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2章
推荐阅读: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整个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子工业都还处在直接复制国外现有产品的阶段,自主研发创新几乎为零。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电冰箱产业“一龙生九子”的故事。
前几年,国内电视台广告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天到晚都播放同一个洋品牌的电冰箱广告阿里斯顿。但如果你仔细对比,发现每个广告还是有所区别的。上午播的可能是长风阿里斯顿,下午就换成了长岭阿里斯顿。明天再一看已经变成了北冰洋阿里斯顿,后天又换成了美菱阿里斯顿。
倒不是说阿里斯顿这个公司会变戏法,每天换一条广告。而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四、五年之后,老百姓收入相比于过去有了不小得提高。所以居民消费需求一年比一年变得旺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购买家电。
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中国各地的企业在八五年前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家电生产线。美国《新闻周刊》当时甚至还有一篇专门的报道写道:从香港到日本,从西欧到北美,满世界都是挥着钞票,搜罗二手工业设备和生产线的中国人。
而意大利的阿里斯顿公司,其实并不是一家以制造电冰箱闻名的家电公司。这家公司真正的强项,是生产家用供暖和热水设备。结果可能是意大利人比较精明,他们敏锐的捕捉到了中国盲目无序的设备引进冲动所带来的商机,先后把九条几乎一模一样的生产线,卖给了长风、长岭、北冰洋、美菱等九家不同的国内电冰箱生产厂。
在八十年代的老百姓心目中,外国货的质量远比中国货要好。所以这些引进外国生产线的企业,为了吸引顾客购买自家的产品,也乐于在广告中把“阿里斯顿”挂在自家品牌的后面,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中外合资公司。实际上阿里斯顿除了通过买生产线捞了一笔之外,并没有真正在中国投资。
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像电冰箱行业这样九家位于中国天南地北,工厂规模大小和管理水平层次的企业,用相同的生产线制造几乎一模一样的电冰箱,在之后的三年里竟然全部都赚钱了。
由此可见,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被压制了几十年之后,一下子爆发出来所孕育的能量是多么的恐怖。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只要能把工厂开动起来,就是让一群猪来管理也照旧能够盈利。
既然来钱这么容易,各家企业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自主研发。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制定来说,是希望能市场换技术,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但搞研发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企业现有的小日子过得很安稳,自然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冒险的。
但是,这种千篇一律、毫无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突然遭遇了重大危机。国内政治环境和经济调控的双重作用下,居民消费信心受到巨大打击,中国人几十年来第一次发现,原来商品也还有卖不掉的时候,顾客也还有货比三家、慢慢挑选的权利。
正是198-9年的这当头一棒,让中国的企业界开始意识到,幸福的卖方市场时代开始一去不复返了。各家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降价是一种手段,自主研发也是一种手段。
引进的生产线很快就会过时,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正是从九十年代开始,一批志向远大的中国企业,开始从复制变为模仿,最后一步步走向自主创新。而那些依旧抱着计划经济时代老旧思想不放,则很快就被市场经济浪潮给淘汰下来。
刘畅之所以这么热心的向坐在对面的倪宏志推销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也是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他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这个“不安分”并非指惹是生非,而是指他不甘于按部就班、平平淡淡的生活,而是希望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
