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3.22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官的好处从这方面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都想脱离下层阶级,直往官宦士绅靠拢。
季宣和没有另外建府,府衙后院就那么大,人来人往,只要住在府衙的官员,很快就能知道,除非避人耳目,从后门进。季宣和又没做不可告人之事,对于这点并不怎么上心。通常都是利弊同行,我在你面前无*可言,你在我眼中同样是如此。
季宣和回应州府城还没安生两天,就陆续有商户上门拜访。他们来之前早就打听好了季宣和的喜好,知道太过贵重的礼他不收,便千方百计寻些在合理范围内,又能被看上的物品。为了送上这份礼,商户也是颇费了番心血。
所以说吗,送礼也是门学问,送礼不成反结仇那就太冤枉了。商人大都性子圆滑,这种和官员打交道的能力,他们早就锻炼出来了。
季宣和不是那种完全两袖清风的清官,只要礼物不超过一个度,又在他能力范围内,行事也能让他看得惯的,那好说,礼收了,事就给你办的妥妥当当。
对于商户来说,这样的官员是最好伺候也是最不好伺候的。季宣和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行为处事碍了他的眼,那抱歉,你去求其他官员,他这边是走不通的。同样的,人品还算过得去,季宣和并不会计较礼物好坏合心与否,该办的事他一样不落,都给你办成了。
之前战火不停,需要求季宣和办事的时候并不多。这回可好,商路一通,商户们就坐不住了。路引有限,应州府就那么些名额,不趁早敲定,等路引派完,他们就只能等以后了,那样于他们而言,利益损失可就大了。
季宣和在应州府有几年了,那些求不动他的商户,早就转投他人,如今还能上门的都是季宣和还算看得惯的人。商户人数显然要多过路引名额,这可把他们急坏了。这不,自认为休息了几日,季宣和也差不多休息够了,商户们迫不及待就开始登门拜访。他们还想着要双管齐下,季宣和这边走不通,没准邵云辰那就走通了,可别小看枕边风的威力。
“呦,这不是王老太爷吗,这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出来了?您老怎么不在家享清福,这我可得和大侄子好好说道说道。”姚老爷年纪比王老太爷小上一轮,却仗着是同辈,没少在王老太爷的儿子们面前摆谱,更是时常在王老太爷面前用言语挤兑。
王老太爷早就习惯了姚老爷和他的不对付,没好气地说道:“成了,你那心思该收就收。人都站在这里了,你以为我就不晓得你腹中的盘算?”
王家和姚家不但无恩怨,甚至还有些亲戚关系。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似乎天生不对盘,没事总爱挑对方刺,幸灾乐祸更是常有的事。生意上也有所竞争,却都是光明正大,有来有回。家人见了,起初还劝和一二,后来见没什么大碍,就随两人折腾。只要不相互使阴招,正当竞争反而有助于保持生意上的活力。
两人身后的小厮早就见怪不怪,在主子们看不到的方向挤眉弄眼,然后眼观鼻鼻观心,退后几步,任两人拌嘴拌个痛快。
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不是最先光顾的,对于他们此行的目的,季宣和早就心中有数。喝着苦中带甘的清茶,季宣和耐心地听着两人述说他们的来意。等两人说完,季宣和只是收了礼,却没告知两人他的决定,很快就端茶送客。
“王老太爷,你说季大人这是何意?”出了府衙后院,姚老爷再也绷不住脸,面上带了丝忧色。
“礼都收了,估计这事能成,只是可能其中藏了什么玄机,估计不会像以前那样钉是钉铆是铆。”王老太爷沉思半响,越想越觉得他自己说的有道理。
“最好是如此,能遇着季大人这样的官员可不容易,别好不容易碰上了,又忽然间改变了处事原则,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姚老爷心中很是庆幸,哪个当官的任上不得刮商户们一层皮?能碰上季宣和这样的知府,可以说是商人们的福音。
