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河小说网 > 大明国公 > 第四百五十七章 纵队

第四百五十七章 纵队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宝不停的喝斥着,战兵队列之中,却也是有人低声说话,大大咧咧的,不大将李宝等训导官看在眼里。

    “你瞧他们的蠢样。”说话的是李达,穿着是一身短罩甲,也就是半身甲,身上是披甲军服,他是火铳手,所以只穿半身甲配铁盔,身边不远处的杜义和杜廉哥俩就惨了,两人是长枪手,穿着一层锁甲,还得再披一身铁鳞甲。

    此时的大明国力尚强,不象几十年后,除了少数精锐之外,连甲也凑不起来,铁盔也是绣的,和建奴打了几十年,人家越打越强,身上全是精铁甲胃和精铁武器,明军越打越象叫花子。这些甲胃,一半是京师兵部配给,短罩甲却是将作司的兵仗局打造而成。

    短短时间,几百具铁甲就打成发下给部队,圆铁片打的坚实圆润,穿铁片的皆用牛筋,用工十分精细,用心,虽然是短罩甲,穿在人身上,仍然是有十分坚固的防护作用。

    制式短甲重十五斤,用铁十一斤,防护能力极佳。

    锁子甲和铁鳞甲超过三十斤,用铁也在二十斤以上,防护能力更为强大。

    穿甲之后,加上身上的装备和手中的武器,每兵负重在五十斤以上。

    这样已经是十分精简了,若是按以前的边军标准,全部都由士兵来负重,每兵负担是八十八斤,这样的负重在身上,能走路就不错了,更不必谈披坚执锐,争胜沙场。

    重量的减轻,原因来自辎重队,每千总部都会有一个辎重大队,再配上工兵队,将以前长夫和辅兵的事战兵化了,大大减轻了第一线部队的负担。

    听着李达的话,杜义和杜廉只是苦笑,李达这厮嘴太臭了,三十来岁的人,几乎无一刻消停的时候,在家的时候是这样,现在当了兵还是这样。

    三人年纪都不小了,但杜家兄弟和李达都练过武,杜氏兄弟还远到女真人的地盘去搞走私买卖,刀头舔血的日子当然不能将功夫抛下,李达又是臭嘴一张,平时经常与人争执,打斗也是常有的事,所以体格都很魁梧,加上都是三十上下的年纪,经验丰富,三人都担任了新兵职务,都是新兵队官。

    “他们把俺们铳手弄这么密,无非就是说齐发威力大,又说要三段击,这三段击俺们当年又不是没学过,俺家还有本册子,就是沐公爷当年在云南打象兵用的三段击法,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李达的嘴真是肆无忌惮,他的旗队长听到了也只能苦笑,局把总过来,瞪眼看着李达,到底是老兵出身,将李达这新兵好歹镇住了。

    “好了,呈纵队队列!”

    因为要出营,横排队列很快又改成了纵排队列,当然又使李达一通抨击,好在这一次张猪儿等千总部上司离的很近,李达到底有些忌惮,说了两句便闭嘴了。

    张猪儿本人是经过严格的两年以上的鸳鸯阵法战兵训练,在镗手、枪手、刀盾手等位置上全部干过,熟悉每一个站位,在下令整队应旗的时候,看到各旗队旗,局百总旗,司把总旗,各旗翻飞,犹如一只只大蝴蝶时,他却是要极力适应新的编队和还在摸索中的新打法。

    每三名枪手配两个火铳手,按这样的比例,他要将七百人的部下编四百五十名长枪手配二百名火铳手,同时有五十个火铳手充当分遣队。

    他不知道,这是赫赫有名的荷兰方阵编组法,同时惟功鉴于中国这边面对的冷兵器敌人更为强悍,所以增加了一百名长枪手来护卫火枪兵。

    在中国来说,对手蒙古人的骑兵数字比欧洲要多的多,也精锐的多。

    同时期来说,欧洲也没有象样的骑兵,一直到菲特烈大帝时代,德国的骑兵还只是骑在马上的移动步兵,很多普鲁士骑兵连马也骑不好,转弯动作稍大就会象一袋土豆般的摔下来……红胡子用了两年练成了真正的骑兵战法,就是惟功现在用的,第一列胸甲骑兵,惟功改成了枪骑兵和重甲,第二列是龙骑兵,第三列是骠骑兵,惟功还没有龙骑兵这个兵种,是因为此前没有燧发枪,现在已经有了,龙骑兵的成立只是日程问题了。