所以,刘畅在入职东方商事公司不满三年,就选择停薪留职去独立创业。当然,他做事绝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冲动就去蛮干,而是事先经过了认真的分析和规划。
他发现随着南湖电子开发区的崛起,离开发区最近的新南镇势必分享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红利,成为深海特区西部不逊于市区的商业中心。
所以他抢在新南镇方兴未艾之际,就伙同朋友刘伟夫妇开了一家中高档的粤菜酒楼,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潮江春酒楼的利润,足够让刘畅在深海特区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他发现酒楼短期内的发展潜力有限之后,毫不犹豫的清空股份离开。
他之所以重新返回东方集团,还选择了去东方风投公司上班,自然不是为了那份死工资。之前的第一次成功创业,让刘畅成功晋升成为了百万富翁。要知道这可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就稀少程度来说基本相当于三十年后的亿万富翁。
另一时空中,深海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八十年代最突出的作用,是成为对外贸易的中转站。但受到东方集团的影响,这一世的深海特区除了进出口贸易依旧红火之外,电子工业更是飞速崛起。
在东方集团巨大的吸铁石效应下,围绕着东方集团在国内的产业布局,涌来了大大小小几百家配套企业。而伴随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大量涌入,深海特区也成了创业的沃土。这其中,以东方风投为代表的风险资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刘畅作为东方风投公司的一员,亲自促成了多个种子项目的培育。当然,在享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成就感的同时,他更大的目的是更好的把握深海特区产业发展的动态。
对这一点,没有谁比东方集团更有发言权了。聪明面上看,东方集团并没有参与深海特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但它却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本力量,悄无声息的调动着整个深海特区各方面的力量,按照自己的布局来一步步落子。
去年,不喜欢安分的刘畅再次出手,他用自己银行账户上躺了两年的几百万资金,投资了一个小电子厂。而这个小电子厂的创业产品,正是电视机上用的红外遥控器。
刘畅没时间自己管理工厂,因此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来代劳。但决定工厂能否生存下去的最关键因素订单,却需要他这个老板想办法。东方集团旗下的rca公司,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电视机总量已经突破了800万台,每台电视机上至少配一个遥控器。
但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工厂,根本没资格立刻成为rca公司的供货商。要知道从深海特区,到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日本,有无数企业对东方集团的订单虎视眈眈。
所以刘畅把自家企业的客户定位选在深海特区的其他企业之上,他依靠自己在特区这些年积攒下的人脉,成功地从陆氏集团那里拿到了一份不小的合约。
要知道受东方集团的经营思路启发,其他企业也开始学着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不是自己把一切都抓在手。陆氏集团作为最早与东方集团合作的香港公司之一,受影响自然也是最深的。
现在的陆氏集团,一方面依旧是东方集团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最大的代工企业,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自有品牌。据上市公司陆氏电子不久前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陆氏去年以自有品牌生产销售的电视机总量超过了250万台。
而除了来自陆氏的订单之外,刘畅还收获一份意外惊喜。倪宏志选择把长宏公司的彩电遥控器生产,全部交由他的工厂进行代工。要知道把产品外包出去,对于八十年代的国企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为生产任务越多,意味着企业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哦岗位。而招工对于国企来说却对是权利篮子里面,一块美味的蛋糕。大量职工子弟需要安排工作,地方政府、其他有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大量递条子过来的人希望进厂工作。
