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三章 传旨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足下来传旨?”
一个二十来岁,下巴上留着短须的高大青年,眼神瞟了行人一眼,两手背在身后,两腿自然而立,态度随意的道:“我就是张惟功,足下可以宣旨了。”
“请总兵官跪下接旨。”
在惟功对这个行人说话时,对方紧张的差点将手中的圣旨摔落在地上,后来请惟功下跪接旨时,他也有点胆战心惊,惟恐对方拒绝。
直到惟功叫人摆了香案,自己跪接时,这个行人才喘了一口大气,感觉自己刚刚的担忧有些可笑。
不过这种放松的感觉只在传旨前的一瞬间,传旨之后,感觉到四周军官如狼似虎的眼神和暴虐的怒气时,这个行人又是十分紧张,简直要站立不住。
“哦,朝廷因为辽镇吃了败仗,反而削了我的名爵赏赐,这真是奇事一桩。”
惟功笑谓左右,众人却无人应和,两眼之中,怒意十分明显。
辽阳的战争准备已经有不短时间,各营已经调配到战斗出发位置,后勤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在这个当口,朝廷如果有旨意调动辽阳镇兵,这自然是无话可说的事,岂料因辽镇之败,却是将惟功也饶在里头当了添头,李成梁是免职了,惟功却也是和免职差不多……一个镇将不得朝廷信任,这是明显的信号,各地军头可以想法取而代之。朝廷会在很短时间内,选一个合适的人选,走马上任了。
惟功不得袭爵,英国公的爵位空虚至今,这已经是很不公平的对待,而现在又将惟功除了总兵和将军印外的所有一切剥夺干净……这样的惟功已经与一个普通的总兵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余的几个九边军镇的总兵也都佩带将军印,而且论起将军印的等级,惟功的这个平虏将军次序还是比较靠后的,就比一大票杂号将军要强一些而已。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惟功接了圣旨,随手交给一个中军部的人拿去归档,那种随意的象是塞抹布的态度,令得传旨的行人又是大为光火,不过惟功的话倒也没有什么,行人脸色一霁,打算说几句劝慰的话。
不料惟功话锋一转,又接着道:“知耻而后勇,本镇打算大举出师,分为三路,出兵打击北虏,详细的计划,当在数日之后,上呈兵部和内阁知道。”
他不管目瞪口呆的行人,回顾诸将,朗声道:“咱们的一切自军功上而得,失去的一切,当然也要从军功上找补回来,是不是?”
“是!”诸将一起怒吼道:“愿为大人效死!”
……
……
七月中旬的时候,京城燥热的叫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紫禁城中除了高堂大殿有凉风习习吹拂而来,减缓了一些暑气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暴露在太阳底下,走在那些晒的滚烫的石板地面上,穿的软底布鞋的人烫的脚心发烫,全身都是大汗淋漓。
按宫里的习俗,到一定的节气换一定的衣服,夏天宫女都是软衣纱罗,太监们的补服也是换了轻便的,饶是如此,亦是有叫人热的受不了的感觉。
比天气更热的,是几个阁臣和兵部尚书等大臣们的心理。
简直是备受煎熬。
一听说辽阳大举出兵,兵分三路出边墙邀战的消息,整个京城官场和大内都沸腾了。
边将出兵其实不必事事上奏,但只存在于小规模的边境战事,比如精骑突袭,或是嘉靖之前九边各镇的防秋烧边战事。
沿边境二百里地,驱赶北虏牧民,和少数甲骑做战,大军掩护,烧毁二百里地内所有的牧草,这样使得大股前来的北虏骑兵在数日内失去补给,在边境再做战时就显的后继乏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决心,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持续骚扰。
虽然进取心严重不足,但防秋烧边战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可惜随着九边实力的持续下降,这样的战术也贯彻不下去了,现在的九边就是躺倒挨锤的做法,北虏不至,边军不出,除非有北虏入侵,这样边将会带着自己的亲兵家丁和正兵营,进行有限规模的抵抗做战。
蓟镇这两年屡次换了总兵官,最近的总兵官张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率两千精骑,打出一些漂亮的破袭战,从李成梁到张臣董一元麻贵松杜等边将的名声,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现在李成梁被免,辽镇空虚,上下悬心的当口,辽阳镇象是疯了一样,主动出击,战线还从开原一路拉到广宁,雄心勃勃,简直就是给现在混乱的局势又加了一把柴火,使熊熊烈火烧的更旺了。
