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左顾右盼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七十六章左顾右盼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错误使用潜艇是日本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wwW。qΒ⑸.CoM\\
按照这些人的观点,如果日本海军能够正确使用潜艇,比如派遣潜艇前往黄海、东海与南海执行破交任务,肯定能够给中国海军制造巨大的麻烦,迫使中国海军动用原本就不算多的反潜舰艇来执行护航任务,从而削弱中国海军舰队的战斗力,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有机会在舰队决战中获胜。
必须承认,这一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
比如,在黄海就有好几天重要航线极易遭到潜艇伏击,特别是在日军登陆朝鲜后,中国陆军百分之八十的物资需要通过海运送往朝鲜,如果黄海航线受到威胁,那么中国海军肯定得在这里部署大批反潜舰艇。又比如,中国缺乏、或者说欠缺的战略资源,主要就从南海周边地区进口,其中天然橡胶有百分之九十来自越南、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喹啉百分之百来印度尼西亚,连石油都有百分之二十需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如果南海航线遭到威胁,中国海军更得分兵保护。
只是,这一观点有意忽视了一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而且物产与资源都极为丰富,哪怕是本土欠缺的资源也有较多的战略储备或者是替代品。拿天然橡胶来说,当时中国已经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了人造橡胶的生产技术,即便人造橡胶比不上天然橡胶,可是至少能在战时应急,降低对天然橡胶的依赖度。
至于军事海运,像朝鲜半岛这样的地区,至少还有陆运做保证。
也就是说,即便航线受到威胁,中国的损失也不会很大,更不会因此丧失战斗力,从而战败。
正是认清了这一点,日本海军才不那么重视破交作战。
说白了,根本没有可供日本潜艇去破坏的战略航线。
此外,不管是黄海、东海、还是南海,都是中国海军的势力范围,而且周边地区与大量中国的海军基地,日本潜艇进入这些海域执行破交任务,风险非常大。更何况,中国海军已经开始应用飞机执行反潜任务。在大战爆发之前,中国海军就装备了双发反潜巡逻机,而且为部分反潜巡逻机配备了对海搜索雷达。此外,在黄海、东海还可以用吨位较小的舰艇执行反潜任务,不会占用作战舰艇。
当时,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因素,即中国的海运船只吨位都偏小,万吨级货轮的数量还不到五十艘,大部分都是排水量在五千吨以内的中小型货轮,其中两千吨以内的小型货轮占了总吨位的百分之六十。显然,用潜艇去对付这些小型货轮,即便伏击成功,收获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日本海军自然对破交作战没有多大兴趣了。
在日本海军看来,与其为了击沉几艘小型货轮让潜艇去冒险,还不如让潜艇去大洋上等待击沉主力舰的机会。
结果就是,大战爆发前,日本潜艇的主要训练科目就是用鱼雷攻击主力舰。
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影响,即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偏大,拥有很强的续航力,而且能够装载足够多的鱼雷。当时,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在一千五百吨以上,一些专门用于远洋作战的还超过了两千吨。
相对而言,中国潜艇就“寒酸”得多了。
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以近海小型潜艇为主,吨位都不到一千吨,其中数量最多的“刀鱼”级只有五百四十吨,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远洋潜艇,吨位也在一千二百吨以内,其中最大的“魟”级只有一千一百六十吨。
当然,不是中国海军不想要大型潜艇,而是造不出来。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头号敌人不是日本海军,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如果考虑到今后与美国作战,大型潜艇显然更有价值。
可惜的是,直到一九三八年,中国造船厂才掌握了建造远洋潜艇的技术。
可以说,如果不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与引进了一批远洋潜艇,在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能够派往西太平洋作战的潜艇不会超过四艘,即在一九三八年底开始建造,从一九三九年六月底开始服役的四艘“魟”级。
正是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潜艇,所以在一九三八年之前,中国建造的全是小型潜艇。
只是,在战术上,中国海军更懂得潜艇的价值。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处境有关,或者说与潜在的敌人有关。
道理很简单,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与英国极为相似,海上航线关系到了日本的生死存亡。甚至可以说,只要海上航线被切断,即便本土没有遭到攻击,日本也会在战略封锁下战败。
要知道,日本连粮食都不能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自然更加重视破交战,也就更加需要潜艇去切断日本的航线,从战略层面上打击日本。
显然,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跟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的关系极为相似。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师法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把潜艇当做破交作战主力看待的主要原因。
可惜的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不够强大。
虽然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也不够强大。主要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英国的不是潜艇,而是公海舰队,所以在大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不是很重视潜艇。大战爆发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总共只有五十七艘潜艇,其中只有二十二艘是远洋潜艇。但是与之相比,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差距依然明显,当时只有十二艘远洋潜艇。
也正是这十二艘远洋潜艇,在大战初期发挥了谁也没有想到的作用。
到八月底,日本海军不得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学习,组建运输船队,并且动用反潜战舰为商船护航。
可惜的是,日本海军的护航战术并没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海军其实没有合格的反潜战舰,即便是专职反潜的驱逐舰,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反潜战斗力。
更何况,日本海军一直不太重视反潜作战。
到八月底,中国潜艇在取得了几沉数十艘日本商船的战绩后,竟然没有损失一艘潜艇!
