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七章 避让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虎头,铜锤,二丫,不要耽搁了,该走了。www.Pinwenba.com”
前头锦衣卫过来,后头后院里几辆车也是套好了,大丫和李成瑛分别吆喝着自己的小子丫头们上车,前往张用诚的府中暂住,暂避一时。
后宅该带走的私人物品都早就叫人打了包,就是一些笨重的家俱留着不动。
李成瑛还是一脸不高兴,咬着贝齿,恶狠狠的看向四周,恨不得冲到前院去,把那些锦衣卫拎过来痛打一顿。
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来她小时候的一点儿踪影,大丫见了,只有抿嘴微笑。
两个女人,都是二十来岁年纪,虽已经不是稚龄少女,但仍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一个天资国色,一个亦不遑稍让,这几年来,惟功虽然身居高位,家资千万,却从来没有再娶一个的心思,老实说,他对现在后宅还算安宁的局面已经感觉十分庆幸,可是真没有什么想法再给自己添麻烦了。
谁知道添一个进来,能不能融洽相处?现在这一妻一妾已经是超级美人胚子了,能不能找到比这两更强的还是两说,找来了,自己还得头疼,还是免了罢。
“锦衣卫什么了不起的,我当年在京师时,可没少揍他们!”临行之时,看着自己家的后院,女人护短的天性大爆发,李成瑛是真的恼了。
这话倒也是真的,像襄城伯府虽然只是伯爵,但一直在皇城禁军的圈子里掌握权力,皇家仪卫向来是由襄城伯府执掌,最少也是执掌的侯伯中的一员,这么多年经营下来,皇城禁军诸卫少不得都和李家有一点关系,锦衣卫再凶也是对百姓和商人这个阶层凶,最多再惹一下中低层的文武官员,对侯伯勋贵来说,他们也不过只是皇家亲军中的一卫而已,强势的锦衣卫掌舵人侯伯们还要给几分面子,底下的这些办事的,管你是什么指挥,千户,侯伯阶层的肯定是看不上眼的。
李成瑛还是小丫头片子时,家里往来的不是公侯就是驸马,都督都不大够资格登堂入户,更不必提锦衣卫的两个小小的指挥了。
“行啦,”大丫没有李成瑛的盛气,抿嘴劝道:“这是他的安排,我们只管照做就是了。”
“哎,就是不甘心,这些家俱要是叫他们的手碰过了,我可是不要了。”
“这倒也是。”大丫一皱眉,对一个中年仆妇吩咐道:“一会你随时盯着,若是有人碰了哪一样你记下来,回头全换了。”
“是,两位奶奶放心便是。”仆妇头儿也是忍不住想笑,这大奶奶和二奶奶,说是当了娘的人,可还是留着不少的女孩子习性,这么多笨重的硬木家俱被人碰了就换,看来这总兵后院要有一阵子乱腾了。
后院众人离开时,前院锦衣卫已经涌了进来。
这几天,这些锦衣卫可称四处碰壁,在辽阳,到处都不买他们的帐,四处看别人的脸色,特别是他们住的在城驿,说是官差人数超标,驿站无法完全接纳,叫他们自己出去住店。
住店也罢了,辽阳的旅店很多,也很豪华,但住店就得老老实实的给钱,这些锦衣卫,到哪儿都是伸手要好处的主,没事遇着人还要踢三脚的狠角色,居然得老老实实的给客栈老板掏钱,不然的话,这些老板就扬言要报公安司来处理。
想到公安司的那些巡兵的脸色,锦衣卫们都软了,只能老老实实的自掏腰包。
这一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他们跑到沈阳,又是毫无成效,碰了一鼻子的灰,现在这会子终于站在总兵衙门的大堂之前,四顾张望,虽然辽阳的人都是神色不善,到底还是十分配合,这些锦衣卫终于心情大好,感觉自己前两天的顾虑实在是毫无必要。
“你们看,”曹应魁喜道:“事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咱们不是就站在这儿了?”
马维也是高兴,看着那个满脸大胡子的官员,问道:“贵官名讳上下?”
