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除害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三百零一章除害
千财万财,都不如发国难财。
那些途径地方,甚至就是在地方征集和购买的物资,都是前线急用的,这个难道地方的官员就不懂吗?
懂,他们当然懂…
可是前线的战事再大,难道还能比他们发财大?
大不了就是前线战败,国家在赔一笔款子给日本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国家赔款也赔不到他们身上去。
在赔款的过程中,政fu要是财力不济,说不定他们还能趁此捞上一笔,过去的诸多赔款中他们不就是那么干的吗?
而且前段时间政fu不断的减税,减这税,免那税的…
你要只是减免一些杂税也就算了,可你居然连农税和厘金也给减了…
拜托,那是能减的吗?!
你这一减到不要紧,我们的油水到哪捞去?
要知道在过往,可就是农税和厘金上面的油水最多,至少随便欺点上瞒点下,大笔大笔的好处就入了腰包。
可现在农税和厘金,还有许多的杂税都给免了,不说油水了,就连衙门里许多人的饭碗都给砸了。
要知道在往年地方可以借口粮食质量不好,而任意敲诈勒索,而且田赋可以用钱交纳,经手官员就任意把钱价压低。譬如说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他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田赋上缴有一定数量,通常缴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有水灾、旱灾,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报五成,农民实际田赋不少缴。多收的银粮都到州、县官和下面的人的腰包里。此外,人们打官司也是州、县官索诈的好机会。
可现在,农税没了,他们也就不能在粮食上面做文章。
一般的官司也不是有衙门,由县长来办理,而是交给了警察局和法院…
到了这个地步,不贪?怎么弥补自己的损失!
当然,这并不是说新政fu发给这些地方官员的钱就少了,弄得他们不得不贪。
新政fu成立后,只要是到了县一级的,一个月三五百块银元还是很平常的。三五百块,在民初这个物价还不是很高的时代,置办一些奢侈品,甚至置办一辆汽车也够了。在奢侈点,置办三五十个黄花闺女其实也差不多了…
然而…
和前清发放的养廉银相比,这点钱就差的多了。
养廉银…
原本是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不合法,然而在当时却很合法的额外收入…
你就算给的工资再多,难道能有人家给的养廉银多?
当然,也不可能全部的官员都只知道贪,同样,不知足的人也不可能会那么多。
只不过官官相护和同流合污…
一伙的人,当然要官官相护,可不是一伙的人,既然不能同流合污,那就只能把你按死在“河污”里了…
现在的地方上也是这个情况,并不是说每个地方官员,都想从运往前线的物资里捞上一笔。然而官场黑暗,的确,能当官的未必都是聪明人,但是走哪都是一地傻子的情况,你也只能从后世的辫子戏里才能看到。
何况他们就是真的干了什么,只要“官官相护”上面也未必会知晓。
就如清朝乾隆年间的监粮一案,甘肃省几乎一多半的官员都参与到了监粮案中,可乾隆愣是不知道。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员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才引起乾隆的怀疑。不久,乾隆又从来自甘肃的奏报中得知当地并无旱灾。乾隆马上派官员去浙江对王亶望进行严审,王亶望只好招认。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没收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此案终结时,共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还有不少人受到牵连。
发配和不少人受到牵连…
这又关联到另外一个成语,法不责众…
监粮一案,大半个甘肃省的官员都参与到其中了,可最后死刑的只有57人,剩下的则只是发配和受到牵连…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乾隆不想杀?
实在是人太多了,就算想杀,也不可能将一省的大半官员都给杀了!
现在地方上的这些官员也是这个想法,现在地方上的人都在贪,既然这样,那就算事发了,法不责众,再加上政fu初立山东那边也还在和日本人打仗,既然这样,就算上面想处理自己,也要考虑到会不会引发什么乱子出来…
这么一想,自然所有人都开始肆无忌惮了起来。
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可能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运往前线的物资全部都是莱阳战场急需的物资。这些物资等同于战略资源,和军方有着莫大的关联。
这样的资源,负责出面监管的不只是司法部,还有军方。
尤其是军情局和军防局,他们不但要防备有人中饱私囊,而且也要防备日本人暗中破坏——————黑龙会在中国的能量有多大,可能没人比军情、军防两局更清楚了。
现在这些前线急需的物资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军情局和军防局怎么不可能通报?要知道,军情局和军防局的主要骨干,可都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哪怕是现在,也和国防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且严光也不是乾隆。
乾隆为了政局的稳定或许不会杀那些贪官,但是严光却不一定。
一来严光只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普通人,在政治头脑上不像乾隆那么高。再者,作为来自于后世的普通百姓,严光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尤其是那种危害到国家利益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人已经将这件事情捅了出来。
现如今,上海、广州、南京、北京、天津等地界,只要稍微关系前线战事的都知道。运往前线的军事战略物资已经被地方上的一些贪官给贪墨了,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严光想隐瞒,也必须做出一些决定来。
不然的话不只是民间会出现不忿的情绪,就连正在前线和日本人厮杀的国防军将士们也会这样。
这,恐怕就是日本人的目的了。
毕竟这件事情除了已经处于军管状态的山东省外,其他的如河北、河南、江苏三省都有波及。而且覆盖面积极光,也算是相当难得的丑闻了。
——————————
“这次我到想知道,那个姓严的支那人,对这件事情究竟会怎么应付!”
