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心术
推荐阅读:夜的命名术、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盛唐风华、逆鳞、银狐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张先生这是要吾拿这个东西,堵太后的嘴啊。
乾清宫中,东暖阁内,万历坐在椅案之后,愁眉苦脸的看着惟功呈上来的东西。这几天,因为老成国公之死,清丈之事已经成为最近的焦点。
武清伯李伟连勋臣都不算,只是亲臣,这些年好不容易攒了上千顷的地,多半还都是在怀柔昌平遵化等较远地方,心里已经够委屈了,这几天正在太后那里闹腾,请求将优免减税的田亩数字从一百顷扩大一些,太后的意思已经松动了,和万历已经商量过几次,现在张居正以奇致胜,一份勋臣私下不满,计较商量的密揭呈上来,显示出自己对此事的态度,皇帝就算有为外公家求情的打算,此时也只能放弃了。
“吾还要去见太后……”万历十分头疼,却也只能咬牙道:“张先生一心为国操劳,吾也不能拖他的后腿,太后也是一直支持张先生,只是要头疼对武清伯解释了。”
“叫人赐张先生银五十两,他不计毁誉,不置田产,自己不享乐,不喜美色醇酒,但吾这个当皇帝的,不能无动于衷啊……张先生得罪的人太多了,吾要用赐金之事,告诉大家,张先生是为了国家好,吾是支持他的。”
惟功一时无语,看来万历是把张居正当成道德上的完人,皇帝这样信任大臣固然是好事,不过这种信任也实在是一厢情愿了些。
当然张居正等儒臣自己也是有责任,经筳和日讲都是讲那些大道理,存天理灭人欲,拿这一套来教育皇帝,宫中用度稍微出格,张居正和那些科道官就群起而攻之,小皇帝因为这种事几次闹的灰头土脸了。
这么一来,张居正在套住皇帝的同时,也是将自己套了进去了。
“吾去见太后了。”
万历起身,张惟功也是告辞出宫,在他转身出去的同时,万历突然对他道:“你家的惟贤,到底年长一些,成熟稳重,意态闲雅,吾虽然拿捏他,他丝毫不怨,今日来对吾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嘿嘿,吾听了感觉十分满意。惟功,以后你们兄弟要好好相处,不要再争斗下去了。”
惟功心中一沉,知道必定是张惟贤这几天在皇帝面前给自己下了眼药,这种事,越辩越糟,当下便是道:“臣是山野鄙夫,言语无行,可能无意就会得罪人,但请皇上放心,臣本心是与人为善,绝不会故意与人争斗的。”
“是的,吾亦是这般说法!”万历极欣慰地道:“你性子淳朴敦厚,忠诚耿直,吾不会看错人的。”
“对了,这是朕的手诏,你出去的时候,顺道拿给内阁。”
万历说罢,在惟功肩膀上轻轻拍了两下,接着便是往慈圣宫方向去了。
等大票的太监簇拥着皇帝离开之后,惟功才慢慢步出乾清宫,站在平台之上,俯瞰着天街上来来往往的那些穿着嫩草颜色官服,或是吏服的人群。
这些人,在他眼中如蝼蚁一样,很多人从出生就定下来一生的功业了,吏员之子仍然是吏员,终生不得寸进,官员们的儿子则很大可能仍然能为官,在举业上会得到更好的照顾,可以荫官,入国子监学习,但这样的阶层在惟功这种顶级的勋戚家族眼中,也确实是和蝼蚁没有区别。
但惟功这样的地位,在皇帝眼中又算什么呢?
仍然是蝼蚁啊……
刚刚皇帝的言行,看似在为惟功兄弟排解,其实有两种用意,一种是警告惟功,不能对张惟贤赶尽杀绝了,皇帝已经关注了张惟贤,没有重大过错,皇帝会保他。二来,便是给他们兄弟搭须子,挑动他们继续斗下去,而皇帝可以任仲裁者,法官,他偏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占据主动,谁要被打跨了,皇帝就又倾斜回来。
惟功冷笑一声……皇帝虽小,毕竟也是皇帝,这就是帝王心术!
妄想和皇帝当真正的朋友,那真是自寻死路……
他自己回想一下,武清伯之事,还是太显形迹了,自己是有点得意忘形,最要紧的,还是潜意识里没有太提防小皇帝。
现在看来,自己太愚蠢了。
不过,也不妨事,他有信心,最后的胜利者,必然还是自己!