至于自己生产的效率是不是没有外包出去划算,那根本不是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只要厂子不亏,能保证大家的工资按时发放就行了,反正就算企业效益再好,利润也要上缴国家,有没法装进个人的腰包里。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倪宏志敢于把遥控器订单交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家小工厂来做,可谓是非常的有魄力。也正因为这样,刘畅对倪宏志非常看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对方给自己送来的不小的订单,更因为他发现了对方不同于一般国营企业负责人的巨大人格魅力。
倪宏志吃完夜宵已经是后半夜一点多了,他和刘畅围绕着企业创新这个新话题整整聊了三个多小时,直到结束时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刘畅对于创新这个话题绝对是非常有发言权,因为他就职的东方风投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从千奇百怪的项目计划书中,找出有投资价值的新颖点子。
而这对倪宏志来说,却仿佛是一下子打开了一片全新的世界。在他以前经历中,企业的任务就是按照计划部门的下达的任务生产产品,只要开发新产品的事情自然由专门的科研院所负责。
就算之前长宏公司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真正的工作其实是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产品组装。长虹公司近几年也有一些技术创新,都是对生产进行细微调整,以便于尽可能大得提高产能,来满足之前旺盛的销售需求。
在去年工厂里开始出现彩电挤压之后,倪宏志就在思考解决的办法。他最后选择降价的方式,自然不是一种最佳选择。虽然政府最终并没有对长宏公司和他本人进行处罚,但他这种破坏规则的刺头肯定是不招人喜欢的。
如果长宏公司的产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他就根本无需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比如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华强公司去年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
现在国内大部分电视机生产企业的生产线,生产的都是14、16、18英寸的中小屏彩电。因为品牌多、产能大,这一部分市场竞争是最激烈的。而华强公司的彩电生产线中,最小的尺寸也是21英寸,它的主流产品是25英寸,以及高端的29英寸。
因为华强公司的生产线大部分产能都是为rca公司代工,而20英寸以下的电视机在美国的销量很小,所以华强获得的代工订单虽然是rca公司中低端彩电的订单,但它的生产线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已经是中高端了。
所以华强公司内销部分的彩电,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国内企业,而是外国品牌。去年彩电行业整体销量出现萎缩,华强公司的销量却基本能够维持稳定。一方面是因为能够买得起大尺寸电视机的家庭,基本都是国内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家庭,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而且由于华强公司由于是国内企业,其生产的电视机省下了汇率成本和关税成本,自然比与之竞争的同尺寸外国电视机要便宜许多。所以那些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出于省钱的考量,原计划可能准备买外国货,现在反而选择了买质量同样过硬的华强彩电。
所以,华强公司靠着蚕食了大量国外电视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彩电全行业哀鸿遍野的大背景下,依旧能够把保持住销量不下降,这就是技术领先的优势所在。
倪宏志躺在酒店的床上想到这里,心中不由一片火热,他放佛已经抓到了长宏公司未来前进的方向。而被他当做榜样的华强公司老总李火林,其实也同样还没进入梦乡!(未完待续。)
整个八十年代,中国的电子工业都还处在直接复制国外现有产品的阶段,自主研发创新几乎为零。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过于电冰箱产业“一龙生九子”的故事。
前几年,国内电视台广告上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一天到晚都播放同一个洋品牌的电冰箱广告阿里斯顿。但如果你仔细对比,发现每个广告还是有所区别的。上午播的可能是长风阿里斯顿,下午就换成了长岭阿里斯顿。明天再一看已经变成了北冰洋阿里斯顿,后天又换成了美菱阿里斯顿。
