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六章 阶层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从李达家出来后,杜廉又赶紧回到自己的队伍之中。
他以副百总的身份直领一个旗队,负责城门附近的警备,虽然向上司告了假,但如果出了什么纰漏,仍然不是他能担的起来。
说起来他也是很辛苦,上次是杜义和李达两人轮休,然后杜义回归,李达却被留了下来参与到龙骑兵的训练和组织中去,再下来李达成为龙骑兵百总,援沈一战打的十分出色,已经俨然是辽东新军的传奇人物了。
相形之下,杜廉兄弟就稳当的多,不显山不露水的,虽无诺大名声,兄弟两人也都是升了上来。
这主要还是托了扩军的福,近卫第一营和第二营已经搭了架子,这是未来的野战决战主力营,两个营主要以老兵军官和士官组成,都是精中选精,新成立的龙骑兵千总部也在这两个营的建制之内,预计李达可能会出任这个龙骑兵千总,另外猎骑兵,骠骑兵,都会有大编制,这两个营加上营属和司属炮队,各骑兵千总部,人数将会大为膨胀,到目前来说,任何人都不清楚这两个营最终会建成什么样。
普通的营头也逐渐满编,上一次报兵额定兵员数字是由巡抚最终上报,额定辽阳兵员三万两千多人了,现在估计已经接近四万,明年可能再增加两万,达到六万之数。
这么多的新兵入营,对军官的需求实在太大,每营军官缺口都好几百,幸亏有老兵和军士长们顶着,日常训练总还没有问题,但参谋司和军训司缺口之大,已经影响到部队运作,只能大规模提拔辽东新兵,杜家兄弟武艺高强,识字课程也通过了,提到百总一级,根本没有费什么事。
到百总一级算中层军官的起步,月俸六十两,每个月沉甸甸的银子发下来后杜廉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花。
若是以前肯定买地了,但现在辽中和辽南的土地几乎被屯堡买光了,除了一些河滩地和边角料,所有的土地几乎都在屯堡的范围之内,屯堡大兴的同时,也使有心买地的人只能放弃,财富没有办法回到积攒、买地、再积累,买地的循环中去,这样的循环只能使大量金银在土地环节流转,而且随着财富积累,买地肯定有个终结的过程,然后就是大量的金银被收集起来,如晋商和江南富商一样,深埋于地底。
明末时隆万大开海,世界上最少三分之一的白银涌入中国,带起高通货膨胀高物价的同时,中国的银本位制度并没有发展成金银币形式,民间一样缺乏铜钱和金银,大量的财富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而是被深埋于地底,囤积了起来。
这简直是荒唐而可笑,在辽阳镇的地界之内,惟功不打算叫这种事发生。
四海商行放开了股本,随时容纳投资,按投入存入的比例高低,按年分利,不敢说有多高的出息,但算一算帐,肯定比拿来买地强。
现在还谈不上鼓励消费,人们穷怕了,除了世代经商的商人和军官世家舍得拿分的银子买庄园别墅之外,更多的人拿了军饷俸禄和分红,肯定是选择留下生活费之外,就全部再投成红利。
杜廉的钱也是如此,他这一次回辽阳,就顺道把三百两银子存入四海商行,留下自己的详细资料,领了牛皮制的凭据,拿着凭据,哪怕是几十年后,只要商行在,他的儿孙一样能领分红,用商行的人的话说,这也是铁杆庄稼!
事事顺心,最不顺心的就是这一趟差事。
倒不是杜廉想回中左所千总部,那里当然很好,但海盗敉平之后,中左所千户所的日常就是训练海上作战,整个千户所在未来会全部列装火枪,当然,是装了刺刀的火枪。
骑兵编制除了保留一些哨骑和塘马外,也是不再拥有重甲骑兵了。
杜家兄弟还是想在步营发展,中左所独立千总部已经不再适合他们。
杜廉的野望,就是能留在近卫第一营。
“百总,看到你家老四没有?”
“嗯,看到了。”
杜廉不仅看到了,还听到了杜礼不少混帐话,这叫他脸色难看,感觉特别的难堪。
杜礼自破门而出之后,已经绝迹杜家,连杜义和杜廉先后调任回来都没有露面。这一大家子已经是分崩离析,但杜廉最难受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个兄弟已经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家四弟,原本不是这样的人。”杜廉缓缓摇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这两天,情形不对。”杜廉的副百总叹道:“怕是要出事哟。”
“风雨欲来!”
