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卷 天下大势 第三十一章 时代
推荐阅读: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一剑独尊、牧龙师、临渊行、万古第一神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阿斗提起笔来,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记忆中嘉峪关的模样画了出来。
诸葛亮从外面走了进来,刚好看到了阿斗所画的嘉峪关的草图。粗略扫去,内城、瓮城、罗城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连接在一起,以内城为主体中心,城两侧各有瓮城,而瓮城外面,还有罗城。
“好一座雄关!”诸葛亮倒吸了一口冷气。比起曹操之前所建立的潼关,阿斗所花的这座关卡,在设计上可要精妙的许多。
嘉峪关乃是明朝所建,其设计自然远比三国时代的设计要强的多,而诸葛亮精通兵法,一眼就看出了这关城的不俗之处。
“丞相来了!”阿斗放下了手中的笔,同时开口说道:“丞相,来看看这图。”
诸葛亮走到近前,而阿斗比划着,给诸葛亮讲解:“丞相你看,这是内城,内城周二百余,内城东西两门,给子设了一座瓮城,瓮城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的西面,建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一关门。还有,在这城周围,我准备再设立墩台六七十座……”
一听阿斗所说在西瓮城外面建筑罗城,诸葛亮就知道,这管城,恐怕是要建立在西面了。而大汉西边的敌人,只有西域诸国。
“陛下,不知道您准备把此关城,建设在何处?”
“自我金城向西一千五百里,设在酒泉境内。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
诸葛亮微微一皱眉头,思考了片刻,才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是按照陛下所标示的图纸来建立的话,不妥。”
“有何不妥?”阿斗急忙问道。
“敢问陛下,若是按照此图来筑城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阿斗对于建筑工程并不是很在行,想了一下,最后试探性的问道:“十年能建成么?”
“呵呵呵,陛下说笑了。”诸葛亮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陛下,那酒泉郡路途遥远,筑城所用一应器具,甚至很多材料,都需要从此处运去,这路上来回的耽搁,就不简单。而且陛下此城设计的城墙高大,需要深挖根基。若是如今我倾国力征调几十万民夫来建筑此城的话,臣也不敢保证十年可行。”
“哪能倾国力来建这么一座关城!那与始皇有和差别!征调几千民夫足以,再多了,就有伤国本了。”阿斗急忙开口说道。在三国这个时代,人口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力还是很宝贵的。
“陛下说的是,若是只征调几千民夫的话,臣估算,非得百年方能建成!”
“百年?”阿斗心中一惊,一百年,若是自己是那三丰祖师,说不定还能见到这嘉峪关建成。
其实诸葛亮说百年还是往少了说了。历史上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一共修建了一百六十八年才完工。虽然期间因为内乱的某些原因,缓慢了建筑的进度,但是明朝的科技建筑水平要比三国时代强的多,而且当时整个大明朝的国力也远比蜀汉只占据了三州强的太多,人口数量上也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此大明都需要修建一百六十八年才完成,更何况是一个蜀汉了。
“这么长时间……那朕不建了。”阿斗略微有些沮丧的说道。若是现在是太平盛世,阿斗倒是不介意修建一个嘉峪关,来抵挡一下西域诸国的袭扰,可是偏偏现在中原还在内乱,阿斗根本不可能把精力放在修建嘉峪关上。
“陛下,臣觉得,这关,还是要建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若是有此雄关在,可保我大汉西陲二百年安危!”
“可是丞相,这是不是花费的代价太大了,光建就要花一百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建成。”阿斗潜意识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整个东汉也不过维持了二百年,而纵观中国历史,能撑到二百年以上的王朝,已经算是长命百岁的了。对于阿斗来说,就算是一统天下,建立起王朝,能撑多久还是个问题。
诸葛亮微微的摇了摇头:“陛下,您所设计的这关城,规模太过宏大,如此关城,只要城内粮草水源充足,西域诸国没有一个能够攻破的。可以说在酒泉建立此关城,有些大材小用了。所以臣以为,不如将此关城缩小数倍,修建起来也方便的多。”
“恩,这倒是个好法子。丞相,等到朕回到长安,与诸位爱卿好好地商量商量细则。再行实施。”阿斗说着话音一转,开口问道:“对了丞相,你来找朕,是有何要事?”