“看着不像,季大人不缺银子,又没有什么奢侈的嗜好,完全不需要这么做。再说,他要做早就做了,也等不到现在。”王老太爷说完,就施施然走了,留下姚老爷还在那琢磨。王老太爷摇摇头,有这时间烦恼,还不如想想怎么把路引给拿到手。
继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之后,又来了不少商户,从始至终,季宣和的态度都是如此。直到再无人来时,季宣和才派人通知这些商户到汇源楼聚餐。
汇源楼是应州府城数一数二的酒楼,这倒不是季宣和占商户们便宜,如今物资紧缺,酒楼档次就没像以前那么分明,定不定这家酒楼都无差。等以后生产生活全部恢复正常,各地物资开始流通之后,不同酒楼间的差距才会急剧拉开。在价钱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自然是选择厨艺更好的酒楼。
这次情况和以前不同,以往路引很容易获得,且没有那么多限制。如今路引不仅有名额限制,还有人数限制,货物倒不在此列。通商路引和探亲路引不同,通商路引可以几家商户组成一个商队,探亲路引则只是一家一路引,此外还规定了请镖师的最大比例。怎么将这些既定规则发挥最大功效,自是成了季宣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战火刚消停,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商队的存在非常有必要。只有各地货物开始流通,经济才能日渐繁荣。内战六年,饶是后来应州府城远离战火,经济也被战争拖累的差不多。整个应州府城,小铺子支撑不住,早就歇业,只有那些家大业大,经历过一次战火洗礼还屹立不倒的,才是应州府城经济上的顶梁柱。
停战以后,应州府城才逐渐恢复了生机,很多战时无法支撑的铺面,都已相继开业,相信用不了多久,商铺将会全部营业。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自己名下商户路引的功用,季宣和将需要路引,他收了礼的商户全部召集在一起,将他的打算一并告知在座众人。至于他说的,商户们会不会听,季宣和完全不用为此忧虑。
以后要麻烦季宣和的事情还很多,没有哪个商人会这么没眼色的予以拒绝。季宣和给定了基调,那么商户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分配。这就不关季宣和的事,他表明自己的意思后,众人就开始推杯换盏,享受汇源楼呈上的美味佳肴。
每一张商户路引都限定了人数,同样的,允许的镖师人数也有了限制。为了尽可能多带一些货物,商队人员最好都是有武力之人,各家护院就成了首选。商队毕竟是商队,光有武力还不行,出货收货都需要有精通商道之人,管事掌柜之类必不可少。
既得考虑安全问题,又得考虑携带货物数量问题,怎么平衡两者,就是各个商户需要协商统筹的事情。季宣和没有介入,他要考虑的是,在商队报上来目的地之后,再将自家队伍安排进去,没有目标相同的,至少也得找个相距不远的商队。
这点上季宣和并不担心,京城可是以前最繁华的都城,走这条线的估计不会少,再不济也会有一两个商队。这也是环境所迫,换成正常年间,商队断不会如此集中,加之路途遥远,碰巧赶上的几率不大。
季宣和很想自己负责的那些商户中就出一两个走京城的商队,这样,季家人会更安全一些。饶是如此,他却也不至于为此就强迫他们,再不济,还有其他商队可以挂靠。就算有可能其中一些商户他没给他们面子,他们也不敢明面上给季宣和下绊子。商队没有出事,光季家下人遭了秧,这种蠢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商户们的办事效率很高,很快,就三三两两商议好,走同一条道的好说,直接组成商队就完事,原本目的地不同的,只能相互协商,路引就那么几张,不想合作都不成。他们倒是愿意一家占一张路引,问题是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就是那胜利者,那还不如一家吃一点,免得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寻亲访友的路引,每旬都发放一些,数量很少,胜在细水长流。通商路引就难得了,暂定一季度才一次,错过这次,就得等下一批,谁都不愿意耽搁。
