要拜读,听到郭谒这句话,不由讶然,抬眼重新看向郭谒,良久还是皱眉苦笑:“仆不记得见过中使。”
之前见礼完毕,邴吉便示意下属退下,但是,此时,郭谒闻言仍是有些犹豫,不过,此时也不容他多想,最后,他还是勉强露出笑容,艰涩地言道:“那是孝武皇帝后元二年的事……不知公现在可有印象?”
见邴吉脸色陡变,郭谒也就不再多说,带着几分惶然,苦笑着询问。
后元二年二月,孝武皇帝崩。两个月中发生的事情屈指可数,邴吉自忖能让他事隔十余年仍有印象的更少,再看郭谒的神色,邴吉如何想不到还必是他亲身经历之事——这些限制加到一块,邴吉怎么可能还想不出是何事?
“你是当年传诏的内谒者令郭谒?”那一夜着实凶险,邴吉至今仍是历历在目,莫说当时,便是如今,他还常常被相似的噩梦惊醒。
“正是。”郭谒长吁颌首,“蒙宣成侯不罪,孝昭皇帝册后时,以下官为中宫私府令,后迁中长秋至今。”
这番话意味深长,邴吉也不由认真思忖了好一会儿,才慢慢颌首言道:“卿当年亦是奉诏行事,县官明睿,勿需惶惧。”
“谨谢公。”郭谒郑重拜谢,却听邴吉又道:“东宫玺书可是为廷尉寺上书一事?”
郭谒略显惊讶,却还是老实地回答:“正是。”本也无需隐瞒。
邴吉轻轻颌首:“方才县官传召,亦是为此。”他也没有卖关子,和颜悦色地将天子的意思转告郭谒:“县官之意,恭哀皇后之死必案验彻查,然亦应知,必死之人未必言善,恶意攀扯,陷害无辜皆是常情。”
郭谒立时松了一口气,却听邴吉轻叹:“县官宽仁,素重长信宫,亦敬宣成侯,尔等东宫之属,若未涉大逆之谋,大可安心高枕。”
ps:再次呼唤收藏与推荐~~~喜欢的话请支持一下本文吧!
御史大夫寺在司马门内,因为御史大夫及其属官不仅负责监察百官,还要代表皇帝接受百官奏事,管理国家重要图册、典籍,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汉制,皇帝的诏令由御史大夫向丞相颁布,丞相再向诸侯王颁布,同时由御史中丞向各郡守颁布。
从某种意义上说,御史大夫比总领百官的丞相更亲近天子。
霍光薨后,魏相以御史大夫给事中,地节三年,代韦贤为相,太子太傅邴吉迁为御史大夫。
郭谒听完皇太后的吩咐,动作一僵,跪在案前,一动不动。
倚华在皇太后身侧,闻言也是一愣,随即抬头,却没有将信简交给郭谒的意思,犹豫地进言:“中长秋去只怕不合适……”
上官太后闻言皱眉:“你去更不合适。”从没有女官入外朝官署的先例。
郭谒伏首而言,身子竟有些颤抖:“臣与御史大夫……有些不愉快……”
上官太后对某些旧事并没有太大的兴趣,摆手道:“那就请长信少府转交。”
“诺。”郭谒不敢再啰嗦,立刻应诺,伸手示意倚华将信简交给自己。
倚华却又改了主意:“陛下,婢子以为还是中长秋前去为好。”
“为何?”郭谒有些急了。
倚华见上官太后只是看着自己,并没有作决定的意思,便继续道:“中长秋与御史大夫若有误会,还是借此机会解释清楚,以免朝官因中长秋误会陛下。”
这话倒让上官太后不能不追究。
“究竟有什么故事?”上官太后本就因此事心情不佳,此时更觉不耐。
这一次,倚华却不开口,郭谒只能自己回答:“孝武皇帝崩前,有望气者言长安狱有天子气……”
“这事儿,我听说过。”上官太后不想听他纠缠旁枝末节的事情,断然地截住他的话,“卿做了什么?”
郭谒咽了口唾沫:“奉诏去今上所在郡邸狱的正是卑臣!”
上官太后惊讶不已,盯着他看了半晌,才慢慢点头:“……那就你去吧!”
