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出发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九月二十五日张府报丧,二十六日,吕调阳等奏请夺情,二十六日当日,申时行入宫,二十八日皇帝下诏,抚慰张居正,但绝口不提夺情。
事情演化到如许地步,张居正父丧之事,已经牵扯到了整个大朝局,而其复杂诡异的程度,简直是一本书也写不尽了。
北京城,已经成了一个超级大漩涡,每个人都处在漩涡中心,不能自拔。
张惟功的车队,却是要在此时出发了。
整整三百五十辆大车,全部装载着满满当当的麦子和各类杂粮,包括马匹的豆料在内。当时,小冰期初显端倪,北方各军镇自有的屯田已经开始逐渐减产,再十几年后的万历中期,小冰期将会到达一个**期,那时候边镇缺粮会到达一个高峰期。
在万历末年到崇祯年间,辽镇因为是抗击后金的第一线,军饷充足而物资不足,物价自然是高的吓人,至于后金掌握的沈阳和辽阳等地,生产力不足,屠杀汉人,加上小冰期时期天寒地冻,一石粮食卖到十几二十两银子都属正常的事情。
现在军粮只是在转向恶性的道路上,惟功搞的这种大型货运,一则是自己赚钱,另外也是要有改变明朝货运能力不足的尴尬。
如果在几个月前,他的雄心壮志暴露出来,将只能沦为众人的笑柄,现在事实摆在众人眼前时,便是足以傲人的能力了。
这些车辆,全部是众人前所未见的四轮马车……皇帝的各式御车当然在其外了,每辆车,都是足足负重达四千斤左右,去掉四马一路所需要的豆料和草束,加上车夫和助手携带的干粮和杂物,每车抵达永平时,最少将有三千五六百斤的粮食运至,也就是说,每车有三十石粮之多,三百五十车,一次运粮超过万石百万斤,动员的人力只有数百人,这在大明,除了水运之外,完全是不可想象之事!
面对惟功等人的激动和骄傲,赵士桢却是十分不满:“其实如果满载的话,应该是负重六千到七千斤,每车最少拉五十石以上,这样才更轰动!”
赵士桢这阵子是最辛苦的一个,此时满脸风霜,原本白白胖胖的脸也变的黑瘦了,两手上也布满了茧子,和惟功相似,他这样的人也是在“道”和“技”上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只是惟功专注的是杀人的武术,而赵士桢更喜欢自己眼前的这些东西,能将这些马车由无到有,从设想变为现实,这样已经足够叫他骄傲了。
事实上,张惟功也给了赵士桢足够多的酬劳和尊敬,顺字行上下,包括内部最核心的一群人,现在都是对赵士桢口称先生,而不以俗套的大人之类的敬称,至于私底下的老赵,赵老头一类的妄称,那就属于另外一种范畴了。
庄子,名人字画,古董,一样接一样的送到赵士桢的手中,还好赵士桢也真的不负所托,眼前这些车,前后用钢圈加固,转向轴的设计和制造十分精巧,车身加了很多精巧的设计,使之更牢固,下货和上货都很容易,甚至赵士桢连捆缚绳索用的小关节都考虑到了,还有装工具的暗格,放绳子的底箱等等,车门,车身,车轮,样样都是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在惟功不惜工本,召集了过千的优秀铁匠皮匠木匠,提高待遇,用计件酬劳等方法管理起来之后,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眼前这些马车,就是这个时代大明手工业水平和设计制造水平的最高结晶!
“赵老哥!”惟功大笑道:“第一次远行,我更关注的是及时,安全,有效的送货到平远,然后建立顺字行在那里的分店,在沿途的迁安,遵化等地,也要设立门店,等每隔数十里就有我们的补给点和维修点,每隔一个县治府城就有一个分店时,我自然就敢冒险了。”
确实,虽然他很幸运的得到了这个时代最高技术人员的帮助,制成了这一批马车,经过很多精巧的设计,不论是在承重还是在减震上,顺字行的这一批马车都把大明本时代的那些大车甩的不知道有多远……大明的马车,最大的不论是牛拉还是用的辕马,都是最多负重两三千斤左右,这种车,在道路上行进十分困难,车印深,走上几回官道就毁的差不多了,两轮车,转向也困难,毫无机巧,根本没有减震的设计,不论拉货还是坐人,都是一种恐怖的体验。所以,大运河才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生命线,没有运河,明朝根本负担不起建都北京!