在大正天皇的御前,大隈重信一副相当得意的样子。
也难怪他会这么得意,毕竟摆在严光面前的的确是一件很难解决的事情。
从轻发落?世人肯定不服,何况国家的律法也摆在那里。
虽然现在的严光在中国其实和皇帝也差不多,但他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皇帝,一些事情,如赦免罪犯等等还无法做出来。所以就算严光想从轻发落,少杀一些人也是很难的。
至于从严从重?眼下山东重军所需的物资,几乎都是由河北、河南以及江苏这三个省筹备的。而这次涉案的官员有占据了这三个省官场的大半,再加上他们的涉案金额,要是真的从重的话,“咔嚓”一省,三个省的官员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要掉脑袋,还有百分之二十的要在牢里蹲上一段时日。
到那时,三个省的秩序全部混乱,严光的物资从哪征集?
而没有了物资,严光也就无法在支撑自己那只相当奢侈的军队了吧(在大隈重信看来,重炮、轻重机枪和其他歪门邪道的武器,而且还是毫不心疼肆意使用,这已经是相当的奢侈了)。只要国防军的后勤受到干扰,那么在山东和日军对峙的国防军,也就无法继续用他奢侈的重装备来和日军对攻,到那时,国防军绝不是日军的对手。
当然,严光也可以将这件事情先放着,一直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处理。
在大隈重信看来,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是那时严光会失去的,除了前线将士的战心,也有平民百姓们的民心。
总而言之,无论严光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都会给严光带来不小的损失。
而大隈重信现在,就是坐在这里看着严光是怎么明知前面就是个坑,却依然要往里跳…
——————————
不止是大隈重信知道这是个坑,其他诸如宋鼎寒、徐世昌等人也都看的出来。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显眼了。
而现在,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就是在劝着严光,希望他先将事情放一放,等到山东的战事结束了,他们将日本人全部都赶下海了再说。
这件事情上,不只是宋鼎寒这样,就连徐世昌也这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徐世昌就不希望严光倒霉了。毕竟说到底徐世昌也是北洋的人,而严光虽然厉害,却不是那个值得徐世昌效忠的袁世凯…
再加上国社党的组成相当松散,只要严光倒下,徐世昌领导下的北洋未必没有机会。
徐世昌会劝阻严光,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明显了。明显到根本不需要浪费心计,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徐世昌劝严光走后果最严重的那条路,严光也未必会听他的话。
而且,万一要是严光反应过来了,回头问他。
“你什么意思?!”
到那时徐世昌怎么回答,总不可能说自己其实想害你吧?
