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五章 警告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初四的傍晚,辽阳城中的情形就不对了。
到处都是晃着脑袋,穿着厚厚绸面棉袄,身后跟着书僮或长随的秀才生员们。
他们多半聚集在城南的儒学学宫一带,从开始的几十人,最终达到了三四百人之多的恐怖数字。
这个数字,大约已经是辽中和辽南大半的秀才人数了,但在关闭城门之前,数字仍然在不停的增加了。
还有不少生员,来自百里之外的沈阳,他们倒是坐着顺字行的马车前来,只不过一下马,一边打量着辽阳城中瑰丽之至的城市景像,一边脸上就露出尴尬的神情。
他们是来助拳的,人都说张惟功一介武夫,横行霸道,在他们的想象之中,这辽阳还不知道是何模样。
当时的秀才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除了经商或是走亲戚外,可能终生也不离乡土半步,走个几十里路,去趟县城或府城,在普通人来说一生也就足了。
秀才可以不需路引,仗剑走万里路,这是当年太祖高皇帝特许之事,而且秀才闭门造车的话,就算是中了举人,名次也不会高,未来中进士的可能也不大。
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积累自己的见识,有进取心的秀才都会这样选择自己的路道。
孙承宗到京师当私塾老师,到边关效力,都是有这种用意在内。
沈阳附近的这些生员肯定没有孙大胡子的魄力和能力,但他们肯定也游历过辽阳,辽沈两城都是大城,辽阳还在沈阳之上,他们怎么可能没来过。
这一进城,一路上坐着人家顺字行的马车,方便舒服,又很快捷,这已经很意外了。
到辽阳近郊,他们见到的情形也和周永泰看到的不同。
往辽西方向,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并没有兴修太多屯堡,往沈阳和辽南方向,几乎已经全部被屯堡所覆盖了。在这些生员眼前,阡陌成片,到处都是开垦的十分好的良田,田间虽有残雪,仍然看的出来麦苗出的又好又厚,土垄培的很好,也能看出积肥了,辽东的土地原本就是沃土,这样精耕细作,产量想不高都不可能。
惟一制约产量的就是水源问题,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末年,这几十年时间内天气越来越冷,而且越来越干燥,天启天年和崇祯初年时间干燥的天气到达顶峰,崇祯十七年时,天气记录那一年是最冷的一年。
诸生员多半有田产,他们经常会为几亩水田和人打官司,闹的不可开交,甚至谋夺人产,闹出人命也不奇怪。
而放眼看去的辽阳军屯,几乎每数十亩就有一眼井或是一个大型水车,或是环绕着引流而至的沟渠,清水沽沽而流,不停的润泽着四周的黑色土地。
这,就叫人不仅是惊奇,而且是嫉妒的发狂了。
“怪不得听说今年辽镇麦子每亩好几石,看这样子,今年不止啊。”
从车上刚下来时,颇有一些生员没从城外的风景中回过神来,脑海里盘算的还是这事。
别人不停的看着城中风景,口不应心的答道:“今秋的高粱,小米,那才叫吓人。”
“我看他们明年的小麦收成,一亩最少五六石。”
“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平均五石到六石,想再高,也是没影的事。”
“老兄说起来说的好象很轻松一样,我家的地,水田一亩不过四石……弟曾经去过山西,那里的地,平均半石,丰年一石半,差太远了。”
“我们辽东的地,能掐出油来,能一样么?”
“这个倒是了……”
话说到此,这个懵懵懂懂的家伙终于注意到了城中的景像,一下子便瞪大了眼,张大了嘴,似乎是看到了难以相信的东西。
城中到处是粉壁高楼,他们是在城门内不远,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商人,百姓,军人,挤的密密麻麻的,沈阳城的人流怕是不到这里的十分之一。
到处都是高挑飞檐的楼房,然后就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招牌幌子……顺字行和四海商行的发达极大的带动了辽阳的商业环境,整个东西鼓楼相对的府前丁字大街四处延伸着,每个城门到辽阳的中间地带,到处都是建起了三四层高楼的大商行,不仅是本地辽商,也有关内的北方商人,当然还有李家宋家等江南过来的大商家,甚至连晋商都跑了过来,在城门附近,有硕大的一幢建筑,飞檐拱斗,极尽气派,这是几家晋商联手在辽阳开设的钱庄和银号,辽阳这里不准放高利贷,否则的话,闻讯赶来的晋商怕是更多。
货物也是太充足了,惯常见的北方商品当然是应有尽有,西北的特产亦是随处可见,南方的精品南货也是极多,除了顺字行的大商行外,大大小小的南货商行也渐渐开了起来,最叫人吃惊的就是外贸的货色很多,倭国的倭刀和折扇,朝鲜的高丽参和纸张,还有真腊国的珠宝,吕宋国的各式货物,还有西夷的小坐钟,大摆钟,望远镜,各色珍玩,应有尽有。
这些生员在沈阳也是见过世面的,此时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不停的看向四周,到处都是高楼,街道整洁的叫人不敢相信,人群密集,每个人的脸上都显的满意而富足,这种精神状态,就是他们前所未见!
