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5.第505章 太学改革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关羽回到家中的第二日,便辞别了胡氏,骑着陈旭借给他的那匹战马,往蒲坂赶去。解县距离蒲坂并不太远,关羽骑马一日便赶到了城中。
而此时,文昭正在与田丰等人,商议关于外地学子,前往太学求学之事。
只见文昭侃侃而谈:“吾此次东临阳武,遇到一位猎户,才了解到了外地学子想要前来蒲坂进入太学,却是有着不小的困难。”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再加上太学生的名额毕竟有限。故此蒲坂招收的太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京城附近的百姓。
其余地方的百姓,要么没有前来蒲坂的路费,要么害怕长途跋涉后会落选。故此外地前来考试的太学生,却是极其少见。
“吾置办这个太学,不止是为了蒲坂附近百姓,更不是为了达官贵人准备的学院。我的目的乃是让天下有志青年,都能够有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故此,关于日后的太学招生,要进行三方面的改革。”
如今的太学,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文昭境内想要进入太学的百姓不计其数,太学却不能将他们全部招收进去。
这个问题虽然无法解决,却可以扩大太学的规模,使得太学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如此一来,有机会进入太学学习的名额,自然也会增加。
考虑到后世各个学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文昭还建议,在蒲坂设置四个太学分院,有不同的人担任校长。
如此一来,可以通过从每个太学分院,走出学生们所立的成就,来判断哪个学院的教育更好。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太学的规模,也可以使得是个学员之间相互竞争,调动学院学生以及导师们的积极性。
故此,扩张太学就是文昭的第一项改革。
太学纵然再度扩张,能够容纳的学生终究还是极其有限。因此,为了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日后进入太学的门槛,自然会再度提高许多。
也就是说,以后想要进入太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太学建立的初衷乃是培养寒门学子,哪怕提高困难也会优先录取寒门子弟。
关中现在还没有达到普及教育的条件,也只能通过建立太学,提高入学门槛这种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寒门。
好使得日后文昭打下来的江山,不至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
故此,提高入学门槛,走精英路线,乃是太学改革的第二条方针。
至于第三条改革,却是牵涉较多。这条改革,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并且使得外地之人也有机会进入太学。
参考了后世的科举制度,文昭想到了一个选拔外地人才的方法,那就是将太学生的选拔,变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乃是县试,官府会在每个县城设置考试的地点,好选拔当地有天赋的青年。
县试不同于以往的察举制度,只能有德高望重的官吏才能推举人才。县试之中,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只要可以通过考核,就会被集中在一起,送往郡中。
当一个郡中通过县试青年,全部集中在一起之后,就会举行郡试,郡试会再次筛选下一大批人。
通过郡试的青年们,会被集中起来被送往蒲坂,前来参加太学面试。
当然,这些前往太学的青年,不一定就会进入太学。然而无论他们会不会落选,这些人来回的路费,都会有官府报销。
当所有人集中到蒲坂以后,四个太学分院将会挑选、考核这些青年。由于名额有限,故此太学分院都会挑选那些真正有潜质的人才。
就这样,太学的第三步改革出现了县试、郡试,以及最后的入学测试。
“县试的路费,将由那些参加测试之人自己承担。毕竟在一个县城之中,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县试会筛选下一大批人,之后参加郡试的学子,就将会少上许多。”
“如此一来,再有当地官府承担这些人的来回费用,花费也就不至于太过浩大。”
“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县试,然而因为每个郡城、县城的人口基数不同,故此最终能够参加郡试、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人口大县,他们得到前往参加郡试的名额就多一些,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多一些。
相同的道理,人口多的郡城,他们得到前往蒲坂,参加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也就越多。
如此一来,既能节约百姓们涌往蒲坂,参加太学考试的成本;又能够优中选优,在各个郡县挑选有潜质的青年。
文昭挥舞了一下手臂,继续说道:“为了保证县试、郡试的公平性,我们最后还要统计每个郡县,最终进入太学的人数。”
“像那些人口大的郡县,挑选进入太学面试的学子,若是很多人没能考上太学。官府就要对负责这些学子郡试、县试的官吏,进行彻查。”
作弊的事情自古都有,想要完全杜绝根本没有可能。然而,文昭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尽量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陈旭这条政策的颁布,就基本可以保证,那些负责负责县试、郡试的考官,不会过分徇私舞弊。