他皱眉看向手诏,却是万历向内阁索要十万两白银,用来购买金珠,另外还要南京和苏州等地贡上大批的云锦、丝绸等贵重物品,同时,叫浙江和南直隶一带,贡上‘无碍官银’数字也在十万以上……皇帝坦言,内廷用度不足,而他在两三年后就要大婚,大婚用度更多,所以要提前数年预备。
“总是报怨用度不足,这似乎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要钱了……”
看着手中的手诏,惟功轻轻摇头,皇帝对钱财的贪婪,似乎是一种天性,他的手诏,一多半是天性的复活,一小半才是实际需要吧。
当然,也不排除万历反将一军,张居正刚刚驳了太后和皇帝的面子,总不能再次驳回?小皇帝要钱的时机,把握的也是真好呢……
……
一晃功夫,便是整整两年的功夫过去了。
两年之间,朝局仍然是张居正一家独大,只是内阁又补进了张四维这个山西晋党的首领人物进来,内阁大学士终于由两人变成三人,比起嘉靖和隆庆年间内阁五六人的景况,仍然大有不同。
没有掣肘,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就顺利进行下到,到万历五年秋之际,清丈之事已经在十几个省进行,有几个省已经初步完成,清丈完成之后,给朝廷纳税的田亩数字已经增加不少,而张居正主持的减免优免之事,也是顺利进行,其中有几个侯伯被严斥,还有宗室的镇国将军和奉国中尉被免除爵位,废为庶民,如此严厉的措施之下,减优免之事也顺利进行,仍然按洪武年间的旧例,一品朝官只免三十石粮不纳税,可以荫庇三十丁不纳力役,这种程度的优免,才是国家能承受的,否则按万历三年以前的情形,一个秀才生员都能荫庇数百亩田,一个举人可以荫庇数百家的力役,几万亩的上田不纳税,从秀才举人到朝官,加上勋亲武臣和太监,这十几万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他们名下的土地和人丁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这么多人不纳粮,不承担力役,明朝中后期,明明人丁比国初多出几十倍,田亩比国初多出几百万顷,而收上来的税粮反而大幅度的减少,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公爵之家,免税不过两百顷,亲臣,一百顷,一品文武不过三十石,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上的理想状态,但到了万历五年,毫无疑问,国家的税赋已经大幅度增加,户部存银,已经超过百万两,存粮,始终维持在一千五百万石到两千万石之间!
这在嘉靖年间发不出文武大臣工资的年头,是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清丈田,免优免,接下来张居正又清理刑狱,两年功夫,忙忙碌碌,国家的情形在大幅度的好转,边关上则是有戚继光和李成梁两个大将镇边,大同总兵马芳也是一个很得力的猛将,虽然老迈,却仍然能镇守大同一带数百里地方平安无事,九边最重要的几个军镇,无非就是蓟镇宣府和大同、辽镇,这几个军镇有这么得力的将领镇守,整个北方防线,固如泰山。
南方,几十年前的倭寇之患基本上已经解决,只有小规模的倭寇偶有侵拢,此时的倭寇中汉人已经大为减少,不复当年王直在时的盛况,而以真倭为主了。幸而广东总兵官陈磷十分得力,闽海一带,有俞大猷坐镇,说起来,也是风平浪静。
这样的情形,纵使是张居正的政敌,亦是不得不赞一声政通人和,财阜物康,大明已经是有十足的中兴气象了!
……
崇文门一带的气象,更比几年前要兴旺的多!
此处是天下第一税关,官店多,收税的税吏多,当然绝不是后人在影视剧里拍的那傻鸟模样,几个兵丁站在门前,税吏挨个抽税,以崇文门每日涌入的人流之多,客商之多,货物之多,真的这样收税,队伍准能排到通县去。
事实上就是在客店和塌铺之中,有大量的税官和税吏,查看商人帐目,检视货物数量,然后按规矩抽分收税,至于是按完全的规矩,还是适当的少收一些,不仅要看税官的心情,还得看商人是否识作,又或者有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背景当靠山了。
除了朝廷的征税大吏和税吏之外,这里也有绵延数里的官店和塌房,都是贵人所开,不是公侯之家和有权的太监,没有人能在这里虎口夺食。
这些官店,有提供酒食和住宿的功能,也可以存货,更可以代朝廷收税,一个大的官店,在崇文门这样的地方,每年可以收入千两以上。
后世的人可能不理解千两以上是什么概念,但当时的物价,三两到五两银子一头牛,六两到十两能买到马,上等战马不过几十两银子,一个临街单进的小院,买下来不过五六十两到一百两。
一年两千两左右的收入,代表可以在京郊城外买三百亩地左右的半个村庄!
