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琢磨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进了腊月里,马驿镇上各家铺子生意就慢慢火热起来,就连经营山货的德聚丰也跟着人流如织,铺面上卖出的货也不少,倒与平日收货多卖货少的情形大不相同。
毕竟在镇上,除了这几百户人家,还有附近许多村子里的人大都要来办年货,平白地就多了不少机会。
宁婉在马驿镇上开铺子,最初的目标是为了收货、运货方便,铺面上的生意本是次要的,但如今竟也颇有盈余,自是高兴。谁会嫌钱多呢?
虽然宁婉懂得农家人过年前都会舍得花钱置办许多年货的,但是如今在马驿镇里开了铺子才真正见到了体会到了这些平日里散在各村里一文钱都要省的人怎么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大手大脚的花钱。
细想起来,自家人在一年前不也在这群人中吗?
于氏在镇子里转了一圈,回来兴冲冲地向幺女说:“过年前镇上的钱太好赚了!就连一小包灶糖都要卖一文钱,我买了尝尝,觉得我做的比卖的还要好吃呢!不如我们也做一些吧,正好家里有许多黄米谷子。”
宁婉这两日也在琢磨着生意上的事,铺子生意自然是好的,但是山货也不过这些种类,她也想着怎么让铺子里多增加些货品,见娘自外面回来脸冻得红红的,但是一双眼睛却亮闪闪的,就笑了,“做灶糖自然不错,但是家家卖的都是灶糖,千篇一律,不如我们家做些松子儿糖、核桃糖和榛子糖,利也能大些。”
家里就是经营山货的,这些果仁低价进来,再做成糖高价卖出去,可要比直接卖到虎台县里利还要高呢。更何况糖里面用的果仁,却可以用些次等品,倒是物尽其用了。
要知道宁家的次等品果仁并不是坏了的,而是个头小,又或者不够完整的。就比如榛子和松子儿,小些的果仁一样好吃,只是却没有人愿意买,过年时每家都愿意买些大个儿的,看着好看又喜庆。再比如核桃,去了皮整个桃仁一点也没破损的卖得最贵,然后就随着不完整的程度依次降下价来,但其实碎成零散的小块的,也是一样的核桃仁。
至于做糖用的黄米谷子,也是自家地里种的,如今铺子里也有卖。
一家都是勤快的人,既然说好了就泡上了黄米谷子,没两天熬出糖来,再将炒好的果仁加了进去,放冷后切成一块块的,便就成了各种的果仁糖。其实与家里过年时做的糖是一样的,只是一次做得多,宁婉又特别买了些青丝红丝加了进去特别弄得十分好看。
切好的糖两寸长一寸宽,亮晶晶的琥珀色糖中裹着一粒粒炒得微黄的果仁,不必吃到口中就能想像得到有多甜有多香。宁婉把这些糖放在一个个的广口浅瓷坛子里,再用红绸布着的木塞子塞好,却在每个瓷坛子前面放上一个小盘子,将制糖时留下的边角余料切成小块,请到铺子里的客人们品尝。
许多尝过的人都会买上一些,特别是带着孩子来的,无一不喜欢。味儿好,价又不贵,五块糖一文钱,买多了还会送上几块,做好了的第一天就卖出去了一半。
宁婉便夸赞于氏,“娘的主意真好!我竟没有想到呢。”
于氏早又泡了黄米谷子,只看糖卖得这样好,就知道要再做些了。现在就笑着说:“难不成只有你们能想出法子给家里挣钱,我就不成了吗?”原来家里开始收山菜时她正在养胎,此后又因石头还小每日里只忙着家里的事,生意上却帮不了什么忙,就一直觉得自己为铺子做的事太少,现在却扬眉吐气。
宁婉却知道娘的心思,她先前在三家村里被长辈们压得死死的,动则挨骂,因此也越发懦弱起来,现在家里的环境变了,她也一日日地有了神采,且她本不是好吃懒做之人,自然也要为铺子出力。现在做了这果仁糖,这喜悦非同小可,绝不只是挣了些钱才会如此的。因此宁婉就笑着和娘打趣,“谁敢说娘不成呢,我们家里娘是最有本事的,现在只这做糖一事,就将这黄米谷子和果仁的价翻上去几倍!”
于氏就越发兴头,“我们也可以再做些点心之类的。”
“也好,”宁婉自然同意,“多弄几样,除了在铺子里卖,也能做过年的节礼。”加上宁清,娘仨个琢磨着定下了四样点心,所用的米粮馅心都是自家的,货真价实又有赚头。这几样生意宁婉没有算到铺子里面,却单独拿了出来,“娘留着当私房钱!”
于氏自然是不肯的,“都是一家人,什么私房不私房的!”