而顺字行的这些车,毫无疑问已经是大明科技树上的顶端,现在惟功没见过西方人的车马,估计赵士桢这个天才手中做出来的,也未必会比同时代的欧洲佬差了。
一直要到蒸汽机发明出来,还有牛顿横空出世,欧洲人在科技和工业实力上才把中国人甩的天差地远,现在这个时候,综合来说,两边相差不会太远,真正的差距,反而是在军事上。
别的不说,就以后世中国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的西班牙和瑞典那样的小国,这两个国家,都不可能被建奴这样的野蛮部落给灭国,绝没有这种可能!
“好了,起行!”张用诚在马上向惟功行了一礼,也是意气风发的宣布着。
这一次车队出行太重要了,不仅是涉及赚取利益,和当地的军镇还有官府打交道的事,还有在选好的地址上改建房舍,派驻人员,顺字行在蓟镇,平远,山海关这三地,这一次全部要建立分店。
票号汇兑,货物转运,粮食运输等各项生意,还有在沿这一条线路建立起一些招募和训练基地的事,甚至是技术工厂……很多宏伟之极的设想,都是要在这一次来实施,就算不是一蹴,也非得打下牢固的基础不可。
地方军政,惟功不是太担心。
他现在圣眷正隆,和戚继光虽然没有直接往还,但和吴惟贤的联络没断,和吴惟忠也有交情,有吴氏兄弟带一下,融入蓟镇是很轻松的事情。
辽镇那边,有祖家将的交情,就算无大助,也不会有阻力。宣府有马帅,大同也是有马家的势力在,进入不会太费力。
再者,惟功做生意不会做一家独吞的事,凡参与者,也会有一份红利。器宇小的,生意肯定越做越小,在京城,顺字行只能挤压别人,这里的大鳄鱼不会选择与人合作,要么你吞它,要么它吞你。在外,却是可以用多种办法引诱合作者,抛出绣球,会有人接,在京城是不可能的,惟功怎么去拉拢朱岗这样的侯爵,与其合作?
这一次出发的车队这么要紧,张用诚这个第一助手当仁不让的要出发带队,马光远这个局百总也暂时从营中调出,负责统领一个旗的护卫商队的卫队。
马光远,宁夏卫人,自幼能骑,虽姓马却并不是回回,但也精通回语和蒙语,原本是宁夏商人世家,见识广博,后来随家族至京,不幸生意做倒了,其父贫病而亡,族人卷了所剩不多的钱财跑回宁夏,马光远当时十四岁,若不是遇到惟功,他此时是何模样,很难想象。
现在近三年时光过来,当年的少年已经身量长大,接近十八岁的年纪,此时策马来回,带着麾下一个旗的弟兄,将长长的车队护卫的十分森严周密。
虽然在腹里地方,但顺字行不可避免会送粮到边境靠近长城防线的地方,越早在这等事上用心,记录下起行前后的种种经验,对将来的事情,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光远,粮食出手后,便可拿银子到口外去买马,不必随车队折返,由口外门店的人,协助你将马群带回即可。”
“是,属下知道了。”
马光远天生豁达乐观的性子,虽然身负重任,也并不紧张。此次运粮,预计每石利在五钱,加上购买的往返的方物土货,利还在去时三倍,还有可换取的盐引也可获利,一次来回,利在两万以上,这笔银子,可以中等战马四百匹左右,以马光远刚会走路就上马背,刚会说话就已经在家族带领下和北虏和回子们买马买土物,讨价还价的全套本事,还真的是不怎么把这件事看的有多难。
“大人放心吧,吾等走了,请多保重!”
张用诚是知道京城风波恶的,其实这一次马买送粮的事,朝野中知道的人不少,他很是劝了惟功一番,既然现在营中训练正常,马匹到来之前训练大纲照例进行便可,而惟功可以拿这件事当借口,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远离漩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
但惟功谢绝了这个头号心腹的劝说,执意留在了京师。
他现在并没有真正的见解和看法,但他明白,这样的大风潮里留在京城,增长见闻,见各方势力出手,那是何等难得的机会,自己这一生,怕也遇不到第二回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不看不学,远远避开,这太浪费了一些!
