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三权分立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主神崛起、全职法师、异界直播间、诛天战帝、末世浮生、闲妻不淑、点满力量的我绝不会无用武之地、最强男神(网游)、精灵王的王妃
一秒记住【通河小说网 www.tonghe230.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连科举改制的事情都谈下来了,朱由检趁热打铁,任命袁可立担任明法科主考官。让他将明年开考明法科和明算科的消息放出去,定下考试范围。
袁可立接过任命,心中却有些苦笑。皇帝太看重也不完全是好事,现在他身上的工作太多了。既要负责兵部,还要协理三法司改制,甚至要主持大明第一次明法科考试,为以后的明法科考试定下章程——
这么多任务压下来,他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如何能忙过来?
只能期望皇帝没有什么新想法,再给自己加担子。
朱由检没提出什么新想法,但是就是旧想法,也够袁可立喝一壶。
在廷尉署的事情定下后,朱由检想到自己先前设想的卫尉寺地方机构,当即决定要同样定下来,名称就是卫尉署,和廷尉署只差一个字:
“司法有廷尉署,执法要有卫尉署,专门负责执法行动工作。”
“抓捕罪犯的脏活累活,不适合进士去干,就让卫尉寺选拔卫所军官去做。”
“以后地方的锦衣卫,也要在卫尉署兼职,方便地方配合。”
这个说法一出,袁可立脑海中一个想法闪过,终于知道皇帝为何要执意获得卫尉寺属官任命权,以及在地方建立廷尉署和卫尉署:
省有布政司,州府有衙署;省有提刑按察使司,州府有廷尉署;省有都指挥使司,如今基本被架空了,皇帝在省府州设立卫尉署。
这是要用卫尉署代替被架空的都指挥使司,在地方建立新的平衡。
地方三司之中,都指挥使司品级最高,高达正二品。但是和平年代的都指挥使有什么用?兵权早就被巡抚、兵备道瓜分了。如今的地方官员排序是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根本没有都指挥使的事儿。
相比空有正二品高品级的都司,卫尉署品级不高,但是所负责的执法工作,在和平年代明显权力更重。
所以,皇帝想用卫尉署,重新将地方权力三分,建立新的平衡!
『要阻止吗?』
『能阻止吗?』
扪心自问,袁可立苦笑着摇了摇头。
皇帝不惜让出卫尉寺卿和少卿的任命权,也要将卫尉寺置于朝廷、并且获得属官任命权,可见他对这件事的看重。
已经商定的事情,群臣若出尔反尔的话,必然惹得皇帝不快,说不定在地方直接用锦衣卫代替卫尉寺。
再加上三权分立、重建平衡,在袁可立看来也是有必要的事情。他对这件事的阻止意愿,并不那么强烈。
说到底,执法权力不能和司法权力相比,受到的约束很大。袁可立为了避免皇帝和群臣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冲突,主动把建立卫尉署的事情接过来,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地方该有卫尉署,负责执法工作。”
“但是卫尉署的公文,同样应当由廷尉署副署。尤其是逮捕命令,需要经过佥批。”
“如果有进士去卫尉署当属官,陛下也当任命。”
这是交换条件,朱由检点头应允,说道:
“卫尉署的公文,当然也要由廷尉署审核,避免违反法律。”
“至于进士加入卫尉署,朕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往外推?”