宁婉就道:“这生意本就与山货生意是两个,本就是分头算帐更好些。娘要是觉得过不云,就分出两成利给铺子里。”
最后娘还是分出了一半交给家里,但她由此也得了许多的私房,也学会了自己做一个小小的生意。
德聚丰生意红火,但宁婉心里还在想怎么扩大铺子里的生意。做糖做点心自然都是好法子,也能挣些钱,但毕竟只是寻常的东西,真比起飘香居那样有名铺子做的吃食却还差得远了,也非德聚丰的长处,且离她的目标还是差得远,她想做成一样有德聚丰特色的,又是旁人不能有样学样的生意。
当年宁清家的生意最后倒了,当然与她和刘五郎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脱不了关系,但是他们之所以如此,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是虎台县和马驿镇上有人见他们生意红火,便也纷纷效仿,原本独一家的生意突然变成了几家一同做,山货收得多了,利也就小了。
德聚丰这一年从刚开业没几个人知道,到了现在已经也了镇上颇有些名气的商户,收山菜挣钱应该已经被许多有心人注意到了,也许明年就会有人出来与宁家做一样的生意了,不,是一定!
眼下,宁婉已经为德聚丰抢占了镇子上最好的铺面,树立了极好的信誉,又快速地扩大了生意,并且派伙计与产山货的各村都有了联系……这一切都是她提前想到而又抢先了一步做到了的,但是她总觉得还是差上一些。
就比如虎台县里最有名的几家生意都有着别人比不了之处,比如瑞泓丰能自江南调来最新样式的绸缎布匹;飘香居、老恒记都有自己的秘方、望远楼的菜做得最好吃,而德聚丰与这些有名的铺子就差上许多了。
可是宁婉能想到的其实与娘差不多,也无非是做些糖、点心、再或者腌渍些蘑菇、发些绿豆芽之类的,但是她明白,这些远远不够。
宁婉明白,好法子不是轻易能想到的,要到处去看去找,因此她亦不急,既然要过年了,还是要先抓住年前这段最好的时光,将钱实实在在地挣到手。
从早上开板,客人就不断,如今德聚丰的人手又大半从收货送货挪到了铺面上,但就是这么多人,中午吃饭也要小路小跑吃了就回来呢。直到天黑得透了客人散净,宁婉就与大家将柜台里的东西理了理,说声,“关板吧。”
铺面上的门不同于寻常家里的门,要大一些,方便来买东西的客人。但是木门却做不了太大的,因此镇上铺面的门并非正常的门,而是用一块块长木板拼起来的,每天早上将木板收起来,到了晚上再重新拼好。德聚丰这套上面编了壹、贰、叁、肆、伍……的木板还是林家留下来的,用结实的红松制成,板的上下都有凹槽,每天开关时板从一边依次取出或关上,一块块扣得紧紧的,比寻常的门还要结实严密。也正因为如此,在铺子里开门关门通常就叫开板、关板了。
小柳和孙固正上着门板,突然一个人在门外笑问:“宁姑娘,才关板呀?”
宁婉听声音便知道是杂货铺子的马掌柜,便赶紧放下手中的帐本子出了柜台,“快请进来坐。”
马掌柜就从还没关好的门中走了进来,见小柳和孙固都停了手就笑道:“你们继续关,我一会从后门走。”
马驿镇上这一排铺子都有后院和后门,是以宁婉便也点了点头,“马掌柜不是外人,我们继续关板吧,大家进屋子里说话。”将油灯剔亮。
到了镇上已经近一年,马掌柜确实已经对德聚丰很熟悉了,因此有事只来找宁婉,却不去找宁梁,因此他早知道这德聚丰的家是宁家幺女当的。
这时候小柳早有眼色地送来一杯茶,马掌柜接了便笑道:“你们家的生意可真不错呀,在镇子上也数得上了。”
宁婉就笑,“赶情今天马叔钱赚得多了,一开心便来打趣我的?”都在一条街上,谁家的事能不知道?论起年前生意好,再没有超过马家的杂货铺子的,就是财大气粗的吴家也不成。毕竟年前家里买粮的总比不了买各种杂货的。
马掌柜脸上的笑意无论如何也隐不下去,但他还是赶紧摆了摆手,“我们铺子也不过只这段时间好些,秋天时是怎么也比不了德聚丰啊!”
宁婉早知道马掌柜就是这样的性格,每日里自己做着生意,还要盯着别家铺子;自己挣了钱,却还要一力说别家挣的钱多,说起话来又喜欢拐弯抹角。此时已经忙了一整天,没心思与他绕来绕去,就笑着直接问:“马叔,有什么事吗?”