因为局势十分严重,整个辽东都有失控的危险,虽然懒惰,但还是有几分帝王智慧,在御极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对兵事还是十分重视的万历也破天荒的动了起来。谕旨迭出,召见内阁,勋臣,兵部,掌京营的侯伯等,科道詹翰等词林侍班官就没有被召集,这等兵务大事,这些清流还真是插不上什么话。
当然,兵科给事中等相关人等还是被召到文华殿了。
申时行为首辅已经五年,这还是第六次见皇帝,前面有三次还是在郊祭时远远瞟上一眼,时间这么久,他简单快忘了皇帝是什么模样了。
不到三十岁的皇帝已经严重发福,体形当在二百斤左右的模样,不高的个头,十分白净的脸膛,眼睛不大,瓜子脸,下巴的胡须也稀稀拉拉的,没有形成美髯。
虽然年纪不大,皇帝已经御极十七年,在大明,除了少数几位皇帝之外,能在帝位上超过二十年的屈指可数,皇帝的体形,时时称病的身体状况都令人感觉忧心。
万历脸上的神情十分烦燥,他不愿见大臣,但这样的事情又非见不可。对有些事情,他含含糊糊,不怎么放在眼里和心上。
比如什么灾异,水旱洪涝等等,这些事,他不是没看过史书,隔几年就会有记录,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还有那些言官,动辄上疏,一个个都是带着凛然正气,但万历已经看透了,本朝不论楚党齐党浙党还是东林党,各党的这些正人君子满嘴都是仁义道德,实则心里都是自己的利益。每看奏张,还得从万言的废话之中寻找有用的东西,他怎么会天天看这些?怎么可能天天见这些装模作样的臣子们?
最要紧的就是兵事,分为两块,边镇要保持安定,要有得力的将领,京营要牢牢掌握在太监和勋贵手中,不使下头有人能作乱,威胁到宫禁。
只要把握这两条,那就是天下无事,平安大吉。
与会的群臣,分列在金台之下,张惟贤和侯拱辰仍然与会,分别站在金台两边距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侯拱辰在这等事上从不表态,虽然大家知道他和惟功交情不坏,但他从不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讲话,擅长的宗人府事宜么,又是和惟功毫无关联,所以这位驸马就成了锯嘴的葫芦,基本上是没听他说过什么。
人群之中还有李成功,自李家和惟功正式结亲后,襄城伯的日子不算太好过,无形之中,多受了不少的排挤。好在李家底蕴深厚,总有一些亲朋好友声气相连,好歹没有叫人逼回家啃老米饭去。
这样的场合,李成功当然想替惟功说话,但他也知道惟功这一次擅自兴兵,使朝廷大为心惊,自己就算说话怕也于事无补,他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可想而知,李成功心里有着绝大的压力。
朱岗就是用嘲讽的表情,不停的瞟李成功一眼。李家出嫁李成瑛前后,朱岗曾经多次示意,暗示惟功不可能袭爵,李家不妨毁约,结果李成功没有听他的,此时他用得意的眼神时不时的看李成功一眼,意思便是惟功这一次惹了大祸,不仅不能袭爵,恐怕还会因操切之举,不仅失去爵位,还要获罪。
徐文壁和新近袭爵的成国公朱鼎臣都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还有阳武侯,淮阴侯,泰宁侯,镇远侯,加上抚宁侯,公侯们除了朱岗等对惟功充满恶意的之外,多半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以前,遇到大的战事,京营会在侯伯的率领下出征,现在谁都明白京营当不得什么用处了,这些公侯要么提督京营,要么是执掌某营,家族势力在京营中根深蒂固,只要不出征,十几万京营守备京师问题倒还不大,俺答两次冲到京师城下,不也是徒劳无功?
所以眼前这事,尽管由皇帝和朝臣们头疼去吧,俺们就守好京师和京营这一亩三分地,别的事情,俺们是不管的。
金殿中的情形,算得上的是勾心斗角,万历十分的不耐烦,看向申时行,对自己这个老师,他还是很信任的,申时行虽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还是干好了内阁首辅的这个差事,对内阴柔承奉,对外有一定的统驭力,朝政在申时行的驾驭之下,不说如张居正那时的蒸蒸日上,但也没有明显的溜檐儿。
当下皇帝向首辅问:“内阁有何奏议?”
“当务之急,首先是召还大军。”
“朕恐怕迟了。”万历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万历对惟功还是了解的,要么不做,要么肯定出尽全力,奏报到京师已经过去好几天,而奏报中说明军队前锋已经有所动作,说不定现在前锋队伍已经和北虏交手了,一旦缠斗上了,想撤离战场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
“足下来传旨?”