“这,这,这……”
一个还有良知的秀才,此时哪里还能说出什么攻讦的言辞出来?他们是因为义愤前来,但读书人毕竟还是有不少有良知的,此时叫他们说辽阳镇的坏话,也还真是说不出来。
城外的屯堡,城中的将作司林立的高炉,城中各处街道,还有各种公众设施,一样样渐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光是客栈,就在这城门附近就好几十家,已经有不少揽客的伙计跑了过来,众人之中,不乏几年前到过辽阳的,此时看过去,哪里还有当年的一角影子在?
“这是竭泽而鱼,以富济贫,不停的从官绅大户手中卡来的好处,这才营造出这样虚假之态。’
就在外地的生员们犹豫的时候,杜礼等人,已经走在人群中不停的宣讲着。
在他们的口中,辽阳镇的财富都是掠夺来的,大宗的被贪污中饱,只拿出小宗财货,建造眼前模样,用来邀买人心。
真正的百姓,生员,官绅,却是穷困不堪,卫所世袭武官之家,多半破家。
诸如骄横跋扈的事,辽阳镇其实根本没有的事,这些本地生员也编造了不少出来。
“真他娘的信口雌黄啊。”
“这般的亏心话,也亏这些王八蛋说的出来。”
“反正就是为了自己的小九九,真是什么人都哄,什么人都骗。”
“本地的人不会上他们的当,也就哄哄这些外乡来的鬼。”
“麻烦哟,麻烦,这些可都是秀才。”
“秀才怎地,当初咱也当他们是文曲星君一样,现在也看明白了,就是一伙龌龊东西,再说,咱现在也识字了,一年半时间,初级课程完全通过,论写的大字,咱有天赋,不少人说了,比秀才相公写的都好。”
“我还会画画呢,可比那些老夫子画的好多了。”
“我会下围棋,吹箫,那些酸文人会的东西,我可全会。”
“嘿嘿,不知不觉的,咱们居然也有这般厉害了?”
因为最近生员经常闹事,而且外地生员来声援的也不是头一回了,城中公安司的人手不足,经常会调营兵出来协助,来当这样的差,也就是武装戒备,防止事态失控,这些天下来除了偶发的斗殴事件外也没有出什么事,这些酸秀才,除了嘴上胡说八道,难道还能卷起袖子来打架不成?
营兵们以旗队形式散开,远远冷眼旁观着这边的动静,在他们眼中,这些酸秀才已经毫无叫他们可尊敬的地方了。辽阳镇对新兵的训练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战术,还有初级文化课程训练,毕业资格就是识字在一千以上,事实上很多人一旦到这个阶层,往下会自己认识越来越多的字,看的书也越来越多。文字的神秘面纱一被揭去,那些秀才们的之乎者也也就完全不再使人俯首贴耳的敬服了。
至于业务爱好,学油画,山水画,乐器,这些都镇里鼓励的东西,不仅是自己鼓捣着玩,镇里经常还有文化大比武一类的活动,优胜者会获得奖励,有很多机会获得提升,在这种制度之下,就算是普通的士兵也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额外的技能,他们看向这些秀才的时候,不仅不再仰视对方,甚至是鄙夷和轻视了。
秀才们的笑话,比如不知道唐宗宋祖的呆鸟,还有不知苏东坡为何人的腐儒,这一类的小段子在军营中特别流行,大明以文驭武二百多年,武人们的怨气可是积累的不少,拿秀才取笑就成了军营中特有的乐子。
众人说话的时候,杜廉匆忙过来,他现在是副百总,半年前通过了初级课程,他的二兄杜义已经是百总,不过兄弟两人都落后于李达,但当初这三人报名参军时,李达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素养,比起习武的杜氏兄弟还强几分,所以也并没有招致兄弟二人的嫉妒。
杜廉匆忙赶来是因为他去了李达家一趟,他警告李达,这两天城中有明显的异样,李达最好不要出门!