“下官姓孙,定辽中卫经历司经历。”
这人当然是孙承宗,现在的中军部副职,在辽阳算是最高权力序列中的人物了。
但这些东西没必要和锦衣卫们说,孙承宗的表面上的官职是以秀才身份被举荐,吏部手续也顺利通过,加了一个卫经历司经历的官职在身上。
文职在军镇和卫所系统里都是升迁机会不大,孙承宗愿意在卫所挂职,等于是铁了心绑了辽阳的战车上了,决心不可谓不大。
象徐光启,袁黄等人,这两年也陆续在辽阳下的卫所中任职了,或是六品,或是七品。
其实以他们的学问,科场上不敢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十成里有七成以上可以考中举人或进士,他们还年轻,不象宋尧愈年纪已经大了,中进士的意义也不大,五十以上中进士,一般都是在国子监或是南京各部任闲职,或是放在边远州府任佐杂官员,任正印或清流官职的机会都不是很大,所以孙、徐、袁等人,算是为辽阳的大业,本人做了不小的牺牲。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哪怕中个不当官的进士,也比在辽阳做到六品官员强,在孙徐等人的老家,士林已经有很不利这几人的风评,好在辽阳财力充足,这些年不停的在各地招募参随和文职官员,或是名士到学校里来任职,因为肯花钱,前来的名士还是很多的,无形之中,辽阳也算是一个文化重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孙承宗等人的名声恐怕会更加的不堪了。
在曹应魁和马维等人眼前,孙承宗落落大方,神态不卑不亢,完全不象一个普通的七品杂职官员。
他们倒是完全不可能知道,这可是一个未来的帝师,辅臣!
简单看了一下总兵大堂和签押房,公事房等地,还看了几颗印信,包括惟功的平虏将军印在内,一切无有异常,马维便道:“我们要查看全部地方。”
孙承宗淡淡一笑,答道:“悉听尊便。”
锦衣卫开始进入二堂,后院,四处如狼似虎般的查看。
辽阳的人也不阻止,只是很冷漠的跟在四周。
锦衣卫还发觉后宅有一些人,看他们翻动东西时,就拿笔记录一些什么,他们心中奇怪,不过知道辽阳的人不好随便去惹,当下只继续翻动,不去管他们。
内宅外堂看过一次,当然不可能查出什么碍眼之物,也没有想象中的后宅金银满柜,古董摆放的到处都是的情形,查过一次后,众锦衣卫无不气沮。
马维和曹应魁彼此对视一眼,均知对方心思。
“你们镇的仓库在哪儿?”马维对孙承宗道:“我们要查库。”
“贵官是钦使,我们当然配合。”孙承宗淡然道:“不过,有言在先,仓库里都是要紧物事,其中现银尤其很多,进入查库可能耗时良久,而出库时,我们也要再盘一次,以免数字出错,对不上帐,彼此都很麻烦。”
锦衣卫出来查库,从来只有地方配合,多少错漏,也没有人敢出声,不过孙承宗这么说,马维和曹应魁已经不大放在心上了,他们耳朵和脑海里只有“现银犹其很多”这六个字。
这六个字,仿佛是金光闪闪,一直在他们的脑海中盘旋,别的事情,他们是一概不管,也根本想不起来了。
“好,既然各位坚持……”孙承宗不再多说,吩咐道:“来人,带这些爷们倒财务司的库藏去查库。”
“你这经历倒也晓事,”马维一心要去发财,别的事情管不上了,一边等人带路,一边对孙承宗口不应心的道:“本官和同事都念你的好,有了好处,忘不了你。”
“下官是做份内的事而已。”
孙承宗这里不知道有多少要紧的事要处理,中左所那边已经派船出海,有不少辽阳的人已经远赴山西陕西河南各省活动,这两年各省都有大灾异,灾民很多,朝廷赈灾的措施丝毫不得力,比如最要紧的一次大灾,受灾人超过二十万,直接死亡就有好几万人,万历的表示就是从后宫掏了五千两银子,用郑贵妃的名义捐了出来。
几十万上百万人受灾,一国之君以女人的名义捐五千两,这种表示,真不知道叫人说什么是好。
上行下效,张居正在时,官僚集团还收敛一些,还能做一些事,现在官风吏风极为败坏,地方上把户部有限的拨款侵吞分肥大部分,只有极小的一部份能到灾民手中,这几个省,地方上流离失所的灾民,为数当真不少。
前几年,已经有数万人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几年,万人以下的起义也当真不少,只是规模不大,时间很短,当朝为政者,根本没有在意。