到那时,徐世昌和北洋的下场绝对会相当相当的凄惨。既然这样,到不如直接将最正确的选择告诉严光,这样也能凑的近一些。
时机这种东西,不但需要自己去主动争取,同时也需要等。
主动争取来的未必都是时机,也有可能是毒药,所以就算徐世昌有些想法,也只能深深的隐藏在心里。而且这些想法,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可能。
何况就算这次的事情严光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甚至是导致山东的战事战败,凭这些年月里积累下来的威望,他也未必会倒下来…
“唉…”
听着宋鼎寒和徐世昌他们的分析、以及劝阻的声音,严光捂着脑袋有些头疼。
虽然一直都宅在北京,但这并不代表地方上的事情他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军情局和军防局也会想办法告诉他的,就和现在一样。
他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地方上的那些官员居然胆子这么大。
三个省的地方官员,居然有大半的官员都参与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而且根据情报机构的分析,自山东的战事开始后,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地方上的那些官员至少已经侵吞了价值三百多万的物资。
而且只多,不少…
至于以次充好等隐性手段,因为不好统计,军情局的人也无法妄作评论。然而只是被他们侵吞掉的物资,就已经足够让他们掉上十几次脑袋了…
“真是没想到,大战才刚开始没多久,居然就已经有人拖后腿了…”
说着严光看向了坐在一旁,一直看着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开口,而自己却一直都没有开口过的闻镜。
“闻镜,你说这次的事情该怎么办…”
闻镜是宋鼎寒的表弟,是在四川军政fu时期就跟随严光的老人。在四川时,闻镜已经是四川军政fu的司法部长,到了新城府成立后,更是成为真正的司法部长。
而这么多年下来,闻镜也已经洗脱了当年的稚嫩,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成熟的模样,比如说………古铜色肌肤什么的…
“这次的事情…”
感觉到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看向自己的眼色,闻镜有些犹豫了,不过这时在他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严光看了看闻镜的表情,似乎也看出了什么,于是换了一个问题问道。
“那我问你,这三个省里,有多少人够的上死刑…”
“………”
“………”
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心里都是一惊。
而这时的闻镜却有些兴奋的开口道。
“没有足够的资料,卑职无法判定,不过其中至少会有六成的官员够的上死刑,还有一成半到两成的官员要到监牢里走上一堂,剩下不受牵连的则可能不到两成…”
“这样…”
严光点点头。
“徐老…”
徐世昌的年纪可一点都不小,所以还真够的上“老”这个称呼。
而听到严光的呼唤后,徐世昌则是连忙凑到近前道。
“大总统有和吩咐。”
“一会你和鼎寒到人事部去一趟吧,看看有多少能抽调的人手,事后就补充到河北、河南等三省吧…”
到了这个时候,严光的意思已经是相当的明确了,然而听了严光的话,徐世昌却面色苍白的道。
“大总统,请您一定要三思啊…”
“是啊,大总统,现在我们还在山东和日本人打仗,这个时候要是………那岂不是自乱阵脚,便宜了日本人!”
“是啊,而且就算时候及时补充了地方上缺乏的官员,那些候补上的,也不可能会有什么经验,到那个时候还有可能会将山东所需的物资弄的乱糟糟的,地方也不会在恢复往日的清净…”
说一千道一万,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不同意…”
只不过这里面有多少是为国考虑,有多少则是在这次的事情当中有好处,那还真是不得而知了…
这也是决定,哪怕是扰乱山东战事,也一定要解决此事的原因之一。
因为真要走正常途径的话,等到战事结束,地方上那些捞够本的贪官们对一些真正说得上话的“大员”给足了好处。到那个时候,自己就算想要一意孤行,也未必能孤行的起来。
想动手,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到不如趁着地方和中央还没有太多联络的时候,趁机发难,不然的话…
“好在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四川和湖北,只要这两个地步不出问题,哪怕将河北、河南等地的官场一扫而空,也不会对山东的战事有太大的………非致命的影响…”
想是这么想,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严光还是要询问一下蔡锷。
问问他,在后勤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收拾掉在山东的日军。
如果不行的话,严光也只能选择屈服。
说到底还是外敌的威胁要更高一些,攘外必先安内也有一定道理,但弄到蒋校长的地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何况后世的那场纷争不管怎么算也属自家矛盾,是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事情。而这次则属一灭虫行动,灭了国家的蛀虫只会让国家更加强大…
当电报发到莱阳时,看着电报上的内容蔡锷同意了严光的看法。
何况放着身后的那些蛀虫不管,和清理蛀虫后的地方混乱也没什么两样,既然这样反到长痛不如短痛。
最重要的是军情局已经探知了日军在黄县的物资囤积点,稍后只要空军能将日军囤积的物资全部烧掉,即便后方出现混乱蔡锷和寺内正毅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最新全本:、、、、、、、、、、
第三百零一章除害
千财万财,都不如发国难财。
那些途径地方,甚至就是在地方征集和购买的物资,都是前线急用的,这个难道地方的官员就不懂吗?
懂,他们当然懂…
可是前线的战事再大,难道还能比他们发财大?
大不了就是前线战败,国家在赔一笔款子给日本人,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反正国家赔款也赔不到他们身上去。
在赔款的过程中,政fu要是财力不济,说不定他们还能趁此捞上一笔,过去的诸多赔款中他们不就是那么干的吗?
而且前段时间政fu不断的减税,减这税,免那税的…
你要只是减免一些杂税也就算了,可你居然连农税和厘金也给减了…
拜托,那是能减的吗?!
