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移民之思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滚开,你们这些贱民”,正当政良倾听掌柜大谈明国茶道之时,茶摊不远处的管道上传来了阵阵呵斥之声,伴随着的还有马蹄之声以及妇孺的惊叫声。
包括茶摊老板在内的众人闻声纷纷抬头看去。只见管道之上,数匹快马疾驰而过,在路上行走的数个流民差点躲避不及而被撞到。即便险险躲过了马匹的撞击,还被是马上的人抽了几鞭子。
“哼,那些恶霸又出来作恶了,这回为何跑到这里来了呢?”旁边一桌客人有人怒骂道。
“嘘。小声点,要是被他们听到了,就遭殃了”立即有人制止道。
“哼”,刚才咒骂之人也知道轻重,只是轻哼一声就没有再作声了。
“刚才那些人是?”听到众人的怒骂,政良好奇起来,低声向着茶摊掌柜问道。
“客官还是少问为妙,总之下次看到他们,就转头而走就好了”茶摊掌柜颇有深意地说道。
政良正想继续追问,这个时候刚才被惊吓了一场的几个流民走了过来。政良一下子被他们的凄惨样子所震惊了,以至于忘记了继续追问。只见来人一共是四人,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同时还各自拖着一个小孩子,一个是小男孩,一个是小女孩,看样子都不过七八岁的样子。看来这四人是一家四口。但是他们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不忍观看。四人都是衣衫蓝缕,中年妇女还好一点,即便是穷困,也是捡拾额一些衣物将身体包裹起来的。其余三人则是衣服少得多了,尤其是中年男人,上身*着,肩上还看到数道留着鲜血的鞭痕,明显是刚才骑马之人留下的。再看,那两个小孩。天啊,看他们瘦弱的样子。真的有点在后世看到的非洲那些难民饥荒时的摸样。
政良震惊了。这是明朝中后期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流民出现的。是,不错。明朝后期出现了大范围的流民,甚至导致了不断的农民起义,但是现在是明朝中后期罢了,堂堂天朝大国却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让政良情何以堪啊?
“哎,这是这个月第十拨到来的流民了,真是天见可怜啊,你去拿些吃的给他们吧”掌柜吩咐旁边的小二道。
小二得到吩咐立即下去准备吃的。
“最近很多这样的流民?”政良问道。
“是啊,在下打听过了。他们这些流民都是来自广信府的,由于家里闹蝗灾,官府不但不减税,甚至还增加了赋税,这些人只好逃出来了”掌柜叹气说道。
广信府?政良闻言,大吃一惊。广信府可是在江西的啊?现在这里可是浙江啊。广信府位于浙江与江西的交界处,从广信府进入浙江后,需要分别经过处州府、金华府、台州府、绍兴府。最后才到达宁波府。少说也有数百公里,而如此之长的路程,这些流民都是步行,风餐露宿地一路而来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并且限令王公大臣们“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业”。朱元璋还做铁榜九条申诫公侯。严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势强占官民田产。
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当时已经意识到兼并土地会造成农民变成流民,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对农民的处境也破为同情,他常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了秧,还要除草施肥,大太阳里晒得不成样子,成天劳碌。好不容易等到收割了,完粮纳税之外,剩不了多少。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只能全家人着急,毫无办法。”
为了让农民安心耕种,朱元璋制定了“路引制度”。路引相当于通行证,需要向地方官申请。没有路引,就不能随便离开土地,这样就将农民的行动限制在百里之内。
到了朱元璋的后代,关于土地的制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皇室直接管辖的田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地强占土地。
明孝宗年间,有皇庄四处,官田不到两千顷;后来逐渐发展到五处皇庄,占地一万二千八百顷。到了明武宗的时候,皇庄增加到了三十六处,占地五万三千多顷。
皇室开辟皇庄,其他皇亲国戚纷纷仿效。根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八百五十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四百二十二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国戚们兼并了,所以不在官册。
