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5章 核心利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
这两天,南京接连迎来了琉球、占城、暹罗三国贡使。
另外交趾的郑氏、阮氏也前后遣使入贡。
交趾郑氏和阮氏的来意,不言自明,大秦平定两广,把朱家最后的两个政权也灭了,其中在灭亡朱由榔的过程中,高平的莫氏给秦军提供了不少后勤补给。
这一事实,让郑氏和阮氏大感不安,匆忙派出使者赶来南京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南面的暹罗除了进贡,还趁机告了洞吾国(东吁国)一状,希望大秦能给暹罗主持公道。
这一百年来,暹罗不断遭到北面的洞吾国入侵,大半国土丢失,只剩下首都大城府一带,还被迫向洞吾国称臣。
暹罗很大一部分先民原居住在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到暹罗。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对中华上国一向也很有感情。崇祯十六年,也就大明灭亡前一年还入贡。
明朝的史料记述中这样描述暹罗:其国,周千里,风俗劲悍,习于水战。大将用圣铁裹身,刀矢不能入。圣铁者,人脑骨也。
王,琐里人。官分十等。自王至庶民,有事皆决于其妇。其妇人志量,实出男子上。妇私华人,则夫置酒同饮,恬不为怪,曰:“我妇美,而为华人所悦也。”
从这些记述不难看出,罗暹人对中华上国的崇尚。甚至老婆跟华人睡了,丈夫还置酒同饮,并把自己老婆得到华人看中是一种荣耀的事情。
作为天朝上国。接到小弟的告状,大秦皇帝陛下自然要表示一下。
为这件事,秦牧特意把内阁三个辅臣,以及黄振林、甘南召到华盖殿,商议对策。
洞吾国就是后世的缅甸,现在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目前正处在全盛时期。疆域包括后世的缅甸和老挝、泰国的大部分,整个中南半岛大部分已经被洞吾国占领。
它甚至把葡萄牙侵略者给赶出了国土。东南亚的无数小国中,有能力驱赶船坚炮利的西方殖民者的国家,只有洞吾国了。
司马安等人都是老成精的人,见秦牧如此急于为暹罗“伸张正义”。当然能猜到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华盖殿里,一缕檀香,几杯清茶,仲春的天气极为宜人,宫女太监们悄立于殿边,秦牧轻轻一拂那黑色的龙袍,徐徐问道:“洞吾国之事,诸位大臣有何见解?”
黄振林先说道:“陛下,抛开暹罗之事不说。洞吾国王他隆派近两万大军进入云南,企图火中取栗,若非其插手。云南之事不会拖到今日未决。虽然他隆现在已经把军队撤回,然犯大秦者,虽远必诛,否则我大秦天威何存?”
司马安忍不住轻咳了两声,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云南楚雄以西一直未能解决。并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秦牧的意思;
他授意征南大将军崔锋。让云南各个土司打头阵,相互厮杀,以削弱这些土司,为将来云南的改土归流、长治久安做铺垫。
李源和路振飞则默不作声,作为内阁大臣,他们一向谨言慎行,黄振林的意思他们并不太在意,他们在意的是秦牧对此怎么看。
秦牧向起居舍人金磊招招手,示意他把一幅地图拿过来。
起居舍人算是皇帝近臣之一,帝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主要负责记载皇帝言行,每一季度结束时,将记录整理送史馆,作为将来修皇帝实录的材料。
金贡南拿来的,是一幅世界地图,秦牧指着地图说道:“自古以来,我华夏的主要威胁皆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朕可以告诉你们的是,随着火器不断进步,游牧民族的骑兵会逐渐丧失优势,来自北方的威胁也就慢慢消减。
然正所谓此消彼涨,在北面的威胁消减的同时,来自海上的威胁却在不断增加,从明朝中期开始,东南倭寇之乱,再到西洋红夷不断进逼我沿海,大洋不再是我中华的天然屏障,而是威胁的来源,这一点我大秦上下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作为我大秦一项国策来看待。”
秦牧说这些,自然是要定下了个基调,让大臣们更多的把目光投注于南方。
换而言之,所关注的就不只是洞吾国了,而是将整个南洋当作一盘棋来布局。
对今上的雄心壮志,在坐在大臣都有清醒的认识,对开疆拓土的热衷,今上不输于始皇帝。
而且他们同样知道,今上不象明洪武那样,重名不重利。
他不但重名,更重实利,向来不做亏本赚吆喝的事情。