你这一减到不要紧,我们的油水到哪捞去?
要知道在过往,可就是农税和厘金上面的油水最多,至少随便欺点上瞒点下,大笔大笔的好处就入了腰包。
可现在农税和厘金,还有许多的杂税都给免了,不说油水了,就连衙门里许多人的饭碗都给砸了。
要知道在往年地方可以借口粮食质量不好,而任意敲诈勒索,而且田赋可以用钱交纳,经手官员就任意把钱价压低。譬如说市价二千文合一两银子,他可以定为二千四百文合一两。田赋上缴有一定数量,通常缴到八成就算完成了任务。如果有水灾、旱灾,明明收成是八成,可以报五成,农民实际田赋不少缴。多收的银粮都到州、县官和下面的人的腰包里。此外,人们打官司也是州、县官索诈的好机会。
可现在,农税没了,他们也就不能在粮食上面做文章。
一般的官司也不是有衙门,由县长来办理,而是交给了警察局和法院…
到了这个地步,不贪?怎么弥补自己的损失!
当然,这并不是说新政fu发给这些地方官员的钱就少了,弄得他们不得不贪。
新政fu成立后,只要是到了县一级的,一个月三五百块银元还是很平常的。三五百块,在民初这个物价还不是很高的时代,置办一些奢侈品,甚至置办一辆汽车也够了。在奢侈点,置办三五十个黄花闺女其实也差不多了…
然而…
和前清发放的养廉银相比,这点钱就差的多了。
养廉银…
原本是清朝特有的官员之薪给制度。创建自1723年的该薪给制度,本意是想藉由高薪,来培养鼓励官员廉洁习性,并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例如,台湾巡抚刘铭传的年薪为155两,养廉银则达一万两。台湾总兵年俸67两,军事加给144两,而养廉银则为1500两。
此外还有一些我们这个时代看起来不合法,然而在当时却很合法的额外收入…
你就算给的工资再多,难道能有人家给的养廉银多?
当然,也不可能全部的官员都只知道贪,同样,不知足的人也不可能会那么多。
只不过官官相护和同流合污…
一伙的人,当然要官官相护,可不是一伙的人,既然不能同流合污,那就只能把你按死在“河污”里了…
现在的地方上也是这个情况,并不是说每个地方官员,都想从运往前线的物资里捞上一笔。然而官场黑暗,的确,能当官的未必都是聪明人,但是走哪都是一地傻子的情况,你也只能从后世的辫子戏里才能看到。
何况他们就是真的干了什么,只要“官官相护”上面也未必会知晓。
就如清朝乾隆年间的监粮一案,甘肃省几乎一多半的官员都参与到了监粮案中,可乾隆愣是不知道。直到有人反映地方官员在浙江海塘工程中弄虚作假,中饱私囊,才引起乾隆的怀疑。不久,乾隆又从来自甘肃的奏报中得知当地并无旱灾。乾隆马上派官员去浙江对王亶望进行严审,王亶望只好招认。乾隆抄了王亶望的家,没收财产折合白银300万两。此案终结时,共判死刑57人,发配56人,还有不少人受到牵连。
发配和不少人受到牵连…
这又关联到另外一个成语,法不责众…
监粮一案,大半个甘肃省的官员都参与到其中了,可最后死刑的只有57人,剩下的则只是发配和受到牵连…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乾隆不想杀?
实在是人太多了,就算想杀,也不可能将一省的大半官员都给杀了!
