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九十一章 鹿死谁手,犹未可知!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华银财团的年会通常除了需要集体决策的商业议题,还有一部分基础性的经济议题研讨和讲座,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由马光源教授带领的亚太经济研究院负责。
2006年二次年会的第二日议程,原本是要讨论芯片、面板、存储三大IT基础科技产业的转移问题,徐总和徐腾父子商谈了一夜后,决定将这个议程置后,后面两天的经济议题提前。
这一次的经济议题是《全球和中国制造业成本综合比较及预测》。
工业生产根据生产方式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流程工业,另一种是离散工业。
流程工业是指原料和产品连续供给产出,即生产机械一经开启就连续运转,不能随便停机,需要的人工步骤很少,比如,发电厂、化肥厂、化纤厂、炼油厂等等。
流程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决定成本的关键是原料、能源价格,生活过程的效率、良品率会有差别,但对成本的影响极小。
离散工业是指原料和产品可以分割形式独立生产,生活过程可中断,比如,汽车、家电、玩具、手机。
所谓中国制造,绝大多数都是离散工业产品,但在这些产品的背后则是流程工业,或者说是重化工业、原料工业。
事实上在90年代后期,全球范围内既有完整的流程工业,也有完整的离散工业国家,实际上仅剩下中国——这就要拜全球自由贸易和分工理论所赐。
离散工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决定成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本,从9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着IT产业的进步,全球离散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正是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力——全球离散工业的平均成本比较,正在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低端劳动力成本,通过自动化设备的价格转化为高端劳动力成本,即设计制造高端自动化设备所需的研发人员的劳动力成本。
简单点说,全球制造业成本的比较优势中,流程工业取决于原料、能源价格,这一点并未变化,而离散工业的成本正在逐渐取决于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成本。
说的更简单一点,中国很可能是现代工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开始,传统的全球自由贸易和国际产业分工理论迎来了一次崩解更新。
从21世纪开始,哪个国家的研发成本低,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就低,哪个国家就能创造更多的工业产值。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革。
亚太经济研究院统计了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机器人比例,每万名产业工人中,韩国的比例是272台,日本是210台,德国是193台,美国是75台,而中国的数字是8台。
这就是韩国工业在未来十年,以及二十年的主要经济增长空间,利用工业机械人降低离散工业的劳动力成本。
全球工业机械人产业的四巨头格局,目前已经成型,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瑞典的ABB,华腾智能机械技术公司在过去三年间异军突起,而华银财团通过英国凤凰资本集团并购库卡的谈判也已进入尾声。
从科研投入比例来看,华腾智机公司在过去两年的科研投入规模,以及专利数量,正在快速超越其他公司,逼近四巨头,但从销量上判断,预计在2010年以前都很难超过四巨头。
韩国工业现阶段的问题就在于,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工业机械人市场基本被日本发那科垄断,而日本的本土市场则是发那科、安川电机平分。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目前仍然是很低的,华东六省,江淮省的每小时平均薪酬是1.37美元,赣省是1.43美元,沪州是2.7美元,浙省是1.8美元,江南省是2.1美元。
全球主要工业大国中,德国的每小时平均薪酬最高,达到48.1美元,美国是37.2美元,日本是27美元,韩国是15.5美元。
从劳动力总量来说,德国劳动力总数是4400万,韩国劳动力数量则仅有2640万,中国嘛,仅是江淮省就有4200万,鲁豫粤三省的劳动力数量则都超过6500万。
综合评断,在鲁省进行产业投资,相对效费比最高,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交通运输,基础成本都和粤省相当,劳动力成本则要低一半,劳动力供应数量也较为充裕。
马光源教授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讲解亚太经济研究院在2006年做的这个课题,完整的分析报告厚达一百多页,涉及四十多个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分析,仅供华银财团的各位联席合伙人学习参考。
“我们经济研究院花了半年时间做这个课题,得出的结论还是很简单的,在未来十五年内,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全产业链的优势上还是很明显。十五年后,只要我们的工业机械人产业优势逐步崛起,达到日韩平均水准,加上我们的体量,基本上,已经断绝了其他国家工业化,或者是再工业化的道路。”马光源教授讲了三个小时,口干舌燥,喝了整整一瓶矿泉水,最后给出这个结论时,还是比较霸气的。
“我们这个报告呢,上个月,刚由蒋院长送到中央,在经济产业改革小组内部做了一个演讲,有领导问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中印经济比较。我们蒋院长的答案还是很明确的,除非我们自己去产能,去工业化,除非印度退出世贸组织,否则在三十年内,印度没有工业化的可能性,因为全球市场就这么大,随着智能机械人的普及,单个高素质劳动力的工业产值会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所需要的产业工人总数,到2015年,可能不超过2亿,这2亿工人生产的商品,基本就够全球消费。”
“我们谈完印度,再谈东盟和拉美,其实也没有工业化的空间,我们说的工业化,不是说一个工厂,两个工厂,而是一个国家拥有相对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达到国家经济1/3以上的规模。”
“所以,大家如果对我们研究院有信心的话,那就要尽量避免在海外投资制造业,因为没有多少前途可言。我们举一个例子,越南的劳动力人口很多,超过5000万,总体素质也是不错的,但这个国家想在我们后面实现工业化,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协定签署之后,这个可能性就更低了。”
“即使不谈劳动力的问题,谈历史,中国的工业化努力,实际上从上世纪初期就在努力,上世纪30年代有过一个短暂的发展期,到日本殖民东北,再到建国后的苏联援助和90年代的全面改革开放,历经70年奋斗才实现了目前这个水平的工业化。即便如此,想要在平均水准上超越日韩,可能还需要三十年。印度、东盟这些国家地区,想要工业化,从目前开始计算,哪怕是非常顺利,恐怕也不止五十年才能成功吧?何况有中国挡在前面,它们的工业化进程怎么可能会顺利?”