司安马平静地说道:“诚如陛下所言,我华夏来自海上威胁日趋增加,这一点臣表示赞同,我大秦秉承前宋不抑商的国策,财税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上。”
司马安点到为止,内在的意思就是,大秦的威胁不但来自海上,财物之利也来自海上。
如果从实利上看,北方草原所能带来的利益,远远比不上南方诸岛。
南方诸岛不但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一年三熟。其他经济物产也异常丰富,这是只能放牧的北方草原远难以比拟的。
况乎能否控制南方诸岛,关系海上丝路的安全,也就是关系到大秦的经济命脉的安全。
作为大秦帝国的首辅大臣,司马安对秦牧知之甚深,私下里时常顺着他的思路琢磨,早已得出一个结论:大秦皇帝陛下有意扫平南方诸多小藩邦,完成比始皇帝更宏伟的大业。
路振飞幽幽地说道:“陛下,始皇帝发五十万大军,用了数年时间,才平定岭南,陛下想必清楚其中的原因。”
秦牧说道:“路阁老所忧虑者,亦为朕之忧虑。然世易时移,今日之世,非始皇帝当时之世矣。朕更不会发五十万陆军南下,若是如此,朕宁愿不南顾,以免劳民伤财。”
甘南说道:“当年始皇帝南征,陆路不便,是以虽发五十万大军,仍困难重重。再看今日之西夷,来几条船,数百人,就能征服南洋诸岛,并占为己有。
今我大秦水师之强,何弱于西夷?西夷万里迢迢而来都能轻易做到的事,我大秦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
甘南的话,可谓是道出了秦牧的心意,象荷兰人几乎控制了整个爪哇岛,他们有多少兵力?西班牙殖民吕宋岛又用了多少人马?
只要方法用对了,要占领南洋诸岛,绝对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更不必要象当年始皇帝征讨岭南一样,需要动用几十万大军。
李源说道:“陛下,大秦社稷初定,国内民生尚待恢复,南洋诸岛,宜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凡事皆须量力而行,这一点朕心里有数。陆上之征战,若非外夷主动入侵,这几年内将不会再大举用兵,以予民休养生息。
不过海军则不然,朕可以告诉尔等,朕投巨资筹建海军,绝不是要以举国之力养着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来养举国之民。”
李源与路振飞不禁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很清楚,秦牧这番话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
明初郑和下西洋,有人说是劳民伤财。然而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却说了一句话:今国用不缺,皆赖郑和下西洋也。
永乐朝刚打完四年内战,把北京到南京的大片国土打成了一片焦土,紧接着大肆营建北京城,50万大军五征蒙古,80万大军南征交趾,处处花钱如流水,永乐朝不但没因此穷困,反而是大明最强盛的时期。
而明初岁入一直只有几百万两,难道永乐帝能凭空变出钱来不成?
从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这句话,不难看出内因所在。所以说秦牧要以海军养举国之民,并不是太夸张的事。
换而言之,以海军攻取南洋诸岛,处理得当的话,不但不是劳民伤财的事,反而有可能给大秦带来滚滚的资财。
所以用劳民伤财的理由来反对开拓东南诸岛站不住脚,只是象交趾、洞吾、暹罗这些国家,多是深山老林,路振飞他们觉得要征服和统治很困难,这种认知已经深入骨子里,所以显得非常犹豫。
黄振林说道:“下官去过南洋,南洋诸岛上,多是蕞尔小邦,有的兵不满千,民不满万,如这般小国,我大秦若发兵征之,两百兵马足以。事实证明,西夷征服一岛,所用兵力也不过数百人.......”
路振飞打断他道:“自古以来,兴无名之师者,无不以失败告终,陛下当慎之。”
秦牧微闭起双目,徐徐说道:“有名无名,在于举国如何看待那片土地,若举国上下,皆将那片土地看作国家的核心利益,则出师必有名。若是认为可有可无,则有名变无名,皆因举国不愿为之也。
朕先前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以后大秦之敌,必来自东南海上;大秦之经济命脉,亦在东南海上,这一点目前百姓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作为朝中大臣,尔等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否则......”