现在地方上的这些官员也是这个想法,现在地方上的人都在贪,既然这样,那就算事发了,法不责众,再加上政fu初立山东那边也还在和日本人打仗,既然这样,就算上面想处理自己,也要考虑到会不会引发什么乱子出来…
这么一想,自然所有人都开始肆无忌惮了起来。
只是地方上的官员可能没有想过一件事情,运往前线的物资全部都是莱阳战场急需的物资。这些物资等同于战略资源,和军方有着莫大的关联。
这样的资源,负责出面监管的不只是司法部,还有军方。
尤其是军情局和军防局,他们不但要防备有人中饱私囊,而且也要防备日本人暗中破坏——————黑龙会在中国的能量有多大,可能没人比军情、军防两局更清楚了。
现在这些前线急需的物资出了这么大的问题,军情局和军防局怎么不可能通报?要知道,军情局和军防局的主要骨干,可都是从军队里出来的。哪怕是现在,也和国防军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而且严光也不是乾隆。
乾隆为了政局的稳定或许不会杀那些贪官,但是严光却不一定。
一来严光只是一个运气比较好的普通人,在政治头脑上不像乾隆那么高。再者,作为来自于后世的普通百姓,严光这辈子最恨的就是贪官,尤其是那种危害到国家利益的。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本人已经将这件事情捅了出来。
现如今,上海、广州、南京、北京、天津等地界,只要稍微关系前线战事的都知道。运往前线的军事战略物资已经被地方上的一些贪官给贪墨了,到了这个时候就算严光想隐瞒,也必须做出一些决定来。
不然的话不只是民间会出现不忿的情绪,就连正在前线和日本人厮杀的国防军将士们也会这样。
这,恐怕就是日本人的目的了。
毕竟这件事情除了已经处于军管状态的山东省外,其他的如河北、河南、江苏三省都有波及。而且覆盖面积极光,也算是相当难得的丑闻了。
——————————
“这次我到想知道,那个姓严的支那人,对这件事情究竟会怎么应付!”
在大正天皇的御前,大隈重信一副相当得意的样子。
也难怪他会这么得意,毕竟摆在严光面前的的确是一件很难解决的事情。
从轻发落?世人肯定不服,何况国家的律法也摆在那里。
虽然现在的严光在中国其实和皇帝也差不多,但他毕竟还不是真正的皇帝,一些事情,如赦免罪犯等等还无法做出来。所以就算严光想从轻发落,少杀一些人也是很难的。
至于从严从重?眼下山东重军所需的物资,几乎都是由河北、河南以及江苏这三个省筹备的。而这次涉案的官员有占据了这三个省官场的大半,再加上他们的涉案金额,要是真的从重的话,“咔嚓”一省,三个省的官员至少有百分之六十的人要掉脑袋,还有百分之二十的要在牢里蹲上一段时日。
到那时,三个省的秩序全部混乱,严光的物资从哪征集?
而没有了物资,严光也就无法在支撑自己那只相当奢侈的军队了吧(在大隈重信看来,重炮、轻重机枪和其他歪门邪道的武器,而且还是毫不心疼肆意使用,这已经是相当的奢侈了)。只要国防军的后勤受到干扰,那么在山东和日军对峙的国防军,也就无法继续用他奢侈的重装备来和日军对攻,到那时,国防军绝不是日军的对手。
当然,严光也可以将这件事情先放着,一直等到战事结束后再处理。
在大隈重信看来,这也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只是那时严光会失去的,除了前线将士的战心,也有平民百姓们的民心。
总而言之,无论严光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都会给严光带来不小的损失。
而大隈重信现在,就是坐在这里看着严光是怎么明知前面就是个坑,却依然要往里跳…
——————————
不止是大隈重信知道这是个坑,其他诸如宋鼎寒、徐世昌等人也都看的出来。毕竟这种事情实在是太显眼了。
而现在,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就是在劝着严光,希望他先将事情放一放,等到山东的战事结束了,他们将日本人全部都赶下海了再说。
这件事情上,不只是宋鼎寒这样,就连徐世昌也这样。
当然,这并不是说徐世昌就不希望严光倒霉了。毕竟说到底徐世昌也是北洋的人,而严光虽然厉害,却不是那个值得徐世昌效忠的袁世凯…
再加上国社党的组成相当松散,只要严光倒下,徐世昌领导下的北洋未必没有机会。
徐世昌会劝阻严光,只是因为这件事情实在是太明显了。明显到根本不需要浪费心计,就能看的清清楚楚。
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徐世昌劝严光走后果最严重的那条路,严光也未必会听他的话。
而且,万一要是严光反应过来了,回头问他。
“你什么意思?!”
到那时徐世昌怎么回答,总不可能说自己其实想害你吧?