进了腊月里,马驿镇上各家铺子生意就慢慢火热起来,就连经营山货的德聚丰也跟着人流如织,铺面上卖出的货也不少,倒与平日收货多卖货少的情形大不相同。
毕竟在镇上,除了这几百户人家,还有附近许多村子里的人大都要来办年货,平白地就多了不少机会。
宁婉在马驿镇上开铺子,最初的目标是为了收货、运货方便,铺面上的生意本是次要的,但如今竟也颇有盈余,自是高兴。谁会嫌钱多呢?
虽然宁婉懂得农家人过年前都会舍得花钱置办许多年货的,但是如今在马驿镇里开了铺子才真正见到了体会到了这些平日里散在各村里一文钱都要省的人怎么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前大手大脚的花钱。
细想起来,自家人在一年前不也在这群人中吗?
于氏在镇子里转了一圈,回来兴冲冲地向幺女说:“过年前镇上的钱太好赚了!就连一小包灶糖都要卖一文钱,我买了尝尝,觉得我做的比卖的还要好吃呢!不如我们也做一些吧,正好家里有许多黄米谷子。”
宁婉这两日也在琢磨着生意上的事,铺子生意自然是好的,但是山货也不过这些种类,她也想着怎么让铺子里多增加些货品,见娘自外面回来脸冻得红红的,但是一双眼睛却亮闪闪的,就笑了,“做灶糖自然不错,但是家家卖的都是灶糖,千篇一律,不如我们家做些松子儿糖、核桃糖和榛子糖,利也能大些。”
家里就是经营山货的,这些果仁低价进来,再做成糖高价卖出去,可要比直接卖到虎台县里利还要高呢。更何况糖里面用的果仁,却可以用些次等品,倒是物尽其用了。
要知道宁家的次等品果仁并不是坏了的,而是个头小,又或者不够完整的。就比如榛子和松子儿,小些的果仁一样好吃,只是却没有人愿意买,过年时每家都愿意买些大个儿的,看着好看又喜庆。再比如核桃,去了皮整个桃仁一点也没破损的卖得最贵,然后就随着不完整的程度依次降下价来,但其实碎成零散的小块的,也是一样的核桃仁。
至于做糖用的黄米谷子,也是自家地里种的,如今铺子里也有卖。
一家都是勤快的人,既然说好了就泡上了黄米谷子,没两天熬出糖来,再将炒好的果仁加了进去,放冷后切成一块块的,便就成了各种的果仁糖。其实与家里过年时做的糖是一样的,只是一次做得多,宁婉又特别买了些青丝红丝加了进去特别弄得十分好看。
切好的糖两寸长一寸宽,亮晶晶的琥珀色糖中裹着一粒粒炒得微黄的果仁,不必吃到口中就能想像得到有多甜有多香。宁婉把这些糖放在一个个的广口浅瓷坛子里,再用红绸布着的木塞子塞好,却在每个瓷坛子前面放上一个小盘子,将制糖时留下的边角余料切成小块,请到铺子里的客人们品尝。
许多尝过的人都会买上一些,特别是带着孩子来的,无一不喜欢。味儿好,价又不贵,五块糖一文钱,买多了还会送上几块,做好了的第一天就卖出去了一半。
宁婉便夸赞于氏,“娘的主意真好!我竟没有想到呢。”
于氏早又泡了黄米谷子,只看糖卖得这样好,就知道要再做些了。现在就笑着说:“难不成只有你们能想出法子给家里挣钱,我就不成了吗?”原来家里开始收山菜时她正在养胎,此后又因石头还小每日里只忙着家里的事,生意上却帮不了什么忙,就一直觉得自己为铺子做的事太少,现在却扬眉吐气。
宁婉却知道娘的心思,她先前在三家村里被长辈们压得死死的,动则挨骂,因此也越发懦弱起来,现在家里的环境变了,她也一日日地有了神采,且她本不是好吃懒做之人,自然也要为铺子出力。现在做了这果仁糖,这喜悦非同小可,绝不只是挣了些钱才会如此的。因此宁婉就笑着和娘打趣,“谁敢说娘不成呢,我们家里娘是最有本事的,现在只这做糖一事,就将这黄米谷子和果仁的价翻上去几倍!”
于氏就越发兴头,“我们也可以再做些点心之类的。”
“也好,”宁婉自然同意,“多弄几样,除了在铺子里卖,也能做过年的节礼。”加上宁清,娘仨个琢磨着定下了四样点心,所用的米粮馅心都是自家的,货真价实又有赚头。这几样生意宁婉没有算到铺子里面,却单独拿了出来,“娘留着当私房钱!”
于氏自然是不肯的,“都是一家人,什么私房不私房的!”
