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好歹能多嚼一会儿(求推荐!)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弃宇宙、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第九特区、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姜瑶刚出帐篷,周老太就看到她了。
她正和村里的婶子、媳妇们在架起的锅前忙活。
昨晚到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能随意搭锅煮饭。
此时已经完全大变样。
洞口处,靠着山体搭了一整排的遮雨棚。
底下是整齐的一排灶,有的还没搭完,石块散落在周围。
旁边还有正在和泥水的人。
还有青壮年背着从山里捡来的石块走来。
周老太她们正忙着做午时的点心,那是给做体力活的男人们准备的。
周老太一抬头看到姜瑶出来了,连忙招呼道:“小摇,起了啊!饿了吧?快过来,锅里给你们留了饭。”
帮着烧火的赵娘子,拽了拽周老太的衣角小声道:“娘,村长说了,要叫姜先生!”
附近的婶子和媳妇看到姜瑶走过来,一个个都叫着“姜先生。”
姜瑶点点头:“周姨。”
周老太被赵娘子说得不太自在:“小,姜先生,我先给你打点热水洗漱,一会儿让小柳把饭端过去,你们在帐篷里吃啊!”
“那就多谢周姨和小嫂子了!您还是叫我小瑶吧!”
等姜瑶洗漱好,正和姜羽一块儿吃着早饭的时候。
冯先生气喘吁吁的来了。
“姜先生,早上青云寨的兄弟们就去附近的山上探查了,全都记录下来了。”
说着掏出昨晚姜瑶特意给他的纸和笔。
那张纸上画着一张简易的地图,是附近的地形,更重要的,是图上的标注,以及背面的详细记录。
这都是冯先生根据去探查的兄弟们回来说的,一笔一笔记录下来的。
冯先生不好意思地干笑道:“先生给的笔,我从未见过,所以写得不太好看。先生要是有看不懂的,我再给您细细地说。”
姜瑶看着他做的标记,轻挑眉头,有点意外。
不是因为写得丑,而是写得太好了。
第一次用签字笔写字,也只是不熟练了前面一会儿,后续的字就端端正正的了。
……
因为队伍中重伤的人不少,不能马上赶路,但也不能白白浪费养伤的这段时间。
首先是接下来的瘟疫。
姜瑶和姜羽仔细研究了手上的记录,对于这场瘟疫只有一段记录:
“……民中燥热者,多发热,痰结咳嗽;重以医者不识时变,后投半夏南星,以益其燥热,遂至嗽血,骨涎逆涌,喀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者,多矣……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并没有明确是哪种已知的传染病,但她们都有所怀疑。
不过即使是知道,她们也不会治啊。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并且尽快离开。
按照记录的时间来看,瘟疫是在三个月后爆发的。
但是,别忘了,潜伏和传播都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古代,通讯不发达。
所以姜瑶和姜羽一致认为这个时间需要大大提前。
并且她们认为,这次瘟疫很有可能是地动死了太多人造成的。
假设,从青州地动开始算,尸体增加,没有及时处理,引发瘟疫。
那么可能只要半个月时间瘟疫就开始传播了。
随着青州的难民流出,再传播到吴国的东北部,碰上旱灾的难民流动。
进一步扩散开来。导致大面积爆发,差不多要两三个月。
所以防疫工作刻不容缓。
根据钟大对那些重症患者的判断,他们至少要在这停留半个月时间。
而根据姜瑶和姜羽的推测,她们最多只能在这呆半个月的时间。
就要开始赶路模式,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楚国安州。
……
其实一开始他们觉得此处隐蔽,不如暂时停留再次,等瘟疫过去之后再前往安州。
只要他们不出去与人接触就好了吧?
但姜瑶告诉他们,瘟疫并不是只有与人接触才会传染。
很多瘟疫是可以通过野生动物、蚊子、跳蚤、甚至家禽传染的,
比如鼠疫。
其实她们怀疑此处瘟疫很可能就是鼠疫。
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无药可医的!