“臣有两事。一就是如今长安初定,百废俱兴,所以臣想请陛下,从蜀中调太尉张松大人与侍中费祎、董允、侍郎郭攸之至长安。”
阿斗点了点头,如今长安城的人手是有些不够用,而且诸葛亮还要负责统筹氐人内迁的事宜,这使得长安城的文官更不够用了,单单一个庞统,是有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选拔新的官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只听诸葛亮接着说道:“至于益州,已经安定多年,有董和、蒋琬二人辅以向朗、糜竺等其他官员足矣。董和在蜀地多年,深得民心,更曾驻蛮地,有其与吕凯等人,可安定南蛮;蒋琬乃国家栋梁之才,社稷之器,可堪大任;向朗、糜竺等人皆是先帝的老臣子,对陛下忠心耿耿,有其坐镇益州,可震慑宵小。”
“丞相考虑的周到,朕准了!不过调太尉至长安,也不过是解决了燃眉之急,非长远之计……”
“陛下,雍州多圣贤,昔年大儒马融、郑玄,都曾客居雍州,所以陛下回到长安之后,可广交孺士,这些雍州儒士门下子弟甚多,陛下可命其举荐一二,入朝为官。”诸葛亮开口说道。
“恩……”阿斗踌躇了刹那的功夫,在三国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取士的方法仍然靠的是举荐。于是阿斗转口问道:“丞相,你想过其他取士的方法么?”
“其他取士的方法?恩……”诸葛亮想了片刻,开口说道:“古代有一人名叫毛遂,其自荐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此乃毛遂自荐是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方法。”
“毛遂自荐?这天下间能有毛遂的胆量敢于自荐者,又有多少?况且即便是自荐来了,又有谁能保证的确是有才干。”
“恩,那臣就想不到了。”诸葛亮摇了摇头。
因为周礼对于社会的分级非常的明确,天子、诸侯、卿、士的等级有明确的划分,所以秦朝以前,选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世袭,从自己祖辈那里继承官爵;而便是分封,由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卿,卿封士,一级一级的封下去。
到了汉朝,由于刘邦出身市井,而刘邦身边的不少将领包括“汉初三杰”当中的萧何与韩信,也都是市井出身,所以汉朝皇帝开始注重从民间选拔人才。这时候称之为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有才德的人才,州级推荐的为秀才,郡推荐的为孝廉,所以汉朝秀才的地位要比孝廉的地位高上一筹。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而且其间走后门的现象严重,很多被推举上来的官员,并没有多少能耐。
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几个年头了,从目前魏国反馈过来的信息看来,九品中正制效果要比察举制好得多。九品中正制是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制考察看重的是出身,这也使得官员渐渐的向世家子弟一方靠拢,到了晋朝,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不过在汉末和三国时代,这个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中国字隋朝开皇三年开始实行科举制,到了阿斗处的时代,已经经过了一千四百年,科举制的整套系统已经非常的完善,由于程朱理学的洗礼,加上皇帝自己的推动,使得民间文风盛行,考取功名成为了当官唯一的办法,在明清时代,就是民间不识字的小民,对于整套科举制度也是非常了解。
察举制度埋没了民间很多的人才,同样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和不公正性,而自从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震动天下以后,阿斗便已经准备改革整套官制,包括官员的职位、任用、选拔等机制。
见到诸葛亮也想不到选拔官员的其他方法,阿斗小心翼翼的问道:“丞相,你可曾想过,开科取士,以科考举之,此名为科举……”
“啊……”诸葛亮脸上的表情突然凝固起来,慢慢的,诸葛亮眼中竟然透出了一种惊恐的表情,而后诸葛亮突然开口说道:“陛下,是谁向陛下进此言,此乃是亡国之道,向陛下进此言者,该斩!”
这回反倒是阿斗冷了起来,在后世成功实行了几百年的科举制度,怎么跑到诸葛亮这里就成了亡国之道了!
“敢问陛下,如今天下的根基,是什么?”
“自然是百姓了!”阿斗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陛下差矣,区区市井百姓,能有多大作为,这天下的根基,乃是世家!”