初四的傍晚,辽阳城中的情形就不对了。
到处都是晃着脑袋,穿着厚厚绸面棉袄,身后跟着书僮或长随的秀才生员们。
他们多半聚集在城南的儒学学宫一带,从开始的几十人,最终达到了三四百人之多的恐怖数字。
这个数字,大约已经是辽中和辽南大半的秀才人数了,但在关闭城门之前,数字仍然在不停的增加了。
还有不少生员,来自百里之外的沈阳,他们倒是坐着顺字行的马车前来,只不过一下马,一边打量着辽阳城中瑰丽之至的城市景像,一边脸上就露出尴尬的神情。
他们是来助拳的,人都说张惟功一介武夫,横行霸道,在他们的想象之中,这辽阳还不知道是何模样。
当时的秀才和普通人不同,普通人除了经商或是走亲戚外,可能终生也不离乡土半步,走个几十里路,去趟县城或府城,在普通人来说一生也就足了。
秀才可以不需路引,仗剑走万里路,这是当年太祖高皇帝特许之事,而且秀才闭门造车的话,就算是中了举人,名次也不会高,未来中进士的可能也不大。
开阔眼界,增长见闻,积累自己的见识,有进取心的秀才都会这样选择自己的路道。
孙承宗到京师当私塾老师,到边关效力,都是有这种用意在内。
沈阳附近的这些生员肯定没有孙大胡子的魄力和能力,但他们肯定也游历过辽阳,辽沈两城都是大城,辽阳还在沈阳之上,他们怎么可能没来过。
这一进城,一路上坐着人家顺字行的马车,方便舒服,又很快捷,这已经很意外了。
到辽阳近郊,他们见到的情形也和周永泰看到的不同。
往辽西方向,因为安全方面的考虑,并没有兴修太多屯堡,往沈阳和辽南方向,几乎已经全部被屯堡所覆盖了。在这些生员眼前,阡陌成片,到处都是开垦的十分好的良田,田间虽有残雪,仍然看的出来麦苗出的又好又厚,土垄培的很好,也能看出积肥了,辽东的土地原本就是沃土,这样精耕细作,产量想不高都不可能。
惟一制约产量的就是水源问题,从万历年间到崇祯末年,这几十年时间内天气越来越冷,而且越来越干燥,天启天年和崇祯初年时间干燥的天气到达顶峰,崇祯十七年时,天气记录那一年是最冷的一年。
诸生员多半有田产,他们经常会为几亩水田和人打官司,闹的不可开交,甚至谋夺人产,闹出人命也不奇怪。
而放眼看去的辽阳军屯,几乎每数十亩就有一眼井或是一个大型水车,或是环绕着引流而至的沟渠,清水沽沽而流,不停的润泽着四周的黑色土地。
这,就叫人不仅是惊奇,而且是嫉妒的发狂了。
“怪不得听说今年辽镇麦子每亩好几石,看这样子,今年不止啊。”
从车上刚下来时,颇有一些生员没从城外的风景中回过神来,脑海里盘算的还是这事。
别人不停的看着城中风景,口不应心的答道:“今秋的高粱,小米,那才叫吓人。”
“我看他们明年的小麦收成,一亩最少五六石。”
“也差不多就是这样了,平均五石到六石,想再高,也是没影的事。”
“老兄说起来说的好象很轻松一样,我家的地,水田一亩不过四石……弟曾经去过山西,那里的地,平均半石,丰年一石半,差太远了。”
“我们辽东的地,能掐出油来,能一样么?”
“这个倒是了……”
话说到此,这个懵懵懂懂的家伙终于注意到了城中的景像,一下子便瞪大了眼,张大了嘴,似乎是看到了难以相信的东西。
城中到处是粉壁高楼,他们是在城门内不远,到处都是熙熙攘攘的人群,商人,百姓,军人,挤的密密麻麻的,沈阳城的人流怕是不到这里的十分之一。
到处都是高挑飞檐的楼房,然后就是一眼看不到边的招牌幌子……顺字行和四海商行的发达极大的带动了辽阳的商业环境,整个东西鼓楼相对的府前丁字大街四处延伸着,每个城门到辽阳的中间地带,到处都是建起了三四层高楼的大商行,不仅是本地辽商,也有关内的北方商人,当然还有李家宋家等江南过来的大商家,甚至连晋商都跑了过来,在城门附近,有硕大的一幢建筑,飞檐拱斗,极尽气派,这是几家晋商联手在辽阳开设的钱庄和银号,辽阳这里不准放高利贷,否则的话,闻讯赶来的晋商怕是更多。
货物也是太充足了,惯常见的北方商品当然是应有尽有,西北的特产亦是随处可见,南方的精品南货也是极多,除了顺字行的大商行外,大大小小的南货商行也渐渐开了起来,最叫人吃惊的就是外贸的货色很多,倭国的倭刀和折扇,朝鲜的高丽参和纸张,还有真腊国的珠宝,吕宋国的各式货物,还有西夷的小坐钟,大摆钟,望远镜,各色珍玩,应有尽有。
这些生员在沈阳也是见过世面的,此时一个个都张大了嘴巴,不停的看向四周,到处都是高楼,街道整洁的叫人不敢相信,人群密集,每个人的脸上都显的满意而富足,这种精神状态,就是他们前所未见!