杜廉没有多说,答了一句后就抿上了嘴,远远看着上窜下跳的杜礼。半响过后,才又道:“但盼大人赶紧出手解决这些麻烦,便是雨后天青。”
“上头的事,我们怎会明白?但做好本份,听从军令便是。”副百总嘿嘿一笑,答说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听令行事就没有错。”
……
……
天黑之前,杜礼等人集结了近千生员,这是半个辽东大半生员的数字了。辽东都司毕竟不比江南,江南光是浙江一个省就有过万生员,辽东这里,加起来也不会到三千人。
能集结这么多人,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当然,利益是最要紧的。
这些生员,或多或少带几个伴当随从,加起来就有数千人了,等城门关闭之前,突然又涌进来不少人,有不少粗手大脚,神色拘谨的,还有一些油头滑脑,眼神飘乎的人混杂其中,不停的吆喝提调。
这一下,人员近万,好在辽阳城可落脚的地方太多,现在商业大兴,每日都有大量的半个北方的商人到辽阳来,以前,北方商人的活动中心肯定是京城,其次是张家口等边贸城市,再下来是西北商人聚集在太原等城市,往辽东的行商,基本是蓟镇商人,而且极少到辽阳,多半是往宁远和广宁去了。
辽阳在辽东都司初立时是中心城市,但随着广宁战略地位的提升,大本堂这样的地方都设在广宁了,军镇中心必然会有大量钱财,商人逐利,还怎么可能往辽阳来?
现在当然不同。
大量的商人不停涌入,连甘肃一带都有商人前来,辽阳这里有他们以前根本弄不到的南货,而且他们贩货到京师,再下天津,渡海到中左所,一路到辽阳,交通便给,沿途还能看货,光是风景,也颇值得一观了。
商业发达,带来的就是地方产业的兴盛,客栈也是比以前多出几十倍来,用来安顿这些跑来闹事的生员们,倒是正好。
那些粗手大脚的泥腿子样的人,还有其中的刁滑之辈就在城门附近的几个小型广场上安顿下来,到了天黑之后,辽阳城中到处都有点明照亮的灯火,这些从外而来的家伙个个都顾不得休息,一个个张嘴结舌的在四周转悠,看着风景时,那种难以置信的神情,时不时的出现在脸上。
哪怕是看了很久,有人发下杂粮饼子和清水时,这些人仍然是边吃边看,辽阳现在的城市情形,和他们年画上的仙宫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比那些年画更贴近人,甚至更超出想象罢了。
一个成年累月在几个村子间晃悠,见到的无非是几间茅檐草舍,最多看过几间青瓦房,逢年过节逛个小庙就算是旅行的村民,一下子到这样的城市,见到的这样的情形,无法保持镇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些家伙来咱辽阳干甚?”
“还不是要闹事?”
“嗯,入他娘,好好的日子不过,跑来咱这地界瞎搅什么。”
“看样子这一次要闹大,也不知道总兵府有什么应对没有?”
“不管怎样,只要总爷一声招呼,咱就上去打。”
“对,我也是。”
“咱辽阳城就跟着总爷走,皇上来也不顶事。”
“哈哈,说的是,我也是这样的心。”
一群辽阳本城的居民时不时的路过,他们可能是将作司的工人,也可能是建筑司的人,或是各司的文职人员,杂役,也可能在城南给军营种菜,或是在城北各军营打杂,帮厨,做杂活。
总之这驻在城中的过万的军人和各司人员给辽阳城带来的蓬勃的活力,几乎但凡有一点能力和心思,辽阳城中的人就能过上不错的好生活,甚至不需要直接给辽阳镇服务,在辽阳镇的带动下,商业大兴,城市发达,随便做个什么小买卖生意也能养活妻儿,天天细粮吃不起,两三天吃一回是没有一点儿问题,隔十天八天的,就能买只鸡或两尾鱼打打牙祭,这是以前逢年过节才有的事情,现在也不是怎么当回事了。
治安也好,公众服务也好,医疗卫生,治安环境,样样均是比两年前变了模样,这样的变化,但凡有一些人心的都是看在眼里,感受在心,这样的总爷,怎么会叫人不拥戴?