马教授喝了一口热茶,坐姿不是很优雅,挺随意,毕竟在座的各位大佬都是华银财团的联席合伙人,不是领导。
这是华银财团的一个特殊优势,首都各行政部门能看到的产业研究和经济报告,华银财团也能拿到,看到,基本上是同一批产业经济学的专家学者。
即便某位专家学者和华银财团没有直接来往,通过亚太经济研究院、老蒋、马教授和对方的内部交流,也能将对方的论文、观点拿过来,供财团内部参考。
蒋宁远整个上午都在听报告,虽然这个报告,他早已研究过很多遍,这会儿终于开口,替马光源做一个总结,“研究院的这个报告,基本是三个结论,第一,在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是全球范围内科研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二,在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是工业机械人市场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三,如果我们的预测没有错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堵死了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还在不断瓦解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许是十年内,也许是十年后,全球经济会迎来一个动荡和停滞的困难阶段。原因很简单,我们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饭碗都抢了,印度东盟又抢不到我们的工业饭碗。这就意味着欧美发达国家,在很长时间里会迎来一个停滞期,除了中国,其他新兴国家又发展不起来,所以,全球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内都不容乐观。”
徐腾整个上午也都一直沉默无声,就是听着两位教授谈论经济议题,也不知道老蒋、马光源的这些学术观点是否受到过徐总一些“想法”的启发。
不管怎么说,徐腾还是挺佩服老蒋的,这基本就算是预测了全球经济在未来二十年的格局。
“离午餐时间还有半个小时!”老蒋看一下手表,做一个提议,“大家自由讨论一下吧。”
“我提一个问题,蒋院长、马教授刚才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东盟的经济比较,能不能再谈一谈中韩经济的比较?”陈大桥是做影视传媒产业的,和工业化的报告没有多少关系,这位大佬现在比较担心的是韩国电影和娱乐产业,对神州传媒集团的威胁。
“韩国经济呢,大家也不用太在意吧,它的总人口数量,包括它的资源和资本水平,决定了很多东西,目前已经是韩国经济的上限,我们只要有两三个省达到韩国的经济水平,它基本就没什么饭吃。”
老蒋这个话说的还是很有信心的,“公开层面,咱们不能说的太难听,关起门,咱们有话直说,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韩国的工业是要遭受灭顶之灾的。特别是我们华银财团的存在,理论上会加速这个进程。这不是说韩国会变成穷国,而是韩国不得不去工业化,走向服务业和金融业。韩国去工业化的进程,可能顺利,也可能不顺利,这就要看我们华银财团能否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内击溃三星和现代,假设因为华银财团的快速崛起,三星、现代破产了,那韩国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注定会经历很惨烈的一个动荡期。因为韩国这些工业化的财团就是韩国经济转型的降落伞,提前破产,那就意味着我们剪掉了人家的降落伞。”
“大桥肯定是希望咱们快点动手剪掉别人的降落伞,韩国娱乐产业这几年是真的很强势,对神州传媒的市场冲击很厉害。”梁纬艮对陈大桥的心情还是很了解的,一语中的。
“韩国的电影产业不可怕,一年就那么几部精品能引入国内,票房也很差,关键是它的电视剧,对国内电视剧产业的冲击不小,包括整个韩流在化妆品、服装、文化上的提升作用,也是很厉害的。”陈大桥去年曾经和徐腾商量过,想吸收韩国电视剧产业的一些优点,推动神州传媒贴近韩流模式,结果被徐腾否决了。
这会儿,陈大桥算是老调重弹。
“这是暂时性的,学韩流也是没有用的,因为韩流的主要优势是建立在韩国经济的领先上,经济优势被剪掉了,国内年轻人崇拜韩流的趋势自然就会遏制。”徐腾立即反驳,还是不准神州传媒模仿韩国模式,继续坚持国产电视剧自己的风格线路。
客观来说,因为神州传媒集团的存在,国内的精品电影电视剧的数量相比过去,还是要略多一些。
神州传媒集团每年会推出五部大制作的电影,十部精品电视剧,基本是雄霸国内市场,这里面最多只有一部电视剧是走韩流模式的偶像剧风格,大部分还是国产电视剧的典型风格,乡村剧、都市生活剧、战争剧、历史剧、刑侦剧、间谍剧、武侠剧、奇幻剧多元化发展。
陈大桥的意思是想将偶像剧增加到每年三部左右。
徐腾一直不同意,最多就是一部。
这是华银财团的年会。
陈大桥即便心里一直有些反对意见,借着年会的契机表达一下,但也不会过度强调分歧,不会公开违背徐腾,事实上,他只是觉得徐腾对韩国流行文化过于漠视,担心徐腾的决策会导致神州传媒集团逐渐失去市场统治地位。
这是华腾系内部的争论,在座的财团联席合伙人,除了陈大桥和徐腾,其他人都不是很熟悉文化娱乐产业。
“我倒觉得韩剧不错,可以学习。”张丽英开口了,却是看着徐妈说的,显然是在按照徐妈的吩咐发言,“神州传媒集团的电视剧投资,每年十部精品剧的基础上,稍微再扩大两部,每年十二部,中间有三部,或者四部是模仿日韩偶像剧结构,增强在年轻市场的主导权和占有率,这应该是可行的吧?”
“Really?”徐腾完全不能接受,“你们要在年会上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在座的联席合伙人,有谁每年能有时间看完两部电视剧?”
“这个议题,你们华腾系内部讨论即可。”徐总知道徐妈、张丽英的想法,徐妈这几年基本是半退休状态,倒是经常有时间看电视剧,而且基本只看韩剧。
《蓝色生死恋》、《情定大饭店》、《大长今》……韩剧这两年确实有几部很不错的代表作。
徐腾很生气,他怀疑陈大桥私下和徐妈谈论过这件事,希望徐妈替神州传媒集团说几句话。
在场无人敢再讨论,徐妈也不说话,华银财团的影视传媒产业一度是由徐妈掌控的,但这几年,完全是徐腾和陈大桥主导,大方针和经营原则基本是徐腾决策。