到那时,徐世昌和北洋的下场绝对会相当相当的凄惨。既然这样,到不如直接将最正确的选择告诉严光,这样也能凑的近一些。
时机这种东西,不但需要自己去主动争取,同时也需要等。
主动争取来的未必都是时机,也有可能是毒药,所以就算徐世昌有些想法,也只能深深的隐藏在心里。而且这些想法,很可能一辈子都没有实现的可能。
何况就算这次的事情严光做出了错误的选择,甚至是导致山东的战事战败,凭这些年月里积累下来的威望,他也未必会倒下来…
“唉…”
听着宋鼎寒和徐世昌他们的分析、以及劝阻的声音,严光捂着脑袋有些头疼。
虽然一直都宅在北京,但这并不代表地方上的事情他不知道——————就算他不知道,军情局和军防局也会想办法告诉他的,就和现在一样。
他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地方上的那些官员居然胆子这么大。
三个省的地方官员,居然有大半的官员都参与到了这件事情当中。
而且根据情报机构的分析,自山东的战事开始后,仅仅只是半个多月的时间,地方上的那些官员至少已经侵吞了价值三百多万的物资。
而且只多,不少…
至于以次充好等隐性手段,因为不好统计,军情局的人也无法妄作评论。然而只是被他们侵吞掉的物资,就已经足够让他们掉上十几次脑袋了…
“真是没想到,大战才刚开始没多久,居然就已经有人拖后腿了…”
说着严光看向了坐在一旁,一直看着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开口,而自己却一直都没有开口过的闻镜。
“闻镜,你说这次的事情该怎么办…”
闻镜是宋鼎寒的表弟,是在四川军政fu时期就跟随严光的老人。在四川时,闻镜已经是四川军政fu的司法部长,到了新城府成立后,更是成为真正的司法部长。
而这么多年下来,闻镜也已经洗脱了当年的稚嫩,取而代之的则是一副成熟的模样,比如说………古铜色肌肤什么的…
“这次的事情…”
感觉到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看向自己的眼色,闻镜有些犹豫了,不过这时在他的心里,其实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
严光看了看闻镜的表情,似乎也看出了什么,于是换了一个问题问道。
“那我问你,这三个省里,有多少人够的上死刑…”
“………”
“………”
宋鼎寒和徐世昌等人心里都是一惊。
而这时的闻镜却有些兴奋的开口道。
“没有足够的资料,卑职无法判定,不过其中至少会有六成的官员够的上死刑,还有一成半到两成的官员要到监牢里走上一堂,剩下不受牵连的则可能不到两成…”
“这样…”
严光点点头。
“徐老…”
徐世昌的年纪可一点都不小,所以还真够的上“老”这个称呼。
而听到严光的呼唤后,徐世昌则是连忙凑到近前道。
“大总统有和吩咐。”
“一会你和鼎寒到人事部去一趟吧,看看有多少能抽调的人手,事后就补充到河北、河南等三省吧…”
到了这个时候,严光的意思已经是相当的明确了,然而听了严光的话,徐世昌却面色苍白的道。
“大总统,请您一定要三思啊…”
“是啊,大总统,现在我们还在山东和日本人打仗,这个时候要是………那岂不是自乱阵脚,便宜了日本人!”
“是啊,而且就算时候及时补充了地方上缺乏的官员,那些候补上的,也不可能会有什么经验,到那个时候还有可能会将山东所需的物资弄的乱糟糟的,地方也不会在恢复往日的清净…”
说一千道一万,简而言之就是一句话。
“不同意…”
只不过这里面有多少是为国考虑,有多少则是在这次的事情当中有好处,那还真是不得而知了…
这也是决定,哪怕是扰乱山东战事,也一定要解决此事的原因之一。
因为真要走正常途径的话,等到战事结束,地方上那些捞够本的贪官们对一些真正说得上话的“大员”给足了好处。到那个时候,自己就算想要一意孤行,也未必能孤行的起来。
想动手,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
到不如趁着地方和中央还没有太多联络的时候,趁机发难,不然的话…
“好在真正要命的地方是四川和湖北,只要这两个地步不出问题,哪怕将河北、河南等地的官场一扫而空,也不会对山东的战事有太大的………非致命的影响…”
想是这么想,不过在这件事情上严光还是要询问一下蔡锷。
问问他,在后勤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有没有可能收拾掉在山东的日军。
如果不行的话,严光也只能选择屈服。
说到底还是外敌的威胁要更高一些,攘外必先安内也有一定道理,但弄到蒋校长的地步,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何况后世的那场纷争不管怎么算也属自家矛盾,是中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事情。而这次则属一灭虫行动,灭了国家的蛀虫只会让国家更加强大…
当电报发到莱阳时,看着电报上的内容蔡锷同意了严光的看法。
何况放着身后的那些蛀虫不管,和清理蛀虫后的地方混乱也没什么两样,既然这样反到长痛不如短痛。
最重要的是军情局已经探知了日军在黄县的物资囤积点,稍后只要空军能将日军囤积的物资全部烧掉,即便后方出现混乱蔡锷和寺内正毅也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
★★★可将您看到的最新章节或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