    在张猪儿的新千总部下,长枪手和火枪手混编,长枪手在中间,火枪手在两翼,因为紧急成立,赵士桢从京师带来的燧发枪数量远远不够,而且分遣队也没有惟功所需要的套筒刺刀的燧发枪,整个数量还不足五十支,紧急赶制也来不及,所以营里的燧发枪手使用的还是以前辽阳镇留下来的少量鸟铳,从作工来说,这些从蓟镇过来的鸟铳用铁很多,重量十足,枪管也长,射击也远,缺点就是不易操作,瞄准困难导致杀伤精度下降,总体来说,这鸟铳远不及合机铳,当然更不如新式燧发枪了。

    整个队伍横阵时是排成五列纵深,按荷兰方阵来说,其实是十列纵深为标准,但惟功觉得东亚战场还没出现能破阵的重骑兵,蒙古骑兵冲阵决心不足,五列纵深应该足够了。

    这样一来,整个千总部可以排成一个极大的横阵,也可以调整为两个横阵,一切视战场情形而言。

    现在整队是改为三列纵队,各人只需要扛着长枪或火铳跟着各自的认旗前行,最前头的是千总认旗,然后各司的司旗,大小形制十分明显,再蠢的兵也不会跟错了。

    哨声之中,原本的列阵横队变成了纵队,虽然有不少新兵在犯错,但在训导官和各自主官的喝斥下,也是迅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不得不说,新兵的兵源比起当初舍人营时还是差了一些,舍人营全部是京卫的勋卫子弟,最少也有总旗的身份,虽然不少贫家小户,但识字的不少,人年轻又在京师长大,虽然不免有些浮滑之气,但总体来说都很机灵,学东西也快,新招的兵是以辽阳城中和四周的卫所兵为多,肯参军的多半都是希图日子过的更好的军户,当然其中不乏李达这样好勇斗狠之徒,军中俸禄虽高,但却要拿命来搏,到屯堡去一年到头要忙活,但胜在安稳。新兵的平均年纪在二十五左右,年纪也比当初的舍人营高出很多,所幸的就是招募的全部是卫所军户,而且不要有过前科和二流子地痞城中抄手无赖之类的都不要,总体来说还算好管教。

    老兵们中表现优秀的这一次都被提在新兵局里担任各级军官,最差也是一个伍长,算是军士,他们不停的帮助新兵,教他们怎么转换队列,最快的展开,最快的收拢,同时怎么听鼓号,看认旗,在一个半月的训练期下来,最少在队列这一块已经差不多都能合格了。

    队伍很快集结好了,千总旗后是排的老长老长的三列纵队,各色旗帜在天空中飘扬,边军不象禁军或内镇明军,南方明军尚红,不论军旗还是战袄都是鲜红色,边军尚青,长罩甲是青绿色边饰,短罩甲穿青袄或青色折上巾,而辽阳镇仍然尚红,红旗招展,身后是七百余名穿着大红军服和外甲铁甲的军士,犹如一条喷火的长龙,蜿蜒转折,散发银光。

    大队的将士很快出现在田野上,在他们的左手边就是蔚蓝的大海,千总部营地离海边不到五百步,睡觉时都能感觉到海风和涨潮落潮时大海的低啸声,在海边,无数的工人正在紧张的施工,建造着庞大的军港和造船厂,整个建筑群落绵延有五六里长,另人一看就心潮澎湃,感觉到人力与自然伟力的结合。

    行军途中,轻快的鼓点声响了起来,每个士兵,不论是老兵还是新兵,步伐都渐渐欢快起来。

    ……

    ……

    过了辰时,中左千户所的千户黄敬才赶到自己的官厅,他的脸色很不好看,在官厅处理了几件公务之后,他这一天又无事可做了。

    事实上这些年来千户所一直就是这样,公务有限,有时候黄敬十天半个月也不会去一趟公厅,反正也无事可办,就是每年收税的时候要下一些功夫,另外他自己的地要军户们好生去耕作,那时候他也会用些心思,再有就是去宽甸搞搞贸易,中左所这里好歹认识一些海商……其实就是北方很少见的海盗,黄敬会从宽甸掏腾一些人参貂皮来,交易给海盗去贸易,一年好歹也能多赚二三百银子,值当跑一趟了。

    一个千户,说是五品,底下按制是一千一百二十名士兵,也就是一千一百二十户,分为十个百户所,实际上黄敬麾下的兵丁只有在城中的一百多人,其中有十几个是他的家丁,剩下的就是城守百户,其余的各百户要么住中左所北城,要么在城外散居,他根本就不会管……也管不了那么多。

    如果不是天高皇帝远,千户根本屁也不算,也就是辽东都司这样的地方,实土临民,千户还算个官,要是在内地,连个屁也不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