事实上,徐腾和陈大桥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抵御韩流在国内影视剧市场的侵蚀,除了上游说广电收缩海外剧的播放政策,直接从政策上遏制韩流外,也在影视产品的布局上,进行有效的竞争。
徐腾的思路是继续发扬自身的优势和风格,陈大桥这两年一直在实施徐腾的策略,效果似乎不是很好,每次和徐腾重新讨论这件事时,都没有得到徐腾的重视,只好借年会的契机扩大讨论范围。
不管怎么说,陈大桥好歹也是神州传媒集团的董事长,国内最强势的传媒大鳄,不是徐腾的跟屁虫。
只是在这一刻,陈大桥又选择不吭声,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
“这件事,你们华腾系内部再慢慢商议,还有十分钟就是午宴时间,我们还是讨论中韩工业竞争的问题。”老蒋也不满意陈大桥和张丽英将议题牵引到歧路上,看了一下腕表,给马光源一个眼神,示意马教授继续讲几句,岔开这件事。
“关于中韩工业竞争和比较优势的问题,那我就再说几句,从中央层面的大政策方针来说,我个人认为……或者说,我们研究院这边有足够多的政策消息,能够确认,未来十年,中央经济层面的一个主要工作方向是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我个人预计,2010年至2015年之间,大致能够达成自贸区协议。短期而言,对中日韩经济都有好处,能够在经济上实现高中低档工业的互补,长期而言,肯定是有利于日韩平稳的去工业化,有利于我们平稳的实现产业升级,逐步将日韩的工业优势企业吸引到国内投资,逐步将日韩工业优势纳入整个中国产业圈范围,从经济层面对日韩经济体实现反控制。”
“单纯从大局来说,这个方向对中国经济是有利的,但对华银财团来说,这可能就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二十年左右逐步瓦解日韩的工业优势。”马教授翻开自己的PBOOK平板电脑,调取出相关的资料报告,显示在投影仪上。
“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需要在今天讨论的重要议题,比刚才那个韩流的议题重要很多,中日韩自贸区的问题,我们华银财团是要积极配合、推进,还是想办法劝阻?”老蒋取下老花镜,用柔软的镜布擦拭着,看了看所有人,希望大家别再岔开议题,一起讨论这个更重要的议题。
华银财团从2001年就已经确定同日韩工业全面竞争的决策,迄今为此投入资金超过千亿,2001年投资京东方、中芯国际、朗科存储,2002年启动横琴工业园,2003年启动工业3.0战略和永泰化工集团,2004年启动华腾汽车和中腾汽配,重组神州电器集团和华腾重工集团。
2005年,在面板、芯片、存储三大产业的新增投资达到400亿,面板产业占了1/2。
如果将徐腾在华腾系的新能源、智能机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的投资核算进来,整个华银财团在工业3.0的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
这么大的投资,一旦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对华银财团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能劝阻吗?”梁纬艮有点担心,他负责的华腾重工集团,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恰恰就是日本工程机械产业的三巨头,以及新兴的韩国斗山重工。
这段时间,为了扩大华腾重工集团的营业额,他也在和徐腾商量通过并购国企,快速介入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产业,这个产业领域,主要的竞争者除了德国机床巨头们,剩下的都是日韩。
特别是韩国机床巨头的斗山重工、维亚集团,基本和中国机床产业差不多,都以价格优势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
韩国被国内视作高科技国家,这绝对是国内媒体崇洋媚外导致的局面,无缘无故拔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实际上,中韩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水平上,韩国在部分产业稍微领先。
通俗点说,中韩工业的核心都是日德部件,最有技术性的产品配件都来自日本、德国。
韩国造船业的主要设备,不是德国的,就是日本的,自产的造船设备并不多,还不如中国呢,韩国汽车工业、电子产业的设备供应商,也普遍来自于德国、荷兰、日本。
“肯定是能劝阻的,不是我们一家想要劝阻,中央层面的几位领导,对华银财团这些年启动的中国工业3.0计划,还是很关注的,赞赏的,愿意给我们多一点时间。”老蒋最近一直在首都参加中央层面的经济会议,对相关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
今年的二次年会之所以要在9月份召开,就是因为老蒋这一周有时间,9月中旬又要回首都开会,预计要忙到11月份。
“换句话说,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工作,中央是一定会推进,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争取时间,争取相关产业的保护期。”徐腾当然知道,最终只有中韩自贸区协议谈成了,而且时间是很晚的,如果还是到十年后达成协议,那对华银财团的影响微乎其微。
除非韩国方面感到紧迫,特别是三星、现代这些财团研判彼此技术差距缩小速度加快,加快逼迫韩国政府积极达成协议。
如果三星要求政府加快达成协议,相应的,华银财团肯定也要请求中央延缓达成协议。
时间很重要。
华银财团投入这么多钱,至少还需要十年的发展周期和保护政策,这里面包括退税、包括科研经费补贴、关税等等问题,如果三星集团在国内拿到了准国民企业的待遇,大幅增加在华投资,这对华银财团的影响是很恶劣的。
“要想办法劝阻,力度要慎重,不能耍无赖,自己也要努力!”徐总神情严肃,说了一句很高端的话,“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如果中日韩自贸区协议,最终有利于日韩企业在中国扩大投资,有利于日韩的去工业化,那肯定要支持,我们自己努力嘛,没什么好怕的,请进来,近距离博弈,谁生谁死,取决于我们自身。”
哎呦?
徐腾忍不住看了看徐总,感觉又要刮目相看了,徐总真是越来越高端啊!