“世家?”阿斗脸上挂起了一丝的疑惑,心中却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国以民为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些先贤的话不断地从阿斗脑海中闪过,但是却跟诸葛亮,这个三国第一智者所说的完全不同。
“陛下,臣不是看不起百姓,也不是忽略了百姓,只是如今我华夏官员,是有八九都是世家子弟出身,而百姓多为草莽,若是没了这些世家子弟,又有何人来治理国家!”诸葛亮说道这里,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单单百姓,并不能成就大事,秦末陈胜吴广,声势浩大,终被秦灭,最终却便宜了项羽等一众诸侯;当年黄巾起义,中原震动,大汉数州陷落,但是还不是被皇甫嵩等世家子弟所平定,而最后受益者,无外乎董卓、袁绍、曹操之流,这些人或为一方豪强,或为世家出身。”
阿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些农民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最终得利的的确是世家子弟,就连退到这大汉朝廷的刽子手,也是世家子弟。
“百姓好控制的很,吃饱穿暖,有地可居住,便会安逸不生事端,而世家子弟则不同,他们不愁吃穿,不愁居住,所求的不过是名、权二事而已。为官者,名、权双收,所以世家子弟才争相为官。若是陛下以行那科举之道,等于断了那些世家子弟一臂,天下世家必然群起而反之,那时岂不是社稷危矣!”诸葛亮接着说道。
“更何况,自从天下大乱以来,世家门阀乃是豪强子弟,多有养士之风。恩……这个士么,哼哼……”
诸葛亮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冷笑起来,旁边阿斗却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世家门阀还有豪强子弟喜欢养士,就好像战国时期所养的食客一样。在这个皇权还不如后世那么集中的时代,这些被养的士眼中只有自己的主公,而没有皇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是孙坚这个一个小小的长沙太守,都敢私藏玉玺,而孙坚手下的程普、黄盖等人明知道孙坚有反心,还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孙坚。说起来像是程普、黄盖,乃至郭嘉、贾诩、田丰甚至诸葛亮这样的人都算的上是“士”,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主公,没有什么皇帝,他们所效忠的,是自己的主公,而不是皇帝。
皇权不集中,哪怕阿斗是个皇帝,也斗不过全天下的世家门阀!
阿斗微微咽了口唾沫,诸葛亮果然是诸葛亮,就这片刻的功夫,便能想出这么多东西来。
随后阿斗马上想到,当初隋文帝时期,世家门阀也是不少,可是为什么隋文帝就敢于实行科举制呢?
突然间,阿斗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兵权!
汉朝太守乃是一郡之长,手握军政大权,这些太守手中是有兵权的,诸如孙坚一个小小的长沙太守、又或者袁术一个南阳太守,手里都有数万大军。有兵就有实力,就可以藐视皇权,历史上那些权臣,无一不是手中握着兵权!
而隋文帝是鲜卑人的后裔,身上有着鲜卑人的血统,北朝自北魏以来,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乃至大隋朝,沿用的都是北魏的军制,也就是当时鲜卑人的军制,那就是府兵制!
府兵制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就连参展所用的马匹和武器都是自备的,当初花木兰的父亲,就是一个府兵。在这种制度下,朝廷在有战争的时候才会将士兵集中起来,打完仗在解散各自回去种地。在这个过程中,领兵的将军只负责带兵打仗,其余诸如训练等事情都与领兵的将军无关,而打完仗以后,士兵一解散,将军手中还是没有兵权。同样领兵的将军在士兵集结起来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带的兵是从哪里来的,更别说培养亲信这种事情了。所用在府兵制下,将军没有兵权,想造反也没那个实力。
“哎……”阿斗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想要实行科举制,首先要做的便是两件事,一是加强中央集权,让皇权的权力更大一些,二便是削弱地方上的兵权,哪怕不实行府兵制,也不能让地方上的世家官员有跟自己造反的能力,只要做到这两点,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无需再顾及那些世家子弟。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后世几百年慢慢出现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强加到这个时代,哪怕是先进的,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想通了这一点,阿斗觉得心中顿时舒畅了许多。
旁边诸葛亮看着阿斗眼中光芒不停的闪烁,最终豁然的明亮起来,诸葛亮知道,阿斗肯定是想到了什么主意了。或者是想开了某些地方。
“陛下,其实您说的科举制,也不是不可行……”诸葛亮开口说道。
“哦?我就知道丞相肯定有办法,说来听听!”
“陛下,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是习武之人,凡是文人,口舌之争往往难分伯仲,就如同当年战国诸子百家,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出谁是第一;但是习武之人则不一样,想挣个第一,打一下便是。所以陛下所说的科举制,可从武将入手!”