宁婉就道:“这生意本就与山货生意是两个,本就是分头算帐更好些。娘要是觉得过不云,就分出两成利给铺子里。”
最后娘还是分出了一半交给家里,但她由此也得了许多的私房,也学会了自己做一个小小的生意。
德聚丰生意红火,但宁婉心里还在想怎么扩大铺子里的生意。做糖做点心自然都是好法子,也能挣些钱,但毕竟只是寻常的东西,真比起飘香居那样有名铺子做的吃食却还差得远了,也非德聚丰的长处,且离她的目标还是差得远,她想做成一样有德聚丰特色的,又是旁人不能有样学样的生意。
当年宁清家的生意最后倒了,当然与她和刘五郎以次充好、偷工减料脱不了关系,但是他们之所以如此,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那就是虎台县和马驿镇上有人见他们生意红火,便也纷纷效仿,原本独一家的生意突然变成了几家一同做,山货收得多了,利也就小了。
德聚丰这一年从刚开业没几个人知道,到了现在已经也了镇上颇有些名气的商户,收山菜挣钱应该已经被许多有心人注意到了,也许明年就会有人出来与宁家做一样的生意了,不,是一定!
眼下,宁婉已经为德聚丰抢占了镇子上最好的铺面,树立了极好的信誉,又快速地扩大了生意,并且派伙计与产山货的各村都有了联系……这一切都是她提前想到而又抢先了一步做到了的,但是她总觉得还是差上一些。
就比如虎台县里最有名的几家生意都有着别人比不了之处,比如瑞泓丰能自江南调来最新样式的绸缎布匹;飘香居、老恒记都有自己的秘方、望远楼的菜做得最好吃,而德聚丰与这些有名的铺子就差上许多了。
可是宁婉能想到的其实与娘差不多,也无非是做些糖、点心、再或者腌渍些蘑菇、发些绿豆芽之类的,但是她明白,这些远远不够。
宁婉明白,好法子不是轻易能想到的,要到处去看去找,因此她亦不急,既然要过年了,还是要先抓住年前这段最好的时光,将钱实实在在地挣到手。
从早上开板,客人就不断,如今德聚丰的人手又大半从收货送货挪到了铺面上,但就是这么多人,中午吃饭也要小路小跑吃了就回来呢。直到天黑得透了客人散净,宁婉就与大家将柜台里的东西理了理,说声,“关板吧。”
铺面上的门不同于寻常家里的门,要大一些,方便来买东西的客人。但是木门却做不了太大的,因此镇上铺面的门并非正常的门,而是用一块块长木板拼起来的,每天早上将木板收起来,到了晚上再重新拼好。德聚丰这套上面编了壹、贰、叁、肆、伍……的木板还是林家留下来的,用结实的红松制成,板的上下都有凹槽,每天开关时板从一边依次取出或关上,一块块扣得紧紧的,比寻常的门还要结实严密。也正因为如此,在铺子里开门关门通常就叫开板、关板了。
小柳和孙固正上着门板,突然一个人在门外笑问:“宁姑娘,才关板呀?”
宁婉听声音便知道是杂货铺子的马掌柜,便赶紧放下手中的帐本子出了柜台,“快请进来坐。”
马掌柜就从还没关好的门中走了进来,见小柳和孙固都停了手就笑道:“你们继续关,我一会从后门走。”
马驿镇上这一排铺子都有后院和后门,是以宁婉便也点了点头,“马掌柜不是外人,我们继续关板吧,大家进屋子里说话。”将油灯剔亮。
到了镇上已经近一年,马掌柜确实已经对德聚丰很熟悉了,因此有事只来找宁婉,却不去找宁梁,因此他早知道这德聚丰的家是宁家幺女当的。
这时候小柳早有眼色地送来一杯茶,马掌柜接了便笑道:“你们家的生意可真不错呀,在镇子上也数得上了。”
宁婉就笑,“赶情今天马叔钱赚得多了,一开心便来打趣我的?”都在一条街上,谁家的事能不知道?论起年前生意好,再没有超过马家的杂货铺子的,就是财大气粗的吴家也不成。毕竟年前家里买粮的总比不了买各种杂货的。
马掌柜脸上的笑意无论如何也隐不下去,但他还是赶紧摆了摆手,“我们铺子也不过只这段时间好些,秋天时是怎么也比不了德聚丰啊!”
宁婉早知道马掌柜就是这样的性格,每日里自己做着生意,还要盯着别家铺子;自己挣了钱,却还要一力说别家挣的钱多,说起话来又喜欢拐弯抹角。此时已经忙了一整天,没心思与他绕来绕去,就笑着直接问:“马叔,有什么事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