当然,他知道,徐总肯定也知道,中日自贸区是没谱的事,中韩自贸区怎么也得十年后才能达成,具体的条款协议博弈还没有开启。
只要这一波的A股战略完成,华银财团获利颇丰,中韩自贸区即便达成,对华银财团来说也没什么可怕的,反倒是三星集团危在旦夕。
敌可来,我可去。
韩国市场也未必就是韩国本土品牌的自留地,一旦三星、现代被华银财团打垮,那韩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可就得加速加快了。
什么叫自贸区,不就是一边互相合作,一边互相伤害嘛。
双方的优势产业竞争磨合,磨合到最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未完待续。)
华银财团的年会通常除了需要集体决策的商业议题,还有一部分基础性的经济议题研讨和讲座,这部分的工作主要是由马光源教授带领的亚太经济研究院负责。
2006年二次年会的第二日议程,原本是要讨论芯片、面板、存储三大IT基础科技产业的转移问题,徐总和徐腾父子商谈了一夜后,决定将这个议程置后,后面两天的经济议题提前。
这一次的经济议题是《全球和中国制造业成本综合比较及预测》。
工业生产根据生产方式的差异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种是流程工业,另一种是离散工业。
流程工业是指原料和产品连续供给产出,即生产机械一经开启就连续运转,不能随便停机,需要的人工步骤很少,比如,发电厂、化肥厂、化纤厂、炼油厂等等。
流程工业是典型的资本密集型产业,决定成本的关键是原料、能源价格,生活过程的效率、良品率会有差别,但对成本的影响极小。
离散工业是指原料和产品可以分割形式独立生产,生活过程可中断,比如,汽车、家电、玩具、手机。
所谓中国制造,绝大多数都是离散工业产品,但在这些产品的背后则是流程工业,或者说是重化工业、原料工业。
事实上在90年代后期,全球范围内既有完整的流程工业,也有完整的离散工业国家,实际上仅剩下中国——这就要拜全球自由贸易和分工理论所赐。
离散工业属于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决定成本的关键是劳动力成本,从90年代末期开始,伴随着IT产业的进步,全球离散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正是用自动化机器取代人力——全球离散工业的平均成本比较,正在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的低端劳动力成本,通过自动化设备的价格转化为高端劳动力成本,即设计制造高端自动化设备所需的研发人员的劳动力成本。
简单点说,全球制造业成本的比较优势中,流程工业取决于原料、能源价格,这一点并未变化,而离散工业的成本正在逐渐取决于自动化设备的研发成本。
说的更简单一点,中国很可能是现代工业发展史上最后一个传统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开始,传统的全球自由贸易和国际产业分工理论迎来了一次崩解更新。
从21世纪开始,哪个国家的研发成本低,哪个国家的劳动力成本就低,哪个国家就能创造更多的工业产值。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变革。
亚太经济研究院统计了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机器人比例,每万名产业工人中,韩国的比例是272台,日本是210台,德国是193台,美国是75台,而中国的数字是8台。