要到三十年后,灾荒越演越烈,最终成燎原之势时,这些官员和皇帝才急了眼,不过就算那时候,大明的赈灾仍然是一团糟糕,根本毫无用处。
可以说,明亡不止是建奴,建奴只是一小部份原因,也不是天灾或农民起义,而是亡在它自身的痼疾之上。
救灾存亡,前不及唐宋,后不及清,这是明朝最大的短板了。
不过现在这短板却被辽阳利用起来,中军部和相关的各部门在惟功的指令下早就拟定了一揽子的计划,从招募人员到陆路通行道路,打通关节,沿途站给,顺道购买种子耕牛等必须物品,对外是以辽阳军屯的名义,分散进行,在当时消息传播渠道并不快捷的前提下,单独一地出现招募人员并不怎么显眼,最少要等三五个月甚至更久时间之后,朝廷才会发觉辽阳的大动作,到时候肯定会加以阻止,不过,到时候,最少有过百万人过海到辽阳,朝廷就算阻止也晚了。
“虎头,铜锤,二丫,不要耽搁了,该走了。www.Pinwenba.com”
前头锦衣卫过来,后头后院里几辆车也是套好了,大丫和李成瑛分别吆喝着自己的小子丫头们上车,前往张用诚的府中暂住,暂避一时。
后宅该带走的私人物品都早就叫人打了包,就是一些笨重的家俱留着不动。
李成瑛还是一脸不高兴,咬着贝齿,恶狠狠的看向四周,恨不得冲到前院去,把那些锦衣卫拎过来痛打一顿。
这个时候,才能看出来她小时候的一点儿踪影,大丫见了,只有抿嘴微笑。
两个女人,都是二十来岁年纪,虽已经不是稚龄少女,但仍是女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候,一个天资国色,一个亦不遑稍让,这几年来,惟功虽然身居高位,家资千万,却从来没有再娶一个的心思,老实说,他对现在后宅还算安宁的局面已经感觉十分庆幸,可是真没有什么想法再给自己添麻烦了。
谁知道添一个进来,能不能融洽相处?现在这一妻一妾已经是超级美人胚子了,能不能找到比这两更强的还是两说,找来了,自己还得头疼,还是免了罢。
“锦衣卫什么了不起的,我当年在京师时,可没少揍他们!”临行之时,看着自己家的后院,女人护短的天性大爆发,李成瑛是真的恼了。
这话倒也是真的,像襄城伯府虽然只是伯爵,但一直在皇城禁军的圈子里掌握权力,皇家仪卫向来是由襄城伯府执掌,最少也是执掌的侯伯中的一员,这么多年经营下来,皇城禁军诸卫少不得都和李家有一点关系,锦衣卫再凶也是对百姓和商人这个阶层凶,最多再惹一下中低层的文武官员,对侯伯勋贵来说,他们也不过只是皇家亲军中的一卫而已,强势的锦衣卫掌舵人侯伯们还要给几分面子,底下的这些办事的,管你是什么指挥,千户,侯伯阶层的肯定是看不上眼的。
李成瑛还是小丫头片子时,家里往来的不是公侯就是驸马,都督都不大够资格登堂入户,更不必提锦衣卫的两个小小的指挥了。
“行啦,”大丫没有李成瑛的盛气,抿嘴劝道:“这是他的安排,我们只管照做就是了。”
“哎,就是不甘心,这些家俱要是叫他们的手碰过了,我可是不要了。”
“这倒也是。”大丫一皱眉,对一个中年仆妇吩咐道:“一会你随时盯着,若是有人碰了哪一样你记下来,回头全换了。”
“是,两位奶奶放心便是。”仆妇头儿也是忍不住想笑,这大奶奶和二奶奶,说是当了娘的人,可还是留着不少的女孩子习性,这么多笨重的硬木家俱被人碰了就换,看来这总兵后院要有一阵子乱腾了。
后院众人离开时,前院锦衣卫已经涌了进来。
这几天,这些锦衣卫可称四处碰壁,在辽阳,到处都不买他们的帐,四处看别人的脸色,特别是他们住的在城驿,说是官差人数超标,驿站无法完全接纳,叫他们自己出去住店。
住店也罢了,辽阳的旅店很多,也很豪华,但住店就得老老实实的给钱,这些锦衣卫,到哪儿都是伸手要好处的主,没事遇着人还要踢三脚的狠角色,居然得老老实实的给客栈老板掏钱,不然的话,这些老板就扬言要报公安司来处理。
想到公安司的那些巡兵的脸色,锦衣卫们都软了,只能老老实实的自掏腰包。
这一类的事情,数不胜数,他们跑到沈阳,又是毫无成效,碰了一鼻子的灰,现在这会子终于站在总兵衙门的大堂之前,四顾张望,虽然辽阳的人都是神色不善,到底还是十分配合,这些锦衣卫终于心情大好,感觉自己前两天的顾虑实在是毫无必要。
“你们看,”曹应魁喜道:“事情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咱们不是就站在这儿了?”
马维也是高兴,看着那个满脸大胡子的官员,问道:“贵官名讳上下?”