“从武将入手?”
“是的陛下,虽然世家子弟和门阀豪强当中也有军中将领,但是并不禁习武比试。昔年曹孟德曾经以一锦袍为彩头,领其麾下将领比试射箭,射中者皆有封赏,无论是世家将领,还是百姓子弟,强者便可得到封赏,而败者技不如人,也无话可说,如今即可公平,有能使大家解答欢心,不生怨恨。曹孟德此举与陛下所说的科举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别的时代用的好的东西,即便是先进的,不一定适应其他的时代。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就好像有人说没有孙中山,满清就不会灭亡。但是馋虫不怎么看,馋虫觉得,没有孙中山,满清一样会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便是时代的潮流,清朝已经不能适应那个时代了,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当时代这潮流翻滚而来的时候,不能适应的,肯定会被淘汰。
馋虫以前看了不少历史小说,将什么君主立宪、议会等等制度都搬到了古代,然后说多么多么有效果。细细思考来,这么写多少有些牵强,不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如何能够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
就好比是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历史不会撒谎的,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说明它符合了那个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不然他不会发生。而现在,这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个世纪,现在再谈起来,为十几个世纪前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唏嘘伤神,或者大声疾呼,又或者痛心疾首,都没有必要,除了小说中以外,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我能只是旁观者。
而如今,时代的潮流便是,中华大地上有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
最后,为馋虫喝彩的,扔一张月票过来吧。为馋虫喝倒彩的,扔两张月票过来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
阿斗提起笔来,不知不觉中将自己记忆中嘉峪关的模样画了出来。
诸葛亮从外面走了进来,刚好看到了阿斗所画的嘉峪关的草图。粗略扫去,内城、瓮城、罗城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连接在一起,以内城为主体中心,城两侧各有瓮城,而瓮城外面,还有罗城。
“好一座雄关!”诸葛亮倒吸了一口冷气。比起曹操之前所建立的潼关,阿斗所花的这座关卡,在设计上可要精妙的许多。
嘉峪关乃是明朝所建,其设计自然远比三国时代的设计要强的多,而诸葛亮精通兵法,一眼就看出了这关城的不俗之处。
“丞相来了!”阿斗放下了手中的笔,同时开口说道:“丞相,来看看这图。”
诸葛亮走到近前,而阿斗比划着,给诸葛亮讲解:“丞相你看,这是内城,内城周二百余,内城东西两门,给子设了一座瓮城,瓮城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的西面,建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一关门。还有,在这城周围,我准备再设立墩台六七十座……”
一听阿斗所说在西瓮城外面建筑罗城,诸葛亮就知道,这管城,恐怕是要建立在西面了。而大汉西边的敌人,只有西域诸国。
“陛下,不知道您准备把此关城,建设在何处?”
“自我金城向西一千五百里,设在酒泉境内。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
诸葛亮微微一皱眉头,思考了片刻,才开口说道:“陛下,臣以为,若是按照陛下所标示的图纸来建立的话,不妥。”
“有何不妥?”阿斗急忙问道。
“敢问陛下,若是按照此图来筑城的话,需要多长时间?”
“这个……”阿斗对于建筑工程并不是很在行,想了一下,最后试探性的问道:“十年能建成么?”
“呵呵呵,陛下说笑了。”诸葛亮微微一笑,接着说道:“陛下,那酒泉郡路途遥远,筑城所用一应器具,甚至很多材料,都需要从此处运去,这路上来回的耽搁,就不简单。而且陛下此城设计的城墙高大,需要深挖根基。若是如今我倾国力征调几十万民夫来建筑此城的话,臣也不敢保证十年可行。”
“哪能倾国力来建这么一座关城!那与始皇有和差别!征调几千民夫足以,再多了,就有伤国本了。”阿斗急忙开口说道。在三国这个时代,人口流失严重,青壮年劳力还是很宝贵的。
“陛下说的是,若是只征调几千民夫的话,臣估算,非得百年方能建成!”