“这,这,这……”
一个还有良知的秀才,此时哪里还能说出什么攻讦的言辞出来?他们是因为义愤前来,但读书人毕竟还是有不少有良知的,此时叫他们说辽阳镇的坏话,也还真是说不出来。
城外的屯堡,城中的将作司林立的高炉,城中各处街道,还有各种公众设施,一样样渐渐出现在众人的眼前。
光是客栈,就在这城门附近就好几十家,已经有不少揽客的伙计跑了过来,众人之中,不乏几年前到过辽阳的,此时看过去,哪里还有当年的一角影子在?
“这是竭泽而鱼,以富济贫,不停的从官绅大户手中卡来的好处,这才营造出这样虚假之态。’
就在外地的生员们犹豫的时候,杜礼等人,已经走在人群中不停的宣讲着。
在他们的口中,辽阳镇的财富都是掠夺来的,大宗的被贪污中饱,只拿出小宗财货,建造眼前模样,用来邀买人心。
真正的百姓,生员,官绅,却是穷困不堪,卫所世袭武官之家,多半破家。
诸如骄横跋扈的事,辽阳镇其实根本没有的事,这些本地生员也编造了不少出来。
“真他娘的信口雌黄啊。”
“这般的亏心话,也亏这些王八蛋说的出来。”
“反正就是为了自己的小九九,真是什么人都哄,什么人都骗。”
“本地的人不会上他们的当,也就哄哄这些外乡来的鬼。”
“麻烦哟,麻烦,这些可都是秀才。”
“秀才怎地,当初咱也当他们是文曲星君一样,现在也看明白了,就是一伙龌龊东西,再说,咱现在也识字了,一年半时间,初级课程完全通过,论写的大字,咱有天赋,不少人说了,比秀才相公写的都好。”
“我还会画画呢,可比那些老夫子画的好多了。”
“我会下围棋,吹箫,那些酸文人会的东西,我可全会。”
“嘿嘿,不知不觉的,咱们居然也有这般厉害了?”
因为最近生员经常闹事,而且外地生员来声援的也不是头一回了,城中公安司的人手不足,经常会调营兵出来协助,来当这样的差,也就是武装戒备,防止事态失控,这些天下来除了偶发的斗殴事件外也没有出什么事,这些酸秀才,除了嘴上胡说八道,难道还能卷起袖子来打架不成?
营兵们以旗队形式散开,远远冷眼旁观着这边的动静,在他们眼中,这些酸秀才已经毫无叫他们可尊敬的地方了。辽阳镇对新兵的训练是全方位的,不仅仅是体能和技战术,还有初级文化课程训练,毕业资格就是识字在一千以上,事实上很多人一旦到这个阶层,往下会自己认识越来越多的字,看的书也越来越多。文字的神秘面纱一被揭去,那些秀才们的之乎者也也就完全不再使人俯首贴耳的敬服了。
至于业务爱好,学油画,山水画,乐器,这些都镇里鼓励的东西,不仅是自己鼓捣着玩,镇里经常还有文化大比武一类的活动,优胜者会获得奖励,有很多机会获得提升,在这种制度之下,就算是普通的士兵也或多或少的掌握了一些额外的技能,他们看向这些秀才的时候,不仅不再仰视对方,甚至是鄙夷和轻视了。
秀才们的笑话,比如不知道唐宗宋祖的呆鸟,还有不知苏东坡为何人的腐儒,这一类的小段子在军营中特别流行,大明以文驭武二百多年,武人们的怨气可是积累的不少,拿秀才取笑就成了军营中特有的乐子。
众人说话的时候,杜廉匆忙过来,他现在是副百总,半年前通过了初级课程,他的二兄杜义已经是百总,不过兄弟两人都落后于李达,但当初这三人报名参军时,李达就展现出了不俗的军事素养,比起习武的杜氏兄弟还强几分,所以也并没有招致兄弟二人的嫉妒。
杜廉匆忙赶来是因为他去了李达家一趟,他警告李达,这两天城中有明显的异样,李达最好不要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