倒不是说阿里斯顿这个公司会变戏法,每天换一条广告。而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四、五年之后,老百姓收入相比于过去有了不小得提高。所以居民消费需求一年比一年变得旺盛,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购买家电。
在旺盛需求的刺激下,中国各地的企业在八五年前后,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家电生产线。美国《新闻周刊》当时甚至还有一篇专门的报道写道:从香港到日本,从西欧到北美,满世界都是挥着钞票,搜罗二手工业设备和生产线的中国人。
而意大利的阿里斯顿公司,其实并不是一家以制造电冰箱闻名的家电公司。这家公司真正的强项,是生产家用供暖和热水设备。结果可能是意大利人比较精明,他们敏锐的捕捉到了中国盲目无序的设备引进冲动所带来的商机,先后把九条几乎一模一样的生产线,卖给了长风、长岭、北冰洋、美菱等九家不同的国内电冰箱生产厂。
在八十年代的老百姓心目中,外国货的质量远比中国货要好。所以这些引进外国生产线的企业,为了吸引顾客购买自家的产品,也乐于在广告中把“阿里斯顿”挂在自家品牌的后面,让消费者误以为是中外合资公司。实际上阿里斯顿除了通过买生产线捞了一笔之外,并没有真正在中国投资。
而更让人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像电冰箱行业这样九家位于中国天南地北,工厂规模大小和管理水平层次的企业,用相同的生产线制造几乎一模一样的电冰箱,在之后的三年里竟然全部都赚钱了。
由此可见,中国老百姓的消费需求被压制了几十年之后,一下子爆发出来所孕育的能量是多么的恐怖。说句不好听的话,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只要能把工厂开动起来,就是让一群猪来管理也照旧能够盈利。
既然来钱这么容易,各家企业自然也就没有动力去自主研发。从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制定来说,是希望能市场换技术,最终实现弯道超车。但搞研发是要承担很大风险的,企业现有的小日子过得很安稳,自然大部分人是不愿意冒险的。
但是,这种千篇一律、毫无核心竞争力的状况,在八十年代的最后一年突然遭遇了重大危机。国内政治环境和经济调控的双重作用下,居民消费信心受到巨大打击,中国人几十年来第一次发现,原来商品也还有卖不掉的时候,顾客也还有货比三家、慢慢挑选的权利。
正是198-9年的这当头一棒,让中国的企业界开始意识到,幸福的卖方市场时代开始一去不复返了。各家企业为了生存,只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降价是一种手段,自主研发也是一种手段。
引进的生产线很快就会过时,只有自己掌握了技术才不会受制于人。正是从九十年代开始,一批志向远大的中国企业,开始从复制变为模仿,最后一步步走向自主创新。而那些依旧抱着计划经济时代老旧思想不放,则很快就被市场经济浪潮给淘汰下来。
刘畅之所以这么热心的向坐在对面的倪宏志推销企业创新的重要性,也是有自己的利益所在。他从来不是一个安分的人,这个“不安分”并非指惹是生非,而是指他不甘于按部就班、平平淡淡的生活,而是希望开创一番属于自己的伟大事业。
所以,刘畅在入职东方商事公司不满三年,就选择停薪留职去独立创业。当然,他做事绝不是凭着一腔热血和冲动就去蛮干,而是事先经过了认真的分析和规划。
他发现随着南湖电子开发区的崛起,离开发区最近的新南镇势必分享由此产生的巨大经济红利,成为深海特区西部不逊于市区的商业中心。
所以他抢在新南镇方兴未艾之际,就伙同朋友刘伟夫妇开了一家中高档的粤菜酒楼,结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潮江春酒楼的利润,足够让刘畅在深海特区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他发现酒楼短期内的发展潜力有限之后,毫不犹豫的清空股份离开。
他之所以重新返回东方集团,还选择了去东方风投公司上班,自然不是为了那份死工资。之前的第一次成功创业,让刘畅成功晋升成为了百万富翁。要知道这可是在八十年代的中国,就稀少程度来说基本相当于三十年后的亿万富翁。
另一时空中,深海特区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在八十年代最突出的作用,是成为对外贸易的中转站。但受到东方集团的影响,这一世的深海特区除了进出口贸易依旧红火之外,电子工业更是飞速崛起。
在东方集团巨大的吸铁石效应下,围绕着东方集团在国内的产业布局,涌来了大大小小几百家配套企业。而伴随着资金、技术和人才的大量涌入,深海特区也成了创业的沃土。这其中,以东方风投为代表的风险资本,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刘畅作为东方风投公司的一员,亲自促成了多个种子项目的培育。当然,在享受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的成就感的同时,他更大的目的是更好的把握深海特区产业发展的动态。