“下官姓孙,定辽中卫经历司经历。”
这人当然是孙承宗,现在的中军部副职,在辽阳算是最高权力序列中的人物了。
但这些东西没必要和锦衣卫们说,孙承宗的表面上的官职是以秀才身份被举荐,吏部手续也顺利通过,加了一个卫经历司经历的官职在身上。
文职在军镇和卫所系统里都是升迁机会不大,孙承宗愿意在卫所挂职,等于是铁了心绑了辽阳的战车上了,决心不可谓不大。
象徐光启,袁黄等人,这两年也陆续在辽阳下的卫所中任职了,或是六品,或是七品。
其实以他们的学问,科场上不敢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十成里有七成以上可以考中举人或进士,他们还年轻,不象宋尧愈年纪已经大了,中进士的意义也不大,五十以上中进士,一般都是在国子监或是南京各部任闲职,或是放在边远州府任佐杂官员,任正印或清流官职的机会都不是很大,所以孙、徐、袁等人,算是为辽阳的大业,本人做了不小的牺牲。
在这个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时代,哪怕中个不当官的进士,也比在辽阳做到六品官员强,在孙徐等人的老家,士林已经有很不利这几人的风评,好在辽阳财力充足,这些年不停的在各地招募参随和文职官员,或是名士到学校里来任职,因为肯花钱,前来的名士还是很多的,无形之中,辽阳也算是一个文化重镇,如果不是这样的话,孙承宗等人的名声恐怕会更加的不堪了。
在曹应魁和马维等人眼前,孙承宗落落大方,神态不卑不亢,完全不象一个普通的七品杂职官员。
他们倒是完全不可能知道,这可是一个未来的帝师,辅臣!
简单看了一下总兵大堂和签押房,公事房等地,还看了几颗印信,包括惟功的平虏将军印在内,一切无有异常,马维便道:“我们要查看全部地方。”
孙承宗淡淡一笑,答道:“悉听尊便。”
锦衣卫开始进入二堂,后院,四处如狼似虎般的查看。
辽阳的人也不阻止,只是很冷漠的跟在四周。
锦衣卫还发觉后宅有一些人,看他们翻动东西时,就拿笔记录一些什么,他们心中奇怪,不过知道辽阳的人不好随便去惹,当下只继续翻动,不去管他们。
内宅外堂看过一次,当然不可能查出什么碍眼之物,也没有想象中的后宅金银满柜,古董摆放的到处都是的情形,查过一次后,众锦衣卫无不气沮。
马维和曹应魁彼此对视一眼,均知对方心思。
“你们镇的仓库在哪儿?”马维对孙承宗道:“我们要查库。”
“贵官是钦使,我们当然配合。”孙承宗淡然道:“不过,有言在先,仓库里都是要紧物事,其中现银尤其很多,进入查库可能耗时良久,而出库时,我们也要再盘一次,以免数字出错,对不上帐,彼此都很麻烦。”
锦衣卫出来查库,从来只有地方配合,多少错漏,也没有人敢出声,不过孙承宗这么说,马维和曹应魁已经不大放在心上了,他们耳朵和脑海里只有“现银犹其很多”这六个字。
这六个字,仿佛是金光闪闪,一直在他们的脑海中盘旋,别的事情,他们是一概不管,也根本想不起来了。
“好,既然各位坚持……”孙承宗不再多说,吩咐道:“来人,带这些爷们倒财务司的库藏去查库。”
“你这经历倒也晓事,”马维一心要去发财,别的事情管不上了,一边等人带路,一边对孙承宗口不应心的道:“本官和同事都念你的好,有了好处,忘不了你。”
“下官是做份内的事而已。”
孙承宗这里不知道有多少要紧的事要处理,中左所那边已经派船出海,有不少辽阳的人已经远赴山西陕西河南各省活动,这两年各省都有大灾异,灾民很多,朝廷赈灾的措施丝毫不得力,比如最要紧的一次大灾,受灾人超过二十万,直接死亡就有好几万人,万历的表示就是从后宫掏了五千两银子,用郑贵妃的名义捐了出来。
几十万上百万人受灾,一国之君以女人的名义捐五千两,这种表示,真不知道叫人说什么是好。
上行下效,张居正在时,官僚集团还收敛一些,还能做一些事,现在官风吏风极为败坏,地方上把户部有限的拨款侵吞分肥大部分,只有极小的一部份能到灾民手中,这几个省,地方上流离失所的灾民,为数当真不少。
前几年,已经有数万人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几年,万人以下的起义也当真不少,只是规模不大,时间很短,当朝为政者,根本没有在意。
要到三十年后,灾荒越演越烈,最终成燎原之势时,这些官员和皇帝才急了眼,不过就算那时候,大明的赈灾仍然是一团糟糕,根本毫无用处。
可以说,明亡不止是建奴,建奴只是一小部份原因,也不是天灾或农民起义,而是亡在它自身的痼疾之上。
救灾存亡,前不及唐宋,后不及清,这是明朝最大的短板了。
不过现在这短板却被辽阳利用起来,中军部和相关的各部门在惟功的指令下早就拟定了一揽子的计划,从招募人员到陆路通行道路,打通关节,沿途站给,顺道购买种子耕牛等必须物品,对外是以辽阳军屯的名义,分散进行,在当时消息传播渠道并不快捷的前提下,单独一地出现招募人员并不怎么显眼,最少要等三五个月甚至更久时间之后,朝廷才会发觉辽阳的大动作,到时候肯定会加以阻止,不过,到时候,最少有过百万人过海到辽阳,朝廷就算阻止也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