这样无数农民无地可种,从而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被官府追捕,自然而然成了所谓的“流民”。土地少了,朝庭的赋税反而增加了。有地可种的农民要负担更沉重的苛捐杂税,于是有田的农民也开始大规模地弃田出逃,加入了“流民”的队伍。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以及一系列的天灾,明朝已经变成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流民帝国”。
可现在还是明朝中后期,还没有到末期啊,为何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流民潮呢?于是政良真的不解了。
“难道沿路的官府也不救济一下?”政良问道。
“客官,你有所不知了,这些流民没有路引,一旦收容他们,沿途的官府是要被治罪的”掌柜苦笑着说道。
政良闻言想了一想,似乎王海手中的确是拿着一些通过关系找来的路引。
“再说,如此之多的流民,该如何救济,一旦打开粮仓救济,必定引致附近所有的流民蜂拥而来,当地的官府是会被被府台责骂的”掌柜继续说道,“实际上沿途的官府不去抓捕这些流民已经是万幸的了。”
哼,不去抓捕,那是不想增加牢房的负担吧?政良听后暗自怒骂道。
“那现在这些流民准备去往何处?”政良继续问道。
“再往前走,就是山林了,他们是打算进入山林之中,开荒一些田地,自生自灭啊”掌柜低头说道,“这个月已经有数拨人进去了。但是里面有着猛兽毒蛇,而且蚊虫众多,到了最后,他们能够生存下来的也十不存五了。”
进入山林之中?怪不得历史上很多的农民起义都是先从这些山林地带发起的。记忆之中,在成化元年(1466年)间就发生过类似的起义,那就是有名的荆襄之役。
流民问题是明中叶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洪武年间所制定的户籍政策极为严厉,目的就是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以保证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明中叶以来,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役的日益苛重,‘逃户‘、‘流民‘越来越多,荆襄山区是流民最大的聚集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荆襄”大屠杀就是在那里发生的。
农民相当勤劳,但胆小怕事,忍耐力极强,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他们是断然不会铤而走险的。现在竟然出现了流民潮,不可谓是给自语为天朝的当朝一个狠狠的耳光啊。
看来指望这些当朝的大官是不可能的了。但是自己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每遇到一个救济一个?显然是不实际的,天下流民何止千万,即便是自己腰缠万贯,也救济不过来的。
那么该当如何去做呢?
流民不求其它,只求一个能够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去那里找一处地方给他们安居乐业呢?
这里不能提供,不如自己提供?但是自己的根基在日本啊?
移民?政良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吓了一跳。(未完待续。。)
“滚开,你们这些贱民”,正当政良倾听掌柜大谈明国茶道之时,茶摊不远处的管道上传来了阵阵呵斥之声,伴随着的还有马蹄之声以及妇孺的惊叫声。
包括茶摊老板在内的众人闻声纷纷抬头看去。只见管道之上,数匹快马疾驰而过,在路上行走的数个流民差点躲避不及而被撞到。即便险险躲过了马匹的撞击,还被是马上的人抽了几鞭子。
“哼,那些恶霸又出来作恶了,这回为何跑到这里来了呢?”旁边一桌客人有人怒骂道。
“嘘。小声点,要是被他们听到了,就遭殃了”立即有人制止道。
“哼”,刚才咒骂之人也知道轻重,只是轻哼一声就没有再作声了。
“刚才那些人是?”听到众人的怒骂,政良好奇起来,低声向着茶摊掌柜问道。
“客官还是少问为妙,总之下次看到他们,就转头而走就好了”茶摊掌柜颇有深意地说道。
政良正想继续追问,这个时候刚才被惊吓了一场的几个流民走了过来。政良一下子被他们的凄惨样子所震惊了,以至于忘记了继续追问。只见来人一共是四人,一男一女两个中年人,同时还各自拖着一个小孩子,一个是小男孩,一个是小女孩,看样子都不过七八岁的样子。看来这四人是一家四口。但是他们的样子实在是让人不忍观看。四人都是衣衫蓝缕,中年妇女还好一点,即便是穷困,也是捡拾额一些衣物将身体包裹起来的。其余三人则是衣服少得多了,尤其是中年男人,上身*着,肩上还看到数道留着鲜血的鞭痕,明显是刚才骑马之人留下的。再看,那两个小孩。天啊,看他们瘦弱的样子。真的有点在后世看到的非洲那些难民饥荒时的摸样。
政良震惊了。这是明朝中后期啊,怎么会有这样的流民出现的。是,不错。明朝后期出现了大范围的流民,甚至导致了不断的农民起义,但是现在是明朝中后期罢了,堂堂天朝大国却出现了这样的情景。让政良情何以堪啊?