这就是韩国工业在未来十年,以及二十年的主要经济增长空间,利用工业机械人降低离散工业的劳动力成本。
全球工业机械人产业的四巨头格局,目前已经成型,日本的发那科、安川电机,德国的库卡,瑞典的ABB,华腾智能机械技术公司在过去三年间异军突起,而华银财团通过英国凤凰资本集团并购库卡的谈判也已进入尾声。
从科研投入比例来看,华腾智机公司在过去两年的科研投入规模,以及专利数量,正在快速超越其他公司,逼近四巨头,但从销量上判断,预计在2010年以前都很难超过四巨头。
韩国工业现阶段的问题就在于,由于缺乏相关领域的科研投入,工业机械人市场基本被日本发那科垄断,而日本的本土市场则是发那科、安川电机平分。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目前仍然是很低的,华东六省,江淮省的每小时平均薪酬是1.37美元,赣省是1.43美元,沪州是2.7美元,浙省是1.8美元,江南省是2.1美元。
全球主要工业大国中,德国的每小时平均薪酬最高,达到48.1美元,美国是37.2美元,日本是27美元,韩国是15.5美元。
从劳动力总量来说,德国劳动力总数是4400万,韩国劳动力数量则仅有2640万,中国嘛,仅是江淮省就有4200万,鲁豫粤三省的劳动力数量则都超过6500万。
综合评断,在鲁省进行产业投资,相对效费比最高,无论是原材料,还是交通运输,基础成本都和粤省相当,劳动力成本则要低一半,劳动力供应数量也较为充裕。
马光源教授用了一个上午的时间,讲解亚太经济研究院在2006年做的这个课题,完整的分析报告厚达一百多页,涉及四十多个产业的劳动力成本分析,仅供华银财团的各位联席合伙人学习参考。
“我们经济研究院花了半年时间做这个课题,得出的结论还是很简单的,在未来十五年内,中国在劳动力成本和全产业链的优势上还是很明显。十五年后,只要我们的工业机械人产业优势逐步崛起,达到日韩平均水准,加上我们的体量,基本上,已经断绝了其他国家工业化,或者是再工业化的道路。”马光源教授讲了三个小时,口干舌燥,喝了整整一瓶矿泉水,最后给出这个结论时,还是比较霸气的。
“我们这个报告呢,上个月,刚由蒋院长送到中央,在经济产业改革小组内部做了一个演讲,有领导问了一个很直接的问题,就是中印经济比较。我们蒋院长的答案还是很明确的,除非我们自己去产能,去工业化,除非印度退出世贸组织,否则在三十年内,印度没有工业化的可能性,因为全球市场就这么大,随着智能机械人的普及,单个高素质劳动力的工业产值会越来越高,全球范围内所需要的产业工人总数,到2015年,可能不超过2亿,这2亿工人生产的商品,基本就够全球消费。”
“我们谈完印度,再谈东盟和拉美,其实也没有工业化的空间,我们说的工业化,不是说一个工厂,两个工厂,而是一个国家拥有相对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工业产值达到国家经济1/3以上的规模。”
“所以,大家如果对我们研究院有信心的话,那就要尽量避免在海外投资制造业,因为没有多少前途可言。我们举一个例子,越南的劳动力人口很多,超过5000万,总体素质也是不错的,但这个国家想在我们后面实现工业化,可能性微乎其微。特别是在中国和东盟自贸协定签署之后,这个可能性就更低了。”
“即使不谈劳动力的问题,谈历史,中国的工业化努力,实际上从上世纪初期就在努力,上世纪30年代有过一个短暂的发展期,到日本殖民东北,再到建国后的苏联援助和90年代的全面改革开放,历经70年奋斗才实现了目前这个水平的工业化。即便如此,想要在平均水准上超越日韩,可能还需要三十年。印度、东盟这些国家地区,想要工业化,从目前开始计算,哪怕是非常顺利,恐怕也不止五十年才能成功吧?何况有中国挡在前面,它们的工业化进程怎么可能会顺利?”