“只怕加入的进士,多半是武进士,或者明法科、明算科的四甲五甲进士。”
袁可立也是这个想法,但是他不怕加入卫尉署的进士少。只要有进士愿意加入,一代代积累下去,总有一天文臣的势力会渗透卫尉署,甚至把卫尉寺完全抢过来。
这个过程会很长,朱由检很有可能看不到。所以他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反而期待更多的明法科、明算科进士加入,让卫尉寺的执法更有章法。
如果有擅长数算的进士脱颖而出,也可以调入锦衣卫统计司,完善统计工作。
紧接着他按照三定规定,又开始拟定卫尉署的级别和编制:
“州府卫尉署的级别,暂时定为从六品,和所镇抚相当,主官称为校尉,兼任都指挥使司正七品副断事。”
“省级卫尉署的级别,暂时定为从五品,和卫镇抚相当,主官称为都尉,兼任都指挥使司正六品断事。”
“以后都司卫所的执法和刑狱工作,也由卫尉署执掌,和军事法庭对接。”
将卫尉署的权力深入都司卫所,朱由检又具体安排廷尉署:
“至于州府的廷尉署,级别暂时由通判和判官的品级而定,暂定为正六品和从七品衙门。”
“省级有提刑按察使司,不用设置廷尉署,设置正六品法庭即可,主要负责对上诉的案件二审。”
“要有两个专职按察副使,一个负责提刑,一个负责按察,按察使负责管总。”
“内部如何设置,各部门如何配合,袁卿要多费些心思。”
“朕打算从五城兵马司开始,先行试验一番。”
说着自己的打算,朱由检道:
“现在五城兵马司的事情太杂,而且权责不清,京城事务混乱。”
“朕以为正六品兵马司指挥可以管总,并主要负责城门防卫工作。”
“四个正七品兵马司副指挥,一个专门负责兵马司日常工作,尤其是兵马训练。”
“一个由正七品知事兼任,组建政务署,下设人事科、民政科、财政科、教化科、工商科,负责日常工作和吏户礼工相关工作。”
“一个由正七品巡城御史兼任,组建廷尉署,下设提刑科、按察科、法庭,负责司法工作。”
“一个由正七品校尉兼任,组建卫尉署,下设治安科、刑侦科、巡警科、消防科、卫生科,负责执法工作。”
“如此权责分明,更容易治理京城。”
这样治理京城确实更容易,而且完全符合袁可立对皇帝要将行政、司法、执法三权分立的猜测。
但是对皇帝在一个城区就设立三个署,署下还设立十三个科级单位,他实在有些接受不了,劝谏道:
“陛下,如果都设正八品科长,京城需要的官员就太多了。”
“五个城区需要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员,更别说还要设置副职。”
“这么多官员不说从哪里来,就是需要的俸禄,也不是个小数字。”
“全部由京城负担,压力实在太大。”
朱由检考虑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此,遂道:
“那就改变区划,南城区暂时不变,中城区和北城区大体以承天门地安门这条中轴线划分,西边的归西城区,东边的归东城区,具体按道路通行情况和实际距离划分。”
“宫门由锦衣卫警卫司负责,接手原中兵马指挥司的军事工作。涉及官员和衙门的事情,各城区可以向警卫司求助,避免他们因为级别太低无法处理。”
“这样京城就剩下三个城区,以京城的人数看,每个城区都要管辖二三十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些州府——”
“十三名正八品官员,一点都不算多。”
一个城区十三名科级官员,在朱由检看来当然并不算多。袁可立却不赞同,而且提出来一个问题:
“南京五城兵马司,要不要同样调整,设置这么多官员?”
“还有各地的大城池,以后要不要同样设立城区衙门,任命十三名官员?”
朱由检想了一下,觉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铺开,以后各个城池都有可能设立城区衙门。都设置十三名正八品官员,的确有些太多了。
所以他没有再整齐划一设置,把一些官职降低级别,改为正九品股级:
“政务署的人事科需要负责吏员录用和考核升降、财政科需要负责财务收支,这两科级别不能降。其余三科可以降为民政股、教化股、工商股,以正九品股长管理,仍旧独立负责相关事务。”
“廷尉署的提刑科和按察科也可以降为股,辅助好巡城御史工作即可。但正八品法庭不能降,因为有些鸡毛蒜皮的案件可能会递交到大理寺审判总署,三个城区的法庭需要分流那些案件。”
“卫尉署的治安科和刑侦科重要,不能降低级别。巡警科、消防科、卫生科改为巡警队、消防队、卫生队,同样降为股级。”
“这些科和股的主官,主要由进士和世官担任。进士主要是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四五甲进士,以及这次审查阉党降级任用的进士。世官按世袭品级降三品任用,再根据功绩提升。原兵马司的官员,要酌情安排好职位。”
“科股的副职,以后看需要任命。可以招收通过司法考试、数算考试的举人监生担任从九品官员。也可以提拔做出功绩的优秀吏员。品官要回避原籍,而且定期调整职位。”
这样降了八个,十三个正八品官职变成五个正八品、八个正九品。而且因为五城兵马司合并后只剩下三个城区,总计需要十五名正八品官员、二十四名正九品官员。
这样总比最初的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员容易接受,袁可立算了一下,觉得这个数字不会在地方引起很大非议。又想到自己要担任明法科主考官,明年的明法科进士不能全丢到地方,要安排些优秀人员做京官,最终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京城东西南三城区和每个城区的三衙署也都定了下来。朱由检要求袁可立与三法司、卫尉寺、吏部官员一起,尽快完成五城兵马司改制,磨合三衙工作,以后推广到北直隶州府。
行政、司法、执法三权分立,以及专业化城市管理,将从京城开始。
(本章完)
连科举改制的事情都谈下来了,朱由检趁热打铁,任命袁可立担任明法科主考官。让他将明年开考明法科和明算科的消息放出去,定下考试范围。
袁可立接过任命,心中却有些苦笑。皇帝太看重也不完全是好事,现在他身上的工作太多了。既要负责兵部,还要协理三法司改制,甚至要主持大明第一次明法科考试,为以后的明法科考试定下章程——
这么多任务压下来,他一个六七十岁的老人如何能忙过来?