“……诺……”
*****
站在御史大夫寺的门外,郭谒的心情异常纠结,偏偏又是在宫中,别说原地打转,就是久立不行都不可以,便是他在门前犹豫的这点工夫,已经有卫士频频注目,并不时地交换眼色。
咬咬牙,郭谒告诉自己,他是东宫派的使者,邴吉不敢将他如何,便何况,当年夜深光暗,邴吉也未必能记得他。
“仆奉皇太后诏,赐御史大夫玺书。”郭谒毅然走到御史寺门前,对当值长史出示符节。
长史验过其符,立刻延请其入内,将他领到西曹,向留守的掾史禀明情况。
西曹掾闻言便皱眉:“中使不巧,御史大夫刚奉诏前去宣室。”
郭谒不由一愣,心中竟平静下来,稍稍思忖了片刻,便道:“无妨,东宫只命臣必须亲交御史大夫,其它并无嘱咐。”
“既是如此,请中使在此稍候。”掾史见他坦然,便也依制而行。
郭谒点头答应,示意掾史不必照应自己,抱着既来之则安之的想法,寻了个不打扰其公务的临窗角落坐下等候。
因官署在禁中,距天子起居之地甚近,御史寺远不如其它官署气派,别说宫外的丞相府,便是同在宫内的少府、卫尉寺也远比其大气。
见惯了长乐宫的富丽堂皇,再观这座只见青灰砖色的小院,郭谒着实提不起精神,不一会儿,便靠着凭几昏昏yu望了。
“……中使……中使……”迷糊间,郭谒听到有人自己耳边不停轻唤,正觉心烦,却陡然一个激灵清醒过来。
“中使,御史大夫在听事阁相候。”本就焦急的西曹掾见他醒来,立刻连催促。
郭谒连忙站起,一面整理衣冠,一面随他前往御史大夫处理公务的听事阁。
脱履入阁,片刻的工夫,郭谒便又感到一阵心慌,幸好御史丞迎了出来,长揖而请:“请中使示东宫玺书。”
郭谒强自镇定,默默取出玺书,由其检视钤押的玺封。
“皇太后玺书,公离席拜受。”御史丞确认玺封后,立刻朗声通告,同时伏首参礼,郭谒这才持玺书步入听事阁,只见正席案前,一位皂衣青绶的官员伏首长跪:“皇太后长乐无极。”阁内的属官员吏也随之参礼。
郭谒侧让一步,待其礼毕起立,才重回其面前,郑重答礼:“谨谢行礼。”
这是自郡邸狱之后,郭谒第一次见到邴吉,纵然忐忑不安,他仍旧不免多打量几眼这位副相。
那个深夜,隔着郡邸狱的重栏铁栅,同样是一身皂衣的邴吉决然狠厉,以此诏违法,拒不奉诏,令他与同来的羽林骑不敢前进一步。
而此时,站在他面前的御史大夫却是一位眉目慈详的宽厚长者,见他迟迟不言,虽有不解,却并无责备:“中使可是要验仆的印信?”
“不必。”郭谒闻声回神,双手奉上玺书,“下官识公。”
邴吉毕恭毕敬地接过玺书,方要拜读,听到郭谒这句话,不由讶然,抬眼重新看向郭谒,良久还是皱眉苦笑:“仆不记得见过中使。”
之前见礼完毕,邴吉便示意下属退下,但是,此时,郭谒闻言仍是有些犹豫,不过,此时也不容他多想,最后,他还是勉强露出笑容,艰涩地言道:“那是孝武皇帝后元二年的事……不知公现在可有印象?”
见邴吉脸色陡变,郭谒也就不再多说,带着几分惶然,苦笑着询问。
后元二年二月,孝武皇帝崩。两个月中发生的事情屈指可数,邴吉自忖能让他事隔十余年仍有印象的更少,再看郭谒的神色,邴吉如何想不到还必是他亲身经历之事——这些限制加到一块,邴吉怎么可能还想不出是何事?
“你是当年传诏的内谒者令郭谒?”那一夜着实凶险,邴吉至今仍是历历在目,莫说当时,便是如今,他还常常被相似的噩梦惊醒。
“正是。”郭谒长吁颌首,“蒙宣成侯不罪,孝昭皇帝册后时,以下官为中宫私府令,后迁中长秋至今。”
这番话意味深长,邴吉也不由认真思忖了好一会儿,才慢慢颌首言道:“卿当年亦是奉诏行事,县官明睿,勿需惶惧。”
“谨谢公。”郭谒郑重拜谢,却听邴吉又道:“东宫玺书可是为廷尉寺上书一事?”
郭谒略显惊讶,却还是老实地回答:“正是。”本也无需隐瞒。
邴吉轻轻颌首:“方才县官传召,亦是为此。”他也没有卖关子,和颜悦色地将天子的意思转告郭谒:“县官之意,恭哀皇后之死必案验彻查,然亦应知,必死之人未必言善,恶意攀扯,陷害无辜皆是常情。”
郭谒立时松了一口气,却听邴吉轻叹:“县官宽仁,素重长信宫,亦敬宣成侯,尔等东宫之属,若未涉大逆之谋,大可安心高枕。”
ps:再次呼唤收藏与推荐~~~喜欢的话请支持一下本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