马教授喝了一口热茶,坐姿不是很优雅,挺随意,毕竟在座的各位大佬都是华银财团的联席合伙人,不是领导。
这是华银财团的一个特殊优势,首都各行政部门能看到的产业研究和经济报告,华银财团也能拿到,看到,基本上是同一批产业经济学的专家学者。
即便某位专家学者和华银财团没有直接来往,通过亚太经济研究院、老蒋、马教授和对方的内部交流,也能将对方的论文、观点拿过来,供财团内部参考。
蒋宁远整个上午都在听报告,虽然这个报告,他早已研究过很多遍,这会儿终于开口,替马光源做一个总结,“研究院的这个报告,基本是三个结论,第一,在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是全球范围内科研劳动力成本最低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二,在未来二十年,中国将是工业机械人市场最大的国家,没有之一;第三,如果我们的预测没有错误,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基本堵死了其他国家工业化的可能性,还在不断瓦解发达国家的产业优势。所以,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许是十年内,也许是十年后,全球经济会迎来一个动荡和停滞的困难阶段。原因很简单,我们将欧美发达国家的工业饭碗都抢了,印度东盟又抢不到我们的工业饭碗。这就意味着欧美发达国家,在很长时间里会迎来一个停滞期,除了中国,其他新兴国家又发展不起来,所以,全球经济在未来十年,甚至是二十年内都不容乐观。”
徐腾整个上午也都一直沉默无声,就是听着两位教授谈论经济议题,也不知道老蒋、马光源的这些学术观点是否受到过徐总一些“想法”的启发。
不管怎么说,徐腾还是挺佩服老蒋的,这基本就算是预测了全球经济在未来二十年的格局。
“离午餐时间还有半个小时!”老蒋看一下手表,做一个提议,“大家自由讨论一下吧。”
“我提一个问题,蒋院长、马教授刚才分析了中国和印度、东盟的经济比较,能不能再谈一谈中韩经济的比较?”陈大桥是做影视传媒产业的,和工业化的报告没有多少关系,这位大佬现在比较担心的是韩国电影和娱乐产业,对神州传媒集团的威胁。
“韩国经济呢,大家也不用太在意吧,它的总人口数量,包括它的资源和资本水平,决定了很多东西,目前已经是韩国经济的上限,我们只要有两三个省达到韩国的经济水平,它基本就没什么饭吃。”
老蒋这个话说的还是很有信心的,“公开层面,咱们不能说的太难听,关起门,咱们有话直说,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时,韩国的工业是要遭受灭顶之灾的。特别是我们华银财团的存在,理论上会加速这个进程。这不是说韩国会变成穷国,而是韩国不得不去工业化,走向服务业和金融业。韩国去工业化的进程,可能顺利,也可能不顺利,这就要看我们华银财团能否在十年,或者二十年内击溃三星和现代,假设因为华银财团的快速崛起,三星、现代破产了,那韩国在去工业化的道路上,注定会经历很惨烈的一个动荡期。因为韩国这些工业化的财团就是韩国经济转型的降落伞,提前破产,那就意味着我们剪掉了人家的降落伞。”
“大桥肯定是希望咱们快点动手剪掉别人的降落伞,韩国娱乐产业这几年是真的很强势,对神州传媒的市场冲击很厉害。”梁纬艮对陈大桥的心情还是很了解的,一语中的。
“韩国的电影产业不可怕,一年就那么几部精品能引入国内,票房也很差,关键是它的电视剧,对国内电视剧产业的冲击不小,包括整个韩流在化妆品、服装、文化上的提升作用,也是很厉害的。”陈大桥去年曾经和徐腾商量过,想吸收韩国电视剧产业的一些优点,推动神州传媒贴近韩流模式,结果被徐腾否决了。
这会儿,陈大桥算是老调重弹。
“这是暂时性的,学韩流也是没有用的,因为韩流的主要优势是建立在韩国经济的领先上,经济优势被剪掉了,国内年轻人崇拜韩流的趋势自然就会遏制。”徐腾立即反驳,还是不准神州传媒模仿韩国模式,继续坚持国产电视剧自己的风格线路。
客观来说,因为神州传媒集团的存在,国内的精品电影电视剧的数量相比过去,还是要略多一些。
神州传媒集团每年会推出五部大制作的电影,十部精品电视剧,基本是雄霸国内市场,这里面最多只有一部电视剧是走韩流模式的偶像剧风格,大部分还是国产电视剧的典型风格,乡村剧、都市生活剧、战争剧、历史剧、刑侦剧、间谍剧、武侠剧、奇幻剧多元化发展。