要知道,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同一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北大西洋的破交作战中损失了三艘远洋潜艇,而且取得的战果远不如中国海军。
可以说,在刘伯恩宣布对日战略封锁之前,中国海军的封锁行动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中国当局正式表态,日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九月三日,日本驻美大使竹内光一就在会见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提到,希望美国出面向中国表示抗议。
其实,竹内光一此举完全没有必要。
即便他不提到,美国也会向中国抗议。道理很简单,美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国,而日本是美国的第三贸易国,日美贸易完全依靠海运,如果中国对日进行战略封锁,必然会对美国造成影响。
要知道,在美日航线上航行的不仅仅是日本籍船只。
此外,在八月中旬,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布对英国实施战略封锁之后,美国就发表了抗议声明,宣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破交作战,已经对美国船只的自由航行权构成威胁,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为击沉美国船只负责。
次日,美国国务卿就召见了中国驻美大使牛柄勋,正式提出抗议。
问题是,抗议有用吗?
虽然牛柄勋承诺,中国海军不会袭击美国船只,也不会阻止美国与日本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但是希望美国能严守中立政策,不得向日本提供武器装备等战争物资,不然美国就得为其行为负责。
说白了,只要美国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那么中国的承诺就将作废。
这下,难题交到了美国手上。
要知道,竹内光一在会见美国国务卿的时候还提到,希望美国能够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封存的驱逐舰出售、或者是租借给日本,以便日本组建护航舰队,掩护从日本前往美国的航线。
在此之前,英国也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只是没有日本这么迫切。
对美国来说,这可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要知道,日本为了得到这批驱逐舰,明确提出用包括硫黄岛在内的小莅原群岛与南千岛群岛做交换,即日本将在战后把这些岛屿割让给美国。
对美国来说,封存的一百多艘老式驱逐舰根本就没有多少价值。
要知道,这些驱逐舰都是在一战期间、或者是一战结束前建造的,早就过时落后,没有被当成废钢铁拆毁,主要是美国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根本不需要那些钢铁,而封存的费用反而低一些。
问题是,如果与日本做了这笔交易,美国就破坏了中立原则。
正是如此,美国当局才没有立即答应日本的请求,而是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
说白了,如果日本海军能在舰队决战中取胜,就能压制住中国,到时候再把封存的驱逐舰出售给日本也不迟。如果日本海军在决战中战败,那一百多艘封存的驱逐舰也不可能帮助日本夺回制海权。
当然,日本当局也明白这个道理。
最新全本:、、、、、、、、、、
第七十六章左顾右盼
战后,很多人都认为,错误使用潜艇是日本迅速战败的主要原因之一。/wwW。qΒ⑸.CoM\\
按照这些人的观点,如果日本海军能够正确使用潜艇,比如派遣潜艇前往黄海、东海与南海执行破交任务,肯定能够给中国海军制造巨大的麻烦,迫使中国海军动用原本就不算多的反潜舰艇来执行护航任务,从而削弱中国海军舰队的战斗力,而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就有机会在舰队决战中获胜。