“百年?”阿斗心中一惊,一百年,若是自己是那三丰祖师,说不定还能见到这嘉峪关建成。
其实诸葛亮说百年还是往少了说了。历史上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一共修建了一百六十八年才完工。虽然期间因为内乱的某些原因,缓慢了建筑的进度,但是明朝的科技建筑水平要比三国时代强的多,而且当时整个大明朝的国力也远比蜀汉只占据了三州强的太多,人口数量上也有着巨大的优势,如此大明都需要修建一百六十八年才完成,更何况是一个蜀汉了。
“这么长时间……那朕不建了。”阿斗略微有些沮丧的说道。若是现在是太平盛世,阿斗倒是不介意修建一个嘉峪关,来抵挡一下西域诸国的袭扰,可是偏偏现在中原还在内乱,阿斗根本不可能把精力放在修建嘉峪关上。
“陛下,臣觉得,这关,还是要建的。所谓前人种树后人乘凉,若是有此雄关在,可保我大汉西陲二百年安危!”
“可是丞相,这是不是花费的代价太大了,光建就要花一百年,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建成。”阿斗潜意识里还有一句话没有说,那就是整个东汉也不过维持了二百年,而纵观中国历史,能撑到二百年以上的王朝,已经算是长命百岁的了。对于阿斗来说,就算是一统天下,建立起王朝,能撑多久还是个问题。
诸葛亮微微的摇了摇头:“陛下,您所设计的这关城,规模太过宏大,如此关城,只要城内粮草水源充足,西域诸国没有一个能够攻破的。可以说在酒泉建立此关城,有些大材小用了。所以臣以为,不如将此关城缩小数倍,修建起来也方便的多。”
“恩,这倒是个好法子。丞相,等到朕回到长安,与诸位爱卿好好地商量商量细则。再行实施。”阿斗说着话音一转,开口问道:“对了丞相,你来找朕,是有何要事?”
“臣有两事。一就是如今长安初定,百废俱兴,所以臣想请陛下,从蜀中调太尉张松大人与侍中费祎、董允、侍郎郭攸之至长安。”
阿斗点了点头,如今长安城的人手是有些不够用,而且诸葛亮还要负责统筹氐人内迁的事宜,这使得长安城的文官更不够用了,单单一个庞统,是有些难以做到面面俱到,选拔新的官员,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事情。
只听诸葛亮接着说道:“至于益州,已经安定多年,有董和、蒋琬二人辅以向朗、糜竺等其他官员足矣。董和在蜀地多年,深得民心,更曾驻蛮地,有其与吕凯等人,可安定南蛮;蒋琬乃国家栋梁之才,社稷之器,可堪大任;向朗、糜竺等人皆是先帝的老臣子,对陛下忠心耿耿,有其坐镇益州,可震慑宵小。”
“丞相考虑的周到,朕准了!不过调太尉至长安,也不过是解决了燃眉之急,非长远之计……”
“陛下,雍州多圣贤,昔年大儒马融、郑玄,都曾客居雍州,所以陛下回到长安之后,可广交孺士,这些雍州儒士门下子弟甚多,陛下可命其举荐一二,入朝为官。”诸葛亮开口说道。
“恩……”阿斗踌躇了刹那的功夫,在三国时代还没有科举制,取士的方法仍然靠的是举荐。于是阿斗转口问道:“丞相,你想过其他取士的方法么?”