陈大桥的意思是想将偶像剧增加到每年三部左右。
徐腾一直不同意,最多就是一部。
这是华银财团的年会。
陈大桥即便心里一直有些反对意见,借着年会的契机表达一下,但也不会过度强调分歧,不会公开违背徐腾,事实上,他只是觉得徐腾对韩国流行文化过于漠视,担心徐腾的决策会导致神州传媒集团逐渐失去市场统治地位。
这是华腾系内部的争论,在座的财团联席合伙人,除了陈大桥和徐腾,其他人都不是很熟悉文化娱乐产业。
“我倒觉得韩剧不错,可以学习。”张丽英开口了,却是看着徐妈说的,显然是在按照徐妈的吩咐发言,“神州传媒集团的电视剧投资,每年十部精品剧的基础上,稍微再扩大两部,每年十二部,中间有三部,或者四部是模仿日韩偶像剧结构,增强在年轻市场的主导权和占有率,这应该是可行的吧?”
“Really?”徐腾完全不能接受,“你们要在年会上讨论这个议题?我们在座的联席合伙人,有谁每年能有时间看完两部电视剧?”
“这个议题,你们华腾系内部讨论即可。”徐总知道徐妈、张丽英的想法,徐妈这几年基本是半退休状态,倒是经常有时间看电视剧,而且基本只看韩剧。
《蓝色生死恋》、《情定大饭店》、《大长今》……韩剧这两年确实有几部很不错的代表作。
徐腾很生气,他怀疑陈大桥私下和徐妈谈论过这件事,希望徐妈替神州传媒集团说几句话。
在场无人敢再讨论,徐妈也不说话,华银财团的影视传媒产业一度是由徐妈掌控的,但这几年,完全是徐腾和陈大桥主导,大方针和经营原则基本是徐腾决策。
事实上,徐腾和陈大桥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希望抵御韩流在国内影视剧市场的侵蚀,除了上游说广电收缩海外剧的播放政策,直接从政策上遏制韩流外,也在影视产品的布局上,进行有效的竞争。
徐腾的思路是继续发扬自身的优势和风格,陈大桥这两年一直在实施徐腾的策略,效果似乎不是很好,每次和徐腾重新讨论这件事时,都没有得到徐腾的重视,只好借年会的契机扩大讨论范围。
不管怎么说,陈大桥好歹也是神州传媒集团的董事长,国内最强势的传媒大鳄,不是徐腾的跟屁虫。
只是在这一刻,陈大桥又选择不吭声,寄人篱下,不得不低头。
“这件事,你们华腾系内部再慢慢商议,还有十分钟就是午宴时间,我们还是讨论中韩工业竞争的问题。”老蒋也不满意陈大桥和张丽英将议题牵引到歧路上,看了一下腕表,给马光源一个眼神,示意马教授继续讲几句,岔开这件事。
“关于中韩工业竞争和比较优势的问题,那我就再说几句,从中央层面的大政策方针来说,我个人认为……或者说,我们研究院这边有足够多的政策消息,能够确认,未来十年,中央经济层面的一个主要工作方向是推进中日韩自贸区。我个人预计,2010年至2015年之间,大致能够达成自贸区协议。短期而言,对中日韩经济都有好处,能够在经济上实现高中低档工业的互补,长期而言,肯定是有利于日韩平稳的去工业化,有利于我们平稳的实现产业升级,逐步将日韩的工业优势企业吸引到国内投资,逐步将日韩工业优势纳入整个中国产业圈范围,从经济层面对日韩经济体实现反控制。”
“单纯从大局来说,这个方向对中国经济是有利的,但对华银财团来说,这可能就是非常不利的,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在未来二十年左右逐步瓦解日韩的工业优势。”马教授翻开自己的PBOOK平板电脑,调取出相关的资料报告,显示在投影仪上。
“所以,我们现在有一个需要在今天讨论的重要议题,比刚才那个韩流的议题重要很多,中日韩自贸区的问题,我们华银财团是要积极配合、推进,还是想办法劝阻?”老蒋取下老花镜,用柔软的镜布擦拭着,看了看所有人,希望大家别再岔开议题,一起讨论这个更重要的议题。
华银财团从2001年就已经确定同日韩工业全面竞争的决策,迄今为此投入资金超过千亿,2001年投资京东方、中芯国际、朗科存储,2002年启动横琴工业园,2003年启动工业3.0战略和永泰化工集团,2004年启动华腾汽车和中腾汽配,重组神州电器集团和华腾重工集团。
2005年,在面板、芯片、存储三大产业的新增投资达到400亿,面板产业占了1/2。
如果将徐腾在华腾系的新能源、智能机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服务器的投资核算进来,整个华银财团在工业3.0的投资规模超过1500亿。
这么大的投资,一旦中日韩自贸区启动,对华银财团的影响到底有多大?