必须承认,这一观点有其正确的一面。
比如,在黄海就有好几天重要航线极易遭到潜艇伏击,特别是在日军登陆朝鲜后,中国陆军百分之八十的物资需要通过海运送往朝鲜,如果黄海航线受到威胁,那么中国海军肯定得在这里部署大批反潜舰艇。又比如,中国缺乏、或者说欠缺的战略资源,主要就从南海周边地区进口,其中天然橡胶有百分之九十来自越南、马来西亚与印度尼西亚,喹啉百分之百来印度尼西亚,连石油都有百分之二十需要从印度尼西亚进口,如果南海航线遭到威胁,中国海军更得分兵保护。
只是,这一观点有意忽视了一个问题。
说得直接一点,中国是典型的大陆国家,而且物产与资源都极为丰富,哪怕是本土欠缺的资源也有较多的战略储备或者是替代品。拿天然橡胶来说,当时中国已经从德意志第二帝国引进了人造橡胶的生产技术,即便人造橡胶比不上天然橡胶,可是至少能在战时应急,降低对天然橡胶的依赖度。
至于军事海运,像朝鲜半岛这样的地区,至少还有陆运做保证。
也就是说,即便航线受到威胁,中国的损失也不会很大,更不会因此丧失战斗力,从而战败。
正是认清了这一点,日本海军才不那么重视破交作战。
说白了,根本没有可供日本潜艇去破坏的战略航线。
此外,不管是黄海、东海、还是南海,都是中国海军的势力范围,而且周边地区与大量中国的海军基地,日本潜艇进入这些海域执行破交任务,风险非常大。更何况,中国海军已经开始应用飞机执行反潜任务。在大战爆发之前,中国海军就装备了双发反潜巡逻机,而且为部分反潜巡逻机配备了对海搜索雷达。此外,在黄海、东海还可以用吨位较小的舰艇执行反潜任务,不会占用作战舰艇。
当时,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因素,即中国的海运船只吨位都偏小,万吨级货轮的数量还不到五十艘,大部分都是排水量在五千吨以内的中小型货轮,其中两千吨以内的小型货轮占了总吨位的百分之六十。显然,用潜艇去对付这些小型货轮,即便伏击成功,收获也不会大到哪里去。
这些因素结合到一起,日本海军自然对破交作战没有多大兴趣了。
在日本海军看来,与其为了击沉几艘小型货轮让潜艇去冒险,还不如让潜艇去大洋上等待击沉主力舰的机会。
结果就是,大战爆发前,日本潜艇的主要训练科目就是用鱼雷攻击主力舰。
由此,还产生了一个影响,即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偏大,拥有很强的续航力,而且能够装载足够多的鱼雷。当时,日本潜艇的吨位普遍在一千五百吨以上,一些专门用于远洋作战的还超过了两千吨。
相对而言,中国潜艇就“寒酸”得多了。
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以近海小型潜艇为主,吨位都不到一千吨,其中数量最多的“刀鱼”级只有五百四十吨,即便是为数不多的远洋潜艇,吨位也在一千二百吨以内,其中最大的“魟”级只有一千一百六十吨。
当然,不是中国海军不想要大型潜艇,而是造不出来。
要知道,中国海军的头号敌人不是日本海军,而是太平洋对岸的美国海军。如果考虑到今后与美国作战,大型潜艇显然更有价值。
可惜的是,直到一九三八年,中国造船厂才掌握了建造远洋潜艇的技术。
可以说,如果不是从德意志第二帝国订购与引进了一批远洋潜艇,在大战爆发时,中国海军能够派往西太平洋作战的潜艇不会超过四艘,即在一九三八年底开始建造,从一九三九年六月底开始服役的四艘“魟”级。
正是没有能力建造大型潜艇,所以在一九三八年之前,中国建造的全是小型潜艇。
只是,在战术上,中国海军更懂得潜艇的价值。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处境有关,或者说与潜在的敌人有关。
道理很简单,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与英国极为相似,海上航线关系到了日本的生死存亡。甚至可以说,只要海上航线被切断,即便本土没有遭到攻击,日本也会在战略封锁下战败。
要知道,日本连粮食都不能做到自给自足。
如此一来,中国海军自然更加重视破交战,也就更加需要潜艇去切断日本的航线,从战略层面上打击日本。
显然,中国与日本的关系,跟德意志第二帝国与英国的关系极为相似。
事实上,这也是中国海军师法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把潜艇当做破交作战主力看待的主要原因。