“张先生这是要吾拿这个东西,堵太后的嘴啊。
乾清宫中,东暖阁内,万历坐在椅案之后,愁眉苦脸的看着惟功呈上来的东西。这几天,因为老成国公之死,清丈之事已经成为最近的焦点。
武清伯李伟连勋臣都不算,只是亲臣,这些年好不容易攒了上千顷的地,多半还都是在怀柔昌平遵化等较远地方,心里已经够委屈了,这几天正在太后那里闹腾,请求将优免减税的田亩数字从一百顷扩大一些,太后的意思已经松动了,和万历已经商量过几次,现在张居正以奇致胜,一份勋臣私下不满,计较商量的密揭呈上来,显示出自己对此事的态度,皇帝就算有为外公家求情的打算,此时也只能放弃了。
“吾还要去见太后……”万历十分头疼,却也只能咬牙道:“张先生一心为国操劳,吾也不能拖他的后腿,太后也是一直支持张先生,只是要头疼对武清伯解释了。”
“叫人赐张先生银五十两,他不计毁誉,不置田产,自己不享乐,不喜美色醇酒,但吾这个当皇帝的,不能无动于衷啊……张先生得罪的人太多了,吾要用赐金之事,告诉大家,张先生是为了国家好,吾是支持他的。”
惟功一时无语,看来万历是把张居正当成道德上的完人,皇帝这样信任大臣固然是好事,不过这种信任也实在是一厢情愿了些。
当然张居正等儒臣自己也是有责任,经筳和日讲都是讲那些大道理,存天理灭人欲,拿这一套来教育皇帝,宫中用度稍微出格,张居正和那些科道官就群起而攻之,小皇帝因为这种事几次闹的灰头土脸了。
这么一来,张居正在套住皇帝的同时,也是将自己套了进去了。
“吾去见太后了。”
万历起身,张惟功也是告辞出宫,在他转身出去的同时,万历突然对他道:“你家的惟贤,到底年长一些,成熟稳重,意态闲雅,吾虽然拿捏他,他丝毫不怨,今日来对吾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嘿嘿,吾听了感觉十分满意。惟功,以后你们兄弟要好好相处,不要再争斗下去了。”
惟功心中一沉,知道必定是张惟贤这几天在皇帝面前给自己下了眼药,这种事,越辩越糟,当下便是道:“臣是山野鄙夫,言语无行,可能无意就会得罪人,但请皇上放心,臣本心是与人为善,绝不会故意与人争斗的。”
“是的,吾亦是这般说法!”万历极欣慰地道:“你性子淳朴敦厚,忠诚耿直,吾不会看错人的。”
“对了,这是朕的手诏,你出去的时候,顺道拿给内阁。”
万历说罢,在惟功肩膀上轻轻拍了两下,接着便是往慈圣宫方向去了。
等大票的太监簇拥着皇帝离开之后,惟功才慢慢步出乾清宫,站在平台之上,俯瞰着天街上来来往往的那些穿着嫩草颜色官服,或是吏服的人群。
这些人,在他眼中如蝼蚁一样,很多人从出生就定下来一生的功业了,吏员之子仍然是吏员,终生不得寸进,官员们的儿子则很大可能仍然能为官,在举业上会得到更好的照顾,可以荫官,入国子监学习,但这样的阶层在惟功这种顶级的勋戚家族眼中,也确实是和蝼蚁没有区别。
但惟功这样的地位,在皇帝眼中又算什么呢?
仍然是蝼蚁啊……
刚刚皇帝的言行,看似在为惟功兄弟排解,其实有两种用意,一种是警告惟功,不能对张惟贤赶尽杀绝了,皇帝已经关注了张惟贤,没有重大过错,皇帝会保他。二来,便是给他们兄弟搭须子,挑动他们继续斗下去,而皇帝可以任仲裁者,法官,他偏向哪一方,哪一方就占据主动,谁要被打跨了,皇帝就又倾斜回来。
惟功冷笑一声……皇帝虽小,毕竟也是皇帝,这就是帝王心术!
妄想和皇帝当真正的朋友,那真是自寻死路……
他自己回想一下,武清伯之事,还是太显形迹了,自己是有点得意忘形,最要紧的,还是潜意识里没有太提防小皇帝。
现在看来,自己太愚蠢了。
不过,也不妨事,他有信心,最后的胜利者,必然还是自己!