通商路引陆陆续续被发放下去,京城实在有些远,走京城的商队不多,整个应州府城也就两家。其中一支商队就属于王家和姚家,王老太爷和姚老爷老打嘴仗,两家关系却是不错的,再加上一个周家,三家人凑齐了满额的商队人员。
邱成领着季家护院,跟随商队不日就启程。炎炎夏日,并不是赶路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却没人顾虑这些。常年战争,消息不通,对亲人的担忧胜过了酷热。主子下了命令,下人只有执行的份。
商队管事走南闯北,对于行程安排很是有一套,并不用担心中暑。既然说是走亲访友,那么带一些礼物自然成了理所当然之事,上位者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夹私有着明确的规定,最多只允许携带一马车的货物。超过的,那就抱歉,哪来回哪去,要不就是减少货物量,直到允许通关的数量为止。
当然,所说的这些货物,不包括旧物品和干粮之类,那些爱带多少带多少,没人会管这个。
锦安郡开放的关隘不多,光有通关路引还不够,必须到这些指定城镇才行。这么一来,很多人就不得不绕远路,抱怨归抱怨,总不能撂挑子不干,该走哪里还是要走哪里。
跟着商队走,行程势必快不到哪去,如此一来,倒也减轻了赶路的负担。暑天赶路,耗费的体力不是一般的大,季家则不用担心这些,只要是没病没痛的青壮年,一个个身体都壮实得很。
烈日骄阳之下,因着天气的原因,带的货物都是易于保存的,这让商户们不由感叹时机不好,如今却也顾不得了。
季宣和自己就是知府,对于路引的限制那是门清。季家携带的货物达到了允许携带的最大量,整整一马车都是礼品。分为三份,大致都相同,文卓成的那份最厚,其次是潘家那份,最后则是单给季老太爷的。
当官的好处从这方面上就体现得淋漓尽致,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拼了老命都想脱离下层阶级,直往官宦士绅靠拢。
季宣和没有另外建府,府衙后院就那么大,人来人往,只要住在府衙的官员,很快就能知道,除非避人耳目,从后门进。季宣和又没做不可告人之事,对于这点并不怎么上心。通常都是利弊同行,我在你面前无*可言,你在我眼中同样是如此。
季宣和回应州府城还没安生两天,就陆续有商户上门拜访。他们来之前早就打听好了季宣和的喜好,知道太过贵重的礼他不收,便千方百计寻些在合理范围内,又能被看上的物品。为了送上这份礼,商户也是颇费了番心血。
所以说吗,送礼也是门学问,送礼不成反结仇那就太冤枉了。商人大都性子圆滑,这种和官员打交道的能力,他们早就锻炼出来了。
季宣和不是那种完全两袖清风的清官,只要礼物不超过一个度,又在他能力范围内,行事也能让他看得惯的,那好说,礼收了,事就给你办的妥妥当当。
对于商户来说,这样的官员是最好伺候也是最不好伺候的。季宣和有着自己的判断标准,行为处事碍了他的眼,那抱歉,你去求其他官员,他这边是走不通的。同样的,人品还算过得去,季宣和并不会计较礼物好坏合心与否,该办的事他一样不落,都给你办成了。
之前战火不停,需要求季宣和办事的时候并不多。这回可好,商路一通,商户们就坐不住了。路引有限,应州府就那么些名额,不趁早敲定,等路引派完,他们就只能等以后了,那样于他们而言,利益损失可就大了。
季宣和在应州府有几年了,那些求不动他的商户,早就转投他人,如今还能上门的都是季宣和还算看得惯的人。商户人数显然要多过路引名额,这可把他们急坏了。这不,自认为休息了几日,季宣和也差不多休息够了,商户们迫不及待就开始登门拜访。他们还想着要双管齐下,季宣和这边走不通,没准邵云辰那就走通了,可别小看枕边风的威力。
“呦,这不是王老太爷吗,这是什么风把您给吹出来了?您老怎么不在家享清福,这我可得和大侄子好好说道说道。”姚老爷年纪比王老太爷小上一轮,却仗着是同辈,没少在王老太爷的儿子们面前摆谱,更是时常在王老太爷面前用言语挤兑。
王老太爷早就习惯了姚老爷和他的不对付,没好气地说道:“成了,你那心思该收就收。人都站在这里了,你以为我就不晓得你腹中的盘算?”