一个二十来岁,下巴上留着短须的高大青年,眼神瞟了行人一眼,两手背在身后,两腿自然而立,态度随意的道:“我就是张惟功,足下可以宣旨了。”
“请总兵官跪下接旨。”
在惟功对这个行人说话时,对方紧张的差点将手中的圣旨摔落在地上,后来请惟功下跪接旨时,他也有点胆战心惊,惟恐对方拒绝。
直到惟功叫人摆了香案,自己跪接时,这个行人才喘了一口大气,感觉自己刚刚的担忧有些可笑。
不过这种放松的感觉只在传旨前的一瞬间,传旨之后,感觉到四周军官如狼似虎的眼神和暴虐的怒气时,这个行人又是十分紧张,简直要站立不住。
“哦,朝廷因为辽镇吃了败仗,反而削了我的名爵赏赐,这真是奇事一桩。”
惟功笑谓左右,众人却无人应和,两眼之中,怒意十分明显。
辽阳的战争准备已经有不短时间,各营已经调配到战斗出发位置,后勤工作也在紧锣密鼓的准备之中。
在这个当口,朝廷如果有旨意调动辽阳镇兵,这自然是无话可说的事,岂料因辽镇之败,却是将惟功也饶在里头当了添头,李成梁是免职了,惟功却也是和免职差不多……一个镇将不得朝廷信任,这是明显的信号,各地军头可以想法取而代之。朝廷会在很短时间内,选一个合适的人选,走马上任了。
惟功不得袭爵,英国公的爵位空虚至今,这已经是很不公平的对待,而现在又将惟功除了总兵和将军印外的所有一切剥夺干净……这样的惟功已经与一个普通的总兵没有什么区别了,其余的几个九边军镇的总兵也都佩带将军印,而且论起将军印的等级,惟功的这个平虏将军次序还是比较靠后的,就比一大票杂号将军要强一些而已。
“雷霆雨露俱是君恩。”惟功接了圣旨,随手交给一个中军部的人拿去归档,那种随意的象是塞抹布的态度,令得传旨的行人又是大为光火,不过惟功的话倒也没有什么,行人脸色一霁,打算说几句劝慰的话。
不料惟功话锋一转,又接着道:“知耻而后勇,本镇打算大举出师,分为三路,出兵打击北虏,详细的计划,当在数日之后,上呈兵部和内阁知道。”
他不管目瞪口呆的行人,回顾诸将,朗声道:“咱们的一切自军功上而得,失去的一切,当然也要从军功上找补回来,是不是?”
“是!”诸将一起怒吼道:“愿为大人效死!”
……
……
七月中旬的时候,京城燥热的叫人几乎喘不过气来,紫禁城中除了高堂大殿有凉风习习吹拂而来,减缓了一些暑气之外,其余的地方都暴露在太阳底下,走在那些晒的滚烫的石板地面上,穿的软底布鞋的人烫的脚心发烫,全身都是大汗淋漓。
按宫里的习俗,到一定的节气换一定的衣服,夏天宫女都是软衣纱罗,太监们的补服也是换了轻便的,饶是如此,亦是有叫人热的受不了的感觉。
比天气更热的,是几个阁臣和兵部尚书等大臣们的心理。
简直是备受煎熬。
一听说辽阳大举出兵,兵分三路出边墙邀战的消息,整个京城官场和大内都沸腾了。
边将出兵其实不必事事上奏,但只存在于小规模的边境战事,比如精骑突袭,或是嘉靖之前九边各镇的防秋烧边战事。
沿边境二百里地,驱赶北虏牧民,和少数甲骑做战,大军掩护,烧毁二百里地内所有的牧草,这样使得大股前来的北虏骑兵在数日内失去补给,在边境再做战时就显的后继乏力,如果没有一定的决心,就很难进行大规模的持续骚扰。
虽然进取心严重不足,但防秋烧边战法还是十分有效的。
可惜随着九边实力的持续下降,这样的战术也贯彻不下去了,现在的九边就是躺倒挨锤的做法,北虏不至,边军不出,除非有北虏入侵,这样边将会带着自己的亲兵家丁和正兵营,进行有限规模的抵抗做战。
蓟镇这两年屡次换了总兵官,最近的总兵官张臣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率两千精骑,打出一些漂亮的破袭战,从李成梁到张臣董一元麻贵松杜等边将的名声,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现在李成梁被免,辽镇空虚,上下悬心的当口,辽阳镇象是疯了一样,主动出击,战线还从开原一路拉到广宁,雄心勃勃,简直就是给现在混乱的局势又加了一把柴火,使熊熊烈火烧的更旺了。