“哎,这是这个月第十拨到来的流民了,真是天见可怜啊,你去拿些吃的给他们吧”掌柜吩咐旁边的小二道。
小二得到吩咐立即下去准备吃的。
“最近很多这样的流民?”政良问道。
“是啊,在下打听过了。他们这些流民都是来自广信府的,由于家里闹蝗灾,官府不但不减税,甚至还增加了赋税,这些人只好逃出来了”掌柜叹气说道。
广信府?政良闻言,大吃一惊。广信府可是在江西的啊?现在这里可是浙江啊。广信府位于浙江与江西的交界处,从广信府进入浙江后,需要分别经过处州府、金华府、台州府、绍兴府。最后才到达宁波府。少说也有数百公里,而如此之长的路程,这些流民都是步行,风餐露宿地一路而来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诏令:“耕者验其丁力,计亩给之。使贫者有所资,富者不得兼并。若兼并之徒多占田以为己业。而转令贫民佃种者,罪之”。并且限令王公大臣们“其山场水陆田地。亦照原拨赐例为主,不许过分占为己业”。朱元璋还做铁榜九条申诫公侯。严禁功臣和公侯之家倚势强占官民田产。
贫寒出身的朱元璋当时已经意识到兼并土地会造成农民变成流民,从而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他对农民的处境也破为同情,他常说:“四民之中,农民最劳最苦。春天鸡一叫就起床,赶牛下田耕种。插了秧,还要除草施肥,大太阳里晒得不成样子,成天劳碌。好不容易等到收割了,完粮纳税之外,剩不了多少。万一碰上水旱虫蝗灾荒,只能全家人着急,毫无办法。”
为了让农民安心耕种,朱元璋制定了“路引制度”。路引相当于通行证,需要向地方官申请。没有路引,就不能随便离开土地,这样就将农民的行动限制在百里之内。
到了朱元璋的后代,关于土地的制度慢慢发生了变化,明朝中期开始出现了太监直接管理、收税的皇庄(皇室直接管辖的田庄),这样就出现了大规模地强占土地。
明孝宗年间,有皇庄四处,官田不到两千顷;后来逐渐发展到五处皇庄,占地一万二千八百顷。到了明武宗的时候,皇庄增加到了三十六处,占地五万三千多顷。
皇室开辟皇庄,其他皇亲国戚纷纷仿效。根据《明会要》记载,洪武二十六年,田地总数是八百五十多万顷,到了弘治十五年,减至四百二十二万顷。这减少的一半,就是被皇亲国戚们兼并了,所以不在官册。
这样无数农民无地可种,从而流离失所。又因为明朝路引制度,这些流亡到外地的农民被官府追捕,自然而然成了所谓的“流民”。土地少了,朝庭的赋税反而增加了。有地可种的农民要负担更沉重的苛捐杂税,于是有田的农民也开始大规模地弃田出逃,加入了“流民”的队伍。到了明朝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苛捐杂税以及一系列的天灾,明朝已经变成了有史以来的最大的“流民帝国”。
可现在还是明朝中后期,还没有到末期啊,为何已经出现了这样的流民潮呢?于是政良真的不解了。
“难道沿路的官府也不救济一下?”政良问道。
“客官,你有所不知了,这些流民没有路引,一旦收容他们,沿途的官府是要被治罪的”掌柜苦笑着说道。
政良闻言想了一想,似乎王海手中的确是拿着一些通过关系找来的路引。
“再说,如此之多的流民,该如何救济,一旦打开粮仓救济,必定引致附近所有的流民蜂拥而来,当地的官府是会被被府台责骂的”掌柜继续说道,“实际上沿途的官府不去抓捕这些流民已经是万幸的了。”
哼,不去抓捕,那是不想增加牢房的负担吧?政良听后暗自怒骂道。
“那现在这些流民准备去往何处?”政良继续问道。
“再往前走,就是山林了,他们是打算进入山林之中,开荒一些田地,自生自灭啊”掌柜低头说道,“这个月已经有数拨人进去了。但是里面有着猛兽毒蛇,而且蚊虫众多,到了最后,他们能够生存下来的也十不存五了。”
进入山林之中?怪不得历史上很多的农民起义都是先从这些山林地带发起的。记忆之中,在成化元年(1466年)间就发生过类似的起义,那就是有名的荆襄之役。
流民问题是明中叶以来严重的社会问题,洪武年间所制定的户籍政策极为严厉,目的就是把百姓束缚在土地上,以保证国家的赋税和徭役。明中叶以来,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和赋役的日益苛重,‘逃户‘、‘流民‘越来越多,荆襄山区是流民最大的聚集区。历史上最为著名的“荆襄”大屠杀就是在那里发生的。
农民相当勤劳,但胆小怕事,忍耐力极强,如果不是到了山穷水尽、走投无路的地步,他们是断然不会铤而走险的。现在竟然出现了流民潮,不可谓是给自语为天朝的当朝一个狠狠的耳光啊。
看来指望这些当朝的大官是不可能的了。但是自己又能够为他们做些什么呢?每遇到一个救济一个?显然是不实际的,天下流民何止千万,即便是自己腰缠万贯,也救济不过来的。
那么该当如何去做呢?
流民不求其它,只求一个能够让他们安身立命的地方。但是去那里找一处地方给他们安居乐业呢?
这里不能提供,不如自己提供?但是自己的根基在日本啊?
移民?政良被自己突然冒出来的念头吓了一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