只能期望皇帝没有什么新想法,再给自己加担子。
朱由检没提出什么新想法,但是就是旧想法,也够袁可立喝一壶。
在廷尉署的事情定下后,朱由检想到自己先前设想的卫尉寺地方机构,当即决定要同样定下来,名称就是卫尉署,和廷尉署只差一个字:
“司法有廷尉署,执法要有卫尉署,专门负责执法行动工作。”
“抓捕罪犯的脏活累活,不适合进士去干,就让卫尉寺选拔卫所军官去做。”
“以后地方的锦衣卫,也要在卫尉署兼职,方便地方配合。”
这个说法一出,袁可立脑海中一个想法闪过,终于知道皇帝为何要执意获得卫尉寺属官任命权,以及在地方建立廷尉署和卫尉署:
省有布政司,州府有衙署;省有提刑按察使司,州府有廷尉署;省有都指挥使司,如今基本被架空了,皇帝在省府州设立卫尉署。
这是要用卫尉署代替被架空的都指挥使司,在地方建立新的平衡。
地方三司之中,都指挥使司品级最高,高达正二品。但是和平年代的都指挥使有什么用?兵权早就被巡抚、兵备道瓜分了。如今的地方官员排序是巡抚、布政使、按察使,根本没有都指挥使的事儿。
相比空有正二品高品级的都司,卫尉署品级不高,但是所负责的执法工作,在和平年代明显权力更重。
所以,皇帝想用卫尉署,重新将地方权力三分,建立新的平衡!
『要阻止吗?』
『能阻止吗?』
扪心自问,袁可立苦笑着摇了摇头。
皇帝不惜让出卫尉寺卿和少卿的任命权,也要将卫尉寺置于朝廷、并且获得属官任命权,可见他对这件事的看重。
已经商定的事情,群臣若出尔反尔的话,必然惹得皇帝不快,说不定在地方直接用锦衣卫代替卫尉寺。
再加上三权分立、重建平衡,在袁可立看来也是有必要的事情。他对这件事的阻止意愿,并不那么强烈。
说到底,执法权力不能和司法权力相比,受到的约束很大。袁可立为了避免皇帝和群臣因为这件事情产生冲突,主动把建立卫尉署的事情接过来,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地方该有卫尉署,负责执法工作。”
“但是卫尉署的公文,同样应当由廷尉署副署。尤其是逮捕命令,需要经过佥批。”
“如果有进士去卫尉署当属官,陛下也当任命。”
这是交换条件,朱由检点头应允,说道:
“卫尉署的公文,当然也要由廷尉署审核,避免违反法律。”
“至于进士加入卫尉署,朕高兴还来不及呢,怎么会往外推?”