王家和姚家不但无恩怨,甚至还有些亲戚关系。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似乎天生不对盘,没事总爱挑对方刺,幸灾乐祸更是常有的事。生意上也有所竞争,却都是光明正大,有来有回。家人见了,起初还劝和一二,后来见没什么大碍,就随两人折腾。只要不相互使阴招,正当竞争反而有助于保持生意上的活力。
两人身后的小厮早就见怪不怪,在主子们看不到的方向挤眉弄眼,然后眼观鼻鼻观心,退后几步,任两人拌嘴拌个痛快。
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不是最先光顾的,对于他们此行的目的,季宣和早就心中有数。喝着苦中带甘的清茶,季宣和耐心地听着两人述说他们的来意。等两人说完,季宣和只是收了礼,却没告知两人他的决定,很快就端茶送客。
“王老太爷,你说季大人这是何意?”出了府衙后院,姚老爷再也绷不住脸,面上带了丝忧色。
“礼都收了,估计这事能成,只是可能其中藏了什么玄机,估计不会像以前那样钉是钉铆是铆。”王老太爷沉思半响,越想越觉得他自己说的有道理。
“最好是如此,能遇着季大人这样的官员可不容易,别好不容易碰上了,又忽然间改变了处事原则,这对我们来说可不是好消息。”姚老爷心中很是庆幸,哪个当官的任上不得刮商户们一层皮?能碰上季宣和这样的知府,可以说是商人们的福音。
“看着不像,季大人不缺银子,又没有什么奢侈的嗜好,完全不需要这么做。再说,他要做早就做了,也等不到现在。”王老太爷说完,就施施然走了,留下姚老爷还在那琢磨。王老太爷摇摇头,有这时间烦恼,还不如想想怎么把路引给拿到手。
继王老太爷和姚老爷之后,又来了不少商户,从始至终,季宣和的态度都是如此。直到再无人来时,季宣和才派人通知这些商户到汇源楼聚餐。
汇源楼是应州府城数一数二的酒楼,这倒不是季宣和占商户们便宜,如今物资紧缺,酒楼档次就没像以前那么分明,定不定这家酒楼都无差。等以后生产生活全部恢复正常,各地物资开始流通之后,不同酒楼间的差距才会急剧拉开。在价钱相差不大的情况下,自然是选择厨艺更好的酒楼。
这次情况和以前不同,以往路引很容易获得,且没有那么多限制。如今路引不仅有名额限制,还有人数限制,货物倒不在此列。通商路引和探亲路引不同,通商路引可以几家商户组成一个商队,探亲路引则只是一家一路引,此外还规定了请镖师的最大比例。怎么将这些既定规则发挥最大功效,自是成了季宣和需要考虑的问题。
战火刚消停,正是百废待兴的时候,商队的存在非常有必要。只有各地货物开始流通,经济才能日渐繁荣。内战六年,饶是后来应州府城远离战火,经济也被战争拖累的差不多。整个应州府城,小铺子支撑不住,早就歇业,只有那些家大业大,经历过一次战火洗礼还屹立不倒的,才是应州府城经济上的顶梁柱。
停战以后,应州府城才逐渐恢复了生机,很多战时无法支撑的铺面,都已相继开业,相信用不了多久,商铺将会全部营业。
为了最大程度发挥自己名下商户路引的功用,季宣和将需要路引,他收了礼的商户全部召集在一起,将他的打算一并告知在座众人。至于他说的,商户们会不会听,季宣和完全不用为此忧虑。
以后要麻烦季宣和的事情还很多,没有哪个商人会这么没眼色的予以拒绝。季宣和给定了基调,那么商户们需要考虑的就是如何分配。这就不关季宣和的事,他表明自己的意思后,众人就开始推杯换盏,享受汇源楼呈上的美味佳肴。