对这一点,没有谁比东方集团更有发言权了。聪明面上看,东方集团并没有参与深海特区整体发展战略规划的制定,但它却依靠自身强大的资本力量,悄无声息的调动着整个深海特区各方面的力量,按照自己的布局来一步步落子。
去年,不喜欢安分的刘畅再次出手,他用自己银行账户上躺了两年的几百万资金,投资了一个小电子厂。而这个小电子厂的创业产品,正是电视机上用的红外遥控器。
刘畅没时间自己管理工厂,因此聘请了职业经理人来代劳。但决定工厂能否生存下去的最关键因素订单,却需要他这个老板想办法。东方集团旗下的rca公司,每年销往世界各地的电视机总量已经突破了800万台,每台电视机上至少配一个遥控器。
但作为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工厂,根本没资格立刻成为rca公司的供货商。要知道从深海特区,到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日本,有无数企业对东方集团的订单虎视眈眈。
所以刘畅把自家企业的客户定位选在深海特区的其他企业之上,他依靠自己在特区这些年积攒下的人脉,成功地从陆氏集团那里拿到了一份不小的合约。
要知道受东方集团的经营思路启发,其他企业也开始学着把非核心业务外包给第三方,而不是自己把一切都抓在手。陆氏集团作为最早与东方集团合作的香港公司之一,受影响自然也是最深的。
现在的陆氏集团,一方面依旧是东方集团电视机和电脑显示器最大的代工企业,另一方面则积极发展自有品牌。据上市公司陆氏电子不久前刚刚公布的年报显示,陆氏去年以自有品牌生产销售的电视机总量超过了250万台。
而除了来自陆氏的订单之外,刘畅还收获一份意外惊喜。倪宏志选择把长宏公司的彩电遥控器生产,全部交由他的工厂进行代工。要知道把产品外包出去,对于八十年代的国企来说几乎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因为生产任务越多,意味着企业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工作哦岗位。而招工对于国企来说却对是权利篮子里面,一块美味的蛋糕。大量职工子弟需要安排工作,地方政府、其他有联系的企事业单位大量递条子过来的人希望进厂工作。
至于自己生产的效率是不是没有外包出去划算,那根本不是应该优先考虑的问题。只要厂子不亏,能保证大家的工资按时发放就行了,反正就算企业效益再好,利润也要上缴国家,有没法装进个人的腰包里。
所以在这种大环境下,倪宏志敢于把遥控器订单交给远在千里之外的一家小工厂来做,可谓是非常的有魄力。也正因为这样,刘畅对倪宏志非常看好,这不仅仅是因为对方给自己送来的不小的订单,更因为他发现了对方不同于一般国营企业负责人的巨大人格魅力。
倪宏志吃完夜宵已经是后半夜一点多了,他和刘畅围绕着企业创新这个新话题整整聊了三个多小时,直到结束时还有意犹未尽的感觉。刘畅对于创新这个话题绝对是非常有发言权,因为他就职的东方风投公司的核心业务,就是从千奇百怪的项目计划书中,找出有投资价值的新颖点子。
而这对倪宏志来说,却仿佛是一下子打开了一片全新的世界。在他以前经历中,企业的任务就是按照计划部门的下达的任务生产产品,只要开发新产品的事情自然由专门的科研院所负责。
就算之前长宏公司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线,真正的工作其实是没有多大技术含量的产品组装。长虹公司近几年也有一些技术创新,都是对生产进行细微调整,以便于尽可能大得提高产能,来满足之前旺盛的销售需求。
在去年工厂里开始出现彩电挤压之后,倪宏志就在思考解决的办法。他最后选择降价的方式,自然不是一种最佳选择。虽然政府最终并没有对长宏公司和他本人进行处罚,但他这种破坏规则的刺头肯定是不招人喜欢的。
如果长宏公司的产品能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么他就根本无需担心卖不出去的问题。比如有一个现成的例子,华强公司去年受到的冲击就比较小。
现在国内大部分电视机生产企业的生产线,生产的都是14、16、18英寸的中小屏彩电。因为品牌多、产能大,这一部分市场竞争是最激烈的。而华强公司的彩电生产线中,最小的尺寸也是21英寸,它的主流产品是25英寸,以及高端的29英寸。
因为华强公司的生产线大部分产能都是为rca公司代工,而20英寸以下的电视机在美国的销量很小,所以华强获得的代工订单虽然是rca公司中低端彩电的订单,但它的生产线相对于国内市场来说已经是中高端了。
所以华强公司内销部分的彩电,主要竞争对手不是其他国内企业,而是外国品牌。去年彩电行业整体销量出现萎缩,华强公司的销量却基本能够维持稳定。一方面是因为能够买得起大尺寸电视机的家庭,基本都是国内先富起来的一部分家庭,他们对价格的敏感程度相对较低。
而且由于华强公司由于是国内企业,其生产的电视机省下了汇率成本和关税成本,自然比与之竞争的同尺寸外国电视机要便宜许多。所以那些精打细算的消费者,出于省钱的考量,原计划可能准备买外国货,现在反而选择了买质量同样过硬的华强彩电。
所以,华强公司靠着蚕食了大量国外电视机品牌的市场份额,在去年彩电全行业哀鸿遍野的大背景下,依旧能够把保持住销量不下降,这就是技术领先的优势所在。
倪宏志躺在酒店的床上想到这里,心中不由一片火热,他放佛已经抓到了长宏公司未来前进的方向。而被他当做榜样的华强公司老总李火林,其实也同样还没进入梦乡!(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