*****
ps:打东南最难的地方在于统一思想,这一章是为统一朝中大臣的思想做铺垫,大家如果也觉得统一思想才是问题的根源的话,请投我一张月票吧,求月票!(未完待续)
***
这两天,南京接连迎来了琉球、占城、暹罗三国贡使。
另外交趾的郑氏、阮氏也前后遣使入贡。
交趾郑氏和阮氏的来意,不言自明,大秦平定两广,把朱家最后的两个政权也灭了,其中在灭亡朱由榔的过程中,高平的莫氏给秦军提供了不少后勤补给。
这一事实,让郑氏和阮氏大感不安,匆忙派出使者赶来南京是情理之中的事。
更南面的暹罗除了进贡,还趁机告了洞吾国(东吁国)一状,希望大秦能给暹罗主持公道。
这一百年来,暹罗不断遭到北面的洞吾国入侵,大半国土丢失,只剩下首都大城府一带,还被迫向洞吾国称臣。
暹罗很大一部分先民原居住在云南一带,为逃避蒙古入侵而南下迁到暹罗。文化受到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的影响很大,对中华上国一向也很有感情。崇祯十六年,也就大明灭亡前一年还入贡。
明朝的史料记述中这样描述暹罗:其国,周千里,风俗劲悍,习于水战。大将用圣铁裹身,刀矢不能入。圣铁者,人脑骨也。
王,琐里人。官分十等。自王至庶民,有事皆决于其妇。其妇人志量,实出男子上。妇私华人,则夫置酒同饮,恬不为怪,曰:“我妇美,而为华人所悦也。”
从这些记述不难看出,罗暹人对中华上国的崇尚。甚至老婆跟华人睡了,丈夫还置酒同饮,并把自己老婆得到华人看中是一种荣耀的事情。
作为天朝上国。接到小弟的告状,大秦皇帝陛下自然要表示一下。
为这件事,秦牧特意把内阁三个辅臣,以及黄振林、甘南召到华盖殿,商议对策。
洞吾国就是后世的缅甸,现在是中南半岛上最强大的国家,它目前正处在全盛时期。疆域包括后世的缅甸和老挝、泰国的大部分,整个中南半岛大部分已经被洞吾国占领。
它甚至把葡萄牙侵略者给赶出了国土。东南亚的无数小国中,有能力驱赶船坚炮利的西方殖民者的国家,只有洞吾国了。
司马安等人都是老成精的人,见秦牧如此急于为暹罗“伸张正义”。当然能猜到他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华盖殿里,一缕檀香,几杯清茶,仲春的天气极为宜人,宫女太监们悄立于殿边,秦牧轻轻一拂那黑色的龙袍,徐徐问道:“洞吾国之事,诸位大臣有何见解?”
黄振林先说道:“陛下,抛开暹罗之事不说。洞吾国王他隆派近两万大军进入云南,企图火中取栗,若非其插手。云南之事不会拖到今日未决。虽然他隆现在已经把军队撤回,然犯大秦者,虽远必诛,否则我大秦天威何存?”
司马安忍不住轻咳了两声,其实大家心知肚明,云南楚雄以西一直未能解决。并不是别的原因,而是秦牧的意思;
他授意征南大将军崔锋。让云南各个土司打头阵,相互厮杀,以削弱这些土司,为将来云南的改土归流、长治久安做铺垫。
李源和路振飞则默不作声,作为内阁大臣,他们一向谨言慎行,黄振林的意思他们并不太在意,他们在意的是秦牧对此怎么看。
秦牧向起居舍人金磊招招手,示意他把一幅地图拿过来。
起居舍人算是皇帝近臣之一,帝御殿则侍立,行幸则从,主要负责记载皇帝言行,每一季度结束时,将记录整理送史馆,作为将来修皇帝实录的材料。
金贡南拿来的,是一幅世界地图,秦牧指着地图说道:“自古以来,我华夏的主要威胁皆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但朕可以告诉你们的是,随着火器不断进步,游牧民族的骑兵会逐渐丧失优势,来自北方的威胁也就慢慢消减。
然正所谓此消彼涨,在北面的威胁消减的同时,来自海上的威胁却在不断增加,从明朝中期开始,东南倭寇之乱,再到西洋红夷不断进逼我沿海,大洋不再是我中华的天然屏障,而是威胁的来源,这一点我大秦上下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同时作为我大秦一项国策来看待。”
秦牧说这些,自然是要定下了个基调,让大臣们更多的把目光投注于南方。
换而言之,所关注的就不只是洞吾国了,而是将整个南洋当作一盘棋来布局。
对今上的雄心壮志,在坐在大臣都有清醒的认识,对开疆拓土的热衷,今上不输于始皇帝。
