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三国之无限召唤 > 第三百五十四章 勾 结

第三百五十四章 勾 结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城南,梁军大营。

    夜幕已然降临,灯火通明的大帐中,众文武们皆在感慨着袁尚那杀兄一幕。

    众人得出了一致的公认,袁家最狠的角色,不是袁谭,也不是袁绍,而是这些年一直名不见经传,不显山露水的这位袁家三公子。

    这些武将们纵然是风里血里杀出来的,他们都自问没有这个勇气,敢射杀自己的亲哥哥。

    袁尚这个几乎没怎么上过战场的小子,却做到了,其心肠之狠,实令众人惊叹。

    “袁绍的基业,就是给他这几个儿子斗光的,咱们还得感谢他的心狠手辣,若非如此,我陶商的铁蹄,又怎么有机会踏上河北的土地。”陶商却冷笑道,语气中透着讽刺。

    话锋一转,又道:“咱们现在与其感叹袁尚狠毒,倒不如说说如何速破安城吧,本公可没有这个耐心,再把安城也围五个月。”

    众文武们的思绪,这才从对袁尚的感慨中转回了正题。

    想要速破安城,并非易事。

    安城虽不及黎阳坚固,但也算是坚城一座,城中粮草充足,还有张合这样的大将统兵,想要破城,只有玩命的强攻。

    强攻,必然要大损士卒。

    难题却在于,眼下曹操已杀入汉中,攻灭张鲁势在必行,到时候实力爆涨,必挥师东进,倘若陶商把过多的兵力,消耗在围城战上,就算最终拿下河北,也是一场惨胜,介时反而不利于应对曹操的进犯。

    又要速破安城,又不能死伤太多,确实是个难题。

    “奶奶的,太难了,这也太难了吧……”樊哙挠着头破,嘟囔嚷嚷,以他的智谋,想破头皮自然也想不出来。

    闭目养神许久的张良,却忽然睁开眼来,瘦削的脸上,浮现出一抹运筹帷幄,志在必得的微笑。

    ……

    四天后,安城。

    南门城楼上,张合正背负着双手,目光深沉如铁,凝视着前方。

    南面,梁军大营连绵起伏,战旗遮天,彰显着浩荡。

    梁军气势如虹,令张合狐疑的却是,自前日那场攻城之后,四天的时间里,梁军再无动静。

    梁军的按兵不动,反而令张合心里愈加不安,他清楚陶商诡计无比,对安城也是志在必得,不可能就这么无所作为,几万号人马空耗城前,白白浪费粮食。

    “陶贼,无论你玩什么诡计,有我张合在,我绝不会让你攻下安城,这一次,我不是为了袁尚,是为了我张合的荣誉。”

    张合拳头暗握,雄武的脸庞上,渐渐洋溢起丝丝傲色。

    正当这时,城外一骑从梁营驰出,飞马直抵城前,大叫道:“我乃梁公信使,奉命前来见张合将军,请放我入城。”

    陶商的信使?

    还是来见他张合?

    张合眉头一凝,眼中再起疑色,一时犹豫不定。

    身边副将马延却叫道:“张将军,下令一箭射死那厮便是,就当跟陶贼示威。”

    “不可,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张合却一摆手,“打开城门,放他入内吧。”

    吊桥放下,城门大开,那一骑信使进入城中,在十余名袁军士卒的严密监视下,被押解上了城头。

    张合刚想要把他押解去给袁尚,那信使却道:“不必了,我此来是专程来见张将军,转呈我家梁公的一封手书,请张将军过目。”

    说着,信使从怀中取出一封帛书,很恭敬的双手递给张合。

    张合顿时一怔,却不明白陶商派了使者来,不见袁尚,却偏偏来见自己,还写了亲笔信给自己,这其中到底是玩的什么花样。

    看着那封帛书许久,张合犹豫再三,还是接了过来,区区一封书信而已,看一看又何妨。

    当张合打开那封帛书,亲眼看过一遍后,脸上却不由又添了一丝自傲。

    那是一封相当客气的招降书。

    信中,陶商以极为欣赏的语气,盛赞了张合的实力,表明想要招降于他的美意。

    能够得到敌人的赞赏,而且还是陶商这个天下第一大诸侯,足以令张合心中得意。

    “张将军,陶贼在信中说了什么?”马延好奇道。

    “还能是什么,无非是恭维我一番,想要招降我罢了。”张合不屑的一笑,将手中那封帛书,随手给了马延。

    马延看过几遍,也讽刺的冷笑道:“陶贼这厮,这是见我安城固若金汤,无计可施之下,才想要招降起了将军,看来他已没有底气攻下安城了。”

    “你回去转告陶商,有我张合在,他休想攻下安城,想诱我归降,更是作梦!”张合傲然一喝,斥退了梁军使者。

    马延连连点头,又道:“那这封书信,要不要交给三公子过目。”

    张合开口就想答应,话到嘴边之时,却又摆手道:“算了,三公子跟主公一样素来多疑,把这封信给他看,只会徒自引起他的无端猜疑,就当这件事没发生过便是了。”

    张合遂是不以为然的将那书信交给了亲兵,继续巡视城防。

    看着张合离去的身影,马延迟疑了许久,思绪再三,悄悄下城而去,直奔县府而去。

    ……

    巡视过城防,已是夜色降临,张合回到自己大帐,还没来得及吃口热饭,门外亲兵就来报,言是三公子袁尚到了。

    “这么晚了,三公子来做什么?”张合心里嘀咕,却放下碗筷,立刻起身迎了出去。

    未等张合出帐,袁尚已经大步扬长而入。

    张合赶紧迎了进来,请袁尚上座,询问袁尚这么晚前来,有什么要紧事。

    袁尚则是一脸的闲然,态度相当的轻松,先问了一番有关城防之事,话锋忽然一转,说道:“本公子偶然听说,那陶贼今天竟然派了信使前来见张将军,可有此事?”