他皱眉看向手诏,却是万历向内阁索要十万两白银,用来购买金珠,另外还要南京和苏州等地贡上大批的云锦、丝绸等贵重物品,同时,叫浙江和南直隶一带,贡上‘无碍官银’数字也在十万以上……皇帝坦言,内廷用度不足,而他在两三年后就要大婚,大婚用度更多,所以要提前数年预备。
“总是报怨用度不足,这似乎已经是这个月第三次要钱了……”
看着手中的手诏,惟功轻轻摇头,皇帝对钱财的贪婪,似乎是一种天性,他的手诏,一多半是天性的复活,一小半才是实际需要吧。
当然,也不排除万历反将一军,张居正刚刚驳了太后和皇帝的面子,总不能再次驳回?小皇帝要钱的时机,把握的也是真好呢……
……
一晃功夫,便是整整两年的功夫过去了。
两年之间,朝局仍然是张居正一家独大,只是内阁又补进了张四维这个山西晋党的首领人物进来,内阁大学士终于由两人变成三人,比起嘉靖和隆庆年间内阁五六人的景况,仍然大有不同。
没有掣肘,张居正的很多改革措施就顺利进行下到,到万历五年秋之际,清丈之事已经在十几个省进行,有几个省已经初步完成,清丈完成之后,给朝廷纳税的田亩数字已经增加不少,而张居正主持的减免优免之事,也是顺利进行,其中有几个侯伯被严斥,还有宗室的镇国将军和奉国中尉被免除爵位,废为庶民,如此严厉的措施之下,减优免之事也顺利进行,仍然按洪武年间的旧例,一品朝官只免三十石粮不纳税,可以荫庇三十丁不纳力役,这种程度的优免,才是国家能承受的,否则按万历三年以前的情形,一个秀才生员都能荫庇数百亩田,一个举人可以荫庇数百家的力役,几万亩的上田不纳税,从秀才举人到朝官,加上勋亲武臣和太监,这十几万户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在他们名下的土地和人丁是一个难以想象的数字,这么多人不纳粮,不承担力役,明朝中后期,明明人丁比国初多出几十倍,田亩比国初多出几百万顷,而收上来的税粮反而大幅度的减少,其原因就在于此!
在张居正的主持之下,公爵之家,免税不过两百顷,亲臣,一百顷,一品文武不过三十石,虽然不能做到完全上的理想状态,但到了万历五年,毫无疑问,国家的税赋已经大幅度增加,户部存银,已经超过百万两,存粮,始终维持在一千五百万石到两千万石之间!
这在嘉靖年间发不出文武大臣工资的年头,是根本想象不到的事情!
清丈田,免优免,接下来张居正又清理刑狱,两年功夫,忙忙碌碌,国家的情形在大幅度的好转,边关上则是有戚继光和李成梁两个大将镇边,大同总兵马芳也是一个很得力的猛将,虽然老迈,却仍然能镇守大同一带数百里地方平安无事,九边最重要的几个军镇,无非就是蓟镇宣府和大同、辽镇,这几个军镇有这么得力的将领镇守,整个北方防线,固如泰山。
南方,几十年前的倭寇之患基本上已经解决,只有小规模的倭寇偶有侵拢,此时的倭寇中汉人已经大为减少,不复当年王直在时的盛况,而以真倭为主了。幸而广东总兵官陈磷十分得力,闽海一带,有俞大猷坐镇,说起来,也是风平浪静。
这样的情形,纵使是张居正的政敌,亦是不得不赞一声政通人和,财阜物康,大明已经是有十足的中兴气象了!
……
崇文门一带的气象,更比几年前要兴旺的多!
此处是天下第一税关,官店多,收税的税吏多,当然绝不是后人在影视剧里拍的那傻鸟模样,几个兵丁站在门前,税吏挨个抽税,以崇文门每日涌入的人流之多,客商之多,货物之多,真的这样收税,队伍准能排到通县去。
事实上就是在客店和塌铺之中,有大量的税官和税吏,查看商人帐目,检视货物数量,然后按规矩抽分收税,至于是按完全的规矩,还是适当的少收一些,不仅要看税官的心情,还得看商人是否识作,又或者有没有什么拿的出手的背景当靠山了。
除了朝廷的征税大吏和税吏之外,这里也有绵延数里的官店和塌房,都是贵人所开,不是公侯之家和有权的太监,没有人能在这里虎口夺食。
这些官店,有提供酒食和住宿的功能,也可以存货,更可以代朝廷收税,一个大的官店,在崇文门这样的地方,每年可以收入千两以上。
后世的人可能不理解千两以上是什么概念,但当时的物价,三两到五两银子一头牛,六两到十两能买到马,上等战马不过几十两银子,一个临街单进的小院,买下来不过五六十两到一百两。
一年两千两左右的收入,代表可以在京郊城外买三百亩地左右的半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