除了王政和为首的文官和官绅,还有杜礼这样的生员阶层,在这一次大变革中没有捞着什么好处,反而动摇了他们原本的势力,使他们被削弱了,这样才引发剧烈的反弹,而普通的辽阳城民,自然就是和眼前这一群一样,对着这些外来闹事的,冷眼冷语,十分的反感和不友好。
从李达家出来后,杜廉又赶紧回到自己的队伍之中。
他以副百总的身份直领一个旗队,负责城门附近的警备,虽然向上司告了假,但如果出了什么纰漏,仍然不是他能担的起来。
说起来他也是很辛苦,上次是杜义和李达两人轮休,然后杜义回归,李达却被留了下来参与到龙骑兵的训练和组织中去,再下来李达成为龙骑兵百总,援沈一战打的十分出色,已经俨然是辽东新军的传奇人物了。
相形之下,杜廉兄弟就稳当的多,不显山不露水的,虽无诺大名声,兄弟两人也都是升了上来。
这主要还是托了扩军的福,近卫第一营和第二营已经搭了架子,这是未来的野战决战主力营,两个营主要以老兵军官和士官组成,都是精中选精,新成立的龙骑兵千总部也在这两个营的建制之内,预计李达可能会出任这个龙骑兵千总,另外猎骑兵,骠骑兵,都会有大编制,这两个营加上营属和司属炮队,各骑兵千总部,人数将会大为膨胀,到目前来说,任何人都不清楚这两个营最终会建成什么样。
普通的营头也逐渐满编,上一次报兵额定兵员数字是由巡抚最终上报,额定辽阳兵员三万两千多人了,现在估计已经接近四万,明年可能再增加两万,达到六万之数。
这么多的新兵入营,对军官的需求实在太大,每营军官缺口都好几百,幸亏有老兵和军士长们顶着,日常训练总还没有问题,但参谋司和军训司缺口之大,已经影响到部队运作,只能大规模提拔辽东新兵,杜家兄弟武艺高强,识字课程也通过了,提到百总一级,根本没有费什么事。
到百总一级算中层军官的起步,月俸六十两,每个月沉甸甸的银子发下来后杜廉简直不知道该怎么花。
若是以前肯定买地了,但现在辽中和辽南的土地几乎被屯堡买光了,除了一些河滩地和边角料,所有的土地几乎都在屯堡的范围之内,屯堡大兴的同时,也使有心买地的人只能放弃,财富没有办法回到积攒、买地、再积累,买地的循环中去,这样的循环只能使大量金银在土地环节流转,而且随着财富积累,买地肯定有个终结的过程,然后就是大量的金银被收集起来,如晋商和江南富商一样,深埋于地底。
明末时隆万大开海,世界上最少三分之一的白银涌入中国,带起高通货膨胀高物价的同时,中国的银本位制度并没有发展成金银币形式,民间一样缺乏铜钱和金银,大量的财富没有进入流通领域,而是被深埋于地底,囤积了起来。
这简直是荒唐而可笑,在辽阳镇的地界之内,惟功不打算叫这种事发生。
四海商行放开了股本,随时容纳投资,按投入存入的比例高低,按年分利,不敢说有多高的出息,但算一算帐,肯定比拿来买地强。
现在还谈不上鼓励消费,人们穷怕了,除了世代经商的商人和军官世家舍得拿分的银子买庄园别墅之外,更多的人拿了军饷俸禄和分红,肯定是选择留下生活费之外,就全部再投成红利。
杜廉的钱也是如此,他这一次回辽阳,就顺道把三百两银子存入四海商行,留下自己的详细资料,领了牛皮制的凭据,拿着凭据,哪怕是几十年后,只要商行在,他的儿孙一样能领分红,用商行的人的话说,这也是铁杆庄稼!
事事顺心,最不顺心的就是这一趟差事。
倒不是杜廉想回中左所千总部,那里当然很好,但海盗敉平之后,中左所千户所的日常就是训练海上作战,整个千户所在未来会全部列装火枪,当然,是装了刺刀的火枪。
骑兵编制除了保留一些哨骑和塘马外,也是不再拥有重甲骑兵了。
杜家兄弟还是想在步营发展,中左所独立千总部已经不再适合他们。
杜廉的野望,就是能留在近卫第一营。
“百总,看到你家老四没有?”
“嗯,看到了。”
杜廉不仅看到了,还听到了杜礼不少混帐话,这叫他脸色难看,感觉特别的难堪。
杜礼自破门而出之后,已经绝迹杜家,连杜义和杜廉先后调任回来都没有露面。这一大家子已经是分崩离析,但杜廉最难受的还不是这个,而是这个兄弟已经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了。
“我家四弟,原本不是这样的人。”杜廉缓缓摇头,也不知道说什么是好。
“这两天,情形不对。”杜廉的副百总叹道:“怕是要出事哟。”
“风雨欲来!”
