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一品名师 > 第126章祸害(一)

第126章祸害(一)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三字经》是谈启蒙教育的名著,也是国宝类的书籍。

    它的六个部分均是围绕教育二字展开的。

    也就是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教导后代如何做人,是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实现转迷为悟、转识成智,最后达到转凡成圣的人生终极目标。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大唐的最终教育的目标与实际大唐的需求背道而驰了。

    大唐门阀氏族林立,举荐制又让大半数的官员都掌控在氏族门阀的手里……

    两晋南北是名门望族权力空前膨胀的时代,其权力之大在《世说新语》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但西晋灭亡之后衣冠南迁,名门望族在北方的影响力日渐衰退,军事贵族开始控制北方,其中的杰出青年和有为青年就是杨坚和李渊。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都斗争贯穿整个华夏历史,而且尽管胜利的天平不断在双方之间摇摆,但大体趋势上还是中央集权的程度逐渐加强的。而选官制度,就是这一斗争的体现之一。

    为什么隋朝要搞科举制,就得先看看魏晋南北朝搞出来的九品中正制。

    刘邦建立汉朝之后,通过废除异性王与迁徙豪门等手段将旧贵族杀的七零八落,文景武三帝又靠削藩和推恩令又给那些个同姓王补上神来一刀。干翻了旧贵族这个地方分权的代表选手不代表他干翻了地方分权,因为很快就涌现出了一批新的地方分权的代表——地方豪强。

    地方豪强这个字眼有点难听,那就叫他名门望族或者是大地主,通过土地兼并,他们在地方拥有巨大的影响力与经济实力,和平年代他们尚能与中央政府和平共处,但到了乱世,他们就开始骑到中央政府的头上作威作福了,而魏晋之后,泱泱华夏啥都缺,就是不缺乱世。

    曹操、刘备、孙权三人都是新兴军事贵族,他们的原始资本积累靠的是刀剑,但即使如此,他们依然要被迫与地方豪强合作,而且在这合作之中,占主导地位的基本都是地方豪强。

    曹操干翻了袁绍这个地方豪强抢来河北,但还是得乖乖让荀彧等名门当官发财,让曹丕娶甄氏这个守活寡的豪强女儿。

    孙策在江右豪强袁术的支持下踹走一路江左豪强开拓了地盘,最后还得把女儿嫁给江左四姓之一陆氏的大少爷陆逊。

    刘备的第一桶金是豪强糜氏资助的,娶过的已知三个正妻之中糜氏和刘氏也都和甄氏一样是豪强女儿……

    而豪强们既然在政治斗争中占据了主动,自然就会打人才选举制度的主意。在汉代的查举制下,人才选举依赖地方牧守,袁绍再强也要靠刘备这个豫州牧举荐才能让袁尚举孝廉。

    于是名门望族之一陈氏的代表,大政治家陈群就创造了九品中正制,在这一制度下推荐权到了中正官手里,和牧守分离。

    如此一来名门望族只需担任中正官,就能保证人才选举权在自己手里,就能保证寒门无上品,就能保证实现对政治权力的垄断。

    在说说老老李,也就是李渊。李家是关陇贵族,关陇一带自从东汉年间起就是董卓,马腾,韩遂等有胡人背景的军阀的舞台,而伴随着五胡乱华,这些军阀的权力也日益扩张,最终这些关陇军阀打败了江左名门,统一了天下。

    与刘备、曹操他们这些前辈不一样,李渊在夺取天下的过程当中也是极度依赖名门望族的,自然他们也就不需科举制。

    不能得罪这些门阀氏族,只能是用举荐官员的制度协调,让朝堂上派系林立,各大家族都有官员。

    老李一门心思的想搞垮门阀氏族,那首先就要让寒门崛起……其实也不怪老李要搞掉门阀,这些门阀氏族还真就拿老李不当一盘菜。

    在门阀氏族的眼里,谁当皇帝都不重要,只要他们的利益掌握在手里就行。

    李家历经了好几个皇帝,都没搞定门阀和氏族,最后还是狠人武则天,直接干翻了这些门阀氏族。

    唐朝初期,科举制度就是个摆设,考试很多很杂,拼的就是一个教育资源。

    再加上唐朝之前,没有活字印刷,大量的书籍都掌控在门阀氏族家里。所以能教育出来人才的也只有氏族门阀。

    可以说,氏族和门阀不光垄断了整个书籍,还间接的垄断了人才。

    想当官?你不依附一颗大树是不行的。

    不精,四书五经六艺不是摆设,穷人家的孩子你别说买不起书,很多书根本就是孤本,花钱你都买不到。

    所以,寒门子弟……凿壁借光都是骗人的,真心看不到哪家门阀的邻居都是穷人……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书中自有黄金屋,门阀氏族自有未来的大唐官员。

    李渊看不上门阀和氏族,可拿他们一点招没有,只能是拉拢和安抚,要么就是嫁女儿联姻。

    到了小李这,小李那是霸气到巅峰的主,小李会让自己的眼睛里进沙粒子?太可笑了……可笑至极……

    偏偏,小李也拿他们没辙,人家要书有书,要人才有人才……你就说你想咋的?不服是不是?那没事,明个起,咱们天下文士的口水就喷你老李了……

    也不用说别的,找个天灾人祸,就往玄武门那档子事情拍,狠狠的拍!就问你老李怕不怕?怕不怕?那还不叫爸爸?

    对外战争,对于老李来说那就是屁大的小事,打了一辈子了,对打仗已经见怪不怪了,不服就打一场,揍完在和你讲理。

    不讲理?没关系,接着揍你。

    但对门阀氏族,老李真心无力,总感觉每一次拳头打出去都是打在棉花上,一点力都没有。

    让高士廉重修《氏族志》就是最好的例子,天下都是老李家的,你居然把李家排到最后?这不就是典型的瞧不起人吗?

    一直到程怀亮弃武从文搞了一个谦逊书院,老李似乎看到了曙光。

    一直到小兕子朝堂进谏,老李心疼自家姑娘的同时,也开始觉得,必须要好好地和门阀氏族过过招了,我老李要是不杀点人放放血,你真拿我老李当病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