九月二十五日张府报丧,二十六日,吕调阳等奏请夺情,二十六日当日,申时行入宫,二十八日皇帝下诏,抚慰张居正,但绝口不提夺情。
事情演化到如许地步,张居正父丧之事,已经牵扯到了整个大朝局,而其复杂诡异的程度,简直是一本书也写不尽了。
北京城,已经成了一个超级大漩涡,每个人都处在漩涡中心,不能自拔。
张惟功的车队,却是要在此时出发了。
整整三百五十辆大车,全部装载着满满当当的麦子和各类杂粮,包括马匹的豆料在内。当时,小冰期初显端倪,北方各军镇自有的屯田已经开始逐渐减产,再十几年后的万历中期,小冰期将会到达一个**期,那时候边镇缺粮会到达一个高峰期。
在万历末年到崇祯年间,辽镇因为是抗击后金的第一线,军饷充足而物资不足,物价自然是高的吓人,至于后金掌握的沈阳和辽阳等地,生产力不足,屠杀汉人,加上小冰期时期天寒地冻,一石粮食卖到十几二十两银子都属正常的事情。
现在军粮只是在转向恶性的道路上,惟功搞的这种大型货运,一则是自己赚钱,另外也是要有改变明朝货运能力不足的尴尬。
如果在几个月前,他的雄心壮志暴露出来,将只能沦为众人的笑柄,现在事实摆在众人眼前时,便是足以傲人的能力了。
这些车辆,全部是众人前所未见的四轮马车……皇帝的各式御车当然在其外了,每辆车,都是足足负重达四千斤左右,去掉四马一路所需要的豆料和草束,加上车夫和助手携带的干粮和杂物,每车抵达永平时,最少将有三千五六百斤的粮食运至,也就是说,每车有三十石粮之多,三百五十车,一次运粮超过万石百万斤,动员的人力只有数百人,这在大明,除了水运之外,完全是不可想象之事!
面对惟功等人的激动和骄傲,赵士桢却是十分不满:“其实如果满载的话,应该是负重六千到七千斤,每车最少拉五十石以上,这样才更轰动!”
赵士桢这阵子是最辛苦的一个,此时满脸风霜,原本白白胖胖的脸也变的黑瘦了,两手上也布满了茧子,和惟功相似,他这样的人也是在“道”和“技”上达到了一定的层次,只是惟功专注的是杀人的武术,而赵士桢更喜欢自己眼前的这些东西,能将这些马车由无到有,从设想变为现实,这样已经足够叫他骄傲了。
事实上,张惟功也给了赵士桢足够多的酬劳和尊敬,顺字行上下,包括内部最核心的一群人,现在都是对赵士桢口称先生,而不以俗套的大人之类的敬称,至于私底下的老赵,赵老头一类的妄称,那就属于另外一种范畴了。
庄子,名人字画,古董,一样接一样的送到赵士桢的手中,还好赵士桢也真的不负所托,眼前这些车,前后用钢圈加固,转向轴的设计和制造十分精巧,车身加了很多精巧的设计,使之更牢固,下货和上货都很容易,甚至赵士桢连捆缚绳索用的小关节都考虑到了,还有装工具的暗格,放绳子的底箱等等,车门,车身,车轮,样样都是智慧的结晶,可以说,在惟功不惜工本,召集了过千的优秀铁匠皮匠木匠,提高待遇,用计件酬劳等方法管理起来之后,不论是速度还是质量,眼前这些马车,就是这个时代大明手工业水平和设计制造水平的最高结晶!
“赵老哥!”惟功大笑道:“第一次远行,我更关注的是及时,安全,有效的送货到平远,然后建立顺字行在那里的分店,在沿途的迁安,遵化等地,也要设立门店,等每隔数十里就有我们的补给点和维修点,每隔一个县治府城就有一个分店时,我自然就敢冒险了。”
确实,虽然他很幸运的得到了这个时代最高技术人员的帮助,制成了这一批马车,经过很多精巧的设计,不论是在承重还是在减震上,顺字行的这一批马车都把大明本时代的那些大车甩的不知道有多远……大明的马车,最大的不论是牛拉还是用的辕马,都是最多负重两三千斤左右,这种车,在道路上行进十分困难,车印深,走上几回官道就毁的差不多了,两轮车,转向也困难,毫无机巧,根本没有减震的设计,不论拉货还是坐人,都是一种恐怖的体验。所以,大运河才是这个庞大帝国的生命线,没有运河,明朝根本负担不起建都北京!