“能劝阻吗?”梁纬艮有点担心,他负责的华腾重工集团,在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恰恰就是日本工程机械产业的三巨头,以及新兴的韩国斗山重工。
这段时间,为了扩大华腾重工集团的营业额,他也在和徐腾商量通过并购国企,快速介入机床,特别是数控机床产业,这个产业领域,主要的竞争者除了德国机床巨头们,剩下的都是日韩。
特别是韩国机床巨头的斗山重工、维亚集团,基本和中国机床产业差不多,都以价格优势作为主要的增长动力。
韩国被国内视作高科技国家,这绝对是国内媒体崇洋媚外导致的局面,无缘无故拔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实际上,中韩差不多是在同一个水平上,韩国在部分产业稍微领先。
通俗点说,中韩工业的核心都是日德部件,最有技术性的产品配件都来自日本、德国。
韩国造船业的主要设备,不是德国的,就是日本的,自产的造船设备并不多,还不如中国呢,韩国汽车工业、电子产业的设备供应商,也普遍来自于德国、荷兰、日本。
“肯定是能劝阻的,不是我们一家想要劝阻,中央层面的几位领导,对华银财团这些年启动的中国工业3.0计划,还是很关注的,赞赏的,愿意给我们多一点时间。”老蒋最近一直在首都参加中央层面的经济会议,对相关的情况是非常了解的。
今年的二次年会之所以要在9月份召开,就是因为老蒋这一周有时间,9月中旬又要回首都开会,预计要忙到11月份。
“换句话说,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工作,中央是一定会推进,我们能做的只是尽力争取时间,争取相关产业的保护期。”徐腾当然知道,最终只有中韩自贸区协议谈成了,而且时间是很晚的,如果还是到十年后达成协议,那对华银财团的影响微乎其微。
除非韩国方面感到紧迫,特别是三星、现代这些财团研判彼此技术差距缩小速度加快,加快逼迫韩国政府积极达成协议。
如果三星要求政府加快达成协议,相应的,华银财团肯定也要请求中央延缓达成协议。
时间很重要。
华银财团投入这么多钱,至少还需要十年的发展周期和保护政策,这里面包括退税、包括科研经费补贴、关税等等问题,如果三星集团在国内拿到了准国民企业的待遇,大幅增加在华投资,这对华银财团的影响是很恶劣的。
“要想办法劝阻,力度要慎重,不能耍无赖,自己也要努力!”徐总神情严肃,说了一句很高端的话,“国家,国家,有国才有家。如果中日韩自贸区协议,最终有利于日韩企业在中国扩大投资,有利于日韩的去工业化,那肯定要支持,我们自己努力嘛,没什么好怕的,请进来,近距离博弈,谁生谁死,取决于我们自身。”
哎呦?
徐腾忍不住看了看徐总,感觉又要刮目相看了,徐总真是越来越高端啊!
当然,他知道,徐总肯定也知道,中日自贸区是没谱的事,中韩自贸区怎么也得十年后才能达成,具体的条款协议博弈还没有开启。
只要这一波的A股战略完成,华银财团获利颇丰,中韩自贸区即便达成,对华银财团来说也没什么可怕的,反倒是三星集团危在旦夕。
敌可来,我可去。
韩国市场也未必就是韩国本土品牌的自留地,一旦三星、现代被华银财团打垮,那韩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可就得加速加快了。
什么叫自贸区,不就是一边互相合作,一边互相伤害嘛。
双方的优势产业竞争磨合,磨合到最后,鹿死谁手,犹未可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