“其他取士的方法?恩……”诸葛亮想了片刻,开口说道:“古代有一人名叫毛遂,其自荐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此乃毛遂自荐是也……不知道这算不算是一个方法。”
“毛遂自荐?这天下间能有毛遂的胆量敢于自荐者,又有多少?况且即便是自荐来了,又有谁能保证的确是有才干。”
“恩,那臣就想不到了。”诸葛亮摇了摇头。
因为周礼对于社会的分级非常的明确,天子、诸侯、卿、士的等级有明确的划分,所以秦朝以前,选士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世袭,从自己祖辈那里继承官爵;而便是分封,由天子封诸侯,诸侯封卿,卿封士,一级一级的封下去。
到了汉朝,由于刘邦出身市井,而刘邦身边的不少将领包括“汉初三杰”当中的萧何与韩信,也都是市井出身,所以汉朝皇帝开始注重从民间选拔人才。这时候称之为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有才德的人才,州级推荐的为秀才,郡推荐的为孝廉,所以汉朝秀才的地位要比孝廉的地位高上一筹。
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而且其间走后门的现象严重,很多被推举上来的官员,并没有多少能耐。
陈群创立的九品中正制也有几个年头了,从目前魏国反馈过来的信息看来,九品中正制效果要比察举制好得多。九品中正制是由中央特定官员,按出身、品德等考核民间人才,分为九品录用。九品中正制考察看重的是出身,这也使得官员渐渐的向世家子弟一方靠拢,到了晋朝,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现象,不过在汉末和三国时代,这个现象并不是很明显。
中国字隋朝开皇三年开始实行科举制,到了阿斗处的时代,已经经过了一千四百年,科举制的整套系统已经非常的完善,由于程朱理学的洗礼,加上皇帝自己的推动,使得民间文风盛行,考取功名成为了当官唯一的办法,在明清时代,就是民间不识字的小民,对于整套科举制度也是非常了解。
察举制度埋没了民间很多的人才,同样也有很多的局限性和不公正性,而自从陈群提出九品中正制震动天下以后,阿斗便已经准备改革整套官制,包括官员的职位、任用、选拔等机制。
见到诸葛亮也想不到选拔官员的其他方法,阿斗小心翼翼的问道:“丞相,你可曾想过,开科取士,以科考举之,此名为科举……”
“啊……”诸葛亮脸上的表情突然凝固起来,慢慢的,诸葛亮眼中竟然透出了一种惊恐的表情,而后诸葛亮突然开口说道:“陛下,是谁向陛下进此言,此乃是亡国之道,向陛下进此言者,该斩!”
这回反倒是阿斗冷了起来,在后世成功实行了几百年的科举制度,怎么跑到诸葛亮这里就成了亡国之道了!
“敢问陛下,如今天下的根基,是什么?”
“自然是百姓了!”阿斗想也不想就回答道。
“陛下差矣,区区市井百姓,能有多大作为,这天下的根基,乃是世家!”
“世家?”阿斗脸上挂起了一丝的疑惑,心中却掀起了一股滔天巨浪。国以民为本、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些先贤的话不断地从阿斗脑海中闪过,但是却跟诸葛亮,这个三国第一智者所说的完全不同。
“陛下,臣不是看不起百姓,也不是忽略了百姓,只是如今我华夏官员,是有八九都是世家子弟出身,而百姓多为草莽,若是没了这些世家子弟,又有何人来治理国家!”诸葛亮说道这里,话音顿了顿接着说道:“单单百姓,并不能成就大事,秦末陈胜吴广,声势浩大,终被秦灭,最终却便宜了项羽等一众诸侯;当年黄巾起义,中原震动,大汉数州陷落,但是还不是被皇甫嵩等世家子弟所平定,而最后受益者,无外乎董卓、袁绍、曹操之流,这些人或为一方豪强,或为世家出身。”
阿斗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那些农民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是最终得利的的确是世家子弟,就连退到这大汉朝廷的刽子手,也是世家子弟。
“百姓好控制的很,吃饱穿暖,有地可居住,便会安逸不生事端,而世家子弟则不同,他们不愁吃穿,不愁居住,所求的不过是名、权二事而已。为官者,名、权双收,所以世家子弟才争相为官。若是陛下以行那科举之道,等于断了那些世家子弟一臂,天下世家必然群起而反之,那时岂不是社稷危矣!”诸葛亮接着说道。
“更何况,自从天下大乱以来,世家门阀乃是豪强子弟,多有养士之风。恩……这个士么,哼哼……”
诸葛亮没有再说下去,而是冷笑起来,旁边阿斗却明白了诸葛亮的意思。
世家门阀还有豪强子弟喜欢养士,就好像战国时期所养的食客一样。在这个皇权还不如后世那么集中的时代,这些被养的士眼中只有自己的主公,而没有皇帝。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像是孙坚这个一个小小的长沙太守,都敢私藏玉玺,而孙坚手下的程普、黄盖等人明知道孙坚有反心,还会死心塌地的跟着孙坚。说起来像是程普、黄盖,乃至郭嘉、贾诩、田丰甚至诸葛亮这样的人都算的上是“士”,在他们眼中,只有自己的主公,没有什么皇帝,他们所效忠的,是自己的主公,而不是皇帝。
皇权不集中,哪怕阿斗是个皇帝,也斗不过全天下的世家门阀!
阿斗微微咽了口唾沫,诸葛亮果然是诸葛亮,就这片刻的功夫,便能想出这么多东西来。
随后阿斗马上想到,当初隋文帝时期,世家门阀也是不少,可是为什么隋文帝就敢于实行科举制呢?