因为局势十分严重,整个辽东都有失控的危险,虽然懒惰,但还是有几分帝王智慧,在御极四十多年的时间里,对兵事还是十分重视的万历也破天荒的动了起来。谕旨迭出,召见内阁,勋臣,兵部,掌京营的侯伯等,科道詹翰等词林侍班官就没有被召集,这等兵务大事,这些清流还真是插不上什么话。
当然,兵科给事中等相关人等还是被召到文华殿了。
申时行为首辅已经五年,这还是第六次见皇帝,前面有三次还是在郊祭时远远瞟上一眼,时间这么久,他简单快忘了皇帝是什么模样了。
不到三十岁的皇帝已经严重发福,体形当在二百斤左右的模样,不高的个头,十分白净的脸膛,眼睛不大,瓜子脸,下巴的胡须也稀稀拉拉的,没有形成美髯。
虽然年纪不大,皇帝已经御极十七年,在大明,除了少数几位皇帝之外,能在帝位上超过二十年的屈指可数,皇帝的体形,时时称病的身体状况都令人感觉忧心。
万历脸上的神情十分烦燥,他不愿见大臣,但这样的事情又非见不可。对有些事情,他含含糊糊,不怎么放在眼里和心上。
比如什么灾异,水旱洪涝等等,这些事,他不是没看过史书,隔几年就会有记录,他根本不放在心上。
还有那些言官,动辄上疏,一个个都是带着凛然正气,但万历已经看透了,本朝不论楚党齐党浙党还是东林党,各党的这些正人君子满嘴都是仁义道德,实则心里都是自己的利益。每看奏张,还得从万言的废话之中寻找有用的东西,他怎么会天天看这些?怎么可能天天见这些装模作样的臣子们?
最要紧的就是兵事,分为两块,边镇要保持安定,要有得力的将领,京营要牢牢掌握在太监和勋贵手中,不使下头有人能作乱,威胁到宫禁。
只要把握这两条,那就是天下无事,平安大吉。
与会的群臣,分列在金台之下,张惟贤和侯拱辰仍然与会,分别站在金台两边距离皇帝最近的地方。
侯拱辰在这等事上从不表态,虽然大家知道他和惟功交情不坏,但他从不在自己不擅长的方面讲话,擅长的宗人府事宜么,又是和惟功毫无关联,所以这位驸马就成了锯嘴的葫芦,基本上是没听他说过什么。
人群之中还有李成功,自李家和惟功正式结亲后,襄城伯的日子不算太好过,无形之中,多受了不少的排挤。好在李家底蕴深厚,总有一些亲朋好友声气相连,好歹没有叫人逼回家啃老米饭去。
这样的场合,李成功当然想替惟功说话,但他也知道惟功这一次擅自兴兵,使朝廷大为心惊,自己就算说话怕也于事无补,他脸上的神情阴晴不定,可想而知,李成功心里有着绝大的压力。
朱岗就是用嘲讽的表情,不停的瞟李成功一眼。李家出嫁李成瑛前后,朱岗曾经多次示意,暗示惟功不可能袭爵,李家不妨毁约,结果李成功没有听他的,此时他用得意的眼神时不时的看李成功一眼,意思便是惟功这一次惹了大祸,不仅不能袭爵,恐怕还会因操切之举,不仅失去爵位,还要获罪。
徐文壁和新近袭爵的成国公朱鼎臣都是一副事不关已的模样,还有阳武侯,淮阴侯,泰宁侯,镇远侯,加上抚宁侯,公侯们除了朱岗等对惟功充满恶意的之外,多半都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
以前,遇到大的战事,京营会在侯伯的率领下出征,现在谁都明白京营当不得什么用处了,这些公侯要么提督京营,要么是执掌某营,家族势力在京营中根深蒂固,只要不出征,十几万京营守备京师问题倒还不大,俺答两次冲到京师城下,不也是徒劳无功?
所以眼前这事,尽管由皇帝和朝臣们头疼去吧,俺们就守好京师和京营这一亩三分地,别的事情,俺们是不管的。
金殿中的情形,算得上的是勾心斗角,万历十分的不耐烦,看向申时行,对自己这个老师,他还是很信任的,申时行虽然有自己的小九九,但还是干好了内阁首辅的这个差事,对内阴柔承奉,对外有一定的统驭力,朝政在申时行的驾驭之下,不说如张居正那时的蒸蒸日上,但也没有明显的溜檐儿。
当下皇帝向首辅问:“内阁有何奏议?”
“当务之急,首先是召还大军。”
“朕恐怕迟了。”万历叹了口气,摆了摆手。
万历对惟功还是了解的,要么不做,要么肯定出尽全力,奏报到京师已经过去好几天,而奏报中说明军队前锋已经有所动作,说不定现在前锋队伍已经和北虏交手了,一旦缠斗上了,想撤离战场就不是简单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