而顺字行的这些车,毫无疑问已经是大明科技树上的顶端,现在惟功没见过西方人的车马,估计赵士桢这个天才手中做出来的,也未必会比同时代的欧洲佬差了。
一直要到蒸汽机发明出来,还有牛顿横空出世,欧洲人在科技和工业实力上才把中国人甩的天差地远,现在这个时候,综合来说,两边相差不会太远,真正的差距,反而是在军事上。
别的不说,就以后世中国根本不会放在眼里的西班牙和瑞典那样的小国,这两个国家,都不可能被建奴这样的野蛮部落给灭国,绝没有这种可能!
“好了,起行!”张用诚在马上向惟功行了一礼,也是意气风发的宣布着。
这一次车队出行太重要了,不仅是涉及赚取利益,和当地的军镇还有官府打交道的事,还有在选好的地址上改建房舍,派驻人员,顺字行在蓟镇,平远,山海关这三地,这一次全部要建立分店。
票号汇兑,货物转运,粮食运输等各项生意,还有在沿这一条线路建立起一些招募和训练基地的事,甚至是技术工厂……很多宏伟之极的设想,都是要在这一次来实施,就算不是一蹴,也非得打下牢固的基础不可。
地方军政,惟功不是太担心。
他现在圣眷正隆,和戚继光虽然没有直接往还,但和吴惟贤的联络没断,和吴惟忠也有交情,有吴氏兄弟带一下,融入蓟镇是很轻松的事情。
辽镇那边,有祖家将的交情,就算无大助,也不会有阻力。宣府有马帅,大同也是有马家的势力在,进入不会太费力。
再者,惟功做生意不会做一家独吞的事,凡参与者,也会有一份红利。器宇小的,生意肯定越做越小,在京城,顺字行只能挤压别人,这里的大鳄鱼不会选择与人合作,要么你吞它,要么它吞你。在外,却是可以用多种办法引诱合作者,抛出绣球,会有人接,在京城是不可能的,惟功怎么去拉拢朱岗这样的侯爵,与其合作?
这一次出发的车队这么要紧,张用诚这个第一助手当仁不让的要出发带队,马光远这个局百总也暂时从营中调出,负责统领一个旗的护卫商队的卫队。
马光远,宁夏卫人,自幼能骑,虽姓马却并不是回回,但也精通回语和蒙语,原本是宁夏商人世家,见识广博,后来随家族至京,不幸生意做倒了,其父贫病而亡,族人卷了所剩不多的钱财跑回宁夏,马光远当时十四岁,若不是遇到惟功,他此时是何模样,很难想象。
现在近三年时光过来,当年的少年已经身量长大,接近十八岁的年纪,此时策马来回,带着麾下一个旗的弟兄,将长长的车队护卫的十分森严周密。
虽然在腹里地方,但顺字行不可避免会送粮到边境靠近长城防线的地方,越早在这等事上用心,记录下起行前后的种种经验,对将来的事情,都会有极大的帮助。
“光远,粮食出手后,便可拿银子到口外去买马,不必随车队折返,由口外门店的人,协助你将马群带回即可。”
“是,属下知道了。”
马光远天生豁达乐观的性子,虽然身负重任,也并不紧张。此次运粮,预计每石利在五钱,加上购买的往返的方物土货,利还在去时三倍,还有可换取的盐引也可获利,一次来回,利在两万以上,这笔银子,可以中等战马四百匹左右,以马光远刚会走路就上马背,刚会说话就已经在家族带领下和北虏和回子们买马买土物,讨价还价的全套本事,还真的是不怎么把这件事看的有多难。
“大人放心吧,吾等走了,请多保重!”
张用诚是知道京城风波恶的,其实这一次马买送粮的事,朝野中知道的人不少,他很是劝了惟功一番,既然现在营中训练正常,马匹到来之前训练大纲照例进行便可,而惟功可以拿这件事当借口,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远离漩涡,这样可以最大程度的趋利避害。
但惟功谢绝了这个头号心腹的劝说,执意留在了京师。
他现在并没有真正的见解和看法,但他明白,这样的大风潮里留在京城,增长见闻,见各方势力出手,那是何等难得的机会,自己这一生,怕也遇不到第二回了,这样好的学习机会不看不学,远远避开,这太浪费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