突然间,阿斗想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兵权!
汉朝太守乃是一郡之长,手握军政大权,这些太守手中是有兵权的,诸如孙坚一个小小的长沙太守、又或者袁术一个南阳太守,手里都有数万大军。有兵就有实力,就可以藐视皇权,历史上那些权臣,无一不是手中握着兵权!
而隋文帝是鲜卑人的后裔,身上有着鲜卑人的血统,北朝自北魏以来,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乃至大隋朝,沿用的都是北魏的军制,也就是当时鲜卑人的军制,那就是府兵制!
府兵制的特点就是兵农合一,府兵平时为耕种土地的农民,农隙训练,战时从军打仗。就连参展所用的马匹和武器都是自备的,当初花木兰的父亲,就是一个府兵。在这种制度下,朝廷在有战争的时候才会将士兵集中起来,打完仗在解散各自回去种地。在这个过程中,领兵的将军只负责带兵打仗,其余诸如训练等事情都与领兵的将军无关,而打完仗以后,士兵一解散,将军手中还是没有兵权。同样领兵的将军在士兵集结起来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所带的兵是从哪里来的,更别说培养亲信这种事情了。所用在府兵制下,将军没有兵权,想造反也没那个实力。
“哎……”阿斗微微的叹了一口气,想要实行科举制,首先要做的便是两件事,一是加强中央集权,让皇权的权力更大一些,二便是削弱地方上的兵权,哪怕不实行府兵制,也不能让地方上的世家官员有跟自己造反的能力,只要做到这两点,自己想怎么干,就怎么干,无需再顾及那些世家子弟。
“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后世几百年慢慢出现的东西,突然一下子强加到这个时代,哪怕是先进的,也是不可能的。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局限性……”想通了这一点,阿斗觉得心中顿时舒畅了许多。
旁边诸葛亮看着阿斗眼中光芒不停的闪烁,最终豁然的明亮起来,诸葛亮知道,阿斗肯定是想到了什么主意了。或者是想开了某些地方。
“陛下,其实您说的科举制,也不是不可行……”诸葛亮开口说道。
“哦?我就知道丞相肯定有办法,说来听听!”
“陛下,古人云,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凡是习武之人,凡是文人,口舌之争往往难分伯仲,就如同当年战国诸子百家,各执一词,各有各的道理,很难说出谁是第一;但是习武之人则不一样,想挣个第一,打一下便是。所以陛下所说的科举制,可从武将入手!”
“从武将入手?”
“是的陛下,虽然世家子弟和门阀豪强当中也有军中将领,但是并不禁习武比试。昔年曹孟德曾经以一锦袍为彩头,领其麾下将领比试射箭,射中者皆有封赏,无论是世家将领,还是百姓子弟,强者便可得到封赏,而败者技不如人,也无话可说,如今即可公平,有能使大家解答欢心,不生怨恨。曹孟德此举与陛下所说的科举制度,有异曲同工之妙!”
——————————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点,别的时代用的好的东西,即便是先进的,不一定适应其他的时代。这便是时代的局限性。就好像有人说没有孙中山,满清就不会灭亡。但是馋虫不怎么看,馋虫觉得,没有孙中山,满清一样会灭亡,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便是时代的潮流,清朝已经不能适应那个时代了,被淘汰是迟早的事情。当时代这潮流翻滚而来的时候,不能适应的,肯定会被淘汰。
馋虫以前看了不少历史小说,将什么君主立宪、议会等等制度都搬到了古代,然后说多么多么有效果。细细思考来,这么写多少有些牵强,不符合时代的潮流,有如何能够在这个时代生存下去?
就好比是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这便是那个时代的潮流,历史不会撒谎的,既然已经发生了,就说明它符合了那个时代,有一定的合理性,不然他不会发生。而现在,这事情已经过去了十几个世纪,现在再谈起来,为十几个世纪前已经发生了的事情唏嘘伤神,或者大声疾呼,又或者痛心疾首,都没有必要,除了小说中以外,谁也无法改变历史,对于这段历史,我能只是旁观者。
而如今,时代的潮流便是,中华大地上有一个团结的民族——中华民族!
最后,为馋虫喝彩的,扔一张月票过来吧。为馋虫喝倒彩的,扔两张月票过来吧!(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陆.qidian.,章节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阅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