而且,蚊子、跳蚤皆可传播。
蚊子还好,这个季节基本没什么蚊子了。
但是跳蚤,她敢说整个林家村的人里,没几个身上没有跳蚤的。
冯先生等人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也不敢不信。
遂积极加入讨论中……
所以她们昨天讨论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防疫工作,另一个就是为半个月后做的准备工作。
而冯先生记录的这份地图,对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很重要!
……
饭后,姜瑶让姜羽乖乖呆在营地里,然后跟着冯先生去了西面的竹林。
已经有人在竹林里忙活了。
青壮年在砍竹子,妇人带着一些半大孩子在挖竹笋。
这次大家出来的匆忙,很多东西都来不及收拾,能装东西的物件本就少。
加上多了些受伤的人,板车基本都用来拖人了,行李都没处放。
全都是手提肩扛过来的,累不说了,等到后期开始逃荒了,再这样就不合适了。
所以要利用这半个月多编一些竹篓。
最好是大小不一的,大人小孩都能背一些行李。
分摊开来,各自携带着,跑起来也方便。
竹笋倒是能吃一段时间,自然是不能浪费的。
吃不下的还能晒成笋干,虽说笋干吃之前要泡很久,不太方便。
但是它耐放啊,要真到了没东西吃,饿得不行的时候,硬一点,好歹能多嚼一会儿……
看着竹林里忙碌的众人。
姜瑶疑惑道:“为什么他们只砍细的竹子?”
冯先生:“先生有所不知,竹编所用的竹子越细,做出来的东西越耐用,所以一般都选竹节又细又短的。”
姜瑶恍然:“还有这讲究。”
随即看着那些直径比较大的竹子,想了想道:“那让人把这些粗的也砍一些回去,多做些装水的竹筒,最好人手一个。”
冯先生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为了应付干旱做准备呢,连忙吩咐了下去。
……
两人绕到山洞后方,这才是冯先生去找姜瑶的主要目的。
因为这边正在制作木炭!
姜瑶刚出帐篷,周老太就看到她了。
她正和村里的婶子、媳妇们在架起的锅前忙活。
昨晚到的时候天色已晚,只能随意搭锅煮饭。
此时已经完全大变样。
洞口处,靠着山体搭了一整排的遮雨棚。
底下是整齐的一排灶,有的还没搭完,石块散落在周围。
旁边还有正在和泥水的人。
还有青壮年背着从山里捡来的石块走来。
周老太她们正忙着做午时的点心,那是给做体力活的男人们准备的。
周老太一抬头看到姜瑶出来了,连忙招呼道:“小摇,起了啊!饿了吧?快过来,锅里给你们留了饭。”
帮着烧火的赵娘子,拽了拽周老太的衣角小声道:“娘,村长说了,要叫姜先生!”
附近的婶子和媳妇看到姜瑶走过来,一个个都叫着“姜先生。”
姜瑶点点头:“周姨。”
周老太被赵娘子说得不太自在:“小,姜先生,我先给你打点热水洗漱,一会儿让小柳把饭端过去,你们在帐篷里吃啊!”
“那就多谢周姨和小嫂子了!您还是叫我小瑶吧!”