而且他们同样知道,今上不象明洪武那样,重名不重利。
他不但重名,更重实利,向来不做亏本赚吆喝的事情。
司安马平静地说道:“诚如陛下所言,我华夏来自海上威胁日趋增加,这一点臣表示赞同,我大秦秉承前宋不抑商的国策,财税来源,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海上。”
司马安点到为止,内在的意思就是,大秦的威胁不但来自海上,财物之利也来自海上。
如果从实利上看,北方草原所能带来的利益,远远比不上南方诸岛。
南方诸岛不但土地肥沃,适合耕种,一年三熟。其他经济物产也异常丰富,这是只能放牧的北方草原远难以比拟的。
况乎能否控制南方诸岛,关系海上丝路的安全,也就是关系到大秦的经济命脉的安全。
作为大秦帝国的首辅大臣,司马安对秦牧知之甚深,私下里时常顺着他的思路琢磨,早已得出一个结论:大秦皇帝陛下有意扫平南方诸多小藩邦,完成比始皇帝更宏伟的大业。
路振飞幽幽地说道:“陛下,始皇帝发五十万大军,用了数年时间,才平定岭南,陛下想必清楚其中的原因。”
秦牧说道:“路阁老所忧虑者,亦为朕之忧虑。然世易时移,今日之世,非始皇帝当时之世矣。朕更不会发五十万陆军南下,若是如此,朕宁愿不南顾,以免劳民伤财。”
甘南说道:“当年始皇帝南征,陆路不便,是以虽发五十万大军,仍困难重重。再看今日之西夷,来几条船,数百人,就能征服南洋诸岛,并占为己有。
今我大秦水师之强,何弱于西夷?西夷万里迢迢而来都能轻易做到的事,我大秦难道反而不能做到吗?”
甘南的话,可谓是道出了秦牧的心意,象荷兰人几乎控制了整个爪哇岛,他们有多少兵力?西班牙殖民吕宋岛又用了多少人马?
只要方法用对了,要占领南洋诸岛,绝对没有想象中的困难,更不必要象当年始皇帝征讨岭南一样,需要动用几十万大军。
李源说道:“陛下,大秦社稷初定,国内民生尚待恢复,南洋诸岛,宜缓缓图之,不可操之过急。”
“凡事皆须量力而行,这一点朕心里有数。陆上之征战,若非外夷主动入侵,这几年内将不会再大举用兵,以予民休养生息。
不过海军则不然,朕可以告诉尔等,朕投巨资筹建海军,绝不是要以举国之力养着他们,而是要让他们来养举国之民。”
李源与路振飞不禁交换了一个眼色,他们很清楚,秦牧这番话绝对不是不可能的事。
明初郑和下西洋,有人说是劳民伤财。然而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却说了一句话:今国用不缺,皆赖郑和下西洋也。
永乐朝刚打完四年内战,把北京到南京的大片国土打成了一片焦土,紧接着大肆营建北京城,50万大军五征蒙古,80万大军南征交趾,处处花钱如流水,永乐朝不但没因此穷困,反而是大明最强盛的时期。
而明初岁入一直只有几百万两,难道永乐帝能凭空变出钱来不成?
从当时的户部尚书夏原吉这句话,不难看出内因所在。所以说秦牧要以海军养举国之民,并不是太夸张的事。
换而言之,以海军攻取南洋诸岛,处理得当的话,不但不是劳民伤财的事,反而有可能给大秦带来滚滚的资财。
所以用劳民伤财的理由来反对开拓东南诸岛站不住脚,只是象交趾、洞吾、暹罗这些国家,多是深山老林,路振飞他们觉得要征服和统治很困难,这种认知已经深入骨子里,所以显得非常犹豫。
黄振林说道:“下官去过南洋,南洋诸岛上,多是蕞尔小邦,有的兵不满千,民不满万,如这般小国,我大秦若发兵征之,两百兵马足以。事实证明,西夷征服一岛,所用兵力也不过数百人.......”
路振飞打断他道:“自古以来,兴无名之师者,无不以失败告终,陛下当慎之。”
秦牧微闭起双目,徐徐说道:“有名无名,在于举国如何看待那片土地,若举国上下,皆将那片土地看作国家的核心利益,则出师必有名。若是认为可有可无,则有名变无名,皆因举国不愿为之也。
朕先前已经说得非常明白,以后大秦之敌,必来自东南海上;大秦之经济命脉,亦在东南海上,这一点目前百姓还没有充分的认识,但作为朝中大臣,尔等必须有前瞻性的眼光,否则......”
*****
ps:打东南最难的地方在于统一思想,这一章是为统一朝中大臣的思想做铺垫,大家如果也觉得统一思想才是问题的根源的话,请投我一张月票吧,求月票!(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