就好比如,两个人口基础相同的郡城,都挑选了两百个青年前往蒲坂进行面试。结果一个郡城有一百五十人入选,另外一个却只有五十人入选。
如此一来,那个只有五十人入选的郡城,里面负责郡试的考官,就会受到官府的调查。
假如这个郡试的考官有问题,官府自然会对他进行大力惩戒。若是他没有问题,官府就会前往调查,这个郡中负责县试的考官。
无论如何,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
文昭相信,这条政策的出现,纵然不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那些负责县试、郡试的官吏,也不敢做得非常过分。
“此次大张旗鼓的进行改革,就要保证太学的确能够培养人才,要保证每一个进入太学的学生学业有成以后,都能够有一番作为。”
“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
关羽回到家中的第二日,便辞别了胡氏,骑着陈旭借给他的那匹战马,往蒲坂赶去。解县距离蒲坂并不太远,关羽骑马一日便赶到了城中。
而此时,文昭正在与田丰等人,商议关于外地学子,前往太学求学之事。
只见文昭侃侃而谈:“吾此次东临阳武,遇到一位猎户,才了解到了外地学子想要前来蒲坂进入太学,却是有着不小的困难。”
这个时代交通不便,再加上太学生的名额毕竟有限。故此蒲坂招收的太学生,绝大多数都是京城附近的百姓。
其余地方的百姓,要么没有前来蒲坂的路费,要么害怕长途跋涉后会落选。故此外地前来考试的太学生,却是极其少见。
“吾置办这个太学,不止是为了蒲坂附近百姓,更不是为了达官贵人准备的学院。我的目的乃是让天下有志青年,都能够有一个实现梦想的地方。”
“故此,关于日后的太学招生,要进行三方面的改革。”
如今的太学,面临着僧多粥少的局面,文昭境内想要进入太学的百姓不计其数,太学却不能将他们全部招收进去。
这个问题虽然无法解决,却可以扩大太学的规模,使得太学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如此一来,有机会进入太学学习的名额,自然也会增加。
考虑到后世各个学校之间竞争非常激烈,因此文昭还建议,在蒲坂设置四个太学分院,有不同的人担任校长。
如此一来,可以通过从每个太学分院,走出学生们所立的成就,来判断哪个学院的教育更好。
这样不仅能够扩大太学的规模,也可以使得是个学员之间相互竞争,调动学院学生以及导师们的积极性。
故此,扩张太学就是文昭的第一项改革。
太学纵然再度扩张,能够容纳的学生终究还是极其有限。因此,为了能够培养更加优秀的学生,日后进入太学的门槛,自然会再度提高许多。
也就是说,以后想要进入太学,将会变得更加困难。当然,太学建立的初衷乃是培养寒门学子,哪怕提高困难也会优先录取寒门子弟。
关中现在还没有达到普及教育的条件,也只能通过建立太学,提高入学门槛这种方式,培养出一大批寒门。
好使得日后文昭打下来的江山,不至于过度依赖世家大族。
故此,提高入学门槛,走精英路线,乃是太学改革的第二条方针。
至于第三条改革,却是牵涉较多。这条改革,也主要是为了能够更好地选拔人才,并且使得外地之人也有机会进入太学。
参考了后世的科举制度,文昭想到了一个选拔外地人才的方法,那就是将太学生的选拔,变成三个步骤。
第一步乃是县试,官府会在每个县城设置考试的地点,好选拔当地有天赋的青年。
县试不同于以往的察举制度,只能有德高望重的官吏才能推举人才。县试之中,所有人都能够参加,只要可以通过考核,就会被集中在一起,送往郡中。
当一个郡中通过县试青年,全部集中在一起之后,就会举行郡试,郡试会再次筛选下一大批人。
通过郡试的青年们,会被集中起来被送往蒲坂,前来参加太学面试。
当然,这些前往太学的青年,不一定就会进入太学。然而无论他们会不会落选,这些人来回的路费,都会有官府报销。
当所有人集中到蒲坂以后,四个太学分院将会挑选、考核这些青年。由于名额有限,故此太学分院都会挑选那些真正有潜质的人才。
就这样,太学的第三步改革出现了县试、郡试,以及最后的入学测试。
“县试的路费,将由那些参加测试之人自己承担。毕竟在一个县城之中,根本花不了多少钱。”
“县试会筛选下一大批人,之后参加郡试的学子,就将会少上许多。”
“如此一来,再有当地官府承担这些人的来回费用,花费也就不至于太过浩大。”
“所有人都可以参加县试,然而因为每个郡城、县城的人口基数不同,故此最终能够参加郡试、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自然也会有所不同。”
人口大县,他们得到前往参加郡试的名额就多一些,能够选拔出来的人才也多一些。
相同的道理,人口多的郡城,他们得到前往蒲坂,参加太学入学考试的名额也就越多。
如此一来,既能节约百姓们涌往蒲坂,参加太学考试的成本;又能够优中选优,在各个郡县挑选有潜质的青年。
文昭挥舞了一下手臂,继续说道:“为了保证县试、郡试的公平性,我们最后还要统计每个郡县,最终进入太学的人数。”
“像那些人口大的郡县,挑选进入太学面试的学子,若是很多人没能考上太学。官府就要对负责这些学子郡试、县试的官吏,进行彻查。”
作弊的事情自古都有,想要完全杜绝根本没有可能。然而,文昭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尽量减少这种事情的发生。
陈旭这条政策的颁布,就基本可以保证,那些负责负责县试、郡试的考官,不会过分徇私舞弊。
就好比如,两个人口基础相同的郡城,都挑选了两百个青年前往蒲坂进行面试。结果一个郡城有一百五十人入选,另外一个却只有五十人入选。
如此一来,那个只有五十人入选的郡城,里面负责郡试的考官,就会受到官府的调查。
假如这个郡试的考官有问题,官府自然会对他进行大力惩戒。若是他没有问题,官府就会前往调查,这个郡中负责县试的考官。
无论如何,出现这种情况,自然要有人承担责任。
文昭相信,这条政策的出现,纵然不能完全杜绝徇私舞弊,那些负责县试、郡试的官吏,也不敢做得非常过分。
“此次大张旗鼓的进行改革,就要保证太学的确能够培养人才,要保证每一个进入太学的学生学业有成以后,都能够有一番作为。”
“只有这样,才不会浪费国家的人力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