等姜瑶洗漱好,正和姜羽一块儿吃着早饭的时候。
冯先生气喘吁吁的来了。
“姜先生,早上青云寨的兄弟们就去附近的山上探查了,全都记录下来了。”
说着掏出昨晚姜瑶特意给他的纸和笔。
那张纸上画着一张简易的地图,是附近的地形,更重要的,是图上的标注,以及背面的详细记录。
这都是冯先生根据去探查的兄弟们回来说的,一笔一笔记录下来的。
冯先生不好意思地干笑道:“先生给的笔,我从未见过,所以写得不太好看。先生要是有看不懂的,我再给您细细地说。”
姜瑶看着他做的标记,轻挑眉头,有点意外。
不是因为写得丑,而是写得太好了。
第一次用签字笔写字,也只是不熟练了前面一会儿,后续的字就端端正正的了。
……
因为队伍中重伤的人不少,不能马上赶路,但也不能白白浪费养伤的这段时间。
首先是接下来的瘟疫。
姜瑶和姜羽仔细研究了手上的记录,对于这场瘟疫只有一段记录:
“……民中燥热者,多发热,痰结咳嗽;重以医者不识时变,后投半夏南星,以益其燥热,遂至嗽血,骨涎逆涌,喀吐不已,肌肉干枯而死者,多矣……凡五十日,诸门出死者九十余万人,贫不能葬者不在是数……”
并没有明确是哪种已知的传染病,但她们都有所怀疑。
不过即使是知道,她们也不会治啊。
所以最重要的就是预防,并且尽快离开。
按照记录的时间来看,瘟疫是在三个月后爆发的。
但是,别忘了,潜伏和传播都是需要时间的,尤其是在古代,通讯不发达。
所以姜瑶和姜羽一致认为这个时间需要大大提前。
并且她们认为,这次瘟疫很有可能是地动死了太多人造成的。
假设,从青州地动开始算,尸体增加,没有及时处理,引发瘟疫。
那么可能只要半个月时间瘟疫就开始传播了。
随着青州的难民流出,再传播到吴国的东北部,碰上旱灾的难民流动。
进一步扩散开来。导致大面积爆发,差不多要两三个月。
所以防疫工作刻不容缓。
根据钟大对那些重症患者的判断,他们至少要在这停留半个月时间。
而根据姜瑶和姜羽的推测,她们最多只能在这呆半个月的时间。
就要开始赶路模式,以最快的速度赶往楚国安州。
……
其实一开始他们觉得此处隐蔽,不如暂时停留再次,等瘟疫过去之后再前往安州。
只要他们不出去与人接触就好了吧?
但姜瑶告诉他们,瘟疫并不是只有与人接触才会传染。
很多瘟疫是可以通过野生动物、蚊子、跳蚤、甚至家禽传染的,
比如鼠疫。
其实她们怀疑此处瘟疫很可能就是鼠疫。
在这个时代完全就是无药可医的!
而且,蚊子、跳蚤皆可传播。
蚊子还好,这个季节基本没什么蚊子了。
但是跳蚤,她敢说整个林家村的人里,没几个身上没有跳蚤的。
冯先生等人还是头一次听到这种说法,也不敢不信。
遂积极加入讨论中……
所以她们昨天讨论了两件最重要的事情。
一个是防疫工作,另一个就是为半个月后做的准备工作。
而冯先生记录的这份地图,对他们接下来的计划很重要!
……
饭后,姜瑶让姜羽乖乖呆在营地里,然后跟着冯先生去了西面的竹林。
已经有人在竹林里忙活了。
青壮年在砍竹子,妇人带着一些半大孩子在挖竹笋。
这次大家出来的匆忙,很多东西都来不及收拾,能装东西的物件本就少。
加上多了些受伤的人,板车基本都用来拖人了,行李都没处放。
全都是手提肩扛过来的,累不说了,等到后期开始逃荒了,再这样就不合适了。
所以要利用这半个月多编一些竹篓。
最好是大小不一的,大人小孩都能背一些行李。
分摊开来,各自携带着,跑起来也方便。
竹笋倒是能吃一段时间,自然是不能浪费的。
吃不下的还能晒成笋干,虽说笋干吃之前要泡很久,不太方便。
但是它耐放啊,要真到了没东西吃,饿得不行的时候,硬一点,好歹能多嚼一会儿……
看着竹林里忙碌的众人。
姜瑶疑惑道:“为什么他们只砍细的竹子?”
冯先生:“先生有所不知,竹编所用的竹子越细,做出来的东西越耐用,所以一般都选竹节又细又短的。”
姜瑶恍然:“还有这讲究。”
随即看着那些直径比较大的竹子,想了想道:“那让人把这些粗的也砍一些回去,多做些装水的竹筒,最好人手一个。”
冯先生一听就明白了,这是为了应付干旱做准备呢,连忙吩咐了下去。
……
两人绕到山洞后方,这才是冯先生去找姜瑶的主要目的。
因为这边正在制作木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