杜廉没有多说,答了一句后就抿上了嘴,远远看着上窜下跳的杜礼。半响过后,才又道:“但盼大人赶紧出手解决这些麻烦,便是雨后天青。”
“上头的事,我们怎会明白?但做好本份,听从军令便是。”副百总嘿嘿一笑,答说道:“不论在什么情况下,只要听令行事就没有错。”
……
……
天黑之前,杜礼等人集结了近千生员,这是半个辽东大半生员的数字了。辽东都司毕竟不比江南,江南光是浙江一个省就有过万生员,辽东这里,加起来也不会到三千人。
能集结这么多人,也是因为种种原因,当然,利益是最要紧的。
这些生员,或多或少带几个伴当随从,加起来就有数千人了,等城门关闭之前,突然又涌进来不少人,有不少粗手大脚,神色拘谨的,还有一些油头滑脑,眼神飘乎的人混杂其中,不停的吆喝提调。
这一下,人员近万,好在辽阳城可落脚的地方太多,现在商业大兴,每日都有大量的半个北方的商人到辽阳来,以前,北方商人的活动中心肯定是京城,其次是张家口等边贸城市,再下来是西北商人聚集在太原等城市,往辽东的行商,基本是蓟镇商人,而且极少到辽阳,多半是往宁远和广宁去了。
辽阳在辽东都司初立时是中心城市,但随着广宁战略地位的提升,大本堂这样的地方都设在广宁了,军镇中心必然会有大量钱财,商人逐利,还怎么可能往辽阳来?
现在当然不同。
大量的商人不停涌入,连甘肃一带都有商人前来,辽阳这里有他们以前根本弄不到的南货,而且他们贩货到京师,再下天津,渡海到中左所,一路到辽阳,交通便给,沿途还能看货,光是风景,也颇值得一观了。
商业发达,带来的就是地方产业的兴盛,客栈也是比以前多出几十倍来,用来安顿这些跑来闹事的生员们,倒是正好。
那些粗手大脚的泥腿子样的人,还有其中的刁滑之辈就在城门附近的几个小型广场上安顿下来,到了天黑之后,辽阳城中到处都有点明照亮的灯火,这些从外而来的家伙个个都顾不得休息,一个个张嘴结舌的在四周转悠,看着风景时,那种难以置信的神情,时不时的出现在脸上。
哪怕是看了很久,有人发下杂粮饼子和清水时,这些人仍然是边吃边看,辽阳现在的城市情形,和他们年画上的仙宫也差不了多少,只是比那些年画更贴近人,甚至更超出想象罢了。
一个成年累月在几个村子间晃悠,见到的无非是几间茅檐草舍,最多看过几间青瓦房,逢年过节逛个小庙就算是旅行的村民,一下子到这样的城市,见到的这样的情形,无法保持镇定也就不足为怪了。
“这些家伙来咱辽阳干甚?”
“还不是要闹事?”
“嗯,入他娘,好好的日子不过,跑来咱这地界瞎搅什么。”
“看样子这一次要闹大,也不知道总兵府有什么应对没有?”
“不管怎样,只要总爷一声招呼,咱就上去打。”
“对,我也是。”
“咱辽阳城就跟着总爷走,皇上来也不顶事。”
“哈哈,说的是,我也是这样的心。”
一群辽阳本城的居民时不时的路过,他们可能是将作司的工人,也可能是建筑司的人,或是各司的文职人员,杂役,也可能在城南给军营种菜,或是在城北各军营打杂,帮厨,做杂活。
总之这驻在城中的过万的军人和各司人员给辽阳城带来的蓬勃的活力,几乎但凡有一点能力和心思,辽阳城中的人就能过上不错的好生活,甚至不需要直接给辽阳镇服务,在辽阳镇的带动下,商业大兴,城市发达,随便做个什么小买卖生意也能养活妻儿,天天细粮吃不起,两三天吃一回是没有一点儿问题,隔十天八天的,就能买只鸡或两尾鱼打打牙祭,这是以前逢年过节才有的事情,现在也不是怎么当回事了。
治安也好,公众服务也好,医疗卫生,治安环境,样样均是比两年前变了模样,这样的变化,但凡有一些人心的都是看在眼里,感受在心,这样的总爷,怎么会叫人不拥戴?
除了王政和为首的文官和官绅,还有杜礼这样的生员阶层,在这一次大变革中没有捞着什么好处,反而动摇了他们原本的势力,使他们被削弱了,这样才引发剧烈的反弹,而普通的辽阳城民,自然就是和眼前这一群一样,对着这些外来闹事的,冷眼冷语,十分的反感和不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