    张合眉头暗皱,便知有人走漏了风声,向袁尚打了小报告。

    “陶商确实是派了人来,还写了一封信,不过是想招降末将罢了,我当场就断然拒绝,又想也不是什么大事,就没向三公子禀报,还请三公子见谅。”张合当即实话实说,不敢有所隐瞒。

    袁尚静静的听着,眉宇间却流转着疑色,微微一笑,“既然如此,但不知陶贼那书信何在,能不能让我看一看。”

    张合原本平淡的表情,陡然间掠起一丝愠色。

    袁尚索要书信观看,分明是不信他。

    袁尚这是在怀疑他,怀疑他这员河北大将,对他们袁家的忠诚,怀疑那封书信,乃是他暗通陶商的证据。

    想他张合,自袁绍取冀州之时就归顺,多少年来忠心耿耿,为袁家任劳任怨,自问乃袁家忠臣宿将。

    袁尚的怀疑,无异是对他忠诚的一种羞辱,他焉能不怒。

    “三公子,难不成,你是怀疑我张合暗通陶贼,想要反叛不成?”张合沉着脸反问道,却并未交出书信。

    “张将军千万别误会。”袁尚呵呵一笑,“张将军对我袁家的忠心,我袁尚从未怀疑过,不过眼下将士们都知道,陶贼给张将军送了一封私人密信,军中已有猜疑,只怕会引起军心不安,我这么做,也是想替张将军澄清,以安人心而已。”

    袁尚的借口冠冕堂皇,以军心为重,还主动为他澄清清白,让张合实在没办法拒绝。

    张合乃一介武夫,这文字上的游戏,自然玩不过袁尚这等饱读诗书的贵公子,心里越发窝火,沉着一张脸,久久没有回答。

    见得张合存有犹豫,袁尚的脸也阴沉了下来,不悦道:“只是让我看一看书信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张将军既然问心无愧,又何必这般犹豫。”

    张合暗暗咬牙,却无可奈何,毕竟人家是三公子,压在自己头上,就算明摆着不信你,又能如何。

    张合便从亲兵那里,要来了书信,往案上一扔,冷冷道:“三公子请便吧。”

    说罢,张合愤然转身,负手而立,也不屑于看他。

    张合的态度,令袁尚眉头微微一皱,却也不发作,只将书信从案上拿起,拆开细细的读,反反复复的看了数遍。

    正如张合所说,信中并无什么可疑之处,无非是陶贼一些招降之词而已。

    袁尚脸上的疑,渐渐消失,笑道:“这封信本公子已看过,根本没什么可疑之处,那些无聊之人的议论,也可以就此……”

    就在袁尚打算将那书信合上时,蓦然间,眼中却掠过一丝疑色,又重新将书信展开。

    他发现了可疑之处。

    “张将军,信中这几处,你为什么要将之涂抹掉,里面写了什么?”袁尚的语气,立时又阴沉起来。

    张合往信上瞥了一眼,不以为然道:“我怎么知道,这几处涂抹原来就有,也许是陶贼写错了,随手涂掉的罢了。”

    “随手涂掉?”袁尚冷哼一声,脸上疑色更重,“陶贼想要招降张将军,信中对张将军是极尽的赞赏,却又在信中这般涂抹,明显是对将军不尊重,以陶贼的奸诈,他会犯这样的错误?”

    “我怎么知道,反正信中就是那样写的。”张合有点急了,向副将马延道:“马将军,这封信你也看过,你告诉三公子,那些涂抹之处,是不是原来就有?”

    “这个……”马延挠着头皮想了好一会,苦着脸道:“那封信末将也只是粗粗扫了几眼,至于有还是没有这些涂抹之处,末将真是没注意啊。”

    “马延,你——”张合脸都鳖红了,忽然间有种百口莫辩的感觉,一时不知该如何解释。

    看着张合的急迫样,袁尚也不说话,只是在冷笑。

    袁尚虽未明言,但言外之意却已明了,他分明已在怀疑张合跟陶商暗通,那封书信中暗藏着暗语,被涂抹之处,正是关键所在。

    被逼急的张合,终于被激怒了,厉声道:“信本来就是这样,我张合可以对天发誓,我从未涂过一字,更不可能跟陶贼有什么勾结,信不信由你。”

    怒罢,张合再无解释,愤愤不爽的拂袖而去。

    马延等几位将官还在场,张合竟然如此无礼的拂袖而去,分明是对袁尚的不悦,顿时惹得袁尚脸色一沉。

    “张将军也真是的,三公子乃全军统帅,只是好好问问他罢了,至于火气这么大,还对三公子这般不敬么。”马延在旁边嘀咕道。

    他这般一煽风点火,袁尚的脸色更加难看,几下将那封书信揉成一团,狠狠的扔在了地上,也转身拂袖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