可惜的是,中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不够强大。
虽然在大战爆发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的潜艇部队也不够强大。主要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击败英国的不是潜艇,而是公海舰队,所以在大战后,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不是很重视潜艇。大战爆发的时候,德意志第二帝国海军总共只有五十七艘潜艇,其中只有二十二艘是远洋潜艇。但是与之相比,中国海军潜艇部队的差距依然明显,当时只有十二艘远洋潜艇。
也正是这十二艘远洋潜艇,在大战初期发挥了谁也没有想到的作用。
到八月底,日本海军不得不像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学习,组建运输船队,并且动用反潜战舰为商船护航。
可惜的是,日本海军的护航战术并没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
前面已经提到,日本海军其实没有合格的反潜战舰,即便是专职反潜的驱逐舰,也没有足够强大的反潜战斗力。
更何况,日本海军一直不太重视反潜作战。
到八月底,中国潜艇在取得了几沉数十艘日本商船的战绩后,竟然没有损失一艘潜艇!
要知道,这几乎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同一时期,德意志第二帝国已经在北大西洋的破交作战中损失了三艘远洋潜艇,而且取得的战果远不如中国海军。
可以说,在刘伯恩宣布对日战略封锁之前,中国海军的封锁行动已经初见成效。
随着中国当局正式表态,日本的处境就更加艰难了。
九月三日,日本驻美大使竹内光一就在会见美国国务卿的时候提到,希望美国出面向中国表示抗议。
其实,竹内光一此举完全没有必要。
即便他不提到,美国也会向中国抗议。道理很简单,美国是日本的第一贸易国,而日本是美国的第三贸易国,日美贸易完全依靠海运,如果中国对日进行战略封锁,必然会对美国造成影响。
要知道,在美日航线上航行的不仅仅是日本籍船只。
此外,在八月中旬,德意志第二帝国宣布对英国实施战略封锁之后,美国就发表了抗议声明,宣称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破交作战,已经对美国船只的自由航行权构成威胁,德意志第二帝国必须为击沉美国船只负责。
次日,美国国务卿就召见了中国驻美大使牛柄勋,正式提出抗议。
问题是,抗议有用吗?
虽然牛柄勋承诺,中国海军不会袭击美国船只,也不会阻止美国与日本之间的正常贸易往来,但是希望美国能严守中立政策,不得向日本提供武器装备等战争物资,不然美国就得为其行为负责。
说白了,只要美国向日本提供战争物资,那么中国的承诺就将作废。
这下,难题交到了美国手上。
要知道,竹内光一在会见美国国务卿的时候还提到,希望美国能够把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退役封存的驱逐舰出售、或者是租借给日本,以便日本组建护航舰队,掩护从日本前往美国的航线。
在此之前,英国也提出过类似的要求,只是没有日本这么迫切。
对美国来说,这可是一笔相当划算的买卖。要知道,日本为了得到这批驱逐舰,明确提出用包括硫黄岛在内的小莅原群岛与南千岛群岛做交换,即日本将在战后把这些岛屿割让给美国。
对美国来说,封存的一百多艘老式驱逐舰根本就没有多少价值。
要知道,这些驱逐舰都是在一战期间、或者是一战结束前建造的,早就过时落后,没有被当成废钢铁拆毁,主要是美国有足够的生产能力,根本不需要那些钢铁,而封存的费用反而低一些。
问题是,如果与日本做了这笔交易,美国就破坏了中立原则。
正是如此,美国当局才没有立即答应日本的请求,而是决定再观察一段时间。
说白了,如果日本海军能在舰队决战中取胜,就能压制住中国,到时候再把封存的驱逐舰出售给日本也不迟。如果日本海军在决战中战败,那一百多艘封存的驱逐舰也不可能帮助日本夺回制海权。
当然,日本当局也明白这个道理。
最新全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