每一张商户路引都限定了人数,同样的,允许的镖师人数也有了限制。为了尽可能多带一些货物,商队人员最好都是有武力之人,各家护院就成了首选。商队毕竟是商队,光有武力还不行,出货收货都需要有精通商道之人,管事掌柜之类必不可少。
既得考虑安全问题,又得考虑携带货物数量问题,怎么平衡两者,就是各个商户需要协商统筹的事情。季宣和没有介入,他要考虑的是,在商队报上来目的地之后,再将自家队伍安排进去,没有目标相同的,至少也得找个相距不远的商队。
这点上季宣和并不担心,京城可是以前最繁华的都城,走这条线的估计不会少,再不济也会有一两个商队。这也是环境所迫,换成正常年间,商队断不会如此集中,加之路途遥远,碰巧赶上的几率不大。
季宣和很想自己负责的那些商户中就出一两个走京城的商队,这样,季家人会更安全一些。饶是如此,他却也不至于为此就强迫他们,再不济,还有其他商队可以挂靠。就算有可能其中一些商户他没给他们面子,他们也不敢明面上给季宣和下绊子。商队没有出事,光季家下人遭了秧,这种蠢事他们还干不出来。
商户们的办事效率很高,很快,就三三两两商议好,走同一条道的好说,直接组成商队就完事,原本目的地不同的,只能相互协商,路引就那么几张,不想合作都不成。他们倒是愿意一家占一张路引,问题是谁都不敢保证自己就是那胜利者,那还不如一家吃一点,免得到头来竹篮子打水一场空。
寻亲访友的路引,每旬都发放一些,数量很少,胜在细水长流。通商路引就难得了,暂定一季度才一次,错过这次,就得等下一批,谁都不愿意耽搁。
通商路引陆陆续续被发放下去,京城实在有些远,走京城的商队不多,整个应州府城也就两家。其中一支商队就属于王家和姚家,王老太爷和姚老爷老打嘴仗,两家关系却是不错的,再加上一个周家,三家人凑齐了满额的商队人员。
邱成领着季家护院,跟随商队不日就启程。炎炎夏日,并不是赶路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却没人顾虑这些。常年战争,消息不通,对亲人的担忧胜过了酷热。主子下了命令,下人只有执行的份。
商队管事走南闯北,对于行程安排很是有一套,并不用担心中暑。既然说是走亲访友,那么带一些礼物自然成了理所当然之事,上位者早就考虑到这一点,对于夹私有着明确的规定,最多只允许携带一马车的货物。超过的,那就抱歉,哪来回哪去,要不就是减少货物量,直到允许通关的数量为止。
当然,所说的这些货物,不包括旧物品和干粮之类,那些爱带多少带多少,没人会管这个。
锦安郡开放的关隘不多,光有通关路引还不够,必须到这些指定城镇才行。这么一来,很多人就不得不绕远路,抱怨归抱怨,总不能撂挑子不干,该走哪里还是要走哪里。
跟着商队走,行程势必快不到哪去,如此一来,倒也减轻了赶路的负担。暑天赶路,耗费的体力不是一般的大,季家则不用担心这些,只要是没病没痛的青壮年,一个个身体都壮实得很。
烈日骄阳之下,因着天气的原因,带的货物都是易于保存的,这让商户们不由感叹时机不好,如今却也顾不得了。
季宣和自己就是知府,对于路引的限制那是门清。季家携带的货物达到了允许携带的最大量,整整一马车都是礼品。分为三份,大致都相同,文卓成的那份最厚,其次是潘家那份,最后则是单给季老太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