“只怕加入的进士,多半是武进士,或者明法科、明算科的四甲五甲进士。”
袁可立也是这个想法,但是他不怕加入卫尉署的进士少。只要有进士愿意加入,一代代积累下去,总有一天文臣的势力会渗透卫尉署,甚至把卫尉寺完全抢过来。
这个过程会很长,朱由检很有可能看不到。所以他一点都不担心这个,反而期待更多的明法科、明算科进士加入,让卫尉寺的执法更有章法。
如果有擅长数算的进士脱颖而出,也可以调入锦衣卫统计司,完善统计工作。
紧接着他按照三定规定,又开始拟定卫尉署的级别和编制:
“州府卫尉署的级别,暂时定为从六品,和所镇抚相当,主官称为校尉,兼任都指挥使司正七品副断事。”
“省级卫尉署的级别,暂时定为从五品,和卫镇抚相当,主官称为都尉,兼任都指挥使司正六品断事。”
“以后都司卫所的执法和刑狱工作,也由卫尉署执掌,和军事法庭对接。”
将卫尉署的权力深入都司卫所,朱由检又具体安排廷尉署:
“至于州府的廷尉署,级别暂时由通判和判官的品级而定,暂定为正六品和从七品衙门。”
“省级有提刑按察使司,不用设置廷尉署,设置正六品法庭即可,主要负责对上诉的案件二审。”
“要有两个专职按察副使,一个负责提刑,一个负责按察,按察使负责管总。”
“内部如何设置,各部门如何配合,袁卿要多费些心思。”
“朕打算从五城兵马司开始,先行试验一番。”
说着自己的打算,朱由检道:
“现在五城兵马司的事情太杂,而且权责不清,京城事务混乱。”
“朕以为正六品兵马司指挥可以管总,并主要负责城门防卫工作。”
“四个正七品兵马司副指挥,一个专门负责兵马司日常工作,尤其是兵马训练。”
“一个由正七品知事兼任,组建政务署,下设人事科、民政科、财政科、教化科、工商科,负责日常工作和吏户礼工相关工作。”
“一个由正七品巡城御史兼任,组建廷尉署,下设提刑科、按察科、法庭,负责司法工作。”
“一个由正七品校尉兼任,组建卫尉署,下设治安科、刑侦科、巡警科、消防科、卫生科,负责执法工作。”
“如此权责分明,更容易治理京城。”
这样治理京城确实更容易,而且完全符合袁可立对皇帝要将行政、司法、执法三权分立的猜测。
但是对皇帝在一个城区就设立三个署,署下还设立十三个科级单位,他实在有些接受不了,劝谏道:
“陛下,如果都设正八品科长,京城需要的官员就太多了。”
“五个城区需要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员,更别说还要设置副职。”
“这么多官员不说从哪里来,就是需要的俸禄,也不是个小数字。”
“全部由京城负担,压力实在太大。”
朱由检考虑了一下,觉得确实如此,遂道:
“那就改变区划,南城区暂时不变,中城区和北城区大体以承天门地安门这条中轴线划分,西边的归西城区,东边的归东城区,具体按道路通行情况和实际距离划分。”
“宫门由锦衣卫警卫司负责,接手原中兵马指挥司的军事工作。涉及官员和衙门的事情,各城区可以向警卫司求助,避免他们因为级别太低无法处理。”
“这样京城就剩下三个城区,以京城的人数看,每个城区都要管辖二三十万人,几乎相当于一些州府——”
“十三名正八品官员,一点都不算多。”
一个城区十三名科级官员,在朱由检看来当然并不算多。袁可立却不赞同,而且提出来一个问题:
“南京五城兵马司,要不要同样调整,设置这么多官员?”
“还有各地的大城池,以后要不要同样设立城区衙门,任命十三名官员?”
朱由检想了一下,觉得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铺开,以后各个城池都有可能设立城区衙门。都设置十三名正八品官员,的确有些太多了。
所以他没有再整齐划一设置,把一些官职降低级别,改为正九品股级:
“政务署的人事科需要负责吏员录用和考核升降、财政科需要负责财务收支,这两科级别不能降。其余三科可以降为民政股、教化股、工商股,以正九品股长管理,仍旧独立负责相关事务。”
“廷尉署的提刑科和按察科也可以降为股,辅助好巡城御史工作即可。但正八品法庭不能降,因为有些鸡毛蒜皮的案件可能会递交到大理寺审判总署,三个城区的法庭需要分流那些案件。”
“卫尉署的治安科和刑侦科重要,不能降低级别。巡警科、消防科、卫生科改为巡警队、消防队、卫生队,同样降为股级。”
“这些科和股的主官,主要由进士和世官担任。进士主要是明法科和明算科的四五甲进士,以及这次审查阉党降级任用的进士。世官按世袭品级降三品任用,再根据功绩提升。原兵马司的官员,要酌情安排好职位。”
“科股的副职,以后看需要任命。可以招收通过司法考试、数算考试的举人监生担任从九品官员。也可以提拔做出功绩的优秀吏员。品官要回避原籍,而且定期调整职位。”
这样降了八个,十三个正八品官职变成五个正八品、八个正九品。而且因为五城兵马司合并后只剩下三个城区,总计需要十五名正八品官员、二十四名正九品官员。
这样总比最初的六十五名正八品官员容易接受,袁可立算了一下,觉得这个数字不会在地方引起很大非议。又想到自己要担任明法科主考官,明年的明法科进士不能全丢到地方,要安排些优秀人员做京官,最终表示赞同。
如此一来,京城东西南三城区和每个城区的三衙署也都定了下来。朱由检要求袁可立与三法司、卫尉寺、吏部官员一起,尽快完成五城兵马司改制,磨合三衙工作,以后推广到北直隶州府。
行政、司法、执法三权分立,以及专业化城市管理,将从京城开始。
(本章完)